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硬碟轉速和緩存
㈠ 筆記本加裝機械硬碟,是先看轉速還是緩存
由於SSD硬碟(160MB/S到300MB/S以上)讀取比機械硬碟(60MB/左右,轉速決定不會快)快很多,因此裝在SSD硬碟上的軟體運行都會快。是會感覺到大的提升,在落後的機器上更明顯一些。 主板裝SSD硬碟最重要的是可以打開AHCI,只用打開後裝系統才能很好的支持TRIM功能。 上固態硬碟需知: 1.必須要把BIOS里的AHCI打開後安裝W7、W8系統。 2.用W7的安裝盤來分區和格式化,4K自然會對齊,其它的軟體分區後要4K對齊比較麻煩。 3.搜SSD硬碟優化,按照其說明將些專用於機械盤的功能關閉。 4.格式化好了以後也可以用GHOST的安裝系統。不會出4K對齊的問題。
㈡ 求助筆記本機械硬碟轉速重要還是緩存重要一般多大緩存比較好,轉速5400夠用嗎
筆記本更建議上固態,上不起固態就用5400轉,7200轉雖然數據吞吐量大,但是噪音和發熱也很大,對於筆記本來說不符合本身的定位。
至於緩存,1tb標配64m,500g32m,足以,太高反而不利於硬碟讀寫。
㈢ 請問筆記本緩存和硬碟轉速這兩個是什麼意思分別有什麼作用
緩存是CPU的參數,緩存越高運算越快。
硬碟轉速高的話,讀寫速度比較快。
㈣ 筆記本硬碟越大越好嗎
多磁頭技術:通過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個磁頭同時的讀或寫來為硬碟提速,或同時在多碟片同時利用磁頭來讀或寫來為磁碟提速,多用於伺服器和資料庫中心。那麼,你們知道 筆記本 的硬碟是越大越好的嗎?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筆記本硬碟越大越好嗎的內容,歡迎閱讀!
筆記本硬碟越大越好嗎?
第一種觀點:
不是。 這種觀點的人士有兩點理由:硬碟越大越劃算,硬碟越大性能越好,硬碟越大,每MB所花的錢越少,性能價格比就越高,這沒錯,但你目前使用的軟體及將來可能會使用容量不會是無限的。
硬碟容量超過軟體容量越多,浪費就越多。所以應該根據你將要使用軟體的總容量、考慮到以後軟體升級因素來確定硬碟大小,而不是簡單的越大越好。硬碟越大,性能也不見得就越好。象昆騰的Bigfoot系列,性能就要比容量相對小一些的Fireball系列差一些。硬碟大了,相應的分區也就大,由於FAT的特性,分區越大使用性能也就越差。同時硬碟的MTPF(平均無故障時間)、平均找尋時間、數據傳輸率、介面類型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第二種觀點:
硬碟肯定是越大、越快越好,跳 藍屏 與容量大小無關,與分區採用的文件系統(建議NTFS)有關,還與硬碟讀寫、程序兼容等相關。
4930G筆記本是5系列晶元組,HM55以後的晶元組裝XP如果沒有集成最新Intel SATA驅動, BIOS 中硬碟使用AHCI模式,安裝過程就會藍屏。這也與硬碟無關,與系統有關。
硬碟最重要的參數依次是轉速、緩存,如果是固態硬碟,最重要的是讀寫速度(與主控晶元、存儲單元等有關)。
你不必糾結於160G或320G,現在硬碟便宜升級很方便,差價300塊錢至少可以買一塊新的320G硬碟。
理論上肯定是越大越好,但得看型號參數,有些筆記本配備了小容量的固態硬碟,那肯定是比那些大容量的機械硬碟快到哪去了。(機械硬碟同樣大小還有分5400轉和7200轉的,那肯定後者要快些了)
至於內存這個4G是標配吧,游戲本一般會8GB,畢竟大型游戲是比較吃內存的。
這一切都得看這個電腦本身的配置,畢竟內存和硬碟占的價格比例是很小的。
看了筆記本硬碟越大越好嗎 文章 內容的人還看:
1. 硬碟越大越好嗎
2. 台式機硬碟越大越好嗎
3. 硬碟越大越快嗎
4. 硬碟越大速度越快嗎
5. 硬碟轉數越高越好嗎
6. 硬碟容量重要嗎
7. 硬碟緩存越大越好嗎
8. 台式機用筆記本硬碟好嗎
9. 機械硬碟轉速越高越好嗎
㈤ 移動硬碟的轉速和緩存是什麼意思
據我所知,移動硬碟其實就是在一個硬碟盒裡裝了個2.5英寸的筆記本硬碟,你說的轉速就是指硬碟的轉速,通常有兩種:高速的是5400RPM,低速的是4200RPM,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高速硬碟的讀寫速度快,同時速度越快的震動和燥音也就越大,價格也比低速硬碟稍貴點
你所說的7200轉的針對台式機3.5英寸大硬碟的,當然現在也有人把台式機的硬碟裝進一個盒子里當移動硬碟使用,難道不嫻笨重嗎?
許多人認為,「緩存」是內存的一部分
許多技術文章都是這樣教授的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緩存在什麼地方,緩存是做什麼用的
其實,緩存是CPU的一部分,它存在於CPU中
CPU存取數據的速度非常的快,一秒鍾能夠存取、處理十億條指令和數據(術語:CPU主頻1G),而內存就慢很多,快的內存能夠達到幾十兆就不錯了,可見兩者的速度差異是多麼的大
緩存是為了解決CPU速度和內存速度的速度差異問題
內存中被CPU訪問最頻繁的數據和指令被復制入CPU中的緩存,這樣CPU就可以不經常到象「蝸牛」一樣慢的內存中去取數據了,CPU只要到緩存中去取就行了,而緩存的速度要比內存快很多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
1.因為緩存只是內存中少部分數據的復製品,所以CPU到緩存中尋找數據時,也會出現找不到的情況(因為這些數據沒有從內存復制到緩存中去),這時CPU還是會到內存中去找數據,這樣系統的速度就慢下來了,不過CPU會把這些數據復制到緩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內存中去取。
2.因為隨著時間的變化,被訪問得最頻繁的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剛才還不頻繁的數據,此時已經需要被頻繁的訪問,剛才還是最頻繁的數據,現在又不頻繁了,所以說緩存中的數據要經常按照一定的演算法來更換,這樣才能保證緩存中的數據是被訪問最頻繁的
3.關於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
為了分清這兩個概念,我們先了解一下RAM
ram和ROM相對的,RAM是掉電以後,其中才信息就消失那一種,ROM在掉電以後信息也不會消失那一種
RAM又分兩種,
一種是靜態RAM,SRAM;一種是動態RAM,DRAM。前者的存儲速度要比後者快得多,我們現在使用的內存一般都是動態RAM。
有的菜鳥就說了,為了增加系統的速度,把緩存擴大不就行了嗎,擴大的越大,緩存的數據越多,系統不就越快了嗎
緩存通常都是靜態RAM,速度是非常的快,
但是靜態RAM集成度低(存儲相同的數據,靜態RAM的體積是動態RAM的6倍),
價格高(同容量的靜態RAM是動態RAM的四倍),
由此可見,擴大靜態RAM作為緩存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行為,
但是為了提高系統的性能和速度,我們必須要擴大緩存,
這樣就有了一個折中的方法,不擴大原來的靜態RAM緩存,而是增加一些高速動態RAM做為緩存,
這些高速動態RAM速度要比常規動態RAM快,但比原來的靜態RAM緩存慢,
我們把原來的靜態ram緩存叫一級緩存,而把後來增加的動態RAM叫二級緩存。
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中的內容都是內存中訪問頻率高的數據的復製品(映射),它們的存在都是為了減少高速CPU對慢速內存的訪問。
通常CPU找數據或指令的順序是:先到一級緩存中找,找不到再到二級緩存中找,如果還找不到就只有到內存中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