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穀存儲水分
㈠ 稻穀的儲存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稻穀的儲存方法主要有常規儲藏法和缺氧儲藏法。常規儲藏法是指稻穀從入庫到出庫,在一個儲藏周期內(通常為1年),要採取控制稻穀水分、清除稻穀雜質,稻穀分級儲藏、s稻穀通風降溫、防治稻穀病蟲和密閉稻穀糧堆6項措施。.保缺氧儲藏方法是利用某些情性氣體如二氧化碳或氮氣置換出糧堆內的原有氣體,從而達到抑制糧食生理活動,預防病蟲,霜害的一種保管糧食方法。
稻穀儲藏時的含水量及管理條件對稻米的安全性和品質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稻穀儲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嚴格控制稻穀水分:稻穀的安全水分是安全儲藏的根本,一般新入庫的稻穀,雜質不超過0.5%,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以內,不超過14.5%。
(2)加強通風降溫。要利用機械通風,把谷堆內的濕、熱及時散發:同時,在秋稻入庫後,要充分利用冬季寒冷的天氣,降低糧溫,在降溫的同時,要防止糧面結露。
(3)適時密閉儲藏。對於低水分的稻穀,在春暖之前要做好密閉防潮工作,密閉儲藏可延緩糧堆溫度的提升,有利於安全度夏。.
(4)稻穀不能長期儲藏,最好控制在3年以內,同時要做好倉庫和器材的清潔消毒工作。
㈡ 稻穀儲存方法有哪些
稻穀儲存方法主要有常規儲藏法和缺氧儲藏法。
(1)常規儲藏法:是指稻穀從入庫到出庫,在一個儲藏周期(通常為1年)內,通過提高入庫質量,加強糧情檢查,根據季節變化採取適當的管理措施和防治蟲害,基本上能夠做到安全保管的儲藏方式。
(2)缺氧儲藏法:缺氧儲藏是利用某些惰性氣體(如氮或二氧化碳)置換出糧堆內原有氣體,從而達到抑制糧食生理活動、預防蟲、霉目的的一種保管糧食的方法。
㈢ 稻穀和大米的貯藏特性有哪些
稻穀籽粒具有完整的稻殼保護,對蟲、霉的危害及對濕、熱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稻穀的後熟期僅有4周左右,當稻穀含水量達到25%以上,只要溫度適當,便能發芽。凡生過芽的稻穀,即使曬干,其耐貯性及營養品質和食用品質也都會下降。稻穀容易陳化,對高溫抵抗性較弱,每經高溫或發熱,就會引起品質劣變。每經過一個高溫季節,其種用品質和食用品質便相應下降。貯藏2年,黃變粒在5%以下,貯藏3~7年,黃變粒佔5%~10%。
大米是糧食中較難安全儲藏的糧種。大米由於失去外殼保護,米粒直接與空氣接觸,大米中的糠粉、碎米增加了吸濕面,對外界溫濕的影響比較敏感,容易吸濕生霉,害蟲也容易生長。因此,常規儲藏半年以上的大米,香味與食味就下降。在20℃以下,大米表層黴菌帶菌量大為減少,10℃以下,完全可以抑制蟲害、黴菌繁殖。貯藏特性:糙米<精米<稻穀<上光白米。大米含水量高低是安全儲藏的重要因素。大米的結合水一般為14%左右,當水分達到14%左右便會出現游離水,游離水在米粒內很不穩定。國家標准規定粳稻穀和粳米安全儲藏水分為14.5%。日本糙米通常用20℃以下准低溫儲藏,大米採用15℃以下低溫儲藏。糙米和大米水分控制在15%以下。
我國專家總結出不同溫度下大米的相對安全水分,在0℃、5~10℃、20℃、25℃條件下,相對安全水分分別是18%、16%、1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