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與裝甲怎麼配置
❶ 一個標準的現役美軍戰斗班火力如何配置的呢
美軍作戰雖然嚴重依賴空中支援,但是作為響當當的藍星王者,其步兵班的武器配置和火力強度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尤其是其夜間作戰能力,自從在半島被我軍打怕了以後,美軍就患上了嚴重的夜間作戰能力不足恐懼症,目前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單兵四目全彩夜視儀的變態程度。那麼美軍戰斗班的火力配置是怎樣的呢?戰鬥力到底強不強呢?
除此之外,美軍還有一個最可怕的地方,他們的步兵機械化程度非常高,步兵基本最低檔次都是隨行悍馬輪式戰車,伊拉克戰爭後大部分都改為了M2步兵戰斗車或者M3騎兵戰斗車以及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這些裝甲車不僅配備大口徑機槍而且擁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最關鍵的是都擁有水陸兩棲作戰能力,實在不行還可以呼叫大量直升機支援,基本無視地形環境阻隔。根據統計,美軍一個機械化步兵師在戰時一晝夜能夠行進250公里,這個數據已經超過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所以對於美軍,我們絕不能輕視!
❷ 戰場上如何進行火力配置
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理解,供樓主參考:為應對復雜的戰場環境並有效殺傷敵人,個人認為武器配製應做到最基本的四點:點面結合(即點殺傷與面殺傷),遠近兼顧,精確火力與覆蓋火力配合,反人員與反裝甲。而火力配製的平衡點則取決於戰場環境,敵人種類等因素。
❸ 特戰小分隊的隊形配置與火力配置
2.可能的作戰方式 因為必須要發揮機動裝甲平台的優勢,所以機械化步兵只要沒有淪落為「平台全部被毀的輕步兵」,他們無論是進攻和防禦態勢,都將處於機動的攻擊型作戰,這是機械化部隊本身的特質所決定的。尤其在現代戰爭中,停滯的平台就是絕好的靶標(除非象以色列那樣搞「重型移動堡壘」,也是欺負巴勒斯坦沒啥重武器罷了),即使「撤退」也將是「轉進」,而非就地定點防禦,並在過程中不時做「短促反突擊」和「大迂迴反攻」。 前面說了,當在開闊戰場,機械化步兵是「有勁使不上」,只有到了復雜地形,才以他們為主力進行攻守防禦。一般可分為三種戰情: 1.滲透式攻堅戰:進攻指定目標,對手往往是對方「處於復雜地形防禦態勢的」「具有反裝甲能力的」「輕步兵」。 (注意上圖4人小組的視線和武器指向!) 2.車隊遭遇戰:車隊突進/巡邏時無准備遭遇上述步兵的伏擊。 3.步兵防禦戰:失去平台依託,阻擊對方機械化部隊。 「二戰」模式的「萬歲沖鋒」+「定點防禦」不在考慮之列。 這三種作戰的主要區別是: 己方進攻時,對手處於伏擊狀態,但一般缺乏重火力支撐掩護,對於己方的火力威力要求不高,但對於突擊速度、反應時間、近戰火力密度、中遠距離精度要求很高。 己方先處於防禦,隨後應轉入反擊,對手具備地形優勢,但車隊進入的地區應該已經被「清掃」過,那麼敵軍人數也不可能太多(連級以下,班級最多,甚至單個狙擊手),火力也不可能太猛(手持式輕武器居多,配合狙擊手和火箭筒),堅持作戰時間不可能太長(防止被我方機動部隊反包圍)。對於近戰反應能力,預案處置決斷,近戰火力密度,反狙擊能力要求較高。 己方防禦時,對手處於可大致預計的路線,但一般有重火力掩護,所以必須配備發射式和埋設式反裝甲武器,遠距離高精度狙擊武器,和足夠的近距掩護火力,並能高速進入和轉移陣地。 它們共同需求在於: 1.突擊速度。 停滯就意味著死亡。 2.近戰火力密度。 復雜地形視距受限,交火距離必然很近,突擊隊員很可能來不及構成瞄準線,而靠火力反應時間和密度打擊對手。 3.遠距離精確點殺。 不論是進攻時狙擊對方反坦克手,驅逐對方狙擊手;還是防禦時狙擊對方指揮官、重武器操作員和狙擊手,都必須有足夠精準的中遠距離火力。 它們的不同在於: 進攻時和遭遇伏擊時的壓制/摧毀性武器針對人員,而防禦時針對裝甲平台。 既然己方的機械化步兵進攻,對方的重型平台肯定已經被摧毀,至少難以發揮火力,所以無需反坦克導彈/火箭,而需針對人員的多用途火箭彈/榴彈;當己方機械化步兵處於防禦時,首先要用反坦克導彈/火箭摧毀攻方的優勢——火力平台——才能與對方步兵達成基本均勢,再藉助地形和預置陣地獲得戰術優勢。 還要注意到,在機械化步兵班前出進攻的同時,車隊本身也需要一定的防禦火力,僅靠每車一個中等武器站(25~40mm速射炮/35~40mm榴彈發射器/中口徑加榴炮)的火力密度和角度、角速度,難以有效防禦近距死角出現的大批敵軍的,需有步行或車載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進行遂行補充掩護。 上述要求,就對機械化步兵班的武器提出了很明確的要求: 基本配置為:武器均需便於攜行,足夠數量的自動步槍,專業狙擊步槍,壓制用機槍或自榴。 補充配置為:多用途火箭筒或反坦克火箭筒。 ———————————————— 3.機械化步兵的裝備 對於整個機械化步兵師而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裝備體系,但如上所述,當機械化步兵作為主力的場合,往往得不到太多的重武器直接支援,總不能設想把城鎮全部轟平~~本帖只來說說步兵戰車和步兵輕武器。 3.1步兵戰車 步兵戰車的目的、歷史、過程等等就不廢話了。 步兵戰車按行走裝置分為履帶式和輪式兩種,前者通過能力強,防護較好,火力較猛;後者較為輕便,戰略機動能力強。 輪式步兵戰車逐漸成為主力是因為: 一是車輛技術的進步,輪式車輛的通過性能大為提高; 二是隨著重火力武器的增加,既然履帶式步兵戰車也難以承受重型武器的直接打擊,那麼比輪式戰車稍厚的裝甲也就失去了意義。正是因為前面所說的戰情判斷,所以一般步兵戰車的「基本裝甲」要求前方能防25mm彈葯較遠距離打擊,側面能防7.62~12.7mm彈葯中近距離打擊也就可以了,對於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導彈則靠「步兵獵殺+火力壓制+柵欄式裝甲+主動防禦系統」進行防禦。❹ 哪位能介紹一下解放軍步兵師、團、營、連、排的火力配置
1,步兵營編制序列
營部
步兵1連
步兵2連
步兵3連
炮連
火力連
偵察排
衛生隊
2,營部
營長、副營長、教導員、文書(2)、通訊員(3)等。
警衛班:7人。
炊事班:5人
編制人員20人,其中軍官5人。
3,營直屬隊
偵察排,21人,軍官1人。
衛生隊,20人,其中軍醫3人。
(按需要可增編防空排,28人,軍官1人。前衛-1肩射防空導彈12枚。)
4,營屬火力連由3個反坦克導彈排及連部組成。
具體結構與炮連類似。
共編制人員81人,其中軍官6人;裝備紅箭-9反坦克導彈12具(備彈72發)。
5,營屬炮連由3個82迫擊炮排及連部組成。
連部:連長、副連長、指導員、司務長、通訊員(2)、技術軍士(4),共10
人。
炊事班:班長、戰士(4)
每個迫擊炮排裝備87式82mm迫擊炮2門(最大射程5700M),備彈90發。排編制
共22人(加排長及通訊軍士)。
共編制人員81人,其中軍官6人;裝備82迫擊炮6門(備彈270發)。
6,步兵連編制序列
連部:連長、副連長、指導員、司務長、通訊員(2)、衛生員(2)、狙擊手
(4,裝備88式5.8mm狙擊步槍),共12人。
炊事班:班長、戰士(8)
步兵連(3個步兵排,1個火力排)共編制人員149人,其中軍官8人。
主要火力裝備:槍掛榴彈發射器18具,班用機槍18挺,12.7高平機槍4挺,35
自動榴彈發射器2具。
7,火力排由1個35自動榴彈發射器班、2個12.7高平兩用機槍班組成,反坦克導彈
班、排戰時由營部增編。
排指揮組同步兵排(2人)。
35自動榴彈發射器班由10人組成,裝備87式35mm自動榴彈發射器2具(最大有
效射程直瞄600M,曲射1700M),備彈300發。分為兩個戰斗小組,人員為班長(副
班長)、射手、副射手、軍械士、步槍手。
12.7高平兩用機槍班由10人組成,裝備89式12.7mm重機槍重機槍2挺,備彈800
發。分為兩個戰斗小組,人員為班長(副班長)、射手、副射手、軍械士、步槍手。
火力排編制32人。
8,步兵排由3個步兵班加排指揮組編成。
排長(軍官)、通訊軍士(無線電員)組成排指揮組,各人按步槍手配置,備
彈300發(同步槍手配置,無散彈)。排長配發自衛手槍,通訊軍士配備電台或步
話機等指揮器材。
步兵班編制10人,編成2個戰斗小組,分別由班長、副班長帶一個小組(各帶1
具步話機),每小組按戰斗職能分為3名步槍手、1名榴彈射手和1名機槍手。
步槍手戰斗裝備為95式5.8mm步槍,備彈500發(10個30發彈匣,按槍1/裝具彈
匣袋7/作訓包2攜行,另在作訓包中為機槍手攜帶200發散彈);多用途刺刀;82-
2式手榴彈6;及其他必要裝具等。可按需要配備單兵火箭筒1具或者槍榴彈等。
榴彈射手戰斗裝備為95式5.8mm步槍加掛35mm槍掛榴彈發射器,備彈300發(同
步槍手配置,無散彈),35榴彈15發;82-2式手榴彈2;多用途刺刀及必要裝具等。
機槍手戰斗裝備為95式5.8mm班用機槍,備彈745發(3個75發彈鼓,4個30發彈
匣,另有400發散彈在作訓包中,不計同組3名步兵手為其攜帶的600發散彈);82
-2式手榴彈2;多用途刺刀及必要裝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