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游本昌
1. 《濟公》扮演者游本昌個人資料是什麼
游本昌(BenchangYou),1933年9月16日出生於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中國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北京本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1956年他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央實驗話劇院任演員。
1985年53歲的游本昌因主演8集經典電視劇《濟公》而走紅。
1989年主演4集神話劇《濟公活佛》飾演濟公。
1994年創辦北京本昌藝術傳播中心。
1998年主演20集電視劇《濟公游記》飾演濟公。
2000年出演啞劇《游先生啞然一笑》。
2005年與出演電視劇《寶蓮燈》飾演太上老君。
2009年游本昌自導自演電視劇《了凡》。
2010年,他接連出演電影《劍雨》和《刀見笑》。
2011年主演電影《刀見笑》。
2012年出演電影《畫皮2》。
早年經歷
曾有人說游本昌活不過十三歲,只有皈依佛才能闖過這一劫。為了防止意外發生,他到了六歲的時候,父母便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興慈法師為師,法號乘培。
1939年起,游本昌先後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小學讀書,南京市考棚小學畢業後,曾就讀於南京育群中學、商業職業學校、上海立信會計學校。
1951年高中畢業,由南京市文聯推薦加入南京文工團。
1952年初隨團調任上海華東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同年進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學習。
1956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央實驗話劇院任演員。
1980年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
2. 游本昌:52歲演濟公,晚年賣房賠光家產,76歲又「出家」
2010年在《今夜有戲》中,
郭德綱問了濟公的扮演者游本昌一個問題:
「我也喜歡濟公,想演濟公,你看我這么胖可以嗎?」
游本昌卻笑眯眯地說:「尤光照也扮演過濟公,他就挺胖,佛本無相,你放心去演吧。」
作為中國著名的演員,游本昌最出名的作品還是要數《濟公》,
他以第一名從上戲畢業,卻演了30多年龍套,72個無名角色,
直到52歲那年獲得出演《濟公》的機會,
就在他靠著角色一炮沖天時,
他卻突然拒絕接戲,不再演戲,
就連領導勸說也不能改變他的想法,
究竟是什麼讓他做出這樣「耍大牌」的舉動?
而他的晚年又為何賠光家產呢?
不知道冥冥中是不是有一種緣分,
飾演濟公的游本昌和濟公本身就有幾分相似之處。
1933年,游本昌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普通人家裡,
他們家裡有6個姐妹,作為家裡唯一的男孩,
他從小就被父母捧在手心裡,
然而當時卻有人斷言他無法撐過13歲,
父母只能讓他皈依佛門躲避劫難,
或許從這時起,他和濟公的緣分就已經結下來了。
不過那時候他的年紀不大,寺廟對他的管控不嚴,
他經常觀看各種電影戲劇,也因此對演戲產生強烈的興趣,
等到他生命中的劫難過去後,
父母把他接了回家,而他也開始了自己的演藝夢想。
高中畢業後他進入了南京文工團,而後又成為上戲的學生,
學成後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照理說這樣優秀的演員畢業後應該會有不錯的發展,
可是游本昌卻演了30多年的龍套,
原來他的性格不夠圓滑,也不是一個喜歡爭搶的性格,
所以很多領導都不會注意到他,
自然也不會把機會給到他身上,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才讓他在後來把濟公演得活靈活現。
這也就造成了當時很多和他同期的人都獲得了不錯的發展,
只有他演著連名字都沒有的小角色。
好在游本昌並不在乎,對於一個真正熱愛演戲的人來說,
就算是小角色也有值得學習揣摩的地方,
比如當年他獲得了《大雷雨》中「農奴」的角色,雖然只有十幾秒的鏡頭,
但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把19個譯本都看完了,
這才給觀眾留下了一個經典的農奴角色。
然而命運卻並沒有對這個認真的人手下留情,
在一個演員的黃金時期,他被迫離開劇團,開始「上山下鄉」,
那段日子他做過無數的工作,
也曾苦過累過,但最讓他無法忍受的是他不能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
沒有辦法,他只能趁著閑來無事的時候,
在田埂或者空地上演一場,過一過戲癮。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雖然沒有演戲但他並沒有荒廢自己的演技,
所以等到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期後,
他的演技也被人看到了,
1984年,春晚導演邀請他出演啞劇《淋浴》,
他的表演收獲了不少觀眾的喜歡,
也正是他在春晚上的出色表演,讓導演張戈找到了他。
表示給他一個試戲《濟公》的機會,
當時和他一起參加試戲的還有飾演81版《阿Q正傳》中阿Q的嚴順開,
這么強勁的對手,即使游本昌也沒有多少信心,
可是命運就是如此奇妙,他真的能從一眾強勁對手中殺出重圍,
成為了濟公的扮演者。
此時的他才52歲,工資每個月也就120,後來才漲到了150,
可現在動輒千萬片酬相比,顯得格外磕慘。
為了不辜負導演的期盼,游本昌越發認真的揣摩角色,
或許是因為前半生的經歷和濟公有了相似之處,
他在熟悉這個角色時也比較快。
不僅如此作為一個演員他還非常具有職業道德,
《濟公》里有一個鏡頭,濟公大口吃肉,看上去非常香甜,
但事實上當時游本昌吃肉的時候,
因為天氣過熱,肉都已經泛著一股臭味,
在吃第一口的時候,他就恨不得要吐了出來,
可當時依舊開拍了,他依舊忍了下來,吃得香噴噴的,
以至於後來不少人看著他吃肉的片段,都直流口水。
這段表演後來也成為北影的教材。
《濟公》播出後造成了萬人空巷的盛狀,
當年的犯罪率都下降了不少,
有不少外國人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之心,
不得不說是游本昌成就了濟公,不過濟公也成就了游本昌。
只是等到他靠著《濟公》一炮而紅後,
這個生性淡泊的人卻開始耍大牌了,
不少人都覺得他是不是因為一部戲紅了就飄了。
這其實是因為他認真的性格,
游本昌出名了之後,各種劇本如雪花般飛來,
可是有不少劇本都摻雜著各種問題,
而他又是一個對演戲極度執著的人,
自然不希望演粗製濫造的劇本,也不願意為了演戲去迎合別人。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他拒絕了很多劇本,
就連領導找他也沒有作用,
他的舉動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
不過由於當時不少人呼籲拍攝《濟公》續集,
而他也如觀眾所願拍攝了《濟公游記》,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可他的好運也到此為止了。
2000年他拍攝了《游先生的啞然一笑》,卻並沒有上映,
導致他虧損近百萬,
而後導演的電視劇《了凡》也沒有取得多少成績,
反倒是把錢全部虧完,還賣了房子才抵了債。
都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事業不順利的他,家庭也出現了問題。
當年拍攝《濟公游記》的時候,他的妻子得了癌症,
為了照顧妻子,他放棄了拍攝計劃,
全心全意陪伴在妻子身邊,
不要讓妻子因為生病原因胡思亂想。
與此同時他的女兒也在高考前夕放棄了考大學的計劃,
此時的游本昌心裡非常糾結,
他明白大學其實就相當於一塊敲門磚,
如果沒有這個學歷,女兒未來的路會很難走,
但是看著女兒帶著希冀的眼神,
他還是決定尊重女兒的意見,並和她一起勸說妻子。
好在事情還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
在一家人的努力下,游本昌的妻子通過了手術,慢慢恢復了 健康 。
在家人安康依舊,2009年他的事業也迎來了轉機,
他獲得《弘一法師:最後之勝利》的邀約,為了更好的飾演弘一法師。
他主動去寺廟出家,體驗這個角色,
據說當時在排練的時候,他都年近80歲了,
卻依舊堅持和演員排練到很晚,
一次更是在排練中骨折,
當時所有人都勸他休息,
可是為了不耽誤演出時間,
他還是拒絕大家的好意,堅持登上了舞台。
他的努力讓話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僅僅2017年,他就義演了130多場,
有效的傳播了我們的中國文化。
游本昌的這一生其實和濟公很像,
他們的前半生過的都不算順利,
後半生也各有各的難處,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心,
也都有一顆純粹的赤子之心。
唯一不同的就是李修緣為了自己的追求傷害了自己的家人,
而游本昌卻沒有因為自己的追求忽略親人,
或許正是這么多的相似才讓游本昌把濟公演得這么生動,
演完濟公後游本昌似乎也活成了濟公的樣子,
他灑脫自由,看似活在紅塵中,其實超脫紅塵之外。
或許也正是因為他這份灑脫,
才讓他在沉寂的那麼多年一直堅持自己熱愛的事業,
從未因為命運的不公自哀自怨,
或許正是因為這份灑脫,
才能讓他在經過了失敗之後,依舊沒有放棄對演戲的熱愛。
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
如今的這個 社會 太過急於求成,
很多人在有三分的實力是就想要拿著六分的工資,
即使他們真的實現了,也會出現德不配位的狀況,
倒不如灑脫一些,多花點時間磨礪出一個更好的自己,
博一個更好的未來。
如今的游本昌已經年近90歲了,
可是他本人依舊看上去神采奕奕,
拍攝各種雜志封面時,也是一個相當帥氣的爺爺,
他似乎是閑不下來,
所以在短視頻平台開設了一個視頻賬號,
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視頻里他就像是家裡的老人一樣,總是親切地稱網友:「娃娃們。」
帶大家參觀各種有意思的地方,
就像是普通的鄰家爺爺一樣,和藹慈祥。
而網友對這位留下經典作品的濟公爺爺也非常喜歡,
經常在視頻下發表評論,
還紛紛祝濟公爺爺身體 健康 ,
游本昌真的把自己活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濟公了。
3. 游本昌(演濟公)還在世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7
4. 為何游本昌《濟公傳》後剃度出家本尊曾坦言發生了3件怪事,是什麼
《濟公傳》是一部國民度極高的電視劇,也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游本昌老師在這部電視劇中出演濟公這個角色,可以說游本昌將濟公演活了,在很多觀眾心中游本昌就是濟公本人,而讓很多觀眾感到疑惑的是,為何游本昌在出演《濟公傳》後選擇剃度出家本尊,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解釋原因:發生了三件怪事。
游本昌感念自己與佛有緣,最終在作品拍攝完畢後,決定皈依佛門取法號「定暢」,把進入寺廟燒香拜佛當作自己的日常,大家怎樣看待這件事情?
5. 游本昌為何無人問津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這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幾乎人人都會哼唱幾句。「濟公」游本昌也因此走紅,那時候的小孩都喜歡把家裡的芭蕉扇扯成濟公的破扇子。隨後《濟公活佛》、《濟公游記》,全部都是膾炙人口的好劇。很多人稱贊,游本昌之後,再無濟公。可是在巔峰之後,他卻銷聲匿跡,不見蹤影。這位一夜爆紅的老戲骨游本昌為何人間蒸發了呢?
角色出來後,大家都覺得游本昌把「濟公」演活了,因為每個神韻、每個動作、每句台詞都十分到位,堪稱一絕。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位演技爆棚的演員終於憑借「濟公」一夜爆紅。
然而對這位老戲骨而言,薪酬和演技是不成正比的。游本昌表示當時120塊錢拍一集,最後一集是150塊錢,因為導演覺得,游本昌的演技值得再加30塊錢。這部讓游本昌走紅的劇,卻給他帶來了人生當中的第一場官司。在拍續集的時候,濟公的主題歌已經風靡全國。游本昌有次在飯局上跟導演提出,可以從影視發展到錄音帶、劇照和連環動畫,簽個立體合同。當時也就隨口一說,誰也把「立體合同」這件事放在心上。
不久後,游本昌受邀出演另一部電視劇,檔期和《濟公》續集的最後四集撞上了,導致濟公演員換人。沒想到,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游本昌被文章《漫談「要價」》內涵他耍大牌,忘恩負義,素材來源就是他之前提到的立體合同,後來又被一篇《文過豈能飾非》公開抨擊。聽到這個消息,游本昌氣的臉色發青,馬上請律師、遞訴狀,誓要討一個公道。
游本昌為了拍攝濟公續集,他成立了影視公司。第一部作品《濟公游記》就賺了180萬。不久後他有陸續投拍了啞劇《游先生啞然一笑》和電視劇《了凡》,可惜作品叫好不叫座,游本昌不僅把賺來的錢賠了進去,還虧了幾百萬。好在彼時的游本昌早已看淡名利,像濟公一樣自由處事。
03影視劇市場崛起後,娛樂圈成了小鮮肉的天下,哪裡還有老戲骨的位置,而年輕演員拍出來的作品不盡如人意。在《了凡》的首映式上,游本昌就呼籲電視人,「我們給不了牛奶,最起碼也要給白開水吧,但絕不能給毒葯。」盡管老人家火急火燎,但是僅憑他一個人努力,想要扭轉乾坤還是勢單力薄。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游本昌在濟公之後,幾乎沒有作品,又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面對辛酸的遭遇,他把這一切歸結為4個字:情商太低。
6歲就與佛門結緣的游本昌,實在是不習慣拍戲背後的人情世故。看見別人跟導演打牌、喝酒,玩得不亦樂乎,他就是不會跟人拉關系,套近乎。正是因為這樣,游本昌在77歲時被邀請出演《刀劍笑》時感到十分欣喜,完全沒想到能被青年導演選中,再登大熒幕。不負眾望,他飾演的「唐胖子」,技藝出神入化,再一次向大家證明自己寶刀未老。
老一輩的藝術家,身上幾乎看不到這個圈子的浮躁。這么多年來,游本昌並非無戲可拍,只是他想拍的不來找他,找上門的又不想演。關於演戲,他有自己的標准:寧願不拍,也不接爛片。游本昌能在默默無聞中堅持到現在,因為他看中的不是得獎,而是觀眾的誇獎。前不久,高齡的游本昌入駐某音,過了一把網紅癮。最令人開心的是,老人家精神矍鑠,身體硬朗,希望他可以繼續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
6. 游本昌演的濟公什麼時候演的
姓名:游本昌
法號:乘培
寺廟:法藏寺
師父:興慈法師
出生年:1933年
出生地:江蘇泰州
家庭:父母、姐妹六人中唯一的男孩。
職業:1956年自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分配到中央實驗話劇院,現任北京本昌文化藝術傳播中心董事長。
經歷:曾有人說他活不過十三歲,只有皈依佛才能闖過這一劫。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為了防止意外發生,他到了六歲的時候,父母便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興慈法師為師,法號乘培。游本昌是原中央試驗話劇院的話劇演員,濟公是他藝術生涯的第80個角色。
作品:
《濟公》
《清明酒家》
《了凡》
《啞然一笑》
介紹
在上世紀80年代成功塑造了「濟公」形象的游本昌,如今已經75歲高齡,本該安享晚年的他近期卻透露,自己將重返熒屏,親自拍攝並出演《濟公3》。5月22日,記者在游本昌於北京的本昌影視公司見到了他,熒屏下的「濟公」仍然親切可愛,甚至熱情地邀請記者與自己一起吃工作餐。雖然已經「淡出」公眾視野20多年,談到與《濟公》的過往以及即將開拍的新版《濟公》,游老的眼中又閃現出絲絲興奮。
1、曾險些與《濟公》擦肩而過
上世紀80年代出演《濟公》之時,游本昌已年屆五十,談及如何從一個還不甚有名的話劇演員到被《濟公》劇組相中,游本昌回憶道,自己接受這個角色其實「一波三折」,還險些與「濟公」擦肩而過。
1956年,游本昌以全五分成績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分配到中央實驗話劇院,開始了話劇演員生涯。「1983年中國話劇市場不景氣,恰逢1982年一批外國啞劇大師來到中國,讓我這個啞劇愛好者十分興奮。自上世紀50年代起,我就喜歡在晚會上表演,於是乾脆在1983年搞了一台自己的啞劇晚會,終於在個人表演上有所突破。」游本昌表示,正是這台晚會給自己帶來了機會。首演選在北京第一社會福利院,當天自己一個人在兩個小時內演了十幾個節目,累得汗衫都能擰出水來,一晚上換了四件汗衫。1983年底晚會又搬到上海演,劇場經理一開始十分擔憂,認為「有聲的戲票都賣不動,就更不要提啞劇了」。誰知,票一開售,在一個半小時內就全部賣完,只好加演,原定3場的演出被增加到了11場。之後還應邀走進校園,受到了大學師生的熱烈歡迎。游老回憶道:「我記得有次演到半場時,台下發出了一種很特別的笑聲,後來才知道,這是台下的聾啞人發出的。他們中後來有人激動地告訴我,啞劇是我們『自己的劇種』。」正是這幾場成功的啞劇晚會,讓游本昌進入了正在籌拍《濟公》的上海電視台的視野。然而獲得「濟公」角色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游老告訴記者,從1956年工作以後,自己感覺才能始終沒有得到充分施展,到自己50歲時,就已經想到其實可以演濟公,覺得這個角色比較符合自己。但是不久報紙上就出現了嚴順開要演濟公的消息,游本昌一下受到了打擊。夫人說,看來你真的是不走運。「的確,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不夠走運,一個演員的成功要素是天才、勤奮加上機遇,有能力但機會卻不一定找你。」正當游本昌想到要放棄時,卻在大連演出期間家人突然打來電話,說有人找上門來找他演濟公,「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情卻十分復雜,一方面當然高興,但又顧及到之前找過嚴順開演,所以並沒有立刻答應。我有一個規矩,就是從來不跟人搶角色,從高中起就是如此,從來都是別人挑剩下的角色最後我來演。對此劇院給予了很大支持,一方面覺得我30年來應該演個像樣的角色,再說是對方自己找上門來的,與嚴順開要演的不是同一個製作單位,於是最終接下這個角色。」
2 、79個「小人物」造就出「大演員」
「其實濟公已經是我的第80個角色了。」游本昌的一句介紹,讓人頗感意外。
他告訴記者,自己的本職是話劇演員,1956年至1997年,一直都在中央實驗話劇院也就是後來的國家話劇院工作,在演濟公之前演的多數是反派和龍套角色。話劇是個集體藝術,不可能突出個人,在上世紀50-70年代,游本昌在業余時間還做過很多輔導教育、廣播電視方面的工作,為工廠、學校、業余文藝單位等進行藝術輔導,1962年參與組建銀河藝術團,還參與了我國第一部少年兒童電視劇的製作。游本昌回憶道,自己之前唯一演過一次主角,就是在《一仆二主》中的僕人,憑借這個角色,他在1980年獲得了文化部授予的表演一等獎,在今年的話劇百年紀念活動中還重現了當時的片段。
談到濟公是否難演,游本昌表示,沒有一個角色是容易演的,包括龍套。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任何角色都是個活生生的人,他在跑龍套時也受到了多次表揚。在話劇《大雷雨》中,游本昌曾演過一個僕人,跟在貴婦身後,從舞台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沒有台詞,甚至也沒有姓名。「盡管如此,我還是像主角一樣下工夫,最終得到了前蘇聯專家的表揚,因為正是這個僕人的表現,揭示出了全劇的重要意義。」游老感慨地告訴記者,自己之前對待70多個小角色都是如此,正是有了這些舉輕若重的表演,這才有了後來演濟公的舉重若輕。「在拍濟公期間,我一直捧著勞倫斯·奧利佛的傳記看,拍戲拍到再晚也要看,劇中的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加入的,融入了自己的理解。盡管濟公是個離經叛道的人物,但要制定出一定要讓佛教界接受、讓群眾喜歡的准則,加上又是喜劇,所以力圖讓濟公的角色變得可愛起來,加入了和孩子玩耍的場景,還運用了許多啞劇手段。好在與導演的合作非常愉快,許多個人修改意見才得以實現。為了讓濟公更加可愛,發揮了想像力,還借用了卓別林的表演手段,正是有了其他藝術門類的大量充實,讓該劇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游老還告訴記者,說起來他和深圳也很有淵源,上世紀80年代《濟公》播出後,在深圳引起了強烈反響,深圳電視台特地將游老請到深圳演出,該劇在深圳電視台播出後,不僅深圳人愛看,香港人也來收看,「覺得為內地增光了,感到很光榮。」
3、為藝術理想「下海」屢屢受挫
游老告訴記者,其實早在拍第一部《濟公》的時候,自己就有了拍濟公續集的想法。但由於當時的國家政策不允許個人拍電視劇,所以一直沒有拍。1994年,本昌文化藝術傳播中心正式成立,他表示開公司其實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藝術追求。「當然實現它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我覺得自己在藝術上很理想化,目前藝術領域充滿了很多非藝術的東西。」游老認為,當時的藝術環境更為單純一些,自己接拍《濟公》時片酬僅120元一集,還主動做了許多額外的事,不像現在不論多小的明星出門都帶助理,「我做的很多對演員來說本來很普通的事,沒想到現在卻成了模範。」說到這里,游老顯得很無奈。
游老說自己的公司不是商業性公司,主要為了弘揚真善美。然而,這樣的公司如何存活成為眾多影迷關心的問題。「1995年,我拍了20集《濟公游記》,掙了些錢,又投拍了52集啞劇《游先生啞然一笑》。但沒想到,市場並不理想,虧大了,我『啞然一笑』,不得不接受在浮躁的大背景面前,啞劇這種需要靜心欣賞的藝術形式生不逢時的現實。」之後,游本昌又投資數百萬拍攝主題為立德揚善的電視劇《了凡》,只為弘揚善德,不求經濟回報。為了讓更多的觀眾從作品中受到感染,游老甚至提出了首播電視台可以享受一元一集買片的待遇,但一些大的電視台並不買賬,因此至今只在一些地方電視台播出過。對此事游老顯得十分釋懷:「也許是我並不懂得游戲規則,但是不要緊,這部劇過十年、二十年一樣還可以播,就像《濟公游記》拍了多年目前仍在發行一樣。莫扎特並不知道自己會具有如此高的聲望,梵谷活著時也沒有看到自己的畫拍到上千萬,因此只要是自己認為對的,就不會妥協。打死我也不會演一些烏七八糟的喜劇。」他告訴記者,並不會因為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而感到寂寞,因為大家各有所好。
「人們以為我這20年淡出了這個圈子,其實啞劇和小品等我都沒斷過演出。」多年來,游本昌為將啞劇這一西方外來的劇種進行中國化做了很多努力,同時嘗試把京劇往啞劇過渡,最近就導演了《三岔口》,是一段與京劇結合的5分鍾的啞劇,即將在央視四套國際藝苑播出。啞劇的藝術語言國際通行,沒有語言障礙,可以把我國傳統藝術向全球推廣。
游本昌的事業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夫人一直在身後操持著日常事務,女兒也在公司內擔任編劇。「我不是清教徒,生活仍然很有樂趣,經常一家人去看看話劇,逛逛公園。所謂善者天佑,每當公司出現困難時,總會適時地出現轉機,所幸從未遭遇經濟危機。」
4 、75歲重演《濟公》挑戰經典
談到即將開拍的新版《濟公》,游老表示,對該劇充滿信心,自己的藝術追求也並不會脫離市場,重拍濟公正是出於市場的考慮。以前公司在進行宣傳時會掛上濟公的宣傳畫,時常會有人來詢問是否是續集的劇照,包括東南亞地區的電視台。觀眾時隔20年對濟公仍有很高的熱情,就有了拍攝續集的打算。
既然在老《濟公》中使用了大量藝術手段,新版濟公是否難以企及以往的高度?游本昌表示,藝無止境,藝術家的想像力也不會窮盡,將用濟公的方式講述30集的全新故事。其實在2001年時就組織過一次劇本創作,但拿到後覺得不理想,於是停掉了。去年又創作出10集的故事大綱,仍不滿意,又否定了。最新完成的這個劇本已經基本滿意,新版要求會更高,當年的第一批觀眾已經成年,不再只是運用兒童趣味就可以打動的,因此加入了更多哲理內容,仍然具備喜劇特色,力求用一切辦法讓觀眾笑。新版故事放在南宋背景,表現濟公60歲的生活,濟公仍然保持以往瘋瘋癲癲、衣衫襤褸的形象,變中有不變。要演好濟公,就得心中有愛,這樣才能升華為他無私的大愛,相信觀眾仍能接受。但是,不能以喜劇和搞笑為目的,那樣就容易走錯路。
75歲重新出山,讓人感動,但拍戲十分辛苦,游老能扛得住嗎?他透露自己定期游泳健身,他還現場給記者演示了自己發明的「游式健身法」的「招式」,即用手搓遍全身,讓所有的關節都活動一遍。「人的身體就像一部機器,老不動就會生病,這其實是很簡單的道理。」記者看到游老神采奕奕,以75歲高齡出演60歲濟公游刃有餘。
5 、是濟公改變了我的藝術觀
游本昌告訴記者,除了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外,1987年《濟公》在新加坡播出時,也創下了當地收視率的紀錄,超過100萬人收看,游本昌一度被當地人冠以「游百萬」之稱。他也應邀到新加坡訪問,當地一個老華僑找到他激動地說:「非常感謝您。」他告訴游本昌,因為下一代幾乎忘記了傳統文化,在看過《濟公》之後,才發現祖國還有這么好的文化,對傳統文化的熱情一下子被喚醒了。游本昌聽後十分感動,內心也受到了極大震動:「我覺得很榮耀,感到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從此改變了藝術觀和世界觀,認為藝術更多的是起到教人向善的作用,我的人生追求也從此改變。之後我不隨便接角色,沒有意義的喜劇從來不接。現在娛樂圈的是是非非我都不為所動,因為讓觀眾感動才是最核心的。這些都是濟公這個角色帶來的轉變。不是我去貼近濟公,而是濟公改變了我、渡化了我。
7. 游本昌的相關介紹有哪些
游本昌,1933年出生,江蘇泰州人,表演藝術家。曾有人說他活不過十三歲,只有皈依佛才能闖過這一劫。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為了防止意外發生,他到了六歲的時候,父母便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興慈法師為師,法號乘培。游本昌是原中央實驗話劇院的話劇演員,濟公是他藝術生涯的第80個角色。1933年9月16日出生於海陵區,是一位表演藝術家,北京本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1956年他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央實驗話劇院任演員。
1985年因主演由杭州電視台和上海電視台聯合攝制的經典電視劇《濟公》而走紅。
1988年主演電影《姑蘇一怪》。1994年他創辦北京本昌藝術傳播中心。
2000年出演啞劇《游先生啞然一笑》。2003年主演電視劇《清明酒家》。
2005年與出演電視劇《寶蓮燈》。
2009年游本昌自導自演電視劇《了凡》。
2010年,他接連出演電影《劍雨》和《刀見笑》。
2011年主演電影《刀見笑》。
2012年出演電影《畫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