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存儲有什麼技術要求
1. 種子貯藏的方法()()
種子貯藏前要晾曬,降低種子水分含量,避免種子堆發熱、發生霉變。貯藏環境要保持低溫低濕,即乾燥、低溫(0~10℃為宜)。冰箱冷藏室溫度雖低,但是無法保證乾燥,家庭貯藏種子要注意這一點。
貯藏環境(主要指溫度和濕度)對種子的壽命影響很大。根據庫內溫、濕度環境的不同,種子貯藏建築可分為5類:①超長期貯藏庫,溫度-18℃,相對濕度40%左右,貯藏期為50年。②長期貯藏庫,溫度-10℃以下,相對濕度30~40%,貯藏期為30年以上;③中期貯藏庫,溫度0~5℃,相對濕度30~40%,貯藏期為15年左右;④短期貯藏庫,溫度10~15℃,相對濕度50~60%,貯藏期為1~3年;⑤普通種子庫,採用自然或機械通風調節庫內溫度,種子貯藏期為3~6個月。超長期貯藏庫、長期貯藏庫、中期貯藏庫和短期貯藏庫都需配備製冷除濕設備。(種質資源庫)
種子儲藏櫃
1、種子倉庫應選擇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向陽背風的地方,倉庫要具備一定的防潮和隔熱性能,即能密閉保持低溫乾燥,又能通風,防溫散濕。
2、種子含水量愈低,呼吸愈弱。在種子貯存前,應充分晾曬、揚凈並嚴格檢驗,使其含水量、凈度等,達到安全貯存標准後,才能入庫貯存。如因天氣不好等原因,沒有充分晾曬,在種子入庫後,應進行強烈通風,使種子含水量下降。
3、種子後熟期間,呼吸旺盛。因此,在種子入庫貯存前,應充分晾曬,以促使其後熟作用提前完成;對後熟作用時間較長的作物種子,入庫貯存初期,應進行強烈通風,以降溫散濕。
4、種子曝曬後應充分攤晾降溫,再入庫貯存,以免造成種子溫度過高,增強呼吸,或因倉庫與種子溫差大,而出現水分再分配現象,造成種子吸濕返潮。
5、在種子貯存期間,應加強對倉庫溫濕度的檢查。如有異常現象,應選擇晴朗天氣,及時通風換氣,降溫散濕,並查明原因,及時採取措施。
6、在種子貯存期間,還應加強對種子溫度、含水量和害蟲的檢查。有異常現象,應及時採取措施。如通風換氣、深耙種子堆表面、翻倉倒囤、晾曬除雜等,以散潮降溫。採用曝曬、冷凍等方法,惡化害蟲和微生物生存條件,同時也能直接殺死害蟲和微生物。如蟲害較嚴重或不易翻倉倒囤進行晾曬,可用磷化鋁或磷化氫等葯劑防治。
實驗證實,低溫、低濕,黑暗以及降低空氣中的含氧量為理想的貯存條件。例如小麥種子在常溫條件下只能貯存2-3年,而在-1°C,相對濕度30%,種子含水量4-7%,可貯存13年,而在-10°C。相對濕度30%,種子含水量4-7%,可貯存35年。許多國家利用低溫、乾燥、空調技術貯存優良種子,使良種保存工作由種植為主轉為貯存為主,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並保證了良種質量。
所以,貯存種子要求壽命長時,需要降低種子含水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室溫。
同時也可放入專用的種子儲藏櫃(也叫種子低溫低濕儲藏櫃)保存。
2. 怎樣儲存種子
將種子儲存在最佳環境中能夠確保它們的活性長達數年之久。如果你曾經將自己採收的種子或者從花田間購買的種子保存起來,等到第二年春天播種的時候卻發現它們的發芽率降低了,那麼,原因很可能是這些種子沒有保存在合適的環境當中。遵照以下的步驟,能夠有效地提高種子在第二年的發芽率。·從花園採收的種子(比如香草、蔬菜、花卉等)時,應該完整地採集花頭或者莢果,將它們攤開在擱物架或者紙片上面,在室內常溫下陰干一個禮拜時間,直到花頭、莢果不再潮濕。·陰干之後,搖晃花頭或莢果,讓種子掉進紙袋之中。將乾燥的種子篩選出來,放進信封或者紙質的印刷袋,在袋子上標注清楚品種名稱以及採收時間。·將一湯匙奶粉用紙巾包起來,放在干凈的玻璃罐裡面,這個奶粉包將起到乾燥劑的作用,吸收潮氣,創造一個乾燥的環境。·將裝有種子的紙袋放在玻璃罐中,將罐子密封起來。
·罐子需要放在涼爽、避光的地方,以保證種子休眠。一般來說,放在冰箱里是個不錯的主意。小貼士:·最好選擇乾燥、晴朗的下午時間採集種子,這個時候早晨的露珠已經蒸發了好幾個小時,花頭或者莢果所含的水分也蒸發了不少。·採收之後,避免將花頭或莢果放在潮濕的屋子裡陰干,比如不應該放在廚房,在做飯時,廚房的濕度會明顯增大。·如果要長時間儲存幾個月以上,記得換新鮮的奶粉乾燥劑,起碼要換一到兩次,才能確保它發揮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