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戰備存儲槍多少支

戰備存儲槍多少支

發布時間: 2022-11-24 22:12:46

⑴ 一級戰備什麼意思……

戰備等級就是根據軍隊戰備工作的輕、重、緩、急程度,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劃分。我軍的戰備等級共分四級:四級戰備、三級戰備、二級戰備和一級戰備。一級戰備為最高一級。此時部隊呈待發狀態,人員、車輛、物資器材全部准備就緒,武器不離身,並立即進行臨戰動員,一聲令下,就可立即行動。

⑵ 英國SA80A2c卡賓槍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目前,英國步兵在戰場上裝備的主要輕武器是SA80制式步槍,它已被升級為SA80A2型。對於裝甲兵和炮兵來說,他們的主要武器是坦克、裝甲車輛、野戰炮等。但是,裝甲兵和炮兵也需要一種自身的防衛武器,於是,他們也裝備了SA80步槍。

然而,在使用的過程中,由於使用空間條件的限制,SA80全尺寸步槍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使用這種全尺寸步槍作戰,給裝甲兵帶來諸多的不便。其實,在20世紀80年代L85/SA80突擊步槍發展的初期,恩菲爾德便設計了一種該槍的卡賓槍型(短槍管),但從沒有投入生產。近來,英國裝甲兵部隊與赫克勒.科赫公司在原來設計的基礎上,推出了新的卡賓槍SA80A2c。

短型步槍

人們嘗試了不同的方法來縮短槍的長度,第一種方法便是在制式步槍的基礎上縮短槍管。世界各國的軍隊在100多年前便採用了這種方法。

英國軍隊的全尺寸馬蒂尼亨利步槍發展了一種卡賓槍型,主要供裝甲兵(或騎兵)使用。我們在西部影片中經常看到這種步槍(本刊將在下期對這種步槍進行詳細剖析)。馬蒂尼亨利步槍和卡賓槍是從一戰時期存儲的步槍改進而來的,槍管被改進為.303口徑,配備給邊防軍隊。

20世紀60年代早期紐西蘭衛隊仍配備.303口徑馬蒂尼亨利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一種李恩菲爾德NO.4.303口徑步槍被稱為李恩菲爾德NO.5叢林卡賓槍,用於遠東地區的叢林近距離作戰。它的槍管縮短,並增加了消焰器。

美國M1卡賓槍

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制式步槍是.30-06口徑M1加蘭德步槍,隨著戰爭的進程,它逐步取代了.30-06口徑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加蘭德步槍在美軍服役經歷了三次戰爭,分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初期,直到被M14和M16步槍代替。加蘭德步槍使用8發彈匣供彈,重量為4.3kg,槍管長61cm,調整後瞄具可射擊500碼以遠的目標。

支援部隊使用M1911A1手槍,但手槍不具有遠程射擊的能力。湯普森沖鋒槍可滿足射程的需求,但攜彈總重超過4.5kg。因此美軍需要一種輕便的可提供足夠的火力和適當射程的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裝備了M1卡賓槍。它發射.30口徑7g FMJ彈,重為2.5kg,槍管長90.1cm,可使用15發和30發彈匣供彈。M1加蘭德步槍供步兵使用,而M1卡賓槍(重量約是加蘭德步槍的一半)主要配備給炮兵和其他支援部隊。

M1卡賓槍的設計是基於戰爭的需要,雖然它沒有M1步槍更能滿足戰爭的需求,但比任何手槍都更加有效。當時的設想是,M1卡賓槍在適當的時候可以代替湯普森沖鋒槍和柯爾特M1911A1手槍,可這種設想從沒有實現。M1卡賓槍的變型槍包括可折疊槍托的傘兵型和M2可選擇火力半自動/自動型。M3型卡賓槍是在M2的基礎上加裝消焰器,在機匣上方有可安裝紅外夜視鏡的底座。大約有551萬支M1、57萬支M2、2100支M3卡賓槍生產。

雖然M1卡賓槍的火力不及李恩菲爾德.303口徑步槍,但由於它的輕便性、大容量彈匣以及可快速射擊性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以後的殖民地沖突中,英軍在遠東的叢林戰經常使用這種卡賓槍戰斗在前線。美軍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也大量使用了M1卡賓槍,特別是朝鮮和越南當地的軍隊對於這種輕便的卡賓槍更是寵愛有加。直到M16和CAR15的出現,這種卡賓槍才逐漸淡出前線。

長槍管的手槍

在世界各國發展短型槍的時候,德國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即增加槍管的長度。炮兵用的盧格手槍便是當時德國9mm P08制式手槍的長槍管型。這種手槍可以射擊600m以內的目標,而大多數步兵的此類武器射程為200m。

手槍配有全尺寸手槍套和木質槍托,木質槍托連接在手槍握把上,使這種手槍可以象步槍一樣抵肩射擊。而且,這種型號的盧格手槍配有32發彈匣,這是一種標準的彈匣,在尾端連接有一彈鼓,綽號「指甲肚」,這種彈匣也可配用在其他型號的盧格手槍上。

沖鋒槍

沖鋒槍和手槍也大量裝備坦克裝甲兵及其他支援軍隊。英國軍隊使用了司登和斯德林沖鋒槍。而且,斯德林沖鋒槍現在仍在英軍的許多單位服役,並被用於伊拉克戰爭中。美國軍隊使用的沖鋒槍包括湯普森和M3沖鋒槍。

1990年,美國的裝甲兵仍使用M3沖鋒槍。現在,他們裝備了CAR15卡賓槍,一種M16步槍的縮短型號。而且,美軍還裝備了柯爾特「突擊兵」,即M16步槍的10英寸槍管型。許多美國步兵和機械化部隊裝備了M4卡賓槍,即M16A2步槍的36.8cm型號。M4卡賓槍具有伸縮性的槍托,以調節槍的長度。

SA80家族

(1)SA80簡史。

英國軍隊探索小口徑武器及彈葯可以追述到1914年以前。20世紀40年代,恩菲爾德兵工廠啟動了「步兵個人外武器」開發計劃。1950年,研製成功了性能出色、具有革新意義的7.11mm口徑無托結構步槍,取名EM2。但是在北約的標准化試驗中,EM2步槍和7.11毫米沒有得到重視直到最後夭折。而此時的美國陸軍決定採用7.2×51mm槍彈,並決定開發M14步槍。另一方面,北約各國採用了比利時FN公司開發的FAL突擊步槍。

英國也認為FN FAL步槍易於生產、價格較低、使用廣泛,所以正式採用了FAL,並改名為L1A1。直到70年代轉向研製4.85×49mm槍彈及武器—單兵武器之前,英國軍隊一直花費了大量時間研製6.25×43mm槍彈及武器。70年代初,英國恩菲爾德兵工廠開始研製4.85mm單兵武器,包括突擊步槍和輕機槍兩種武器,該槍族也是參加1977年開始舉行的北約下一代步槍選型試驗的槍種之一。

經歷了越南戰爭的實戰考驗後,武器開發者把目光轉向「小口徑」,美國人拋棄了M14步槍和該槍使用的大威力槍彈,採用了阿瑪萊特AR15步槍和5.56mm小口徑槍彈。由於美國及北約等國家紛紛採用5.56mm小口徑步槍,英國不得不在1980年放棄4.85mm口徑,而改用5.56mm口徑,並研製出相應的樣槍。80年代初期,將其XL70E3式樣槍交付英國部隊試驗。

1985年10月,英國軍隊正式接收第一批步槍,稱為恩菲爾德SA80式,並正式命名為L85A1;1989年英軍采購了17萬支L85A1及L86A1(輕機槍),首先裝備英國步兵、皇家海軍陸戰隊和皇家空軍團,最後一共生產了近40萬支。由於SA80生產型的製造水平低,比起那些僅供試驗用的手工制樣槍更容易出現問題。SA80的生產經歷也頗費周折,開始是由恩菲爾德-洛克皇家兵工廠生產,1988年轉產到諾丁漢的皇家軍火公司,緊接著又由H&K公司的英國分公司負責,至1994年,SA80正式停產。

這里介紹一下SA80家族成員的概況,SA80家族(恩菲爾德單兵武器系統)由兩種5.56mm自動武器組成,一種是L85A1單兵武器(IW)—突擊步槍,另一種是L86A1輕型支援武器(LSW)—輕機槍。兩種槍均使用5.56×45mm北約彈,大多數零部件可以通用。此外還有一種變型槍SA80卡賓槍和一種L98A1教練槍。

L85A1突擊步槍採用無托結構,使全槍長度縮短,便於攜行、使用和操作,適宜於狹窄空間戰斗,特別適宜於機械化步兵裝備,具有靈活機動的優點,但只能抵右肩射擊。L85A1的自動方式為導氣式,閉鎖方式為槍機回轉式,但與常規步槍不同的是,機框運動的導軌不在機匣上,而是兩根導桿,而與其組合的第三根桿則為復進簧導桿,拉機柄位於槍的左側,機柄槽有防塵蓋,當機框後坐時可以自動打開。

氣體調節器上有三個位置,大部分射擊採用正常氣孔,大氣孔用於惡劣環境條件,一個關閉氣孔用於發射槍榴彈。扳機位於彈匣的前方,因此有一長扳機聯桿通向後方,左側有快慢機,可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機匣為沖壓件,分為上下機匣;槍機組件由機框與槍機組成,槍機上有多個閉鎖突筍,導柱與槍機聯結,機框上有開閉鎖螺旋槽,機框是開閉鎖的原動件,它通過其上的螺旋面對導柱的作用而使槍機回轉,完成開閉鎖動作。

下機匣上裝有扳機、握把和托底板等。發射機構為一完整的組件,組裝在一個沖壓成型的框架內,並通過一個小的底板用兩個銷釘與機匣聯結。導桿的前端與節套聯接,節套經壓配合後焊接在機匣上,而槍管與節套則由螺紋聯接。

槍管口部裝有消焰器,可用以發射槍榴彈,也可作為刺刀座。變型槍SA80卡賓槍是一種更短的、便於使用的單兵武器,其基本結構與L85A1完全相同,但全槍長減小到709mm,槍管長為442mm。L98A1教練槍的結構基本上與L85A1相同,但無火葯燃氣傳動系統,改為手動單發射擊。

SA80步槍裝備20多年之久,歷經數次大戰,但使用過程中暴露了許多問題。實際上在英國軍隊開始裝備SA80槍族時,就有大量來自基層報告,稱槍太重了,使用起來不方便等。此外還有其他的問題,如彈匣卡筍與彈匣不搭配,發射時彈匣有時會自己掉到地上;雨天或天冷、或在叢林中,槍上的SUSAT瞄準鏡會模糊不清;塑料部件大都容易突然折斷等。

由於SA80槍族需要精心保養,每支槍都配備了一套多功能維護工具,為了弄清楚工具的使用方法,英國士兵經常隨身帶上工具使用手冊。在海灣戰爭中,英軍經常出現射擊中斷的故障,因此不得不修改經過考驗和試驗的戰術規范以彌補SA80可能在戰斗中出現的問題。據傳英國國防部專門采購了50萬只避孕套,配發給每一名步兵套在SA80的槍口以抵抗伊拉克沙漠惡劣的氣候條件所造成的風沙的侵入。

1996年9月,北約把L85A1從指定的輕武器列表中除名,從而最終促使英國官方實施高級改進計劃,於是決定對SA80進行重大改進,H&K公司獲得了一份價值1.2億美元的SA80改進合約,H&K公司的設計人員對武器的內部作了很多修改。內容包括對槍支內部進行重新設計和研製新型彈匣。

SA80突擊步槍的改進型(改進後的SA80槍族也是有步兵武器(IW)和輕型支援武器(LSW)兩種型號,IW稱為L85A2,LSW稱為L86A2)。在2000年至2002年期間約有200,000件SA80武器改裝成SA80A2。SA80A2通過了一系列的嚴格技術測試,性能表現良好。

在測試過程中,從科威特的沙漠到阿拉斯加的冰原,再到汶萊的熱帶叢林,SA80A2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以便測試該槍的可靠性。經過改進的SA80在2002年2月開始發往部隊,時值阿富汗戰爭期間,隨後便發現老問題依然存在。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英國士兵帶著L85A2戰斗,沒有再傳出可靠性差的抱怨,但有一部分L86A2卻被FN米尼米輕機槍代替。

SA80A2c型卡賓槍

裝甲兵和炮兵在戰斗中的主要武器是坦克、裝甲車和火炮等,但他們也同時需要步槍作為單兵防護裝備。英國的裝甲兵和炮兵配備的便是廣泛裝備的SA80型步槍。然而,坦克和裝甲乘員在使用SA80型全尺寸步槍時,由於受空間的限制,執行任務產生諸多不便。20世紀80年代,在SA80型步槍發展初期,恩菲爾德公司研製的SA80型短槍管卡賓槍從未投入生產。

目前,德國赫科勒-科赫公司已研製了一種SA80A2的槍管縮短型卡賓槍,即SA80A2c。據透露,這種卡賓槍將配備到英國坦克裝甲部隊,它將更加適合坦克乘員在狹小的空間使用。為了確保武器滿足嚴格的標准,科研人員在沙漠、寒區和潮濕的叢林中對該槍進行了試驗。

陸軍上校迪肯稱:「我們已經在各種極端環境下對卡賓槍進行了一系列苛刻的測試,其性能超出了我們的期望。通過測試,驗證了武器的可靠性和精確性,並證明該槍是一種易於在各種情況下使用的武器,尤其是對於需要在狹小的坦克空間內使用的坦克乘員。」

據報道,英國國防部已經與德國赫科勒-科赫公司簽訂了價值100萬英鎊的合同,將1400支制式SA80型步槍改裝成新型的、更短的卡賓槍設計。英國陸軍的坦克乘員將裝備這種全新的SA80A2型5.56mm突擊步槍。目前,「挑戰者」2型主戰坦克的4名乘員配備有SA80型步槍和勃朗寧式9mm手槍。目前,1400支步槍的改造工作已經開始。

從槍托到前面的扳機護圈,新的SA80A2c型卡賓槍都採用SA80A2的結構,但槍管縮短了150mm,槍口消焰器經重新安裝,導氣系統也經過改裝,與SA80A2不同。皮卡汀尼導軌裝在前護木上,處於槍管的右下方。這種皮卡汀尼導軌是標準的北約型,可安裝榴彈發射器、激光照準器、戰術燈或其他能力增強組件。前握把與導軌連接,使射手獲取適合的射擊姿勢。

SA80A2c型卡賓槍可進行自動或半自動發射,並配用了新研製的20發彈匣。該槍具有與SA80A2型步槍相當的戰鬥力和可靠性,而且更小、更輕、更易於使用。新的設計與瞄準具相結合,使其成為一種機動性極強、精度非常高的武器。新的設計也使該槍更輕、更易於存放和在坦克內部的狹小空間內操作。

新的SA80A2c型卡賓槍不僅要裝備英國陸軍的坦克乘員,英國陸軍醫療隊、工程隊,後勤部隊、軍事警察、直升機機組人員等都對該型槍十分感興趣。目前,世界許多其他國家的支援部隊都配備了他們使用的全尺寸步槍的縮短版本,這使得他們在100m距離內的特殊戰斗環境下能靈活應付,保護自身。恩菲爾德公司在20年前設想的SA80型步槍縮短型現在將變成現實。

SA80A2c型卡賓槍技術數據:

口徑5.56mm×45北約標准性(.223雷明頓)

槍口初速780m/s

射擊方式半自動和自動

循環射速780發/分(自動)

瞄準裝置4倍SUSAT光學瞄準鏡

彈匣容量20發或30發

總重(含20發彈)4.4kg

總長565mm

總高(帶瞄準鏡和彈匣)312mm

寬度73mm

目前,英國步兵在戰場上裝備的主要輕武器是SA80制式步槍,它已被升級為SA80A2型。對於裝甲兵和炮兵來說,他們的主要武器是坦克、裝甲車輛、野戰炮等。但是,裝甲兵和炮兵也需要一種自身的防衛武器,於是,他們也裝備了SA80步槍。然而,在使用的過程中,由於使用空間條件的限制,SA80全尺寸步槍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

⑶ 軍官什麼級別可以佩帶槍

手槍的配備是部隊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的,不是根據級別決定軍人可以帶槍。

一般部隊可以帶槍的有:

1、排以上(含排)軍官。

2、某些特殊兵種(坦克兵,海軍陸戰隊)的士兵。

3、某些國防要害部門的執勤士兵。

4、執行有生命危險項目的科研機構。

按照我國法律合法擁有槍支的還有:

(都要辦持槍證)國家機關領導(省長、副省長、市長、副市長、(區)縣長、副(區)縣長等)國家司法機關(司法部、廳、局的較高級工作人員、檢察院的較高級工作人員、法院的較高級工作人員)公安部門領導的保衛、警衛(押運、看守、警衛)國家安全機關(國家安全部、廳、局)工作人員其他的人只要持有持槍證,都是合法的。


(3)戰備存儲槍多少支擴展閱讀:

所有軍人在休假或探親時禁止攜帶槍支或制服,只有在執勤時才允許攜帶槍支。士兵們通常裝備槍支。士兵通常裝備95式突擊步槍,軍官則裝備92式手槍。除了射擊目標之外,槍支還被放在軍隊的軍火庫中,而且需要參謀長的簽名才能獲得槍支。

士兵是對那些在國家軍隊中服役的人的稱呼,包括戰斗人員和非戰斗人員,類似於古代的騎士和騎士。它負責國家的安全,保衛和守衛國家的邊境,穩定政府,社會穩定,有時也參與非戰斗工作,包括救災。

⑷ 中國特種部隊用槍

根據作戰任務不同,所配屬的武器裝備也不一樣。如果是野戰分隊的一般基本配置是(以單兵為例)95式突擊步槍一支,5個彈匣,54式手槍一支,2個彈匣,92式手槍一支,2個彈匣,95槍刺,偵察兵專用匕首,傘刀,生存刺,指北針,望遠鏡,GPS,激光測距儀,4枚手雷,4枚手榴彈,探雷針,攀登繩,多功能戰備鍬、鎬,還有一些生活裝具等。執行其他任務的,比如反恐,維和等,裝備基本差不多,但是槍支略有所變化,一本都是小口徑,近距離殺傷武器。微型沖鋒槍,一般都是7.62口徑的,打54式手槍彈,也有裝備95式微沖的,但是子彈裝葯量要小。

⑸ 武衛軍的編裝

聶士成「武衛前軍」:蘆台、開平。
董福祥「武衛後軍」:薊州。
宋慶「武衛左軍」:山海關內外。
袁世凱「武衛右軍」:天津小站地區。
榮祿「武衛中軍」:南苑。 武衛前軍的前身,是淮軍之中的武毅軍,由名將聶士成率領,後來聶士成在庚子事變中戰死殉國後,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編為直隸淮軍先鋒隊,為民國時期重要軍閥張勛的班底部隊。
武衛前軍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武衛各軍中戰力最堅強、裝備最精良的單位,總統聶士成更是一代名將。可惜武衛前軍部署在蘆台、天津一帶,不但在第一線抵擋八國聯軍精銳,後方又有慈禧太後制肘,又受到拳匪襲擊,內外夾攻,聶士成不幸殉國,而讓遠在山東的袁世凱保存了實力,徹底改變了後來民國歷史發展。
武衛前軍官兵約15000人,長夫約4000人,合計在20000之譜。武衛前軍當時最受到清廷重視,聘用德國教官,全套德式裝備,並且使用最新銳的Gew.98毛瑟步槍、馬克沁機槍等等,被當時人稱為「假洋鬼子」。
(一)總部
武衛前軍總統聶士成,分設:總理營務處、教習處(附設隨營步、馬、炮學堂)、糧餉局、軍械局、軍醫局(西醫醫院)。
(二)步炮隊
武衛前軍是由舊淮軍而來,保存淮軍步炮混合的傳統。
武衛前軍共分為五路:中、前、後、左、右。中路含炮隊一營、步隊六營,其它四路轄炮隊一營、步隊四營。各路設指揮部,各有營務、糧餉、軍械、軍醫等單位,每路可以獨立作戰。
步隊營制包括管帶(營長)、幫帶(副營長)、營教習(總排長)各一員,轄前、後、左、右四哨,每哨三排、每排設排長一,轄三棚,每棚頭目一名、正兵十二。全營軍官23、士兵(頭目及正兵)500,另有文案、醫官、委員、書識各2,長夫180,合計711員。
武衛前軍步隊營以德制11公釐口徑舊毛瑟步槍一萬支為訓練用槍,另有奧制Mannalicher8.5公釐步槍一萬支為戰備用槍,訓練武器與實戰武器分離,以確保精銳。另配備有當時德國最新銳7.92公釐Gew.98步槍數百支。另外步營另有直屬配備的克魯伯37速射炮(二磅炮),作為直接支持武器。
炮隊部份,除使用最新型克魯伯75速射炮16門外,另有舊型克魯伯60公釐口徑速射炮32門(七磅炮)、格魯森57速射炮32門。
更重要的是,每個炮營另有當時世界最新銳的馬克沁機槍二挺。
(三)馬隊
武衛前軍總統及各路統領軍有親軍馬隊一哨(直屬騎兵連),其餘編為馬隊一路,共五營。統領指揮部與其餘步炮各路相同。
每營轄五哨,每哨馬勇50名,全營官兵262人,另有長夫50人。馬隊除使用Gew.98毛瑟步槍外,亦同時使用溫切斯特雙管霰彈槍。
(四)工程隊
武衛前軍工程隊包括:橋梁隊、地壘隊、雷電隊、修械隊、測繪隊、電報隊等等,官兵約400人。 武衛右軍編制完全依據當時(1890年代)德國最新步兵師編裝,包括總部、教育單位及步隊五營(滿編八營)、炮隊一營、馬隊一營、工程隊1/2營(滿編一營),共七千四百人。
武衛右軍滿編時合計官519、正副頭目及兵8409、長夫2541。
(一)總部
武衛右軍總統:袁世凱。
下設:營務處、洋務局、糧餉局、軍械局、軍醫局、轉運局、偵探局。
營務處:設全軍參謀軍務營務處、執法營務處、督操營務處、督隊稽查先鋒官、督練稽查、調隊旗號、調隊稽查、文案等等,合計官29、兵168、長夫100。
營務處第一任全軍參謀軍務營務是徐世昌。
洋務局:設德文學堂、步隊學堂、炮隊學堂、馬隊學堂、學兵營等單位。
糧餉局:官8、兵16、長夫20。
軍械局:官4、兵9、長夫15。
軍醫局:附設軍中醫院(西醫)。官3、兵2、長夫10。
偵探局:戰時編制。
(二)步隊
依據當時方塊師的架構,分左右兩翼(旅),每翼設兩分統(團),每分統轄步隊二營。第一任左翼部隊翼長為薑桂題。
每營分四隊(連)、每隊三哨(排)、每哨六棚(班)。每營合計官60員、正副頭目及兵1112員、長夫282員。
步兵基本裝備包括:冬夏制服各一套(黑色)、皮衣一件、軍帽、戰靴、雨衣雨帽、軍毯、背包、水壺、圓鍬、綳帶、止痛葯、棉花。步兵配奧國Mannalicher8.5公釐步槍,子彈50發;軍官每人另有軍刀、左輪手槍。
每十人帆布帳篷一頂,每棚(班)另有油燈、大圓鍬、斧、鋸、鋤頭。
每哨(排)有雙筒望遠鏡、指南針。
每營另有小號、小鼓、羅、信號燈、電話等等。
(三)炮隊
炮隊設一分統(團),第一任統帶為段祺瑞。
分統下轄炮隊兩營(實際只有一營),每營分成左隊、右隊與接應隊三隊,每隊三哨。每隊合計軍官46、正副頭目69、兵828,但是編制裝備有所不同。
炮隊左隊使用克魯伯75速射炮18門,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馬7匹。每哨有9棚,三棚使用二炮──1棚用炮、1棚預備、1棚警戒。:
右隊使用格魯森57速射炮24門,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八炮,每炮配馬七匹。
接應隊使用格魯森57速射炮18門,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馬七匹。
以上合計克魯伯75速射炮18門、格魯森57速射炮42門。
(四)馬隊
馬隊編制二營,但實際上只有一營。每營分前後左右四隊、每隊三哨、每哨四棚。每營合計軍官26、正副頭目48、兵384、號兵12、護勇26,馬556匹。
單兵配軍刀、奧國Mannalicher8.5公釐馬槍,子彈50發;軍官每人另有軍刀、左輪手槍。
第一任馬隊分統為任永清。
(五)工程隊
包括:橋梁隊、地壘隊(築城)、雷電隊(地雷)、修械隊、測繪隊、電報隊。合計官41、兵366、長夫114。
第一任管帶為王士珍。
(六)輜重隊
編制為三騾騾車168輛、車夫336、騾504匹,但是由於預算不足,一直只有半數。
輜重隊指揮為張勛。 武衛軍編成後有兩次擴充,第一次是在江北編組武衛先鋒左右兩軍,第二次是在山東編組武衛右軍先鋒隊。
武衛右軍先鋒隊不像之前的武衛各軍,是全新的單位,沒有舊包袱,編裝制度較新,是清廷希望將武衛軍發展成為正規國家中央軍的實驗單位。從太平天國之亂起,清朝的軍隊如湘軍、淮軍都是地方督撫的個人單位,中央的八旗、綠營早已腐朽,當戰爭發生的時候,中央只能看地方大員的臉色,督撫們願意出兵就算萬幸,像八國聯軍的時候,封疆大吏們根本搞聯省自治,中央跟外國宣戰,地方宣布中立,根本就是國中之國,皇帝只能看大家臉色。

⑹ 日軍投降後,他們的武器去哪兒了

中國抗日戰爭持續了整整八年,中國軍民的英勇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與卓越貢獻。日本戰敗後,中國作為戰勝國,與日本簽署了一系列條約,並規定其在中國的日本軍隊上交一切武器和戰備物資。然而,根據考察,這些從日本軍隊手中繳獲的戰爭物資大多被盟軍蘇聯所繳獲,而留給中國軍民的僅僅是很少一部分。現如今,隨著我國軍事實力以及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們的武器裝備早就不像當年那樣落後。但對於周邊國家的小心思,我們仍然要保持時刻警惕,不斷發展自身強大自我。

⑺ 當兵的都有槍嗎

當兵的都有一支唯一編號的槍,只不過這支槍平時是放在倉庫中的,槍身的編號是全國全軍唯一的。實際上在新兵連就有一支槍,只不過是離開新兵連的時候要回收的,下連隊後舉行授銜、授槍儀式,再給你一支。

⑻ 槍彈是如何存儲的

一般是儲存在出廠是的木箱里,木箱裡面是鐵盒,鐵盒裡面是油紙包,一包20發。戰備彈匣(鼓)都不壓滿,以81式自動步槍為例,滿匣30發,戰備彈匣長期裝彈,只裝20發。

⑼ 各位親阿。。二戰時期德國黨衛隊黨衛軍軍官的標准配槍是什麼型號阿。。

黨衛軍也分一二線部隊,一線部隊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強(招收的士兵必須體格健壯,180cm以上,純正雅利安人種,是納粹黨員)最先進的武器優先配給,不及優先配給,不過在大戰之初黨衛軍的參戰部隊表現不好(沒有武器優勢,缺乏軍事訓練)但中後期是絕對的主力,這有戰鬥力一個評價,比較客觀。(不代表被人觀點)

第一 黨衛軍第二裝甲師(帝國)

帝國師被公認是武裝黨衛隊的頂尖王牌,作為黨衛隊最早的組建的師級部隊,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組建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擴編為師而擠佔了帝國師排名第一的位置,否則不論從資歷還是戰功來說他都應該是黨衛隊武裝師的NO。1。像警衛旗隊一樣,帝國師的成員都是納粹黨眼中種族、意識形態和軍事方面的精英,希姆萊對他們給予了厚望。但是國防軍起初對此卻不以為然,覺得他們不過是一幫由政治打手組成的烏合之眾。但是在保羅·豪塞爾的精心調教之下,帝國師很快就成長為一支絕對忠誠於納粹黨並富於冒險進取精神的職業軍隊。
二戰爆發後,帝國師參加了除挪威和北非的所有重大戰役,特別是作為唯一的武裝黨衛隊師級戰斗部隊參與了奪取莫斯科的「台風行動」。不管是作為進攻時的急先鋒還是敗退時的救火隊,帝國師在戰爭中的出眾表現最終贏得國防軍同袍的尊敬。排名德國二戰陸軍戰鬥力之首我想不應該又任何爭議。

第二 黨衛軍第五裝甲師(維京)

「維京」師在德軍黨衛軍各師中名聲很響。該師組建於1940年12月,其基本構成是一個主要以被占國家志願兵組成的「德國」團。1941年1月被重新命名為「維京(Wiking)」,又被編入兩個團:包含294名挪威志願者的「諾德蘭」團以及包含216名丹麥志願者的「維斯特蘭」團,另外還有一個由荷蘭、芬蘭志願兵組成的「諾德斯特」營。「維京」師首任的指揮官是菲利克斯.斯坦納上將。這是德軍中第一個有非德國人參加的黨衛軍作戰師。很快這個師便被作為德軍的一級戰備師。
1942年初開始,該師開始他們最鼎盛的三年的表演。此時「維京」師又得到補充的一個裝甲團。接著「維京」師協同第13裝甲師和第125步兵師向高加索地區發起進攻並進入羅斯托夫,庫班以及特拉克河。1942年8月,「維京」師攻克麥科普油田。1943年春季之前「維京」師一直在高加索地區作戰。在「維京」師里,作戰部隊調動很頻繁。其下屬的「諾德蘭」團被抽調出去組建新的黨衛軍師。而很多北歐籍的部隊也被經常被編入編出「維京」師,其中有挪威人,愛沙尼亞人。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維京」師處於三面蘇軍包圍的險境中,不得不開始向北方退。1943年3月,「維京」師中的「諾德蘭」部隊分離出去建立了新的SS-「諾德蘭」師,芬蘭部隊也被調離,不過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愛沙尼亞營「納瓦」以及更多的荷蘭、比利時以及德國新兵。1943年10月,「維京」師被正式編為滿員的裝甲師。1943年夏秋季,「維京」師參與了哈爾科夫以及第聶伯河的一系列防禦戰斗。當蘇聯紅軍在1944年6月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時候,「維京」師和大量其他德軍師一樣無奈的向德國境內撤退。1944年初作戰中「維京」師(也有資料說僅有其下屬的法籍「沃魯」旅被圍)被蘇軍包圍在「切爾卡瑟口袋」,包圍圈內只有「維京」師是裝甲師,所以它被作為先頭突擊部隊以試圖沖破包圍。盡管「維京」師最終沖出了包圍圈,但是代價是損失了所有的裝甲兵器和大量其他裝備,包括人員的慘重傷亡。在切爾卡瑟包圍圈內被圍的56000德軍只有35000人得以突圍。
「維京」師突出切爾卡瑟口袋的殘部被轉到波蘭重組為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此時蘇軍已經全線壓向了維斯圖拉河並前出到波蘭華沙。「維京」師協同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以及國防軍的第19裝甲師不顧一切阻擋蘇軍的前進。「維京」師奮力作戰終於頂住了紅軍的進攻並將蘇軍逐過維斯瓦河(這條戰線德軍一直堅守到1945年1月才被蘇軍突破)。1944年12月,「維京」師從華沙撤離至匈牙利布達佩斯,按照上面的指示,他們要突破蘇軍在布達佩斯形成的包圍圈營救被困的45000德軍部隊。由於蘇軍在各方面都占優,「維京」師苦戰兩個星期還是無法突入布達佩斯,只好轉到布達佩斯以西參與防禦,該師還參與了德軍在1945年初失敗的「巴朗頓湖反擊戰」。最後該師於1945年5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向蘇軍投降。「維京」師是德軍黨衛軍部隊中很有名的一支,除了因其參與了大量殘酷的戰役,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其大多數兵員都非德國人,而是其他西歐和北歐國家的志願人員。

總評:黨衛軍「維京」師參加了東線多場血戰,其戰鬥力相當可觀。假如要列出納粹德國黨衛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戰斗師,我想它應該可以排進前5名,但作為一支主力由外籍志願兵組成的師團,這樣的戰鬥力理應得到額外的加分。所以個人將其排在第二,相信不會引起太多的異議。摘自《裝甲戰爭》網站

第三 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北歐)

只看看該部隊在柏林防禦戰中的表現就知道他們是如何王牌的一支部隊,1945年4月7日,「諾德蘭「師(北歐師別稱)的裝甲力量得到補充,其中有SS第11裝甲團的26輛3號突擊炮(24輛可用)、10輛4號L70驅逐坦克,還有臨時編入的SS503重坦克營12輛虎王坦克(10輛可用)、8輛4號自行高射炮(7輛可用),屬第3裝甲集團軍指揮。4月17日蘇軍發起柏林總攻擊時,「諾德蘭「師成為第9集團軍的預備隊,與嚴重受損的第56軍一起死守柏林西部斯特拉斯堡陣地,,蘇軍裝甲部隊如決堤洪水般洶涌而來,「諾德蘭「陷入重重包圍,經過血戰奇跡般地突破西南包圍圈並於4月23日晚成功退卻到柏林市區。4月26日,「諾德蘭「殘部在新師長古斯塔夫-庫爾根貝爾格SS旅隊長率領下,以最後的虎王坦克和突擊炮在總理府東南的菩提樹大街繼續著毫無希望的防禦戰。第二天大部分的殘存兵力退入了政府區並於27日撤至國會大廈(Reichstag)一帶。從27日至30日守軍們就在這最後的幾公里范圍內做垂死掙扎,有的士兵竟然將自己用鐵鏈鎖死在據點的機槍座上!!!
4月29日希特勒自殺後,大部分德國守軍開始投降,防禦市中心的居然只剩SS法國志願兵和「諾德蘭「師。5月1日,該部命令士兵一步也不準後撤死守哈林澤車站,當時裝甲兵力為5輛虎王坦克、4號坦克/突擊炮6輛和少量「追獵者「驅逐坦克。5月2日半夜,最後的防線崩潰,「諾德蘭「師的死硬分子終於不願賣命而以最後2輛虎王坦克為先導試圖突圍逃出柏林,結果所有的坦克皆被擊毀,少量士兵渡過易北河向盟軍投降,大多數人在柏林市區被蘇軍擊斃或俘虜。

評價
SS第11裝甲擲彈兵師「諾德蘭「擁有31名騎士勛章或更高級勛章的擁有者,但是由於該師番號被夾在名氣太響的SS第10「布倫斯堡師「和SS第12「青年師「中間,而且在戰爭中總是執行不為人重視的防禦戰,因此在很長時間里被忽視了。應該說「諾德蘭「是SS外國志願部隊里少有的精銳,它的裝甲力量遠不如SS第5裝甲師「維京「,但是戰績卻毫不遜色,因此有部分史學家甚至認為「諾德蘭「是比「維京「更勝一籌的SS最強外國志願師。「諾德蘭「在戰爭末期死守柏林的目的亦是一個未解之謎。

第五 黨衛軍第三裝甲師(骷髏)
波蘭戰役後,新建了一些武裝黨衛隊師團。第3武裝黨衛隊師由一些參加過波蘭戰役的「骷髏」單位和國內「骷髏」組織的後備隊加上其他一些武裝黨衛隊輔助部隊而組成。其中一些來自武裝黨衛隊「Heimwehr Danzig」部隊,它原先是武裝黨衛隊骷髏營「Gotze」,經過擴編後改名為武裝黨衛隊「Heimwehr Danzig」部隊,規模在營與團之間。這個部隊在陸軍指揮下參加了波蘭戰役,之後一些部隊被調出以作為新成立的「骷髏」師的骨幹。「骷髏」師在Dachau附近的武裝黨衛隊訓練基地編成,隨後在Wurttemberg和Truppen Ubungsplatz Obermunsingen接受進一步培訓。當培訓結束後,正式任命了Theodor Eicke為該師師長,他原先是國內「骷髏」組織的總指揮。
1943年2月,該師回到東線加入南方集團軍群。隨後參加了對蘇軍冬季攻勢(已經在斯大林格勒殲滅了第六集團軍)的反擊。在第二次哈爾科夫會戰中,它加入了南線反擊部隊,為重奪哈爾科夫立下了戰功。在這期間,該師師長Eicke戰死。那以後,它參加了庫爾斯克會戰,在南線與黨衛隊兄弟部隊一起參與了幾場最重要和最血腥的戰斗(包括了在Prochorovka的坦克大戰)。會戰結束後,「骷髏」師擔當起了東線的預備隊(消防隊),轉戰東線南部和中部近一年之久。在這期間,1943年10月它被改編成了裝甲師,名字也改為:第3武裝黨衛隊「骷髏」裝甲師。
1944年,整個東線的情況變得非常糟,蘇軍在每個地段都取得了突破。特別是在中央戰線,蘇軍在一場可能是二戰中最大的攻勢里打垮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兩周內向前推進了超過三百公里。當攻勢停止時,他們已經渡過維斯瓦河,站在華沙的大門口了。為配合蘇軍的挺進,華沙城內爆發了起義,「骷髏」師和其他部隊一起緊急趕往華沙地區,制止了蘇軍的前進並鎮壓了起義(除開道義因素,不能不說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軍事成就,後方不穩,面對強敵,很不容易)。近兩個蘇聯集團軍被「骷髏」裝甲師和「維京師」以及陸軍第19裝甲師一起擊退,被迫回撤至維斯瓦河對岸。
隨後,該師被派往南方參加布達佩斯解圍戰。為了解救被圍的45,000德軍,「骷髏」師一直打到了布達佩斯機場,但迫於蘇軍的強大兵力和資源優勢,始終未能達到目的。(戰史上也有爭論,因為該師被從機場附近撤回,在布達佩斯北面發起攻勢,希望能包圍和摧毀一些蘇聯部隊,但未達目的。如果從機場繼續攻擊,有可能為被圍部隊打開一條通路,但這是後話了。)
從那以後,隨後該師在布達佩斯以西進行防禦作戰,一直退到維也納附近。該師於1945年5月9日向美軍投降,但作為戰俘被移交給了蘇軍。

評價:他們參加了幾乎所有德軍在東線的軍事行動,除了因為41年重大損失後後撤至法國進行休整躲過了斯大林格勒。其他包括著名的哈爾科夫,庫爾斯克等等無一例外。在東線最危險的地段永遠可以看到他們和「維京師」的身影,作戰的頑強程度在所有11個黨衛軍裝甲師中名列前茅。

給你一個戰例吧。
帝國師葉爾尼亞戰記
隨著「巴巴羅薩」計劃的打響,德軍在蘇聯的廣闊土地上迅猛推進,蘇軍潰退千里,突襲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1941年7月,德軍逼近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前最後的要塞。蘇軍為了保衛莫斯科前最後一道大門,進行了殊死抵抗,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無法擺脫蘇軍的追擊和圍堵,經過一個多月的連續作戰後被迫停止進攻,轉入防守。

8月底,朱可夫指揮下的預備部隊方面軍瞅准德軍進攻勢頭減弱之時,發起了大規模反攻,其主要目標就是中央集團軍群的毒針——葉爾尼亞突出部。戰斗激烈展開,蘇軍不惜一切代價猛攻德軍位於葉爾尼亞的防線,德軍第10裝甲師與第17摩托化步兵師頑強抵抗,但損失慘重,被迫轉到後方休整。

8月28日,帝國師師長保羅·豪塞爾突然收到古德里安的命令,要求該師立刻提前結束休整,開赴葉爾尼亞,接替第17摩托化步兵師防守。這是一支一流的王牌部隊,被稱為「帝國之花」,在希特勒眼中,「帝國之花」是百戰百勝,永不失敗的。不愧為素質過硬的黨衛軍王牌軍,在僅僅接到命令12小時就作好了一切戰斗准備,連夜開赴前線迎擊蘇軍。古德里安將軍手中最鋒利的寶劍又要出鞘了!國防軍統帥部也對「帝國」師寄予厚望,專門派飛機撒下傳單,勉勵「帝國」師士兵們發揚光榮傳統,以白戰百勝的英勇精神擊敗蘇軍。傳單最後寫道:元首正等待你們勝利的消息!連續一個月的屢戰屢勝使「帝國」師全師官兵士氣處於頂峰,又剛經過了休整,損失的士兵得到了補充,戰損的裝備也基本補充完畢,毫塞爾更有信心擊退所有蘇軍的沖擊。

「帝國」師一路風塵僕僕,開到了前線,陣地附近幾乎已經找不到一棵立著的樹,幾個制高點好象也被炮火削低了1米左右!一個月前他們構築的工事,多數地堡已經被炮彈掀翻,許多戰壕也已經變成平地了。他隨手抓了把土,竟有4、5片彈片,先前的戰斗堪稱慘烈之極。

第17摩托化步兵師已經全部撤出了陣地,只留下一個參謀與豪塞爾換班,那個參謀灰頭土臉地看這眼前這位王牌師師長說道「:俄國人簡直瘋了!他們把全蘇聯所有的炮彈都扔到了這里!我們傷亡太大了,幾乎所有重武器都被毀壞,幾個主要指揮官也受了傷,蘇軍動用了不少坦克。。。。。。。

豪塞爾立刻叫他撤離陣地接著命令:步兵團接手陣地,修築防禦工事坦克團不參與防守,組織一個加強營的坦克去左側山坳里,准備伏擊敵軍側翼,其餘坦克配置在縱深,作炮兵使用,同時等待時機發動反突擊。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很多工事還沒有得到足夠的加強,偵察兵前來報告:蘇軍坦克團正向我方陣地移動!元首團團長馬上請命率坦克出擊,但豪塞爾要他繼續等待命令,步兵利用防禦工事進行反坦克作戰。

很快,前方馬達聲震天動地,蘇軍坦克漸漸出現在地平線上,步兵團戰士們早已嚴陣以待,調集了反坦克力量准備擋住蘇軍的鋼鐵洪流。「帝國「師步兵團主要反坦克武器是PAK35 37MM反坦克炮,該炮可以發射37MM穿甲彈和超口徑榴彈,但37毫米炮彈穿透力不強,超口徑榴彈命中率較低。所以在對付蘇軍KV-1重型坦克時得到了「敲門者」的綽號。另外還有少量的FLAK18 88MM高炮

蘇軍坦克群越來越近,先頭的坦克已經開始炮擊山坡上的防禦工事。炮彈掀起陣陣泥土,灑得德軍士兵渾身都是。反坦克炮兵連長普雷迪奇將他的10幾門PAK35掩藏在陣地一側,他知道千萬不能著急開火,自己的反坦克炮威力太小,不但無法對KV-1構成威脅,反而會暴露目標,招來蘇軍的炮彈。「1000米! 800米! 。。。。。測距兵報著新距離。炮手們在等待,連長在等待,同一時間,陣地上所有反坦克炮兵都在等待。「600米!」連長突然大喊:「穿甲彈!集火射擊!」。隨著一陣陣後坐,幾十門炮都將炮彈傾瀉了出去,兩輛蘇軍T-26立刻中彈癱瘓,停了下來,其中一輛很快燃起大火,接著就爆炸了。但是一開炮就暴露了陣地位置,蘇軍坦克立即調整陣形幾輛巨大的KV-1用猛獁般的身軀護住了其他坦克。第2輪齊射打了出去,只見一輛KV-1輕輕跳動了一下,其他都毫無反映。37MM炮彈打在KV-1 100MM厚的正面裝甲上被瞬間彈開了。
「使用超口徑榴彈!」連長大聲命令,但是還沒等他們裝彈,KV-1的76MM坦克炮就搶先「發言」了,兩門PAK35立刻被炸翻,連炮手也被吞噬。一位年輕的炮手看見了這恐怖的一幕,嚇得站在原地,抱著一發超口徑榴彈一動不動。連長見狀,搶過炮彈裝在炮管上,大喊:「喂!不想被炸死就給我狠狠地開炮!!」超口徑榴彈打了出去,只有一輛KV-1被打斷履帶,停了下來,其餘仍然向陣地逼近。又幾發炮彈落在陣地上,陣亡人數比上次還要多。看到巨大的KV-1離自己越來越近,好幾門火炮的炮手都放棄了射擊,抱著腦袋逃下了陣地,「這幫膽小鬼!」連長揪住一炮手:「你來裝填,我來瞄準!」連長親自操縱著唯一一門還在開火的PAK35,砰砰幾炮便報銷了一輛T-26,但是KV-1越來越近了。50米,30米,20米,KV-1已經不能再開炮,打算用它那30多噸重的身軀碾碎這門火炮和兩個德軍士兵,坦克上的機槍響了,那名炮手中彈陣亡,連長依然不撤退,10米了,開火!!最後一發炮彈終於在近距離撕碎了KV-1厚重的裝甲,坦克一聲巨響,冒出火光。但另一輛已經碾了過來,連長敏捷地向旁一躍,滾入戰壕內,回頭一看,火炮被碾成了廢鐵。

失去了反坦克炮陣地,陣地上的步兵失去了火力掩護,蘇軍坦克肆無忌憚地轟擊著壕溝和火力點,眼看陣地就要失守了。這時幾門88MM高炮被推上了陣地,終於來了有力的武器,立刻反擊!威力大、射程遠的88MM炮立刻發揮出威力,很快擊毀幾輛T-26,接著開始對KV-1動手。蘇軍坦克在離陣地幾十米的地方失去了最後的沖擊力。剩下的坦克立刻撤了下去。首次交戰變打退了蘇軍坦克群強有力的沖鋒,豪塞爾略微輕鬆了些,他正要動用伏擊的坦克去追擊蘇軍,忽然覺得蘇軍撤退態勢古怪,沒有炮兵掩護,直線敗退。正在猶豫,忽聽天空中傳來陣陣轟響,他立刻明白,蘇軍派來了轟炸機。「所有部隊進入陣地。隱蔽!」
蘇軍飛機很快飛臨陣地上空,將一枚枚炸彈扔在德軍陣地上,德軍士兵緊縮在戰壕里,每一聲爆炸都讓他們渾身戰栗,慘叫聲連綿不斷。

蘇軍轟炸機扔掉了所有炸彈,飛走了。德軍士兵剛從戰壕中探出頭來,准備喘口氣,誰知蘇軍火炮又是劈頭蓋臉一陣猛轟,蘇軍步兵在猛烈炮火掩護下發起最後的攻擊,成群結隊地朝「帝國」師陣地涌來,他們不怕犧牲,一個勁地往前沖。「帝國」師自開戰以來還沒經歷過如此場面(此時的「帝國」師還沒有日後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部隊里有不少新兵)許多年輕士兵由於極度害怕已經忘記了抵抗,不少人躲在戰壕里大聲哭嚎起來。蘇軍步兵離陣地越來越近。正在此緊要關頭,連營指揮官們挺身而出,率領一幫不怕死的老兵沖上陣地最前沿,架起MG-34,端著MP-40猛掃,一排人被打倒另一排上來接過槍繼續打,一直打到槍管發熱、發脹。就這樣,蘇軍7次強有力的沖鋒都被「帝國」師頂住了,一排排蘇軍士兵被消滅在陣地前。好幾次蘇軍人馬已經突入了陣地,但經過短暫的白刃格鬥後又被德軍趕了出去,陣地上到處是屍體。

蘇軍的火炮力度漸漸減弱了,沖鋒也開始漸趨無力。把底牌攤出來決一勝負的時刻到了!埋伏在左側山坳里的德軍坦克一輛輛如同箭一般駛離伏擊地點撲向已經精皮力竭的蘇軍,攻擊他們的側翼,蘇軍T-26本來已經不是德軍III型坦克的對手,又加上步兵被擊潰,失去了掩護,一輛輛被摧毀,蘇軍突擊部隊損失慘重。「帝國」師在此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全是關於黨衛軍的相關資料。

下面是關於德國裝配的介紹:

二戰德軍主要步兵裝備
WALTHER P38 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9mm
彈夾:8 發
WALTHERP38手槍代替LUGER P08作為德軍的標准配製,並於1939年投入生產。LUGER P08手槍相比,它設計簡單、安全可靠、易於大批量生產。P38是一種雙重製動的武器——在裝上彈葯、豎起擊鐵後,你可以再松下擊鐵,然後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迅速的扳起擊鐵並摳動扳機打出槍膛內的子彈;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開火比瞄準更重要,該槍僅須簡單的摳動扳機就可以完成豎起擊鐵和射出槍膛里的子彈這一系列動作。到二戰快結束時,生產了超過一百萬支該槍。1957年,WALTHER公司開始恢復生產一種輕便型的P38手槍,稱為P1型,直到1980年,該槍一直是德軍的標准輔助武器。在一些國家,P38一直服役到90年代。

毛瑟 1898式步槍
工作方式:非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5 發
毛瑟1898式步槍是二十世紀初大多數步槍的原型,包括美國的SPRINGFIELD1903式步槍。它使用的7.92mm毛瑟彈從1888年開始生產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該槍性能優越、工作非常可靠,它和它的變形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軍廣泛用。KARABINER98
型卡賓槍比標準的98式短6英寸,在二戰中,裝備了大多數德軍部隊。

GEWEHR 1943式 半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兩個5發彈倉

幾乎每一種武器德國都生產出了世界一流的產品,但在半自動步槍上他們始終不如美國的M1型步槍。該槍在性能上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可靠性也不太好,所以始終沒能取代毛瑟1898式步槍。

MP40沖鋒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
口徑:9mm
彈夾:32 發
射速:500 發/分
MP40是MP38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經改進後它更利於批量生產,戰爭期間產量超過了一百萬支。可折疊的金屬槍托使其更緊湊、更便於攜帶。它有令人吃驚的持續開火能力。該槍也得到了盟軍士兵的賞識,把它稱作「SCHMEISSER」,而SCHMEISSER是1918年BERGMANN MP18重機槍的設計者,他根本就沒有參加過MP38或MP40的設計

MP44突擊步槍
工作方式:全/半 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30 發
射速:600 發/分
本世紀三十年代後期,德國陸軍設計師LOUIS SCHMEISSER開始研究利用短葯筒的全自動步槍。實驗證明普通的步槍彈葯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使其在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此後,自動步槍一直使用短葯筒彈葯,並且開始取代普通步槍、輕機槍。
SCHMEISSER設計的原型槍MP43非常成功。1944年,該槍定名為MP44型,一年後改稱突擊步槍。該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聯很快就生產出了他們自己的MP44——聞名世界的AK47突擊步槍。

FG1942式 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全 自動,氣動
口徑:7.92mm
彈夾:20發彈鼓
射速:750 發/分
1941年生產,FG1942式最初是專為傘兵部隊設計的,是一種優秀的全自動步槍,不過,對地面部隊來說完全可以把它當作輕機槍使用。在配上了刺刀和可折疊的雙腳支架後,使它的應用更靈活。和美軍中相應的勃朗寧自動步槍(BAR)一樣,它可以在半自動和全自動方式中進行選擇,但它的重量卻僅有前者的一半。

MG42輕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口徑:9mm
彈夾:20 發
射速:750 發/分
MG42是世界上最好的輕機槍之一,它的變形槍至今仍在廣泛使用。射速高使它成為很具威脅的武器;那些面對過它冰雹般打來的子彈的人,都會對那「撕裂油布」一樣的聲音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槍管可快速更換;槍身使用沖壓鑄件,利於批量生產。該槍非常可靠,而且使用廣泛,可以配備兩腳支架、三腳支架等,並大量取代應用廣泛的MG34輕機槍。但由於它的方形槍管,使它不適於作為坦克的輔助武器。該槍的突擊型配有75發的圓形彈鼓。由於原型槍的設計非常成功,所以直到50年代才出現它的改進型。

PANZERFAUST 反坦克手雷發射器:
工作方式:一次性使用,沖擊點火
口徑:44mm
穿透力:240mm
同美國的反坦克火箭一樣,德軍的「鐵拳」反坦克發射器是一種簡單、有效的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在戰爭期間,生產了一系列的型號,從PANAERFAUST1到PANZERFAUST 100。所有的型號都由一個裝有發射葯的鐵筒組成。與美軍反坦克火箭等不同,發射葯靠沖擊點火,從筒內點燃44mm的反坦克手榴彈。手榴彈離開發射筒後,鋼制的彈簧尾翼展開,穩定其飛行。早期的型號需要較靠近坦克——大約30米左右,以後逐漸提高到80米,最後到了150米。盟軍的坦克手常常到到他們的坦克被擊中時才知道「鐵拳」戰斗小組的存在

PANZERSCHRECK 反坦克發射器
工作方式:電子點火
口徑:88mm
穿透力:230mm
該發射器被稱為「坦克殺手」,它發射比「鐵拳」更大、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手榴彈。同美國的火箭發射器一樣,它利用電子點火發射帶火箭推進的手榴彈。該發射器有一個鐵筒和一套干電池供電的電子點火裝置組成。88mm帶火箭推進的手榴彈由尾部裝入,可發射3.2公里。

工作方式:摩擦延時引信
重量:0.51千克
同其它武器的研製一樣,德軍也研製了許多不同型號的手榴彈。不過,有兩種最初的原型:直柄的M24型和橢球形的M39型。
直柄手榴彈從一戰起就開始廣泛使用,並得到不斷的改進,它比球形手榴彈更易於投擲,威力更大些。

作方式:自動
容量:40次
一戰後德軍曾放棄了火焰噴射器,但當1935年,義大利軍隊在衣索比亞戰爭中使用火焰噴射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促使德軍重新裝備了它。德軍在早期的戰斗中使用過,不過在1941年後,就很少看到它的身影。

熱點內容
cst無法解析伺服器名稱或地址 發布:2023-12-05 02:35:15 瀏覽:419
redhat與linux 發布:2023-12-05 01:30:25 瀏覽:4
不同存儲過程的作用 發布:2023-12-05 00:59:48 瀏覽:771
哪裡能看自然密碼全集 發布:2023-12-05 00:50:45 瀏覽:120
傳奇推廣員腳本 發布:2023-12-05 00:50:43 瀏覽:906
遼寧伺服器運維雲空間伺服器 發布:2023-12-05 00:10:00 瀏覽:551
arm怎麼看伺服器的地址 發布:2023-12-04 23:40:41 瀏覽:800
安卓機耳機模式怎麼關 發布:2023-12-04 23:36:52 瀏覽:113
bat提取文件夾文件 發布:2023-12-04 23:20:03 瀏覽:626
三菱gx編程軟體 發布:2023-12-04 23:17:35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