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訪問朝鮮
1. 曾叛逃朝鮮的美國兵詹金斯在日本過世是真的嗎
隨著查爾斯·羅伯特·詹金斯的過世,曾經叛逃朝鮮的美國兵再次受到關注。據英國《衛報》12月12日報道,詹金斯已在日本過世,終年77歲。
公開資料顯示,詹金斯原是一名美國駐韓國士兵。1965年,他在韓國與朝鮮邊界韓方一側巡邏時突然失蹤,後被美軍宣布為「叛逃」到了朝鮮。
詹金斯在平壤教授英語,並在那裡結識了後來的妻子———日本人曾我瞳。曾我瞳原是日本新潟縣佐渡市一名實習護士。1978年,19歲的曾我瞳在上街購物途中遭綁架到朝鮮,在那裡教朝鮮人員日語。
在法庭辯論中,詹金斯承認了逃跑、利敵行為兩項指控,但否認其他兩項指控。關於逃跑的原因,他解釋說,當時他害怕被派往越南戰場,十分苦悶,經常喝酒,逃跑前他喝了10瓶啤酒,是在酒精的作用下逃離部隊的。
上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交戰雙方簽署停戰協定之後,曾先後有6名美軍士兵叛逃至朝鮮,其中大部分都已經去世或離開朝鮮。環球網今年8月援引法新社報道稱,他們中最後一位留在朝鮮的美國大兵也已經離開人世。
2. 大家怎麼看待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
小泉純一郎(1942年1月8日-),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簡稱首相,2001年4月26日-2006年9月26日)。
生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一高官家庭。1967年畢業於慶應大學經濟系。1970年任福田赳夫的私人秘書。1972年12月首次當選眾議員。1979年任大藏政務次官。1988年任厚生大臣。1992年任郵政大臣。2001年4月當選日本自由民主黨總裁。同年10月參觀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2002年9月訪朝鮮與金正日進行會談,簽署《日朝平壤宣言》,這是日相首次訪朝。2004年1月,決定派自衛隊前往伊拉克。同年表示「本屆內閣的最大使命是實現郵政民營化」。2005年8月15日發表《小泉談話》。2006年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2009年為電影《宇宙英雄奧特曼之超銀河傳說》中奧特之王一角擔任配音。
3. 2002年十大國外焦點人物
由貴州日報和光明日報等全國40家新聞媒體參加、代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主流媒體的2002中國國際新聞論壇年會評出十大國外焦點人物:
一、退休總統獲大獎 卡特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10月11日宣布授予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幾十年來堅持不懈為國際沖突尋找和平解決方案、致力於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
卡特1977—1981年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中美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他在促進埃以和談及中東和平進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5月,卡特赴古巴與卡斯特羅會談。他是40多年來第一位訪問古巴的美國離任或現任總統。他堅持按國際法解決伊拉克問題。
詹姆斯·厄爾·卡特習稱吉米·卡特,1924年10月1日出生。1943年進入馬里蘭州美國海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在海軍服役。1962年至1966年任喬治亞州參議員。1970年至1974年任喬治亞州州長。1977年當選美國第39任總統。
二、昔日英雄今成囚 埃貝斯
擁有1070億美元資產的美國世界通訊公司7月21日正式申請破產,從而刷新了美國歷史上公司破產案規模的紀錄。此前,公司承認做假賬,涉及金額70多億美元。此案的始作俑者、公司創始人、前首席執行官伯納德·埃貝斯也從幕後走到了台前。
現年60歲的埃貝斯生於加拿大,做過送奶工、中學的籃球教練,經營過服裝倉庫、汽車旅館。1983年,他成立了一家電話公司,向當地的小公司銷售長話服務。1995年他將公司改名為世界通訊公司。在短短3年內,他兼並了70多家電訊公司,使世通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發展成全球超級電訊公司,業務遍及60多個國家,擁有雇員8萬人。過度擴張,導致企業的經營發展失控,最後不得不靠假賬支撐。9月30日,檢察官已對埃貝斯提出民事訴訟。
三、衛國反恐倒薩忙 布希
2002年的布希可謂忙碌異常,為了打贏反恐戰爭,他一方面增加國防開支和反恐預算,新設國土安全部,積極准備對伊拉克的戰爭;另一方面他又在利用反恐以來出現的對美有利時機,在拋出「邪惡軸心論」、提出「先發制人戰略」的同時,積極調整與大國的關系,進一步鞏固美國對國際事務的主導地位。他提出的反恐、保衛本土和振興經濟三大目標中,惟有經濟問題最讓布希頭疼。固定資產投資不振,企業丑聞此起彼伏,美國股市暴跌,民眾財富縮水,布希苦無良策。
喬治·沃克·布希生於1946年。1968年從耶魯大學畢業,1975年獲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4年當選得克薩斯州州長,1998年獲連任,2000年當選美利堅合眾國第43任總統。
四、叫板妥協均在行 薩達姆
從今年2月起,美英就頻繁轟炸伊拉克。美國總統布希表示,將採取一切手段把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趕下台。面對這些威脅,薩達姆一方面嚴陣以待,強調「伊拉克不是阿富汗」;另一方面巧妙周旋,同意聯合國核查小組返伊,暫時緩解了陰雲密布的局勢。但面對虎視眈眈的美英聯軍,薩達姆能否逃過一劫,將是未來一段時間世人關注的焦點。
薩達姆·海珊現為伊拉克總統、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復興社會黨伊拉克民族領導機構總書記、武裝部隊總司令。他1937年4月28日生於薩拉丁省提克里特縣一個農民家庭,是前總統貝克爾的外甥。1957年加入復興黨。1979年7月在前總統貝克爾稱病辭職後,他出任復興黨地區領導總書記、革指會主席、共和國總統和武裝部隊總司令,8月獲元帥軍銜。
五、人質事件顯手腕 普京
普京今年在內外政策方面都有突出表現:對內進行改革挖潛,使經濟得到明顯恢復;對外繼續奉行務實靈活的政策,抓住「反恐」,同美國、北約建立了新型關系。在處理莫斯科人質危機時,他臨危不亂、沉著果斷的處事風格,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普京1952年10月7日生於列寧格勒市(今聖彼得堡市),1975年進入克格勃對外情報局工作,1994年任聖彼得堡第一副市長,1997年任俄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兼總統辦公廳監察總局局長,1998年7月起任俄聯邦安全局局長,1999年3月起任俄安全會議秘書,8月被任命為俄政府總理,2000年3月26日當選俄聯邦總統。普京自幼喜歡體育,尤愛柔道。
六、破冰訪朝我為先 小泉純一郎
9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對朝鮮的訪問,成為改善日朝關系的破冰之旅。雙方簽署的「日朝平壤聲明」,就朝日實現關系正常化、清算日本對朝鮮實行殖民統治歷史和解決兩國間懸而未決的問題等達成了共識,使日朝關系有了歷史性突破。此舉對促進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產生了積極影響。
小泉純一郎1942年1月8日生於神奈川縣。1967年畢業於慶應大學經濟系,1968年赴英國倫敦大學留學。他歷任自民黨副幹事長、全國組織委員長、郵政大臣、厚生大臣、大藏省委員長等。他於1972年首次當選眾議員。2001年4月當選首相。小泉的祖父、父親都曾是眾議員,小泉從政後,因繼承其父輩強有力的後援團體,被日本輿論稱為實力人物。小泉愛好讀書、喜歡音樂。
七、臨危受命展抱負 卡爾扎伊
賽義德·哈米德·卡爾扎伊6月19日宣誓就職阿富汗過渡政府總統。他重視教育,狠抓經濟,當眾銷毀約4000公斤毒品,宣布成立阿富汗新憲法起草委員會,以顯示其打擊毒品,推動阿富汗民主進程的決心。國際紅十字會今年決定授予他自由獎,以表彰他對阿富汗和平與安全重建作出的貢獻。
他1954年12月24日生於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其祖父曾任查希爾王朝的顧問,其父是查希爾國王當政時的國民議會主席。他就讀於喀布爾哈比比亞高等學校,後赴印度、美國留學。1973年,查希爾王朝被推翻後,卡爾扎伊一家流亡國外。納吉布拉政權垮台後,他在拉巴尼政府中任外交部副部長。1997年他移居巴基斯坦。「9·11」事件後,他秘密返回阿富汗,集結反塔利班武裝力量,成為普什圖族伯帕扎伊部落的領袖。今年9月5日,他險遭暗殺。過渡政府任期18個月,到2004年舉行大選為止。
八、頂住壓力搞土改 穆加貝
辛巴威總統羅伯特·穆加貝贏得3月9日總統選舉,第三次蟬聯總統。
津1980年獨立後,開始土改,將少數白人農場主佔有的全國70%的土地徵收後重新分配給無地農民。2000年以來,津加快了土改步伐,徵用了白人農場管理的約500萬公頃土地,安置了50多萬戶無地農民和退役軍人。此舉引起英美不滿,一些西方國家紛紛對津制裁。穆加貝在非洲國家的支持下,頂住了國際壓力,贏得了國內民眾的支持。
穆加貝1924年2月21日生於哈拉雷庫塔馬區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就讀於南非黑爾堡大學、倫敦大學和南非大學,獲文學學士和法律、經濟學碩士,1963年8月創建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任總書記。他1964—1974年被監禁10年,1975年赴莫三比克組織和領導辛巴威民族解放斗爭。1980年4月津獨立後他任政府總理。1990年3月當選總統,1996年3月獲連任。
九、政局多變他從容 查韋斯
4月11日,委內瑞拉發生政變,以海軍少將埃克托爾·拉米雷斯為首的一些高級軍官聲明不支持查韋斯政府,並將其扣押。原委內瑞拉企業家聯合會主席卡莫納12日就任臨時總統。查韋斯的支持者與反對者發生流血沖突。13日下午,副總統卡韋略悄返總統府,並向政變軍人發出釋放查韋斯的最後通牒。卡莫納隨即宣布辭職,14日凌晨,查韋斯從被關押的加勒比小島乘直升機返回總統府。這次政變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狀況不佳,政府的改革措施過急,尤其是「減產保價」的石油政策,使不同利益集團組成了反政府的統一陣線。
12月初,委內瑞拉國內的反對派組織了全國范圍的大罷工,與此同時個別大國也對委內瑞拉施壓,企圖迫使該國提前舉行大選。
烏戈·查韋斯1954年生於巴里納斯州,先後就讀於委內瑞拉軍事學院和西蒙·玻利瓦爾大學。1992年,他創建「革命玻利瓦爾運動」,後改名「第五共和國運動」並任主席。1999年2月起任總統。
十、以暴制暴手不軟 沙龍
今年,巴以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一方面,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人的自殺性襲擊一浪接一浪;另一方面,素有「鐵腕將軍」之稱的沙龍針鋒相對,採取以暴制暴的政策,對巴勒斯坦人屢屢出擊,甚至出動飛機、坦克攻打、圍困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的官邸,限制其人身自由達數月之久。今年11月5日,在以色列工黨退出政府的情況下,沙龍宣布提前舉行大選,並於當月28日在利庫德集團的選舉中戰勝內塔尼亞胡,當選利庫德集團領袖。阿里埃勒·沙龍,1928年生於特拉維夫,17歲入伍,36歲成為少將,參與了幾乎所有中東戰爭,是以色列著名的強硬派人物。2000年9月他強行「訪問」阿克薩清真寺,引發了持續至今的巴以大規模流血沖突。2001年2月當選以色列總理。
4. 朝日關系發展情況
日朝關系一直以來都比較焦灼,最近惡化了許多。在朝鮮,沒收日本車的說法一直存在。不過,近年來,朝鮮開始大量生產本國品牌汽車,如「口哨」牌汽車、「布穀鳥」牌汽車等,並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現在,平壤街頭的日本汽車要比前幾年少了許多。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和幹部一般使用的轎車是德國的賓士汽車和帕薩特汽車,朝鮮一般政府機關使用的則是朝鮮本國汽車,朝鮮部隊有不少人使用的是中國的老式吉普車。
還有一個因素也影響著日本車在朝鮮的命運。按照朝鮮法律,在朝鮮開車是靠右行駛,因此以左舵方向盤汽車為標准。而在朝鮮的日本汽車絕大部分是右舵方向盤的二手汽車。所以,現在平壤街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不管左舵車還是右舵汽車都是靠右行駛,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再之,近年來,由於日本對朝鮮進行嚴格的經濟制裁,使這些老舊的日本汽車無法進行零件更換,許多日本車壞了以後,很難進行修理。在平壤街頭,記者就親眼目睹過二手日產豐田車行駛中忽然冒煙,車主急得焦頭爛額但無計可施。
出於各種原因考慮,朝鮮政府打算有計劃地淘汰日本車。一些了解情況的人士稱,朝鮮政府近幾年確實計劃要淘汰日本汽車,但由於日本汽車數量多,一下子全部更換比較困難。而且朝鮮本國的汽車生產量無法滿足國內需求,要從國外購買新的汽車,花銷也太大。不過,從長遠考慮和安全形度出發,朝鮮還是會逐漸淘汰日本汽車。
5. 小泉純一郎為何拜傾國神社
從這次被評為世界最愚蠢的三位領導人之一你就知道此人的素質,應該說不具有政治家風范,喜歡個人意氣用事,當然骨子裡右翼,故屢屢參拜靖國神社。
6. 朝日人質綁架問題的來龍去脈是什麼
朝日人質綁架問題指的是上世紀70年代有多名日本人失蹤,日本方面聲稱這些人被朝鮮方面「綁架」了。朝鮮方面否認日方的指控,指責日方有意將失蹤人員問題作為處理侵略歷史問題的擋箭牌。
2002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問朝鮮。訪問期間,小泉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日舉行會談,雙方就解決日本「失蹤人員」問題達成了共識,並簽署了《朝日平壤宣言》。10月15日,長期在朝鮮生活的5名日本人首次回鄉探親。按照協議,5人在日本逗留10天,然後返回朝鮮。但是10天後,日本方面決定讓5人「永久性」 滯留日本。對此,朝鮮指責日本違反承諾,致使5人無法與身在朝鮮的子女團聚。
經過一年多的僵持,2004年5月,日本首相小泉再次訪問平壤,並與朝方達成協議,同意5人的家屬前往日本團聚。同時,對於日方提出的另外10名「下落不明日本人」問題,朝日雙方均同意再進行調查。
由於長期以來雙方互不信任,再加上日本從2005年起堅持將「綁架問題」與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掛鉤,朝鮮和日本多次發生齟齬。後經多方斡旋,朝日於2006年2月重開政府間對話,但雙方在「綁架問題」上依然存在嚴重分歧。
2008年6月,朝鮮和日本在北京舉行政府間工作會談。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朝鮮將重新調查「綁架問題」,而日本將部分解除對朝鮮的經濟制裁。不過,這一協議至今尚未得以履行。
7. 小泉純一郎的為政舉措
小泉純一郎提倡大力改革,其任內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實行日本郵政民營化。由於2005年國會選舉中自民黨取得重大勝利,因此可以說小泉在內政上的目標已經基本達成。
小泉純一郎等宣布不參加下一屆日本眾議院選舉現在擔任自民黨議員組織『創造夢想講習所』最高顧問、民間智庫『國際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顧問。小泉純一郎因遇交通堵塞未參加最後一屆議員選舉。
把日本軍事力量擴展到海外是歷屆保守黨政府的夙願。從小泉派遣自衛隊到伊拉克去「援助重建」,制定《國民保護法案》、《限制外國軍用品等海上運輸法案》、《自衛隊修改法案》、《支援美軍行動措施法案》、《特定公共設施利用法案》、《俘虜等處理法案》以及《違反國際人道法行為處罰法案》等7項「緊急事態基本法案」,到出台將參與「國際活動」作為自衛隊基本任務的新版《防衛白皮書》,可謂穩扎穩打、步步為營。2003年初,日本防衛廳長官提議,如果有證據表明朝鮮正准備對日本發動毀滅性襲擊,日本應該考慮對朝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 小泉積極與美國布希政權達成戰略夥伴關系,使日本與美國的關系不斷升溫,另外也積極支持派遣日本自衛隊前往伊拉克。與此相對,小泉對中國和韓國的外交並未出現進步,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使得東亞地區的政治關系趨於緊張。
軍事野心的膨脹總是與強硬的外交政策相輔相成的。小泉執政期間,外交政策可謂日益「翻新」。按照小泉的前任外相川口順子的說法,小泉外交政策的調整是由於「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和「國際社會要求日本所起作用的變化」。所謂「國際形勢變化」是指「急速膨脹的中國的經濟規模與中國的驚人活力」、「美國超大國化」、「歐盟走向單一國家」這三大潮流。
2002年11月,小泉的咨詢機構「對外關系工作組」提交了一份題為《21世紀日本外交基本戰略———新時代、新視野、新外交》的報告,詳細論證了日本對美國、中國、朝鮮半島、東南亞與太平洋地區、南亞、中東與中亞、俄羅斯、歐洲、中南美、非洲的外交方針,並再一次將聯合國改革納入外交視野。
在日朝關繫上,小泉的立場是一面在「綁架問題」上與朝討價還價,一面打出向朝方提供經濟合作的牌,並提出解決日朝建交等建議。但《朝日新聞》稱,盡管小泉兩度訪問平壤,但綁架人質、核問題等都導致日朝關系走進死胡同,恢復邦交的談判更是沒有進展。
在與周邊國家的關繫上,日本不斷製造領土爭端,惹惱了中國、韓國和俄羅斯。韓國總統盧武鉉甚至用上了號召國民「不惜進行外交戰」的詞語。日俄間的「政冷」也導致「經冷」。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已經拒絕、停止了包括石油管道在內的日方的幾項大的投資。參拜靖國神社、通過美化篡改歷史的新教科書等問題,也引發了中韓民眾的抗議。
在與東盟的關繫上,小泉認為「東盟可以成為日本對華外交的盟友和對中國的平衡者」,於是改變了過去不積極推動雙邊和地區自由貿易協定的方針,開始在新的層次上強化與東盟的傳統關系。對太平洋地區其他發達國家———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小泉也格外重視。一方面,這兩國被視為與日美一脈相承的發達國家;另一方面,日加澳三邊關系被當作平衡美國單邊主義的重要手段。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南亞國家,在小泉眼裡也「都是親日國家」,尤其是印度,其國力和地緣政治立場都被看成是能與中國抗衡的國家。於是,小泉上台後,加大了對印度的公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