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it資源配置怎麼樣

it資源配置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0-30 10:34:23

❶ 什麼是IT資源

IT的英文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產業的意思,較為廣泛:目前IT業的劃分方法有各式各樣,其中以美國商業部的定義較為清楚和合理,它將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分成IT業和非IT生產業。其中IT業又進一步劃分為IT生產業和IT使用業。IT生產業包括計算機硬體業、通信設備業、軟體、計算機及通信服務業。至於IT使用業幾乎涉及所有的行業,其中服務業使用IT的比例更大。由此可見,IT行業不僅僅指通信業,還包括硬體和軟體業,不僅僅包括製造業,還包括相關的服務業,因此通信製造業只是IT業的組成部分,而不是IT業的全部。

❷ 企業信息化建設IT人員如何配備

應有三類人員構成:信息it人員為主,還應有熟悉企業管理的人員和熟悉企業技術產品的人員,這樣的人員配備,能使企業信息化項目的應用效果非常適合企業的發展思路和出品成長性,純粹由信息化人員構成,信息化項目的返工和不適應會非常多,長此以往,公司受損失,信息化部門的地位也會一落千丈,最後都沒人願意來信息化部門工作了。僅供參考

❸ IT資源包含哪些方面(別跟我說只有硬體),希望來個專業回答。

常用軟體基本操作,會修列印機常見故障,會修電腦,會修網路,會改網頁,會網路推廣、網頁製作。資料庫、太多了

❹ 英國IT產業近年的成長如何 以及未來的可能走向

IT全稱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也就是信息+技術,兩者組成了整個信息產業的核心,通過技術創新提升信息的傳播效率,從而推動 IT 產業不斷向前演進。實際上,一切 IT 產業的本質都可以歸結為讓信息傳播更具效率!從計算機、通信網路、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無一不是為了解決信息傳播的效率問題,人們常見的文檔、圖片、音視頻本質上說就是數字信息,技術上體現為0和1。
信息在整個社會經濟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信息不充分、不對稱導致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因此,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研究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資源是稀缺的,人們需要讓其實現最優化配置,其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信息傳播更充分、更有效率。
從幾萬年前古代結繩記事到今天的即時通信,信息傳播的效率提升了不止幾千幾萬倍。回顧近100多年來人們傳播信息的方式,從報紙、電話、廣播、電視、計算機到手機、平板電腦,整個演進過程本質上就是信息載體的變化。除了誕生有幾百年歷史的報紙,從電話到手機所有信息傳播設備都是近100年來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可以說信息載體的變化體現著整個信息產業的演化進程,技術的變革直接提升信息化程度。未來幾年我們接觸到的信息載體往往是一塊塊屏幕,例如比今天更輕薄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液晶電視,信息載體已向高級化、智能化、便攜化、多樣化演進。

❺ 為啥金融、IT 行業的人普遍收入很高,合理嗎

這個問題我想深入說明下。

我認為至少有 5 個重要的點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

1. 金融業擅用杠桿,導致金融企業利潤(扣除人力成本前)高;

2. IT 業很多服務邊際成本幾乎為 0,導致 IT 企業利潤(扣除人力成本前)高;

3. 金融、IT 業的核心生產資料是人,導致高端 人才 薪水分配佔比高。

4. 全球化、技術進步導致實業與金融、IT 業的收入差距進一步被拉大。

5. 金融、IT 業具有配置資源的屬性,獲得“超額”回報是合理的。

第一,擅用杠桿的意思就是金融機構懂得利用別人的資本幫自己賺錢,而且與大多數實業相比,金融業特別擅長。

金融危機之前很多金融機構都維持了特別高的杠桿,也就是說用同樣的資本,金融機構可以撬動更大體量的交易,自然就有更高的回報率。即使是金融危機後去了杠桿,也有 12 倍左右的規模,這是實體企業無法企及的。雖然國內的情況還有所區別,但金融機構的本質就決定了他們更容易利用信用和客戶資源去提高自己的收益。實體企業通過展期,期限錯配等手段讓資本持續滾動的能力非常弱,所以他們需要用資產、現金流、或至少是對未來發展的預期去為自己的信用背書,而這些資源往往都是很有限的,所以能撬動的資本也就很有限。這樣的杠桿親近性就決定了在同樣的體量下,金融機構可以利用比實體企業更多的資源,產生更多的收益。

第二,IT 業的邊際成本遠比一般實體要低,一些情況下幾乎為 0。工廠多生產一顆螺絲釘,房地產企業多蓋一棟房,這些都是需要付出實在的物料和人力的。就算規模生產和高科技設備效率再高,也免不了實際的投入。可 IT 不一樣:在一定的規模上,一個 app 服務 500 萬人和服務 600 萬人可能成本沒差別,但收益卻變高了(不考慮所有行業都的推廣成本)。call center 和洗腳城之類的傳統服務業,單個人員能服務的客戶始終是有限的,技術能帶來的效益提升不大。但 IT 業的技術發展則可以讓單個程序師為千千萬萬的用戶服務,這樣生產效率就能得到極大的提高,從而提升企業利潤。在固定技術水平下,IT 企業已具備很大的成本優勢,而隨著技術的進步,他們增長的動力只會把實體企業拉得越來越遠。

第三,和一些傳統實業相比,金融、IT 企業的高端人才能直接創造出巨大的價值,因此利益分配的佔比也更大。題主的舉例裡面,那些實體企業的雇員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直接創造的價值有限,需要和別的生產要素分享收入。

以題主提到的工程師為例:一個精通技術的工程師,固然為成為專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實際的工作中,他往往只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比如建造一個水電廠,首先就不是一個工程師能搞定的,而是需要數個工程師團隊,涉及不同領域。其次,光有技術指導也遠遠不夠,還需要購買設備,施工建造等步驟。一座水電廠的完工,涉及了許多復雜的環節,每個環節都不能說不重要。所以對每個環節中的高端人才來說,能力再強也無法分到大部分蛋糕。

而對金融業來說,比如做一單 IPO:一兩個厲害的拉皮條人員拿下單子,再來一個業務小組搞定需要的文書工作,接著配合下銷售團隊把股票賣出去,扣除第三方機構的費用後千萬級別的收入就到手了。這其中涉及的人員總數往往只有數十人甚至十數人,還沒有什麼機械設備的投入;在這種前提下,高端人才的收入自然可以很高的。

IT 也是同樣的概念:一兩個人或者一個小團隊開發出一個軟體 / 網站 / 硬體的原型,通過吸引市場注意力得到最初的收入和投資人注資,接著就能完善產品然後大規模推廣,最終實現指數級的增長(在產品成功的前提下)。在整個價值創造的鏈條中,技術和創意是最重要的,製造產品 / 部署服務的工序往往被外包。蘋果產品賺了那麼多錢,又有多少落在了富士康工人的口袋裡?在許多 IT 業的財富傳奇中,雖然也利用了類似傳統實業的大規模生產 / 部署服務的手段,但核心的產品 / 服務還是來自於高端人才的技術和創意,這是無法替代的,所以必然能分配到核心的利益。

第四,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增加了企業的僱傭選擇,從而削弱了許多實體經濟中員工的議價能力,拉低了工資;與金融、IT 業的高薪相比顯得不和諧。很久以前,美國一個普通的工人可以有很體面的收入。美國有公會等為中低層人民爭取福利的機制,加上社會基本也較為富裕,有能力支付相對昂貴的人工費,所以即使在實體經濟中當一顆螺絲釘也會有不錯的收入。

但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後,很多可以在國外做或給機器做,成本還更低的工作就被外包出去了。這類的工作往往會在美國消失,人們不得不去從事門檻更高的職業,也就是說勞動力的議價能力降低了。罷工在過去可以漲工資,現在則可能直接被中國、東南亞的工人甚至機器人取代。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加上過往對職工權益的保護也不強,所以還不太能體會到這點,但未來會越來越明顯(比如總體收入增速放緩)。

相反地,因為金融、IT 業的高收入人群本就難以被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威脅;而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又為金融和 IT 業帶來了更大的市場,更高的效率,所以總的來說,這兩個行業高端人才的工資水平是在增長的(其實不光是這兩個行業,在大趨勢下,傳統行業也在經歷著兩極分化)。

紐約不同行業的歷史平均工資,紅色是其他所有民營行業,紫色是證券行業。歷史趨勢顯示實體經濟雇員的收入增長緩慢,而證券業則很快,最後差異越來越大。當然,也不是每個在紐約證券業工作的人都能賺到 35 萬美金的年薪,也有很多非高薪的 analyst 存在;這么高的平均薪水說明證券業本身也存在著極大的兩極分化。

最後,金融、IT 業具有配置資源的屬性,因此可以獲得比自身付出更多的價值,這在市場經濟的邏輯下是合理的(不談社會穩定 / 公平的問題)。傳統經濟學認為價值是實際存在的,固有的,而馬克思更認為價值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在這種樸素,帶有“天道酬勤”價值取向的觀念下,我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能賺多少錢取決於他有多努力,或者他有多少天賦。但在實際的市場經濟中,價值是由公平交易創造的。也就是說只要公平合法,能賺多少錢取決於能為購買者創造多少價值,他覺得值不值,而不是自己有多努力。

以金融為例,很多人覺得投行人收入高是因為他們人員素質高,工作時間長。但本質上是因為他們從事的是關系驅動型工作,而不是技術驅動型。投行做的技術工作,會計事務所也能幹,但收入低得多,這點國內外都一樣。你能做建模 / 咨詢 / 盡調,我也能做,所以光靠技能是實現不了高收入的,因為往往會走上同質化競爭的道路,最後變成價格戰(稀缺的高精尖技術除外)。

投行的人加班辛苦,會計師就不辛苦么?憑什麼同職級的投行人收入是事務所的好幾倍,甚至十幾倍?因為投行能為企業找到最合適,估值最高的投資者;或者反過來為購買方找到最合適的投資標的,別的類別的機構做不到,這才是溢價的點。對投行而言,可能有的交易撮合很簡單,只是打了幾個電話。但對企業來說,這解決了他們最重要的融資問題,當然願意支付很高的報酬,就算服務本身沒有消耗多少工作時間和精力。

IT 也是同樣的道理。對阿里巴巴來說,把一家企業放到他的 B2B,B2C 平台上,做一些廣告,優化一下搜索排名結果,消耗不了多少勞動時間或是資源,甚至幾個人花幾天就能搞定(這里談的是新增客戶的邊際成本,而不是平台搭建的固定成本)。但對企業來說,卻能對接到最需要的客戶、合作夥伴資源,創造出實在的業績增長。因此就算阿里巴巴的服務沒有付出多少努力或是智力,卻完成了一次偉大的資源配置,為客戶創造了客觀的價值,高收入是正常的。

❻ 學IT專業需要什麼樣的電腦配置

答:1、Java、前端 電腦配置:i5以上處理器,內存 8G以上(建議16G)、硬碟256G以上,固態硬碟最佳,64位Window系統。(如購買筆記...
2.Python 電腦配置:最低配置內存不低於4GB,對顯卡沒有要求;一般i5處理器,硬碟512G或者更大。
3.Python+大數據、大數據 電腦配置要求:處理器i5或者i7或以上,四核、內存16G、硬碟1T,獨顯2G以上。系統:Win10
4.UI設計 硬體配置:CPU處理器 i7(含)以上、內存至少16G、獨立顯卡、硬碟至少512G固態硬碟+1T機械硬碟。

❼ 如何合理充分利用 it人員,資金,技術資源

信息化建設的成功除了有賴於符合未來整體發展戰略的業務實現模式和業務邏輯、符合業務模式和業務邏輯的信息技術架構和平台,還需要相應的信息管理組織去支撐業務信息系統的規劃、實施、運營、維護和管理。怎樣構建企業IT運營管理體系,使得企業信息管理模式與企業業務管理模式和企業應用特點能夠有機的融合,是企業信息組織建設的關鍵,同時也決定了企業未來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

1 對企業IT管理使命的理解

在充分理解和融合企業業務管理戰略的基礎上,運用先進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術,推動企業改革與發展;建立滿足企業需要的一流的IT基礎設施,迅速地提升企業IT能力和應用水平,滿足企業未來發展戰略的需要。為此,建立高效的IT運營管理體系是首要任務。一般來說IT運營管理基本定義應包括以下內容:

·IT運營管理基本原則:應作為企業集團IT運營管理體系的基本指南;
·IT運營管理策略:用於確定企業集團各種IT活動間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出發點;
·IT運營管理組織:明確企業集團各項信息技術活動的授權和責任;
·IT運營管理流程:明確信息技術活動的程序以保障高效的運作;
·IT運營資源和技能管理:提供企業IT管理運作所需要的技能資源;
·IT運營體系的運行與維護:保障企業IT運營體系服務的成本效率和操作性。

2 IT運營管理基本原則

IT運營管理基本原則是指為加強企業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戰略執行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則和指導性的方針。根據信息技術發展的特點結合企業信息化的發展需求,其基本原則框架應由七個部分組成:

總方針

戰略的融合:信息技術因素需要滲透到企業戰略的制定中去;
業務夥伴關系:企業的IT將與業務用戶在工作上建立夥伴關系,以了解和達成企業的業務實現目標;
IT項目應視為投資:信息技術項目應該被視為一項投資,它應以支持業務需求為基礎;
以客戶為中心:信息化管理應以服務水平為基礎,重點應關注在滿足業務部門的需求;
IT組件配置:應遵從IT體系結構和IT標准;
IT資源共享:IT資源應被視為企業的一項資產,每一個企業員工都有責任和義務正確的使用和保護這些資產;
IT策略和規劃的溝通:IT的策略和規劃應在企業集團內部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

信息組織和流程

熟練和專業的工作團隊:保持一個熟練和專業的工作團隊管理整個體系結構,以確保達成業務目標, 業務部門從組織上參與信息部門的管理;
策略和規劃的管理:為適應業務和技術的變化,有必要對策略、規劃、管理、信息服務目標實現的成效作周期性審查和改進;
流程與職責:流程和職責分配要被明確清楚定義。

技術管理

技術創新的使用:主動進行技術創新,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行業標準的使用:當存在相應的行業標准並能滿足所涉及的業務需求時,應採用相應的行業標准;
網際網路技術的作用:未來的應用系統和服務的交付要考慮使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區域網技術。

IT運營服務管理

未來的企業,在信息技術硬體和軟體的應用方面會愈來愈集中,即通常所說的物理集中和業務邏輯的集中。信息中心的職能在這種高度集中的模式下,其定義相應地發生了改變。從組織層面上來看,信息管理組織將企業的IT部門從成本中心轉化為服務中心;從具體IT運作層面上來看,它不是傳統的以職能為中心的IT管理方式,而是以流程為中心,對復雜的IT管理活動進行管理,比如事故管理、問題管理和配置管理,將這些流程規范化、標准化,明確定義各個流程的目標和范圍、成本和效益、運作步驟、關鍵成功因素和績效指標、有關人員的責權利,以及各個流程之間的關系。它的根本目標體現在:

(1)提供以業務為中心的信息服務;
(2)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服務;
(3)提供的服務如需要是可准確計價的。

數據

數據獲取:每個數據將僅在企業第一次出現的時間和地點被獲取一次,以後在整個企業內部共享;
數據分布:數據分布應遵守完整性和應用的需求,數據容量、數據需求共享、網路能力和數據安全同樣也需考慮;
數據詞典:應有一個對企業所有應用程序存取並遵循的、全公司范圍的數據定義;
數據共享:應用程序應共享已有的數據,除非必須要堅持滿足特殊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
數據所有權:每一個信息單元都需指派擁有者,負責定義數據的使用規則和保護規則;
數據質量:所有的數據在概定的頻率內均可得到,保存時間長短要按時間而定,還應經過標准驗證流程驗證,確保數據的准確性和完整性。

應用系統

用戶需求:所有的應用系統的採納或設計都必須依照用戶業務需求,並要得到業務贊助人的認可;
公共評價標准:對企業內部所有的應用系統(包括軟體包)將採用一套公共的評價標准進行評價;
引進與管理:採用標准軟體包。對於新應用系統供應商的引入需要建立相應的控制策略及制度,建議重點考慮國際領先的標准軟體包。

網路

外部連通性:網路必須使外部連接更方便;
行業標准:行業標准將被用於企業內部和對外的溝通;
單一的邏輯網路:將只有一個邏輯、用於實際運作的網路為各互聯系統提供應用和數據存取;
網際網路技術:企業的網路支持網際網路技術。

系統管理

服務水平管理:資源將被選擇、配置和管理以滿足業務的服務水平目標;
性能和容量管理:解決方案的設計應便於性能和容量管理;
安全和方便使用管理:安全措施應是全面的,但不能妨礙用戶完成工作;
可用性管理:按事先達成的服務水平的協議,用戶應該能夠隨時隨地得到所需要的資源;
災難恢復計劃:有能力從災難中恢復關鍵業務功能,這些關鍵業務是按重要程度排序的。

3 IT運營管理策略

在考慮企業未來的IT管理體系時,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未來企業的IT管理策略。IT管理策略就是提供一些基本原則,用來將各項管理職能及業務、資源,在公司內、外部之間,以及各級管理和業務單位之間合理地分配和組合,以保障企業IT使命實現並充分優化成本和效率目標。

IT管理運作模型

在分析企業的IT管理策略時,我們以下圖所示的IT管理運作模型為基礎。該模型在許多IT技術應用較為成熟的國際化大公司得到應用,並取得良好的效果。

企業IT管理運作模式就是在此基礎,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企業IT使命、定位和戰略選擇,及未來發展模式,將各項管理職能及業務、資源,在集團及各權屬公司之間以及外部關聯單位之間合理地分配和組合。

內/外部分配策略選擇

業務外包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優秀企業在運作方面的一個重要趨勢,尤其是IT業務的外包。通過利用外部資源,使企業的IT運作降低成本和降低風險,並更加集中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需要在IT管理策略進行更為具體的思考,以保證這項戰略取得成功。

考慮內、外部分配的原則,是根據IT管理職能和業務對企業的戰略價值進行區分。能夠對企業戰略利益產生重大影響的管理職能和業務,包括基本原則、策略、標准、規劃、體系結構、用戶需求等方面,應當視為企業的關鍵能力保持在內部,可引入外部資源提供相關咨詢服務支持。而與公司核心競爭力關系較小管理職能和業務,包括方案實施推行、提供運作服務、IT服務和解決方案支持、IT資產和基礎設施管理等方面,則可以根據在效率、成本、資源方面的內外部優勢比較,考慮由內部管理或是採用外包。

集中/分散控制策略選擇

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規劃、控制和標准
·資源,包括人力資源、技術資源以及軟硬體資源

根據對以上兩個方面進行集中控制或分散控制的不同考慮,可以構成如下圖所示的四種可選擇的策略: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看到,目前企業IT管理多數是一種「分散資源,分散控制」的方式。這是造成公司目前信息系統諸多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已經不能適應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當今信息管理的最佳實踐做出新的選擇。

通過對實現規模效益與保障對業務用戶需求的快速有效支持方面的平衡考慮,可以適當地提高對IT資源的集中管理控制。即在IT管理策略方面進行如下圖所示的轉變:

信息管理策略建議

·企業需要集中IT制度、標准、基礎設施方面的管理控制,以確保實現企業對未來信息系統在成本效率、互操作性、對關鍵業務流程的支持能力方面的要求;

·涉及企業集團主要業務流程及公共的應用系統及相關基礎設施包括數據中心、公共網路等,由集團集中建設和管理控制;

·滿足具體業務單位特殊業務需求的獨立性應用系統,及運行於PC機的個人辦公軟體等,及PC機、列印機等信息系統終端設備、局部網路,由各權屬公司的信息中心在企業集團統一的標准和規范下進行運作;

·考慮到規模效益和管理的有效性,建議在目前模式下適當提高集中度,當企業統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實施並建成後,成立企業集團信息中心來完成相應的各項管理與維護職能。

4 IT運營管理模式與組織架構

管理組織架構

根據企業IT的使命及定位,應提高未來信息管理組織的地位,使其能夠成為:

·充分地掌握公司戰略、目標、決策、運作情況等必要信息;
·擁有足夠的職權行使其職能,保障信息技術與公司戰略的緊密結合,並推動信息建設和應用;
·有能力與其他職能和業務部門充分地溝通與協作,使信息技術能夠支持業務目標;
·流程和IT技術:將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業務流程的梳理、優化緊密結合,使系統建設從技術驅動向業務驅動轉變,真正發揮支撐業務運作的杠桿作用,從而給企業帶來最大的收益;
·制定與實施IT體系結構標准規范,使企業集團(含權屬公司)統一在一個高效的IT平台上運作;
·項目實施和信息系統運作支持分開,使信息管理部門更好地發揮檢查和平衡作用。

結合前面對企業信息組織管理策略及運作模型的分析,未來企業信息管理組織機構的設置如下圖所示的:

信息化委員會

作為企業的IT業務贊助者,由集團總裁領導下的各職能部門、權屬公司負責人組成的非常設機構,承擔以下職能:

·審批集團信息化建設和業務流程優化戰略、規劃;
·審批信息系統建設和業務流程優化計劃,為業務流程優化和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確定優先順序,並提供所需資金和業務資源;
·審查和評價信息系統建設的收益和風險;
·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風險和收益做監控,並對重大問題進行協調和決策。

信息總監

建議由具備企業戰略發展思維,能夠統籌協調並賦予足夠決策權的人擔任。副總裁級人員,同時是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作為企業集團信息戰略的執行和管理者,應承擔以下職能:

·確保信息系統的運營與公司戰略目標的緊密結合;
·管理信息系統的業務價值。審視集團 (含權屬公司)各業務流程的運作狀況和信息系統支持情況,促進信息部門與業務部門/單位的溝通和協作,保障信息系統的價值為企業業務部門/單位所共識;
·確定公司信息系統管理規范,向信息化委員會提出信息戰略和技術應用方向,保證信息系統對業務的服務和支持;
·管理公司信息技術基礎架構和資源,審批公司信息技術方針政策、制度、流程、標准,信息組織機構調整及重要的外部合作等;
·推動和監控集團(含權屬公司)信息系統和業務流程項目的實施,並具體監控企業集團信息系統的運作水平,向信息化委員會和集團總裁報告。

集團信息中心

作為信息管理的核心部門,在信息總監的領導下實施信息系統建設應用,並保障信息系統與戰略結合,支持業務目標,通過流程優化提高企業競爭力。承擔的職能可分成規劃控制、流程管理、項目管理、運行監管四部分,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每個部分可以設置成一個項目組負責,項目組成員可以由相關的部門主管或業務骨幹兼任,例如戰略發展部可以參與規劃控制項目組、人力資源部可以參與流程管理項目組等等,各部分具體職責如下:

1、規劃控制

·與業務部門/單位共同確認業務需求,並制定企業信息系統規劃和計劃,並對有關的信息系統建設和業務流程管理項目的優先順序提出建議,上報信息總監和信息化委員會;

·跟蹤信息技術發展及相關管理實踐經驗,保障企業集團信息系統規劃的制訂與執行,為提高公司的競爭力服務;

·制定並及時更新信息系統和業務流程管理相關的規章制度、標准和流程,上報信息總監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並監督執行;

·管理企業的信息系統體系結構,以確保信息系統在成本效率、互操作性、對關鍵業務流程的支持能力方面的要求;

·審查集團范圍內(含權屬公司)的信息系統建設方案及采購,為信息化委員會的決策提供依據,確保滿足有關的體系結構標准和規章制度;

·外部IT供應商的認證和評價管理,確保外部信息系統供應商執行集團有關的體系結構標准和規章制度;

·監控全集團范圍內的IT技能和資源狀況,為實現公司IT使命和目標提供保障,並就有關技能和資源的開發引進向信息化委員會提出建議。

2、流程管理

·參加公司信息系統規劃和計劃,並對規劃和計劃中業務流程優化項目的方案、計劃可行性以及資源需求負責;
·跟蹤業務流程相關技術發展及管理實踐經驗,並推動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在全集團范圍內的有效傳播;
·參加集團 (含權屬公司)業務流程管理相關的規章制度、標准和流程的制定;
·參與監控業務流程優化工作。

3、項目管理

·參加公司信息系統規劃和計劃,並對規劃和計劃中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的方案、計劃可行性以及資源需求負責;
·管理或組織協調企業信息系統建設項目,對項目的目標、進度、成本、質量負責。對各權屬公司信息化建設項目進行監督;
·負責所有已批準的集團級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的外部采購。以及軟、硬體選型和項目實施管理。

4、運行監管

·與業務部門、內外部運行服務提供單位協商確定服務水平和標准;
·參加集團信息系統規劃和計劃,並對規劃和計劃中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的運行服務水平和標准要求負責;
·依據預先制定的標准對建設完成的信息系統項目進行投入運行的驗收確認,確保系統未來運行達到有關的管理標准和服務水平要求;
·監控內外部運行服務提供單位的服務和技術支持達到設定的水平和標准,協調解決有關的問題;
·管理和監控集團IT資產和基礎設施,以滿足相應服務水平和標準的要求,並保障集團有關IT運行服務的長期安全;
·在服務管理的機制下確保信息系統所提供的服務滿足業務部門的具體需求。

權屬公司信息中心

權屬公司信息中心作為本業務單位的IT管理和支持服務部門,在業務上接受集團信息中心的管理和指導,而在行政上可以繼續由各權屬公司負責。

·執行集團有關IT管理制度和標准,向本業務單位范圍內各業務部門提供IT管理和支持服務;
·參加集團信息系統建設和業務流程優化項目,協調涉及本業務單位的有關工作,並為本業務單位所涉及的業務需求負責;
·管理和維護本業務單位的區域網、PC機及其他信息終端設備等本單位IT資產,以保障本單位所涉及的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
·負責引進開發用於滿足本單位獨特業務需求的獨立性應用系統,並負責相應的維護和技術支持。

外部IT咨詢服務公司:

定位在企業戰略性的獨立外部IT公共服務及相應的外部能力資源。因為企業已明確IT咨詢服務公司負責管理運作對企業具備重要戰略價值的信息系統關鍵基礎設施及提供相應服務,故在這里也將其考慮為企業未來IT的組成部分。企業內部IT與IT咨詢服務公司的業務關系,由企業信息總監CIO負責管理,信息中心及各權屬公司的信息部門具體分工執行。IT咨詢服務公司作為企業IT的一個獨立組成部分承擔以下責任:

·作為指定單位負責向企業提供關鍵應用系統公共服務,並依照公平的市場原則收取服務費用;
·依照公平的市場原則下承擔企業的IT規劃、流程優化、IT管理制度標准等方面的咨詢;
·依照公平的市場原則下承擔企業的信息系統方案設計、實施和開發,及第三方項目監理等服務。

IT管理組織機構過渡考慮

·信息化委員會建議由企業集團的信息化應用領導小組改造而成;

·從企業集團信息管理角度,近期信息中心可以仍由戰略發展部分管,可考慮強化戰略發展部的職能,加強/建立其在IT規劃控制、流程管理、IT建設和運作管理方面的職權;

·企業集團可以一方面考慮整合現有的信息技術管理人才資源(含權屬公司),另一方逐步培養或引進,使信息中心逐步獨立承擔起管理企業IT的使命;

·在集團即將建設統一的信息系統平台應用方面,建議利用集團在投資方向上的管理權利推動在各權屬公司的應用,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從集團財務管理信息化管理入手,選擇試點適當的單位進行實施,用事實來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優越性得到充分的體現,為全面推廣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5 IT運營管理關鍵流程

為管理好企業的IT運營管理,需要建立和落實一系列的流程。具體如下:

·集團信息化規劃流程
·權屬公司信息化規劃審核流程
·集團信息化招標管理流程
·集團信息化采購管理流程
·權屬公司信息化采購管理流程
·信息管理規范制訂與維護流程
·IT項目立項流程
·IT項目管理流程
·IT系統維護流程
·IT系統安全管理流程
·IT系統安全檢查流程

6 IT運營資源和技能管理

面對未來的使命,企業IT的管理和運作依賴於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具備合適的技能。目前企業IT最緊迫需要加強的技能有以下幾方面:

·IT管理:吸取IT組織如何在企業或其他有重大使命的行業中產生業務價值;
·業務分析:收集IT客戶需求並成功地將業務需求轉換為IT需求,這種技能有助於IT更能以客戶為中心;
·項目管理:保證解決方案的實施能在財政預算范圍內及時的產生所承諾的價值;
·軟體包引進和實施:識別適當的軟體包並建議相應業務流程變革;
·業務流程分析與優化:發現現有業務流程問題並推動流程變革;
·系統管理:建立系統管理原則,並利用相應的解決方案來簡化每天的運作。

企業應當綜合考慮如下的資源獲取方案,以建立未來IT所需的技能:

·整合內部資源:利用集團(含權屬公司)已有的信息技術與人才資源;
·內部培訓:逐漸獲得技能;
·招聘:迅速獲得技能;
·外包:使用外部技能資源。

7 IT運營體系的運行與維護

未來企業的信息中心將承擔整個集團的物理系統和業務邏輯的運營和維護。作為信息服務中心,穩定高效及時的信息收集、處理和發送將直接關繫到整個集團日常業務的運營。因此,合理有效的信息服務管理模式是實現IT信息服務水平的基礎。針對企業的未來業務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統軟、硬體的特點,IT信息服務管理模式如下:

整個服務架構是由5個部分構成的,即業務管理(商業視角)、服務管理、IT基礎架構管理、應用管理、安全管理,它們的定義如下:

1、業務管理(商業視角):從業務部門而不是IT服務提供者(技術)的角度理解IT服務需求,也就是說,在提供IT服務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考慮業務需求。業務管理這個模塊就是用於幫助業務管理者如何利用商業思維分析IT問題,深入了解IT基礎架構支持業務流程的能力和IT服務管理在提供端到端IT服務過程中作用,以及協助他們更好地處理業務部門和信息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實現商業利益;

2、服務管理:服務管理模塊是整個服務架構的核心,它以一系列典型流程的方式把大部分IT管理內容進行了合理劃分和管理。服務管理模塊由服務支持和服務提供兩個子模塊構成。其中服務提供由服務級別管理、IT服務財務管理、IT服務持續性管理、可用性管理和能力管理組成,服務支持由事故管理、問題管理、配置管理、變更管理和發布管理等職能組成。服務管理取決於所實施的系統和業務部門的業務需求特徵;

3、IT基礎架構管理。IT服務管理的本質也是對IT基礎架構的管理,只不過它採取的是一種與通常的管理方法不同的方式,即將對IT管理的任務標准化和模塊化,然後打包成服務按需提供給客戶。IT基礎架構管理模塊覆蓋了IT基礎架構管理的所有方面,從識別業務需求、實施、部署以及支持和維護基礎架構。其目標是確保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IT基礎架構,以支撐業務運作;

4、應用管理:IT服務管理包括對應用系統的支持、維護和運營,而應用系統是由業務部門或信息中心或第三方開發的。IT服務管理的職能應該合理地延伸,介入應用系統的開發、測試和部署。應用管理模塊解決的是如何協調這兩者,以使他們一致地為服務於業務部門;

5、安全管理:其目標是保護IT基礎架構,使其避免未經授權的使用。安全管理模塊為如何確定安全需求、制定安全政策和策略及處理安全事故提供全面指導。

服務管理模式的應用

可以想像,未來數據信息中心將是一個龐大和復雜的,如此高度集中的物理系統和業務邏輯系統給信息管理部門提出了非常高的運營和維護要求,服務管理模式的提出為信息中心在確保信息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滿意度方面給出了一個結構性的管理架構。

在未來企業的系統中,在確認系統滿足業務需求的前提下,還需要以這里所提出的「服務管理模式」的思想建立這樣的服務管理控制系統,並與信息中心的組織架構相融合,對整個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務進行監控和管理,從而提高業務系統應用水平的同時,降低系統維護的強度。

「服務管理模式」是未來信息中心必需的,但就目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情況來說,從降低風險和資源需求的角度上分析,不是目前的重點。一般,在業務部門業務運作基本上已運用信息系統進行時,服務管理模式才開始啟動。

❽ IT資源動態配置的研究分析 包括:存儲資源 計算資源 網路資源 基礎設施資源及其它資源

論信息資源配置的理想狀態及其控制

❾ IT行業的前景如何

要知道隨著5G時代的到來,IT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非常廣闊的。所以,如果想要有好工作,賺高薪,那麼,盡快就得跟上IT行業的腳步,選擇學IT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我現在就是報了北大青鳥的計算機課程,趕緊學起來,為未來的發展努力。

❿ 目前我國IT行業現狀怎麼樣,發展前景怎麼樣,那些職業吃香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正在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一是微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導致晶元的運算能力及性能價格比繼續按幾何級數的定律增長,從而為大規模、多領域的數字化信息的加工處理、傳遞交流創造了條件;二是軟體技術的高速發展,使晶元和計算機硬體具有了智能,從而成倍地擴大了計算機技術的功能和應用范圍;三是在微電子、軟體和激光三大技術的推動下,通信技術加快了從模擬向數字、從低速向高速、從單一語言媒體向多媒體的轉變;四是計算機、通信與媒體技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正在將通信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
基於該網路上的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診療、電子政府、移動辦公和家庭辦公等計算機互聯網的新應用不斷涌現並得到大力發展。 信息技術日益廣泛地深入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將使IT產業在數字化革命大潮中,以更高的速度向前發展。
二、IT定義及分類
1. 定義:
Information Teachnology 信息科技的首字母縮寫,涉及與信息產業相關行業,以電腦為代表。
IT業大體來說就是電子類產品。比如電腦,手機,投影機,列印機,及所有的電腦周遍設備都稱之為IT產品。IT行業指的是經營這些產品的行業,另外還包括網路,軟體等都稱之為IT行業。總之包括內容挺廣泛的。
2. 分類:
1) 國際標准產業分類:
此標準是由聯合國於1989年制定並審議通過,推薦各國政府進行國際間統計數據比較時使用的統計分類標准。此標准為各國提供了用於各種經濟活動分類比較的基本框架,使之成為國際間統計數據對比和交流的工具。
2) 全球行業分類標准:
摩根斯坦利和標准普爾公司於1999年聯合發布。摩根斯坦利和標准普爾都是美國資深的金融投資公司,而全球信息技術業最發達的地區也在美國,所以這兩家公司在99年公布的《全球行業分類標准中》將信息技術業詳細進行了分類和劃分,是互聯網實驗室制定IT上市公司分類標准最重要的參考之一。
3) 國內分類標准:
中國現行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是國家統計局於94年公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並於2002年5月進行了修訂,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將於2002年10月1日起正式起用。新標准中增加了「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這一門類,其中分為3個大類、10個中類和14個小類。
《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這是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實施的,其目的是為證券行業內的各有關單位、部門對上市公司分類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及其他相關工作,為上市公司行業分類進行指導,此標准規定了上市公司分類的原則、編碼方法、框架及其運行與維護制度。
綜上所述,IT增值服務類,IT製造類,IT綜合類,IT概念類
三、IT行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從20世紀80年代算起中國信息產業已經度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2005年我國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8411億元,我國信息產業已躍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其中,IT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865億元,預計到2008年,其規模將達6308億元,成為國民經濟中最富活力的領域之一。
國內IT業的整體水平不高,與IT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意義不相稱,尚需在各個方面予以提高。
具體表現在:
1. 製造、配件加工等低端的IT主營業務占據主流。IT配件、電子元器件等技術含量較低、人員素質較差、EVA值和凈資產收益率較低的IT製造類企業占據了IT上市公司的大多數。
2. 高技術含量、前景廣闊的行業(互聯網、軟體、IT服務貿易類)實力尚弱校這些企業人員素質高、勞動效率高、技術先進,但由於資產規模孝投資不足、借貸能力弱等劣勢而喪失不少發展機會,難以成長為國內IT業的主流企業。
3. 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存在大量低素質人員,而且在人員結構上存在"中間小兩頭大"的不合理狀況,未來可能會嚴重影響這些企業的發展,尚需要在整體上提高水平。
4. 規模大的公司集中於低端的製造類和壟斷性的通信類,規模和資金不足是整個行業的通病
5. 整體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存在不少問題,獨立董事不足,「一股獨大」的現象普遍存在。
6. 整體公司經營狀況不佳,個別行業整體虧損(比如IT配件),EVA值大部分為負值。
對中國IT產業來說,未來的幾年,將是更加重要的時期。傳統的IT產業逐漸走向成熟,市場增長率有所降低;傳統IT產業、通訊產業、互聯網產業開始相互融合,新產品、新業務不斷涌現,孕育著豐富的商機;網路游戲、搜索引擎火爆,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持續發展,拉動IT行業中上游繼續增長,推動互聯網新發展。歷經泡沫輪回的互聯網,盈利模式逐漸成型,2006年IT行業——進入上升通道,隨著IT行業從業人員的大量湧入,企業將越來越看重那些「IT業軟硬兼施的多面手」,隨著互聯網行業的再次崛起和新的網路商務模式的形成,無疑為更多的IT人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
四、中國IT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IT產業主要包括電子信息產品的製造、軟體開發、信息技術服務的推廣應用等。經過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信息產業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全國電子工業總產值規模已居世界第四位,主要電子產品已形成規模化生產,其中收錄音機、電話機、彩電、彩管、音響設備、VCD和一些基礎元器件的生產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相比較歐美IT企業以及後起之秀的日本、韓國,中國IT製造業還處於產業的下游。中國許多從事加工、裝配的IT企業深受價格戰、高額專利費等問題的困擾。同時,隨著世界上其他不發達地域的開發,中國IT製造業原來具有的勞動力和資源便宜優勢也面臨著愈來愈激烈的競爭。
與IT產業緊密相關的中國電信業也獲得了飛速發展。從1989年到1999年業務總量增長了35倍,年平均增長率為43%,為同期GDP增幅的4倍以上。同期公用電信網的總資產增長了大約35倍,以每年43%的速度在增長。
中國已初步建成了8縱8橫的光纜傳輸骨幹網和大部分本地光纜網。通信網完成了從人工向自動,從模擬向數字,從單一業務向多樣化業務的轉變。整個通信網的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公用電話網的規模擴大了15倍,十年間電話普及率由1%提高到13%。
五、中國IT行業發展展望
縱觀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信息化已成為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和必要保證。世界范圍的產業結構調整和信息技術進步,必將對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眾所周知,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經濟增長的催化劑和倍增器。根據國務院批準的「三定方案」,信息產業部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積極有效的宏觀管理,振興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業和通信運營業,為各部門、各行業提供先進的信息技術、裝備與網路服務,從而達到推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服務信息化的目的。
為加快我國IT產業的發展�信息產業部將在以下幾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振興信息產品製造業
信息產品製造業是信息化建設的主要技術和物質基礎。國家把信息產品列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對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技術進步,帶動中國經濟增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中國信息產品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6萬億元。
中國將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的整合,在現有企業集團的基礎上,培育若干國家級開發與生產基地,扶持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以形成以大公司為主體,帶動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通過企業的改組和整合,加大企業的開發創新力度,形成高效的創新機制。在晶元設計與製造、網路及通信、軟體和信息家電等領域,產生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優勢的高技術企業。對於發展前景十分明顯的個人電腦、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網路設備、網路工具、高清晰度電視、DVD、信息家電等重點產品,將作為重點發展產品,形成規模化生產。
2、大力發展軟體產業
軟體產業發展的最關鍵因素是人的知識和智力,而中國在軟體人才方面恰恰有很大的潛在優勢。中國將把軟體產業作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正在研究制定面向21世紀的長遠發展戰略和發展思路,確定近期的發展重點。我們將結合國家有關扶持軟體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抓住人才這個關鍵,制定給予軟體人才特殊優惠待遇的獎勵和分配政策,建立吸引、穩定優秀軟體人才的機制,充分發揮軟體人才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實行社會各有關方面多元化共同投資方式,加大軟體產業的投資力度。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要在軟體產業真正有所作為,單純依靠政策扶持和引導是不夠的,還必須同時藉助市場的力量,發展中國的風險投資業,造就一批能夠把資金、技術、人才組織起來的風險投資家,真正帶動中國軟體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鼓勵大型企業集團、高校和科研院所向軟體產業投資,以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發展我國的軟體產業。
3、加快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
要加快我國信息化的發展,首先要加快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也是帶動IT產業高速發展的動力。當前,我們正在結合「十五」規劃的制定,考慮我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戰略和規劃。我們將在擴建完善現有以光纜為主體的基礎傳輸網和推進基本電信普遍服務的同時,大力開發和利用當代最新通信與信息科技成果,加速建設一個覆蓋全國的超大容量、高度靈活、安全可靠的新一代公共信息網,構築面向21世紀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必須在政府的統籌規劃和指導下,組織科研、教育、工業、通信運營業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並在分工協作、公平競爭的基礎上,合理配置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既要建設一個超大容量、高度靈活、安全可靠的基礎傳輸網和經濟適用的寬頻接入網,又要合理發展與之相適應的專用網和區域網,最終形成適應信息化要求的現代化網路布局。
4、運用競爭機制,繁榮電信與信息服務市場
當前,世界電信網路技術正處在重大變革的時期,由於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信息傳送的內容和方式已遠遠超過了傳統的語音通信。豐富多彩的數據傳輸和信息服務,一方面正在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為我們大力發展IT產業和信息服務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一是公用電話網還會有很大發展。由於網際網路的出現,在今後十年內�中國的電話網路規模還將擴大一倍以上,用戶數將達到2-3億,平均每年會有2000萬左右的新增用戶。二是無線移動通信也將有大的發展。用戶數在10年內將超過2億戶,意味著普及率達到15%左右。移動通信技術將向利用無線技術提供互聯網服務方向發展,網路的功能、信息伺服器的功能將更多地在網上發揮,由專業人員進行維護管理。三是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將很快發展。數據流量超過話音流量只是個時間問題。基於IP技術的新一代寬頻高速公共信息網路將在不斷演變中成熟,在這個網上的電子商務、遠程教育以及其他各種基於網路的數字化生存、數字化經濟以及數字化的社會活動方式將會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四是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業將繼續以明顯高於GDP增長的速度增長。平均增長速度應在25%以上,這個趨勢將保持10年左右,信息產業作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的地位越來越明顯。
中國將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在改革、調整、理順、完善的基礎上,建立起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和驅動作用,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促進中國電信業特別是信息服務業在市場規范條件下快速發展,以此進一步帶動IT產業的發展。
5、抓好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在加速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的同時,我們將高度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重點是政府信息、公共信息、市場信息、產業信息、企業信息等重點領域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從近期來看,主要是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上網工作。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樣也要引入競爭機制。我們將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鼓勵各領域、各層次大力開發和廣泛使用各種信息資源,提供信息服務。同時要加強市場規范、技術標准、信用安全、執法監督方面的建設,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促進資源共享,使信息資源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6、加強信息技術推廣應用
今後將進一步加大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大力支持金融、財稅、海關、科研、教育、文衛等各類公共部門和政府機構,積極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和通信網路,建立和完善面向專業應用的高效可靠的運行管理及社會服務信息系統;鼓勵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把推廣應用電子信息技術作為改進企業管理,加速技術創新以及節能、節材、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從而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提升。

熱點內容
粉土壓縮模量 發布:2024-05-02 07:53:59 瀏覽:805
國都證券初始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4-05-02 07:46:39 瀏覽:109
shell腳本和linux命令行 發布:2024-05-02 07:37:54 瀏覽:968
自己的伺服器搭建微信小程序商城 發布:2024-05-02 07:36:26 瀏覽:426
php單行注釋 發布:2024-05-02 07:36:22 瀏覽:958
買車哪些配置必備 發布:2024-05-02 07:30:20 瀏覽:52
華為手機的自帶鈴聲文件夾 發布:2024-05-02 07:20:14 瀏覽:501
xp系統開機密碼怎麼設置 發布:2024-05-02 06:49:48 瀏覽:759
柱加密區公式 發布:2024-05-02 06:40:19 瀏覽:4
java位元組轉換 發布:2024-05-02 06:40:11 瀏覽: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