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存儲
『壹』 提高存儲器速度可採用哪些措施,請說出至少五種措施
1、提高儲存密度;2、提升定址效率;3、增大介面帶寬;4、增加緩存容量;5、改變讀寫機制,盡量採用直接存取。
『貳』 提高存儲器速度可採用哪些措施,請說出至少五種措施。
1、採用高速器件
2、採用cache
3、採用多體交叉存儲器
4、採用用雙埠存儲器
5、採用相聯存儲器,加長存儲器的字長。
(2)提高存儲擴展閱讀
磁碟存儲訪問時間
磁碟設備在工作時以恆定速率旋轉。
為了讀或寫,磁頭必須能移動到所要求的磁軌上,並等待所要求的扇區的開始位置旋轉到磁頭下,然後再開始讀或寫數據。故可把對磁碟的訪問時間分成以下三部分。
1)尋道時間
這是指把磁臂(磁頭)移動到指定磁軌上所經歷的時間。該時間是啟動磁臂的時間s與磁頭移動n條磁軌所花費的時間之和,即
=m×n+s
其中,m是一常數,與磁碟驅動器的速度有關。對於一般磁碟,m=0.2;對於高速磁碟,
m≤0.1,磁臂的啟動時間約為2ms。
這樣,對於一般的溫盤,其尋道時間將隨尋道距離的
增加而增大,大體上是5~30ms。
2)旋轉延遲時間
這是指定扇區移動到磁頭下面所經歷的時間。不同的磁碟類型中,旋轉速度至少相差一個數量級,如軟盤為300r/min,硬碟一般為7200~15000r/min,甚至更高。
對於磁碟旋轉延遲時間而言,如硬碟,旋轉速度為15000r/min,每轉需時4ms,平均旋轉延遲時間為2ms;而軟盤,其旋轉速度為300r/min或600r/min,這樣,平均為50~100ms。
3)傳輸時間
這是指把數據從磁碟讀出或向磁碟寫入數據所經歷的時間。Tt的大小與每次所讀/寫的位元組數b和旋轉速度有關:
其中,r 為磁碟每秒鍾的轉數;N 為一條磁軌上的位元組數,當一次讀/寫的位元組數相當於半條
磁軌上的位元組數時,與相同。因此,可將訪問時間表示為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訪問時間中,尋道時間和旋轉延遲時間基本上都與所讀/寫數據的多少無關,而且它通常占據了訪問時間中的大頭。
例如,我們假定尋道時間和旋轉延遲時間平均為20ms,而磁碟的傳輸速率為10MB/s,如果要傳輸10KB的數據,此時總的訪問時間為21ms,可見傳輸時間所佔比例是非常小的。
當傳輸100KB數據時,其訪問時間也只是30ms,即當傳輸的數據量增大10倍時,訪問時間只增加約50%。
目前磁碟的傳輸速率已達80MB/s以上,數據傳輸時間所佔的比例更低。可見,適當地集中數據(不要太零散)傳輸,將有利於提高傳輸效率。
『叄』 如何提高磁碟存儲量
可以經常進行系統磁碟碎片整理,這樣可以釋放空間和提高系統運行速度。具體方法如下。
我的電腦-右擊其中一個硬碟-選擇屬性-再選擇工具中的磁碟碎片整理程序開始整理就行了。
『肆』 怎樣提升手機內部存儲空間
手機內部存儲空間是無法提升的。
手機內部存儲空間是在手機生產時就已經固定了的,是由手機的內部存儲硬體所決定的。
在手機支持安裝外置SD卡的情況下,可以在手機中安裝SD卡以提升手機的存儲空間。
『伍』 為了提高磁碟的存儲性能我們採用什麼技術
提高單體磁碟性能:
1、更高的磁碟轉速(提高IOPS性能和實際數據傳輸帶寬)
2、更大的磁碟緩存(提高數據命中率,提高IOPS性能)
3、更大的單碟容量(提高磁記錄密度,提高持續傳輸帶寬)
4、採用SSD固態硬碟(明顯提升IOPS性能)
5、新的磁碟記錄技術(如NCQ等,提高磁碟讀盤效率,進而提升性能)
提高磁碟系統性能:
1、增加磁碟數量(通過磁碟並發讀寫提升磁碟系統性能)
2、採用合理的RAID級別設置(RAID0或RAID10可提供最好的磁碟系統輸出性能)
3、給磁碟陣列系統配置更大的緩存(提高數據訪問的命中率,提升IOPS性能)
4、根據不同應用,設置合理的磁碟條帶化尺寸
以上,請參考
『陸』 oppo手機存儲空間不足怎麼解決
您好,方法一
1
首先在手機桌面點擊【手機管家】,進入到手機管家裡面,
然後在進入的界面,點擊下面的【清理加速】功能,
之後等待檢測垃圾完成,勾選需要清理的垃圾數據等,點擊【清理】按鈕,
然後清理垃圾完成後,點擊【完成】即可,這樣就可以增加oppo手機的存儲空間,但是不會太多,
方法二
在手機桌面點擊【設置】按鈕,進入到設置界面,
然後在裡面點擊【其他設置】選項,
之後在裡面點擊【應用程序管理】選項,
在裡面已經安裝的應用程序中,將不需要的程序卸載即可,點擊【卸載】按鈕,
然後彈出來卸載界面,我們勾選自動清理卸載殘留垃圾,保證沒有佔用空間的垃圾,點擊【卸載】,等待卸載完成,這樣可以大幅度提高oppo手機的存儲空間。
方法三
我們在手機桌面點擊【文件管理】圖標,
在裡面點擊文件的類型,將裡面的不需要的文件直接刪除掉,這個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手機存儲空間。
『柒』 如何利用數據分級提高存儲的准確率
如何利用數據分級提高存儲的准確率
眾所周知,當數據量達到一定的級別之後,通過提高設備性能或者增加設備,效果往往不會很明顯。這就好像魚塘大了、魚多了,要撈一條魚容易。但是要抓一條特定的、有標記的魚,就困難多了。但是如果我們將一個大的魚塘分成一個個小魚塘,然後在不同的魚塘中放養不同的魚。即將鯉魚、鯽魚、草魚等等放養在各自的魚塘中。此時想抓什麼魚就在什麼魚塘抓就行了。
數據分級存儲其實跟這個魚塘放養的道理類似。一方面存儲設備的性能有優劣之分,如磁帶的性能就比不上硬碟的性能。另一方面,用戶數據使用的頻率也是不同的。如訂單等信息可能需要經常用到,而視頻監控信息可能一年都不會訪問一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將用戶經常需要用到的數據放到硬碟上,而將使用頻率低的數據放到性能欠佳的磁帶設備上。那麼就可以提高數據查詢的命中率,從而提高數據查詢與處理的效率。
一、利用離線存儲來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
如上圖所示,存儲在磁帶設備上的數據一般可能很少用到。如企業需要對資料庫等應用軟體的數據進行備份。此時可以將數據備份到磁帶設備上。根據慣例,一般一天24個小時這個磁帶設備可能就只需要半個小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磁帶設備仍然一天24個小時運行著,那麼是相當浪費的。不僅會浪費電源,而且還會影響磁帶設備的使用壽命。
而如果在分級存儲中採用離線存儲的話,那麼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離線存儲簡單的說,就是平時磁帶設備是處於休眠狀態。當需要用到的時候,可以將磁帶設備喚醒。然後往磁帶設備上讀取或者寫入數據。等到操作完成之後,磁帶系統就會自動再轉為休閑狀態。設計的好的話,可以將磁帶設備的運行時間控制在最短時間之內,如一個小時之內。從而可以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
通常情況下,離線存儲主要是用在對在線存儲的數據進行備份,以防範可能發生的數據災難。為此在分級存儲中,也將離線存儲叫做備份級別的存儲。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離線存儲介質上的數據在讀寫時是按順序進行的。當需要數據讀取時,需要將帶子卷到頭,然後再進行定位。當需要對已寫入的數據進行修改時,所有的數據都需要全部進行改寫。所以離線海量存儲的效率是比較低的。但是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以比較低的成本實現海量存儲。
為此離線存儲並不適合所有的情況。通常情況下,離線存儲主要用來存儲那些不經常使用的數據,如數據備份等等。而且一般在分級存儲中結合使用離線存儲,用來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
二、考慮如何有效的對數據進行分級?
為什麼有時候採用數據分級存儲策略能夠提高比較好的效果,而有時候效果又不明顯呢?筆者認為,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數據分級策略的指標不合適。也就是說,將什麼魚放養在哪個魚塘中,是由存儲系統根據一定規則來決定的。如果這個規則設置不當,如只根據魚的大小來決定,那麼同一個魚塘中就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魚。此時就不利於數據的查詢與管理。可見,這個分級的規則相當的關鍵。
筆者建議,在使用數據分級存儲產品的時候,最好能夠選擇那些基於多指標的數據分級策略。也就是說,根據基於數據的生命周期、上次訪問的時間、大小、訪問頻率等等多個參數對數據的價值進行分級。具體的來說,在數據分級時需要考慮到如下內容。
一是最好在數據創建的時候就能夠確定數據的級別。因為如果數據一創建就能夠預測其訪問特性而進行適當的分級,就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數據轉移而帶來的麻煩。這也就是說,在日常管理中我們可以對於一些數據進行手工的分級,而不需要讓系統來進行分級。如根據以前的經驗,可以預測用戶對於近1個月的郵件數據需要經常訪問。那麼就可以指定,對於最近一個月的數據指定為級別高的數據。而其他時間的郵件數據則根據一定的規則讓系統自動進行判斷。手工指定與系統自動判斷結合,往往可以起到不錯的效果。
二是根據數據的靜態特徵和動態特徵來進行分級也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判斷文件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一是根據文件系統的靜態特徵(如文件大小的分布),二是根據文件系統的宏觀訪問規律(如大小文件的訪問次數分布),三是根據根據文件之間的訪問關聯特徵(如同一作業中的一個文件被訪問,則可能會帶動其他文件也被訪問),四是文件個性的訪問模式(如是否具有訪問的局限性)。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根據這些特徵對文件進行手工的歸類。也可以在選購的時候,判斷系統中是否有對應的分級策略。
三、如何有效降低遷移過程中的沖突?
分級存儲另一個特點,就是會根據數據的訪問級別,在不同設備之間進行數據的遷移。如剛開始一些數據是存儲在硬碟或者磁碟陣列中的。後來分級存儲系統發現其已經有近半年沒有被訪問了,此時就會將數據從硬碟或者磁碟陣列中遷移到磁帶中。這種遷移也叫做降級遷移(將數據從性能高的設備中遷移到性能低的設備中)。相反,當用戶在一段時間內突然頻繁訪問存放在磁帶中的數據,此時分級存儲系統就會將數據從磁帶中遷移到硬碟或者磁碟陣列中,這就叫做升級遷移(數據有慢速存儲設備和低一級存儲設備往快速存儲設備或者高一級存儲設備遷移)。
這里需要注意,在遷移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沖突。根據筆者的經驗,一般來說在降級遷移中設備的輸入輸出沖突並不是很嚴重。但是在升級遷移中,則必須要考慮數據遷移帶來的I/Q沖突。因為根據測試發現,數據遷移發生的時候,基本上是對應設備I/Q最密集的時候。為此在分級系統設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如何才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數據遷移過程中的I/Q沖突,降低對其他用戶數居訪問的不利影響。現在常用的一種手段是盡量保證只在磁帶與磁碟陣列之間進行數據的升級遷移。因為相對來說,可以通過增加硬碟的數量來增加數據輸入輸出的吞吐量,從而降低I/Q沖突。而減少在磁帶與單塊硬碟之間的數據遷移操作。根據筆者的測試發現,及時性能最高的硬碟,在發生數據升級遷移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I/O沖突的情況。
在數據遷移的過程中,除了要考慮數據沖突之外,還需要注意數據的一致性。根據現在的技術,最常用的手段是通過讀寫鎖來確保數據的一致性。系統的遷移進程會為當前的數據塊申請讀寫鎖,以保證遷移進程與寫操作進程之間的數據一致性。通常情況下,則也是選擇分級存儲產品中必須要考慮一個指標。
以上提到的這三個內容,不僅僅是大家在部署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問題,而且在選購產品的時候,也可以以這些標准來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