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蟲啉如何配置
⑴ 吡蟲啉和戊唑醇溶和在-起打小麥
6%戊唑醇拌種超量影響小麥發芽。
戊唑醇,一種高效、廣譜、內吸性三唑類殺菌農葯,具有保護、治療、鏟除三大功能,殺菌譜廣、持效期長。與所有的三唑類殺菌劑一樣,戊唑醇能夠抑制真菌的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使用技術
(1)合理配置濃度:使用殺菌劑(包括水劑和可濕性粉劑)噴霧時,都需要用水將葯劑配成或稀釋成適當的濃度.不同的殺菌劑其使用濃度都有其特殊要求,配置濃度時一定要嚴格按照 使用說明書 操作,不可隨意加大或縮小.如果濃度過高就極易造成葯害,而濃度過低則達不到用葯防治病害的效果。
(2)選准噴施時問:一般而言,噴施殺菌劑的時間過遲或過早都會影響防治效果.噴葯時問過早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會降低防治效果.而噴葯時間過遲則因大量病原物已經侵入寄主或造成危害,這時即使噴內吸治療劑,也因亡羊補牢結果事倍功半.因此,使用殺菌劑時應根據作物不同病害的發生規律和預測預報以及病害發生的具體情況及時用葯.通常殺菌劑的用葯時間均應掌握在發病前(保護用葯)或發病初期(防患於未然)為佳。
(3)掌握用葯次數:殺全面的村鎮信息共享菌劑的噴葯次數主要是根據葯劑殘效期的長短和氣象條件來確定.一般每隔10~15天噴一次,共噴2~3次.遇特殊情況,如施葯後遇雨,應及時補噴一次。
(4)提高用葯質量:殺菌劑的噴葯質量包括用葯數量和噴葯質量.用葯數量要適宜,用葯過多一方面會增大成本,另一方面還極易造成葯害.而用葯過少則無法達到用葯目的.用葯質量要講究,噴葯時要求霧點細密,噴葯均勻,要噴遍植株莖乾和葉片正反面,力求做到不漏噴。
(5)嚴格防止葯害:殺菌劑造成葯害有多種原因,首先一般水溶性較強的葯劑容易發生葯害,其次不同作物對葯劑的敏感性也不同,例如波爾多液一般不會造成葯害,但對銅敏感的作物也可以產生葯害.豆類、馬鈴薯、棉花則對石硫合劑敏感,葯害的幾率較高.再者作物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葯劑的反應也不同,一般幼苗和孕穗開花階段容易產生葯害.另外,葯害與氣象條件如氣溫、日照等也有一定關系,一般高溫乾旱、日照強烈或霧重、高濕等條件下用葯均易引起作物葯害。
(6)謹慎葯物混用:殺菌劑不少為鹼性農葯,故不能與遇鹼性物質易分解失效的殺蟲劑混用,如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呈鹼性不能和1605、樂果、敵敵畏等混合使用,否則會造成兩敗俱傷 .還有一些殺菌劑如多菌靈、白僵菌等不能與波爾多液、石硫合劑、托布津等殺菌劑混用,同樣會造成殺蟲(菌)微生物喪失生理活性和殺蟲(菌)能力而失效.另外,一些混合後產生化學反應並致葯害的也不能 亂點鴛鴦譜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殺菌劑都不能與其他農葯混用,有少數殺菌劑與農葯混合後還能起到增效的作用.例如,樂果與酸性殺菌性如代森鋅或可濕性硫磺或膠體硫等混用,不僅不會影響葯效的發揮,反而還有提高葯效的作用。
(7)注意規避抗葯性:使用殺菌劑也存在作物病害的抗葯性問題,長期使用單一的葯劑(主要是內吸殺菌劑),就會導致病原物產生抗葯性,即使多次重復用葯也無濟於事,甚至變本加厲.為規避病害抗葯性,要科學選用農葯的基礎上,切實做好不同類型的葯劑的交替(輪換)使用,嚴禁長期單獨使用一種農葯。
⑵ 蘋果花後到套袋前三次用葯治療性殺菌劑如何配置
1、花後第一遍葯
用葯時期:謝花後7-10天
防治對象:白粉病、黃蚜、早期落葉病、霉心病、葉蟎、康氏粉蚧、紅蜘蛛、綠盲蝽
推介用葯:30%吡唑醚菌酯2000倍+30%噠蟎靈3000倍+60%吡蟲啉6000倍+25%甲維鹽·滅幼脲1500倍+鈣肥。
要點:
謝花後之套袋前是蘋果需鈣的臨界期,也是蘋果補鈣預防苦痘病的關鍵時期,從此期開始噴施鈣肥3-4次,間隔10-15天。
2、花後第二遍葯
用葯時期:謝花15-20天,果毛脫除期
防治對象:白粉病、炭疽病、黑紅點病、棉鈴蟲、綿蚜、食心蟲、早期落葉病。
推介用葯:42%戊唑醇·多菌靈1000倍+60%吡蟲啉6000倍+5%功夫2000倍+鈣肥。
要點:
果毛脫除、皮孔形成期是幼果易發生隱性葯害的敏感期,此期禁止噴灑劣質代森錳鋅、退菌特、福美雙、波爾多液及其他銅制劑和增效劑等。
3、花後第三遍葯
用葯時期:套袋前用葯
防治對象:黑紅點病、褐斑病、蘋果黃蚜、金紋細蛾、桃小食心蟲
推介用葯:
1、30%吡唑醚菌酯2000倍+60%吡蟲啉6000倍+25%甲維鹽·滅幼脲1500倍+34%螺蟎酯4000倍+鈣肥。
2、40%氟硅唑50g+絲潤5g兌水30斤、塗抹主幹及枝杈處,此時期是防治腐爛病的關鍵時期。
要點:
1、殺蟲劑和殺菌劑以選擇水乳劑、懸浮劑等為宜。果袋以優質雙層袋尾號,全樹套袋,套袋前澆一次透水;
2、此時期應該繼續加強腐爛病的防治,主要以刮除老皮、保護中央領導干為主;
3、此時期如果白粉病嚴重可以使用30%吡唑醚菌酯2000倍進行防治。
(2)吡蟲啉如何配置擴展閱讀:
謝花後至套袋前要噴三次葯的原因
蘋果幼果和嫩葉上的皮孔(絨毛)是開放的,一般殺菌劑對初侵染病害的有效控制期為7-12天。也就是說上次噴葯後,如果7天內有降雨,殺菌劑的有效期為7天;如果上次噴葯後,天氣晴朗無降雨,殺菌劑的有效期為12天,最遲也必須在上次噴葯後13-15天內噴施第二次。
蘋果黃蚜、紅蜘蛛、卷葉蛾等蟲害也是如此,當它累積到一定數量,噴葯再細也難免有「漏網之魚」,在高溫條件下就會疊加繁殖,因此必須防患於未然。
同時,謝花後30天是果實的需鈣期,幼果吸收的鈣約占整個生育期的90%,由於鈣的移動性很差,套袋後就很難補充。套袋果後期缺鈣就會誘發苦痘病、蜜果病、水裂紋,並影響果實表面光潔度。
⑶ 高效氯氟氰菊酯與吡蟲啉如何混配葯量每畝各取一半針對害蟲出現的抗葯性。是不是這樣混配殺蟲效果好
這個沒法說的,各地情況不一樣,作物種類不一樣,建議你小面積做一下實驗。
1、高效氯氟氰菊酯:用於小麥、玉米、果樹、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等防治麥芽、吸漿蟲、粘蟲、玉米螟、甜菜夜蛾、食心蟲、卷葉蛾、潛夜蛾、鳳蝶、吸果夜蛾、棉鈴蟲、紅齡蟲、菜青蟲等,用於草原、草地、旱田作物防治草地螟等。
2、吡蟲啉:吡蟲啉是硝基亞甲基類內吸殺蟲劑,是煙鹼乙醯膽鹼酯酶受體的作用體,干擾害蟲運動神經系統使化學信號傳遞失靈,無交互抗性問題。用於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及其抗性品系。吡蟲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殺蟲劑,具有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對人、畜、植物和天敵安全等特點,並有觸殺、胃毒和內吸多重葯效。害蟲接觸葯劑後,中樞神經正常傳導受阻,使其麻痹死亡。速效性好,葯後1天即有較高的防效,殘留期長達25天左右。葯效和溫度呈正相關,溫度高,殺蟲效果好。主要用於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
⑷ 怎樣給蘭花盆面施吡蟲啉
蘭花盆裡發現千足蟲有兩種方法可以清除,一種方法是用小白葯放置在盆面、吡蟲啉或三唑靈兌水稀釋後灌根來進行殺滅,另外一種方法是讓盆內的環境偏干通風一些,千足蟲自然就不喜歡呆在裡面,自行離開尋找更合適的環境了。
1、土壤
一般選擇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的土來養殖蘭花,可以直接用腐葉土種植,也可以自己配置蘭花土。將腐葉土、珍珠岩、河沙按照7:2:1的比例混合均勻,製成培養土,珍珠岩也可以用堆肥代替。
2、水分
不同品種的需水量是不同的,但是大體遵循濕潤但無積水的原則,保持盆土的微潮狀態。秋天氣候比較乾燥,水分可以適當增加,也可以用噴壺往葉面上噴水,增加空氣濕度。春秋季節兩三天澆一次水,夏季光照強,蒸發旺盛,可以一天一到兩次。
冬天溫度低,蘭花基本上已經進入了休眠期,這時候要適當減少水量,避免積水爛根或者上凍,間隔一周澆一次水即可。
3、光照
蘭花喜歡半陰環境,忌陽光直接照射,尤其是墨蘭。養護蘭花時,春夏秋三季都要進行遮陰處理,可以搭建遮陰棚或者放在屋檐下等陰涼通風的地方養護,可以接受散射光,清晨和傍晚的光線最佳。冬季可以放在有光照的室內窗檯下,陽光直接照射不到的地方。
4、溫度
蘭花喜歡溫暖的環境,一般正常的室溫就能茁壯成長,溫度控制在15到25度。冬天氣溫比較低,把他搬進室內養護,溫度在11度左右,夜間5到10度為宜,在室內養的時候要注意通風,濕度不要太高。夏季氣溫過高,主要不要被陽光灼傷,溫度控制在28度以下。
5、肥料
蘭花不要施加過多的濃肥,多使用液肥,也可用葉面肥,在生長旺盛的時期,可以每半月到二十天施加一次沃葉氨基酸水溶肥或者腐熟的餅肥水,也是薄肥。由於蘭花的根系特殊,是肉質根,為了避免爛根,施用的肥料都要經過腐熟。
⑸ 養花蚊蟲多這點小東西就能殺光光,家家都有!
洗潔精&白醋
1、准備洗潔精、白醋、清水、塑料瓶(最好是500ml的)。 2、將塑料瓶裝滿水,500ml左右即可,加入2瓶蓋白醋,滴入4~5滴洗潔精。 3、搖勻後,裝入噴霧瓶里,對准了花叢上生了蟲子的地方噴灑即可。一般1次就可以奏效,但為了保險起見,可以噴灑2~3次。4、此方法對於蚜蟲(又被稱之為膩蟲、蜜蟲等)有奇效,而且干凈無污染哦~
⑹ 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如何理解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公斤兌水2000公斤噴霧就是了。
若一小包10克則兌水20000克即20公斤即可
⑺ 您好,我打李子樹的,請問氯氰菊酯能與吡蟲啉混用嗎比例如何配
在李子樹上,氯氰菊酯能與吡蟲啉混用。
在生長季節,噴灑2000倍液的這兩種葯劑的混合液(1:1:2000),可以防治蚜蟲、毛蟲、飛虱、食心蟲等多種害蟲。
⑻ 十萬告急,急問,480克/升吡蟲啉如何解釋
吡蟲啉是一種低毒殺蟲劑,多製成:2.5%和10%可濕性粉劑,5%乳油,20%濃可溶性粉劑等劑型.
480克/升吡蟲啉則指在1升水加入480克吡蟲啉(可能指特定劑型的吡蟲啉,要看說明書).
⑼ 70吡蟲啉在水產上七如何使用方法
摘要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