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存儲與轉換
❶ 電廠里的電能是如何存儲的啊
電廠發出的電能一般是不能儲存的,現在有的國家採用大型水庫儲能發電,以把午夜用電低谷電廠發出的電能,通過抽水機把低位水抽到高位水庫儲存起來。到用電高峰時,反過來用水庫的水推動發電機發電以達到平衡電力負荷。實際上,這里的電動機和發電機是同一台設備。由於多種因素制約,此技術並未廣為採用。
❷ 電是怎麼被存儲起來的
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普通電容器通常電容在微法級別,超級電容則可以在較小的體積下達到法拉級別。超級電容充放電速度快,但是能量密度低,放電時間短,通常在電力系統中僅僅用於UPS和電能質量調節。電磁儲能的另一類是超導儲能。如果說電容器將電能蘊藏在電場中,那麼超導儲能則是將能量藏在超導線圈的磁場中。超導儲能的功率密度比電容器略高,但高昂的成本使得應用也和電容器一樣極為狹窄。國內僅有35kJ低溫超導樣機。機械能儲能的主要思路是將電能先轉換為某種形式的機械能,用的時候再轉換為電能。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抽水電站。當電力系統中發電過剩的時候,抽水電站用電能將低處的水抽取到高處,將電能轉換為水的重力勢能。等到電力緊張時再打開水閘讓水流下沖擊水輪機發電。這一來一回的損耗使得抽水儲能的效率遠比電磁儲能為低,但是一旦尋到合適的地址建造抽水電站,儲能的容量要遠遠高過電磁儲能。國內最大的抽水電站可達到2400MW,調頻調峰,系統備用都可以。與抽水相類似的,壓縮空氣則是用電能將空氣壓縮後注入地下氣穴,需要電的時候再用高壓空氣推動發電機。國內目前沒有相關工程。 機械儲能的另一個應用則是飛輪儲能。核聚變的點火需要巨大的瞬時電功率,如果直接把點火裝置接在電網上會影響整個電網的運行。為了解決這種需要巨大瞬時功率的場合,飛輪是最好的選擇。飛輪可以再電能的驅動下以極高的速度旋轉,當飛輪被加速到足夠的速度時,斷開與電力系統的聯結,將飛輪的動能再極短時間內轉化為電能加以利用。這是一種功率密度極高的儲能方法,但缺電也很明顯——能量密度太低。飛輪的能量對應著轉速,而轉速對應著離心力。如果在旋轉中飛輪破裂飛出去一塊後果不堪設想。故而飛輪儲能多用於各種實驗室中。
❸ 電能在生活中是怎樣儲存的
電能不能直接儲存,只能先通過能量形式轉換,以其它的形式儲存起來,使用時再轉化成電能,或者直接利用。目前電能主要以下列形式貯存。化學能:通過蓄電池,把電能以化學能形式儲存起來,使用時化學能釋放出電能。蓄電池必須滿足壽命長、高密度、無毒無腐蝕、操作方便等要求,因而最有希望的是鋰電池,其次是鈉—硫磺電池,鋅—氯電池,鋅—溴電池等。而鉛電池因存貯效率低、能量密度低、管理費用高等缺點將日益被淘汰。大型鋰電池機組可用於電力負荷調平,即夜間貯電,白天放電。電池驅動汽車即將取代現在的燃油汽車。熱能:把夜間的余電通過蓄熱器以高溫熱或者冷熱貯存起來。由於將熱能轉換電能時造成能量質量的降低,因此直接以熱的形式再利用情況較多。勢能:即所謂的抽水發電。夜間驅動電動水泵,把水抽向高處的水池,把電能以勢能形式儲存起來;白天用電高峰時,高處的水落下推動水輪發電機再轉換成電能。電能的存儲方式主要可分為機械儲能、電磁儲能、電化學儲能和相變儲能等。機械儲能主要有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等;電磁儲能包括超導磁儲能和超級電容器儲能等;電化學儲能主要有鉛酸蓄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儲能;相變儲能包括冰蓄冷儲能、熱電相變蓄熱儲能等。目前,大規模儲能技術應用水平與電力系統的巨大需求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適合新能源接入應用的儲能技術主要是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電化學儲能。抽水蓄能技術相對成熟,而其他儲能技術還處於試驗示範階段甚至初期研究階段,其中鈉硫電池、液流電池、鋰離子電池等新型電化學儲能技術水平進步較快,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❹ 電廠是如何存儲電力的
發電廠是不存儲電力的。交流電是從發電廠發電到輸變電到用電同時完成的,中間不存在存儲環節。
❺ 電是如何被儲存的
想要了解便是如何對儲存的,這首先了解一下電,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指電荷運動所帶來的現象。自然界的閃電就是電的一種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子運動現象有兩種:我們把缺少電子的原子說為帶正電荷,有多餘電子的原子說為帶負電荷。
電的超大規模儲存,目前在世界各國之間都是一個未解決的難題,所以在類似於三峽葛洲壩這樣的大型發電廠,每日發電數量都是有調控的。如此全面提高電能使用率。
❻ 電力怎麼儲存
現在的電力系統中,電能只能少量存儲,不能大量儲存。所謂的儲存主要是指將電能通過一定的技術轉化為化學能、勢能、動能等形態,使轉化後能量在時間、空間上可轉移變化,方便使用。
電池儲存電能。現在常用的手機,電動車都是將電能以化學能的形式儲存在電池中,使用更加方便。
飛輪儲存電能。當電機高速旋轉時,飛輪的動能增加,把能量以動能形式貯蓄起來;當機器轉速降低時,飛輪動能減少,把能量釋放出來。
勢能儲存電能。最典型的就是抽水蓄能電站了,其原理就是在電網用電低谷時,將電廠發出來的電通過水泵把水抽到高處,利用勢能儲存電力;用電高峰時將水從高處放下來帶動發電機發電,釋放電能。
壓縮空氣能儲存電能。壓縮空氣儲能的原理,是利用空氣壓縮機將空氣壓縮,儲存壓縮能量;用電時,利用空氣膨脹帶動發電機發電;這種儲能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
❼ 電是如何存儲的
目前,電能存儲都是將其轉換為其它形式的能量,電→動能、電→化學能等。蓄電池就是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存儲的。還有這里說到的抽水蓄能,將電能轉換為動能與勢能。不管哪種方式,其實它的轉換效率和存儲容量都很低。
發電廠發出多少電,用戶就得同時消耗多少電,這個平衡必須滿足!即發出電能=消耗電能。如果實際發出的電>實際消耗的電,那麼過剩的電能將會轉化為熱能,造成發電廠的發電機發熱甚至爆炸,此時等式變為發出電能=實際消耗電能+發熱。
因為發熱的本質也是消耗電能,所以等式依舊是發出電能=消耗電能;如果實際發出的電<實際要消耗的電,即發出的電不夠用,將會造成電能質量下降,比如燈泡變暗甚至不亮,此時等式變為實際發出的電=實際消耗的電(令燈泡變暗甚至不亮所消耗的電),本質其實還是發出電能=消耗電能。
(7)電力存儲與轉換擴展閱讀
人類儲存電能的方式
1、壓縮空氣能量儲存
壓縮空氣能量儲存或CAES,就像抽水蓄能電池一樣,除了電力生產者在低需求期間使用電力以將環境空氣抽入儲存容器而不是水中。當需要電力時,允許壓縮空氣膨脹並用於驅動渦輪發電。
2、熔鹽儲熱
熔鹽可以長時間保持熱量,因此通常發現在太陽能熱電廠中,數十種或數百種定日鏡(大鏡子)使用陽光的熱量來產生能量。在一些植物中,陽光被引導到一個大的中央熱塔,其快速加熱並在其中沸騰一個工作流體。
在其他工廠,充滿液體的管道在拋物面鏡前面流動,流體在這些管道中升溫。無論哪種方式,可以立即使用熱量來驅動蒸汽輪機,或者將其轉移到熔融鹽,其中熱量可以儲存數小時。這有助於太陽能工廠延長工作時間,並在晚上提供電力。
3、氧化還原電池
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是通過還原 ,氧化反應(因此,氧化還原)充電和放電的巨大電池。它們通常涉及充滿電解質的巨型運輸容器,其流入公共區域並且經常通過膜相互作用以產生電荷。釩電解質已經變得普遍,盡管鋅,氯和鹽水溶液也已被嘗試和提出。
❽ 電能是怎麼儲存的
電能是不能被儲存的。
電能生產的特點是:發電、送電、用電的過程必須同時進行,因此發電廠發出的電能在任何時候都應當等於電能用戶的電量,也就是說發電廠負荷的大小決定於同一時刻與發電廠相聯的用戶所需的負荷數值。
如果電廠與用戶之間在供需上不平衡,就會導致電網電壓或頻率偏離正常值,使電能質量以及電網安全受到影響,這是電力系統運行中絕對不可以發生的。
(8)電力存儲與轉換擴展閱讀
電能轉換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能主要來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轉換,包括水能(水力發電)、內能(俗稱熱能、火力發電)、原子能(原子能發電)、風能(風力發電)、化學能(電池)及光能(光電池、太陽能電池等)等。
電能也可轉換成其他所需能量形式。它可以有線或無線的形式作遠距離的傳輸。(小資料:2000年我國火電、水電、核電的發電總量達13556億千瓦時,居世界第二。
中國現在發電裝機量比例:煤電73%、水電14.6%、核電2.4%、氣電2.3%、其他7.7%。)用電器是利用電能進行工作的裝置。它與電源連接後可將電能轉化為我們所需要的能。
❾ 電是怎麼儲存的
交流電不能儲存,發電和用電是同時完成的。
工廠和居民家裡使用的電,通常是交流電,交流電經過變壓,由當地的供電部門輸送給電力用戶。
電網上有許多電廠的發電機組成,為了適應每天不同時間用戶負荷需求,電網負荷管理調度中心時時刻刻在統一調度各電廠甚至每台發電機的發電負荷,以保證所有電力需求量和電力供應的質量。
(9)電力存儲與轉換擴展閱讀:
所說節約用電,實際上就是減少電力需求供應量,從而減少能源消耗,節約了煤炭等。
當然,電力的能源轉化,有煤碳 水力風能核能燃氣地熱潮汐太陽能等,電力網路負荷管理調度中心會根據綜合電力生產的經濟成本綜合調度電力生產情況,實現全社會能源綜合節約。
如:夏季水利資源豐富,則燃煤機組少發電,水力發電機組多發電,反之冬季枯水季,水力發電機組少發電燃煤機組多發電。
為了解決發電-供電-用電,隨時平衡,對機組的發電能力保持在非最大負荷下運行,隨時隨著用電的多少進行與之相匹配,甚至設計了抽水蓄能電站空氣蓄能電站來隨時進行調節,從而減少燃煤機組的負荷頻繁的調節。
❿ 電力能儲存嗎
電力能儲存。
所謂能源存儲,主要是指將電能通過一定的技術轉化為化學能、勢能、動能、電磁能等形態,使轉化後能量具有空間上可轉移(不依賴電網的傳輸)或時間上可轉移或質量可控制的特點。
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地點以適合用電需求的方式(功率、電壓、交流或直流)釋放,為電力系統、用電設施及設備長期或臨時供電,如電池儲能、飛輪儲能、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等等。
(10)電力存儲與轉換擴展閱讀:
電力傳輸:
電能的傳輸和變電、配電、用電一起,構成電力系統的整體功能。通過輸電,把相距甚遠的(可達數千千米)發電廠和負荷中心聯系起來,使電能的開發和利用超越地域的限制。
和其他能源的傳輸(如輸煤、輸油等)相比,輸電的損耗小、效益高、靈活方便、易於調控、環境污染少;輸電還可以將不同地點的發電廠連接起來,實行峰谷調節。輸電是電能利用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在現代化社會中,它是重要的能源動脈。
輸電線路按結構形式可分為架空輸電線路和地下輸電線路。前者由線路桿塔、導線、絕緣子等構成,架設在地面上;後者主要用電纜,敷設在地下(或水下)。
輸電按所送電流性質可分為直流輸電和交流輸電。19世紀80年代首先成功地實現了直流輸電,後因受電壓提不高的限制(輸電容量大體與輸電電壓的平方成比例)19世紀末為交流輸電所取代。
交流輸電的成功,迎來了20世紀電氣化時代。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直流輸電又有新發展,與交流輸電相配合,形成交直流混合的電力系統。
輸電電壓的高低是輸電技術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到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常用輸電電壓有220千伏及以上的高壓輸電330~765千伏的超高壓輸電,1000千伏及以上的特高壓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