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帶存儲原理
❶ 運用於電子計算機的磁帶存儲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在磁帶存儲器中,利用一種稱為磁頭的裝置來形成和判別磁層中的不同磁化狀態。磁頭實際上是由軟磁材料做鐵芯繞有讀寫線圈的電磁鐵。當寫線圈中通過一定方向的脈沖電流時,鐵芯內就產生一定方向的磁通。由於鐵芯是高導磁率材料,而鐵芯空隙處為非磁性材料,故在鐵芯空隙處集中很強的磁場。上述過程稱為寫入。顯然,一個磁化元就是一個存儲元,一個磁化元中存儲一位二進制信息。當載磁體相對於磁頭運動時,就可以連續寫入一連串的二進制信息。當磁頭經過載磁體的磁化元時,由於磁頭鐵芯是良好的導磁材料,磁化元的磁力線很容易通過磁頭而形成閉合磁通迴路。不同極性的磁化元在鐵芯里的方向是不同的。負號表示感應電勢的方向與磁通的變化方向相反。不同的磁化狀態,所產生的感應電勢方向不同。這樣,不同方向的感應電勢經讀出放大器放大鑒別,就可判知讀出的信息是1還是0。
❷ 磁帶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錄音磁頭實際上是個蹄形電磁鐵,兩極相距很近,中間只留個狹縫。整個磁頭封在金屬殼內。錄音磁帶的帶基上塗著一層磁粉,實際上就是許多鐵磁性小顆粒。
磁帶緊貼著錄音磁頭走過,音頻電流使得錄音頭縫隙處磁場的強弱、方向不斷變化,磁帶上的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個個磁極方向和磁性強弱各不相同的「小磁鐵」,聲音信號就這樣記錄在磁帶上了。
放音頭的結構和錄音頭相似。當磁帶從放音頭的狹縫前走過時,磁帶上「小磁鐵」產生的磁場穿過放音頭的線圈。由於「小磁鐵」的極性和磁性強弱各不相同,它在線圈內產生的磁通量也在不斷變化,於是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放大後就可以在揚聲器中發出聲音。
(2)磁帶存儲原理擴展閱讀:
磁帶按用途可大致分成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帶和儀表磁帶四種。
1、錄音帶
20世紀30年代開始出現,是用量最大的一種磁帶。1963年,荷蘭飛利浦公司研製成盒式錄音帶,由於具有輕便、 耐用、 互換性強等優點而得到迅速發展。
2、錄像帶
自從1956年美國安佩克斯公司製成錄像機以來,錄像帶已從電視廣播逐步進入到科學技術、文化教育、電影和家庭娛樂等領域。
3、計算機帶
計算機帶作為數字信息的存貯具有容量大、價格低的優點。主要大量用於計算機的外存貯器。如今僅在專業設備上使用(比如計算機磁帶存儲器、車床控制機)。
4、儀表磁帶
也稱儀器磁帶或精密磁帶。近代科學技術,常需要把人們無法接近的測量數據自動而連續地記錄下來,即所謂遙控遙測技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磁帶
❸ 唱片、磁帶、磁碟和光碟的原理
唱片:是因為在唱片本身上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凹槽,指針在凹槽上劃過上下震動,於是就發出了聲音.所以唱片是由指針在凹凸不平的凹槽上劃過發聲的.
磁帶:錄音磁帶的帶基上塗著一層磁粉,磁帶緊貼著錄音磁頭走過,音頻電流使得錄音頭縫隙處磁場的強弱、方向不斷變化,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個個磁極方向和磁性強弱各不相同的「小磁鐵」,聲音信號就這樣記錄在磁帶上了。
磁碟:磁碟是一種採用磁介質的數據存儲設備,數據存儲在密封於潔凈的硬碟驅動器內腔的若干個磁碟片上。這些碟片一般是在以鋁為主要成分的片基表面塗上磁性介質所形成,在磁碟片的每一面上,以轉動軸為軸心、以一定的磁密度為間隔的若干個同心圓就被劃分成磁軌,每個磁軌又被劃分為若干個扇區,數據就按扇區存放在硬碟上。在每一面上都相應地有一個讀寫磁頭,所以不同磁頭的所有相同位置的磁軌就構成了所謂的柱面。硬碟在上電後保持高速旋轉,位於磁頭臂上的磁頭懸浮在磁碟表面,可以通過步進電機在不同柱面之間移動,對不同的柱面進行讀寫。
❹ 磁帶存儲器的讀寫原理
在磁帶存儲器中,利用一種稱為磁頭的裝置來形成和判別磁層中的不同磁化狀態。磁頭實際上是由軟磁材料做鐵芯繞有讀寫線圈的電磁鐵 當磁頭經過載磁體的磁化元時,由於磁頭鐵芯是良好的導磁材料,磁化元的磁力線很容易通過磁頭而形成閉合磁通迴路。不同極性的磁化元在鐵芯里的方向是不同的。當磁頭對載磁體作相對運動時,由於磁頭鐵芯中磁通的變化,使讀出線圈中感應出相應的電動勢e。負號表示感應電勢的方向與磁通的變化方向相反。不同的磁化狀態,所產生的感應電勢方向不同。這樣,不同方向的感應電勢經讀出放大器放大鑒別,就可判知讀出的信息是1還是0。
❺ 磁帶機的磁帶存儲的工作原理
磁帶是磁帶存儲系統是所有存儲媒體中單位存儲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標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儲介質之一。它互換性好、易於保存,近年來由於採用了具有高糾錯能力的編碼技術和即寫即讀的通道技術,大大提高了磁帶存儲的可靠性和讀寫速度。根據讀寫磁帶的工作原理可分為螺旋掃描技術、線性記錄(數據流)技術、DLT技術以及比較先進的LTO技術 該類磁帶又分為DLT(數字線性磁帶)磁帶和IBM3480/3490/3590系列磁帶兩類。由於DLT磁帶技術發展較快,已成為網路備份磁帶機和磁帶庫系統的重要標准,又因為容量大、速度高和獨一無二的發展潛力,使其在中高備份系統中獨占鰲頭。DLT磁帶每盒容量高達35GB,單位容量成本較低;IBM3480/3490/3590系列磁帶是由IBM公司生產,每盒磁帶的存儲容量可達10GB,所對應的驅動系統實際上是一個磁帶庫,可以存放多盒磁帶,其機械手可自動選擇其中任意一盒磁帶到驅動器上。
❻ 磁帶存儲是什麼原理
"在磁帶存儲器中,利用一種稱為
磁頭
的
裝置
來形成和判別磁層中的不同磁化狀態。磁頭實際上是由
軟磁材料
做
鐵芯
繞有讀寫
線圈
的
電磁鐵
(1)寫操作
當寫線圈中通過一定
方向
的
脈沖電流
時,鐵芯內就產生一定方向的磁通。由於鐵芯是高
導磁率
材料,而鐵芯
空隙
處為非磁性材料,故在鐵芯空隙處集中很強的
磁場
。在這個磁場作用下,載
磁體
就被磁化成相應
極性
的磁化位或磁化元。若
在寫
線圈裡通入相反方向的脈沖電流,就可得到相反極性的磁化元。如果我們規定按圖中所示
電流
方向為寫1,那麼寫線圈裡通以相反方向的電流時即為寫0。上述
過程
稱為寫入。顯然,一個磁化元就是一個存儲元,一個磁化
元中
存儲一位
二進制
信息。當載磁體相對於磁頭運動時,就可以連續寫入一連串的二進制信息
(2)讀操作
當磁頭經過載磁體的磁化元時,由於磁頭鐵芯是良好的
導磁材料
,磁化元的
磁力線
很容易通過磁頭而形成閉合磁通
迴路
。不同極性的磁化元在鐵芯里的方向是不同的。當磁頭對載磁體作相對運動時,由於磁頭鐵芯中磁通的變化,使讀出線圈中
感應
出相應的
電動勢
e。負號表示感應
電勢
的方向與磁通的變化方向相反。不同的磁化狀態,所產生的感應電勢方向不同。這樣,不同方向的感應電勢經讀出
放大器
放大鑒別,就可判知讀出的信息是1還是0。
❼ 磁帶能記錄聲音的原理是什麼
磁帶錄音機的工作原理
磁帶錄音機是以磁帶做存儲介質,應用磁記錄原理,用來記錄和重放聲音的音響設備。它具有儲存聲音,多次重放,多次復制的特點。
1、錄音原理
錄音時,聲音通過話筒轉變成音頻電信號,經過錄音放大器,放大的音頻電流同偏磁電流一起通過錄音磁頭的線圈,在磁頭的縫隙處便會產生隨音頻電流變化的磁場。磁帶與錄音磁頭的縫隙緊貼在一起,同時不斷移動,這樣變化的磁力線就通過磁頭縫隙前的磁帶形成閉合電路,使磁帶磁化。由於磁力線是隨音頻電流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每段磁帶在移動過程中被磁化的程度也隨音頻信號電流的強弱而變化,這樣就能把聲音記錄的磁帶上。
2、放音原理
將錄有聲音信號的磁帶按錄音時相同的速度,緊貼著放音磁頭的縫隙前進,磁帶上所記錄的按音頻信號變化的剩磁磁力線通過放音磁頭的鐵芯形成閉合迴路。在放音磁頭的線圈上就感應出與磁帶上剩磁相應的電壓。再經過放音放大器放大,通過揚聲器還原出聲音信號。
3、抹音原理
抹音又叫消磁,就是把記錄在磁帶上的交流剩磁消除掉。抹音有直流抹音和交流抹音兩種。
直流抹音就是讓一定強度的直流電流通過抹音磁頭,以產生一個單向強磁場,當磁帶經過抹音磁頭時,磁帶被磁化至飽和,將原有信息全部覆蓋。由於直流抹音在磁帶上會留下飽和剩磁,導致重放時直流雜訊增加,因此目前廣泛採用的是交流抹音。
交流抹音又叫做超音頻抹音。抹音時,抹音磁頭的線圈通有幾十khz的超音頻電流,在磁頭縫隙處產生一個隨超音頻電流變化的磁場,這個磁場比磁帶上音頻信號的磁場強得多,當磁帶經過抹音磁頭的縫隙時,受到由弱到強的交變磁場的反復磁化,使剩磁逐漸增大,至縫隙中心時剩磁最大,達到飽和狀態,從而掩蓋了磁帶上原有的剩磁。過了中心線後,交變磁場的強度逐漸減弱,使磁帶上的剩磁逐漸減小為零,這樣磁帶上原來錄有聲音的剩磁就被全部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