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配置框架有哪些
Ⅰ 如何自己挑選一籃子基金如何同時挑選到幾只基金
挑選一籃子基金進行投資其實就是構建一個基金組合,通過基金組合投資可以有效的分散風險,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基金組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買一籃子基金不是說買幾支基金湊在一起就行了,而是在總的投資策略的指導下構建一個完整的,有投資傾向的基金組合,組合中的每一隻基金都擔任各自的角色,相互平衡。
構建一個完整的基金組合起碼要經歷4個步驟
首先是制定投資策略,給基金組合制定一個基本的框架和指導總則,我們大概有幾個方向,1、買入持有策略,這個投資策略的目標是達到基金未來長期穩定的收益,堅持持有是關鍵。2、再平衡策略,在發現持倉發生變化後及時通過組合進行調整,使整個組合的各類資產配比維持在一定的范圍。3、實現穩定收益策略,這個策略以投資收益目標為導向,將組合的最大回撤控制在2%。
已經建立好投資策略之後就是挑選基金了,挑選各類指數基金構建一個組合是最簡單穩健的方式,但是如果你希望通過主動管理區獲取超越市場平均的收益,也可以配置各類主動型基金。
在完成基金的基礎篩選之後就是構建一個基金組合了,對一個基金組合的有效管理就要控制好組合內基金的數量,一般來說一個組合4到7隻基金是比較合適的,構建組合的目的就是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提高收益,想要控制好風險就要盡量減少基金之間的相關性。
構建好基金組合並不代表可以一勞永逸了,如果組合裡面有哪支基金嚴重拖了後腿,我們要考慮把它替換掉。
Ⅱ 互聯網基金的主體框架有哪些
互聯網基金涉及三個直接主體:互聯網平台公司、基金公司和互聯網客戶。
互聯網企業與基金公司跨界合作,抓住人們不同用途的閑置資金,進行細分市場的短期理財。這些產品降低了基金投資門檻,申購贖回操作方便,具備較好的流動性特徵。
基金公司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東西就是渠道資源,不管是基金公司的理財產品,就連信託、保險這一類的產品,要想增長業務的前提都是渠道。阿里、微信等互聯網公司或產品顯然在面向一線用戶的終端能力擁有至高無上的話語權,而這些渠道上資源或是優勢對於基金公司亦是一種促進。
(2)基金配置框架有哪些擴展閱讀:
互聯網作為新加入金融領域的參與者,投資風險受控大,優勢較為明顯,對項目和市場理解更為深入,投資積極性高,表現相對活躍,也是基金公司偏愛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的原因之一。
基金公司的確能從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的過程中獲益不少,作為網路金融的另一方,互聯網公司在這次合作中的定位和收益顯然更值得關注,作為新興理財方式的發起者,互聯網公司對於網路資金的運作有著自己的考慮。
此番涉及到用戶的銀根,掌握大家的消費走向以及熱點,並最終實現更為底層的運作才是關鍵,因此互聯網公司才是網路金融背後真正的大佬。
Ⅲ 光大保德信的基金經理魏曉雪的投資框架是怎樣的
據我了解,光大保德信基金經理魏曉雪投資的核心理念是以框架為本。投資框架主要分為兩個層面:戰略和戰術。戰略核心在於大類資產的排序,在一個混合型基金里,更多地體現在股票、債券和現金的配置比例上。戰術層面魏曉雪將它總結為戰略為首,君臣佐使。運用在投資上,戰術組合的核心配置思想是:主線要清晰,配置要重。次線輔之,風險對沖考慮清晰。
Ⅳ 分級基金研究框架與體系具體有哪些
分級基金定義:分級基金是一種利用對資產的分解,達到A-B或多級收益風險的分離而達成不同收益風險的產品,或者形成A-B或多級對賭的結構化產品。
分級基金的要素:母基金,約定收益A,融資杠桿B。由以上三要素之間是否分離產生配對轉換,以及市場環境衍生出來各種套利機會。包括整體折溢價套利,高或低點折算套利等。
分級基金參與方式:
(一)場外場內認購之後分拆,
(二)二級市場買賣。
分級基金劃分種類:
(一):母基金資產屬性:債券型,股票型。
(二):產品生命周期:有期,永續。
(三):產品運作方式:開放式,封閉式。
(四):產品跟蹤:主動刑,被動型。
分級模式:
(一)完全融資型,國內大多數分級模式。
(二)多空對賭型,A-B之間對賭。
(三):類可轉債型,約定收益段根據母基金凈增情況獲取保本底線或額外回報。
(四):盈利分級型,階段杠桿。
分級基金優勢:
在一個產品身上,衍生出長期低風險A級與高風險B級,以及母基金為指數的中風險C級。加上衍生出的各種套利機會。有效滿足各類風險偏好者參與。
Ⅳ 量化基金都有哪些投 資方法呢
量化投資技術幾乎覆蓋了投資的全過程,包括量化選股、量化擇時、股指期貨套利、商品期貨套利、統計套利、演算法交易,資產配置,風險控制等。
1、量化選股
量化選股就是採用數量的方法判斷某個公司是否值得買入的行為。根據某個方法,如果該公司滿足了該方法的條件,則放入股票池,如果不滿足,則從股票池中剔除。量化選股的方法有很多種,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公司估值法、趨勢法和資金法三大類
2、量化擇時
股市的可預測性問題與有效市場假說密切相關。如果有效市場理論或有效市場假說成立,股票價格充分反映了所有相關的信息,價格變化服從隨機遊走,股票價格的預測則毫無意義。眾多的研究發現我國股市的指數收益中,存在經典線性相關之外的非線性相關,從而拒絕了隨機遊走的假設,指出股價的波動不是完全隨機的,它貌似隨機、雜亂,但在其復雜表面的背後,卻隱藏著確定性的機制,因此存在可預測成分。
3、股指期貨套利
股指期貨套利是指利用股指期貨市場存在的不合理價格,同時參與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市場交易,或者同時進行不同期限,不同(但相近)類別股票指數合約交易,以賺取差價的行為,股指期貨套利主要分為期現套利和跨期套利兩種。股指期貨套利的研究主要包括現貨構建、套利定價、保證金管理、沖擊成本、成分股調整等內容。
4、商品期貨套利
商品期貨套利盈利的邏輯原理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相關商品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對應都有一個合理的價格差價。(2)由於價格的波動性,價格差價經常出現不合理。(3)不合理必然要回到合理。(4)不合理回到合理的這部分價格區間就是盈利區間。
5、統計套利
有別於無風險套利,統計套利是利用證券價格的歷史統計規律進行套利,是一種風險套利,其風險在於這種歷史統計規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是否繼續存在。統計套利在方法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股票的收益率序列建模,目標是在組合的β值等於零的前提下實現alpha 收益,我們稱之為β中性策略;另一類是利用股票的價格序列的協整關系建模,我們稱之為協整策略。
6、期權套利
期權套利交易是指同時買進賣出同一相關期貨但不同敲定價格或不同到期月份的看漲或看跌期權合約,希望在日後對沖交易部位或履約時獲利的交易。期權套利的交易策略和方式多種多樣,是多種相關期權交易的組合,具體包括:水平套利、垂直套利、轉換套利、反向轉換套利、跨式套利、蝶式套利、飛鷹式套利等。
7、演算法交易
演算法交易又被稱為自動交易、黑盒交易或者機器交易,它指的是通過使用計算機程序來發出交易指令。在交易中,程序可以決定的范圍包括交易時間的選擇、交易的價格、甚至可以包括最後需要成交的證券數量。根據各個演算法交易中演算法的主動程度不同,可以把不同演算法交易分為被動型演算法交易、主動型演算法交易、綜合型演算法交易三大類。
8、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是指資產類別選擇,投資組合中各類資產的適當配置以及對這些混合資產進行實時管理。量化投資管理將傳統投資組合理論與量化分析技術的結合,極大地豐富了資產配置的內涵,形成了現代資產配置理論的基本框架。它突破了傳統積極型投資和指數型投資的局限,將投資方法建立在對各種資產類股票公開數據的統計分析上,通過比較不同資產類的統計特徵,建立數學模型,進而確定組合資產的配置目標和分配比例。
Ⅵ 010488基金是名牌基金嗎
是。
010488基金是鵬華優選成長混合基金,屬於名牌基金,該基金在科學嚴謹的資產配置框架下,嚴格控制基金資產風險,力爭實現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
010488基金的投資范圍為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境內依法發行的股票(包含中小板、創業板及其他經中國證監會核准或注冊上市的股票)、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允許買賣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債券(含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央行票據、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次級債、可轉換債券、可交換債券)、債券回購、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工具、同業存單、資產支持證券、股指期貨以及法律法規或中國證監會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但須符合中國證監會相關規定)。
Ⅶ FOF 型(基金中的基金)資產配置產品有什麼區別
1.基金組合投資有一種類似於「定製」的特性,可以有很多的變化來滿足客戶不同的需求,例如:無論是買房買車、結婚嫁娶、還是儲蓄教育資金、存錢養老、單純消費,總有一款適合你。前提是你要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就像定製鞋一樣,要心裡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鞋才能定製。
基金組合構建者可以根據預先設定的投資目標或場景構建組合,並根據市場情況動態地調整。加上用戶畫像,甚至可以做到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量身定製基金投資組合。
而FOF產品則沒有這樣的靈活性。作為設計好的成品,FOF產品更加標准化,雖然買入就相當於買了一籃子基金,被稱為(基金中的基金)。但本質上仍然是一隻基金產品,有標準的投資合同約束,盡管也會根據市場行情,隨時調整組合,但這種調整也是「標准化」的,例如設置了某類或某幾類資產的投資比例上限,下限等,以及嚴格規定了可投資的范圍。每個FOF基金的購買者都會買到一樣的產品,沒有量身定製的過程。
2.兩者的性質也不盡相同,FOF是一種產品,買入後只要沒有清盤就一直存在,並一直在基金合同的約束框架下運行。FOF的持倉也並不透明,而且組合調整不會通知份額持有人,持有人可以按凈值申購贖回。FOF的持倉只有在季度報告中進行披露。跟購買單只基金的體驗不會有什麼不同,只是標的變了,FOF基金的標的是基金而非股票、債券等。購買之後基金組合則是提供一種投資服務。而這種服務會隨著投資者需求及產品的供給狀況不斷變化。如果需求變動了,服務內容也會改變。基金組合的持倉與調整是完全透明的。
3.另外,投資者在購買基金組合時,實際上是購買了幾個產品,這些產品沒有「捆綁」在一起,只是組合中不同的個體,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費率和申購贖回標准,而購買FOF基金就是購買了一個產品,費率和申購贖回標准只有一個。但後者未必比前者低,FOF還要收取一些基金整體的運作費用。
Ⅷ 如何理解資產配置
1.資產配置的意義
大衛·史文森在《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和《不落俗套的成功》中闡述的資產配置理念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資產配置+指數化+被動再平衡。
理解這個思想大致包括幾個方面:
1).理解各個大類資產的長期收益水平和價格波動特點;
2).理解擇時和證券選擇的困難,以及它們對總收益的貢獻很低,理解配置決定收益;
3).結合自身的資金性質、心理特點等,有一個合理的收益預期;
4).設定各個大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並用指數化投資的方式構建投資組合來實現收益預期;
5).在持有過程中,由於價格波動使得大類資產的比例偏離一定程度時,進行交易使之恢復到既定的比例。
資產配置+指數化+被動再平衡的意義在於一旦理解並按此操作,那麼你在投資方面不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只需要注意管理好心理情緒,做到知行合一,就能達到比較不錯的收益水平。
另一個意義在於,這個思想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和處理投資的框架,也是一個實踐的起點。我們可以先採取「資產配置+指數化+被動再平衡」的投資策略進入市場,如果不願意深入研究,那麼就這樣效果也不錯;如果確信在此基礎上可以優化,就一步步前進。
2.擇時之難
在資產配置框架里,擇時的意思是主動調整大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史文森用股票基金申購贖回的統計數據來衡量投資者整體的擇時能力。申購基金相當於投資者整體上增加了股票配置比例;而贖回則表示減少了股票配置比例,以此來衡量投資者整體的擇時能力。統計結果顯而易見,投資者整體上在做高買低賣,擇時對收益的貢獻為負的。
但是,投資者整體不可能跑贏市場,另一方面,股票投資本來就是少數人賺錢。所以上述統計只能說明擇時之難,而不能說擇時無效。
根據技術指標來擇時是很難的。但是如果錨定一些基本面指標,比如某類指數的PB、PE、股息收益率等,據此設定投入股票的比例,則非常可能做到成功的擇時。這種擇時保證了低估時股票倉位相對較大,高估時股票倉位相對較小,真正做到了大級別上的高拋低吸。
3.證券選擇之難
在資產配置框架里,證券選擇是指偏離指數化而進行主動選擇股票來購建組合。史文森主要通過主動型基金與指數基金的業績對比並沒有明顯優勢,說明了證券選擇之難。我對此毫不意外,如果統計的是「格雷厄姆部落」的那些價值投資者的業績,結果又是另一番景象,他們個個都是證券選擇的高手。
證券選擇確實很難,從收益來源分解來看,在統計主動證券選擇的收益時,只有超越指數收益的那部分才算作證券選擇貢獻的收益。這個定義本身就對證券選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為什麼說配置決定收益
為什麼說配置決定收益,為什麼說統計表明資產配置貢獻了90%以上的收益?
正如剛才提到如何計算證券選擇的收益貢獻那樣,超過指數收益的那部分才會算作證券選擇的貢獻。對於擇時來講也類似,以既定的股票比例為基準,擇時(調整股票比例)的結果超出基準收益的那部分才算作擇時的收益貢獻。
再考慮到投資七虧二平一賺的殘酷現實,那麼大量樣本的統計結果出現「資產配置貢獻了90%以上的收益」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告訴我們,擇時和證券選擇很難,靠資產配置就能取得投資成功。
5.擇時和證券選擇的意義
盡管如此,擇時和證券選擇對於積極投資者仍然是有意義的。一般地,從風險和收益來衡量,擇時或證券選擇可能帶來的好處是:
1).在風險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提高了收益;
2).在收益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降低了風險;
3).降低風險的同時提高了收益。
其實不僅這些,只要能帶來足夠的好處就是值得的,可能還包括:
4).在風險和收益差不多的情況下縮短了投資期限,適用於到期後仍能有較好的再投資選擇,提高了周轉率;
5).在風險和收益差不多的情況下換到了期限更長的證券,前提是這個收益率很滿意願意長期持有,避免到期再做決策的麻煩;
6).在風險和收益差不多的情況下降低了波動幅度,有利於心態穩定;
7).在風險和收益差不多的情況下構建的組合是自己更熟悉和善於把握的。
6.擇時 vs. 證券選擇:積極投資者的努力方向
在我看來,從基本的資產配置框架出發,擇時比證券選擇更容易掌握和操作。就如前面提到的用指數的PB作為錨進行股票比例的主動調整,涉及的知識不多,主要是理解和實踐。但證券選擇涉及的知識就太多了,沒達到一定的水平前只會適得其反。
從資產配置框架出發,積極投資者的努力方向首推擇時,即根據估值水平調整股票比例;另一個可選方向是研究各類風險套利機會,以及類似網格交易等系統化的操作策略;最難的是主動選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