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備份容災
⑴ 備份和容災的區別是什麼分別適合什麼場合
備份:備份是容災的基礎,通常指在數據中心內,將全部或部分數據集合從應用主機的硬碟或陣列復制到其它的存儲介質的過程。
容災:容災系統是指在相隔較遠的異地,建立兩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統,互相之間可以進行健康狀態監視和功能切換,當一處系統因意外(如火災、地震等)停止工作時,整個應用系統可以切換到另一處,使得該系統功能可以繼續正常工作。
一般意義上,容災指的是不在同一機房的數據或應用系統備份,備份指的是本地的數據或系統備份。通常說的災備是將容災與備份結合,即本地備份結合遠程數據復制實現完善的數據保護。
壹進制致力於容災備份系統的革新,為客戶提供數據安全和業務連續性管理整體解決方案。
⑵ 什麼是數據容災備份
容災備份系統是指在相隔較遠的異地,建立兩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統,互相之間可以進行健康狀態監視和功能切換,當一處系統因意外(如火災、地震等)停止工作時,整個應用系統可以切換到另一處,使得該系統功能可以繼續正常工作。容災技術是系統的高可用性技術的一個組成部分,容災系統更加強調處理外界環境對系統的影響,特別是災難性事件對整個IT節點的影響,提供節點級別的系統恢復功能。
從其對系統的保護程度來分,可以將容災系統分為:數據容災和應用容災
數據容災就是指建立一個異地的數據系統,該系統是本地關鍵應用數據的一個實時復制。
應用容災是在數據容災的基礎上,在異地建立一套完整的與本地生產系統相當的備份應用系統(可以是互為備份),在災難情況下,遠程系統迅速接管業務運行。數據容災是抗禦災難的保障,而應用容災則是容災系統建設的目標。
⑶ 容災與備份之間是什麼關系
1、容災和備份的目的不同
容災系統的目的在於保證系統數據和服務的「在線性」,即當系統發生故障時,仍然能夠正常地向網路系統提供數據和服務,以使系統不致停頓。
而備份技術的目的與此並不相同,備份是「將在線數據轉移成離線數據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應付系統數據中的邏輯錯誤和歷史數據保存。
所以,在各種容錯技術非常豐富的今天,備份系統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2、備份是基石
備份是指為防止系統出現操作失誤或系統故障導致數據丟失,而將全系統或部分數據集合從應用主機的硬碟或陣列復制到其它的存儲介質的過程。
備份是數據高可用的最後一道防線,其目的是為了系統數據崩潰時能夠恢復數據。
3、容災不可少
那麼建設了備份系統,是否就不需要容災系統?這還要看業務部門對RTO(恢復所需的時間指標)/RPO(能夠恢復到的最新狀態)指標的期望值,如果允許1TB的資料庫RTO=8小時,RPO=1天,那備份系統就能滿足要求。同時,備份的目的在於應付系統數據中的邏輯錯誤和歷史數據保存。
只能夠滿足數據丟失、數據破壞時的數據恢復目的,而不能提供實時的業務接管功能。
因此容災系統對於某些關鍵業務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人們談及容災往往是針對當生產系統,不能正常工作時,其業務可由容災系統接替這些業務,繼續進行正常的工作。 能夠提供很好的RTO和RPO指標。
同時遠程容災系統具備應付各種災難,特別是區域性與毀滅性災難的能力,具備較為完善的數據保護與災難恢復功能,保證災難降臨時數據的完整性及業務的連續性,並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將損失降到最小。
4、容災不能替換備份
容災系統會完整地把生產系統的任何變化復制到容災端去,包括不想讓它復制的工作,比如不小心把計費系統內的用戶信息表刪除了,同時容災端的用戶信息表也會被 完整地刪除。
如果是同步容災,那容災端同時就刪除了;如果是非同步容災,那容災端在數據非同步復制的間隔內就會被刪除。這時就需要從備份系統中取出最新備份, 來恢復被錯誤刪除的信息。因此容災系統的建設不能替代備份系統的建設。
⑷ 容災備份是什麼意思
容災備份是兩個概念,容災是為在遭遇災害時能保證信息系統能正常運行,幫助企業實現業務連續性的目標,備份是為應對災難來臨時造成的數據丟失問題。容災系統與備份系統是獨立的。容災備份產品的最終目標是幫助企業應對人為誤操作、軟體錯誤、病毒入侵等「軟」性災害以及硬體故障、自然災害等「硬」性災害。
容災備份是兩個概念,容災是為在遭遇災害時能保證信息系統能正常運行,幫助企業實現業務連續性的目標,備份是為應對災難來臨時造成的數據丟失問題。容災系統與備份系統是獨立的。容災備份產品的最終目標是幫助企業應對人為誤操作、軟體錯誤、病毒入侵等「軟性災害以及硬體故障、自然災害等「硬性災害。
⑸ 什麼是容災備份
容災、備份是兩個概念,而通常意義上稱的災備是「容災備份」的縮寫。
災備實際是指信息系統應對災難的一整個流程,應該是既包含災難前的備份,又包含災難後的恢復。容災比較側重災難發生時的系統切換應對能力;備份主要用於災難發生後的數據恢復。
在容災備份一體化產品出現之前,容災系統與備份系統是相互獨立的。
⑹ 容災備份是什麼意思
容災和備份是行業內形影不離的兩個概念,偶爾用戶也會模糊這兩個概念,不清楚目前的情況是做容災還是備份,盡管他們有些相似但他們也有著諸多的不同。
首先,概念上容災是指在上述的災難發生時,在保證生產系統的數據盡量少丟失的情況下,保持生存系統的業務不間斷地運行。從廣義上講,任何提高系統可用性的措施都可稱之為容災,它分為本地容災、異地容災、雲容災。一個容災系統的實現可以採用不同的技術,而容災系統的劃分,由其最終要達到的效果來決定。
備份是指數據或系統的備份,它是容災的基礎,是指為防止系統出現操作失誤或故障導致的數據丟失,而將全部或部分數據集合從應用主機的硬碟或陣列復制到其它存儲介質的過程。
其次兩者的目的也不盡相同,備份是一個將線上的數據轉移成離線數據的過程。備份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應付數據安全的問題,例如數據的丟失,或系統數據中的邏輯錯誤等等。
而容災的建設目的則不是為了保護數據,而是為了業務的連續性和在線性。也就是說,當生產系統出現了任何的故障,容災系統都可以快速接管業務,使得生產業務不停頓,最大程度地減小損失。
⑺ 容災與備份有何區別
從定義上看,備份是指用戶為應用系統產生的重要數據(或者原有的重要數據信息)製作一份或者多份拷貝,以增強數據的安全性。因此,備份與容災所關注的對象有所不同百,備份關系數據的安全,容災關心業務應用的安全,我們可以把備份稱作是「數度據保護」,而容災稱作「業務應用保護」。備份最多表現為通過備份軟體使用磁帶機或者磁帶庫將數據進行拷貝,也有用戶使用磁碟、光碟作為存儲介質;容災則表現為通過高可用方案將兩個站點連接起來。
備份與容災是存儲領知域兩個極其重要的部分,二者有著緊密的聯系。首先,在備份與容災中都有數據保護工作,備份大多採用磁帶方式,性能低,成本低;容災採用磁碟方式進行數據保護,數據隨時在線,性能高,成本高。其次,備份是存儲領域的一個基礎,在一個完整的容災方案中道必然包括備份的部分;同時備份還是容災方案的有效補充,因為容災方案中的數據始終在線,因此存儲有完全被破壞的可能,而備份提供了額外的一條防線,即使在線數據丟失也可以從備份數據中恢復。
⑻ 什麼是容災備份
常見的容災備份系統可以分為兩部分進行理解:一是數據備份,這個可以簡單理解成災難備份的基礎部分,即先保留好數據,保證它不會丟失。
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都有自己的數據備份需求,要求有容災需要的,要做異地備份,可以將存儲設備轉移到不在同一地震帶上的數據中心;二是業務恢復,即業務的連續性的保障。
因為如果業務系統無法使用,即使數據沒有丟,也依然是處於不可用的狀態,因此對企業而言,不僅要保證數據丟,也要保證業務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