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建項目的合理配置是什麼
1. 3d建模電腦配置要求
I5+2G以上獨顯+8G以上內存,最基本的配置需求,能正常運行這些軟體。I7+GTX1050T+16G內存+120G固態硬碟+1T機械盤,這個算比較正常的配置。
如果只使用CAD、Keyshot、Sketchup之類的輕量級建模軟體,可以使用稍微普通一點的配置,而如果需要使用次世代3d建模軟體,例如:3Dmax建中模,ZB雕刻高模,maya拓撲低模,mayaUV拆分,toolbag或SP烘焙貼圖,SP繪制材質,八猴渲染等,對電腦配置的要求就很高了。
一般來說,3d建模對電腦的顯示器無特殊要求,如果對顏色沒有特別愛好的話。電腦配置內存加多,建模比較舒服,建議16g,可以先8g用著,不舒服再加。
(1)擬建項目的合理配置是什麼擴展閱讀:
3d建模要操作流暢,主要看顯存和cpu好不好,別的只要是拉得動就沒什麼大問題。3d建模i5是夠用的,但是到高模精雕的時候面數高了可能會有點點卡頓。
按照最低標準的3d建模電腦配置4k-5k就可以搞定了,如果需要更高的性能的話,預算基本上是上不封頂的。
2. 在項目的經濟評價中,可以判斷項目不可行
經濟激勵項目。
工程項目經濟評價結果有4種類型:
(1)財務評價結果可行,國民經濟評價結果也可行,屬於市場化投資項目。
(2)財務評價結果不可行,國民經濟評價結果可行,屬於經濟激勵項目。
(3)財務評價結果可行,國民經濟評價結果不可行,屬於限制或禁止項目。
(4)財務評價結果不可行,國民經濟評價結果不可行,屬於淘汰項目。
經濟分析的作用:
(1)正確反映項目對社會福利的凈貢獻,評價項目的經濟合理性;
(2)為政府合理配置資源提供依據;
(3)政府審批或核准項目的重要依據;(4)為市場化運作的基礎設施等項目提供財務方案的制定依據;
(5)比選和優化項目(方案)的重要作用;(6)有助於實現企業利益、地區利益與全社會利益有機地結合和平衡。
項目經濟規模分析是為實現建設項目最佳經濟效益而確定擬建項目合理規模的方法。在一般情況下,擬建項目各項投入產出條件及其相關要素比較充分,能使項目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生產能力總量,是項目生產規模及其經濟性的主要特徵。
項目經濟規模的制約條件是:
(1)項目的產品為社會所需要,即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並且有市場可容的需求量;
(2)項目建設、生產和銷售等條件具有可供性和經濟性,其綜合反映就是項目單位生產能力或生產單位產品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達到最佳。
項目經濟規模的兩種形式是:
第一般的項目經濟規模。這是在某一經濟系統中,在普遍技術經濟條件下生產某種產品的項目最佳規模。由有關部門根據經驗或進行統計資料分析,制定出各個行業的項目經濟規模參數,作為確定具體項目經濟規模的參考。
第具體項目的經濟規模。確定具體項目的經濟規模是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重要內容。
3. 投資決策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對於煤炭、金屬與非金屬礦山、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項目,應根據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要求和資源可采儲量、賦存條件等確定建設規模;
2)對於水利水電項目,應根據水的資源量、可開發利用量、地質條件、庫區生態影響、佔用土地以及移民安置等確定建設規模;
3)對於鐵路、公路項目,應根據建設項目影響區域內一定時期運輸量的需求預測,以及該項目在綜合運輸系統和本系統中的作用確定線路等級、線路長度和運輸能力;
4)對於技術改造項目,建設項目生產規模與企業現有生產規模的關系。
(3)擬建項目的合理配置是什麼擴展閱讀
工程造價評價總投資和分項投資合理性和投資效益的主要依據之一。在評價土地價格、建築安裝產品和設備價格的合理性時,就必須利用工程造價資料,在評價建設項目償貸能力、獲利能力和宏觀效益時,也可依據工程造價。工程造價也是評價建築安裝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成果的重要依據。
國家對建設規模、結構進行宏觀調控是在任何條件下都不可或缺的,對政府投資項目進行直接調控和管理也是必需的。
這些都要用工程造價為經濟杠桿,對工程建設中的物資消耗水平、建設規模、投資方向等進行調控和管理。
無論投資者或是建築商都要對擬建工程進行預先測算。投資者預先測算工程造價不僅可以作為項目決策依據,同時也是籌集資金、控製造價的依據。承包商對工程造價的預算,既為投標決策提供依據,也為投標報價和成本管理提供依據。
4. 投資決策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項目合理規模的確定
就是要合理選擇擬建項目的生產規模,解決「生產多少」的問題。每一個建設項目都存在著一個合理規模的選擇問題。
項目規模合理化的制約因素有:市場因素、技術因素、環境因素。
2、建設標准水平的確定
建設標準是編制、評估、審批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據,是衡量工程造價是否合理及監督檢查項目建設的客觀尺度。
建設標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價、指導建設投資的作用,關鍵在於標准水平定得合理與否。
建設標準的主要內容有:建設規模、佔地面積、工藝裝備、建築標准、配套工程、勞動定員等方面的標准或指標。
3、建設地區及建設地點(廠址)的選擇
建設地區選擇得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擬建項目的命運,影響著工程造價的高低、建設工期的長短、建設質量的好壞,還影響到項目建成後的經營狀況。
建設地點的選擇涉及項目建設條件、產品生產要素、生態環境和未來產品銷售等重要問題;直接影響到項目建設投資、建設速度和施工條件,以及未來企業的經營管理及所在地點的城鄉建設規劃和發展。
4、工程技術方案的確定
(1)生產工藝方案的確定
工藝流程是指投人物(原料或牛成品)經過有次序的生產加工,成為產出物(產品或加工品)的過程。評價及確定擬採用的工藝是否可行,主要有兩項標准:先進適用和經濟合理。
(2)主要設備的選用。
(4)擬建項目的合理配置是什麼擴展閱讀:
建設項目決策與工程造價的關系:
1、項目決策的正確性是工程造價合理性的前提
決策正確,意味著對項目建設做出科學的決斷,選出最佳投資行動方案,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
決策失誤,主要體現在不該建設的項目進行投資建設,或者項目建設地點的選擇錯誤,或者投資方案的確定不合理等。
2、項目決策的內容是決定工程造價的基礎
決策階段是決定工程造價的基礎階段,直接影響著決策階段之後的各個建設階段工程造價的計價與控制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
3、造價高低、投資多少也影響項目決策
決策階段的投資估算是進行投資方案選擇的重要依據之一,同時也是決定項目是否可行及主管部門進行項目審批的參考依據。
4、項目決策的深度影響投資估算的精確度,也影響工程造價的控制效果
投資決策過程,是一個由淺人深、不斷深化的過程,依次分為若干工作階段,不同階段決策的深度不同,投資估算的精確度也不同。
5. 項目方案比選的項目方案比選的意義
投資項目方案的比選是尋求合理的經濟和技術決策的必要手段,也是投資項目評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投資項目方案比選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徑
資源短缺是人們在實現經濟生活中面臨的基本問題,也是經濟學的永恆話題。世界各國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我國素有「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之美稱。事實上,就人均佔有量和品位而言,我國資源遠未達到豐富的程度。我國主要自然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資源短缺時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工合成材料的出現可以改變這種制約的程度、范圍和形式,但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這種制約。運用定量方法對擬建項目的各個方案進行篩選,就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以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2、投資項目方案比選是實現投資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手段
經濟運行有其特有的客觀規律。長期以來,由於受認識水平的限制,我們片面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主觀願望代替客觀規律,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這一點在固定資產投資領域表現的尤為突出。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方法和民主程序,僅憑借某些人的主觀意志,隨意拍板定案,給國民經濟帶來了極大損失。投資項目方案比選是一種科學的定量分析方法,通過對擬建項目各個方案的分析、比較和排隊,選出最優方案,就可以為投資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實現投資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3、投資項目方案比選是尋求合理的經濟和技術決策的必然選擇
在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選經多方案比選,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就某一擬建項目而言,不同的投資方案採用的的技術經濟措施不同,其成本和效益會有較大差異,因此擬建項目的生產規模、產品方案、工藝流程、主要設備選型等,均應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各種可能的方案進行篩選,對篩選出的方案進行比選,得出最佳方案。
投資項目方案比選,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進行。方案比選原則上應通過國民經濟評價來進行,亦即以國民經濟評價資料和社會折現率為基礎進行比選。對產出物相同或基本相同、投入物構成基本一致的方案進行比選時,為了簡化計算,在不會與國民經濟評價結論發生矛盾的前提下,也可通過財務評價加以確定,亦即以財務評價資料和基準折現率為基礎進行方案的比選。這是方案比選應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投資項目方案比選還應遵循效益與費用計算口徑對應一致的原則,同時應注意項目方案間的可行性,以及在某些情況下,使用不同評價指標導致相反結論的可能性。
6. 可行性研究主要從哪幾個方面去考察簡述其內容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要從兩個層次進行分析:一是從項目層次分析擬建項目在實現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重要目標、重要戰略和生存壯大能力的必要性;二是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層次分析擬建項目是否符合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資源的要求,是否符合區域規劃、行業發展規劃、城市規劃的要求,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技術政策的要求,是否符合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等。2、市場分析。 調查分析和預測擬建項目產品和主要投入品的國際、國內市場的供需狀況和價格;研究確定產品的目標市場;在競爭力分析的基礎上,預測可能佔有的市場份額;研究產品的營銷策略。3、項目建設方案研究。 主要包括:建設規模和產品方案,工藝技術和主要設備方案,場(廠)址選擇,主要原材料、輔助材料和燃料的供應方案,總圖運輸和土建工程方案,公用、輔助工程方案及節能、節水措施,環境保護治理措施方案,職業安全衛生健康措施和消防設施方案,項目的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4、投資估算。 在確定項目建設方案的基礎上估算項目所需的投資。分別估算建築工程費、設備購置費、安裝工程費、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基本預備費、漲價預備費、建設期利息和流動資金。5、融資方案。 在投資估算確定投資額的基礎上,研究分析項目的融資主體,資金來源渠道和方式,資金結構及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等。結合融資方案的財務分析,比較、選擇和確定融資方案。6、財務分析(也稱財務評價)。 按規定科目詳細估算營業收入和成本費用,預測現金流量;編制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計算相關指標;進行財務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財務生存能力分析,評價項目的財務可行性。7、經濟分析(也稱國民經濟評價)。 對於財務現金流量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其經濟價值的項目,應進行經濟分析。從社會經濟資源有效配置的角度,識別項目產生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費用和效益,編制經濟費用效益流量表,計算有關評價指標,分析項目建設對經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以及項目所耗費的社會資源,評價項目的經濟合理性。8、經濟影響分析。 對於區域及宏觀經濟影響較大的項目,還應從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及結構調整、區域財政收支、收入分配以及是否可能導致壟斷等角度進行分析。對於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項目,還應從產業技術安全、資源供應安全、資本控制安全、產業成長安全、市場環境安全等角度進行分析。9、資源利用分析。 對於高耗能、耗水、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的項目,應分析能源、水資源和自然資源利用效率;一般項目也應進行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分析;所有項目都要提出降低資源消耗的措施。10、土地利用及移民搬遷安置方案分析。 對於新增建設用地的項目,應分析項目用地情況,提出節約用地措施。涉及搬遷和移民的項目,還應分析搬遷方案和移民安置方案的合理性。11、社會評價。 對於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項目,如農村扶貧項目,要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分析擬建項目的社會影響,分析主要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對項目的支持和接受程度,分析項目的社會風險,提出防範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12、不確定性分析。 進行敏感性分析,計算敏感度系數和臨界點,找出敏感因素及其對項目效益的影響程度;進行盈虧平衡分析,計算盈虧平衡點,粗略預測項目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13、風險分析。 對項目主要風險因素進行識別,採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估計風險程度,研究提出防範和降低風險的對策措施。14、結論與建議。 在以上各項分析研究之後,應做出歸納總結,說明所推薦方案的優點,指出可能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可能遇到的主要風險,做出項目是否可行的明確結論,並對項目下一步工作和項目實施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