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訪問台灣致辭

訪問台灣致辭

發布時間: 2022-08-28 02:07:31

『壹』 連戰訪大陸

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大陸的國際政治意義

2005年5月3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前台灣行政院院長連戰及國民黨大陸訪問團結束了在南京、北京、西安和上海等地的8天訪問返回台灣。臨行前,連戰先生在上海浦東機場發表臨別感言時表示,待到「楊柳又青了」的時候再相見。現在,伴隨著連戰先生的話音,台灣海峽兩岸已然翻捲起和解的春潮。東亞地緣政治格局很可能因為這股春潮而掀開新的一頁。

·台灣問題:「外力」的存在總是將水越攪越混

台灣海峽兩岸的分裂與分治,是56年前國、共內戰的結果,也是當時世界冷戰格局的產物。在今年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偉大時刻,1943年11月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8月《波茨坦公告》作為國際法律文件,早就庄嚴宣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中國政府對台灣享有主權的神聖地位。美國喬治頓大學法學院院長沃爾曼教授曾專門撰文指出,台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主權歸屬,清晰得根本不需要再專門制定任何一項國際法文件來予以確認。

然而,冷戰使得台灣變成了美國圍堵所謂「中共擴張」的前哨陣地,也使得台灣問題與美國在東亞的地緣戰略利益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一灣淺淺的海水,帶來了數不盡的鄉愁。

90年代初冷戰結束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台灣島內的政治民主化原本應該為兩岸和平與統一創造歷史性的契機,但由於李登輝等台獨勢力作祟,兩岸關系悲劇性地日趨緊張。1999年9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妄圖藉助大國政治中利益競爭的復雜和詭異,「挾洋自重」,竭力想走一條背叛祖國、實現台獨的分離主義路線。

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帶有鮮明台獨黨綱的民進黨上台執政,形形色色的台獨勢力更加猖狂。泛綠陣營為了拉攏選票,達到長期執政的目的,不惜大肆煽動「台灣意識」以對抗和瓦解「中國認同」,藉由「撕裂族群」瘋狂地鼓吹和叫囂台灣要「走自己的路」。2004年3月20日的台灣大選將這種人為的「藍綠對立」以及「中國與台灣」的對立推進到了新的高度。陳水扁雖然在2004年5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重申了「四不一沒有」,但由於台灣當局台獨主張未變,一切為了票源的「逢中必反」政策不變,台獨勢力早就一直在爭取的「共投、制憲和正名」的可能性仍在提升,「去中國化」行動在台灣島內也不斷發展。

面對兩岸局勢的濃濃陰霾,2005年3月中國大陸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並由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四點建議」向台灣當局昭示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反台獨的決心和願意對話的善意。

兩岸局勢從90年代初一路走來,可謂風雨飄搖、幾度經歷危機。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台獨勢力竭力利用各種國際因素對抗中國大陸的主權訴求,堅持走台獨冒險主義道路;二是因為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台灣問題事實上成為了大國角逐的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台灣當局也頻頻出招,利用自己手中的「民主牌」、「民意牌」和「經貿牌」等手段,妄圖達到台獨目的;即便無法實現實質台獨,也要在法律、文化和觀念等領域與中國「劃清界限」。台獨勢力背後各種「外力」的干預與影響,一直是台灣海峽兩岸關系動盪最深刻的根源之一。

中國政府一再嚴正聲明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任何國家無權干涉;然而,國際關系中實力對比的微妙現實,以及大國政治中私利至上的權力本質,客觀上也難以完全釐清台灣問題是「國內」、還是「國際」問題的界限,更讓台灣問題總是隨著東亞政治的變化而起伏跌宕。

·兩岸中國人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連戰先生此次率團訪問大陸,不僅和胡錦濤總書記進行直接對話,建立起了海峽兩岸黨對黨的溝通與協商機制;最重要的是,兩黨領導人時隔59年的握手,向國際社會宣示了兩岸中國人有決心、有能力自己解決兩岸分歧與沖突;建立台海兩岸和平、穩定與發展的新架構,不但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是兩岸政治家可以共同開創的美好前景。

隨著親民黨主席宋楚瑜5月5日赴大陸訪問和目前正在商討中的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的來訪,兩岸政治人物直接對話的新現實已經出現。台灣的陳水扁「政府」盡管在短期內還不會實質性地跟進,從而藉助連先生訪問的東風徹底開啟兩岸當局者之間對話的大門,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當然,我們對連戰訪問能否帶來台灣島內政治生態的改變和多大程度上觸動民進黨政府還不能盲目樂觀。然而,台灣島內真正著眼於人民幸福和華夏子孫共創民族振興的各種政治勢力,事實上已經無法躲避兩岸政治對話的大潮。正如連戰先生4月29日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所提到的,他的來訪是順應「民意潮流」和「歷史潮流 」的雙重結果。連戰來訪與中國大陸方面所達成的廣泛成果,是90年代到現在15年間兩岸關系沒有出現的歷史轉變,是開啟兩岸未來發展歷史新進程的「鑰匙」,更是國際社會在若干個月之前還很難預期的偉大願景。

對於東亞的國際關系來說,連戰先生的此次訪問,是打破台海僵局、轉變兩岸關系長期緊張的重要時刻。台海的和平、穩定和發展,符合東亞各國人民的利益,更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合作。兩岸政治對話進程的啟動,將開始扭轉90年代以來台灣政局發展一直不利於中國大陸的消極趨勢,給台灣問題增加了前所未有的兩岸溝通對話的積極因素。在這一歷史時刻,在東亞地緣政治環境中,台灣問題難得一見地開始出現向「中國大陸」傾斜的建設性態勢。這無疑將有利於鞏固和發展中國在東亞的戰略地位,賦予中國政府更多的主動性來與其他國家討論普遍關心的台灣問題。

同時,對於出於牽制中國崛起的各種國際勢力來說,兩岸中國人自己在台海問題上逐步開始走出困境,建立起包括廣泛經貿聯系、軍事信任措施以及更深層的社會互動基礎上的「緊密型」聯系,無疑能打擊他們與台灣加強軍事與戰略聯系的政治意願,讓那些想要在台灣問題上做文章、做手腳以防範所謂「中國威脅」的勢力頭腦要「清醒」一些,在和台獨勢力「眉來眼去」時的熱情要多少「收斂」一些。雖然不是現在,也很可能還有漫長的時間,但歷史終將證明,在冷戰時期由於意識形態對抗,而在後冷戰時代又由於台獨勢力的挾洋自重而導致的「外力」介入台海事務的過程,從此次連戰先生訪問開始,將逐步進入一個「衰退期」。

中國政府此次抓住歷史機遇,與中國國民黨一起開創兩岸政黨交流新時期的抉擇,沉重地打擊了台獨勢力,擴大了島內維護現狀與穩定的主流民意,為防止台海局勢失控、逐步消除台海緊張這一長期的區域熱點問題,提供了最為堅實和可靠的路徑。在和平、穩定與發展為主題的兩岸關系務實開拓的歷史潮流帶動下,台灣問題的「降溫」將會給東亞區域合作帶來新的生機,也有可能逐步促成東亞多邊地區安全合作制度的建立。(朱鋒)

中國日報網站

『貳』 餘光中在台灣文藝頒獎儀式上的致辭

詩人餘光中參加一次文藝頒獎儀式,獲獎者大都是黑發晚輩,只有餘光中是白發老者。餘光中風趣睿智的致詞贏得了滿堂喝彩,他的致詞是:一個人年輕時同老頭子一同獲獎,表示他已經成名;可年老時還能同小夥子一同獲獎,說明他尚未落伍 。

『叄』 台灣有那些話和我們大陸不一樣

半個多世紀的隔離,使大陸的普通話和台灣的「國語」產生了不少差異。
1996年,國家旅遊協會組團訪台。由於我來自兩年前發生「千島湖事件」的浙江省,赴台當日便被台灣記者團團圍住,爭相提問。我則逐一作了回答。當某電視台記者問到「對『千島湖慘案』,大陸方面該如何檢討?」時,我們的何團長忽地站起身來,接過我手中的話筒說道:「這種事件是任何一個文明國家和地區都不願見到,但也難以避免的。就總體而言,大陸的治安要比台灣好得多。千島湖事件發生沒幾天,3名兇手就全部落網。而台灣桃園縣的劉邦友縣長,被殺害了那麼多天,昨天報上剛說有了點線索,今天又說線索斷了,不知你們有何感想?」台灣記者面面相覷,不再提問。
晚宴時,台灣「觀光局」的張局長對我說:「可能有點誤會了,台灣人講的『檢討』是中性詞,相當於你們所說的『探討』。」
兩天後,台灣方面提出晚上與大陸訪問團搞個「同樂會」。我們不明白「同樂會」是啥名堂,無人回應。經台方一再解釋,方明白所謂「同樂會」,就是我們說的「聯歡會」!
結束訪台的前一晚,台灣方面舉行了隆重的告別宴會。「觀光局」張局長的致辭很動情,也很得體。只是他講到「懇切希望大陸的各級旅遊主管部門能成為台灣遊客的保護傘」時,訪問團無人鼓掌,因為「保護傘」在大陸完全是個貶義詞,聽上去很是別扭。回到大陸後,與一位台胞談及此事,他笑著說,「保護傘」在台灣人的口中,是「護佑神」的意思。
以後我留意了一下,發現兩岸用語的差異還真的不少。
譬如「質量」這個詞,在大陸是評價商品時用的詞彙,而台灣人則用作評價一個人的道德。假若你在台灣人面前談論「這件衣服質量太差」,他會滿臉錯愕:一件衣服怎麼會有道德問題呢?
大陸人動輒喜歡用一個「搞」字,搞運動、搞活動、搞衛生、搞對象等等。而在台灣,「搞」完全是個貶義詞,只用作「搞女人」、「搞見不得人的事」之類。倘若問台灣人「你搞什麼工作」,人家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工作也能「搞」嗎?
大陸人講的「秋褲」,在台灣人的口中成了「衛生褲」。大陸人指的「秋褲」顧名思義就是秋涼時禦寒穿的褲子,不知台灣人的「衛生褲」是否有清潔身體的功能?
大陸把已婚婦女稱為「女士」,而台灣稱作「女生」,即使年過半百,也女生長女生短的,我們聽了覺得怪怪的。
兩岸用語的差異,俯拾即是。大陸稱「計程車」,台灣叫「計程車」;大陸稱「激光」,台灣叫「鐳射」;大陸稱「網路」,台灣叫「網路」;大陸把「窩心」作為「非常鬧心」的意思,而台灣恰恰相反,認為「窩心」就是「非常舒心」……
近年來,隨著兩岸的擴大交往,習慣用語也你吸引我,我滲透你,互相影響。特別是大陸的網路用語,大大拉近了兩岸網友的距離。「山寨」、「雷人」、「打醬油」、「躲貓貓」、「俯卧撐」、「土法煉鋼」、「人肉搜索」等都很快成了台灣的流行語。連剛被大陸發現的「犀利哥」,台灣人也同步關注,同步討論,並活學活用。短短個把月,便出現了好幾個以「犀利哥」為藝術造型的台灣版活報劇。
同樣,台灣的習慣用語鴨霸、便當、達人、宅男、杯葛、造勢、訴求、飆漲、民調、票決、脫口秀、追星族、狗仔隊、老神在在……也蜂擁而來,連一些台灣人已經丟棄的,也被人撿起來當成了時髦貨。

前幾天,與一位台灣朋友喝茶聊天。他說,沒想到「哇塞」一詞成了不少大陸人的口頭禪,特別是在一些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里,主持人動不動就大喊「哇塞」,還伴以誇張的肢體動作,藉以渲染節目的氣氛。殊不知,「哇塞」原是流行於台灣的閩南粗話。「哇」就是第一人稱代詞「我」,而「塞」則是一個表示性 行為的動詞,相當於北京話的「cao」、上海話的「戳」、山東話的「日」。現在台灣懂點自愛的藝人,早就不再使用「哇塞」這種粗俗不堪的用語了。真想向大陸演藝界的朋友提個醒,為了您的自身形象,也為了觀眾們的耳根清凈,別再當眾「哇塞」了!

和——大陸度he第二聲
和——台灣讀汗第四聲
都是表示與的意思,大家可以聽聽

有時問人家好了沒? 我會講"ARE YOU OK?"

講"好了" 會直接說OK

講"總之" 會說"ANYWAY"

要是不知道 會直接說"I don't konw."

喝咖啡 會說"coffee"

冰淇淋 會直接說 "ice cream"

若是說一個人想太多 會直接跟他說"You dream too much."

巧克力 都是直接發音"chocolate"

筆記型電腦 會直接說成"notebook"

來點音樂吧 有時直接說"來點music"

謝謝 會直接講"Thank you"

對不起 會直接說 "sorry"

不只英文 有時也有日文

如 你腦袋"秀逗" (shirt短路)

A da ma kon gu li 非常固執

ki lei 很漂亮 等等之類的

這些都是搜集來的 非常感謝這些人的資料。

『肆』 祖國期盼台灣回歸的祝詞怎麼寫

祖國期盼台灣回歸的祝詞:希望台灣人民的心和中國人民心連心,彼此掛念。

『伍』 台灣人的禮儀

寶島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在親朋好友間的相見時,也慣以擁抱為禮,或吻面頰的親吻禮。台灣的高山族雅美人在迎客時,一般慣施吻鼻禮(即用自己的鼻子輕輕地擦吻來賓的鼻尖),以示最崇高的敬意。台灣信奉佛教的人社交禮節為雙手合十禮。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台灣人的禮儀,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台灣人的禮儀

一般禮儀

按照美國人的標准來看,要台灣商人作出一項決定往往要花費很長時間,所以談生意時要有耐心。

在某些,家內不穿鞋子,改穿拖鞋。要客從主便。

稱謂與問候

與熟人或親密朋友見面時,習慣上握一下手。初次見面時只須點頭打招呼。微微彎腰鞠躬是表示敬意,但不要做得過分。

約會與准時

赴約時,完全可以比規定時間稍早或稍晚一些到達。

款待與饋贈

宴請通常是在飯店裡不是在家裡。

台灣的飯菜極其豐盛,一頓飯可能有20道菜,所以在開始階段要吃得少些以留有餘地。祝酒是常見的。“乾杯”的意思是一飲而盡,杯底朝天。

筷子與瓷調羹是台灣常用的餐具。

登門訪問台灣人時,宜帶一樣小禮品,例如水果、糖果或干點。遞送禮品或其他物品時應用雙手奉上。接受宴請後寫一封 感謝信 是必須的,並且受主人歡迎。

交談

別談論中國大陸和當地的政治。

信仰忌諱

台灣信奉佛教和道教的信徒約佔全省入口的34%;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約佔3%;另外還有部分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天理教、軒轅教、大同教、理教等。

台灣人忌諱別人打聽他們的工資、年齡以及家庭住址。因為他們不願意別人過問他們的私事。台灣人最討厭有人沖他眨眼。認為這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他們忌諱以扇子贈人。因為他們有“送扇無相見”之說。他們忌諱“4”數,因其與‘死”音近似,所以,人們極為反感,故產生怕遇“4”數的心裡。他們平時無論干什麼都要設法蔽開“4”數,或改“4”數為“兩雙”來說。他們忌以手巾送人,因為他們有“送巾斷根”之說。他們忌諱把剪刀送人,因其有“一刀兩斷”之說,送這種物品會讓人覺得有一種威脅之感。他們忌諱以雨傘當作禮物送人,因為台灣用的方言中,“傘”與“散”諧音。“雨”與“給”諧音,“雨傘”與“給散”諧音,這洋難免引起對方的誤解。他們忌以甜果為禮送人。因其逢年過節常以甜果祭祖拜神,以甜果贈人容易使對方感到有不祥之兆。他們忌諱把粽子當做禮品送人。因其會被誤解為把對方當作喪家。台灣的阿美人十分忌諱打噴嚏,他們把一天之中若碰上有人打噴嚏,視為遇到了很不吉利的事情。

飲食習慣

台灣深山的高山族人吃食比較貧乏,他們很少吃白米,一般多以番薯、芋頭為主食。台灣蘭嶼的雅美人多半是吃芋頭和魚類;水田地區的人則以大米為主,夾有玉米等。台灣排灣族人喜歡粘小米混合花生或鳥獸肉等,再用樹葉包成棕子。他們一般對西餐、中餐均能適應,坦對中餐更為偏愛。台灣人思念家鄉,他們對大陸的家鄉風味菜看格外喜歡。到內地觀光的人,也願品嘗當地的名貴佳餚。

台灣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餚的豐盛吉祥,注重菜餚的鮮、嫩、滑、爽。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愛微甜味道。

③主食 一般以米為主食,也很喜歡各種麵食品種。

④副食 愛吃魚類、海產品、雞、鴨、豬肉、牛肉、羊肉及各種野味品;蔬菜愛吃尤菜、黃瓜、西紅柿、茄子、菜花、竹筍等;調味品喜用胡椒、花椒、丁香、味精、鹽、醋、料酒、醬油等。

⑤製法 對國內各種烹調技法烹制的菜餚均能適應,更偏愛煎、干炸、爆炒、燒、燴等烹調 方法 製作的菜餚。

⑥中餐 對大陸各種風味菜餚都很喜歡,對閩菜、粵菜尤甚。

⑦ 菜譜 很欣賞龍虎鬥、片皮乳豬、冬瓜盅、蚝油牛肉、脆皮雞、佛跳牆、太極明蝦、淡糟炒鮮竹、菊花鱸魚球、潮洲凍肉、雪花雞、炒山雞片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愛喝雞尾酒、葡萄酒、啤酒,飲料喜歡礦泉水、咖啡、桔子汁、果汁等,茶類尤其喜歡烏龍茶。

⑨果品 愛吃香蕉、菠蘿、柑、桔、木瓜、柚子、龍眼、芒果、檳榔、洋桃等水果;乾果喜歡核桃仁、杏仁等。

『陸』 表達大陸與台灣「兩岸兄弟一家親」的思想。

炎黃子孫不忘本,
兩岸兄弟一家親。
華夏民族終一體,
四海同胞一條心.
兩岸同祖同宗,共為炎黃子孫,血脈相連,血濃於水,一榮俱榮,一辱俱辱。雖然現在兩岸在認知上有所分歧,然而並不影響情誼深重,猶如兄弟也有拌嘴吵架甚至拳腳相向,手足之情焉因摩擦隔閡而消失殆盡,兩岸現狀正在向積極方向發展,我們將攜手共進,共創未來,這將會是兩岸人民福祉啊。

『柒』 夏河飄香的7月,台灣民眾大陸訪問團一行來我市參觀游覽。如果請你代表大陸學

例:大陸與台灣一衣帶水,大家都是一奶同胞,一脈相承,有著血濃於水的不可分割的親情,大陸與台灣的青年一代應該攜手並進,共創美好的未來。

『捌』 2008年海峽兩岸交流交往的重大事件

兩岸攜手,抗震救災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致函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表達對災區的關切及慰問。16日,台灣組織專業搜救隊趕赴地震災區協助救援,這是1949年以來台灣的專業救援隊首次赴大陸救災。台灣民間也踴躍捐款支援災區,充分體現了兩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兩會恢復制度化協商 6月11日,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率團抵達北京,與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行會談,雙方就盡快解決兩岸周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議題進行了協商,並簽署了《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這標志著中斷9年的兩會制度化協商正式恢復。 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正式啟動 7月4日,大陸居民赴台旅遊首批遊客抵達台灣島,開始了為期8天的觀光行程,大陸居民期盼多年的赴台旅遊的夙願終於成為現實。正如中共中央台辦主任王毅所說:這是兩岸關系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也是兩岸同胞交往史上一個新的起點。 兩岸民眾共享奧運榮耀 8月8日,台灣政黨領袖連戰、吳伯雄、宋楚瑜出席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奧運會賽場上,大陸觀眾熱情地為中華台北隊的體育健兒們加油喝彩,讓他們體驗到了主場般的感受。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更加拉近了兩岸同胞的距離。 陳雲林赴台進行歷史性訪問 11月3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赴台訪問,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舉行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空運協議》等4項協議,並形成其它一些積極成果。這是大陸海協會會長首次訪問台灣,代表著兩會制度化協商取得新突破。 「三通」基本實現,兩岸交流進入新紀元。 12月15日,根據海協、海基兩會台北會談達成的協議,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正式啟動。經過30年的努力,兩岸直接「三通」終於基本實現,兩岸關系的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成功舉辦 12月20日至21日,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以「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為主題,提出了9條「共同建議」。同時,中共中央台辦主任王毅宣布了大陸就如何加強兩岸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制訂的10項惠台政策措施。 大熊貓「團團」、「圓圓」抵台 12月23日,台灣民眾期盼已久的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圓圓」搭乘專機抵達台北,這標志著協商10餘年的熊貓赴台計劃終於成為現實,「團團」、「圓圓」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象徵。

求採納

『玖』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的學術交流

★2007年
●7月,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到南部縣大王鎮開展為期一周、以「牽手法律援助,共謀和諧發展」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4日上午「校鎮共建平安和諧示範鎮」在揭牌儀式在大王鎮政府大院隆重舉行;隨後,應大王鎮黨委書記汪毅邀請,法學院院長劉永紅為為大王鎮作了一場法制講座。
★2008年
●11月,首屆校園法制節暨法學院2008「學術月」開幕。活動期間,學生辯論賽,校內外法學專家學術報告會、模擬法庭現場庭審、司法實習成果展、等多場活動陸續舉行。
●11月22日,法學院2008「學術月」活動系列學術報告會在文科樓法學院模擬法庭舉行。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廖斌教授應邀來院作題為《物權法與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若干問題》的學術報告。
●11月24日晚,「西華師范大學講壇」第十二期在新區文科大樓法學院模擬法庭舉行。著名法學家、2004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四川大學中國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訴訟法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法學會副會長、 四川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左衛民教授應邀作了題為《中國司法改革的回顧與展望》的學術演講。
●11月25日,法學院2008「學術月」活動系列學術報告會第四場報告會在文科樓法學院模擬法庭舉行,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趙勇博士作了以《法學理論的本體論研究》為題的學術報告。
●12月4日,法學院2008「學術月」第五場學術講座暨「學術月」閉幕式在模擬法庭舉行,法學院副教授青維富博士作「美國司法審查之緣起」的學術講座。
★2009年
●5月22日晚,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馮亞東教授應邀做客法學院,並在新區文科大樓法學院模擬法庭作題為「許霆案的刑法解說」的學術報告。
●5月23日,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趙勇博士在一期教學大樓104教室為法學院師生作了題為「熱點案例的法理分析」的學術報告。
●6月4日晚,應法學院的邀請,著名法學家、原西南政法大學校長、四川大學法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龍宗智教授在新區文科樓法學院模擬法庭作題為《證據規則與刑事辯護》的學術報告。
●11月6日晚,法學院2006級實習成果展—「模擬庭審」在一期文科樓法學教育實訓中心(模擬法庭)成功舉行。
●11月10日下午,法學院2009「學術月」在西華師范大學法學教育實訓中心(模擬法庭)隆重開幕。總支書記孫益全副教授首先在開幕式上致辭。
●11月10日下午,法學院2009「學術月」開幕之後,中國法醫學會法醫臨床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南充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委員、南充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主任法醫師、川北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李生彥以《法醫學與法學》為題做了首場學術講座。
●11月11日晚,四川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法學博士唐稷堯教授應邀在西華師范大學法學教育實訓中心(模擬法庭)作了題為《當代刑法的目標與基本理念》的學術報告。
★2010年
●3月15日晚,2010年「學術月」序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馬小紅教授文科樓 模擬法庭為法學院師生做題為「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前沿問題研究」的學術講座。
●3月20日上午,法大司考」2010全國大型巡迴講座之西華師大專場在模擬法庭舉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鄒龍妹做專題講座。
●3月31日晚,四川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李平教授應法學院邀請,在新校區文科樓模擬法庭作題為「我國法律體系中的懲罰性賠償問題」的學術講座。
●4月20日下午,法學院與法院合作教學啟動第一期,南充市順慶區人民法院在我校法學教育實訓中心---模擬法庭公開開庭某合同糾紛一案。法學院學生現場參見庭審學習、旁聽。
● 9月7日,隨著沖刺階段最後一次課行政法的結束,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2010司考培訓(簡稱「法大司考」南充基地)工作圓滿結課。
●10月26日晚,重慶周立太律師事務所主任周立太律師應邀做客法學院,在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在一期文科樓模擬法庭舉辦了主題為「民工權益的救濟——民工維權的喜與憂」的專題演講。
●11月9日下午,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王邦習應邀在法學院模擬法庭做了題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專題講座。講座結束後,陳寧校長代表學校為王邦習院長頒發了客座教授聘書。
●11月30日,南充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周力做客法學院,在模擬法庭舉辦了「法治與文化」專題學術講座。
●11月25日,2010年學術講座系列活動之一「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專題講座在文科樓模擬法庭成功舉辦。南充市政府法制辦公室何朝安主任應邀舉行專題。
●12月2日,法學院在文科樓模擬法庭順利舉行了「12.4法制節」開幕式系列活動。
●12月14日,教育部人文社科「跨世紀優秀人才」、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左衛民教授再次做客法學院,並在文科樓模擬法庭舉行「實證研究與中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為主題的學術報告會。
●12月12日—13日,四川省法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成都舉行,法學院劉永紅教授、唐芳博士應邀參加了本次代表大會。
●12月21日至24日,由中國法學會主辦、雲南省法學會承辦的「中國·昆明 泛珠三角合作與發展法治論壇」在昆明召開,法學院劉永紅教授獲邀請參加此次會議,劉永紅教授提交的論文獲得組大會委會論文評比二等獎。
★2011年
●2月25日,由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法學院2007級實習成果匯報展」在一期文科樓的模擬法庭順利舉行。法學院07級學生在模擬法庭模擬審理離婚、故意傷害兩個案件,法學院老師進行現場點評。
●4月1日,法學院舉辦2011年「學術月」開幕式,並邀請了西南財經大學法學博士王倫剛教授做了題為「法律人的特質、快樂和力量」的學術報告。
●4月1日晚,「西華師大講壇」第49期如期舉行,我國著名的法學專家、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馬俊駒教授應邀為我校師生作了一場題為「當代民法所遇挑戰及發展趨勢」講座。
●4月15日下午,佛山科技學院政法學院副院長徐繼超教授、副院長戴激波教授、法律系主任向玉蘭教授一行六人來法學院考察交流。
●4月,應廣安華鎣市委宣傳部的邀請,法學院黨總支組織了紀念建黨九十周年、創先爭優系列活動重點之二「創先爭優紅區行」活動。
●4月20日下午,法學院黨政領導帶領黨員教師和數百名學生走出校門,與順慶區人民法院聯合舉辦了「創先爭優」特色活動。
●4月20日下午,第52期黨校培訓班法學院學習小組奉獻日活動在南充市順慶區人民法院順利舉行。
●4月25日,法學院2011「學術月」活動之一,南充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鄭崇軍應邀為法學院師生作了「社會誠信的法律思考」的學術報告。
●4月27日下午,法學院2011「學術月」系列活動的又一場專題學術講座在文科樓207教室展開。南充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主任法醫師、川北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李生彥教授應邀為法學院師生作了「人身損害賠償問題」的學術報告。
●5月8日,法學院院長劉永紅教授在文科樓模擬法庭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題為--「法治的現代意蘊」的講座。
●5月12日晚,法學院「慶祝建黨90周年、建校65周年活動之校友聯誼會」在文科樓模擬法庭舉行。樂山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薛建平、雅安電視台台長舒新、營山縣副縣長兼公安局長周成、南充鼎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和平等校友和學院三百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聯誼會。
●5月17日下午,由法學院和順慶區人民法院聯合舉辦的法律實踐教學活動在文科樓的模擬法庭順利舉行。
●6月15日下午,法學院在新聞傳播學院演播大廳舉行「最後一次班會」為主題的2011屆畢業謝師匯演,整場匯演歷時兩個小時,現場掌聲陣陣,熱淚飛揚,氣氛溫馨感人。晚上6時30分,2011屆師生在巴國布衣北湖店舉行了畢業晚宴。
●6月21日下午,法學院學生和老師組成的籃球聯隊和順慶法院代表隊進行的「順慶法院VS法學院」籃球聯誼比賽在校體育館順利舉行。
●7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賀衛方教授作客西華師范大學,在新區音樂廳圍繞「熱點案件與中國法治走勢」給南充市法律界和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的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報告。
●9月20日下午,南充市國安局局長王瑞和作客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在文科樓模擬法庭為法學院師生舉行一場題為「隱蔽敵情形勢報告會」的主題講座。
●10月14-15日,法學院劉永紅院長隨陳寧校長訪問台灣世新大學,並參加了世新大學55周年校慶活出席該校舉辦的「全球化趨勢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創新」論壇。
●10月13日—15日,法學院黨總支書記孫益全應邀出席在曲阜師范大學舉行的「全國高師《資本論》研究會第18次學術研討會」。參會期間孫書記同曲埠師范大學法學院領導就學生的考研、司法考試、就業等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10月 23日上午,法學院黨建學習小組以及學院青志協近50位同學赴西山舉行了「奉獻日走進敬老院」活動。同學們給老人帶去了水果、為老人打掃衛、陪他們聊天和散步,並給老人們表演了唱歌、跳舞以及小品、武術等文藝節目。
●10月25日晚,「法律人職業規劃暨司法考試大型報告會公益講座」在文科樓模擬法庭順利舉行。北京大學法學院舒揚博士就法科學生的就業狀況、司法考試必要性,2011年司考現狀,2012年司考重點展望以及如何制定司考戰略五個方面做了詳細的講解。法學院四百多位學生聆聽講座。
● 11月8日下午,法學院與四川罡興律師事務所合作共建大會在文科樓模擬法庭順利舉行,法學院院長劉永紅教授、罡興律師事務所主任任靜共同簽署了《四川罡興律師事務所與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合作共建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法學院設立「罡興律師」勵志獎學金。任靜主任也現場受聘為法學院客座教授,並為師生舉行一場題為「法律——法律人」的講座。
● 11月10日,四川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陳馳教授在一期模擬法庭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中國百年憲政之路」的學術報告。法學院領導及學院兩百多位學生參加了此次學術報告會。
●11月11日晚,法學院在二期大學生活動中心成功舉行了以「預約你的愛」為主題的光棍節特色活動。
● 12月2日上午,南充市12·4法制節開幕式暨大型普法宣傳活動在南充市北湖公園盛大舉行。活動由南充市市委宣傳部、南充市司法局主辦,由市司法局牽頭,西華師大攜手南充市人民政府、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等10餘個機關部門單位共同舉辦,法學院院長劉永紅,副院長周建軍及多位法學專業任課教師帶領二十餘名同學參與了此次普法宣傳活動。
● 12月6日下午,法學院在音樂廳順利舉行了「青春飛Young 律動人生」的迎新晚會。校、院領導和法學院師生參加晚會,南充市順慶區分局特警大隊也應邀觀看晚會。
● 12月27日晚,由法學院主辦的「法學院2008級實習成果匯報」在一期文科樓的模擬法庭順利舉行。教務處、法學院領導及大一、大二同學等300餘人出席了活動。此次成果展包括XX訴XX離婚案(民事案件)和XX故意傷害罪案(刑事案件)兩個案件。庭審由法庭准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當庭宣判四個部分組成,08級同學們以其豐富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實習成果和靈活的表演,生動形象地模擬了法庭庭審的整個流程,展示了他們良好的實習成果。 最後,副院長周建軍分別就兩起案件進行點評。
★2012年
● 3月6日上午,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公訴人訴張某、陳某故意傷害罪一案在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大廳進行了一審公開開庭審理。法學院100餘名學生到場旁聽觀摩學習。
● 3月14日晚,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鄧湘樹老師2011——2012公務員考試備考指南法學院專場講座在校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開講,法學院同學到場聆聽了此次講座。
● 3月14日晚,法學院西華之聲辯論賽在文科樓模擬法庭舉辦。法學院行政、黨總支、團委領導及學院全體大一同學出席觀看本次辯論賽。 正反雙方就「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同學們在辯論中引經據典、妙語連連,贏得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 4月14日,由南充市法制建設領導小組、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西華師范大學主辦,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承辦的西華師范大學首屆「與法同行」法治文化節開幕式暨南充市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授牌儀式在西華師范大學舉行。校黨委、南充市政法委、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等機構領導出席活動。
儀式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柯毅為南充市首個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西華師范大學授獎牌,市司法局局長任偉為南充市法律援助學生自願服務隊授旗。儀式上還將順慶區學院街社區、白土壩社區、稻香路社區、平城街社區和桑園路社區作為「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律援助點」定向開展法律援助並進行了授牌。
本屆法治文化節主要內容包括法制書畫、圖片展、法治文化進社區、法治電影展播、模擬庭審大賽、法律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活動時間將從4月持續到6月。其中,法治文化進社區系列活動是本屆法治文化節的一大亮點,法學院的師生將充分利用4月、5月的周末時間,分別深入法律援助點設立法律咨詢站進行法律援助,現場解答法律咨詢問題,開展法律幫扶窗口等活動。
● 4月18日晚,2012年選調生暨公務員面試法學院專場的面試講座在模擬法庭舉行,中共教育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專家、南充分校謝新哲老師做客西華師大,為同學們作了系列指導。法學院院學生以及學校各院學生近兩百人參加了本次專題講座。
● 4月25日上午,西華師范大學講壇第84期學術講座在文科樓模擬法庭舉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博導薛剛凌教授擔任主講人。講座由法學院院長劉永紅主持,校黨辦校辦主任徐遠火、順慶法院領導及部分法官、政行院部分研究生及法學院老師和同學們到場聆聽了講座。
● 4月27日下午,「法學院2012年專業實習工作暨合作教學研討會」在政行院會議室召開 ,來自實習單位的十餘位代表參加會議,就法學院學生實習情況與學院領導、老師代表作了交流,並結合法學院學生的實習情況提出了寶貴意見。 年份 年級人數 參考人數 通過人數(A照) 考試通過率 最高分 2009年 不詳 不詳 57人(400分以上15人) 不詳 劉悅:457分(南充市第一名) 2010年 2007級:144人 136人 82人(400分以上28人) 60.3% 黃可心:453分(南充市第一名)

熱點內容
游戲版微信伺服器維護中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0 04:54:42 瀏覽:816
sqlserver連接測試 發布:2025-05-10 04:49:43 瀏覽:694
中國電信的電視維護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5-05-10 04:36:52 瀏覽:589
蘋果編譯器叫什麼名字 發布:2025-05-10 04:36:44 瀏覽:544
怎麼給電話配置ip 發布:2025-05-10 04:31:40 瀏覽:359
java訪問網站 發布:2025-05-10 04:31:02 瀏覽:189
linuxshell命令行 發布:2025-05-10 04:16:12 瀏覽:751
廣東人社賬號密碼多少 發布:2025-05-10 03:43:11 瀏覽:617
python對象參數 發布:2025-05-10 03:43:11 瀏覽:576
自己伺服器搭建梯子 發布:2025-05-10 03:31:39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