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訪問俄羅斯
⑴ 俄海軍司令參觀中國航母神情復雜:專家不是說沒
中國海軍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前身為俄羅斯「瓦良格」號載機巡洋艦,其設計是由聖彼得堡的涅瓦設計局來完成。中國從烏克蘭在1998年購得這艘巨艦,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得以改造完成。可其實,中國看中這艘艦,卻遠遠早於這個時間。
其實印度是掏錢幫俄重建造艦能力
而為什麼會花費這么多,又耗費了如此多的時間才把航母開回家呢?答案只有一個,俄羅斯自己已經喪失了造大艦的能力,甚至連翻建大艦的能力都完全喪失了!印度花費了幾乎是中國一倍的價格和差不多的時間,才把一艘中型滿載4.5萬噸的航母開回家,等於掏錢在幫俄羅斯重建航母工業。所以,當時中國堅定自己搞航母非常正確的選擇,要不然就只能是自己掏錢幫俄羅斯忙。直到今日,我們可以放心的說上一句:還好沒找俄羅斯這個老大哥「幫忙」,要不然結果未必有印度好。
⑵ 哈爾濱號驅逐艦的交流訪問
交流訪問:
1、1996年「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訪問俄羅斯。
1996年7月26日至30日,中國海軍「哈爾濱」(舷號112)號導彈驅逐艦代表中國海軍,在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張定發少將的率領下,抵達俄羅斯遠東軍港海參崴參加紀念活動。參加活動的還有美國海軍「藍嶺」號兩棲指揮艦、日本海上自衛隊「鞍馬」號導彈驅逐艦、韓國海軍「清州」號和「馬山」號護衛艦。訪問期間,中國海軍官兵與各國官兵進行了交流活動,並參加了檢閱典禮。
此次出訪,112艦進入海參崴軍港時,在其預定停靠的碼頭上,已經停靠了美、日、韓等國的軍艦,而給我海軍112艦留下的只有40米的位置,112艦必須以艦尾靠碼頭。其它國家的軍艦都是由拖船幫助靠上碼頭的,而112艦卻謝絕了該國引水員的好意,以干凈利索嫻熟的動作穩穩的停靠在了碼頭上,中國海軍高超的技術水平給俄羅斯人民和各國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1997年「哈爾濱」號等艦訪問美洲四國五港。
1997年2月20日至5月28日,中國海軍「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珠海」號導彈驅逐艦、「南倉」號補給艦編隊出訪美國夏威夷和聖迭戈、墨西哥阿卡普爾科、秘魯卡亞俄和智利瓦爾帕萊索四國五港。
3、2001年5月2日至6月14日,人民海軍「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編隊訪問了巴基斯坦、印度兩國。
4、2003年俄羅斯軍艦訪問青島 中國海軍「哈爾濱」號陪訪。
2003年9月俄羅斯海軍「潘捷列耶夫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艦對青島進行為期五天的友好訪問。據解放軍報報道,該艦由俄太平洋艦隊副司令科涅夫·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中將率領,隨艦來訪官兵共332人。中國海軍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執行海上禮儀並陪訪。
5、2007年,由「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和「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我海軍艦艇編隊出訪澳大利亞、紐西蘭。
此次出訪的「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先後三次出訪,共訪問過8國9港,並與澳大利亞海軍進行過聯合軍事演習;「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先後6次訪問過20個國家22個港口,2001年曾對澳、新兩國進行過友好訪問。此次兩艦組成編隊出訪,將穿越復雜海區,歷時54天,總航程12000多海里,對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國3港進行友好訪問,並將首次舉行三國海軍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另外「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參加了聯合軍演:
1、2013年3月4日至8日,「和平―13」多國海上聯合軍演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及附近海域舉行,中國、巴基斯坦、美國等14個國家參加。
2、2014年5月20至26日,中俄聯合軍演「海上聯合-2014」在東海北部海域進行,「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作為參演的中方艦艇之一。
艦船簡介:
「哈爾濱」號052型導彈驅逐艦,國外稱之為「旅滬」級,被譽為:「中華第一艦」。弦號112,為北海艦隊旗艦。它是中國海軍科研人員在吸收、消化國外引進的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於1986年由江南造船廠開始建造,經過八年的建造、試驗,1992年年底試航,於1994年列編海軍,為中國第二代導彈驅逐艦。2002年,「哈爾濱」號接受了現代化改裝,用「鷹擊」-82(C-802)換下原來的「鷹擊」-81(C-801)反艦導彈,將原來的100毫米炮塔換成了隱身炮塔。
基本數據:
外觀尺寸:
全長:142.7米;
全高、全寬:15.1米;
吃水 :5.1米
排水量標准:滿載 4200噸
續航能力: 5000海里/15節
人員編制 :軍官 40名士兵 190名
動力系統:柴燃聯合動力(CODOG)雙軸推進兩台MTU 12 V 1163 TB83柴油發動機兩台LM2500燃氣輪機
導彈系統:反艦導彈:8枚「鷹擊-1」(C-801),主動雷達尋的,0.9馬赫時射程40公里(22海里),或裝C-802,射程為120公里(66海里);戰斗部重165公斤,掠海飛行。 艦空導彈:在主炮後面裝有1座湯姆遜-CSF「響尾蛇」8聯裝發射架,備彈26枚,無線電指令制導;2.4馬赫時射程13公里(7海里);戰斗部重14公斤。
火炮系統:
火炮:1座雙管100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8發/分,射程22公里(12海里),彈重15公斤;4座雙管37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80發/分,防空射程8.5公里,彈重1.42公斤。
魚雷:6具324毫米「白頭」B515魚雷發射管(2座三聯裝);A244S「白頭」魚雷,反潛,主/被動尋的,30節時射程6公里(3.3海里);戰斗部重34公斤。
反潛火箭:2具FQF 2500,12管固定發射器。
數據系統:
對抗措施:假目標:2座SRBOC MK36 6管箔條干擾發射器;2座國產26管箔條干擾發射器。
電子支援/電子對抗:偵聽和干擾機。
作戰數據系統:湯姆遜-CSF TAVITAC,主動數據控制;衛星通訊系統。
雷達:對空搜索:「海鷹」(Hai Ying)或「神眼」(God Eye);G波段。
對空/對海搜索:湯姆遜-CSF TSR 3004「海虎」(Eea Tiger),E/F波段。 對海搜索:國產ESR1;I波段。
導航:1290;I波段。
火控:347G型,I波段(用於反艦導彈和100毫米炮);2個EFR 1「谷燈」(Rice lamp),I波段(用於37毫米炮);湯姆遜-CSF「海狸」(Castor)Ⅱ,I/J波段(用於「響尾蛇」艦空導彈)。
聲納:艦殼聲納;主動搜索和攻擊;中頻。變深度聲納;主動攻擊,中頻。
其他:艦載機 2架哈爾濱Z-9A(「海豚」)
⑶ 中國國防軍隊建設改革體現在那些方面
一是圍饒和貫穿著改革開放這條主線。全書分為15章,"確立新時期軍事戰略指導思想",闡述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戰略指導思想的轉變和發展;"走有中國特色精兵之路",闡述了改革開放以來人解放軍編制體制的改革調整和部隊的精簡整編;"開創教育訓練新局面",闡述了部隊訓練和院校教育方面的改革;"舉行重大軍事演習",反映和檢閱了部隊訓練改革的成果;"加強軍官隊伍建設",闡述了軍隊幹部制度的改革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新時期軍隊後勤改革",闡述了軍隊後勤保障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自主創新的武器裝備建設",闡述了我軍武器裝備的創新和改革;"新時期軍服的發展變化",闡述了改革開放以來軍隊軍服的改革和變化。書中還闡述了人民解放軍的對內和對外開放:"參加和支援國家經濟建設",闡述了軍隊開放部分軍事設施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進駐港澳的文明之師",闡述了駐香港、澳門部隊開放軍營歡迎市民參觀、在軍營組織舉辦香港青少年夏令營等;"開展中外聯合軍事演習"、"中外海軍軍艦互訪"、"積極參加國際維和行動"等內容,闡述了人民解放軍開放軍營,走向世界,積極開展與世界各國軍隊的交流與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突出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這一主題。其中有質量建軍、精兵合成方面的成就,也有教育訓練方面的成就,還有檢閱教育訓練方面成就的演習、閱兵;有軍官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面的成就,也有後勤建設方面的成就;有武器裝備建設方面的成就,也有國防科技方面的成就;有支援國家經濟建設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也有搶險救災方面的成就和貢獻;有對外軍事交流與合作方面的成就,也有為維護世界和平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三是注意反映新成就、新信息。如在"舉行重大軍事演習"反映了剛剛舉行的"礪兵-2008"軍事演習;"加強軍官隊伍建設"中介紹了部隊剛開始實行的文職人員制度;"新時期軍服的發展變化",重點介紹了2007式新軍服;在"進駐港澳的文明之師"中介紹了駐香港部隊2008年7月剛舉辦的第四期青少年夏令營;"神舟、嫦娥巡天攬月"中介紹了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和慶祝大會;"搶險救災的生力軍和突擊隊"重點介紹了人民解放軍2008年初春參加抗冰雪斗爭和2008年夏參加四川汶川地區抗震救災斗爭;在"中外海軍軍艦互訪"中介紹了中國海軍軍艦2008年10月先後訪問韓國和俄羅斯;在"積極參加國際維和行動"中一直介紹到2008年10月聯合國向中國駐蘇丹維和部隊授勛。對有些事件未來的發展,書中還作了分析和展望。
四是多視角、多側面反映改革開放30年國防和軍隊建設。本書不力求全面反映改革開放30年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歷史,而是選擇了若干個專題或一些精彩的篇章,從不角度、不同側面,闡述和介紹改革開放30年國防和軍隊建設
⑷ 哪國海軍艦艇一次來中國訪問最多。
俄羅斯應該算比較多了,新中國建立不久,蘇聯海軍第一次來訪中國,中國海軍因此還特地成立了解放軍海軍儀仗隊。不過來訪軍艦一般不會很多,一般是一艘,或者幾艘。俄羅斯一般是用大型導彈巡洋艦訪華,美國曾經派航空母艦訪華,如果算上航母編隊,那就最多了,不過一般都只是航空母艦自己進港。俄羅斯海軍曾經有多一點的軍艦停靠在中國碼頭。
⑸ 俄版「四大金剛」來華,對中國海軍意味著啥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時我國的軍事實力較弱,海軍裝備還不具備自我開發的能力依賴於外國引進。在當時我國引進了來自於蘇聯的是驅逐艦,雖然現在已經落伍,但對於當時的海軍而言是寶貴的戰艦,被稱為“四大金剛”。“四大金剛”的引進使得當時的中國海軍地位了一定的軍事實力,這四首戰艦長期以來,作為海軍水面艦艇的中堅力量,對中國海軍而言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我國海軍艦艇的更新換代,從進口到自主研發生產,從落伍邁向國際一流。中國海軍在歷史上始終不斷奮進,這背後蘊含的是一代代科研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科學技術始終是生產的第一動力,盡管現在我國的海軍航母系列已經取得了諸多進展,但科學沒有盡頭。面對西方國家的一再威脅,我國必須加強對先進武器的研發核對自身軍事實力的提升,維護國家海洋主權完整。
⑹ 多少名俄羅斯人登上中國海軍戰艦參觀
當地時間9月21日上午9點至12點,正在俄羅斯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7」第二階段演習的中國海軍護衛艦「大慶」號迎來了近1000名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居民和來賓。
據海外網此前報道,「海上聯合-2017」第一階段演習已於7月22-27日在波羅的海舉行,第二階段演習於9月18日至26日在俄太平洋艦隊基地舉行。據悉,此次演習分為港岸階段和海上階段,港岸階段於9月18日至21日進行,海上階段演習將於22日至26日在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南部海域展開。演練課目均為涉及核心作戰能力的內容。參加演習的有來自俄太平洋艦隊和中國海軍艦隊的約11艘軍艦、2艘潛艇、2個深海潛水器、4架反潛機和4架艦載直升機。
⑺ 蘇支前是哪裡人
抱歉只找到這些。其履新情況尚未正式公布。
2009年1月19日,蘇支前以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兼南海艦隊司令員的身份,與湛江市擁軍慰問團座談。這是官方媒體首次披露蘇支前履新情況。同時參加座談的還有該艦隊副司令員么志樓,此前擔任南海艦隊副參謀長。
蘇支前曾任海軍南海艦隊副參謀長、參謀長,2007年出任南海艦隊副司令員,海軍少將軍銜;2007年7月率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俄、英、西、法四國,並擔任中方編隊指揮員與英、西、法三國海軍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習。汶川地震發生後,蘇支前任指揮員和臨時黨委書記,率領南海艦隊海軍陸戰隊760名官兵奔赴災區搶險救災。
歷任海軍驅逐艦某支隊司令部作訓科參謀,驅護艦艦長,海軍南海艦隊驅逐艦二支隊參謀長、副支隊長、支隊長。
曾赴俄羅斯留學,並擔任國防大學兼職教員。
2000年12月任海軍南海艦隊副參謀長;
2006年7月任南海艦隊參謀長;
2007年6月任南海艦隊副司令員,海軍少將軍銜;是年7月率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俄、英、西、法四國,並擔任中方編隊指揮員與英、西、法三國海軍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習。汶川地震發生後,蘇支前任指揮員和臨時黨委書記,率領南海艦隊海軍陸戰隊760名官兵奔赴災區搶險救災。
2008年12月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兼海軍南海艦隊司令員。海軍少將軍銜。
2007年9月21日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對法國土倫港進行正式友好。訪問的編隊指揮員蘇支前當時是少將,在接受中法媒體采訪時表示,中法兩國海軍的合作越來越走向務實,這得益於兩國外交關系的日益加深,也得益於中國海軍自身現代化建設的成就。
蘇支前說,此次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法無論在開放度還是在交流層面上都是空前的,雙方除進行一系列的體育、文化和生活交流外,法方還將向中方開放大量的軍事設施,中方也將邀請法方人員登艦參觀。此外,中法海軍將進行聯合演習,其中包括通信聯絡、艦艇編隊機動、海上聯合搜救等,特別是法方將派出強大的陣容,並提出進行對空防禦演習的建議,這種規模和范圍也是前所未有的。這表明中國海軍的發展在國際上越來越得到重視。
蘇支前表示,改革開放後,中國海軍迅速發展,特別是近10年,中國海軍的裝備技術和作戰能力都得到突飛猛進的加強。目前,中國海軍與世界先進國家海軍的差距正在日益縮小,尤其是官兵的思想觀念和整體素質都是世界一流的。但他也同時指出,中國海軍還處於發展之中,此次海軍艦艇編隊出訪的目的就是要向國外海軍學習,不但要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還要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
蘇支前還表示,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是中國人民和軍隊的友好使者,帶來了中國人民和軍隊對法國人民和軍隊的友好情誼和良好祝願,並將滿載著法國人民和軍隊對中國人民和軍隊的友誼而歸。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2007年9月21日抵達法國土倫港,進行為期5天的正式友好訪問。此前,艦艇編隊已經訪問了俄羅斯的聖彼得堡、英國的朴茨茅斯和西班牙的加的斯。
⑻ 中國海軍有六次海上閱兵的經歷,分別在哪一年在規模上有何不同
第一次——結束百年有海無防歷史,1957年8月4日,人民海軍第一次舉行海上閱兵。
中國海軍出動所有精銳力量。被譽為人民海軍「四大金剛」的「鞍山」號(舷號101)、「撫順」號(舷號102)、「長春」號(舷號103)、「太原」號(舷號104)是這次閱兵的「主角」,也是當時中國海軍噸位最大、戰鬥力最強的主力戰艦。海軍成立8年後,首次公開展示武裝力量。這次閱兵不僅是對人民海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階段性成果的檢驗,更是中國海上力量的一次宣示,宣告了中國正式結束百年有海無防的歷史。
第二次——建設大國海上軍事力量,1995年10月19日,中國海軍在黃海某海域進行了人民海軍歷史上的第二次海上閱兵。海軍動用了大批當時極為先進的艦機,包括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導彈護衛艇、核潛艇、常規潛艇,以及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偵察機、直升機、大型水上飛機等種類。
在此次閱兵中擔任旗艦的是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艦,該艦是人民海軍第一代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戰艦。有媒體報道稱,哈爾濱艦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有意願也有能力建立一支與大國地位、大國形象相稱的海上軍事力量。
第三次——三大艦隊現代化集中展示:2005年8月,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中,兩國海軍舉行了海上分列式。中俄雙方參演艦艇組成海上艦艇編隊、參演戰機組成空中飛行梯隊,依次通過海上觀摩艦,接受檢閱。
此外,這次海上分列式也被視為中國海軍三大艦隊現代化的集中展示,此後也有軍事愛好者將廣州艦、武漢艦、蘭州艦、海口艦並稱為中國海軍的「新四大金剛」。
第四次——首次邀請外國海軍參加:2009年4月23日,迎來60歲生日的人民海軍在青島及其附近海空域舉行海上閱兵。中方受閱兵力包括艦艇25艘、飛機31架,受閱艦艇分為潛艇群、驅逐艦群、護衛艦群、導彈艇群,受閱飛機分為9個空中梯隊。參閱武器裝備全部為中國自行製造。
參加此次活動的還有來自俄羅斯、美國等29個國家的海軍代表團和14個國家的21艘各型艦艇,這也是中國海軍歷史上首次邀請外國海軍參加海上閱兵式。
第五次海上閱兵——新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2018年4月12日,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這是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48艘戰艦、76架戰機、1萬余名官兵接受檢閱。
受閱艦艇按作戰編組組成戰略打擊、水下攻擊、遠海作戰、航母打擊、兩棲登陸、近海防禦、綜合保障等7個作戰群。受閱飛機組成艦載直升機、反潛巡邏作戰、預警指揮、遠海作戰、對海突擊、遠距支援掩護、制空作戰等10個空中梯隊。
此次閱兵,遼寧艦航母編隊精彩亮相,一大批新型潛艇、水面艦艇、作戰飛機集中展示,中共十八大後列裝艦艇占受閱艦艇一半以上。
第六次海上閱兵——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2019年4月23日的海上閱兵採取艦艇單縱隊航行、飛機梯隊跟進的方式執行海上分列式。中國海軍32艘戰艦分成潛艇群、驅逐艦群、護衛艦群、登陸艦群、輔助艦群、航母群,破浪前行。受閱飛機呼嘯而至。
此外,來自俄羅斯、泰國、越南、印度、日本、菲律賓、孟加拉國、汶萊、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緬甸等13國的18艘艦艇懸掛代滿旗,按照作戰艦艇、輔助艦船的順序,以噸位大小排列,依次通過檢閱艦。各國海軍代表團團長在檢閱艦後甲板就座觀禮。
自1949年4月23日從江蘇泰州白馬廟啟航,人民海軍一路走來,逐步發展成為一支能夠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海上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