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的存儲
㈠ ReRAM新型存儲器如何影響未來存儲格局|雲岫研究
隨著萬物智聯時代的到來,人工智慧、智能汽車等新興應用場景對存儲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促使新型存儲器迅速發展,影響未來存儲器市場格局。新型存儲器,如阻變存儲器(ReRAM或RRAM),在密度、工藝製程、成本和良率上具備明顯優勢,有望在AIoT、智能汽車、數據中心、AI計算等領域大放異彩。IDM模式是ReRAM廠商的最佳選擇,而新型存儲器是中國實現存儲領域彎道超車的最佳機會。
㈡ 雲端存儲技術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海量數據催生新型的存儲模式——雲存儲
近年來,大數據發展浪潮席捲全球,企業對信息存儲提出了新的需求,雲存儲由此而誕生。雲存儲是基於雲計算相關技術延伸和發展而來的全新的產品形態。
雲存儲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虛擬化技術、重復數據刪除技術、分布式存儲技術、數據備份技術、內容分發網路技術和存儲加密技術。雲存儲利用這些核心技術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從而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並節約存儲空間。
雲存儲往企業級方向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我國雲存儲行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07年,雲計算、雲存儲的概念在國內開始出現。2011年,雲計算、雲存儲的概念落地;2012年,國家將雲計算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大互聯網企業紛紛推出自己的雲存儲應用,類Dropbox和類Evernote的應用層出不窮。該階段雲存儲的發展以個人雲存儲發展為主。
2016年,監管政策收緊導致大批網盤企業關停,致使個人雲存儲用戶規模急劇下降。企業雲存儲迎來高速發展期,國家積極鼓勵企業上雲。同時伴隨著海量數據的增長,市場對信息存儲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企業也紛紛推出了存儲容災、專屬企業存儲等服務。
據統計,目前企業雲存儲占據了98.63%的雲存儲市場規模,個人雲存儲市場規模佔比僅在1.37%左右。
從整體市場規模看,2015年我國雲存儲市場規模約為115億元,2019年我國雲存儲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326億元。2020年,海量數據的持續增長進一步推動了我國企業對雲存儲的需求,2020年我國雲存儲市場規模預計接近400億元。
萬物互聯將催生更大雲存儲市場
未來,我國5G的發展與雲計算交織並進,5G時代網路速度的提升帶來萬物互聯,而其背後大量的數據需要有雲計算強大的計算和存儲能力支撐,我國雲存儲市場發展空間大,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速增長,2026年有望突破1800億元。
㈢ 國產存儲的選擇
國產存儲的選擇非常豐富,尤其是華為和宏杉科技等廠商的產品值得考慮。以下是關於國產存儲選擇的幾個要點:
技術實力與創新:
- 華為: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OceanStor 18000 V1系列高端存儲產品,填補了國內高端存儲領域的空白。華為持續在存儲技術上進行創新,如採用多控松耦合架構等,提升了存儲系統的性能和擴展性。
- 宏杉科技:緊隨華為之後,推出了MS7000等高端存儲產品,並在性能測試中打破多項世界紀錄,展示了其強大的技術實力。
市場影響力:
- 華為和宏杉科技等國產存儲廠商在近年來迅速崛起,已經在國內高端存儲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它們的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受到認可,還逐漸走向國際市場。
用戶需求適應性:
- 國產存儲廠商能夠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大型數據中心還是中小型企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存儲產品。
未來發展趨勢:
-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用戶數字化轉型的深入,高端存儲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國產存儲廠商將繼續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和服務優化等方面發力,以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協同使用與分布式存儲:
- 在未來十年內,高端存儲與分布式存儲將協同使用,共同推動存儲技術的發展。國產存儲廠商在這一領域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實力,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全面的存儲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國產存儲的選擇非常豐富,且技術實力和市場影響力都在不斷提升。在選擇國產存儲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預算進行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