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蘇聯訪問延安

蘇聯訪問延安

發布時間: 2022-07-09 11:56:23

A. 1937年王明為什麼不在蘇聯呆著,而回到國內延安

首先,王明是蘇聯派回來的。蘇聯派他回來,蘇聯是有目的的。在蘇德戰場上,蘇聯面臨著德國最強烈的威脅,他們自然不願意日本打到他們的國土上,承受兩面夾擊。因此,中國戰場能夠抵擋住日本,是最符合他們的利益的。要抵擋得住日本,最好就是中國國內不要打內戰,統一力量,怎麼統一呢?就是共產黨最好能夠服從國民黨的指揮。這就是蘇聯派王明回來的時候交給他的任務。
王明除了需要完成蘇聯交給他的任務外,有沒有自己的目的呢?當然是有的。曾經是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王明,重奪最高領導人的權位,這就是他的目的。而要奪權,忠實執行蘇聯的指示,是他唯一可行的辦法。
為什麼說忠實執行蘇聯的指示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呢?因為蘇聯讓王明回國傳達的「抗日高於一切」「一切服從抗日」對共產黨八路軍有很大的吸引力。國破家亡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是一腔熱血,把日本人趕出去,比什麼都重要。反而是毛澤東提出的持久戰、游擊戰、統戰下的獨立自主原則這些東西,不怎麼能得到大家的共鳴。

B. 革命戰爭年代在延安的兩名美國記者是誰

分別是:埃德加丶斯諾和艾格尼絲·史沫特萊。
一、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國著名記者。他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1942年去中亞和蘇聯前線采訪,離開中國。
二、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美國著名記者、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一個傑出的與眾不同的女性。美國人,1892年,史沫特萊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奧斯古德。早年當過侍女、煙廠工人和書刊推銷員。曾在《紐約呼聲報》任職。她一生都是一個積極的女權主義者 。1918年因聲援印度獨立運動而被捕入獄6個月。1919年起僑居柏林8年,積極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曾在柏林會見尼赫魯。史沫特萊1928年底來華,在中國一呆就是12年。抗戰初、中期,她親眼目睹日本對中國侵略,向世界發出了正義的聲音

C. 共產國際王明從蘇聯一路回延安的有哪些同行的

1937年11月29日和王明同機來延安的,還有陳雲和康生。

D. 1949年12月16日 毛澤東訪問蘇聯的前前後後

1949年12月16日—1950年2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對蘇聯進行訪問。
新中國成立後,針對當時的國際形勢,毛澤東提出了向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基 本外交戰略。
毛澤東親訪蘇聯便是這種基本外交戰略的集中體現。此行的使命是與蘇聯領導人商談兩黨兩 國之間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問題,了解蘇聯的經濟與文化建設,商談和簽訂有關的條約 和協定。
毛澤東率代表團12月16日到達莫斯科,會見了斯大林,高度評價斯大林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的貢獻,就中蘇重要的政治與經濟問題交換意見。兩國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條約有效期30年。
同時,雙方還簽訂了《中蘇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和《中蘇關於貸款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
毛澤東在臨別演說中高度評價了中蘇兩國人民的團結與友誼。他贊揚蘇聯經濟、文化及其他 各項重要的建設經驗,認為這將成為中國建設的榜樣。
這次訪問,對於增強中蘇兩黨兩國和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做出了巨大貢獻。

E. 延安時期領導人去蘇聯走的什麼線路

好象是從甘肅走蒙古,…

F. 那天晚上,我突然擔憂起這樣一件事情,為什麼那些居於高位的人會去信仰

一、「不管是一百零幾個團,就叫百團大戰」

八路軍總部作戰室內,一份正太路的地形圖端正地掛在牆。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佇立在地圖前,雙眼久久地凝視著。

正太路從平漢路的正定(河北)開始,通過並陘,爬上巍巍太行,經娘子關天險入山西,西行至榆次與同蒲鐵路接軌,上抵太原。全長余公里,正太路橫貫太行山脈,溝通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聯結平漢、同蒲二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日軍為了對我華北敵後根據地實行「掃盪」,以正太、同蒲、平漢、平緩、膠濟7條鐵路干線為縱橫支架,構築了一個企圖困死八路軍的「囚籠」。

彭德懷用手在地圖上比量著。只見他雙拳往正太路一砸,雙眼放出異樣的光彩。一個大破襲的戰役方案,在他面前的地圖上,已漸漸地顯現出清晰的輪廓。他決心對敵人的交通線發動一次總破襲,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

在徵求各部隊首長意見後,彭德懷向報告了破襲戰方案。隨即,向部隊下達了戰斗令。

年8月20日晚上8時,各兵團按預定的時間發起攻擊,各路指戰員如猛虎下山迅速撲向敵人控制的據點——車站、橋梁、碉堡。槍炮聲、聲、喊殺聲震撼著正太路、同蒲路、平漢路等交通線的指定地段。彭德懷一夜沒合眼,等待著前線消息。

21日天明時分,劉伯承師長首先來電:陳賡旅連克碉堡4座,全殲守敵,完全佔領了壽陽西南的蘆家莊車站,將車站西10里的鐵路、橋梁全部破壞。隨後,聶榮臻、賀龍等也向總部發回了一份份捷報。

22日午飯後,作戰科長王政柱向彭德懷和左權匯報參戰的兵力,共計個團。王政柱話音剛落,左權說:「好!這是百團大戰,作戰科要仔細查對確數。」彭德懷說:「不管是一百零幾個團,就叫百團大戰好了。」當即和左權一起擬電發各部隊,並報,將此破襲戰役定名為「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經過了3個階段,大小次戰斗,歷時天。斃傷日軍人,偽軍人,俘虜日軍人,偽軍1.84餘萬人;破壞公路余里,鐵路里;橋梁、車站、余處;繳獲大量武器,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百團大戰的勝利提高了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民心,有力地駁斥了「黨在抗戰中游而不擊」的謬論,也表現了彭德懷有勇有謀、智勇雙全的大將氣魄。

二、:「出兵援朝還是你老彭來掛帥」

年夜。廣場上一簇簇焰火騰空而起,歡樂的人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就在這時,頤年堂的會議廳里,和領導人正在緊張嚴肅的氣氛中討論朝鮮主義共和國的局勢和出兵朝鮮的問題。也就在這天夜裡「聯合」總司令麥克阿瑟命令南朝鮮軍隊越過了「三八線」向北進攻。

10月4日下午4小時,一架專機抵達西郊機場,彭德懷快步走下舷梯。小汽車載著他風馳電掣般地向駛去。

彭德懷隨周恩來進入頤年堂會議廳。看到彭德懷到來,十分高興,馬上說:「你來正好,美軍已開始越過『三八』線了,現在正討論出兵朝鮮問題,請你談談你的看法。」彭德懷坐定,並沒有急著表態。他聽了幾個人的發言,知道對支援朝鮮有不同意見。最後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別人處於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裡也難過。」

回到住處,彭德懷一夜未合眼,耳邊老是回響著最後說的那幾句話。

第二天上午,受委託約彭德懷去,因昨天彭德懷未發言,想聽聽他的意見。

彭德懷來到的辦公室,兩人在沙發上坐下,說:「老彭,昨天你沒來得及發言,你說說你的想法。」彭德懷說:「主席,昨晚上我反復考慮,贊成你出兵朝鮮的決策。」身子向前傾了傾:「往下說,往下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就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可是,如讓美軍擺在鴨綠江岸邊和,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所以遲打不如早打。」彭德懷話音剛落,又問:「你看,出兵援朝誰掛帥合適?」彭德懷望著問:「不是決定派去嗎?」談了的情況後說:「我看出兵援朝還是你老彭掛帥,你思想上沒這個准備吧!」彭德懷沉默片刻,堅毅地說:「我服從的決定。」站起身,雙手緊握彭德懷的手:「好,德懷同志,我謝謝你,中國謝謝你,你是臨危受命啦,有你去我就放心了。」

10月8日,發布命令:任命彭德懷為中國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10月19日彭德懷率領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經過兩年艱苦作戰,終於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三、元帥的「家私」

彭德懷的「家私」只有四件「珍寶」:一支左輪、一枚紅星獎章、8塊銀元、一包歷史資料。在工作時,彭德懷一直把它們珍藏在保險櫃里。

左輪是戰爭時期從日本鬼子手裡繳獲的戰利品,彭德懷一直把它帶在身邊,留作歷史的紀念。激戰太行山、保衛延安、解放大西北、赴朝參戰,一直沒有離開過他。那是他的心愛之物。

紅星獎章是在蘇區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委員會授予他的,、周恩來、也都有。提起這枚獎章,彭德懷真誠地說:「這不是個人的榮譽,它記載著無數革命戰士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

那8塊銀元,是紅軍時期分給他的伙食尾子。他常語重心長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伙食尾子就是節約下來的伙食費。那時候,幹部和戰士的生活很艱苦,都沒有零用錢,每天只有幾分錢的菜金。當時官兵平等,有了伙食尾子,分得一般多,可用它日用必需品的零花錢。我很少花錢,就把它積攢下來了。」

的高級領導競然會將一分一分地伙食尾子,用心積攢出8塊銀元,這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都是極好的革命愛國主義生動教材。

那包材料,是彭德懷的筆記本和一些油印的戰斗經驗總結。其中有一份《中國革命戰爭問題》,是年10月他在北方局黨校的講課提綱,他一直用紅布裹著,精心保存。有一次,他打開這包材料,拿起《中國革命戰爭問題》,翻了幾頁,對警衛員說:「革命的經驗是最寶貴的財富。可惜這些材料過去沒有保存好,餵了老鼠了。」說著,他走到辦公桌前坐下來,在這份材料的首頁上寫道:「已被老鼠啃了不少,這雖然是素材,但是從經驗中得來的實際材料。」

這位和黨的高級領導人,不愛金錢,不愛美女,執著追求主義信仰,保持一種崇高精神,值得每一位黨員和青年人學習。

年廬山會議後,彭德懷離開時,動情地說:「這幾件東西,我保存幾十年了,它來自,現在應該還給。」然後親自動手,無限深情地一件一件地把它們整理好,包裹好,把這四件珍貴的紀念品全部交給了黨。

四、在蘇聯,用盧布了兩樣東西

作為開國元勛、總司令、共和國的國防部長,彭德懷是有條件去過舒適的生活的,可是,他身居高位卻仍過著儉朴得近於清貧的生活,讓人難以理解。

那是年11月,彭德懷元帥率領中事友好代表團到蘇聯訪問,蘇方給代表團全體成員和隨員准備了一點盧布,送給個人作為零用錢。

彭德懷當時不願意接受,但拒絕又不太禮貌和友好。最後,經過考慮他還是收下了。隨員中有的同志用蘇方送的盧布了輛工廠出產的紫紅色「吉爾」牌自行車。彭德懷見後稱贊不已,對自行車的樣子和質量很滿意,他對身邊的秘書和翻譯交待:「這個自行車很好,用我的盧布,一輛這樣的自行車,帶回國去可以給公務員們使用。家裡的公用自行車太少了,實在是不夠用。一輛自行車帶回去正好用。錢還有剩餘的話,可以再一個吸塵器,辦公室里的地毯每次清掃時很麻煩,如果有吸塵器就方便多啦。」很快自行車和吸塵器來了,彭德懷心裡很是滿意。

公而忘私,不為自己謀一點私利,彭德懷一生保持著節儉清廉的生活作風,成為黨人光輝的典範,也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五、一張只有影子的合影照片

在彭德懷的8個侄兒女中,對彭德懷盡義務最多的要算他二第的女兒彭梅魁了,彭梅魁至今還保存著一張令人心酸的照片。那是梅魁的三個孩子和外公彭德懷唯一的一張合影。然而不知情的人怎麼也找不到彭德懷的影子。怎麼回事?

一天,梅魁帶著三個孩子去看伯伯。那天天氣很好,孩子們想拍照。照像前,彭德懷站在台級前,擺弄了這個,又去擺弄那個,好不容易把孩子們都安排坐好,自己卻悄悄地走開了,可他又捨不得離開孩子,於是就躲在紗門後,看著孩子們合照,留下來的那張照片上,彭總只留下一個黑乎乎的人影。只有細細地辨認,才能看到他那寬厚的肩膀,魁偉的身軀,背後面立的神態。事後,梅魁問伯伯為什麼要躲開?彭德懷充滿深情地說:「現在我的名譽不好,幾次告訴你們不要來看我,而你們卻偏偏要來。這些孩子還小,希望他們健康成長,不要因為我給他們留下什麼牽連,影響他們。」

想到伯伯對孩子們愛護,彭梅魁記憶猶新,天熱的時候,每當他知道孩子們那天要去後,就用水盆裝滿水,放在日光下曬著,等孩子們到了,就把他們抱進曬溫的水中洗澡。有時公休日,孩子們偶爾不去,他等啊等啊,直到最後一班車過去了,他才怏怏回去,盼著下一個周末的來到。看著那張照片,回想伯伯的深情,梅魁說:「雖然伯伯留在照片上的是隱隱約約的身影,但是伯伯對孩子們的厚愛和希望,卻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心底。」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中國創建人和領導者,軍事家,共和國元帥。年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學堂,參加過北伐戰爭,後升為團長。年4月參加黨,組織了平江起義,率部上了井岡山。擔任紅軍革命副主席。參加了歷次反「圍剿」。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副總指揮。解放戰爭中任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解放後任副主席,國防部長。抗美援朝戰爭中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年被授元帥軍銜。彭德懷元帥為中國革命以及國家和軍隊的建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1.平江起義上井岡彭德懷出身於湖南湘潭縣一戶窮苦農民家庭。少年時期只讀過兩年書,十歲就靠給人放牛維持生計,飽嘗了富人的和壓榨。他還當過挖煤工人和修堤的苦力。彭德懷生性剛強正直。從小就對剝削階級的剝削充滿仇視。年3月,彭德懷(當時名彭德華)投到湘軍當了一名二等兵,由於作戰勇敢幾年後升為連長。與黃公略等青年秘密組織了「救貧會」,因秘密處死惡霸區盛欽遭通緝而逃離部隊。年8月,彭得華改名德懷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學習。次年畢業,在湘軍中任連長。年任營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在自己的營中建立了士兵委員會。他所在的一營各連都成立了士兵委員會,該會章程的核心就是「救貧」。年初彭德懷升任團長,同年加入中國黨,在自己的團里成立了黨委會,自任黨委書記。年7月22日,在彭德懷的軍事生涯中發生了根本的轉折,與膝代遠一起率領他的第一團發動平江起義,建立起工農紅軍第五軍,任軍長兼第十三師師長。同年十一月率部向井岡山進軍。從此開始了建立和擴大革命根據地的軍事斗爭。到年春,率部把湘贛邊區根據地擴大到十個縣城的范圍。同年七月率部進攻長沙,三天打了四仗,追擊敵人百餘里,順利攻佔長沙城。籌款數十萬元,繳獲四千餘支,解放被關押的黨員和進步人士數千人,招收紅軍戰士七千餘人。這是紅軍建立初期的一次輝煌勝利。紅一方面軍成立之後,彭德懷任副總司令,協助、指揮反「圍剿」斗爭。在第一次反「圍剿」斗爭中,他率第三軍團配合一軍團一舉殲敵萬餘人。在第三次反「圍剿」中,戰斗異常激烈,敵人兩個團占據有利地勢把我軍一個連壓在山腰。在危難之際,彭德懷揮刀殺出,身先士卒,一個猛沖重創並擊潰了敵人,為受壓制的連隊解了圍,隨後率部組織反擊,消滅了這股敵人。在受排斥後,協助組織並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一直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撤離蘇區,彭德懷始終率兵為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而苦苦地沖殺。2.橫刀立馬長征路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彭德懷較早地認識到「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對荒唐的軍事指揮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但他作為一個軍團的領導無力左右局勢,雖然率部奮勇沖殺,但卻不能挽回根據地被丟光的頹勢。彭德懷在江西率紅三軍團開始了長征,他指揮部隊沖破敵人的重重封鎖,進入湖南境內,與湘軍展開激戰。他親率兩個團搶戰湘江渡口,指揮部隊與敵人激戰三個晝夜,掩護縱隊和後衛部隊安全渡過湘江。在遵義會議上,他堅決支持的主張,贊成更換領導。遵義會議之後,決定把一、三軍團和幹部團交彭德懷指揮,形成較強的戰鬥力,北渡赤水、回師攻婁山關。婁山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彭德懷親臨前沿察看地形,然後以兩個團迂迴敵後,兩個團正面進攻,經夾擊奪占婁山關。隨後乘勝直逼遵義城。敵人急調兩個師的兵力增援遵義守軍。彭德懷在城西老鴉山一帶以逸待勞,伏擊敵人,經激戰擊敗了敵軍,再占遵義城。這是紅軍開始長征後的第一個大勝仗。年夏,當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會師後,張國燾提出了與相背的進軍路線,在危機關頭,彭德懷堅決支持北進陝甘邊區的意見。9月12日,在川甘邊界俄界召開局擴大會議,決定把紅一方面軍與縱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由彭德懷任司令,任政委。下轄三個縱隊。成立五人軍事小組,由、周恩來、王稼祥、彭德懷、組成。俄界會議之後,紅軍繼續北上。年10月19日,隨陝甘支隊一縱隊到達陝北保安縣的吳起鎮,不久,彭德懷率二、三縱隊到達陝北與紅二十六、二十五軍會合。紅軍到達陝北後,敵人幾個師的兵力追擊而來。當即對彭德懷說:「我們打退追敵,不要把敵人帶進根據地。」彭德懷立即布置殲敵陣勢。10月21日,彭德懷率師在吳起鎮西南山上對准馬鴻賓的三十五師騎兵團下手,一舉將該團殲滅。隨後又打垮了東北軍白鳳翔的騎兵團。紅軍乘勝進攻,打挎了敵人另外三個團。敵人受此迎頭痛擊,潰退回去,不敢進入陝北根據地。吳起鎮戰斗勝利後,異常興奮,立即揮毫賦詩一首:「山高路險溝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足見對彭德懷軍事才能和功績的肯定。但彭德懷不居功自喜,立即把詩的最後一句改為「唯我英勇紅軍」。3.血雨腥風戰太行戰爭時期,彭德懷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他堅決支持提出的「堅持自主的游擊戰」的方針,同時,根據自己對形勢的認識,提出了「不放棄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思想,對的戰爭原則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年底,彭德懷等率兵東渡黃河,深入太行山區,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經過八個多月的浴血奮戰,在七十萬華北駐軍全面崩潰、十萬日寇瘋狂進攻的條件下,硬是逆敵而進,在五台山、太行山、恆山、華北平原展開了全面游擊抗戰。到年底,建起了晉察冀、晉冀豫、晉西北三塊根據地,發動民眾數十萬人,八路軍的隊伍也由三萬人上升到十五萬人之多。自主的游擊戰爭初步形成規模。戰爭中,既是堅持聯合一致對外的方針,又要對付軍隊的磨擦。彭德懷是位敢打敢拼的勇將,歷來對反動派仇視痛恨,對閻錫山、的進逼也窩著一肚子火,但還是忠實地執行團結的方針。對待軍隊的磨擦,遵照的指示,進行必要的還擊,但掌握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打完了仍回到統一戰線上來。年秋至年春,侵佔華北的日軍利用內部磨擦的時機,逼迫數百萬民工在華北大平原上推行「囚籠」政策。深溝高壘連築碉堡;使公路高出地面五尺以上。劉伯承一眼看穿了敵人策略,日寇是企圖以「鐵路為柱,公路為網,據點為鎖」,實行嚴密的「囚籠」政策。日軍的企圖得逞,我軍在敵後的活動將極其困難。彭德懷提醒廣大指戰員從總體上來認識和對付敵人的陰謀。和彭德懷下令八路軍各部隊立即對敵築路、沿途設施、守備兵力等進行偵察。年7月,由、彭德懷、左權簽發的破襲正大路線戰役預備命令發至各部隊,同時上報。8月8日發出戰役命令。命令發出後,各根據地軍民情緒極其熱烈,出擊兵團掀起練兵和爆破熱潮。8月20日,破襲戰陸續展開,並迅速推向。初定二十二個團參戰,由於軍民痛恨日軍至極,皆勇躍參戰,使參戰部隊竟然達到一百零三個團。因此,後來稱這場戰役為「百團大戰」。這場敵後最大的一次反圍攻戰役,持續三個半月時間,作戰一千八百餘次,斃傷日軍兩萬餘人,偽軍五千餘人,俘獲日軍二百八十多人、偽軍一萬八千餘人,拔除據點二千九百個,破壞鐵路四百七十餘公里,公路一千五百餘公里,繳獲各種炮五十餘門、槍五千八百餘支。這場戰役沉重地打擊了駐華北的日偽軍,極大地鼓舞了全國的信心。百團大戰之後,八路軍迎來了日寇更加殘酷的進攻,彭德懷堅持戰斗在最前線,頂住了日寇的進攻,用鮮血保衛了根據地,並迎來了戰爭的勝利。4.縱橫馳騁大西北戰爭勝利後,不顧全國的反對,發動了旨在徹底消滅黨的內戰。此時已任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的彭德懷受命率西北野戰戰於西北戰場。年3月,軍胡宗南等部調集二十萬大軍進攻陝北,胡宗南部是軍的主力,裝備精良,給養充足,我西北野戰軍只有二萬六千人,裝備很差,給養不足,有時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彭德懷是善打硬仗的將領,他在指揮部隊掩護機關撤出延安之後,開始利用運動戰方式尋機殲敵。首先,他利用胡宗南佔領延安後的狂妄情緒和急於尋我主力決戰的心理,以一部兵力將敵主力誘向延安西北的安塞,另將六個旅的我國北軍主力隱蔽集結於延安東北七十里處的青化貶附近,在此設伏待敵。彭大將軍料事如神,在此等待兩日後,敵三十一旅大搖大擺地鑽入了我軍布下的口袋。彭德懷一聲令下,我軍兩頭封堵,戰斗僅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殲滅三十一旅直屬隊和九十二團計二千九百人,旅長被生俘。胡宗南吃虧之後,總結教訓,採用「方形戰術」,以「滾筒」形式前進。彭德懷立即針鋒相對地改變戰術,即以少量部隊牽著敵人兜圈子,使敵十萬大軍進行武裝大。設法把敵人拖垮拖散。牽著敵人走了十幾天,終於抓到了機會,乘敵後方蟠龍鎮空虛,集中主力攻下蟠龍鎮,全殲守敵六千人,活捉敵旅長,繳獲了堆集如山的物資。另外,還在羊馬河殲敵一三五旅計四千七百人。在一個半月的時間里,我西北野戰軍三戰三捷,打掉了敵人的氣勢,穩住了西北戰局。在穩住局勢之後,我軍掌握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彭德懷率軍北上榆林,在沙家店利用兵家之大忌,側水、側敵,僅用一天時間就消滅敵整編三十六師。此舉扭轉了西北戰場局勢,使胡宗南看到消滅我西北野戰軍的打算已成妄想。年春,西北野戰軍遵循的部署轉入戰略,彭德懷率師在宜川、瓦子街一舉殲敵一個軍部,二個師部、五個旅,計二萬八千人。彭德懷又乘勝進逼關中,攻克寶雞。進攻延安的蔣軍怕遭全殲,棄城南逃。4月22日勝利收復延安。取得陝北戰場的勝利之後,彭德懷率軍向西北橫掃,克西安、下蘭州、奪西寧、占銀川,並和平解放新疆,一舉解放西北地區的五省。西北地區的解放,有力地支持了全國范圍內的解放戰爭。5.保家衛國赴朝鮮年秋,美國侵略朝鮮並出兵轟炸我東北地區,國家面臨著再次遭受侵略的威脅。朝鮮共和國首相向緊急求援。在是否出兵朝鮮的問題上,彭德懷堅決支持的出兵主張。原定派率兵入朝,但稱病推辭。只好改派彭德懷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於年10月19日晚命令志願軍渡江,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打響。志願軍入朝第六天,彭德懷抓住敵人氣焰囂張,無所顧及和我軍已在兵力上占據優勢的情況,立即發動了第一戰役,運用迂迴包圍戰術,將敵人的數團、數營分割開來,然後各個殲滅之。經過十三個夜晝的激戰,取得了第一戰役的勝利,殲敵一萬五千人,扼制住了美軍的攻勢,解救了朝鮮共和國的危難,使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站住了腳。麥克阿瑟不甘心於失敗,於11月7日組織反撲。彭德懷下令主動後撤三十公里,示敵以弱,以少量兵力邊打邊退,故意驕敵。待美軍進入我軍設入的圈套之後,彭德懷下令,滯後部隊斷敵退路,兩翼部隊分割包圍敵人。志願軍把敵人的幾個師壓入一個狹小的區域,集中火力猛打,敵人立即潰不成軍,爭相逃命。美軍及偽軍一口氣退回去二百公里。我志願軍一舉殲敵三萬六千多人。乘勝追擊,收復了朝鮮首都平壤,初步扭轉了戰局,這即是入朝後的第二戰役。年12月31日,我志願軍冒雪發動了入朝後的第三戰役,激戰八天,取得了戰役的勝利,殲敵一萬九千餘人,志願軍越過「三八」線,攻佔了漢城。志願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再接再厲,於年1月27日,經過八十五天的奮戰,取得了殲敵七萬八千人的重大勝利。驕橫的侵略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國內一片反對聲中被撤了職。年4月22日,彭德懷發起了第五戰役,到6月10日戰役結束時,共殲敵八萬二千餘人,迫使美軍提出談判要求。隨後又指揮聯軍粉粹了敵人的「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共殲敵十五萬多人。最終迫使美國侵略者在停戰協定書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幫助朝鮮主義共和國轉危為安,還保衛了我國的安全,保衛了新生的。戰爭勝利之後,就連斯大林也稱贊彭德懷是「當代軍事家」。6.鐵骨錚錚持正義年4月,彭德懷奉命歸國主持日常工作。年9月任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他嘔心瀝血地為國防建設努力工作,利用療養期間上海島、進坑道,走遍了一萬多公里的海防線。他對軍隊在和平環境下的編制體制進行了改革,組建了技術兵種,實施正規化軍事訓練,使我軍實現了從單一兵種向諸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年夏天的廬山會議,他敢於直言,批評大躍進中的錯誤方針和口,後又寫信給,詳細闡述自己的觀點。他這些正確的意見被當成「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受到批判。在八屆八中全會上,彭德懷被錯誤地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首領,免去國防部長職務。在遭受不白之冤的暴風雨般的批判時,彭德懷並沒有低頭,他認為堅持實事求是地看問題,為了使黨的路線更正確而開展批評並沒有錯。年,他再次給寫信,堅持認為大躍進是錯誤的,會議給他的罪名是不符合實際的。
在遭受打擊的情況下,他忠實於黨的事業,一旦有工作的機會,仍全力以赴地為黨工作而不計較地位高低。「」中彭德懷進一步受到和摧殘。這位鐵骨錚錚的元帥,在七十六歲高齡時終於熬不過折磨,於年11月29日含冤而逝。年12月份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決定,徹底為彭德懷昭雪,恢復其名譽。為奮斗一生的共和國元帥終於可以瞑目於九泉之下了。他的軍事論著,為豐富軍事思想做出重要貢獻,已收入《彭德懷軍事文選》。他在獄中所寫材料已編輯成《彭德懷自述》出版,成為研究黨史和軍史的重要文獻。
彭德懷年表彭德懷原名得華,年10月24日生於湖南湘潭石潭鄉烏石寨。8歲時母親病故,而父親有哮喘病不能勞動。15歲時他參加飢民要求地主糧的隊伍,開倉吃了大戶,被通緝,逃到洞庭湖當了一名挑土壘堤的河工。

G. 矛盾原名\

茅盾,作家,政治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畢業後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職,從此開始他的文學生涯。
1920年任《小說月報》主編。同年12月底,與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積極從事政治活動,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武漢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教官,《民國日報》主編。大革命失敗後,東渡日本。1930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7年後,到武漢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主編《文藝陣地》。1938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協會聯合會主席。1940年5月到延安。1940年底到重慶。後又到桂林、香港,擔任《大眾生活》編委。1946年底,應邀赴蘇聯訪問。1949年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文化部長,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茅盾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段的故事》、《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中篇小說《路》、《三人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里程碑,顯示了現代文學在長篇小說創作方面的實績。此外,還有大量文學評論、神話研究、散文、雜文、歷史故事等。文學論文集《鼓吹集》、《鼓吹續集》、《夜讀偶記》、《關於歷史和歷史劇》、《雜談短篇小說》、《反映社會主義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還翻譯了幾十種外國文學著作。文化大革命後寫成的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茅盾生前為團結廣大作家,培養青年作者,促進文學理論建設,增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貢獻。其作品歌頌人民、歌頌革命,鞭撻舊中國黑暗勢力,表現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艱苦歷程,繪制了規模宏大的現實主義歷史畫卷,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熱點內容
android添加sdk 發布:2025-05-15 08:59:20 瀏覽:5
oracle數據導入sql 發布:2025-05-15 08:55:00 瀏覽:49
最適合做的腳本 發布:2025-05-15 08:54:27 瀏覽:380
太原php培訓班 發布:2025-05-15 08:41:38 瀏覽:937
豌豆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5-15 08:34:56 瀏覽:712
linux下php編譯安裝 發布:2025-05-15 08:30:37 瀏覽:592
c語言八進制十六進制 發布:2025-05-15 08:22:17 瀏覽:282
華為安卓如何更新鴻蒙 發布:2025-05-15 08:18:52 瀏覽:373
工商密碼器是什麼 發布:2025-05-15 08:18:50 瀏覽:752
c語言自考 發布:2025-05-15 07:52:42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