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曼峨存儲
『壹』 老曼峨普洱茶有什麼特點
「苦若黃連」是大部分茶友對於老曼峨的深刻烙印,這將絕大多數茶客拒之門外,這么苦的茶,有幾人會喜歡呢?但資深老茶骨又對老曼峨推崇備至,愛不釋手!雲南很難再找出一個讓眾多茶友大愛又大恨的茶。
老曼峨,與普洱江湖的王者老班章,同屬布朗山的一個村委會,卻過上了「苦」不堪言的日子。江湖上關於老班章與老曼峨的誤傳太多,比如說老班章與老曼峨都是苦茶的代表,其區別在於前者化得快,而後者苦而不化。老曼峨是苦茶,但不是苦而不化茶,相反其苦能回甘,而且是回甘與生津相當快速與迅猛的茶葉。在上篇文章也有介紹,布朗山系的茶,回甘就是快。如果苦而不化,肯定不是真正的老曼峨。
老曼峨作為布朗山較早的布朗族定居地,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先民遺留下來的古茶園有3200餘畝,近幾年茶葉持續熱銷,老百姓開墾種植了不少新茶園。老曼峨的茶分為苦茶與甜茶兩種。
老曼峨,代表著雲南普洱茶的一個極致,是所有喜愛普洱茶的茶友們繞不過去的一個茶,沒喝過老曼峨,都不好意思說你是資深老茶骨,多少的發燒級老茶骨以能喝老曼峨作為羨耀的資本。
來源:網路梳理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編輯:大橈
『貳』 老曼峨普洱茶的特點是什麼
老曼峨普洱茶的特點是葉厚,條索肥大;湯色金黃透亮;苦若黃連,苦盡甘來,5-7泡後,鳴泉生津,後舌跟回甘;茶氣霸氣,性極寒,十泡以後口感更為爽滑,極耐沖泡。
老曼峨古樹普洱茶外形是典型的大葉種特徵,芽頭粗壯,肥碩,白毫滿批。葉片厚實油潤,光澤度好,葉尖似針,鋸齒明顯,脈絡清晰,色澤黃綠。
老曼峨古樹茶葉型肥大厚實,春茶卻顯的難以下喉,湯質厚,特別霸氣,苦很重還略澀,香高,青味重,生津好,韻足,回甘好。
(2)老曼峨存儲擴展閱讀:
關於老曼峨普洱茶的介紹如下:
老曼峨普洱茶的產地是有名的「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區之一,屬班章村委會,地處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境內布朗山的中心地帶,海拔略低於老班章,常年高溫濕潤。老曼峨古茶園原有的生態環境保存的很好,古茶園中不使用農葯和化肥,這就使得老曼峨古喬木茶具有的獨特品質。
老曼峨作為布朗山較早的布朗族定居地,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老曼峨普洱茶其生茶外形美觀,香氣飄揚,品味悠長且經久耐泡;熟茶香味醇濃,湯色紅亮,口感順滑,是雲南普洱茶中的精品。
『叄』 三分鍾了解古樹茶山,帶你走進老曼峨村寨
隨著普洱茶的風靡,老曼峨村寨逐漸被許多人關注,「老曼峨」三個字也成為普洱茶行內一個非常有名的符號。許多愛茶之人沖向老曼峨收茶,買茶,關於村寨風土人情描述的文章也在網路廣泛傳播,但是諸多信息都不是非常嚴謹。筆者是人類學專業研究生,在老曼峨村寨從事茶文化的調研與學習持續一年之久,各種材料和信息經過考證,尚且算是嚴謹,僅供參考。
1、村寨 歷史 狀況
記載著本寨布朗族 歷史 傳說及遷徙的傣文書籍名《巴布朗收本滿曼峨》,意為「曼峨布朗族古代大事記」,該書寫於公元1749年,距今215年。書中記載著老曼峨村寨來源的神話傳說。
傳說這樣講到:古代勐勇(今緬甸境內)地方有一個傣族土司,名「召法書托·淘麻拉甲·芒亥桑勐」,在他的領地內發生了戰爭,人民四處逃散,田地荒蕪。該土司便帶領侍衛到處召集流亡的百姓,從勐勇到曼達(一個靠山的寨),從曼達又到景康(一個靠近大江的小鎮),再從景康來到磨和(距南東寨不遠,居民為布朗族),沿途由群眾為他修路開道。這樣整整走了兩天,抬頭一望,只見叢山疊嶂,一片蔥綠,於是問左右道:「這附近有什麼人住?」隨從答不知。又去問磨和本地人,磨和人回說:「那邊有一個相飛,他是從法空竜峨來的,他現管理這片土地,召如果需要他,可以令人去叫。」召法書托看見這一大片原始森林十分可愛,且位於邊境上,感到需要有人來管理,於是命令人叫來相飛。召法書託命相飛協助自己找回善良的百姓,重新建立寨子,恢復生產。相飛回說:「我辦不到,我們的人很少,能拿長刀修路的只有10人,能拿斧子砍樹的只有15人,下河不會游水,上山不能砍樹。」召法書托只好答應加派其奴隸曼哈寨的布朗族來幫助相飛。
召法書托來到相飛搞生產的臨時住地朗達,並在那裡休息,召法書托帶來的一頭象和兩匹馬也拴在那裡。由此,該地即名為「構亮賬亮麻」。後來,召法書托的兩匹馬跑了,相飛就到處去尋找,在一座石崖下找到了馬,抬頭見石崖上有三窩崖蜂,他取了兩窩回來送給召法書托(從此,老曼峨就得年年向土司繳納崖蜂,稱之為「稅惰」)。
休息後,召法書托從朗達動身向勐昂前進,一路上由相飛帶領曼哈人、磨和人及召法書托的衛兵修路開道。到達勐昂壩時天黑了,召法書托在勐昂住宿一夜,次日繼續前進。而曼哈人、磨和人折回去了,只剩下相飛及其隨從,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經過放勐(距老曼峨十里余)來到一條小河邊,天又黑了,就在這里歇宿,該河即名為「南捫」 (意「黑河」,距老曼峨一二里地)。次日向班章進發,再從班章經打別、打過,渡河到打勐(今勐混壩某地),當時那裡遍地莽草叢林,大象進去望不見肩,黃牛進去辨不清花紋,長矛插進去看不見矛柄。
相飛把召法書托送到勐混後,次日就帶著他的人回朗達,住了一月,又帶著許多人到放勐開了一大片土地,播上旱谷。當年雖然播得很遲,量很少,但卻收獲得很早、很多。於是,就決定遷來建寨。
過南捫不遠,他們來到一個群山環抱、樹木茂密的小山谷,這里有一較平緩的山坡,坡下又有一條小河,大家感到環境很好,於是就在此砍草立寨,當時這里生長著很多壩峨草(即蘆葦),所以就命名為「朗峨」,此即「曼峨」命名的由來(「曼」,傣語「寨子」之意)。
從傳說之中可以知道,曼峨作為村寨的寨名,來自於遷入此地的老曼峨祖先看到的峨草,那麼「老」字從何而來呢?布朗族傳統文化之中對於年紀比較長的人通常都以「老」字來稱呼,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例如「老伯頭」通常指男性老人,「老米頭」通常指女性老人,這種稱謂一般不用於面對面的稱呼通常用於第三方轉述。曼峨村寨是一個具有悠久 歷史 文化的村寨,因此冠以「老」字,這就是村寨的名稱的來源。
2、人口狀況
老曼峨村寨位於雲南勐海縣布朗山鄉班章村委會,據村寨佛寺都比以及村寨老人介紹,該村寨是最早在布朗山建寨,是布朗山 歷史 最悠久的寨子。老曼峨有1376年的 歷史 ,全寨人口有225戶左右,1000人左右,是布朗山鄉人口最多的寨子。
3、氣候及自然環境狀況
老曼峨村寨所屬的布朗山是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基本無霜或霜期很短。一年有干濕兩季,最大蒸發量出現在3—4月,最小蒸發量出現在11—12月,年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冬春兩季多霧,夏秋兩季多陰雨。夏秋季受來自孟加拉灣的暖氣流控制,冬春季受來自印度半島的乾暖西風氣流控制,加之北部有哀牢山和無量山的屏障作用,形成「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的氣候特點。布朗山處於絕對高度多在1000—2000米之間,相對高差500—1000米,形成明顯的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20 ,年降雨量1374毫米,年日照數在1754小時(日照4.8小時)左右。
老曼峨村寨坐落在一個趨向東北的緩坡上,背靠高峻的大山,南阿河經寨腳蜿蜒東流,流向大勐龍,村寨被大山包圍著。境內除南阿河外,還有其支流小南阿河、放勐河、朗斗河、朗門河等,村內的一些小壩子所開水田均依賴其灌溉。此外,還蘊藏著豐富的山
4、茶樹基本狀況
老曼峨村寨位於布朗山深處,海拔1300-1400米左右。據村寨的老人講述,目前古樹茶園4000餘畝,年產量約100多噸,是勐海縣古樹茶最多的寨子,經過政府考證比較古老的茶樹都有政府掛上的牌子作為標志要重點保護的對象。布朗族是一個種茶愛茶的民族,有著種植茶樹的優良傳統,因此,除古樹茶之外各個年齡段的茶樹都有存在。也有不斷種植的的新茶樹,大概樹齡在十幾年也有幾十年,就是所謂的小樹。
5、老曼峨茶分布與口味
老曼峨村寨的茶樹分布在寨子周圍,有著「遠看是森林,近看是茶山」的特點。從遠處看,好似茂密的森林密布,但是走進山裡才能看到,山上廣泛種植的都是茶樹,分布在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村寨內沒有所謂的台地茶。有些茶地圍繞在寨子周圍,步行就可以達到,有些茶樹就深入到森林之中,開車可以到達。
老曼峨的茶有甜茶和苦茶之分,但是以苦茶為主,苦茶的味道極苦,一般第一次喝老曼峨苦茶的人都會感覺難以下咽,奇苦無比,但是作為苦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按照布朗族老人說就是先苦後甜,苦味過後有回甘,但是回甘慢而持久,甘甜味道會長時間的停在口腔之中,這也是判斷苦茶的一個重要方法。市場是有諸多的苦茶,許多人也拿來作為老曼峨苦茶賣,但是許多苦茶苦而不化,沒有回甘,這就不是老曼峨的苦茶。甜茶並不像易武片區那樣甘甜,老曼峨茶以苦為主,甜茶也有非常明顯的苦底,古樹茶與小樹茶除了樹齡之外,最容易區分的就是耐泡度,古樹茶無論苦、甜都可以達到二十多泡,小樹茶可以達到十幾泡。
6、老曼峨茶的文化圍度
在老曼峨村寨,茶具有非常重要的 社會 文化價值,茶葉承載的傳統的布朗族 社會 文化構建了村寨整體的 社會 結構與文化結構。
茶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與人生禮儀密切相關,小孩起名字,結婚,上新房活動幾乎伴隨著茶的出現與運用,以茶定情,以茶安居,以茶為禮,以茶作為交換勞動物,以茶作為契約,村寨的布朗族人過著無茶不歡的茶飲生活,茶是具有文化意義的飲品。
茶在宗教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思。布朗族 社會 里存在著佛教與傳統民間信仰融合的情況,傳統民間信仰之中,主要表現在潑水節的迎太陽神以及關門節前以及開門節前對於竜神以及寨神的祭祀活動,茶具有重要的功能,人與茶,人與人的互動,構成了傳統民間信仰活動的主要成分。
賧佛、男子出家、祭祀神靈、驅鬼以及祭祀祖先等重要的儀式中,茶聯系的世俗的人的世界與神聖佛的世界以及鬼神的世界。茶是男子出家中請求達章的「物」,是拜託住持時,託付的「物」,是賧佛中敬獻佛祖的「物」,是祭祀神靈、驅鬼時呈現的「物」,是祭祀祖先時尊敬的「物」。
有茶,即有禮。茶作為禮,體現在前兩個維度的每一個細節之中。日常生活中的結婚,以茶作為聘禮,青年男女才可以輕輕,婚禮之中的酸茶的在場又是茶禮的主要表演,沒有酸茶的在場,婚禮儀式便失去了意義。同時,過新年請老人吃飯的茶包、舉行集體活動請人來勞動的茶包、男子出家請求達章的茶包,都有著重要的「禮」的含義。結果茶包,在一定意義上相當於 「簽訂了合同」,跟送出者越好的事情,另一個含義是一旦接受了茶包的要請,無論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樣的危險,接受者都沒有權利向送出者要求賠償。
老曼峨的布朗族人正是圍繞著茶,圍繞著由茶衍生出來 社會 文化生存和發展。
打開茶包的姑娘,接到茶包將在第二天為送茶包的家庭付出勞動,一般是結婚、上新房中做飯做菜。
放有茶葉的枯松,在賧佛和上新房活動之中必須用到用於祭祀神靈,其中茶葉是必不可少的祭品。通常情況下做九個也有做五個的,在重要念經儀式中分不公的環節放在放在東、南、西、北、中各一個。
男子出家時父母送給寺院長老的茶包,長老收了茶包就代表收了徒弟,接管了孩子的教育與撫養權。
『肆』 普洱茶阿清的老曼峨古樹茶是不是有點貴
有茶人說,比老班章還霸氣的茶,當數老曼峨。其也是雲南最被誤讀與低估的名山茶。
——題記
老曼峨,代表著雲南普洱茶的一個極致,是所有喜愛普洱茶的茶友們繞不過去的一個茶,沒喝過老曼峨,都不好意思說你是資深老茶骨,多少的發燒級老茶骨以能喝老曼峨作為羨耀的資本。老曼峨讓人既愛又恨!「苦若黃連」是大部分茶友對於老曼峨的深刻烙印,這將絕大多數茶客拒之門外,這么苦的茶,有幾人會喜歡呢?但資深老茶骨又對老曼峨推崇備至,愛不釋手!雲南很難再找出一個讓眾多茶友大愛又大恨的茶。老曼峨,與普洱江湖的王者老班章,同屬一個村委會,卻過上了「苦」不堪言的日子。近日,筆者本著在茶界傳播正能量之初衷,特地請十年如一日打造「雲南名山茶標桿」的古農茶業岩文,給我們談談真實的老曼峨是怎麼一回事。是什麼原因,使得其過上比竇娥還冤的「苦」日子。
老曼峨是布朗族種茶的典範
老曼峨深藏在布朗山原始森林之中,是布朗山最古老的布朗族寨子,與老班章相距不到20公里。說起老曼峨,我們首先要向世界上最早栽培、製作和飲用茶葉的民族古濮人致敬,而布朗族就是古濮人的後裔,布朗山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布朗族鄉,其種茶歷史上千年。布朗族是個勤勞的民族,與傣族一樣,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布朗族將茶稱作「臘」,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以傣文為通用文字。布朗族喜愛茶,離不開茶,只要有布朗族寨子的地方必然會種上茶樹,吃酸茶和飲用土罐烤茶、青竹茶等飲茶習俗一直延續至今。老曼峨是一個布朗族的大寨子,其在布朗山的影響力很大。老曼峨的緬寺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布朗山最早的、最大的中心寺院。老班章以前屬於老曼峨布朗族管理,其茶樹均為老曼峨布朗族先民栽種,租借給後來到此的愛伲人(哈尼族的一個支系),所以,每逢過節,老班章愛伲人均得殺豬宰牛,送去給老曼峨以作租用之資。隨著老曼峨人口繁衍,從老曼峨分出一個新曼峨,屬於勐昂村委會(在鄉政府的駐地),交通方便,以前其比老曼峨好過。但在古樹茶崛起後,新曼峨的茶不值錢,現在只有羨慕老曼峨的份了,要是當初不分出來多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北方人對普洱茶感興趣,也想收藏普洱茶。針對北方存茶,岩文指出要注意過於寒冷與乾燥的問題,他說,最好整筒、整件儲存,筍殼不要去掉,因為筍葉能保溫、保濕、避光,且聚香、隔異味。對於茶品長時間存於乾燥環境下,可以適當增加拖地次數,牆角用桶裝滿水,以增加濕度,並要保持房間干凈、衛生、無異味。切記不要往茶餅上噴水增濕,這樣會毀掉好茶的。
被沖泡耽誤的名山茶
泡茶一定要熟悉茶性,並要結合品飲者的口感需求,將茶性發揮到極致,不能用一種手法去泡所有的茶。許多人以為老曼峨的特點就是苦而不化,為了迎合這種以訛傳訛的偏見,用重手法去泡,結果泡出苦如黃連,難以入口的茶來。沖泡老曼峨,沖泡方法要調整,視品飲者口感需求,及茶品陳期,要把茶湯的濃強度控制調整到位,才能泡出適口的好茶來,讓人真正感受到老曼峨的獨特魅力。
老曼峨是岩文這個老茶痴的最愛,其甚至將之上升到「殺癮解饞唯有老曼峨」之高度。他說,品老曼峨如同聽一曲美妙的音樂,令人餘音繞梁,回味無窮,喝了還想喝,是喝了忘不掉的茶。殊途同歸,喝茶最終要喝到老曼峨,這是喝茶的終極追求。如果說霸氣,沒有比它更霸氣的茶了。從外形到內質,其最能體現雲南大葉種茶外形粗獷,內質濃釅的特點。這是一個極致的茶,口感豐富的茶。能讓老茶客殺癮解饞,新茶客感受極品古樹茶的獨特魅力。甘甜,苦中帶甜,苦度與甜度都高,先苦後甜,甘苦交錯,苦盡甘來,令人慾罷不能。
早年的老曼峨茶品,都是老百姓加工的,生產條件受限,製作隨意性大,加工與存儲有很大問題,帶有老百姓的生活氣息,煙火味、臭青味等異味明顯,比如加工了隨意放在家裡,家裡有火塘,吸煙火味,遇到雨天無法乾燥,用火烤。茶友喝了不帶煙味的,就說不是老曼峨。
為改變這種落後的生產狀況,古農茶業通過長期摸索與實踐,於2008年對傳統手工炒茶進行改良,首倡了「全程不落地手工制茶」方法,建立了布朗山首家規范的現代化初制所,由古農培養的炒茶師按照古農的核心工藝要求來製作老曼峨。
1、從鮮葉開始抓起,跟老百姓建立長期穩定的收購合作,建立穩定的原料基地。
2、從工藝抓起,用高規格的自有初制所直接加工鮮葉,從而避免了老百姓生產的毛茶良莠不齊的問題,以確保品質的長期穩定。
『伍』 老曼峨普洱茶特點 老曼峨普洱茶有什麼特點
1、老曼峨茶可以分為苦茶、甜茶,苦茶是指古樹茶,樹齡可達數百年,與原始森林混合生長,採取原生態種植方式,不會打葯、施肥,只有人除草、鬆土,不會過度管理。甜茶是指樹齡較短的茶樹,是近些年新種植的。
2、老曼峨的古樹普洱茶,干茶芽頭肥壯,滿披白毫,沖泡後湯色金黃明亮,滋味濃烈厚實,入口時苦味較重,但回甘很快,獨具綿長和清爽。並且十分耐沖泡,久泡有餘香。
3、老曼峨的茶樹主要以栽培型的古茶樹為主,樹齡在100-500年左右。苦是老曼峨古樹普洱的一個主要特徵,春茶湯質厚,十分霸氣,苦很重,可能難以入喉,還略顯澀。
『陸』 雲南十大古樹普洱茶,喝過超8種的都是骨灰級茶友,你喝過幾種
聊到茶葉,人們最後都避免不了的都會聊到普洱茶,都說普洱茶是茶客最後的驛站。其實,這都歸功於普洱茶優質的品質,在優質的普洱茶中古樹茶又是茶友的最愛。
古樹茶,一般指野生或人工種植一百年以上的雲南大葉種喬木茶。有茶人稱三百年以上樹齡的古茶樹才有資格稱得上古樹茶。我們就來看看雲南十大知名度較高、市場比較火熱的古樹茶,看看你喝過幾種。
1、老班章
班章即西雙版納州勐海縣班章村委會下轄的老班章、新班章兩個村寨所產的雲南普洱茶,老班章也叫班章老寨。
「老班章」號稱茶王,講究所謂的茶氣,純正血統的老班章茶氣是普洱茶中茶氣最足的一款茶品。
老班章有100多戶人家,海拔1700米左右,古茶園分布在寨子的周圍,老班章古茶園的生態環境很好,茶園中保留了很多古樹,古茶樹與森林同在一片野生環境中,茶樹粗大,樹齡長久,茶樹的樹齡和生長的野生環境保證了老班章茶的茶質好、茶味重、茶氣強。
老班章普洱茶的功效眾多,經常喝老班章普洱茶對身體 健康 有好處。老班章雖好,但喝茶不宜過濃過量,莫要貪杯才好。
特點: 老班章茶霸氣十足,其苦味、澀味最重回甘效果也最持久、湯色鮮亮、葉底柔軟、略帶蜜香。香氣純正濃厚、平穩、滋味濃烈,喉韻寬廣、兩頰生津持久。
2、冰島
勐庫冰島(當地人也稱「丙島」)是雙江縣著名的古代產茶村,以盛產冰島大葉葉種的主要組成部分,冰島村是勐庫茶種的主要發源地。
冰島在勐庫鎮的最北部,離勐庫鎮33公里,與臨滄市南美鄉接壤,乘車從勐庫鎮出發沿南勐河而上,不用一個小時便可到達冰島寨。
了解勐庫冰島茶,先了解冰島村有五個寨子組成,他們是冰島、地界、南迫、糯伍、垻歪統稱為冰島村。
山頂終年積雪,山中雲霧繚繞,原始森林密布,大葉種的古茶樹遍布其間。
冰島古茶園是雲南大葉種茶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雲南大葉種之正宗,是勐庫茶的極品、也是雲南普洱茶的極品。
特點: 甘甜質厚,香高味揚茶氣充足。入口後香甜的茶湯從口腔一直貫穿鼻腔,會有絲絲涼氣生津不止。而且冰島茶連泡20開,依然湯色黃亮滋味醇濃沒有衰敗的跡象。
3、曼松
曼松貢茶茶區隸屬於古六大茶山倚邦象明鄉內。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味為佳,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古時皇帝指定曼松茶葉為貢茶,年解貢茶100擔。
曼松寨是極富盛名的貢茶產地,與普通納貢的官茶不同,曼松茶是供皇帝專用的貢茶。
據史料記載,皇帝指定曼松茶葉為貢茶,其他寨茶葉概不要。曼松茶葉質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飲後神志清醒,所以其他茶山的茶農,均得出錢購買曼松茶葉上獻給皇帝。
特點: 曼松貢茶最大的特點是甜潤,喝的時候口裡很甜,喉頭很甜,像喝蜂蜜水,茶氣很足又暖,只要喝一點點,身體就會發熱,是其它茶山遠遠比不上的。
4、老曼峨
老曼峨地處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境內布朗山的中心地帶,海拔略低於老班章。寨名老曼峨已有1300多年的 歷史 ,堪稱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村寨。
老曼峨寨保留下來的古茶樹相對其它山頭來說非常之多,至今仍有3000餘畝古茶園,樹齡在100至500年之間。
這些古茶樹與其它植被混雜相生,遠遠看去根本看不出哪裡有茶樹。不施肥,不打葯,唯一的人工干預便是從數年前開始茶農們偶爾為之除一下草。
特點: 老曼峨的茶以「苦」聞名,受惠於當地獨有的自然氣候和優良的土質,老曼峨的古樹茶茶氣充足,湯色通透明亮,滋味濃烈厚實,耐沖泡,久泡香氣更足。條索肥壯,顏色墨綠,顯毫。老茶客飲之,直呼過癮。
5、那卡
那卡位於滑竹梁子山的東面,是勐宋鄉大曼呂村委會的一個拉祜族寨子。那卡寨有數百畝古樹茶園,樹齡約在300-500年之間。
那卡古樹茶是勐宋茶區最具代表性的茶,那卡寨子以出產品質上好的古樹茶而被人們所認識。
這些古樹吸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是十分稀缺而珍貴的,採用這些原料製成的茶,足以稱得上是普洱茶中的貴族。
那卡茶在大范圍劃分上屬於勐海勐宋茶區,勐宋茶區的喬木老樹茶以保塘的最粗大,以那卡的最著名。
特點: 獨特的回甘持久,山野氣較強,杯底留香好苦澀較顯,苦突出湯中甜,回甘較快較好湯較飽滿茶香純正。
那卡茶沒有「布朗山」的苦更沒有「帕沙茶」的澀,香氣高過冰島茶口感卻相近,但茶底沒有冰島細嫩。
6、麻黑
說起普洱就離不開易武,說到易武又離不開麻黑。麻黑是易武茶中最具韻味的茶,也帶動了普洱茶的名氣。
眾所周知,麻黑是易武眾多山頭中,茶園面積最廣,產量最大的一個片區。其茶園生長之處,山高谷深,雲霧繚繞,茶園與森林混生,映在森林之中,環境十分優美。
麻黑是易武「七村八寨」的七村之一,是易武的核心產區與山頭。距鎮政府所在地只有9公里,道路易行,交通十分便利,所以成名極早,被大眾較早認知。其口感、品質穩定上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易武茶的整體口感。
特點: 香清遠揚、湯色口感柔糯香、淡雅著稱。其湯色油光透亮,湯感綿密細膩、柔中帶剛。
滋味厚重、回甘持久、生津綿長、舌面及兩頰的甜潤度較高,所以我們常說麻黑的口感識別度還是極高的。
7、刮風寨
刮風寨,屬於易武山區,距離麻黑村委會23公里,與寮國相鄰。刮風寨古樹分布在約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基本沒有經過人為矮化,生長得比較緩慢,內含物質積累得非常多。
生態環境決定了古樹群的自然之味,茶樹的環境就是主因,刮風寨古樹分布在原始森林中,古樹離人居住的地方有25公里之遠,人為的破壞很小。
刮風寨和寮國的豐沙里接壤,寮國的原始森林保護完好,整個生態環境圈是獨一無二的,河裡的水質清澈甘甜。
就好比貴州的茅台酒廠周圍的人造生態林,水質提高了,自然酒也好。
特點: 獨特的山野氣韻,整體表現非常出彩,口感開闊大氣有厚重野韻。刮風寨也保持著易武片區的香揚水柔特色,甜醇中含天然濃郁的蜜香,柔滑細膩中藏著強勁卻內斂的茶氣,苦澀而含蓄喉韻綿延悠長。
8、彎弓
易武彎弓寨源自西雙版納勐臘縣易武,與刮風寨的茶王樹相鄰,相隔一條冷水河。
每一片彎弓普洱茶,都來之不易。採摘這里的每一匹茶葉必須得戰勝蚊蟲、戰勝寂寞、戰勝勞累,翻越遮天蔽日的森林,跨過瘴氣疊生的彎弓河,再駕駛摩托冒著生命危險在濕滑的林間小道上穿梭,最後才能將這一點點大山精華呈在茶商的眼前。
更無奈的是這密實的大山中並不是處處都有茶園,必須再翻一個山樑才能找到另一片較為集中的茶園。
特點: 茶湯香甜可口,甜度很高很純,入口留存度很高,茶湯質感很好。至柔至美的好茶湯色清而亮香柔水甜沁人心脾回甘強烈。
9、昔歸
昔歸產於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邦東鄉境內的昔歸村忙麓山,忙麓山是臨滄大雪山向東延伸靠近瀾滄江的一部分,背靠昔歸山,向東延伸至瀾滄江。
昔歸古茶園多分布在半山一帶,屬邦東大葉種。平均海拔750米,年平均氣溫21 ,年降水量1200毫米。屬邦東大葉種,茶品歷來出眾。
歷史 上,昔歸茶一直以貢茶形式而存在。多次成為皇帝欽點的茶品,也有縣委茶之稱,足以彰顯其地位之高。然而,歲月流逝,昔歸逐漸淹沒於 歷史 雲煙。
世事風雲變幻,過往雲煙已成舊事,但昔歸茶質不減、湯色依舊明亮清澈,以永恆的初心佇立在一隅,巋然的享受著來自茶客們的簇擁和愛戴。
特點: 特有的香氣備受普洱茶友喜愛。它的茶湯滋味厚重茶氣強湯感柔順水路細膩口腔留香持久。
10、困鹿山
困鹿山位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彝族自治縣寧洱鎮境內,不僅是無量山的余脈,還是瀾滄江水系和紅河水系的分水嶺。
困鹿山生態環境優異,山中有樹齡較大、保存得較為完好的古樹群落,普洱市為數不多的原始森林也位於困鹿山境內,困鹿山古茶樹也多與原始的參天古木混合而生。
困鹿皇家古茶園被清政府定為皇家御用茶園已有二百多年的 歷史 。
困鹿山古茶園不僅是寧洱縣境內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的古茶樹群落,還是是雲南省內距昆明最近、交通最便利、古茶樹最密集、種類最豐富的古茶園。
特點: 茶香清雅高銳持久韻長。新茶入口微苦化甘轉甜,口感香甘甜相混而生,豐富沉厚喉韻甘潤持久氣蘊上揚而沉實。
生茶張每日分享普洱茶文干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有問必答!
了解更多精彩普洱古樹茶知識,快來關注生茶張。
『柒』 老曼峨是啥意思
「老曼峨」標志由文字和圖形兩部分組成。「老曼峨」是雲南班章村委會最古老的村寨,這里景色秀麗,布滿了古茶樹。「老曼峨」源自天然,生態健康,代表了普洱茶的高品質,與「高品質源於班章造」的企業定位相吻合。標志圖形左上方小葫蘆寓意老曼峨村寨處於高峰之巔,深山藏好茶;圖形中間的曲折線條代表一條曲折之路,寓意企業製作好茶的曲折歷程,同時也體現了企業追求卓越,勇攀新高的精神。
2012年榮獲雲南省著名商標稱號。
『捌』 老曼峨茶產地在哪裡
老曼峨茶產地在勐海布朗古茶山核心產區——「大班章茶區」。
老曼峨寨地處著名的勐海布朗古茶山核心產區——「大班章茶區」,海拔略低於老班章,平均海拔1650米左右,常年高溫濕潤,距新班章僅五公里左右,距老班章不到十公里,生態環境、海拔氣候都極其類似。
老曼峨茶產地的特點
老曼峨的古茶園面積有3200餘畝,這里有品類繁多的植物多樣性資源,再加上豐茂的原始森林使得這里的氣候非常的適合茶樹的生長,古茶樹多數分布在寨子周圍的莽莽叢林中。
茶樹直徑超過40厘米的非常多,一棵棵古茶樹長得盤根錯節,虯勁多枝,有的高達四五米,茶農摘茶需用竹梯或木樁搭靠採摘。老曼峨大樹茶,樹齡老,生態好,相應茶質好、茶氣足,山野氣韻很強。一棵棵布滿滄桑、銘刻歲月的古茶樹,見證了布朗族先民久遠的種。
『玖』 老曼峨古樹茶的老曼峨地理位置
老曼峨地處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境內布朗山的中心地帶,海拔略低於老班章,常年高溫濕潤。老曼俄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勐海縣布朗山鄉班章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布朗山鄉東北邊,距離布朗山鄉政府16公里。國土面積68.4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氣溫18-21℃,年降水量1,374毫米,適宜種植水稻、茶葉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寨名「老曼峨」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老曼峨距離布朗山鄉六公里左右,距離新班章五公里左右,在下雨天泥濘難走。如今此地區的茶以寨為名,其獨特的口感遠揚茶界。此地方的茶主要以苦茶為主也最有名氣。 老曼峨寨位居偏遠的中緬邊境的大山皺褶之中,但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名氣卻很大。這緣於它是整個勐海縣布朗山最古老、最大的布朗族村寨。據寨里古寺內的石碑記載,其建寨時間恰好就是傣族傳統的傣歷元年紀年,至今已有1371年的悠久歷史;這里的古茶園中,一棵棵刻滿滄桑歲月的古茶樹,見證了布朗族先民「濮人」久遠的種茶歷史。 走上村小組長岩溫寬家的新式布朗樓房,他先用時尚的飄逸杯沏了幾泡香高、味濃的「老曼峨茶」給我們品嘗。爾後,他拿出紙張已發黃的傣文「寨志」、叫來老康朗,一邊用布朗語念一邊翻譯,講述該寨布朗族先民遷徙、立寨的歷史。老曼峨寨子是著名的「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區之一,屬班章村委會,有156戶760人,主要以種植茶葉、稻穀為主。交談中得知,老曼峨寨如今仍保持著3205畝古茶園,遍布在寨子四周邊的莽莽叢林中。普洱茶市場興起後,越來越多的茶商、茶葉愛好者喜歡上了老曼峨古喬木茶,先民留下的珍貴古茶園,為後代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為此,各家各戶對古茶園管理更加用心、下工夫。村裡專門制定了嚴格的村規民約,保持好古茶園的原有生態環境,任何人都不能在古茶園中施用農葯和化肥,確保老曼峨古喬木茶的獨特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