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汽車被取代的配置有哪些

汽車被取代的配置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1-01 22:20:54

A. 汽車上有哪些配置幾年前還未普及,現在已經覺得離不開

汽車上有哪些配置幾年前還未普及,現在已經覺得離不開?

作為開了好幾年手動乞丐版福克斯的老司機,之前對各種高大上的配置其實是不太感冒的,畢竟這么多年的乞丐版開過來了,早已經習慣。唯一有點渴望的就是想換個自動擋,減少點勞動量,還有想要個大天窗,提高一些生活品質。至於其他一些高科技配置,像什麼並線輔助、自動泊車、全景影像之類的,對於新手固然很有用,但是對於我――請允許我裝個B――我這種已經達到人車合一境界的老司機來說,這些配置基本都算是擺設了,連ABS我們都是可以用快速點剎代替的,還需要並線輔助?不過最近的一段體驗,讓我對某些配置存在的必要性改變了觀點。我一朋友要出差兩周,把車託付給我照料。他的車也是福克斯,不過是最新改款的馬丁臉版本,1.0T三缸機加6AT。這輛車在車系中算是中配,並沒有太多高大上的配置,小小的單色中控屏,小小的天窗,除了是自動擋之外開起來跟我的車並沒有太大區別。當我開著它從經常去的商場的地下停車場出來的時候,我才意識到,看似不起眼的「上坡輔助」這個配置原來是如此有用!對於多年駕齡的我來說,上坡起步這種情況遇到的簡直太多了,大部分情況下用手剎大法即可輕松破解――掛擋後踩離合不放,拉手剎,松剎車,點油門,松離合半聯動,鬆手剎,轟油門一氣呵成。不過我仍然難以忘記當年還是新手的我,一次次在坡道熄火、溜車、被後面的車滴滴.......現在的技術,都是當年一次次令人難堪的熄火溜車磨煉出來的啊!而且我還親自見過有新手司機被困在坡道上進退不得,叫了別的司機幫忙才開出去,真的非常尷尬。

就算是煉成了老司機,其實某些情況下,坡起仍然是很難操作的。一種情況是坡道特別陡的地庫上坡,即使拉上手剎還是往下溜的那種,車庫收費處還正好設在坡上。這時候就必須得踩著腳剎,然後快速鬆掉剎車,再踩油門,操作難度很大,而且為了避免熄火,油門踩的比較大,發動機轉速不好控制,特別毀離合。我記得很清楚,有次這樣沖了一個陡坡之後,分明聞到了離合器燒糊的味道!還有一種沒有陡坡那麼驚險,但是很磨人――如下圖這個高架,長長的坡上堵滿了車!。這種難度雖然沒有地庫陡坡大,但是需要跟著車流一次次的拉手剎、放手剎、半聯動、坡起........每天經歷一兩次就讓人崩潰了。開了新車的這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原來上坡起步還可以如此的輕松,松剎車、踩油門,就像平地一樣。上坡起步輔助功能並非是自動檔的專屬,新的手動車型同樣具備這個功能,無非是增加了一個踩離合換擋松離合的過程。而且我認為這個功能對於手動擋的意義更大:自動檔溜車了快點踩油門就能救回來,手動檔控制不好的話可是要熄火的。上坡輔助的操作也十分簡單,只要在坡道上停車的時候踩住剎車,掛入D擋,松開剎車時就會自動激活,保持車輛不溜坡,然後踩油門走人即可。上坡輔助不僅是菜鳥新司機的福音,也很大程度上把老司機們從各種繁瑣的坡起操作中解放了出來,我覺得它真的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汽車配置了。更可貴的是,上坡輔助這項配置的門檻並不高:因為它是ESP電子車身穩定系統的一項延伸功能,從原理上講,只要裝備了ESP或者類似的電子穩定功能,就可以具備上坡輔助功能了。目前電子車身穩定系統基本已經普及到10萬甚至更便宜的車上,無論是德系、日系、美系,還是國產系、韓系的新車,大都裝備了ESP或類似的電子穩定系統,坡道輔助系統的普及率與之相仿。大家只要確認自己的愛車具備這項功能,就可以在坡道上輕鬆起步,再也不用怕被後車滴滴啦!

扶不起的阿斗,我們為什麼拒絕國產電動汽車?

一開始有人說,北京的冬天對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影響特別大,我是不信的。直到去年冬天,無數次在晚高峰的四環主路上遇到不開大燈,緩慢爬行的...以及拋錨在紅綠燈前的EV150/EV200?有人認為冬季續航里程問題,是因為用戶不懂得在冬季「合理地」使用電動汽車。想來北京的冬天對於電動汽車來講,使用環境比月球還要惡劣了?如果電動汽車在低溫環境下存在嚴重的續航里程問題,應該受到譴責的是車企,為什麼把這樣的不成熟的產品推向市場,而不是指責用戶不懂得如何「正確地」使用!用戶買一輛車,是為了更方便地出行,擁有一輛車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生活方式;而不是讓用戶在每天早晨出門前還要翻翻黃歷,再決定是否選擇開車出門。

哪些汽車上的配置讓人反感?

1.自動啟停這項配置可以占據榜單前三名,這也足以證明我對這項功能有多厭惡。稍微高能一些讀者應該都知道啟停裝置的主要作用只是讓廠家在應對各種油耗測試時給出更加漂亮的答卷。而在真實駕駛環境中這項裝置對改善油耗貢獻其實微乎其微。我曾經看到一項數據說啟停裝置可以讓車輛在正常使用狀態下可以讓百公里油耗下降0.1-0.2升,也就是你拿起一瓶礦泉水一楊脖量......然而,發動機重新啟動的震動非常不適,而且重啟發動機也容易讓起步變得遲鈍,在遭遇加塞的時候這種尺寸讓人非常心塞......總之我狠這項配置。2.無法完全遮光的天窗遮陽簾在大太陽的時候這種遮陽簾根本就無法起到遮陽的效果。這會導致空調必須更加玩命的工作才能讓車廂維持涼爽。另外我很懷疑這種遮陽簾會導致提前謝頂。3.手動防眩目後視鏡在夜間這種後視鏡的確可以起到防眩目的作用,但在更多時候它只會製造重影並導致我根本看不清後方狀況。

4.低檔的地毯/腳墊質量上乘的地毯可以給駕乘體驗加很多分,我喜歡那種厚度和密度都足夠的絲絨地毯,雖然這種地毯往往比較容易沾灰,但它能讓我使用更放鬆的坐姿。我絕對無法接受那些塑料或者其他PV材質的腳墊,雖然很容易清洗,但踩在上面感覺實在太糟糕了。5.非一鍵式車窗最討厭那種只能一鍵式放下,卻無法一鍵式升起的車窗開關。濃濃的低檔感,無比負面的使用體驗。6.不帶電/或者電壓極其不穩定的USB介面不能給手機充電的USB介面都是耍流氓,而那些濾波做的極差的USB介面甚至要比充電寶更容易毀掉手機電池。我的建議是買一個車載電源-USB轉換口吧,要知道一般車載電源的濾波都比USB介面強不少。7.觸碰式的轉向燈開關大部分轉向燈撥桿都能用一個明確位置或者說「擋」來告訴你轉向燈燈是否長開,但有一部分轉向燈撥桿非常自作聰明的依靠你撥動的輕重或者時間長短來決定轉向燈到底只是閃爍三下還是始終長開。我一直沒能get這個設計的意圖。8.放在駕駛員左手位置的電子手剎開關到底怎樣算拉起手剎,怎樣又算放開手剎?我比較笨,經常很困惑。以上8條,除了現在基本每台車都會配的啟停裝置,其他都不可能出現在我買的車上。那麼又有哪些配置是讓你深惡痛絕?

請列舉汽車10個必不可少的配置,10個可有可無的配置,10個完全不需要的配置?

必不可少的配置:發動機、油箱or電池、座椅、車門、底盤、輪胎、輪圈、剎車盤、剎車片、安全帶。可有可無的配置:ESP、天窗、倒車雷達、攝像頭、中控屏、後排中央扶手、後排座椅、座椅加熱、座椅通風、電動調節座椅。完全不需要的配置:洗衣機、吸塵器、電暖氣、煤氣爐、抽油煙機、機翼、鴨翼、螺旋槳、主炮、導彈。什麼?你說這個回答是鬧著玩的?這個問題就是鬧著玩的!另外,沒想到還炸出來一堆ESP至上的鍵盤車神,幾位剛出駕校吧?要麼就是還沒進過駕校?

比亞迪汽車好嗎?

說到汽車品質您得找個真正開過5年以上的問問,因為BYD本身就不算什麼老品牌,說賓士奧迪品質的時候都是以10年為單位說的。我說說性價比方面吧:1.拿F3來說,那就是花冠啊,豐田就是抄襲美國車起家的,所以他和咱們打官司也不太好意思;拿s6來說,那就是雷克薩斯啊;拿思銳來說,那就是本田思鉑睿啊。上述所有後者雖然說都不是什麼好車,但是不少不明就裡的中國人真買啊,可以說外觀方面,國人是很接受的,那byd直接抄襲過來――所以外觀方面是沒的說的,符合中國所有日本車主審美。2.分析他們買的原因其實就是好面子,沒錢所以得買便宜車,便宜還得大,還得什麼電子產品都有,空調大屏幕8碟DVD真皮座椅座椅加熱天窗電動座椅調節八組記憶一鍵啟動裝置無鑰匙進入裝置GPS等等等等吧,反正蒙住的硬體設施怎麼樣我不管,安不安全我不管,面子上得過得去,比亞迪使您絕對比日本車面子更大,他們20w級別車上有的我們10w級別車全有,他們50w級別車都沒有的,我們還有――所以比亞迪在配置上是沒的說的,高端。3.一提到汽車產業全中國人都想到的是發動機,啊,中國又沒有發動機技術又怎麼的,BYD這么多年在發動機上的投入使他絕對在數據上領先眾同級別品牌,缸內直噴技術(大眾叫TSI)結合可變氣門正時(VVT),帶來能耗比和性能雙提升,魚和熊掌終於可以兼得了――所以比亞迪在發動機水平上還是夠用的,在中國自主品牌里也算是領先的。

4.啊,變速箱咱也有雙離合的5.說到這個混合動力了,這個是咱們的痛處啊,外國眾企業為什麼大力推廣輕度混合動力呢,就是因為一到電動領域他們就不一定行了,要洗牌了,他們為了拖住BYD、Tesla這樣的公司給自己留出足夠研發時間,推出了輕混,利用自己在內燃機方面保留的優勢,提供一種過渡的方案。可是比亞迪完全是電池公司啊,一步到位電動整合咱們節奏啊。汽油機是之後研發的,為了進軍汽車領域,沒有汽油機恐怕不行吧,這好不容易兩面都齊了,全世界在玩輕混,靠著電動機的特性(可以直接在額定功率工作)提速也快了,舒適性也增加了(熄火後空調、音響等眾多功能),油耗也降低了(一鍵啟停)。咱這兩頭比不上了,電池的極速比不上,續航不行,汽油的就上述功能比不上,咋整啊,也開發混合動力吧,唉,就是被坑啊,咱們如果明知是過渡技術還投入你說心裡能好受嗎,正中了傳統汽油廠商奸計,被拖住了。

不研發吧,消費者看不上,說你這提速也不行,油耗也不低~~~遭這罪啊。其實tesla都啥也不是,咱就是被拖住了,要不然能讓他囂張這么長時間嗎(不過電動運動型車來錢比較慢我看byd沒有對抗tesla這方面的計劃,正好利用他宣傳電動車,打開電動市場――畢竟改為電動會得罪眾多權勢,什麼採油的,煉油的,運輸的,加油的甚至這暴力連稅收都吸引人,一己之力真是抗衡不了啊)

從汽車設計角度,豪華感是如何營造的?

個人理解,所謂豪華就是對外人展示出車主的富裕以及衍生的高貴、優雅等;對物品的主人而言就是我花錢讓我覺得值得,這種值得可以理解為有面子,有品位,享受舒適等等環貿廣場----上海逼格最高的商場之一白色的柱子有漢白玉的觀感,金色調的燈光代表黃金的光芒,棚頂的波浪那是絲綢的感覺。這種造型本身沒有豪華感,我寧願說這是現代的什麼什麼。這些東西不是昂貴材質,魅力源自映射了代表昂貴的材質。接下來說汽車首先說下基本立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1、汽車是工業產品,這是我幾乎每個回答都要說的基本點。產品優劣的基礎是工業水平。高水平的直列四缸和低水平的V6怎麼選呢?不言而喻。2、沒有好的材質意向,再好的設計也是徒勞的。請注意這里的意向:汽車里往往很多地方的材質並不是看上去那樣。大部分是塑料。5萬塊車滿足了人們對車的最基本需求:它是個車就行。在一個封閉空間里沒有風吹日曬,跑的比騎自行車快,提高出行效率。而25萬的車呢?憑什麼比5萬的貴呢?因為跑得快了,坐得舒服了,內飾摸起來舒服了,個頭大了,想喝冰水有冰箱,想看藍天有天窗,而且還不容易壞。更貴的車基本上也只是加強這些點而已。關於工藝水準試想:1、有一個很棒的設計,但是工藝水平不夠高,沒法做出來。2、設計很棒,東西也做出來了,可以安裝時候歪了??工藝水準是產品好壞的基礎。若連好都談不上,何談豪華呢?看到過一篇報告:一線廠商的按鍵縫隙、凸起高度、按鍵弧度、字體樣式和大小,旋鈕的尺寸、上面凸起紋理的顆粒大小都是有品牌統一標準的。這是內在的品牌形象,無論A3還是A8都是這個標准。選擇一個品牌代表選擇一種品質保證:這個品牌的東西至少有這個有這個水準。這也是很多人買iPhone的原因吧:我不知道它到底多好,但是一定不會差。至於設計就是花了更多的錢所以可以購買看上去更有價值的車,可以更運動,也可以更霸氣。汽車中當然不會出現簡單的貴重材料堆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的材質意向就是這里的「米」。人們主觀上可能並沒有什麼造型就高級的概念。是多層次結構的結構豪華還是簡單明了的結構豪華呢?這個誰都說不上來。同樣價位的產品,有的宣傳由84顆螺絲15個零件精密拼合,有的宣傳一整塊鋁一體成型。都是要求很高的工藝,復雜和簡單都很難。是更昂貴的意向提供了這個造型才會感到高級。

感謝大家收看小編的文章,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就請動動你發財的小手在上邊點一下關注吧!歡迎大家在下面討論、指出小編文章的問題,小編會虛心接受的哦!謝謝大家么么噠

B. 汽車上最沒用的配置你認為是什麼

後排娛樂系統軟體也被認為是雞肋,但是針對家中有小孩子的出行人來說再好用但是,這一點可以這么說深有感觸;一個人開車時把小孩固定不動在兒童安全座椅上,用汽車頭枕顯示屏播放視頻一些卡通片,孩子能聚精會神的看動畫片很長時間且不又哭又鬧,駕駛車輛也可以不分心了。定速巡航被認為是雞肋,這八成是連快速道路也沒怎樣開過的新手司機,快速長途駕駛沒什麼配置比定速巡航關鍵,

次之,它會危害車在相對高度方向上通過性,在高速運行時車噪還會大大增加;最終,在車頂端加裝行李架,若密封性不緊,還可能造成頂棚鋼架結構生銹、滲水等現象。別的如全景天窗車、汽車導航、圍繞音箱、自動座椅、座椅加熱、座椅加熱、後視鏡加熱、電動式折疊後視鏡、電動側滑門、坐椅倒車鏡及其汽車方向盤記憶力等,這種配置使用過以後都是會造成依靠,但沒採用以前或許都是會視作雞肋,僅僅這類心理狀態是多少有一些酸了。

C. 汽車上最沒用的配置有哪些

個人認為沒用的配置:原車導航(比較麻煩,還要收費升級,不如手機好用),啟停(只能節約5%左右的油耗,用著不舒服),DVD(現在誰在車上看電影啊?),自動泊車(靈敏度不高,信不過,還是自己看著停靠譜),8AT以上的變速箱(國內的路況基本上不了9擋)。

D. 汽車上逐漸被取代的4大配置,哪一個讓你感覺到惋惜

點煙器,小時候拿點煙器點炮是真的方便

E. 汽車上哪些東西曾被當做笑柄,後來發現是真的管用

現如今大夥兒在購車的過程中會看到,許多車子基本配置都太low了,因此我們在買車的情況下,通常4S店都是會讓顧客加選配置,迫不得已說這讓的「實際操作」都是讓顧客擁有自身更個性化的挑選。但是我們在挑選配置的情況下能是見到什麼就選什麼,有一些配置名稱上聽著很牛,主要用途卻很雞肋,相反都是一樣,今日我們就來聊一聊汽車上什麼配置曾被作為笑料,後來發現是真的強大?

實際上汽車的全部選配全是有其大道理的,僅有一些配置的主要用途不太聯系實際,有一些呢主要用途顧客有意想不到。但無論怎樣,選配也需要融合自個的經濟實力來講話,假如為了能一些配置讓自身「喝風」就劃不來了。

F. 汽車上哪些配置並不實用原因是什麼

自動啟停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省油。然而,它的實際體驗並不好,比如等紅綠燈或者遇到走走停停的路段,發動機就會頻發啟動,非常讓人討厭。
其次就是帶自動啟停功能的車輛,如果電瓶報廢了,更換的成本也非常的高。比如不帶這個功能的車輛,更換一個電瓶也就幾百元,而帶自動啟停的車輛,更換一個電瓶車則需要上千元。最後就是通過涉水路段,如果忘記關閉自動啟停,到時車輛出現二次打火,還會損壞發動機。所以聰明的老司機,一上車就把這個功能關閉了。

G. 汽車上最沒用的配置是什麼你知道嗎

汽車上沒用的配置有:自動啟停功能、大燈清洗配置、自動泊車、車載冰箱、後排娛樂系統等等。

最後一個是後排娛樂系統。如果經常是自己開車,那麼這個功能就是閑置。如果是拉載乘客,也很少有人會看,看久了會產生頭暈目眩的感覺。另外,就是這個配置比較費電,實用性不高。

H. 汽車上有哪些配置幾年前還未普及,現在已經覺得離不開了

的確是,不管是安全配置還是舒適性配置 汽車 的元素越來越豐富,可能多年前很多未普及的配置,如今似乎已成了標配。

倒車影像
前幾年倒車雷達才普及,而如今的車上似乎更多的是倒車影像,甚至現在的360全景影像都在很多車上搭載。倒車影像很完美地覆蓋了這一部分盲區,再加上軌跡顯示以及距離提示,對一些新手駕駛是很有幫助的。

ESP車身穩定系統
基本上現在十萬元的車型沒有ESP,都會被人詬病,可以看出車主對這項配置的重視。車身穩定系統致力於讓車輛始終處於可控狀態,是能夠在緊急情況下最大程度保證車身姿態,從而增加駕駛的安全性。

自適應巡航系統
普通巡航功能,遇到超車加塞以及前面的車低速行駛等情況,就不得不解除巡航,伺機超越之後再重新設定巡航。自適應巡航的優勢在於能在檢測到前方有慢速車之後,會自動降低車速並與前車保持一定車距,搭配車道保持系統之後甚至可以實現類似自動跟車的效果。

當然還有很多,朋友還可以想想這幾年剛出的配置,哪些會成為將來不可缺少的配置?

隨著 汽車 更新換代越來越快, 汽車 的功能也越來越多。

科技 的進步使 汽車 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大大提高了安全駕駛、減少了駕駛疲勞、增加了駕駛樂趣。

有許多過去沒有普及的功能現在一用就會離不開,想必這就是 科技 創新的魅力。
1、電子手剎(帶AUTO HOLD功能)
電子手剎就是車輛自動拉住手剎,需要起步自動腳剎釋放手剎,只要車輛停穩,就完全自動化。改變了過去機械手剎、腳剎的使用習慣,非常方便、實用。

自動駐車系統(AUTO HOLD)是在電子手剎基礎上增加了功能,通過輪速、扭矩等信息來判斷是否需要鎖死及釋放車輪。比如說在上下坡時,深踩剎車、車輛停穩後,車輪轉速逐漸降低最後到零,此時自動駐車系統會自動鎖住四個輪,這時就可以釋放踩剎車那隻腳,車輛停穩不溜坡。
2、TPMS胎壓監測系統
汽車 輪胎氣壓監測系統主要用於在 汽車 行駛時,適時地對輪胎氣壓和溫度進行自動監測,對輪胎漏氣、低壓、高壓、高溫等危險狀態提前進行預警,確保行車安全。
3、倒車影像
倒車影像系統,採用遠紅外線廣角攝像裝置安裝在車後,通過車內顯示屏,清晰可見車後障礙物。可提高駕駛員在倒車時的安全性,通過顯示器上看到車後情況,避免了倒車時因駕駛員看不到車後情況而發生車禍,讓倒車更直觀、更安全。
4、E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
E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是在車輛快速轉彎、躲閃或避讓 汽車 、行人、動物時,利用行車電腦控制發動機輸出、任一車輪制動,消除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提高行車動態穩定性,能提升車輛的操控性。
5、ACC自適應巡航
ACC自適應巡航系統是一種智能化的自動控制系統,可智能代替司機控制車速,避免了頻繁的取消和設定巡航控制,使巡航系統適合於更多的路況,而駕駛人員完全可以將腳從踏板上移開,只要關注於方向盤即可,能大幅降低長途駕駛所帶來的疲勞,為駕駛者提供更輕松的駕駛方式。
6、自動遠近光大燈調節
自動遠近光大燈調節可以依靠前方光線強弱自動調節遠近光,它是一種能夠自動改變兩種以上的光型以適應車輛行駛條件變化的前照燈系統,可使駕駛人員尤其是新手在夜晚行駛時,避免不及時調節遠近大燈的不文明駕駛,確保行車安全。
7、FCW前方碰撞預警系統
FCW前方碰撞預警系統能夠通過雷達系統來時刻監測前方車輛,判斷本車與前車之間距離、方位及相對速度,當存在潛在危險時發出警告,提醒駕駛者提高注意力,減少安全隱患。
8、LDWS車道保持系統
LDWS系統監測到車輛接近識別到的標記線並可能脫離行駛車道,會通過方向盤振動,或者聲音來提請駕駛員注意,並輕微轉動方向盤修正行駛方向,使車輛處於正確的車道上,確保駕駛安全。

沒買車之前,親戚扔給我一輛99年的捷達王,很多功能都要手動開啟,其中也包括大燈。有一次開車回來,小區里由於有路燈的關系,很亮,下車的時候直接鎖了車門就走了,沒有注意到大燈忘了關,於是很自然的第二天早上我沒打著車,電瓶沒電了。

現在的車多帶有自動大燈功能,在光線壞的時候自動開啟大燈,而撥鑰匙下車的時候都會自動關閉,這樣的功能很好用。

以前夜間開車,在會車的時候要一遍又一遍的撥動開關,切換遠近光,現在有了自動遠近光的配置,就不用那樣麻煩了,對於夜間駕駛的司機來說,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利器。

我們北方的司機在冬天很少有敢洗車的,特別是前些天沒有車庫的情況下。因為在洗車後,車子第二天可能就會連車門都進不去。

之前開老車的時候,一次洗車之後沒有把車門鑰匙孔弄乾,就開車走了,於是第二天就尷尬了,鑰匙孔凍住了,想把車鑰匙插進去都都吃力,更別提開車了。

現在的 汽車 都會帶有遙控鑰匙,不僅解決了鑰匙孔無法插入的問題,臨時有朋友向車里放東西,你也不用扔鑰匙,在樓上就可以遙控打開車門或後備廂,實在要比之前進步很多。

另外,我現在冬天也很少洗車,因為遙控鑰匙雖然解決了開車門的問題,但北方冬天實在太冷了,就是開了車門,有時候門被凍住也還是開不了,唉。

合資和國產 汽車 之前是沒有ESP功能的,甚至早期帶ABS,EBD的車輛都很少,而現在幾乎成了標准配置,特別是SUV車型,如果沒有ESP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雖說這個功能可能只在極限的時候才會發生作用,但對於車輛來說無疑是加強了主動安全性,能大大減少交通意外的發生。應對北方地區冬天的冰雪環境是非常有效的配置。

之前的很多車已經有了胎壓監測功能,但功能很單一,有些車子甚至不能確定是哪條輪胎的胎壓不正常,不過現在好了,更多的車輛都帶有了胎壓顯示的功能,在駕駛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各輪胎壓及輪胎溫度。特別是長途行車,有了這樣的功能能大大減少車輛爆胎的風險,對減少事故的發生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市區開車走走停停,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踩著剎車等紅綠燈,有了這個功能後就會簡單很多,當車輛停穩後,就可以把腳從剎車踏板上拿開,實在是個解放雙腳的好功能。

對於手動擋的新手來說,坡起實際上是個難點,反正我媳婦練了很久,每次看著都很著急,有了這個坡起輔助的功能後,就簡單多了,只要離合和油門配合得當,起步熄火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新手也能秒變老司機。

這個功能早期只在自動檔車型上才有,不過現在也出現在了手動擋車型上,長途或高速駕駛時可以為司機解放雙腳,獲得短時間的休息,非常值得推薦。

早期的車輛上能配個三點倒車雷達就算是不錯的配置了,而現在的車輛的倒車影像基本成了標配,有了這一功能,即使是新手女司機也可以輕松的倒入車庫,非常不錯的功能,值得推薦。

開過早期車輛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的空調是手動空調,多數是只有冷熱風和風量兩種選擇,這樣很容易就會造成或是過冷,或是過熱。在開車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的進行調整,我就曾經在開車的時候手太懶,下車就感覺頭暈腦漲,第二天直接就傷風了。而現在的車輛帶有自動空調,有的甚至帶有分區功能,對於不同的乘客來說實在是不錯的功能,再也不用為不同區域的溫度而發愁了。

以上就是我對車輛一些實用功能的總結,近年來又出現了許多減輕行車負擔輔助功能,象車道保持,ACC自適應巡航,變線輔助,自動駕駛等功能,但我本人不是很在意,很多功能使用攝像頭而不是毫米波激光雷達,其可靠性我一直持懷疑態度。而且過多的依賴電子設備,萬一出現故障,後果將不堪想像。

眼看著這幾年 汽車 行業的飛速發展,前幾年我們不敢奢想或者根本沒有聽說過的功能轉眼間已經不知不覺成為標配,雖然說平時不起眼,但忽然沒有這種配置感覺少了點什麼!!下面我就來列舉我所感覺到的這些配置有哪些!

第一。胎壓監測系統。

前幾年我們判斷輪胎胎壓是否正常基本都是圍繞車身轉一圈憑肉眼感覺就可以了,現在國產車多數都裝有胎壓檢測,忽然有一天胎壓忽然不顯示了總感覺跑起來輪胎會有什麼危險一樣!

第二。自動大燈。

現在的車燈也智能起來,以前晚上下車總是要檢查下燈光等所有電器是否關掉,否則第二天就可能打不著車,現在有了自動大燈,似乎從來沒有打開過大燈開關,如果忽然有一天沒有這功能,恐怕晚上下車根本想不起來關燈!

第三。多功能方向盤。

以前開車操作多媒體系統或者調節儀表都不能通過方向盤按鍵控制,開車時十分影響安全行車,現在有了方向盤控制按鍵方便了許多,估計萬一哪天沒有方向盤控制,開車操作功能很可能手忙腳亂!

第四。倒車雷達,影像。

身邊總會聽說到以前的老司機倒車都是看後視鏡來判斷距離,最近幾年隨著電子技術的普及,人們都習慣看倒車影像或聽雷達來判斷距離,如果忽然沒有此功能,可能我們都不會倒車了!

第五。大燈高低調節。

以前調節大燈高低總是通過調節大燈總成,而且調節起來十分麻煩,現在有了大燈自動調節方便了許多!!

第六。坡道輔助。

這個功能可以說非常有用,現在多數國產車都有此功能,再也不怕半坡起步熄火或者溜車了!

第七。一鍵啟動無鑰匙進入。

以前開車總是取出鑰匙,打開車門,插入鑰匙打火,很麻煩,現在有了無鑰匙進入,上車到行駛過程都不需要拿出鑰匙,省事了許多!

第八。ESP車身穩定系統。

這個功能多數都是打車後自動打開的,可以手動關閉,這個功能十分實用!大大提高駕駛感和安全性!

不請自來。

科技 的進步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普及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那麼我來講講哪些離不開的配置。

1:行車記錄儀,要不是成都毆打女司機的事件發生,可能沒多少人會重視這個小物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存在使得碰瓷的人大大減少同時發生事故時也方便交警定責。

2:無鑰匙進入,大大方便了車主,不需要開車停車再去摸鑰匙,智能一點的直接下載APP就能遠程操控,比如BYD

3:一鍵啟動,和無鑰匙進入一樣的方便,不過不同的企業是分開配置的,比如大眾,有一鍵啟動,可是沒有無鑰匙進入,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

4:感應雨刮,以前沒有感應雨刮時,一檔太慢,二擋又不合適,三擋又太快,對於強迫症來說,很難受啊,有木有!

5: ESP,車身穩定系統,買車必備的配置,可是低配的合資車依然沒有,簡直是喪盡天良。保命的東西啊!!!
6:上坡輔助,對於手動擋來說,簡直是神器!對於新手司機來說,開手動擋沒有上坡輔助簡直要人命!

7:疝氣大燈/激光大燈,中國的眼鏡人員越來越多,以往的蠟燭燈完全不能保證夜間行車安全,疝氣大燈/激光大燈能夠很好的輔助四隻眼駕駛員看清路況。

看了一大堆的回答才發現原來我的領克01己經什麼都有了,怪不得再開其他車總是覺得不是少這就是少那的不習慣。

安全配置:

胎壓監測:我把他排在ESP前,是因為每年都扎幾次胎,被胎壓監測救過幾回了。

ESP(車身穩定系統):在失控邊緣幫你一把,保命的東西。

日間行車燈:帥,同時降低被走神司機撞到的幾率。

倒車影像:聽得到不如看得著。

(注意,以上四項安全配置在不少歐美國家已經是法律強制要求新車安裝,可見重要性)

氙氣或LED大燈:夜貓子一個,跑夜路舒服又安全。

舒適性配置:

方向盤四向調節:除了上下升降,還可以前後推拉,183腿長體型,這個必須有。

座椅調節:前後、上下四向,再加腰部承托調節,開長途不腰疼。

後排出風口:後排經常坐人,沒有會被老婆投訴。

USB和藍牙音頻介面:開車離不開音樂啊。

多功能方向盤:就是方向盤上有各種功能按鍵,方便,調音響空調不用走神。

電子駐車+AUTOHOLD:防溜車+老婆不用費勁拉手剎。

定速巡航:跑高速防止右腳抽筋,ACC自適應巡航更好,但貴啊。

自動雨刮、自動大燈:還是方便,不走神,帶自動轉向輔助和自動遠光輔助更佳。

無鑰匙進入:方便,不用掏鑰匙。

——以下4項純個人喜好——

座椅通風:防止高溫,養護蛋蛋,南方地區男士之寶。

全景天窗:不實用,但家裡小朋友超級喜歡啊。

自動折疊後視鏡:強迫症方便確認車子鎖了沒有。

後排隱私玻璃:後排可以隨便挖鼻屎,省一筆貼膜錢。

220V電源:一直很想要,雖然一次都沒用上過。

需要自己掏錢買的附件類:

手機支架:勞斯萊斯的導航也沒有手機好用。

車載快充:車載USB介面一般都是0.5A,對於現在的智能手機來說充電速度太慢,支持QC3.0的充電器可以達到普通介面的三倍速度以上。買個1出2的快充基本夠用。

行車記錄儀:總感覺有刁民要害朕,事故糾紛不用啰嗦,沒有記錄儀開車不踏實。

胎壓表:原車沒有胎壓監測的話,這個就必須了。

微型氣泵:輪胎缺氣自己充,跑長途必備。也可以給籃球和孩子的游泳圈、自行車充氣。

兒童安全座椅:安全第一,別嫌麻煩,給個新玩具娃就安靜了。

1.倒車影像。沒倒車影像的車我絕對不開。

2.胎壓監控。有胎壓監控心裡有底。

當屬倒車影像和導航,特別是新習機,已經離不開這些了

自動擋

I. 都是智商稅!汽車上最不實用的配置都有哪些呢

都是智商稅!汽車上最不實用的配置都有哪些呢?

仿皮座椅了,這個東西唯一的好處就是看起來高大上,但是剩下的全是麻煩;這個仿皮座椅的異味非常重,冬天凍得慌夏天烙得慌,你不加個坐墊套根本沒法用。買了這個仿皮座椅的配置之後,我開了不到一星期就無奈地去選購了兩套座椅墊:一套冬季一套夏季的;最後一想這錢花得真冤枉,反正都要加坐墊套,當初還不如買個織布座椅呢,又便宜還沒有異味。

J. 汽車裡面的「雞肋」配置都有哪些呢

雖然汽車並不是配置越多越好,但是汽車上面肯定是配置越高賣的越貴,但是真正能用上的配置卻沒有幾個,也不是所有配置都適合每個人。

1.座椅加熱:作為汽車的座椅配置,座椅加熱針對北方的車主們顯然是一種非常實用的配置,有些車主會為了這個配置選擇加裝,或者選擇其他有加熱的車型,但是南方城市這個配置就顯得很雞肋,畢竟像海南、廣東、福建等地區,常年溫度都在20多度以上,根本就沒有開座椅加熱的機會,反而北方,冬天長,夏天短,還是非常需要這個配置的

4.全景天窗/天幕:全景天窗設計之初,是配備給豪華型SUV車型的,在中型、大型SUV配備比較多,近幾年轎車中級車、緊湊型轎車也有配備全景天窗,全景天窗也分為可開啟式和不可開啟式,不可開啟的一般稱之為天幕,可開啟的也分為多段可開啟和分段可開啟,但是整體用處並不是很大,而且夏天暴曬之後,全景天窗車型的車內溫度更是達到60°,在真正行車的時候開啟的機會也並不多,所以我覺得這個配置也算是比較雞肋的。

熱點內容
內置存儲卡可以拆嗎 發布:2025-05-18 04:16:35 瀏覽:336
編譯原理課時設置 發布:2025-05-18 04:13:28 瀏覽:378
linux中進入ip地址伺服器 發布:2025-05-18 04:11:21 瀏覽:612
java用什麼軟體寫 發布:2025-05-18 03:56:19 瀏覽:32
linux配置vim編譯c 發布:2025-05-18 03:55:07 瀏覽:107
砸百鬼腳本 發布:2025-05-18 03:53:34 瀏覽:944
安卓手機如何拍視頻和蘋果一樣 發布:2025-05-18 03:40:47 瀏覽:741
為什麼安卓手機連不上蘋果7熱點 發布:2025-05-18 03:40:13 瀏覽:803
網卡訪問 發布:2025-05-18 03:35:04 瀏覽:511
接收和發送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5-18 03:33:48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