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4如何配置鏡頭
㈠ 佳能5D4打鳥配什麼鏡頭合適
5d4打鳥配什麼鏡頭合適?
佳能5d4用於拍鳥是沒一點問題的,對焦速度快,對焦點也多,高感表現很好,連拍也很優秀,想給它配一個拍鳥的鏡頭,也是很多拍鳥愛好者的疑問,下面筆者就個人想法和大家談一談。
1、大白100-400鏡頭
雖然做為拍鳥的鏡頭是短了點,但在後程焦段還是完全可以滿足普通用戶拍的,大白,佳能的一款經典鏡頭,這個鏡頭不只是拍鳥,它拍人像及風光也是相當優秀的,筆者建議,如果你只是偶爾玩玩拍鳥,這個鏡頭是不錯的選擇。
2、副廠150-600鏡頭
如果你比較喜歡拍鳥之類的題材,但經濟不是太寬裕的話,建議副廠150-600鏡頭,騰龍與適馬都有出品,就適馬來言,這個焦段的鏡頭有C和S版的,價位不同,S版貴,更專業,C版便宜,適合普通用戶。看自己需要選擇了,是拍鳥、拍荷花的利器。
3、專業級400、600、800等定焦
這幾款鏡頭做為普通玩家我們就看看吧,價格實在是太貴,動輒幾萬上十萬,當然這是專業拍鳥及 體育 攝影的首選,看到價格滿眼的淚呀……
總之,拍鳥可以說是攝影類別里最為燒錢的項目,主要是它對器材要求太高,做為普通用戶,筆者就用70-300拍拍就可以了。
我就是「劍舞影像」,歡迎關注,我們一同交流攝影。
佳能5D4機身蠻不錯的了,打鳥也是沒有問題的了,那麼,配什麼鏡頭呢?
我具體推薦一下:
佳能100-400mm鏡頭,也被稱之為大白,嗯,大白
一、不是專門只打鳥,那麼,推薦佳能100-400mm鏡頭
這個佳能100-400mm鏡頭,適用面很廣泛,畫質很好,對焦速度很快。
對於打鳥來說,是可以基本勝任的。
二、騰龍或者適馬的150-600mm鏡頭,這碼基是窮人的打鳥鏡頭
本質上來說,這個鏡頭,是給只能買得起佳能80D的人准備的了。
這個鏡頭配佳能80D,基本上門當陪殲戶對,而且經濟實惠。
對於真正的窮人來說,玩個5-10年,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了。
但是,對於不是真的窮人來說,這個鏡頭就很雞肋了。
三、正兒八經的,中老年人打鳥用的,必須是400,600mm,800mm的定焦大炮
准確來說,150-600mm鏡頭基本上都是雞肋,用不了多久就會賣掉或者閑置的了。(這個賣掉,掉價就比較多了,或者說,對於不富貴也不貧窮的人來說,還是覺得掉價有點可惜呢)
所以,對於不是真的窮人,打死也是不推薦150-600mm鏡頭的了。
一步到位,購買定焦大炮才是正道。
當然,如果你玩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你的精力不行,時間也不夠,感覺你不太適合打鳥了。那麼,把這種昂貴的鏡頭賣掉就是了,這個賣掉,保值還是不錯的了。
綜上所述,我誠心建議先買個佳能100-400mm先玩著,即便你以後買了定焦大炮,這個100-400也還是有用武之地的,不會閑置的了。
而對於150-600mm這種鏡頭,一定要慎重。
打鳥是一項「很貴」的運動,也是讓攝影愛好者非常糾結的事兒,為什麼呢?聽我道來。
如果僅僅拍攝拍靜態的鳥,是很難拍出效果好的照片的,因為很多精彩的鳥類題材作品拍都是抓拍動態中的鳥類。要知道鳥的移動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需要使用高速快門,(至少1/1000秒以上)才能保證拍攝的照片清晰(用低速快門進行創作例外)。哪怕是在白天,光線好的情況下,要保證快門至少1/1000秒,也需要相對比較大的光圈來支持,但讓人非常尷尬的是,200mm以上的長焦鏡頭,特別是變焦鏡頭,光圈都做不大,能做到F4的長焦變焦鏡頭就算大光圈蘆模沖了。為了保證速度選擇定焦鏡頭吧,一是定焦長焦鏡頭都是巨無霸,俗稱「大炮」,攜帶非常不便,而且價格昂貴,以佳能400mmF2.8為例,就要價小5萬了,一般人真還玩不起。什麼600mm、800mm的定焦大光圈鏡頭價格更是上天,高昂的價格換來的自然是極高的畫質,定焦大炮的對焦速度也是一流的。那麼咬牙上定焦大炮就能解決問題了嗎?顯然不是。
定焦大炮固然優點多多,但是也局限呀,拍鶴類的大鳥還好,如果是拍小鳥,焦段越長,定焦大炮就越難鎖定目標,你想啊,鳥那麼小,離你又那麼遠,還不能調整焦距,你說急不急人。選擇變焦鏡頭吧,便是便宜了,構圖取景找目標也方便了,但是光圈小呀,小光圈想要保證高速快門,就必須使用高ISO,ISO一高,燥點也就多了,畫質也下降了。
那麼怎麼選擇才最妥當呢?我的思路是拍到比沒拍到更重要,首先是要鎖定自己的預算,另外我個人還是更傾向於選擇變焦長焦鏡頭,比如適馬Art 150-600,或者佳能100-400,雖然光圈小,但是勝在變焦,比較靈活。其實現在的全畫幅機身高感都還是不錯的,光線不是特別惡劣的情況下ISO哪怕上到3200,燥點也不特別太明顯,至少比暗光條件下好很多。畫質肯定比不上定焦,但是拍片更容易呀。所以「拍到」才是目的,才是硬道理。
胡扯的大師太多,不爭議!過來人送個吉言。選拍這個題材前要有所思想准備,很燒錢,是很燒!很有樂趣,對身體 健康 很有益!是很有!!!設備推薦四款鏡頭:1:400/5.6。2:200-400/4.0,3:400/2.8,4:600/4。理由:400/5.6長焦里最輕便對焦最快最大光圈能出片的拍片頭,如果456拍不好的片640也強不到多少,如果中毒深了鏡頭升級,這是只最佳的拍鳥備用頭。200-400/4佳能多用途的變焦頭,作為拍鳥內置的增倍鏡很方便,缺點:價偏高,拍鳥在大光圈下結像力顯弱,拍其它題材尚可,很實用。400/2.8除了重,只能說它完美,拍環境鳥片,抓飛版無敵。600/4拍鳥專用頭,對大型水鳥遠距離的神器,拍林鳥不如400頭方便。個人心得,僅供參考。其它的什麼變焦頭付廠頭,只能是誰用誰知道。作品一比更明白。
簡單粗暴,直截了當
1、首先我並不是佳能黑,只是實話實說,佳能所有設備目前都是日光機,機身白天拍攝效果不錯,一旦拍攝暗部就完,寬容度太差,連拍慢點每秒7張,對於運動快速的鳥類還是有些力不從心,最直觀的就是鳥在飛行中7張每秒,翅膀煽動非常快7張每秒很難選擇好的角度要不都是沖下要不都是沖上。。。。,畢竟小鳥飛行可以拍的瞬間就幾秒,去看看競爭對手已經輸兩位數
2、佳能如果沒有強大的鏡頭群在這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早掛了,如果說選擇打鳥鏡頭無疑最為實惠的是100-400在配合2x增距鏡,怎麼拍都夠了,價格還可以接受,但是對於家裡有好幾個礦的兄弟就無所謂,600、800定招呼這
3、在沒錢還可以買個400F5.6,價格低於萬元的400定,性價比超高原廠鏡頭,打個鳥擼個飛機基本夠了
4、除了原廠還有適馬的150-600,這個窮人打鳥戰斗機算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了,因為它具備600mm的遠攝能力,小鳥松鼠跑不了,所以很多人因為沒有礦都會低頭選擇他
總結:既然選擇了佳能就要接受它,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世界上沒有一台完美的相機,鏡頭方面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購買,這里推薦的基本是目前最為流行的打鳥鏡頭,另外拍攝風光也不錯
打鳥鏡頭看預算,佳能原廠定焦400.600.800毫米定焦鏡頭,光圈大成像好,拍攝速度搞,但是價格昂貴,攜帶不便,對於專業拍鳥或者資金富裕而且身體條件好的建議配這些鏡頭。
要是覺得就是玩玩,愛死小白加增距,但是畫質和光圈都會有損失。一代的佳能100-400成像不行,二代的沒用過,你也可以了解一下,但是打鳥400焦段還很很勉強。本人用的就是騰龍150-600,平時玩玩足夠,價格不及70-200,光線好畫質沒問題,弱光不行。
提供幾張150-600拍攝的樣張供你參考一下。
5d4打鳥,一般用變焦,因為變焦方便,用的最多的是70 200這個焦段,當然,預算充足400 600的焦段更好。
如果喜歡拍星空,推薦適馬的大燈泡:12 24這個頭。16 35這個頭也能用,不過16端還是不夠廣一些。
如果喜歡拍昆蟲,螞蟻這樣的小動物,推薦百微,即100mm的定焦頭。
可以把螞蟻腳上的亳毛都拍出來。
如果喜歡街拍美女,推薦85L這頭,當然24 70這種變焦也是首選,不過我更愛大光圈
如果要拍合照(集體照),,首推50L,1.4最佳,1.2貴了。如果手裡只有24 105或 24 70這一個頭,建議把焦段放在50這里。
如果喜歡拍街景,建議在16 35或35L這兩個頭選一個。16 35方便,35L大光圈。如果選35L,建議入適馬,性價比最高,價格便宜一半。
如果要給自個的佳能相機配電池,建議買品勝,型號和原廠一樣的,但價格便啊,京東賣原廠電池要500多,品勝只要100塊錢。
如果喜歡航拍,建議大疆的精靈pro
2.0,只要八千多就搞定了,像素更高,畫質更好。
如果喜歡拍視頻,建議入手索尼的a7m3,不過索尼大法的配件太貴了,因為沒有副廠可以選擇。
再補充點,如果拍人,建議買支閃光燈,佳能原廠嫌貴,可以選國產燈,推薦兩支比較受歡迎的燈,一支神牛860二代,一支是 沃龍sp700,兩支頭價格差不多,做工沃龍好點,神牛用的鋰電池,回電快。兩支頭價格只有原在的五分之一。
搞攝影是個坑,如果沒有十足的財力在支撐,或者可以用攝影這個行當為你賺錢,真的,很坑爹的一個愛好。要有大把的時間,大把的精力,有時候為了一張好照片,可能要花上好幾天去等,普通人耗不起。
這是我這些年玩攝影對器材方面的一些小心得,說的不對的地方,大神們可以盡量噴。我會坦然接受,努力改進。
我的回答完了,謝謝。
(對不起,答完才發現和樓主問的跑題了)
咱不說打鳥好不好,拍鳥!如果說要好的話,500定、600定、800定,前提是資金充裕。如果資金不多,適馬150-600也是不錯的選擇
5D4牛逼,我的80D根本打不了鳥,鳥一震翅膀畫面就追蹤不到了,跑焦太嚴重。
現在鳥那麼少,買的大炮筒都吃灰了,拍人多好,5D4配上大鏡頭,哪個妹子扛得住。
我認為用70-200lS2.8配倍增鏡可以,焦距增加一倍,光圈最大可到F5.6.
㈡ 佳能5d4 搭配什麼鏡頭比較好
搭配鏡頭沒有固定模式,根據喜歡的題材來配置。
你的三個頭基本滿足了大肢鋒多數的題材,70-200拍人像挺好,也能拍風光,一些細節局部。50定拍拍人像和日常記錄。重點來了,你喜歡掃街團神,24定非常合適,拍拍風光大場歷或晌景也很好。
鏡頭要活用,不要死摳教條,哪種鏡頭只能拍哪種題材,要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我覺得你不用入手任何鏡頭,你手裡的鏡頭足夠你用了。
提醒一句,現在單反系統將逐漸退出主流,無反系統會取代,單反能用就用用,不能用就淘汰吧!
㈢ 想「一鏡走天下」,用24—70/2.8鏡頭來搭配佳能5D4如何
首先你的需求非常清晰,全畫幅相機搭配中焦鏡頭,這么搭配絕對ok,但有一些小問題需要提醒你。
首先是這個搭配非常重,如果是一鏡走天涯經常拿在手裡,會非常重,另外24-70焦段並不適合 旅遊 掛機,畢竟焦段尷尬。
24-70適合工作室,影棚,婚禮,等拍攝,拍攝范圍都在中焦區域,而外出掛機需要廣角還需要長焦,顯然24-70不夠廣也不夠長。
一鏡走天涯比較常見的有佳能24-105F4IS,這個鏡頭雖然廣角與24-70一樣,但是他的長焦要比70長不少,面對一些距離比較遠的拍攝105可以輕松拍攝,這點70就顯得有些吃力了。
如果堅持24-70F2.8其實還可以補充一個16-35F2.8,這枚鏡頭也是非常有名的風光鏡頭,而且適合拍攝人文等題材,雖然沒有長焦,但是超廣角帶來的震撼是24-70無法給與的,這套組合會極大改善廣角的不足,也可以拍攝大量的人文攝影作品,缺點是沒碰改有長焦。
天下沒有任何一個鏡頭適合所有的拍攝,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正確的,聽別人都沒用,不如自笑蔽判己先問一下自己到底拍什麼需要什麼樣鏡頭,這才是最重要的。
無論是哪個相機品牌,一般都會有所謂大三元鏡頭。也就是14-24,24-70,70-200三個鏡頭,F/2.8的恆定大光圈為大三元,還有F/4的小三元。其中被人們提到最多的就是24-70F/2.8鏡頭了。
其實24-70這個鏡頭爭議也非常大,主要是跟鏡頭的定位有關系,有的人覺得,廣角不夠廣,長焦不夠長。光圈還不如定焦,非常雞肋的鏡頭。也有的人說24-70鏡頭是一個神頭,理想的掛機頭,風景人文特寫通吃。其實相機的大三元鏡頭就是定位幹活兒的鏡頭,在一定的成本和體積妥協下,盡可能給用戶更多的焦段覆蓋,盡量大的恆定光圈。足夠奢華用料的鏡片,畫質有保證。
如果你是工作用途,比如室內拍攝活動,人像等等。14-24可能表現力過於誇張了,70-200又太長了。這正是24-70存在的意義,覆蓋了35/50這樣的小廣角和中焦,適合室內帶環境的活動拍攝,環境人像的拍攝等等。
如果你是狂熱的攝影發燒友,喜歡強悍的視覺沖擊力。飽滿的畫面感,24-70這樣的鏡頭拍攝的畫面可能很難滿足你的胃口。尤其你如果是一個虛化狂魔,糖水黨。趕緊放棄24-70,入手一個定焦大光圈鏡頭。排除空間限制和透視需求,24-70能拍的內容80%可以被35定代替。
你好,如果你想一個鏡頭走天下,其實,說實話,我覺得沒有必要用全畫幅相機的了。具體我解析和推薦一下:
說實話,2470,24105,這些鏡頭拍攝效果,除了比手機更清晰一些,肉眼其實很難區分出是相機拍攝的還是手機拍攝的呢
但是,有特色有個性的鏡頭,拍攝的照片,一看就知道不是手機拍攝的呢
一、其實,華為P30系列手機,可以基本上做到一個鏡頭走天下
當然,華為手機也並不是只有一個鏡頭的呢。
二、其實,佳能G7二代,也是可以一個鏡頭走天下的呢
佳能G7二代,鏡頭焦段還是可以的呢。
三、索尼黑卡6,松下FZ系列長焦相機,這些都是一個鏡頭走天涯不錯的選擇
四、佳能5D4搭配24-70mm,這個太笨重了,而且也毫無特色啊
大多數情況下,未必真的比華為P30有壓倒性的可以辨認出來的優勢?
恐怕是未必的呢。
五、2019年了,用手機為主,單反配一個有特色的鏡頭,這是主流了
a,單反,配一個大光圈定焦鏡頭,例如35mm定,50mm定,85mm定,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定焦。
b,單反,配一個超廣角鏡頭,例如,16-35mm。
c,單反,配一個長焦鏡頭,例如,70-300mm,70-200mm,100-400,等等。
六、單反的鏡頭,一定要有特色,才能和手機明顯區分開來
說白了,2470,24105,這種鏡頭,雖然成像質量比手機好。
但是,其實,拍照的效果,和手機沒啥區別的了。
沒有特色,沒有個性,而且還很不方便。
這種鏡頭,就應該被手機替代。
除非你是靠攝影幹活賺錢,否則,真心不推薦2470和24105這種鏡頭的呢。
綜上所述,真心不推薦你用這種組合來走天涯了。
佳能5D4搭配24—70/2.8怎麼樣?可以一鏡走天下嗎?
佳能5D4機身與24—70/2.8鏡頭的配合真可謂「佳偶天成、地配一雙」。什麼鏡頭可以「走天下」還真的難說,但是,24—70/2.8鏡頭能適合大部分和很多場合的拍攝是沒有問題的。
第一、佳能5D4是用戶信得過的機並絕型 。這款機子是繼5Dsr之後的又一力作產品,擁有3000多萬的像素,足夠平時使用,成像質量和性能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比前款又有提升,而且還新增加了顯示屏觸摸操控、數據無線傳輸等功能,使用更為方便。目前的價格也稍有下探,應該是「下手」的時機。
第二、24—70/2.8是一款實用性很強的鏡頭 。24—70/2.8鏡頭屬於中焦段鏡頭,焦長適中,適合風光、人文、活動、人像、花卉等等常見題材的拍攝;它的成像質量包括色彩還原度、明亮度、銳度等等指標,都有非常好的畫面表現;這款鏡頭也是傳說中的「大三元」鏡頭中的得力干將,和平常的拍攝領域十分貼近。 還具備2.8的大光圈,在你需要的時候會大顯身手。先讓它陪伴5D4相機的使用,十分合適。即便是將來你添置新的鏡頭時也不會過時,也不會重復。
第三、5D4機身與24-70F2.8鏡頭的配合屬於「門當戶對」 。5D4機身是成熟機型中的改良版,24-70/2.8鏡頭是經典之中代表作,這一焦段上的變焦鏡頭,它的「 霸主 」地位無人撼動,你選擇他們的配合肯定是一次「英明決策」。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 請關注《拍客張光林》 。
首先明確告訴你沒有一鏡走天下的鏡頭,這結構又要太光圈,估計沒人研發也造不出。既就是真研發和造出來,那還不把鏡頭廠商餓死了。
建議你如果不是專業的玩家,24~70F2.8不論是誰家的,成像都比較優秀;如果想專業玩,建議13-35或14-24、50或85、70~200三大元這是標配了。如果嫌太重,你就用手機算了。
自用5D3+24-70 2.8 二代 六年了,很好的掛機頭,行拍利器,人像風景俱佳,如果有特殊題材,可以租借鏡頭,有錢就不用問這個問題,以前買過70-200 2.8,50 1.4,都轉了,都不錯,本人不是職業攝影,都是行拍,一個頭最方便,再多學學後期彌補一下就好了。
2.佳能旗艦產品5D4相機搭配大三元之一的24-70mm/F2.8鏡皇鏡頭非常棒!是不是能一鏡走天下,主要跟自己偏好的攝影題材有關系,攝影主流的是拍風光—人文隨拍掃街—聚會會議— 各種視角人像,那麼被稱作萬金油的24-70從廣角到中焦鏡頭絕對完勝,恆定的大光圈說它是天涯鏡也不為過。
3.拍攝極個別的,比如拍攝超大廣角的風光,或者大視角的場面,還不想有明顯的鏡頭畸變,即使24端不夠廣,沒事,拍兩三張回去用Ps軟體堆棧一下就可以了!方法十分的簡單,網上
㈣ 佳能5D4配什麼鏡頭好
佳能5D4是大家外出旅遊最佳的拍照虧拆神器,擁有非常高清的畫質以及電影級別的流暢感,給人帶來無限驚喜和唯美感覺,下面給大家分享佳能5D4配什麼鏡頭最好。
1、旅遊攝影
如果是旅遊攝影,去國內景區的主要目的是旅遊,攝影主要是為了拍拍旅遊紀念照,建議佳能5D4配24-70F2.8或者佳能24-105F4,這樣一機一鏡的搭配重量不是太重,從廣角到中焦常用焦段全覆蓋,旅行中的風光、人像、遠景都能兼顧,可以輕輕鬆鬆的記錄旅途中的點點滴滴。
佳能(Canon)EF24-70mmf/2.8LII
USM全畫幅標銷碰棗准變焦鏡頭二代,售價11500元左右。
佳能(Canon)標准變焦鏡頭/單反鏡頭24-105F4LISII
USM二代鏡頭,售價5500元左右。
2、攝影旅行
如果是攝影旅行,去西藏旅遊的目是為了拍攝理想的攝影作品,照片將來用於圖庫售圖、參加比賽或印刷出版等用途,在攝影器材上就不能嫌重了,建議佳能5D4配佳能16-35F2.8三代+佳能70-200F2.8+佳能50F1.8一機三鏡。這套組合中16-35在西藏可用於大場景風光、星空和人文抓拍;50定焦可以旅拍人像;70-200長焦可以拍攝西藏的雪山,由於西藏地域廣闊,一般雪山離拍攝地點很遠,必須用長焦才能拍出雪山雄偉壯觀的吵世感覺。
佳能(Canon)廣角變焦鏡頭單反相機鏡頭EF16-35mmf2.8LIIIUSM三代,售價12000元左右。
佳能(Canon)EF50mmf/1.8STM標準定焦鏡頭,售價700元。
佳能(Canon)EF70-200mmf/2.8LISIIUSM鏡頭,售價13000元左右。
㈤ 想「一鏡走天下」,用24—70/2.8鏡頭來搭配佳能5D4如何
想「一鏡走天下」,用24—70/2.8鏡頭來搭配佳能5D4如何?
所謂「一鏡走天下」,只是一種形容和表達,意思是說用某一支鏡頭就能適應很多或者大多數場合的拍攝,免得購買很多的相機鏡頭,也省得攜帶大批武器而負重行軍。
反過來說,要是真的有某一支鏡頭能夠巧盯李「一鏡走天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相機廠商不厭其煩、樂此不疲地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鏡頭呢。
答案就是——用24—70/2.8鏡頭與佳能5D4配合,確實具有「一鏡走天下」的意思。
第一、佳能5D4性能優良 。佳能5D4是在5Dsr之後推出的又一力作,在前款機型的基礎上,除了像素採取更為大眾化的配置外,在成像質量、使用性能、操作便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和優化,特別是增加了顯示屏觸控操作和數據及時傳輸功能,使得相機掌控更為人性和簡便,深受使用者好評。
第二、24—70/2.8鏡頭是出活兒的干將 。24—70/2.8鏡頭屬於中焦段鏡頭,起於24止於70,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短」端可用於風光拍攝,「長」端可用於人像拍攝,中端可用於人文和人物活動拍攝。
它的成像質量有口皆碑,無論是明暗對比還是色彩還原,無論是細節刻畫還是畫面質感、銳度等,都有很好的表現。
它有著2.8的恆定光圈,在你認為需要大光圈需要虛化背景的時候,夢幻般效果十分明顯。
它的拍攝距離要求很低,可近也可以「較遠」,現場拍攝簡單靈活。
我本人擁有24—70/2.8和70—200/2.8兩支鏡頭,從使用實踐看,80%的活計由24—70/2.8承擔,20%的任務由70—200/2.8完成。
第三、24—70/2.8鏡頭攜帶方便 。
真的不能說這個配置可以一鏡走天下。首先說相機5D4是沒有任何問題的。24-70,2.8是大三元鏡頭之一,成像質量是沒有任何問題,但焦段24端不夠廣,拍攝大場面的風景需要接片。70端又不夠長,想拍特寫和遠景,達不到理想的構圖和解析度。另外,對於打鳥,微距,人像與動物抓拍肯定也不太適合。再者,如果這支鏡頭能完成所有的拍攝,就不會有16-35、70-200、60-600等鏡頭了。這是從專業要求及綜合考慮來回答這個問題。
春節前回大連,想從大連回佳木斯看父母,因為初六要返北京上班,只帶了一支百微,准備給父母拍幾張照片,可由於疫情,佳木斯和北京都沒回成。只有這支百微陪著我的5D3。有時候條件不允許,還真沒轍,從這個角度看,『』24-70『』是可以『』一鏡走天下『』的。下面的照片是我用百微拍的。謝謝!
無論是哪個相機品牌,一般都會有所謂大三元鏡頭。也就是14-24,24-70,70-200三個鏡頭,F/2.8的恆定大光圈為大三元,還有F/4的小三元。其中被人們提到最多的就是24-70F/2.8鏡頭了。
其實24-70這個鏡頭爭議也非常大,主要是跟鏡頭的定位有關系,有的人覺得,廣角不夠廣,長焦不夠長。光圈還不如定焦,非常雞肋的鏡頭。也有的人說24-70鏡頭是一個神頭,理想的掛機頭,風景人文特寫通吃。其實相機的大三元鏡頭就是定位幹活兒的鏡頭,在一定的成本和體積妥協下,盡可能給用戶更多的焦段覆蓋,盡量大的恆定光圈。足夠奢華用料的鏡片,畫質有保證。
如果你是工作用途,比如室內拍攝活動,人像等等。14-24可能表現力過於誇張了,70-200又太長了。這正是24-70存在的意義,覆蓋了35/50這樣的小廣角和中焦,適合室內帶環境的活動拍攝,環境人像的拍攝等等。
如果你是狂熱的攝影發燒友,喜歡強悍的視覺沖擊力。飽滿的畫面感,24-70這樣的鏡頭拍攝的畫面可能很難滿足你的胃口。尤其你如果是一個虛化狂魔,糖水黨。趕緊放棄24-70,入手一個定焦大光圈鏡頭。排除空間限制和透視需求,24-70能拍的內容80%可以被35定代替。
「一鏡走天下」的鏡頭,從影像畫質、功用上講是不存在的,比如佳能公司擁有眾多的鏡頭群,每隻鏡頭都有它的優點與則御不足。所謂的「一鏡走天下」的鏡頭只是功能、畫質上做了取捨,作為簡單的記錄生活也是不錯的選擇。
今天說說佳能2470f2.8二代鏡頭,我現在用的就是這只鏡頭,機身是5d3,題主配孝遲的機身是5d4,5d4比5d3像素要高,處理器做了提升,題主可作參考。2470f2.8作為佳能大三元之一,成像素質絕對沒有疑問,配5d4機身也是沒有問題。這是一隻標准變焦鏡頭,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焦段涵蓋了廣角到中焦,風景人文通吃非常實用,能准確再現你眼中的事物。如果你經常在室內拍攝或者棚拍的話,這幾乎是一隻必備鏡頭,但是你要想一鏡走天下,恐怕有點力不從心,除非你不想搞專業攝影,就是簡簡單單記錄生活而已。因為這支鏡頭在表現上還是有點中庸,因為廣角端它沒有1424f2.8廣,特別是長焦端最長70mm,在拍一些風光上顯得有點不足。我的建議是2470f2.8作為掛機頭必不可少,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再配一隻70200f2.8的,這樣拍照願景近景都可以出色完成任務。
綜上所述,2470f2.8配5d4機身日常用絕對可以,如果還想完成更多更專業的任務還得另加專業的鏡頭。
首先你的需求非常清晰,全畫幅相機搭配中焦鏡頭,這么搭配絕對ok,但有一些小問題需要提醒你。
首先是這個搭配非常重,如果是一鏡走天涯經常拿在手裡,會非常重,另外24-70焦段並不適合 旅遊 掛機,畢竟焦段尷尬。
24-70適合工作室,影棚,婚禮,等拍攝,拍攝范圍都在中焦區域,而外出掛機需要廣角還需要長焦,顯然24-70不夠廣也不夠長。
一鏡走天涯比較常見的有佳能24-105F4IS,這個鏡頭雖然廣角與24-70一樣,但是他的長焦要比70長不少,面對一些距離比較遠的拍攝105可以輕松拍攝,這點70就顯得有些吃力了。
如果堅持24-70F2.8其實還可以補充一個16-35F2.8,這枚鏡頭也是非常有名的風光鏡頭,而且適合拍攝人文等題材,雖然沒有長焦,但是超廣角帶來的震撼是24-70無法給與的,這套組合會極大改善廣角的不足,也可以拍攝大量的人文攝影作品,缺點是沒有長焦。
天下沒有任何一個鏡頭適合所有的拍攝,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正確的,聽別人都沒用,不如自己先問一下自己到底拍什麼需要什麼樣鏡頭,這才是最重要的。
佳能5D4搭配24-70F2.8怎麼樣?可以一鏡走天下嗎?
佳能5D4是佳能品牌產品中最為優秀的機型之一,各項評測都是位於前列的,是款絕對的好機子,而24-70/2.8鏡頭也是經過考驗的鏡頭了,解析度也很不錯,綜合素質還是挺高的一款鏡頭。
如果5D4+24-70這樣組合,也是相當好的配置,可以適合我們日常普通的拍攝,最合適我們日常掛機用。
這個鏡頭可以說是一個啥都可以拍的鏡頭,廣角端可以拍風光,中段可以拍人文花草,70端可以拍攝人像,如果你只是家用記錄生活用,那麼這樣的搭配就是絕好的配置了。因為一個鏡頭足以應付我們外出 旅遊 或家庭拍攝。真正的一鏡走天下。
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那麼只有這一款鏡頭就顯得不是太足夠了。比如24端拍風光廣角端不太廣,70端略短了點,沒有長焦,在使用長焦拍攝時略顯不足了。
以上就是本人的簡單看法,歡迎各位朋友補充或評論。
我就是劍舞影像,歡迎關注,我們一同交流攝影問題
這個問題應該是拆分為兩個部分:1)24-70搭配5D4,應該說這是很好的搭配;2)24-70鏡頭可不可以一鏡走天下,我覺得欠一點點。
搭配5D4就不提了,主要說說一鏡走天下的焦段選擇,其實24-105mm可能更合適一些,畢竟很多風光片或者旅行過程中的飛鳥動物局部街景各類建築古跡等,多會運用到中長焦段,壓縮景深、提煉畫面,這方面70mm的上限多少會施展不開,當然5D4畫質不錯可以後期裁切也能獲得清晰畫面,但畢竟100mm的畫面取捨也會優於70mm的大小吧。
也會注意到24-70mm最大光圈2.8的這個優勢,這是拍攝人像時較為突顯的,但既然想一鏡走天下,那麼風光人物各方面兼顧起見,24-70mm還是尤其局限性的。
比如這張僅僅是一條馬路間距的照片,使用100mm人物大小勉強夠用,如果70mm肯定需要後期裁剪的,這里4.0光圈也可以分辨出遠近人物的虛化。
當然在景深的壓縮效果來說,70mm也是達不到所需效果的。
所以說,24-70mm2.8搭配5D4絕對是好組合可以強強聯手,但是能不能一鏡走天下,略有勉強。
說實話我開始選擇的時候跟你一樣,就是5D4搭配24 70 f2.8,怎麼說呢大部分場景都可以一鏡到底,這顆鏡頭在拍攝人像風光等都游刃有餘。
在經過很多特殊環境拍攝的時候就會發現,確實有點長不長短不短。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比如廣角以及遠景都讓你分分鍾想死。
後來根據需要上了70 200 f2.8,不出意外的話還會上16 35 f2.8。所以結合我的切身經歷,最好先上一個16 35 f2.8,後期再上一個70 200 f2.8就可以了,有前後兩個焦段中間的可以省略,一個廣角一個中長焦夠用了,切不可想著一鏡走天下,哈哈
任何一個鏡頭都不可能一鏡走天下。這款搭配堪稱完美,應付日常70%工作沒有問題。
你好,如果你想一個鏡頭走天下,其實,說實話,我覺得沒有必要用全畫幅相機的了。具體我解析和推薦一下:
說實話,2470,24105,這些鏡頭拍攝效果,除了比手機更清晰一些,肉眼其實很難區分出是相機拍攝的還是手機拍攝的呢
但是,有特色有個性的鏡頭,拍攝的照片,一看就知道不是手機拍攝的呢
一、其實,華為P30系列手機,可以基本上做到一個鏡頭走天下
當然,華為手機也並不是只有一個鏡頭的呢。
二、其實,佳能G7二代,也是可以一個鏡頭走天下的呢
佳能G7二代,鏡頭焦段還是可以的呢。
三、索尼黑卡6,松下FZ系列長焦相機,這些都是一個鏡頭走天涯不錯的選擇
四、佳能5D4搭配24-70mm,這個太笨重了,而且也毫無特色啊
大多數情況下,未必真的比華為P30有壓倒性的可以辨認出來的優勢?
恐怕是未必的呢。
五、2019年了,用手機為主,單反配一個有特色的鏡頭,這是主流了
a,單反,配一個大光圈定焦鏡頭,例如35mm定,50mm定,85mm定,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定焦。
b,單反,配一個超廣角鏡頭,例如,16-35mm。
c,單反,配一個長焦鏡頭,例如,70-300mm,70-200mm,100-400,等等。
六、單反的鏡頭,一定要有特色,才能和手機明顯區分開來
說白了,2470,24105,這種鏡頭,雖然成像質量比手機好。
但是,其實,拍照的效果,和手機沒啥區別的了。
沒有特色,沒有個性,而且還很不方便。
這種鏡頭,就應該被手機替代。
除非你是靠攝影幹活賺錢,否則,真心不推薦2470和24105這種鏡頭的呢。
綜上所述,真心不推薦你用這種組合來走天涯了。
㈥ 如果給佳能6d2和5d4兩個機身配大三元鏡頭,該如何搭配合理
給6D2跟5D4搭配大三元?如何搭配比較或稿燃好?這個問題的意思是大三元鏡頭三枚,如何分配給6D2與5D4嘛,這不就是主機副機的工作分配嘛!
5D4相對而言比較好一些,可以當作主機,可以拍攝一些比較重要的拍攝任務,搭配大三元里「萬金油」鏡頭比較不錯,搭配24-70就可以了,能長能短,而且F2.8的24-70搭配5D4的高感,夜景拍攝都毫無壓力!
6D2雖然是6D的二代機型,還是入門級單反,但是我覺得有好鏡頭的托襯下,機身入門不入門其實意義不大,畢竟有一點需要申明,好照片的精髓是鏡頭,與機身的關系沒有鏡頭的關系大。6D2無論搭配16-35還是70-200負責局部或者整體拍攝都可以,不必過分擔心衫虛畫質的問題。
主要的部分5D4搭配24-70拍攝就可以,6D2專門負責其他的拍攝,這樣一人兩機三鏡可以完美協調好!我正常情況下也是一個機身用24-70,另一個機身用廣角或者70-200mm這樣的搭配去拍攝婚禮!
這兩台機器都是全畫幅機器。其實如果配的話怎麼配都合理的,看個人使用情況吧。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把16-35作為5d4的掛機頭,把24-70作為6d2的掛機頭。然後70-200作為備用頭,隨時准備為這兩個機身服務,其實主要為5d4服務。為什麼這么配呢?6d2體積,重量相對來說比較小,而且像素低,適合平常經常性的隨身攜帶。適合抓一些紀實或者突發性的照片,24-70這個頭一般的這種場合基本可以滿足需求;5d4機身比較大比較重,16-35,70-200這兩個頭可以完美的拍攝風光及人像片或者要求輸出的照敬信片,像素畢竟要高一點,適合有計劃的拍攝。當然,出去拍攝風光片或者其它片子時候如果雙機的話,可以把70-200作為掛機頭把24-70換掉,這樣就可以廣角,長焦兼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