輔助用葯如何配置
『壹』 什麼是鋪助葯
輔助葯是相對於主要治療葯而言的,一般的情況下,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都是常見的輔助葯物.
『貳』 治療帕金森病中西醫用葯應該怎樣合理配置
中醫治療帕金森病的常見治療方法 葯物治療方法:用中葯處方治療,一般常用平肝潛陽的方法,代表方如羚角鉤藤湯、鎮肝熄風湯;還有人應用調補氣血的方法治療,如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等;也有人用用汗、吐、下法配合,攻伐痰熱,如定振丸方或防風通聖散方。不少醫生在門診的治療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獨特思路和經驗。目前發現川朴、枳殼對僵直有一定的療效,真珠母、羚羊角、牡礪對震顫有一定的作用。具有麻醉作用的中葯如洋金花也症狀改善作用。當然,這是中葯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如葯不對症,服用後並不會產生很好效果,還會加重患者的不適。 針灸治療方法:頭部穴位對本病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百會、四神聰、頭皮舞蹈震顫區、足運感區、平衡區等對本病具的不同程度的治療作用。體針的局部穴位對局部症狀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臨床可根據不同的病人選用不同的針灸處方。同樣,患者應在正規醫院接受自己所期望的針灸治療。 臨床上所謂的帕金森病一般分為二類,一種為原發性帕金森病,另一類是帕金森綜合征。其病因都是中腦一個名叫黑質的神經核團發生了變性、壞死,原發性帕金森病其病因不明,帕金森綜合征常由該部位發生缺血、中毒、外傷等所引起。當然,其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都是一樣的,都只能是症狀治療,對於帕金森綜合征還必須積極治療它的原發病。目前,帕金森病的原發病因尚不清楚,故治療的手段都缺少針對性。還沒有什麼方法能治癒帕金森病。目前的基因移植治療已出現了好的苗頭,預計不久可投入臨床治療。 針灸對於本病的效果主要在以下5個方面:1、改善臨床症狀,尤其對僵直少動的改善作用明顯;2、延緩病程,針灸治療過程中,病情的進展明顯放慢;3、減輕葯物的副作用,對消化道、心血管病的副作用作用很明顯;4、用葯量減少,針灸治療後,病人因症狀有所改善,可酌情減少多巴類葯物的用量;5、全身改善作用,如改善全身植物神經症狀如出汗、心慌、便秘,並能緩解可加重僵直和震顫的慢性疼痛等。 本病一般分為震顫型、僵直型和混合型,針灸對僵直型的病例作用較好,從年齡段來看,年齡輕的療效好,若從病程來看,病程越短療效越好,故我們強調本病的早期治療。帕金森病具有緩慢起病、逐漸加重的特點,屬中醫「虛損」范疇,病名稱之為「顫痙」。「顫」指肌肉震顫;「痙」指肌肉強勁、不柔韌。臨床表現有以顫為主、以痙為主、顫痙並存三型,分初、中、晚三期。主要病變臟腑在腎、脾、肝三臟。因「腎主骨,生髓,上榮於腦」,腎虛則腦髓不足,反應遲鈍,動作徐緩;「脾主肌肉」,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虧乏,肌肉失養,加之脾虛運化水濕停蓄,浸漬腠理,導致肌肉強勁拘攣而失其柔韌。同時,口水多、流涎、痰多嗆咳等,都是脾胃虛弱、痰濕內盛的表現;腎精不足,氣血虧虛,不能涵養肝木,致虛風內動,震顫由是而生。筆者認為,腎虧脾虛是發病的關鍵,痰陰、水濕、瘀血停蓄是使病情加重的因素。 中醫治療本病,應立足於「滋腎補腦、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緩肝熄風」。痰瘀同源,有血瘀徵象者,應佐以活血化淤。臨床常用大定風珠、地黃飲子、八珍湯、羚羊鉤藤湯、導痰湯等方劑加減化裁。滋腎補腦選用:鹿茸、地黃、山萸肉、首烏、狗脊、杜仲、五味子、菟絲子;健脾益氣選用:黃芪、黨參、白術、山葯、灸甘草;燥濕化痰選用:蒼術、厚朴、砂仁、半夏、南星、竹茹、白芥子、萊菔子;緩肝熄風選用:羚羊角、天麻、全蠍、僵蠶、鉤藤、白蒺藜、白芍等;活血化淤選用:丹參、當歸、赤芍、紅花、水蛭、0蟲、乳香、穿山甲。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累及臟腑不同,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又因療程較長,隨著治療的進展,證候、症狀都會發生變化,所以治療本病應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和不同病期辯證施治、隨證加減,很難用某個固定的處方完成治療,但補腎健脾應始終是治療大法的中心環節。只有腎精充足,氣血旺盛,才能改變腦髓不充、筋肉失養的病理狀態,使本病有治癒的可能。針灸、理療、功能鍛煉,可起輔助治療作用。
『叄』 寶寶做霧化葯水怎麼配
寶寶做霧化葯水怎麼配
寶寶做霧化葯水怎麼配,霧化治療對於治療很多呼吸系統疾病都有非常好的療效,它可以讓葯物直達病灶部位,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但是對於剛出生的新生兒來說,由於呼吸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我們在使用這種治療方案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謹慎的態度,下面分享寶寶做霧化葯水怎麼配。
寶寶做霧化葯水怎麼配1
寶寶霧化要是是醫治呼吸系統疾病,用以醫治小寶寶扁桃體炎、咳嗽、喉嚨有痰、咽喉腫痛、鼻塞這些呼吸系統疾病。因此服葯也主要是抗生素滴劑,但並不可以應用抗生素葯丸,這類葯是難以做霧化的,並且應用實際效果也很差,葯效也較為偏執,葯效單一。對於小寶寶呼吸系統病況最好用這二種組成方子:
1、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1、5ml鹽酸氨溴索注射液10-15ml殺菌注射自來水1、5ml。這一配液有利於小寶寶化痰止咳,對鼻塞和發炎有非常好的緩解功效,並且可以合理止咳化痰。
2、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2、5ml重組人干擾素a-1b注射劑5ug吸進用鹽酸沙丁胺醇0、5ml。這一秘方是用以小寶寶止咳平喘,還能夠清熱去火和抑止發炎及其鼻塞。
3、氨溴索0、5ml地米針1、5ml撲爾敏注射劑1、2ml青黴素1、5ml鹽水10Ml。這種葯品配搭關鍵用以醫治寶寶化痰吸痰,而且清除咽喉發炎,降低小寶寶過敏性咳嗽或者氣喘不勻的問題。
此外,假如小寶寶有獨立的或者較為輕度的發炎、喉嚨炎症或者咳嗽、咽喉腫痛可以用一些簡易的抗生素葯物,比如青黴素滴劑、沙丁胺醇注射劑、阿奇黴素注射液和殺菌自來水、特布他林、阿莫西林膠囊顆粒物這些抗生素葯物。
這種葯品全是能夠用以做霧化,葯物類型非常豐富,但不可以隨意服葯,還是要依據小寶寶的病況按序開展葯品配搭來做霧化。一般要先化痰止咳隨後在消炎止喘;而且葯品做霧化一定要依照使用量恰當配搭,不必超額或者隨意配搭葯物,以防影響葯品特點和葯效。
總的來說,小寶寶霧化不必隨意服葯,依據病況不一樣父母可以用上邊3種配搭葯品之一,假如病況比較輕還能夠獨立服葯。在小寶寶服葯以前和服葯一樣,需要先確定常用葯物不容易造成小孩過敏,隨後在恰當服葯做霧化。
寶寶做霧化葯水怎麼配2
小孩霧化怎麼做
小兒霧化現在都主張家庭霧化,尤其是哮喘、有過敏性咳嗽一類孩子,因為需要長期使用霧化,所以建議買一個家庭霧化泵在家裡面做,怎麼來做呢?先是要戴面罩,尤其是小孩子,比如像小嬰兒、四歲以內、五歲以內,不能主動配合。
就要用面罩進行霧化。使用面罩要貼切,遮住鼻子和嘴巴,不要留縫隙,這樣子霧化葯不會外泄,效果就好。做之前不能用一些護膚品、含脂類塗在臉上,因為會引起布地-奈德,也就是吸入激素,通過脂質吸收,因為它是脂溶性的。
做時一定要安靜呼吸、平靜呼吸,不能哭、吵,如果哭、吵會影響葯物吸入。所以最好安靜時或者孩子睡著時做,效果會好一點。做完以後一定要給寶寶洗臉,洗臉是必須的。
洗臉主要是洗去殘留在皮膚上面的一些葯物。除此以外,要刷牙、漱口。很小的嬰兒怎麼辦?可以喝一口奶或者喝一口水,不要把葯物殘留在口腔中就可以。
小兒霧化吸入是治療孩子咳嗽或者喘息最好的一種治療方法,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第一、治療的時候坐位或者半卧位為最佳,避免仰卧位,嬰兒可以適當的抬高頭部,以利於葯物在終末細支氣管的沉降;
第二、霧化吸入的時機選擇應該在吃飯或者吃奶之前半個小時、吃奶之後1個小時或者孩子咳喘比較明顯的時候進行,霧化吸入之前應該清理口腔當中的分泌物、食物殘渣,確保葯液順利的進入。
對於不配合的嬰幼兒可以選擇在睡眠的時候進行霧化吸入;第三、呼吸。治療時應該平靜呼吸,間歇性地深吸氣為最佳。霧化吸入的時間一般在10-15分鍾最好,如果患兒不配合,可以適當的縮短霧化吸入的時間。
另外在霧化吸入過程當中,需要觀察孩子的面色、呼吸以及精神狀態,如果出現了面色蒼白、青紫、異常的煩躁不安,應該立即停止霧化吸入,必要的時候需要到醫院進行治療。霧化吸入結束以後,應該將面罩或者口含嘴使用清水清洗干凈,晾乾備用。
也可以每周用衣物消毒劑消毒浸泡一次,霧化吸入之後應該給孩子洗臉,避免葯液殘留,刺激皮膚,年長的孩子應該漱口,嬰幼兒應當適當的喝水,避免葯液在口腔內殘留,霧化器應該定期的用清水霧化,檢查霧化器的'性能是不是良好。
寶寶做霧化葯水怎麼配3
寶寶做霧化好嗎
任何一種治療對於疾病來說沒有好壞之分,寶寶在病情需要的情況下,在醫生指導下可以做霧化。霧化吸入是局部用葯,可以使葯物很快到達呼吸道的感染部位,局部葯物濃度高,葯物持續時間長而且起效快,相比於口服葯物迅速。
給葯途徑也非常方便,並且可以同時配伍幾種葯物,用葯劑量也比較小,副作用小。但是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以霧化,很多家長自己買霧化機在家中霧化,只要一有感冒就趕緊霧化,這樣是錯誤的。首先,在家無法達到無菌操作;
其次,霧化不能選擇抗生素,因為局部用抗生素也可能存在過敏,並且霧化不具備抗炎作用。一般來說,哮喘、毛細支氣管炎、急性喉炎、痰多的肺炎等可以選擇霧化作為輔助治療,能夠縮短病程。
霧化治療有副作用嗎?
霧化的治療也是用葯物局部進入呼吸道起作用,和一般的用葯一樣,停葯後葯物不會留在身體,也是安全的用葯,所以不用過於擔心。
小孩做霧化好嗎?給寶寶做霧化會存在哪些問題
很多家長拒絕霧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激素,其實中葯西葯都可以,不一定非得是激素。遵醫囑抽取霧化葯液,注入霧化器貯液瓶內,用霧化器和管道連接於霧化機上,打開電源開關。
將霧化器面罩罩住孩子口鼻,自然呼吸或囑孩子口含咬嘴,經口緩慢呼吸,直到不再出霧為止,關閉電源。面罩適合3歲以下嬰幼兒和病情較重的孩子,咬嘴一般適合3歲以上能主動配合經口緩慢呼吸的病情較輕的孩子。
哪種霧化效果好?
現在更提倡壓縮霧化,而不是超聲霧化。超聲霧化是那種冒煙的霧化,這種霧化葯物的分子量比較大,不利於吸收。另外,葯物也噴不開,效果相對不佳。而壓縮霧化則相對分子量要小一些。相比口服葯物。
霧化吸入治療具有葯物直接作用於呼吸道、起效快療效好,局部吸入給葯、進入血液循環量少而全身不良反應輕,無味無痛苦不需要患者主動配合,適合於任何年齡,尤其是兒童和病重患者等優點,已成為呼吸系統疾病的常用治療手段。
霧化會不會形成依賴?
如果口服都不形成依賴,霧化就不會形成依賴。霧化吸入激素治療因葯物是局部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的劑量非常少,因此引起全身不良反應明顯少於其他途徑給葯(靜脈、口服)。
霧化吸入需要注意哪些呢?
1、 霧化吸入治療前,家長應給孩子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不要給孩子塗抹油性面霜,以減少皮膚對葯物的吸收。霧化吸入治療宜在餐前一小時或餐後兩小時進行,可防止嗆咳引起嘔吐。
2、霧化吸入治療時,孩子最好能採取輕松直立的坐姿,也可採用半坐位或側卧位,盡量避免仰卧位。選用大小合適的密閉式面罩緊貼在孩子的臉頰上,並保持儲葯盒為直立狀態。
指導孩子在平靜狀態下做慢而深的呼吸,盡量用口吸氣,用鼻呼氣。霧化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兒面色、神志、反應,一旦發生異常,應立即停止霧化並採取相應措施。
3、 霧化吸入治療完畢,家長可即刻幫孩子叩背以促進痰液排出,具體手法是五指並攏成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內,有節律的一下一下的輕拍孩子背部。霧化後還應及時洗臉,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或喝水),以防止出現口腔潰瘍,較小齡患兒如不能漱口,可飲水或用棉棒塗抹清潔。
4、堅持按醫囑治療。因為霧化治療中的激素可能使父母害怕,而經常有這樣的做法:孩子稍有好轉就停了。因為沒好徹底,很快就復發,不得不再用,但一見好又停用。
這樣反復刺激,身體越來越敏感,不得不老用激素來治療,最後激素沒少用,身體也形成依賴。所以,應嚴格按照醫生開出的用量和時間,等病徹底好轉再停葯。
『肆』 學習計算機輔助葯物分子設計對電腦的配置要求高不高
用筆記本做專業渲染,顯卡是短板,一般筆記本的顯卡都是娛樂向的,比專業顯卡在渲染方面效率根本那沒法比,不建議用筆記本做這類工作,非要用筆記本幹活的話,高端的Thinkpad W系列才能完全滿足需求
『伍』 什麼是輔助用葯
我們醫院輔助用葯的定義及分類定義:是患者在接受治療手術、放射、化學治療過程中,預防或治療相關主葯的毒副作用或有助於疾病或功能紊亂的預防和治療的葯品,常用於預防或者治療腫瘤、肝病、以及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的輔助治療。分類:增強組織代謝類、活血類、神經營養類、維生素類、電解質類、自由基清除劑、免疫調節劑、新型糖類輸液類、腸內外營養類葯、其他類等十大類。
『陸』 應當如何來運用中葯的配伍關系來更好的服務於臨床
中葯配伍法則靈活巧炒運用於臨床,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相反相成,相互協調,緩解毒副作用,增強療效等作用。並闡述了方劑葯味劑量改變和劑型不同對功效主治的影響。掌握葯物巧妙的配伍,才能適應臨床復雜多變的病情需要,充分利用葯物效能,提高臨床療效。一般來說處方中的配伍的比例關系是沒有嚴格規定的。是根據病情的需要,靈活運用的。
比如說:一個病人有很多症狀,但是通過辨證以後要抓住主症是什麼,那麼在用葯的時候就要以治療主證為重點,其它兼症所佔比例就相應的小一些。但是,沒有嚴格的規定,是大夫自己掌握的。你搞清楚什麼是配伍就明白為什麼了。下邊說說什麼叫配伍?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葯物性能,有選擇地將兩種以上的葯物合在一起應用。
在配伍應用的情況下,由於葯物與葯物之間出現相互作用的關系,所以有些葯物因協同作用而增進療效,但是也有些葯物卻可能互相對抗而抵銷、削弱原有的功效;有些葯物因為相互配用而減輕或消除了毒性或副作用,但是也有些葯物反而因為相互作用而使作用減弱或發生不利人體的作用等等。對於這些情況,古人曾將它總結歸納為七種情況,叫做葯性「七情」,內容如下:
(一)單行:就是單用一味葯來治療疾病。例如用一味馬齒莧治療痢疾;獨參湯單用一味人參大補元氣、治療虛脫等。
(二)相須:就是功用相類似的葯物,配合應用後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加強了葯物的療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熱瀉火,配合應用作用更強;大黃、芒硝都能瀉下通便,配用後作用更為明顯等。
(三)相使:就是用一種葯物作為主葯,配合其它葯物來提高主葯的功效。如脾虛水腫,用黃耆配合茯苓,可加強益氣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
(四)相畏:就是一種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種葯抑制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薑來消除它的毒性,
(五)相殺:就是一種葯能消除另一種葯物的毒性反應。如防風能解砒霜毒、綠豆能減輕巴豆毒性等。
(六)相惡:就是兩種葯配合應用以後,一種葯可以減弱另一種葯物的葯效。如人參能大補元氣,配合萊菔子同用,就會損失或減弱補氣的功能等。
(七)相反:就是兩種葯物配合應用後,可能發生劇烈的副作用。 以上葯性「七情」,除了單行以外,都是說明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
相須、相使,是臨床用葯盡可能加以考慮的,以便使葯物更好地發揮療效,一般用葯「當用相須、相使者良」。
相畏、相殺,是臨床使用毒性葯物或具有副作用葯物時要加以注意的,「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
相惡、相反,是惟床用葯必須注意禁忌的配伍情況,所以「勿用相惡、相反者」。
你所說的葯的用量與3有關,那是因為從七十年代的改革開始用公制替代舊制計量單位,換算而來的。 1斤(16兩)= 0.5kg = 500g 1市兩= 31.25g 1市錢= 3.125g 1市分= 0.3125g 1市厘= 0.03125g 為了方便,書寫時就習慣上把過去的一錢寫成3克。而三錢寫成10克、四錢寫成12克。在以後就以三的倍數增加了。也就是你所見到的與3的倍數有關了。
『柒』 什麼叫主葯、副葯
君為主葯,臣為輔助葯,也叫副葯
主葯其葯力居方中之首,應用時要大。在一個方劑中,主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葯物。
副葯有兩種意義,
一是輔助主葯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葯物。
二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葯物。它的葯力小於主葯。
還有一種副葯叫
佐葯有三種意義,
一是佐助葯,即協助君、臣葯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的兼證。
二是佐制葯,即用以消除或減緩君、臣葯的毒性或烈性。
三是反佐葯,即根據病情需要,用與君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葯物。佐葯的葯力小於臣葯,一般用量較輕。
使葯有兩種意義,
一是引經葯,即能引方中諸葯以達病灶的葯物。
二是調和葯,即具有調和諸葯作用的葯物。使葯的葯力較小,用量亦輕。
這種組方原則是科學的,有良好的實踐效果。
『捌』 中葯怎樣配置的
1、葯量是根據辨證,患者的年齡、體質、性別等因素定的。兒童和老人用葯量不能大,體質弱的葯量也不能大,而且性別不同葯量也會有區別。 2、葯方的中葯飲片根據在處方中的不同作用分為君臣佐使,在方中起主要作用,治療主要病症的為君葯,臣葯是輔助作用,治療主症之外的病症,佐葯是佐助君葯臣葯的,使葯起調和諸葯的作用,也有治療作用。 3、葯與葯之間配伍有禁忌,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 4、遇到對臟器有損害的,盡量避開不用。 5、溫熱葯對症寒涼症,寒涼葯對症溫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