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硬碟存儲介質
㈠ 移動硬碟是干什麼用的
移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原是用於筆記本電腦的專用小型硬碟,由於其輕便、易於攜帶的特色,也用於不同電腦之間發送文件。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移動硬碟(英語:Mobile Hard disk)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原是用於筆記本電腦的專用小型硬碟,由於其輕便、易於攜帶的特色,也用於不同電腦之間發送文件。
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因為物理上以標准硬碟或微硬碟作為存儲介質,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
㈡ 移動硬碟屬於什麼存儲器
移動硬碟屬於移動存儲設備。
常見的可移動存儲設備
1、PD光碟機
PD光碟採用相變光方式,其數據再生原理與CD光碟一樣,是根據反射光量的差以1和0來判別信號。PD光碟與CD光碟形狀一樣,為了保護盤面數據而裝在盒內使用。
PD光碟系統採用了在計算機、工作站環境中被廣泛使用,與軟盤、硬碟同樣數據構造的單元格式,而且還採用了在計算機環境內立即可被使用的512bit/單元的MCAV格式,採用該格式可比採用CLV格式的CD-R/CD-RW更高速地進行讀寫操作,並實現了尋找速度的高速化。
2、MO(MagnetoOptical)
從MO系統的性能來看,可達到了完全在MO上運行,而不用載入到HDD上的水平。這就大大拓寬了MO的應用領域。這也使得MO具有了更強的技術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
目前的介質技術已使得MO光碟的速度、可靠性、位存儲價格、可重寫次數、存檔時間等方面,達到了令人比較滿意的水平。這些特點使得MO在與純光記錄設備CDRW/DVD-RAM的競爭中,處於不可替代的地位。
3、活動硬碟
一般活動硬碟同樣採用Winchester硬碟技術,所以具有固定硬碟的基本技術特徵,速度快,平均尋道時間在12毫秒左右,數據傳輸率可達10M/s,容量從230MB到4.7GB。活動硬碟的碟片和軟盤一樣,是可以從驅動器中取出和更換的,存儲介質是碟片中的磁合金碟片。
根據容量不同,活動硬碟的碟片結構分為單片單面、單片雙面和雙片雙面三種,相應驅動器就有單磁頭、雙磁頭和四磁頭之分。活動硬碟介面方式現有內置SCSI、內置EIDE、外置SCSI和外置並口等四種方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計算機的配置情況選擇不同的介面方式。
4、U盤
u盤,全稱「USB介面快閃記憶體檔」,英文名「USB flash disk」。U盤的稱呼最早來源於朗科公司生產的一種新型存儲設備,名曰「優盤」,也叫「U盤」,使用USB介面進行連接。USB介面就連到電腦的主機後,U盤的資料就可放到電腦上了。
電腦上的數據也可以放到U盤上,很方便。而之後生產的類似技術的設備由於朗科已進行專利注冊,而不能再稱之為「優盤」,而改稱諧音的「U盤」或形象的稱之為「快閃記憶體」「閃盤」等。後來U盤這個稱呼因其簡單易記而廣為人知,而直到現在這兩者也已經通用,並對它們不再作區分。
(2)移動硬碟存儲介質擴展閱讀:
移動存儲設備的特點:
移動存儲設備具有高度集成、快速存取、方便靈活、性價優良、容易保存等性能。從存儲介質上來區分。
移動存儲設備大致分為磁介質存儲(如ZIP、LS-120、USB移動硬碟等)、光介質存儲(如CD-RW、dvd、MO)和快閃記憶體介質存儲(如USB快閃記憶體檔、各種快閃記憶體卡)三種。磁介質存儲由於價格高、標准眾多,因而較難普及。
光介質存儲是較為成熟的移動存儲解決方案,尤其適合於PC與PC之間的數據交換。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是較為理想的一種移動存儲技術。
它可以滿足計算機應用過程中對低功耗、高可靠性、高存儲密度、高讀寫速度的要求。在價格、可靠性、容量等方面都能滿足普通用戶的要求,同時又是數字消費產品普遍採用的存儲介質。
㈢ 移動硬碟可以長期保存數據嗎
可以,移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
機械硬碟斷電可保存十年,但在使用過程中要格外注意,不能劇烈抖動和撞擊,不然掛掉的硬碟就只能去數據恢復中心了,作為移動硬碟來使用,機械硬碟顯然是不適合的。
(3)移動硬碟存儲介質擴展閱讀:
移動硬碟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問題:
1、不要長時間使用。使用用料一般的移動硬碟,最好不要插在計算機上長期工作,移動硬碟是用來臨時交換或存儲數據的,不是一個本地硬碟。相比於內置硬碟會時刻都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下,應該盡量縮短工作時間。
2、不要整理磁碟碎片。不要給移動硬碟整理磁碟碎片,否則會很容易損傷硬碟。如果確實需要整理,方法可採用將整個分區裡面的數據都拷貝出來,再拷貝回去。
3、不要混用供電線。不要混用供電線,由於移動硬碟盒的供電線存在專用現象,供電線介面電壓可能會有所不同,亂插輕則燒盒子,重則燒硬碟。
4、切忌摔打。切忌摔打,輕拿輕放;注意溫度,不要過熱;乾燥防水,先退後拔。
㈣ 硬碟為什麼能存儲數據
1、存儲原理為:硬碟是一種採用磁介質的數據存儲設備,數據存儲在密封於潔凈的硬碟驅動器內腔的若干個磁碟片上;傳統的硬碟讀寫都是以柱面、磁頭、扇區為定址方式的,硬碟在上電後保持高速旋轉,位於磁頭臂上的磁頭懸浮在磁碟表面,通過步進電機在不同柱面之間移動,對不同的柱面進行讀寫;因此在上電期間如果硬碟受到劇烈振盪,磁碟表面會很容易被劃傷,磁頭容易被損壞,從而對數據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誤。
2、硬碟存儲是指以硬碟為存儲介質的存儲方式。
3、硬碟存儲容量:移動硬碟以硬碟為存儲介制,其存儲容量就是其內部硬碟的存儲容量。移動硬碟存儲容量決定著其數據存儲量大小的能力。
㈤ 移動硬碟是用來做什麼的 可不可以儲存我的照片視頻
移動硬碟顧名思義是以硬碟為存儲介制,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制,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移動硬碟的特點:
容量大
移動硬碟可以提供相當大的存儲容量,是種較具性價比的移動存儲產品。在目前大容量「閃盤」價格,還無法被用戶所接受,而移動硬碟能在用戶可以接受的價格範圍內,提供給用戶較大的存儲容量和不錯的便攜性。目前市場中的移動硬碟能提供10GB、20GB、40GB等容量,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傳輸速度
移動硬碟大多採用USB、IEEE1394介面,能提供較高的數據傳輸速度。不過移動硬碟的數據傳輸速度還一定程度上受到介面速度的限制,尤其在USB1.1介面規范的產品上,在傳輸較大數據量時,將考驗用戶的耐心。而USB2.0和IEEE1394介面就相對好很多。
使用方便
現在的PC基本都配備了USB功能,主板通常可以提供2~8個USB口,一些顯示器也會提供了USB轉接器,USB介面已成為個人電腦中的必備介面。USB設備在大多數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統中,都可以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具有真正的「即插即用」特性,使用起來靈活方便。
㈥ 移動固態硬碟和移動硬碟的區別
移動固態硬碟和移動硬碟的區別:
1、存儲介質不同:移動固態硬碟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製成的移動硬碟,由主控制器、存儲單元以及橋接晶元組成。移動硬碟是指以傳統機械磁碟作為存儲介質。
2、特點不同:移動固態硬碟具有讀寫穩定、速度快等特點。移動硬碟具有容量大、價格便宜的特點。
3、安全性不同:移動固態硬碟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製作而成,抗震緩沖能力很強,安全可靠。移動硬碟抗震能力差,遭到碰撞、磁頭摩擦或強烈振動可能出現物理壞道。
電腦硬碟:
電腦硬碟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㈦ 移動存儲介質的簡介
通常意義上,人們把移動硬碟的概念等同理解為「移動存儲介質」。移動硬碟,顧名思義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為基礎,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制,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eSATA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快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移動硬碟從使用人群上可以分為個人型移動硬碟和專業型移動硬碟。個人型移動硬碟,便攜易用、價位低,適合大眾使用;而專業型移動硬碟主要強調商用,比如可以堆疊使用,可以加密,有IEEE1394、eSATA介面,傳輸速率快,同時這一類產品存儲容量也比較大,價位也比較高。 U盤,全稱「USB快閃記憶體檔」,英文名「Universal Serial BUS flash disk」。它是一個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可以通過USB介面與電腦以及帶有U盤讀取功能的音響、視頻播放設備連接,實現即插即用。
相較於其他可攜式存儲設備(尤其是軟碟片),快閃記憶體檔有許多優點:占空間小,通常操作速度較快(USB1.1、2.0、3.0標准),能存儲較多數據,並且可能較可靠(由於沒有機械設備),在讀寫時斷開而不會損壞硬體(軟盤在讀寫時斷開馬上損壞),只會丟失數據。這類的磁碟使用USB大量存儲設備標准,在近代的操作系統如Linux、Mac OS X、Unix與Windows Me、Windows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7、windows 8中皆有內置支持。
U盤的最大優點是:小巧便於攜帶、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性能可靠。U盤體積很小,僅手指般大小,重量極輕,一般在15克左右,特別適合隨身攜帶,我們可以把它掛在胸前、吊在鑰匙串上、甚至放進錢包里。一般的U盤容量有1G、2G、4G、8G、16G、32G、64G、128G等,價格上以最常見的8GB為例,40-50元左右就能買到,16G也大部分不到百元(價格取樣時間:2015年8月)。U盤不像移動硬碟,沒有任何機械運轉裝置,抗震性能極強。另外,質量合格的U盤還具有防潮防磁、耐高低溫、耐水洗等特性,安全可靠性很好。缺點是:由於flash晶元擦寫次數是有限制的,會導致超過次數的U盤可靠性大幅度下降。
各種類型的flash晶元擦寫次數差異很大,詳細請查閱專業資料。目前比較常見的有三種:SLC, MLC, TLC(或8LC)。
SLC =Single-Level Cell,即1bit/cell,速度快壽命長,價格貴(約MLC 3倍以上的價格),約10萬次擦寫壽命;
MLC = Multi-Level Cell, 即2bit/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3000---10000次擦寫壽命;
TLC = Triple-Level Cell, 即3bit/cell,行業內也有叫8LC,速度慢壽命短,價格便宜,約500次擦寫壽命,目前還沒有廠家能做到1000次。 即高密度光碟(Compact Disc)是近代發展起來不同於磁性載體的光學存儲介質,用聚焦的氫離子激光束處理記錄介質的方法存儲和再生信息,又稱激光光碟。由於軟盤的容量太小,光碟憑借大容量得以廣泛使用。我們聽的CD是一種光碟,看的VCD、DVD也是一種光碟。現在一般的硬碟容量在3GB到3TB之間,軟盤已經基本被淘汰,CD光碟的最大容量大約是700MB,DVD碟片單面4.7GB,最多能刻錄約4.59G的數據(因為DVD的1GB=1000MB,而硬碟的1GB=1024MB)(雙面8.5GB,最多約能刻8.3GB的數據),藍光(BD)的存儲容量則更大,其中HD DVD單面單層15GB、雙層30GB;BD單面單層25GB、雙面50GB。
最具成本價格優勢,700MB/80Min,激光調制方式記錄信息(凸區/凹坑/螺旋形光軌道)。
光碟分類:
按大小:12 8』』 5.25』』 4.75』』 3.5』』 ,
按性能:只讀光碟(cd-rom),一次寫多次讀光碟(worm),俗稱刻錄盤。
可擦重寫光碟:磁光型MO盤(Magnetic Optical MO),相變型盤(Phase Change PC),CD-RW(CD-ReWritable) 儲存卡因能使用於手機上而走紅,現因手機內置容量較大,逐漸退出手機市場,儲存卡種類很多,以SD、MMC卡較多,MMC卡相對而言好於SD卡,但SD(microSD)卡可用於手機(目前最常見的最大容量大小為32GB,最快的傳輸速度卡為C5),其他卡多用於數碼相機等。
㈧ 移動硬碟的存儲介質
當然是微硬碟了。
有0.8英寸的,也有1.8的和2.5的。估計你看到的是0.8英寸的。
㈨ 移動硬碟能保存數據多久
機械硬碟斷電可保存十年,但在使用過程中要格外注意,不能劇烈抖動和撞擊,不然掛掉的硬碟就只能去數據恢復中心了,作為移動硬碟來使用,機械硬碟顯然是不適合的。
移動硬碟是以百硬碟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度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
(9)移動硬碟存儲介質擴展閱讀:
移動存儲設備的存取速度仍然存在著極大的提速空間。首先,移動硬碟的介面標准從USB1.1提升到USB2.0,是移動硬碟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傳統的USB 1.1規范是專門針對低速設備通訊而設計的,這就決定了它的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只能達到12Mbps,但是由於各種視頻音頻、資料庫和游戲軟體等大型文件的廣泛應用,移動存儲產品的存取速度就受到了挑戰。
USB2.0介面,數據傳輸速率能夠達到480Mbps,大幅度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截至2009年,市場上越來越多的移動存儲產品都開始支持USB2.0介面,矽霸公司的百事靈移動硬碟系列產品上,USB2.0介面也同樣是標准配置,這樣就使得該系列產品不僅具有了上述趨勢一所提到的體積小容量大的優勢,而且在數據的傳輸速度上也在整個移動存儲市場上占據了領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