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轉發方式
A. 交換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1、像集線器一樣,交換機提供了大量可供線纜連接的埠,這樣可以採用星型拓撲布線。
2、像中繼器、集線器和網橋那樣,當它轉發幀時,交換機會重新產生一個不失真的方形電信號。3.像網橋那樣,交換機在每個埠上都使用相同的轉發或過濾邏輯。
3、像網橋那樣,交換機將區域網分為多個沖突域,每個沖突域都是有獨立的寬頻,因此大大提高了區域網的帶寬。
交換機通過方式進行交換:
1、直通式:直通方式的乙太網交換機可以理解為在各埠間是縱橫交叉的線路矩陣電話交換機。它在輸入埠檢測到一個數據包時,檢查該包的包頭,獲取包的目的地址,啟動內部的動態查找表轉換成相應的輸出埠,在輸入與輸出交叉處接通,把數據包直通到相應的埠,實現交換功能。
2、存儲轉發:存儲轉發方式是計算機網路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方式。它把輸入埠的數據包先存儲起來,然後進行CRC(循環冗餘碼校驗)檢查,在對錯誤包處理後才取出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通過查找表轉換成輸出埠送出包。
B. 簡述存儲轉發交換方式與線路交換方式的區別
1、原理不同:
線路交換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數據傳輸期間,源結點與目的結點之間有一條由中間結點構成的專用物理連接線路,在數據傳輸結束之前,一直保持這條線路。
存儲轉發技術要求交換機在接收到全部數據包後再決定如何轉發,而直通轉發則是在交換機收到整個幀之前就已經開始轉發數據了,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換延遲。
2、過程不同:
線路交換希望通信的計算機之間必須事先建立物理線路(或者物理連接)。整個線路交換的過程包括建立線路、佔用線路並進行數據傳輸、釋放線路(線路拆除)三個階段。
存儲轉發是一種傳統的轉發方式,交換機啟動接收進程,開始收取幀,從"Preamble"欄位開始,一直到最後的CRC,當這個完整的幀收取完成,把收到的分組放入緩存,之後交換機開始啟動轉發進程,根據目標MAC地址來決定轉發策略。
3、數據交換速度不同:
存儲轉發交換方式支持不同速度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和低速埠間協同工作。實現的辦法是將10Mbps低速包存儲起來,再通過100Mbps速率轉發到埠上。
線路交換方式的固定分配帶寬,資源利用率低,靈活性差;一般用於電話交換,但也可用於數據交換,用於數據交換時一般速率低於9.6kb/s。
C. 簡述存儲轉發交換方式與線路交換方式的區別
存儲轉發交換方式是交換機工作方式的一種形式;就是當交換機接受到外部數據時,並不是立即進行轉發,而是先講數據在設備內存保存下來一份後,然後再將存儲的這份數據進行轉發,也就是傳輸。這種方式會造成傳輸過程的時間上多一點(一般是毫秒計算,很小)。但是數據的安全性方面要好很多,不會出現數據丟失的現象!
1、線路交換(電路交換)
以電路聯接為目的的交換方式是電路交換方式。電話網中就是採用電路交換方式。我們可以打一次電話來體驗這種交換方式。打電話時,首先是摘下話機撥號。撥號完畢,交換機就知道了要和誰通話,並為雙方建立連接,等一方掛機後,交換機就把雙方的線路斷開,為雙方各自開始一次新的通話做好准備。因此,我們可以體會到,電路交換的動作,就是在通信時建立(即聯接)電路,通信完畢時拆除(即斷開)電路。至於在通信過程中雙方傳送信息的內容,與交換系統無關。線路交換的特點:1、獨占性:建立線路之後、釋放線路之前,即使站點之間無任何數據可以傳輸,整個線路仍不允許其它站點共享,因此線路的利用率較低,並且容易引起接續時的擁塞。2、實時性好:一旦線路建立,通信雙方的所有資源(包括線路資源)均用於本次通信,除了少量的傳輸延遲之外,不再有其它延遲,具有較好的實時性;3、線路交換設備簡單,不提供任何緩存裝置;4、用戶數據透明傳輸,要求收發雙方自動進行速率匹配。來源:網界網論壇
D. 簡述存儲轉發交換方式與線路交換方式的區別
存儲轉發交換方式是交換機工作方式的一種形式;就是當交換機接受到外部數據時,並不是立即進行轉發,而是先講數據在設備內存保存下來一份後,然後再將存儲的這份數據進行轉發,也就是傳輸。這種方式會造成傳輸過程的時間上多一點(一般是毫秒計算,很小)。但是數據的安全性方面要好很多,不會出現數據丟失的現象!
1、線路交換(電路交換)
以電路聯接為目的的交換方式是電路交換方式。電話網中就是採用電路交換方式。我們可以打一次電話來體驗這種交換方式。打電話時,首先是摘下話機撥號。撥號完畢,交換機就知道了要和誰通話,並為雙方建立連接,等一方掛機後,交換機就把雙方的線路斷開,為雙方各自開始一次新的通話做好准備。因此,我們可以體會到,電路交換的動作,就是在通信時建立(即聯接)電路,通信完畢時拆除(即斷開)電路。至於在通信過程中雙方傳送信息的內容,與交換系統無關。線路交換的特點:1、獨占性:建立線路之後、釋放線路之前,即使站點之間無任何數據可以傳輸,整個線路仍不允許其它站點共享,因此線路的利用率較低,並且容易引起接續時的擁塞。2、實時性好:一旦線路建立,通信雙方的所有資源(包括線路資源)均用於本次通信,除了少量的傳輸延遲之外,不再有其它延遲,具有較好的實時性;3、線路交換設備簡單,不提供任何緩存裝置;4、用戶數據透明傳輸,要求收發雙方自動進行速率匹配。來源:網界網論壇
E. 交換機的數據交換方式
目前交換機在傳送源和目的埠的數據包時通常採用直通式交換、存儲轉發式和碎片隔離方式三種數據包交換方式
1、直通交換方式(Cut-through):可以理解為在各埠間是縱橫交叉的線路矩陣電話交換機。
2、存儲轉發方式(Store-and-Forward)應用最廣泛!
乙太網交換機的控制器先將輸入埠到來的數據包緩存起來,先檢查數據包是否正確,並過濾掉沖突包錯誤。確定包正確後,取出目的地址,通過查找表找到想要發送的輸出埠地址,然後將該包發送出去。
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時延時大,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並且能支持不同速度的輸入/輸出埠間的交換,可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
這種交換方式支持不同速度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和低速埠間協同工作。實現的辦法是將10Mbps低速包存儲起來,再通過100Mbps速率轉發到埠上。
3、碎片隔離式(Fragment Free): 這是介於直通式和存儲轉發式之間的一種解決方案。
F. 分組交換結點為什麼採用存儲轉發方式
摘要 通信中,通信雙方以分組為單位,使用存儲-轉發機制實現數據交互的通信方式,被稱為分組交換
G. 計算機網路存儲轉發的原理
計算機網路存儲轉發的原理是從"Preamble"欄位開始,一直到最後的CRC,當這個完整的幀收取完成,把收到的分組放入緩存,之後交換機開始啟動轉發進程,根據接收幀所示的DMAC,也就是目標MAC地址來決定轉發策略。
CRC的作用是對前面的數據進行校驗,防止出錯。由於存儲轉發 只有當收取了整個幀之後才開始轉發進程,所以當收取到CRC欄位的時候,可以進行錯誤的校驗。
交換機把已經收到的數據進行CRC計算,把計算出來的值同接收到的CRC欄位的值進行比較,如果兩者相同則說明數據沒有被破壞,如果不同則說明已經破壞。
也即ACL訪問控制列表的功能,訪問控制列表主要是通過策略來對數據進行控制,ACL所涉及的控制層面從OSI的第二層到第七層都有。
既然存儲轉發把整個幀都存儲下來了,那麼可以想像如果交換機擁有了處理多層數據的能力就可以執行ACL了,畢竟ACL所參照的目標在接收的幀中都已經存在了。
(7)存儲轉發方式擴展閱讀
正因如此,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時延時大,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並且能支持不同速度的輸入/輸出埠間的交換,可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
它的另一優點就是這種交換方式支持不同速度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和低速埠間協同工作。實現的辦法是將10Mbps低速包存儲起來,再通過100Mbps速率轉發到埠上。
在分組交換中就用到了「存儲轉發」,即當用戶所要發送的數據被分成若干個數據包,並且加上對應的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後,先存儲起來,通過網路中的交換機或路由器找到網路中的空閑線路,然後再進行傳送。「存儲轉發」使得分組交換的線路利用率較電路交換要高。
當報文交換技術的通信雙方不在同一物理網路時,則將准備好的報文經由一定的路由選擇機制通過中間節點傳給接收方。此時,中間節點不再只是起連接的作用,其還具有存儲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在報文交換系統中,由於一次交換處理的數據量大,因而需要對通信處理的存儲和處理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使得通信成本大大增加。
且這種系統還易造成堵塞,靈活性和可靠性都會下降。同時,數據交換過程中出現差錯的可能性也很大,且檢測困難。
H. 存儲轉發的存儲轉發交換方式
存儲轉發交換方式是交換機工作方式的一種形式;
就是當交換機接受到外部數據時,並不是立即進行轉發,而是先講數據在設備內存保存下來一份後,然後再將存儲的這份數據進行轉發,也就是傳輸。
這種方式會造成傳輸過程的時間上多一點(一般是毫秒計算,很小)。但是數據的安全性方面要好很多,不會出現數據丟失的現象!
1、線路交換(電路交換)
以電路聯接為目的的交換方式是電路交換方式。電話網中就是採用電路交換方式。我們可以打一次電話來體驗這種交換方式。打電話時,首先是摘下話機撥號。撥號完畢,交換機就知道了要和誰通話,並為雙方建立連接,等一方掛機後,交換機就把雙方的線路斷開,為雙方各自開始一次新的通話做好准備。因此,我們可以體會到,電路交換的動作,就是在通信時建立(即聯接)電路,通信完畢時拆除(即斷開)電路。至於在通信過程中雙方傳送信息的內容,與交換系統無關。
線路交換的特點:
1、獨占性:建立線路之後、釋放線路之前,即使站點之間無任何數據可以傳輸,整個線路仍不允許其它站點共享,因此線路的利用率較低,並且容易引起接續時的擁塞。
2、實時性好:一旦線路建立,通信雙方的所有資源(包括線路資源)均用於本次通信,除了少量的傳輸延遲之外,不再有其它延遲,具有較好的實時性;
3、線路交換設備簡單,不提供任何緩存裝置;
4、用戶數據透明傳輸,要求收發雙方自動進行速率匹配。
來源:網界網論壇
I. 簡要說明電路交換和存儲器轉發交換這兩種交換方式.
一、電路交換和:通信網中最早出現的一種交換方式,也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交換方式,主要應用於電話通信網中,完成電話交換,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在使用電路交換打電話之前,先撥號建立連接:當撥號的信令通過許多交換機到達被叫用戶所連接的交換機時,該交換機就向用戶的電話機振鈴;在被叫用戶摘機且摘機信號傳送回到主叫用戶所連接的交換機後,呼叫即完成,這時從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條連接。
通話結束掛機後,掛機信令告訴這些交換機,使交換機釋放剛才這條物理通路。這種必須經過「建立連接--通信--釋放連接」三個步驟的聯網方式稱為面向連接的。電路交換必定是面向連接的。
二、存儲器轉發交換:是計算機網路領域使用得最為廣泛的技術之一,乙太網交換機的控制器先將輸入埠到來的數據包緩存起來,先檢查數據包是否正確,並過濾掉沖突包錯誤。確定包正確後,取出目的地址,通過查找表找到想要發送的輸出埠地址,然後將該包發送出去。
(9)存儲轉發方式擴展閱讀:
電路交換特點:
1、實時性好:一旦電路建立,通信雙方的所有資源均用於本次通信,除了少量的傳輸延遲之外,不再有其他延遲,具有較好的實時性。
從電路交換的工作原理看出,電路交換會佔用固定帶寬,因而限制了在線路上的流量以及連接數量。電路交換設備簡單,無需提供任何緩存裝置。用戶數據透明傳輸,要求收發雙方自動進行速率匹配。
電路交換方式的優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數據不會丟失,且保持原來的序列。缺點是在某些情況下,電路空閑時的信道容量被浪費;另外,如數據傳輸階段的持續時間不長,電路建立和拆除所用的時間就得不償失。
因此,它適用於遠程批處理信息傳輸或系統間實時性要求高的大量數據傳輸的情況。這種通信方式的計費方法一般按照預定的帶寬、距離和時間來計算。
2、可靠性高:由於電路交換對線路資源的獨占性,使得通信過程中,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數據不會丟失,基本不會出現抖動現象,通信可靠性高,延時也非常小,僅僅是電磁信號傳輸時所花費的延時。
J. 什麼是存儲轉發交換方式
存儲轉發(Store and Forward)是計算機網路領域使用得最為廣泛的技術之一,乙太網交換機的控制器先將輸入埠到來的數據包緩存起來,先檢查數據包是否正確,並過濾掉沖突包錯誤。確定包正確後,取出目的地址,通過查找表找到想要發送的輸出埠地址,然後將該包發送出去。正因如此,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時延時大,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並且能支持不同速度的輸入/輸出埠間的交換,可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它的另一優點就是這種交換方式支持不同速度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和低速埠間協同工作。實現的辦法是將10Mbps低速包存儲起來,再通過100Mbps速率轉發到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