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和sram存儲速度
① RECC和REG,ECC區別(內存問題)
RECC 和 ECC 的區別:
1、要求不一樣
REG ECC,必須用伺服器主板才能支持;ECC,普通主板可以用,但是ECC糾錯功能不起作用。
2、硬體不一樣
REG ECC 帶有一個寄存器。ECC,則沒有寄存器。
3、價格不一樣
ECC內存比普通內存貴10%-20%,REG ECC內存比普通內存貴一倍左右。
4、讀取方式不一樣
ECC和 是控制器直接讀內存顆粒,REG ECC 是控制器讀寄存器,寄存器讀顆粒。
5、延遲不一樣
REG ECC 因為比ECC 多了一道程序,所以稍有延遲。
(1)reg和sram存儲速度擴展閱讀:
REG RECC 縮寫是 RECC。REG 是英語 Register 的縮寫,意思為寄存器的意思,其功能是通過它來集成更多的內存顆粒達到擴大內存容量的目的。
ECC 是英文 Error Checking &Correcting 的縮寫,翻譯為錯誤檢查和糾正,可以理解為內存條的數據糾錯功能,這也是為什麼伺服器可以連續運行幾個月甚至幾年不死機的原因。
② reg和sram的成本
sram由邏輯晶體管組成,成本要貴,讀寫速度快,生產成本高,多用於容量較小的高速緩沖存儲器 。
③ 什麼是內存!
什麼是內存?
內存最小的物理單元是位,從本質上來講,位是一個位於某種二值狀態(通常是0和1)下的電氣單元。
八位組成一個位元組,這樣組合的可能有256種(2的8次方)。位元組是內存可訪問的最小單元,每個這樣的組合可代表單獨的一個數據字元或指令。ascii碼字元集實際上只使用了7位,因此支持128種可能的字元。對於所有的26個英文字母(包括大小寫)、數字和特殊字元來說,這個數目完全夠用。某些語種的字元數目比較龐大,因此它們可能會使用「雙位元組」字元集(例如漢字)。
pc機上所使用的內存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只讀內存(rom)和隨即訪問內存(ram)。從它們的名字上可以看出,rom數據不能隨意更新,但是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讀取。即使是斷電,rom也能夠保留數據。至於ram則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讀寫,因此ram通常用作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的程序的臨時存儲介質(可稱作系統內存)。不幸的是,掉電時ram不能保留數據,如果需要保存數據,就必須把它們寫入到一個長期的存儲器中(例如硬碟)。正因為如此,有時也將ram稱作「可變存儲器」。
ram內存可以進一步分為靜態ram(sram)和動態內存(dram)兩大類。由於實現方法上的差異,dram要比sram慢。sram由邏輯晶體管組成,數據採用觸發的方式進行存儲。因此改變和讀取內存單元格的速度非常快。而dram使用電容存儲數據。由於電容會逐漸放電,所以必須周期性的對它重新充電(即:刷新)。由於在執行讀操作時電容也會放電,因此每次讀操作之後也必須重新充電。刷新操作需要佔用時鍾周期,這可能會影響到其他的操作。雖然sram比dram的速度要快近10倍,但是它的價格也要比dram貴許多—
事實上,sram要比dram貴近10倍。
內存的使用
使用rom內存來保存pc上的bios程序非常理想,後者是一個基本的引導程序。這個引導程序非常小,可以駐留在較小的內存中(小於2mb)。rom內存包括可編程rom(prom)、可擦寫可編程rom(eprom)、電可擦寫可編程rom(eeprom)等等。目前bios一般使用eeprom,由於它可以通過加電擦除改寫,由此能夠對bios進行程序升級,從而在晶元中置入新的引導程序。這就是所謂的「閃寫bios」。
起初的微機都是朝著廉價低檔方向設計,其組件的成本也很低,系統內存也一直使用廉價(因此速度也慢)的dram。在pc出現時,dram的速度足夠處理8086/8088
4.77mhz的匯流排速度,甚至在較快的80286處理器(匯流排速度可達12mhz,或80ns)上也是如此。
隨著80386的出現,時鍾速度可以達到20mhz、25mhz、甚至33mhz時,當時現有的dram就不能滿足速度的要求。
為了消除處理器和主存速度之間的不一致,設計人員開始在主板上使用少量的sram內存,它們運行在系統匯流排速度下,用來保存最近使用過的數據。盡管sram的速度要比dram快很多,但是沒過多久處理器的速度就再次超過了主板緩存的速度。在80486出現時,其晶元內部已經置入了8k的sram緩存,因為它運行在cpu速度下,因此被稱作第一層(l1)緩存,而主板上的緩存則被稱作l2。今天高性能的系統仍在沿用這種「內存層次結構」。
內存方面值得關注的問題
所有的dram的基本內核都相同,因此內部速度也相同,而等待時間也都相對比較大。在過去幾年中,人們設計出了許多方案來優化或消除這些局限,然而結果往往是某個方面得到了改善,而另外某個方面卻不如以前。由於sram的成本相對較高,行業的競爭相當激烈,因此dram仍然是大容量系統內存唯一可行的選擇,包括在圖形子系統中常常也是如此。sram內存通常僅用作緩存:外部緩存(位於主板上)或者內部緩存(內置到處理器或dram晶元中很少量的一部分)。
處理器主頻的發展速度是相當驚人的,因此內存設計人員不得不在不顯著提高其成本的前提下大力提高dram的速度。如果處理器需要一個以上的時鍾周期來執行一條指令,而內存子系統可以以慢兩到三倍的速度運行,那麼內存還能夠和cpu速度相協調。隨著處理器性能越來越優良,已經可以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執行一條甚至多條指令。不幸的是,雖然處理器目前的速度可以達到500mhz,但是主存的速度卻局限於100mhz(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達到133mhz)。這時內存和處理器之間的速度就存在失調現象。造成這種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主存通常使用dram,這種類型的內存本身就太慢了。
人們提出了許多設計sram和dram的方法並付諸實施。每種方法都希望能夠著解決一定情況下的速度問題。然而不幸的是,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理想」的內存體系結構來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任何人都沒有能夠做到顯著的提高dram的速度而不用顯著的提高其成本。
目前的發展方向
處理器的速度仍在飛速的增長。大約在2000年主流處理器的速度將達到1ghz。現在正在使用的內存很快就會顯得太慢,當然很快也會出現新的設計方案。在過去的一些年中,人們提出了許多種設計方案,但是由於營銷和公司政策方面的原因,它們或被舍棄,或局限於很小的應用范圍。
sram和dram內存經歷了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從單晶元、非同步、單排結構發展到多晶元、同步的多排結構,同時還採用了更多的先進技術,例如流水線操作、脈沖模式訪問以及數據預取。此外還專門為圖形、通信以及其他應用設計了專用的dram。有一點似乎是確定的——處理器和內存都將漸漸變得越來越廉價,生命周期也會相對變短許多。最終我們可能會看到這樣一個局面:不僅l2緩存被嵌入到了晶元中,整個系統ram也被嵌入了進來。到那時由於dram可以運行在,或者接近於,處理器速度下,因此沒有必要再使用sram緩存。內存的升級也就是處理器的升級,然而總價格仍然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
④ 請教高人register file 和sram 的區別
,register是寄存器,所有的寄存器是同時對外起作用的,而ram是某一時刻只能有一個口起作用。
fanstics (2011-4-02 15:40:36)
register-file和ram你到底是什麼概念? 如果你是用memory-compiler生成的時候可以選擇memory類型的話, 你只需要care你的面積,功耗,等等指標,是否滿足要求即可。 是memory內部架構的問題,就算你選擇了register-file 類型,也是需要BIST的。否則怎麼測試? 幾個埠的問題實際上是你memory-compiler 的問題,你也不用care。 若你是指一般的電路,register-file有可能不是memory,而是用DFF 搭建起來的很多寄存器堆。
ashin_gogo (2012-3-06 10:17:29)
時序上類似,需求不同,貌似register file埠不能同時讀和寫?
Ames (2012-4-26 15:46:58)
單埠時,兩者基本相同,雙埠時
⑤ RECC和REG,ECC區別(內存問題)
ECC內存就是單指的
Unbuffer
ECC,其價格和普通內存相比只貴10%-20%,從外觀來說,Unbuffer
ECC內存因為要滿足效驗糾錯的需要,加入了一顆ECC效驗顆粒,由於採用的是TOSP封裝,使得內存看上去每面有9顆內存顆粒。
而REG
ECC的價格就貴了許多,內存上面的晶元一般比普通主板多出2-3個,主要是PLL
(Phase
Locked
Loop)和Register
IC,它們的具體用處如下PLL(Phase
Locked
Loop)
瑣相環集成電路晶元,內存條底部較小IC,比Register
IC小,一般只有一個,起到調整時鍾信號,保證內存條之間的信號同步的作用。Register
IC內存條底部較小的集成電路晶元(2-3片),起提高驅動能力的作用。伺服器產品需要支持大容量的內存,單靠主板無法驅動如此大容量的內存,而使用帶Register的內存條,通過Register
IC提高驅動能力,使伺服器可支持高達32GB的內存因為有了PLL和
Register晶元的支持,伺服器內存可以做的很大,更好的滿足日益龐大的軟體對內存無止境的要求因為有了PLL和
Register晶元的支持,伺服器內存可以做的很大,更好的滿足日益龐大的軟體對內存無止境的要求
⑥ reg ecc內存的速度和同頻率普通內存的速度有多大差別
同頻率的ECC內存和普通內存性能是一樣的。
ECC內存強調的是內存糾錯功能,提供更好的可靠性,主要用於伺服器,並不是強調性能。
⑦ SDRAM內存條裡面的ECC、REG是什麼與普通內存有什麼區別適合安裝在哪種電腦上
同意樓上的說法,ECC是「錯誤檢查和糾正」的英文縮寫,作用是使整個計算機工作的時候更加安全和穩定。REG則是指帶有寄存器的內存,其作用簡單來說就是使內存條上能夠焊接更多的晶元,也就是說可以使計算機系統驅動更大的那內存。當然這兩種技術通常僅運用在伺服器或者是大型工作站上。
說說ECC吧,ECC可以形象的說是「奇偶校驗」技術的升級版,你應該知道,內存中的數據都是二進制的~就是僅有1和0,而奇偶校驗是利用將一個位元組(英文是Byte,很常見吧~)的位(就是常說的bit,比特)數加起來,然後將得到的數字執行奇校驗和偶校驗,並新定義一個位作為校驗位,並在cpu返回讀取存儲的數據時校驗。舉個例子:某個位元組存儲的信息是:11010010,將每個位加起來一共是1+1+0+1+0+0+1+0=4,那麼執行奇校驗的時候校驗位就被定義為1,偶校驗時校驗位被定義為0。當cpu返回讀取存儲的數據時,cpu會重新相加前八位的數字信息,並和最後一位比較,如果發現不對,就開始查找並解決錯誤。但是奇偶校驗也有很大的不足,即當發現某個位存在錯誤時,它不能確定具體是哪個位出現了錯誤,只能糾正一些簡單的錯誤。並且隨著人們技術的進步,已經不能僅僅滿足於8位這個概念,在16位、32位的計算中,如果也應用奇偶校驗的話,就需要更多的校驗位(16位需要4個,32位需要8個),而且在進行大規模的運算時,出錯率也會增加,因此這種技術必須得到摒棄和改進,於是ECC技術便誕生了,這種技術也是在原來的數據位上外加校驗位來實現的,不過不同的是兩者增加的方法不一樣。如果數據位是8位,則需要5位來進行ECC錯誤檢查和糾正,數據位每增加一倍,ECC只增加一個檢驗位,也就是說當數據位為16位時ECC校驗位為6位,32位時ECC校驗位為7位,數據位為64位時ECC校驗位為8位……數據位每增加一倍,ECC校驗位只增加一位。另外,ECC具有比奇偶校驗具有更先進的自動識別、更正的能力,可以將奇偶校驗無法檢查出來的錯誤位查出並將錯誤修正。
另外的REG技術,則是通過增加寄存器這一元件來實現內存最大容量的擴增。
⑧ reg伺服器內存性能究竟與普通內存差多少
內存工藝規格區分
在電腦行業工作的這些年,發現內存發展工藝非常快
DDR內存:工作頻率266MHz,最高400MHz
DDR2內存:工作頻率400MHz,最高800MHz
DDR3內存:工作頻率1333MHz,最高可達到1866MHz
DDR4內存:工作頻率2133MHz,最高可達到4266MHz
台式機內存
有4顆/8顆/16顆/32顆存儲晶元組成,常見的單面8顆粒或雙面16顆粒,目前常見的內存容量:8G/16G/32G
ECC伺服器內存
有5顆/9顆/10顆/18顆存儲晶元組成,從外觀上顆粒比台式的每面要多1顆「錯誤校驗晶元」
ECC內存一般應用在伺服器及圖形工作站上,這將使整個電腦系統在工作時更趨於安全穩定。ECC是「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的簡寫,中文名稱是「錯誤檢查「
ECC REG伺服器內存
在有5顆/9顆/10顆/18顆存儲晶元基礎上,又多了一個Register寄存器。
ECC REG內存同樣也是應用在伺服器及圖形工作站上,這個個寄存器的作用是實現內存最大容量的擴增。
伺服器和台式機內存選用
台式機:
只能選用台式機內存,插上伺服器內存不啟動或發出報警聲音。
伺服器:
1、使用ECC內存,容量有一定的限制(容量限制)。
2、使用ECC REG內存,實現內存最大容量的擴增(性能最佳)。
3、使用台式機內存也能運行,不過穩定性差了(不建議使用)。
伺服器和台式機內存價格
伺服器內存的價格,高於台式機內存價格,一般是台式機內存的1.5-2倍之間。
⑨ 內存中的DDR,ECC和REG是什麼意思
ddr 就是Double Data Rate 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 , 就是內存條.
ddr2 就是2代內存 , 現在用的 ddr3 就是 3代.這么答沒錯.
ecc 是Error Correcting Code ,一種錯誤糾正技術,
reg 則是register + ecc , 就是一種帶 寄存器的 錯誤糾正,
ecc 與 reg + ecc 就是 recc , 都是伺服器內存條的 使用技術,
相同容量比同類貴 2 -3 倍. 但是勝在穩定,不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