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存儲器連接器PC卡插槽

存儲器連接器PC卡插槽

發布時間: 2022-10-24 12:36:27

『壹』 什麼是PC卡

什麼是PC卡

PC卡這是一種僅相當於信用卡大小的可插撥設備,可被插接至計算機或Pocket PC。PC卡根據自身厚度被劃分為Type I、Type II和Type III三種型號。被插接至Pocket PC的PC卡設備將提供數據存儲或通信功能(例如,連接電話線或區域網)。

什麼是PCMCIA

PCMCIA: 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PC機內存卡國際聯合會的縮寫,是一個有300多個成員公司的國際標准組織和貿易聯合會,該組織成立於1989年,目的是建立一項集成電路國際標准,提高移動計算機的互換性。這種計算機要求強度高,能耗低,尺寸小,而且對這幾條性能的要求都很高。
隨著攜帶型計算機系統(含筆記本、亞筆記本、掌上型以及PDA)的廣泛應用,對攜帶型擴展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在擴展卡標准制定之前,計算機能採用的周邊設備(如插卡式內存和Modem等)通常都是專用的,不可換成其他廠家的類似產品。許多象Modem這樣的設備更是只能插入一台特定型號的計算機,即便同廠出品的其他型號也不能使用。通常,這些周邊設備並不設計成可與其他計算機互換,而是作為一種固定設計提供,只適合最初裝配的那種計算機。
因此,我們需要一種通用的擴展方法,為尋求一種工業標准,幾家卡商於 80年代後期創立了「個人計算機存儲卡國際協會」(PCMCIA),規定了內存卡的物理設計方案、計算機插槽設計方案、電氣介面以及相關軟體。制訂自己的標准時,PCMCIA採納了「日本電子工業開發協會」(JEIDA)的一些設計思想。這兩個組織都一直致力於推動現在稱為「PC卡」的國際標准。事實上,該標准最新的版本已集成了PCMCIA和JEIDA,使產品間的兼容性有了進一步的提高。PC卡現已應用於多種場合,其中包括幾種類型的RAM內存、預編程ROM卡、Modem、音效卡、軟盤控制器、硬碟驅動器、CD-ROM和SCSI控制器、全球定位系統(GPS)卡、數據採集卡、LAN卡、傳呼機等等。還處在發展初期,PCMCIA市場就顯示出蓬勃發展的氣象。
PCMCIA標准使PC卡能在多種類型的計算機中使用,無論它採用的是何種微處理器。 PC卡不僅可以插到計算機上,亦可用於其他數字化設備,如測試儀器、數碼成像設備及工業控制器等等。系統製造商、周邊設備製造商、零售商和系統用戶均可從中獲益。 當前有三種PC卡標准,它們的長寬都是85.6×54mm2,但厚度不一樣:Type I是最早的3.3mm厚卡; Type Ⅱ將厚度增至5.0mm;Type Ⅲ則進一步增大厚度到10.5mm。一段時間以來,Type I幾乎只在內存設備中應用。但最近Modem 和其他設備也開始相繼採用Type I標准。 Type Ⅱ是當今最占優勢的一種尺寸,用於大多數設備。更厚的Type Ⅲ卡則主要用於微型硬碟驅動器,這種驅動器已變得越來越普遍。由於這三種卡共用同樣的匯流排連接器,所以較薄的卡可順利安裝到為較厚的卡設計的插槽。
PCMCIA標準的問世已有些時日,目前已出至第三版。其間進行了大量必要的變動與改進,以適應系統和PC卡製造商不斷變化的需求。 PCMCIA標準的發展已完全超出了最初定義內存卡的范圍,現在包括的外設類型有:1.存儲器類:硬碟驅動器、內存卡;2.介面類:CDROM/DVD介面、並串口、擴展介面卡;3.網路通信類:以太/令牌網卡、無線/紅外區域網卡、Modem卡、ISDN卡、行動電話卡;4.多媒體類:音效卡、視卡、游戲搖桿卡、電視/廣播接收卡、視訊會議卡等。最早的版本是1.0,建立的標准主要面向類似現在的RAM卡那樣的內存卡。2.0到2.1版則增加了「卡和插槽服務」 (Card and Socket Servicevices)軟體規范、ATA和AIMS規范(ATA是「AT附件」的簡稱,涉及PC卡上的IDE驅動器介面;AIMS則是「自動索引海量存儲」的簡稱,是一種在PC卡上保存圖像和多媒體數據的標准,通常用於照/攝像技術)。最新的PCMCIA版本實際叫作「PC Card Specification」(PC卡規格),有時也不十分恰當地稱為「3.0版」。這一版本提供了對DMA(直接內存存取)、更高速多媒體應用、即插即用、多功能卡以及CardBus的支持。這一版本也允許用3.3伏的邏輯電壓設計PC卡和系統。由於能節省電池供電設備的能源, 3.3伏邏輯電平日趨流行。PCMCIA標準的每一次新發布,都力求做到與老版本保持向後兼容。
CardBus對PCMCIA匯流排結構進行了重新定義和改進,但仍可回復到以前在第1和第2版制訂的標准。CardBus的主要目的是將PCMCIA匯流排擴展到更高的速度,以便連接功能更強的設備,並提供對32位I/O及內存數據通道的支持。它包括了一個新的屏蔽匯流排連接器,且不可將CardBus卡插入為2.x或更老版本設計的上一代系統。
參考資料:http://www.rtd.cn/Proct/info/11314505810101252818226.htm

『貳』 PC卡插槽有什麼作用

可以插入數碼相機、攝像機的內存卡或者手機的內存卡。

PC卡插槽為筆記本帶來無限的擴展性能,可以講沒有PC卡插槽的筆記本就不像筆記本。PC卡最早出現是用於擴展內存,發展到現在已經可以提供多種類型的外設。

PC卡插槽相當於台式機的PCI插槽,不同之處在於PC卡插槽可以即插即用。因此結合不同用途的PC卡,可以實現一定的功能。比如雷神遊戲本採用PC無線網卡,可以實現無線上網;採用PC電視接受卡,可以收看電視;採用PC音效卡,可以增強音效等等。

『叄』 儲存卡怎麼插到電腦上

工具/原料

電腦 讀卡器 SD卡

方法/步驟

1、啟動電腦進入桌面。

5、儲存卡插到電腦上完成。

『肆』 我的DELL筆記本型號E6400的側面的PC卡插槽連接的IEEE1394A連接器按不進去了怎嗎按回去

這是E6400很讓人操蛋的設置。

解決辦法:讓托盤保持彈出的狀態,然後將按鈕按進去,注意按進去的意思是按深一點,使按鈕無法再彈出,最後將托盤推入。

『伍』 本本上的ExpressCard插槽有什麼用

ExpressCard它可以提供附加內存、有線和無線通信、多媒體和安全保護功能。例如,您可以添加ExpressCard以使您的計算機可以進行無線廣域網(WWAN)連接。ExpressCard/54(54mm寬,L形,帶有34mm連接器)34mm的插卡適用於34mm和54mm插卡插槽。54mm的插卡僅適用於54mm插卡插槽。註:ExpressCard不是可引導設備ExpressCard擋片/模板計算機出廠時,在ExpressCard插槽中安裝了塑料擋片。擋片可以避免未使用的插槽沾染灰塵和其它微粒。請保存好擋片,以備插槽中不安裝ExpressCard時使用;其它計算機的擋片可能不適用於您的計算機。新一代PC卡ExpressCardIntel在美國舉行的IDFFall2003上正式把下一代PC卡命名為ExpressCard,PCMCIA開發了ExpressCard標准來推廣即插即用的I/O卡,並進行PCMCIA卡的升級工作。這個標準是由許多PCMCIA的成員公司一同開發,其中包括了技術的領先者,系統開發商及卡的生產商。ExpressCard不僅體積細小,而且傳輸速度更快,適合於移動或者桌面平台系統,並且支持USB2.0以及PCIExpress。這種新一代的卡具有兩種規格,但都小於目前CARDBUS卡規格,其中最小的卡是ExpressCard/34標准,它僅有目前PC卡的一半,這種尺寸更適合於移動設備的接入,比如PDA等。第二種是ExpressCard/54標准,這種標准用來支持那些需要更大尺寸卡的技術,其中這些應用包括了SMAERCARD讀卡器,CF卡讀卡器,以及1.8英寸的硬碟驅動器。不過所有ExprssCard標准都是5mm厚,但該標准同時允許卡的開發商開發屬於它們自己的「擴展」標准。由於卡同時支持USB2.0規格和PCIExpress界面規格,因此卡的生產商可以任意選用一種匯流排來支持它們的應用程序。要麼是性能強大的PCIExpress界面規格,要麼是應用廣泛的USB2.0規格。這種卡同時可以兼容以前的介面和匯流排,,無需另外再增加晶元組來對其進行修正。目前聯想多款筆記本電腦都有配置這種卡,比如旭日C467A,這款卡屬於ExpressCard/54/L標准。

『陸』 顯卡。網卡。內存各插在什麼槽中

主板介面基礎知識

CPU與外部設備、存儲器的連接和數據交換都需要通過介面設備來實現,前者被稱為I/O介面,而後者則被稱為存儲器介面。存儲器通常在CPU的同步控制下工作,介面電路比較簡單;而I/O設備品種繁多,其相應的介面電路也各不相同,因此,習慣上說到介面只是指I/O介面。

一、I/0介面的概念

1、介面的分類

I/O介面的功能是負責實現CPU通過系統匯流排把I/O電路和 外圍設備聯系在一起,按照電路和設備的復雜程度,I/O介面的硬體主要分為兩大類:

(1)I/O介面晶元

這些晶元大都是集成電路,通過CPU輸入不同的命令和參數,並控制相關的I/O電路和簡單的外設作相應的操作,常見的介面晶元如定時/計數器、中斷控制器、DMA控制器、並行介面等。

(2)I/O介面控制卡

有若干個集成電路按一定的邏輯組成為一個部件,或者直接與CPU同在主板上,或是一個插件插在系統匯流排插槽上。

按照介面的連接對象來分,又可以將他們分為串列介面、並行介面、鍵盤介面和磁碟介面等。

2、介面的功能

由於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品種繁多,幾乎都採用了機電傳動設備,因此,CPU在與I/O設備進行數據交換時存在以下問題:

速度不匹配:I/O設備的工作速度要比CPU慢許多,而且由於種類的不 同,他們之間的速度差異也很大,例如硬碟的傳輸速度就要比列印機快出很多。

時序不匹配:各個I/O設備都有自己的定時控制電路,以自己的速度傳 輸數據,無法與CPU的時序取得統一。

信息格式不匹配:不同的I/O設備存儲和處理信息的格式不同,例如可以分為串列和並行兩種;也可以分為二進制格式、ACSII編碼和BCD編碼等。

信息類型不匹配:不同I/O設備採用的信號類型不同,有些是數字信號,而 有些是模擬信號,因此所採用的處理方式也不同。

基於以上原因,CPU與外設之間的數據交換必須通過介面來完成,通常介面有以下一些功能:

(1)設置數據的寄存、緩沖邏輯,以適應CPU與外設之間的速度差異,介面通常由一些寄存器或RAM晶元組成,如果晶元足夠大還可以實現批量數據的傳輸;

(2)能夠進行信息格式的轉換,例如串列和並行的轉換;

(3)能夠協調CPU和外設兩者在信息的類型和電平的差異,如電平轉換驅動器、數/模或模/數轉換器等;

(4)協調時序差異;

(5)地址解碼和設備選擇功能;

(6)設置中斷和DMA控制邏輯,以保證在中斷和DMA允許的情況下產生中斷和DMA請求信號,並在接受到中斷和DMA應答之後完成中斷處理和DMA傳輸。

3、介面的控制方式

CPU通過介面對外設進行控制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程序查詢方式

這種方式下,CPU通過I/O指令詢問指定外設當前的狀態,如果外設准備就緒,則進行數據的輸入或輸出,否則CPU等待,循環查詢。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只需要少量的硬體電路即可,缺點是由於CPU的速度遠遠高於外設,因此通常處於等待狀態,工作效率很低

(2)中斷處理方式

在這種方式下,CPU不再被動等待,而是可以執行其他程序,一旦外設為數據交換准備就緒,可以向CPU提出服務請求,CPU如果響應該請求,便暫時停止當前程序的執行,轉去執行與該請求對應的服務程序,完成後,再繼續執行原來被中斷的程序。

中斷處理方式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但為CPU省去了查詢外設狀態和等待外設就緒所花費的時間,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還滿足了外設的實時要求。但需要為每個I/O設備分配一個中斷請求號和相應的中斷服務程序,此外還需要一個中斷控制器(I/O介面晶元)管理I/O設備提出的中斷請求,例如設置中斷屏蔽、中斷請求優先順序等。

此外,中斷處理方式的缺點是每傳送一個字元都要進行中斷,啟動中斷控制器,還要保留和恢復現場以便能繼續原程序的執行,花費的工作量很大,這樣如果需要大量數據交換,系統的性能會很低。

(3)DMA(直接存儲器存取)傳送方式

DMA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它不是用軟體而是採用一個專門的控制器來控制內存與外設之間的數據交流,無須CPU介入,大大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在進行DMA數據傳送之前,DMA控制器會向CPU申請匯流排控制 權,CPU如果允許,則將控制權交出,因此,在數據交換時,匯流排控制權由DMA控制器掌握,在傳輸結束後,DMA控制器將匯流排控制權交還給CPU。

二、常見介面

1、並行介面

目前,計算機中的並行介面主要作為列印機埠,介面使用的不再是36針接頭而是25針D形接頭。所謂「並行」,是指8位數據同時通過並行線進行傳送,這樣數據傳送速度大大提高,但並行傳送的線路長度受到限制,因為長度增加,干擾就會增加,容易出錯。

現在有五種常見的並口:4位、8位、半8位、EPP和ECP,大多數PC機配有4位或8位的並口,許多利用Intel386晶元組的便攜機配有EPP口,支持全部IEEE1284並口規格的計算機配有ECP並口。

標准並行口4位、8位、半8位:4位口一次只能輸入4位數據,但可以輸出8位數據;8位口可以一次輸入和輸出8位數據;半8位也可以。

EPP口(增強並行口):由Intel等公司開發,允許8位雙向數據傳送,可以連接各種非列印機設備,如掃描儀、LAN適配器、磁碟驅動器和CDROM 驅動器等。

ECP口(擴展並行口):由Microsoft、HP公司開發,能支持命令周期、數據周期和多個邏輯設備定址,在多任務環境下可以使用DMA(直接存儲器 訪問)。

目前幾乎所有的586機的主板都集成了並行口插座,標注為 Paralle1或LPT1,是一個26針的雙排針插座。

2、串列介面

計算機的另一種標准介面是串列口,現在的PC機一般至少有兩個串列口COM1和COM2。串列口不同於並行口之處在於它的數據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串列地傳送下去。這樣,雖然速度會慢一些,但傳送距離較並行口更長,因此長距離的通信應使用串列口。通常COM1使用的是9針D形連接器,而COM2有些使 用的是老式的DB25針連接器。

3、磁碟介面

(1)IDE介面

IDE介面也叫做ATA埠,只可以接兩個容量不超過528M的硬碟驅動器,介面的成本很低,因此在386、486時期非常流行。但大多數IDE介面不支持DMA數據傳送,只能使用標準的PCI/O埠指令來傳送所有的命令、狀態、數據。幾乎所有的586主板上都集成了兩個40針的雙排針IDE介面插座,分別標注為IDE1和IDE2。

(2)EIDE介面

EIDE介面較IDE介面有了很大改進,是目前最流行的介面。首先,它所支持的外設不再是2個而是4個了,所支持的設備除了硬碟,還包括CD-ROM驅動器磁碟備份設備等。其次,EIDE標准取消了528MB的限制,代之以8GP限制。第三,EIDE有更高的數據傳送速率,支持PIO模式3和模式4標准。

4、SCSI介面

SCSI(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小計算機系統介面,在做圖形處理和網路服務的計算機中被廣泛採用SCSI介面的硬碟。除了硬碟以外,SCSI介面還可以連接CD-ROM驅動器、掃描儀和列印機等,它具有以下特點:

可同時連接7個外設;

匯流排配置為並行8位、16位或32位;

允許最大硬碟空間為8.4GB(有些已達到9.09GB);

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IDE是2MB每秒,SCSI通常可以達到5MB每秒,FASTSCSI(SCSI-2)能達到10MB每秒,最新的SCSI-3甚至能夠達到40MB每秒,而EIDE最高只能達到16.6MB每秒;

成本較IDE和EIDE介面高很多,而且,SCSI介面硬碟必須和SCSI介面卡配合使用,SCSI介面卡也比IED和EIDE介面貴很多。

SCSI介面是智能化的,可以彼此通信而不增加CPU的負擔。在IDE和EIDE設備之間傳輸數據時,CPU必須介入,而SCSI設備在數據傳輸過程中起主動作用,並能在SCSI匯流排內部具體執行,直至完成再通知CPU。

5、USB介面

最新的USB串列介面標準是由Microsoft、Intel、Compaq、IBM等大公司共同推出,它提供機箱外的熱即插即用連接,用戶在連接外設時不用再打開機箱、關閉電源,而是採用「級聯」方式,每個USB設備用一個USB插頭連接到一個外設的USB插座上,而其本身又提供一個USB插座給下一個USB設備使用,通過 這種方式的連接,一個USB控制器可以連接多達127個外設,而每個外設間的距離可達5米。USB統一的4針圓形插頭將取代機箱後的眾多的串/並口(滑鼠、MODEM)鍵盤等插頭。USB能智能識別USB鏈上外圍設備的插入或拆卸。 除了能夠連接鍵盤、滑鼠等,USB還可以連接ISDN、電話系統、數字音響、列印機以及掃描儀等低速外設。

三、I/O擴展槽

I/O擴展槽即I/O信號傳輸的路徑,是系統匯流排的延伸,可以插入任意的標准選件,如顯示卡、解壓卡、MODEM卡和音效卡等。通過I/O擴展槽,CPU可對連接到該通道的所有I/O介面晶元和控制卡定址訪問,進行讀寫。

根據匯流排的類型不同,主板上的擴展槽可分為ISA、EISA、MAC、VESA和PCI幾種。

(1)ISA插槽

黑色,分為8位、16位兩種。16位的擴展槽可以插8位和16位的控制卡,但8位的擴展槽只能插8位卡。

(2)EISA插槽

棕色,外型、長度與16位的ISA卡一樣,但深度較大,可插入ISA與EISA控制卡。

(3)VESA插槽

棕色,位於16位ISA擴展插槽的下方,與ISA插槽配合使用。

(4)PCI插槽

白色,與VESA插槽一樣長,與ISA插槽平行,不需要與ISA插槽配合使用,而且只能插入PCI控制卡。由於主板的空間有限,PCI插槽要佔用ISA插槽的位置

『柒』 數碼相機的內存卡 怎麼和電腦連接不上去 我用的是usb 2.0的連接器

用讀卡器呀老大!把你的數碼相機的內存卡插到讀卡器上再把讀卡器的USB口和電腦相連接,就行了,

讀卡器(Reader)是一種專用設備。有插槽可以插入存儲卡,有埠可以聯接到計算機。把適合的存儲卡插入插槽,埠與計算機相連並安裝所需的驅動程序之後,計算機就把存儲卡當作一個可移動存儲器,從而可以通過讀卡器讀寫存儲卡。按所兼容存儲卡的種類分可以分為CF卡讀卡器、SM卡讀卡器、PCMICA卡讀卡器以及記憶棒讀寫器等,還有雙槽讀卡器可以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卡;按埠類型分可分為串列口讀卡器(速度很慢,極少見)、並行口讀卡器(適合於早期主板的計算機)、USB讀卡器(速度快,使用方便)。我們都知道,電腦、數碼產品、家電等各種不同的產品之間需要一種通用的儲存介質來進行數據交換,而目前使用FlashRAM(快閃記憶體存儲器)的存儲產品無疑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與傳統存儲器相比,快閃記憶體有著小巧輕便,防塵抗震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數碼相機、MP3播放器等產品上。隨著數碼產品的飛速發展和普及,我們有一件經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數碼產品之間的數據交換,讀卡器就是完成這樣功能的產品。顧名思義,讀卡器就是讀取存儲卡的設備。存儲卡現在應用可謂非常廣泛,從數碼相機到MP3隨身聽,從PDA掌上電腦到時下比較流行的多媒體手機。目前在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存儲卡有SmartMedia(SM卡)、CompactFlash(CF卡)、MemoryStick(索尼記憶棒)、MultiMediaCard(MMC卡)、SD Memory(SD卡)、IBM Microdrive(IBM微型硬碟),Micro SD Card(TF卡),以及最新的XD-Picture(XD卡)。因此為了便於使用,讀卡器一般都是多合一的產品,假如你有很多使用不同格式快閃記憶體卡的設備,多功能讀卡器會提供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讀卡器的體積一般都不大,分內置和外置兩種。外置的便於攜帶,一般使用USB介面。讀卡器的對計算機來說類似一個USB的軟碟機,實際的作用也比較類似,只是讀取的不是軟盤,而是各種快閃記憶體
卡。

提起讀卡器,很多人都立即會想到這種產品是配合數碼相機而產生的,不過目前已經不再局限於數碼相機使用了,而是擴展到了更多的領域。「讀卡器」顧名思義這是一種讀取數據的設備,但其不單單可以支持數據的讀取同樣支持數據的寫入。其初期的設計思路主要是為了彌補數碼相機數據輸出的缺陷而產生的。由於早期USB介面並不普及,因此數碼相機的輸出口都是同電腦的串口連接的,由於串口的數據傳輸速度很低,如果把這些數據拷貝到硬碟上,那就要花費大量的等待時間了。因此,讀卡器就應運而生了。隨著MP3、PDA等數碼產品的發展,有力的推動了讀卡器的發展。目前MP3標配的32M或者64M快閃記憶體明顯的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了,因此添置128M的快閃記憶體成了我們的標准配置,但我們如果要把MP3歌曲拷貝到快閃記憶體上的話,只有通過MP3播放器來進行,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專用的連線、驅動和軟體才能完成,這樣MP3播放器的可以便攜攜性就差很多,而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使用讀卡器的話,完全不需要MP3播放器的干預,直接就可以把MP3歌曲存放到快閃記憶體上,這樣MP3就變得使用更方便了。

『捌』 老式筆記本電腦pc卡槽和ec卡槽的區別

PC卡插槽可以即插即用。
ec只有一個頻率,很實用

『玖』 戴爾電腦上的ExpressCard插槽是做什麼用的具體怎麼用

ExpressCard
PC卡是一種用以給電腦及其他通訊和電子設備添加諸如存儲器、大容量存儲器、網路及無線通訊等擴展裝置的技術。幾乎100%的筆記本電腦在其I/O擴展槽中使用了PC卡技術。但是,隨著用戶對更高帶寬和靈活性的需求,PC卡已不能滿足要求,一種新的ExpressCard技術將會取代傳統的PC卡。

與傳統PC卡技術的最大不同在於,ExpressCard技術採用最新的PCI Express和USB 2.0界面,在外圍設備與主機系統之間直接提供熱插拔式的連接,而不需要在系統的晶元組與插槽之間架設一個橋接晶元。

ExpressCard技術是由PCMCIA協會於2003年春季公布的一種新的技術標准。該標准由眾多PCMCIA會員公司聯合開發而成,包括軟體巨商微軟,PC製造商戴爾、惠普以及IBM;晶元製造商英特爾、SMSC、高通和TI;模塊製造商日立、Lexar Madia以及SCM等;硬體製造商Delphi、FCI、Foxconn、ITT、JAE以及Tyco等公司。PCMCIA開發這一新的標准還得到了USB開發者論壇(USB-IF)和PCI-SIG的大力協助。

ExpressCard標准承諾向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提供更薄、更快、更輕的擴展模塊。消費者可以方便地將這種模塊插入其系統來添加諸如存儲器、有線或無線通訊卡及安全裝置等硬體功能。

ExpressCard與PC卡的不同

雖然ExpressCard技術借用了現有PC卡技術中的許多特性,但前者在外型尺寸、性能、可靠性、適應性、熱插拔和自動設置等多種特性之間達到了更理想的平衡。ExpressCard標准與PC卡之間有諸多不同之處。

1. 尺寸。ExpressCard模塊在物理尺寸上約為PC卡的一半大小,同時重量也更輕。
2. 傳輸速度。ExpressCard模塊採用的是優於PC卡PCI並行匯流排介面的串列數據介面,其在減少界面所需信號數目的同時提高了匯流排數據傳送的速度。
3. 成本。就其系統和機械設計方式, ExpressCard技術擁有更低的製造成本。
4. 更省電。ExpressCard模塊的功耗將比傳統的PC卡更低。
5. 易用性。由於省去了打開機箱的麻煩,ExpressCard模塊使得為台式機安裝新組件更為簡便。而且使筆記本電腦與台式機之間能通過熱插拔方式方便地交換外設。

兩種尺寸規格及應用

ExpressCard模塊的物理尺寸具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寬度為34mm的ExpressCard/34,另一種是寬度為54mm的 ExpressCard/54。它們的長度均為75mm,厚度均為5mm。主機系統可以為這兩種寬度的模塊中的任何一種提供相匹配的插槽。應該注意的是,34mm模塊的一個好處就是它能兼容於54mm規格的插槽當中,而反過來卻不行。

所有基於PC卡的應用均可採用ExpressCard插卡替代。較小的ExpressCard/34形狀由於可以提供足夠的電力,充分的熱耗散及較少的佔用面積所以具有更寬廣的應用領域,包括:有線或無線通信、各種快快閃記憶體儲卡、小型的(一英寸)光存儲或磁存儲、安全身份識別卡等應用。

模塊的開發者們希望更多的採用體積較小的ExpressCard/34形狀,但有一些應用則只能採用ExpressCard/54模塊。如:智能卡和FC卡讀卡機以及1.8英寸硬碟驅動器等。在這些應用中所採用的介質比ExpressCard/34模塊所兼容的介質寬。隨著晶元技術的發展,未來這些應用中的一些將有可能被移至更小的34模塊內。比如電視調頻卡及高性能通訊裝置等。

提高台式機性能,開啟密封計算時代

ExpressCard一旦同時在筆記本電腦和台式PC領域普及開來,將產生另一個很有意義的效應,那就是從此以後台式PC與筆記本電腦之間能方便地共享更多外設。

過去,盡管串口、並口、PS/2、USB等通用介面使普通外設能在筆記本電腦與台式PC之間共享,但這兩類計算平台的高速I/O通道的「各自為戰」局面--台式機PCI與筆記本電腦PC Card規格的不統一,使一些設備無法被兩者所共享。例如,同時擁有台式PC和筆記本電腦的用戶,為了接入有線或無線以太區域網,需要分別為它們購置PCI和PC Card兩種規格的網卡;同樣,一塊昂貴的PCI規格電視接收卡,卻無法從台式PC拿下來用在筆記本電腦上。這對用戶而言經常會造成資金的浪費。

更糟糕的是,一旦存儲設備採用PCI或PC Card規格(例如PC Card快閃記憶體、通過PC卡適配器的CF卡或記憶棒等),便無法在台式PC與筆記本電腦之間方便地交換保存其上的數據,對用戶經常造成極大不便。

ExpressCard的採用會化解這種障礙。統一規范下的所有設備,可以方便地在兩類計算平台之間自由插拔和交換,不但節省用戶投資,而且為高速數據交換帶來便利。

在ExpressCard技術產生之前,將熱插拔PC卡技術大規模應用於台式機系統是不經濟地,而現在ExpressCard插槽將給予台式機用戶以筆記本電腦早已採用的「密封計算」功能。

「密封計算機」是指不用打開機器就可以進行硬體的拆裝操作。當前的台式PC不是密封計算系統,因為PCI等擴展插槽都在機箱內部。用戶為了給系統添加部件,往往需要親自動手,拿螺絲刀打開機箱並進行安裝。這除了讓用戶感到不便以外,還對系統設計廠商增加了壓力:他們需要為用戶考慮到這種操作的安全性,還要為眾多卡件在物理空間上進行協調,並且要考慮到它們的有效散熱問題。而「密封計算」模式,將使得設計者可以大大地縮小整套計算機系統的物理空間並提高工作效率。用戶不必打開電腦的密封機箱,因為可以通過ExpressCard模塊這類技術來添加這些功能。

此外,相比串列匯流排,模塊體積減小,使得系統製造廠可以生產更小、更薄、更輕的平台而不必考慮性能要求。由於能在現有的系統界面實現ExpressCard,使得插卡製造商可以輕松地提供大量令人滿意的插卡功能,而無需開發新的晶元。

『拾』 SD卡可以直接插在台式電腦上嗎

不可以,一般電腦不帶有SD卡插槽,則需要用讀卡器,先插在讀卡器上,然後連接電腦上用。

讀卡器有插槽可以插入存儲卡,有埠可以聯接到計算機。

把適合的存儲卡插入插槽,埠與計算機相連並安裝所需的驅動程序之後,計算機就把存儲卡當作一個可移動存儲器,從而可以通過讀卡器讀寫存儲卡。

讀卡器分為專用讀卡器和復合型讀卡器,專用讀卡器只能讀寫某種特定存儲卡,而復合型讀卡器可以讀寫多種存儲卡。目前,已經有8合一的讀卡器。

(10)存儲器連接器PC卡插槽擴展閱讀

有關SD卡的信息

當購買SD卡讀卡器時,應該考慮速度,尺寸和整體易用性等問題。如果筆記本電腦有一個USB-C埠(現在許多型號只有一個可以使用),會想要為你的讀卡器堅持使用這種類型的連接。如果筆記本電腦帶有傳統USB埠,那麼此處還有兩個USB 3.0選項。

USB-C連接器比更傳統的USB 3.0連接器更常見。不要打擾USB 2.0讀卡器,因為它們通常被認為是過時的標准,並且比現在的速度要慢得多。USB 3.0讀卡器也向後兼容,因此即使有一台舊電腦也值得一試。不必購買所有插槽的讀卡器。

例如,如果沒有較舊的數碼單反相機,請跳過CF讀卡器,因為它可能會節省一些空間。CF卡比SD卡大,因此需要更多外殼。插槽越少,讀卡器越小,如果想讓燈光保持清晰。

可拆卸的電纜很不錯,但是如果總是在路上,可以考慮使用一個永久連接的讀卡器。電纜很容易放錯位置,以後會引起頭痛。此外,僅僅因為讀卡器小巧緊湊並不意味著它可以訪問所有計算機的埠。

熱點內容
蘋果火影忍者腳本 發布:2025-05-16 23:23:46 瀏覽:450
python寫入資料庫 發布:2025-05-16 23:19:11 瀏覽:698
修復系統時什麼配置好 發布:2025-05-16 22:52:07 瀏覽:803
逆戰腳本掛機 發布:2025-05-16 22:30:01 瀏覽:936
java隨機產生數 發布:2025-05-16 22:25:52 瀏覽:256
java任務管理 發布:2025-05-16 22:17:02 瀏覽:572
安卓如何修改cpu 發布:2025-05-16 21:58:20 瀏覽:366
pythonainb 發布:2025-05-16 21:45:56 瀏覽:857
淘汰伺服器可以做家用電腦嗎 發布:2025-05-16 21:41:31 瀏覽:844
遊程編碼c語言 發布:2025-05-16 21:26:51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