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訪問西安
A. 莫迪最近何時訪華
莫迪訪華是指印度總理莫迪2015年05月14日將抵達西安,開始為期3天的 [1] 。印度各界對莫迪的這次中國之行充滿期待,媒體不斷報道印方為訪華預熱的消息,紛紛解析莫迪的訪華重點是經濟合作領域。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表示,中印有望達成價值100億美元的大單。
B. 老西安犄角旮旯里那些曾經輝煌的寺廟
文/又七夏
在西安,散落著許多寺廟。它們曾經或輝煌、或傳奇,任意提起一個都有講不完的皇家貴胄、高僧騷客的精彩故事。然而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除卻那些鼎鼎有名的寺廟,其他一切一無所知。那些寺廟悄然隱匿在西安城裡的角角落落,經過時光斧鑿雕刻,連許多土生土長的老西安都不知其蹤。
蔣明《罔極寺》
西安的美總是不經意間在氣勢宏偉的城牆和城門中展露得淋漓盡致,文昌門下的柏樹林亦染其古韻之氣。遠遠地望穿古玩城,卧龍寺的大門就在對面。很奇怪,即使在有了寒意的秋日, 一大早,卧龍寺里也已經有了香客,人不多,卻個個虔誠。無論為什麼而來,來了總是有緣。
卧龍寺有「西北第一禪林」之稱,始建於漢靈帝時(168~189),是西安最早的寺院,也是中國最早的三座寺廟之一。 隋朝時稱「福應禪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時,因寺內保存著吳道子在這里畫的觀音像,又稱「觀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間(860)和僖宗乾符年間(874),先後在寺內建立石刻陀羅尼經幢。宋初,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終日高卧,時人呼為「卧龍和尚」。因了這個緣由,宋太宗最終更寺名為「卧龍寺」。
卧龍寺被稱為三教合流的活化石,卧龍寺的山門其實就是彌勒殿,裡面供奉的主尊就是彌勒菩薩。與其他寺廟不同的是,卧龍寺的彌勒殿和天王殿是分開的。彌勒殿里兩邊是水火二將。水火二將指的是龜蛇二將,他們原本是道教里的護法神,這里堂而皇之地站在了彌勒的兩邊。
卧龍寺的天王殿繼續保持三教合流的特徵,裡面的主尊竟然是關老爺,四大天王侍立兩旁。儒教的神靈堂而皇之地進入了主殿,並且以四大天王進行護衛,生動地再現了三教合一的狀況。
與虔誠香客不同,對於普通人來講,文昌門里還是碑林博物館更有知名度。而因機緣巧合「闖入」這片凈土的,到底是佛家所說的有緣人。 若你恰好有緣,除了見到許多佛家珍寶,繁華城裡的澄澈清凈也許是拜訪卧龍寺的收獲吧。
大概許多人知道「罔極寺」之名,是因為那個叫蔣明的西安民謠歌手。當清澈干凈的民謠歌聲悠悠入耳,也許許多人會奇怪,罔極寺究竟是什麼地方,能讓離家許久的歌手經久難忘?
罔極寺地處西安市東關炮坊街內,距離興慶宮北門不遠。這座寺廟始建於唐朝神龍元年(705),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 「罔極」兩字取自《詩經》「欲報以德,昊天罔極」,表達子女對父母無限的孝思。
說罔極寺是「大有來頭、影響深遠的寺廟」,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該寺 是鎮國太平公主為母後武則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 。二是唐代高僧一行曾數次入駐在此寺修行。三是公元821年唐王朝與吐蕃立碑修盟(歷史上稱為「長慶會盟」),結盟儀式是在罔極寺內進行的。
太平公主和武則天的名頭自然無需解釋,「長慶會盟」這樣促進民族大融合的標志性事件的歷史意義也好理解,唐代高僧一行聽著名號似乎不熟悉,但其實是個一等一的牛人。他擁有多項觀測天象儀器的「發明專利」,並且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用科學方法測量出本初子午線長度的人。與此同時還是佛教密宗的領袖人物,與另兩位高僧一起編訂了密宗權威著作《大日經疏》,受到後世,尤其是日本僧眾的膜拜。
去探訪罔極寺時,香客、遊人很少,寺院內十分清靜,與熱鬧的城市真的只有一牆之隔。寺內有三進院落,到底是皇家寺院,建築和陳設都修繕保護的較好,殿里供奉的佛都十分地精美。聽香客介紹,寺院里現在住著大約有十來位比丘尼,也能接待一些外來香客入住修行。總歸是清凈地,適合沉思。蔣明怕也是難忘這里的清凈純粹,所以才能寫下唱盡人生悲歡的歌吧。
小寨大概是西安最繁華的地段之一。 走過擁擠的小寨天橋,向西走上千米,就是大興善寺了。這里距萬丈紅塵僅一牆之隔,頗有種「大隱隱於市」之感。
大興善寺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距今已有1700餘年。始建於晉,初稱遵善寺。隋文帝開皇二年擴建,更名大興善寺。 印度僧人曾住寺內譯經,成為中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 2015年印尼總理莫迪訪華來到西安,便專門來過此地。
這里還曾經留下了「開皇三大士」「開元三大士」的身影。隋文帝楊堅在位時大力推行佛教,在大興善寺建國立譯經館,使之成為全國佛教典籍翻譯的中心。天竺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闍那崛多和達摩笈多先後在此主持譯經工作,對中國佛經翻譯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被後人尊為「開皇三大士」。唐玄宗開元年間,「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到此寺傳授密宗,成為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
穿越時光與人海,走進寺院,滾滾紅塵彷彿就此隔斷。寺廟的外院,供著一尊佛,香火很旺。香爐裡面滿滿當當的,盛滿了芸芸眾生卑微而實在的期望。 佛前的紅色絨布墊子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塊膝蓋的印痕。我站在一旁,看著偶然前來的香客在佛前上香祈福,聽不清他們在講什麼,但卻聽懂了那一顆顆嚮往幸福的心。
出長安城往韋曲方向,不難發現東首的少陵原半坡有兩座寶塔,遠遠望去,宛然一對兄弟筆直的站立在那裡。雙塔巍峨聳立,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佛教大宗華嚴宗的祖庭——華嚴寺所在地。
華嚴寺建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僧人杜順在此創立華嚴宗,其三傳弟子深得武則天寵信,被稱為「華嚴宗大師」。四傳弟子澄觀被尊奉為教授和尚 ,授「鎮國大師」「僧祖清涼國師」稱號,並主持當時全國佛教法事。因此,華嚴寺是唐代地位相當高的一所名寺。身後有武則天撐腰,當然地位要高出別的寺院一截了。
華嚴寺由初建到以後數百年間,無高大殿堂建築的記載,而只記有鑿原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眾居住, 華嚴寺可以說是黃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 從塔的記載看,這里曾有華嚴宗初祖杜順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儼塔、三祖賢首塔、四祖澄觀塔。但在清乾隆年間,發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僅存磚塔兩座,其餘全毀。現存的兩座塔中,東邊的是杜順的靈骨塔,西邊的塔是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澄觀的靈骨塔。
華嚴寺南望終南山,詩人岑參的「寺南幾千峰,峰翠青可掬」,道盡了它景緻最佳處。華嚴寺周圍的自然景色,雖不是佛經中描述的華嚴世界,卻也是人間的華嚴天堂。如今,經歷千年孤獨時光的寺院早已不復存在,卻幸有杜順和澄觀二祖的魂魄相伴,守望這片千年故土。
距離華嚴寺不遠,還有一座名頭不小的寺院,名為牛頭禪寺。走樊川,上土塬,過了楊虎城烈士陵,便到了牛頭禪寺。
牛頭禪寺的寺名十分有趣,也好記,這其中還有一個著名的牛頭寺第一祖師遍照與律宗創始人道宣鬥法的故事,成為後世探討佛學修為的案例。故事裡抱著牛頭啃食的遍照技高一籌,成為了後人眼中的「牛頭師」,他創建的寺院也有了「牛頭禪寺」的名頭。
牛頭寺建於唐貞元年間,為唐代佛教名剎,是樊川八大寺之一。明人趙崡《游城南》記說:「(牛頭禪)寺,地勝如華嚴而庄嚴過之。」能比華嚴宗祖庭更加庄嚴,也從側面說明了這里香火之盛。
牛頭寺還是長安城南的風景勝地,更有杏花坪、九龍潭諸名勝。唐代詩人司空圖《牛頭寺》詩:「終南最佳處,禪誦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煙泛泬寥。」便寫出了這里風景的清雅幽靜。武則天也為這里的風光沉醉,她曾到此游覽,並賦詩《游九龍潭》紀勝,寫道:「岩頂翔雙鳳,潭心游九龍,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把她置身於秀美環境中飲宴的雍容華貴情景,寫得真切生動,讀之令人神往。再往後千餘載,慈禧太後西逃駐蹕西安時,每天派人取九龍潭的泉水供其飲用。不知道她是否也曾也讀過武則天的那首游覽詩呢?
牛頭寺旁,還有一座杜公祠,是為了紀念唐代偉大詩人杜甫而建的。杜甫與少陵淵源頗深,從他自號少陵野老就可見一斑。這座始建於明朝的祠堂,與後來的楊虎城烈士陵一起,做了牛頭禪寺的鄰居,也成為漫長歲月的見證。
交通路線
卧龍寺: 西安市碑林區柏樹林街35號,途徑公交車有14路 23路 40路 208路 213路 216路 221路 222路 258路 309路 402路 512路 704路 710路 800路 910路 游6路,在文昌門公交站下車前行500米即到。
罔極寺: 在西安市內坐公交到東門站,沿炮房街進入,200米即到。
大興善寺: 乘坐26、323、521、K605、701、704、716、720、721、722、游6、游8(610)路公交在大興善寺站下車即到。
華嚴寺: 電視塔坐917路在長安師范學校下車根據路邊指示牌可到。
牛頭禪寺: 城南客運站乘923路,楊虎城將軍陵園直接下車,向東50米,有一條小路上山,直接通向牛頭寺。楊虎城將軍陵、牛頭寺和度公祠三個景點都在一塊。
C. 外國政要該"下坑"看兵馬俑嗎
莫迪在中國的訪問,第一站選在了西安。與其他外國政要到訪西安一樣,莫迪到訪西安,兵馬俑必是其重點造訪之處。甚或說,正是兵馬俑的魅力,吸引著包括莫迪總理在內的一波又一波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到訪西安。
筆者猜測,與其他外國政要一樣,莫迪總理在兵馬俑博物館,一定會下到俑坑中,或在文物修復區,與兵馬俑進行零距離接觸——果不其然,的確如此。
祝振強:外國政要該「下坑」看兵馬俑嗎(圖)_3
看著一臉驚詫、一臉率真的莫迪總理在與兵馬俑「對話」,一個疑問湧入筆者的腦海:外國政要參觀兵馬俑,或下到俑坑中,或來到文物修復區,與兵馬俑零距離接觸,這似乎已成為慣例。試問,這樣的慣例合適嗎?應該嗎?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可謂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乃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據稱,從1976年至今,兵馬俑博物館共接待了近兩百位外國政要。
1976年5月14日,剛被發現兩年的兵馬俑,迎來了第一位外國領導人——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李光耀說:「兵馬俑是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1985年,李光耀再次訪問了兵馬俑。
自李光耀之後,每位到訪的外國政要,一定都會發表各具特色的、新穎的褒贊語。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說的最「狠」——「世界上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希拉克也是兩次到訪兵馬俑。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更是前後五次到訪秦陵博物館。
而所有這些外國政要,基本上都會下到兵馬俑俑坑,或在文物修復中心,與兵馬俑零距離接觸,感受幾千年前的古人氣息。
有資料顯示,1979年9月,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到訪兵馬俑時,提出要「下坑」參觀。當時,沒等工作人員搬來梯子,女王便已迫不及待地縱身跳入兵馬俑1.5米的深坑中。
此後,博物館工作人員報上級研究批准,作出一條規定:可以安排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下坑參觀。
1984年4月,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率領一眾300多人的龐大隊伍,由北京至西安,專程參觀兵馬俑,並下坑參觀。里根站在秦俑和陶馬前問:「我可以摸摸馬嗎?」徵得同意後,他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在馬背上,一邊由前向後地摸著,一邊上下打量著馬,「它不會踢我吧?」翌日,一位外國記者撰文稱,里根這是在「拍中國的馬屁」。
1998年6月26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和夫人希拉里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柯林頓的「馬屁」拍得更響:「真希望到這里來當館長。」
D. 納倫德拉·莫迪的人物經歷
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1950年09月17日生於孟買邦(現為古吉拉特邦)瓦德拉嘎鎮,祖上三代都在當地經營一個小雜貨鋪,家境雖稱不上小康,但也算豐衣足食。除了經營雜貨鋪,父親還在火車站開了一個茶
攤——奶茶是印度人每天必需的飲品。在家裡6個孩子中排行老三的莫迪,從小就在那裡幫父親賣茶。從學校畢業後,他和哥哥也開了一個茶攤,自食其力,由「賣茶童」變成「賣茶人」。
莫迪在當地的學校完成了自己的中小學學業。老師這樣形容他:「他在學習成績上算不上出色,雖然有點內向和靦腆,但是偏愛辯論和戲劇表演。」也許正是這些特質,使得莫迪日後在應對媒體時游刃有餘。同學眼中的莫迪是個有主見的人,做事情有決心、有毅力,而且酷愛讀書。鎮上有一座小型圖書館,莫迪是那裡的常客,據說他後來將裡面的書幾乎全部讀完。
課余時間,莫迪絕不只呆在茶攤上。出身於印度教家庭,他很小就加入國民志願團組織的少年機構,在那裡接受體能訓練和教義熏陶。這給莫迪一生的價值觀和政治理念留下深厚的烙印。 上世紀60年代印巴戰爭爆發之時,小莫迪在火車站為路過的士兵端茶倒水、打掃衛生。莫迪經常到志願團駐地,幫助精神導師和講師們洗衣、掃地、做飯,甚至料理他們的生活起居,累活臟活他都願意干,深得大人們的喜愛。
20世紀70年代開始,莫迪正式成為國民志願團一員,主要從事宣傳方面的工作。莫迪的政治生涯,正是開始於他在國民志願團的日子,這也奠定了他的思想基因,即典型的印度教主義者。
那時候,作為一個「地下工作者」,莫迪經常喬裝打扮。他最喜歡的裝束就是戴上墨鏡,貼上大絡腮胡,用布包上頭,打扮成錫克人,以避人耳目。除此之外,莫迪也經常在一些地下刊物上就緊急狀態和民主議題發表評論,這些文章的題目包括《透視緊急狀態》《關於憲法改革的建議》《當違法成為一種義務》《印度言論的不自由》《解剖印度的法西斯主義》《揭露英迪拉的騙局》等等,一度在印度政壇引發廣泛議論。莫迪也因此被警察盯上。
1977年,印度政局又發生大變。莫迪等人的活動恢復正常,由地下轉到了地上。
1978年,莫迪被志願團委任為古吉拉特邦一個區的負責人,他作為組織者的才能得到認可。到了1981年,他又成為志願團在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邁達巴德總部的宣傳和聯絡負責人,負責與其他印度教組織及海外印度人的聯系。 1985年,莫迪受到國民志願團的指派,加入成立不久的印度人民黨。經過三年多的鍛煉,他於1988年被任命為人民黨古吉拉特邦秘書長,正式進入主流政治圈。在其策劃與帶領下,印度人民黨贏得了1995年的全國大選,莫迪憑借其領導能力出任人民黨全國秘書長。1998年,時任印度總理的瓦傑帕伊提拔莫迪為人民黨總書記。1999年,兼任人民黨新聞發言人。
納倫德拉·莫迪2001年10月擔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隨後連續三屆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12年來,該邦的經濟增長率躍居印度首位。莫迪減少行政過程中的繁文縟節,修建公路和電線,引進投資,讓這個地方蓬勃發展,GDP增加了近兩倍,大多數社會指標也有所改善。古吉拉特邦僅擁有印度總人口的5%,卻占據國家近1/4的出口額。在競選過程中,政治家的承諾往往來自特殊利益集團的慷慨解囊,莫迪卻談及將古吉拉特邦的經濟快速增長和基礎設施改善在全國復制,讓民眾耳目一新。 莫迪強調自己「茶農之子」的卑微出身和對貧窮生活的見證與體驗,他的背景和打拚經歷也讓印度人寄望他成為變革的催化劑。 2014年5月16日,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投票結果揭曉,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543個議席中奪得334席,獲得壓倒多數。印度人民黨總理候選人莫迪成為下一任總理。
2014年5月26日晚,納倫德拉·莫迪在首都新德里正式宣誓就任印度第15位總理。
當晚的就職儀式在印度總統府舉行,由印度總統普拉納布·慕克吉主持,共有3000多名來賓。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在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中,獲得全部543個議席中的282席,成為30年來首個擁有議會下院絕對多數席位的政黨,而原執政黨國民大會黨僅獲44席。莫迪作為印度人民黨總理候選人當選總理。就職儀式後,由莫迪任命的內閣成員也宣誓就任。 2014年9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強調在世界范圍內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性並呼籲改革聯合國。
此次是莫迪擔任印度總理後第一次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打擊恐怖主義是莫迪本次講話的重點,他稱印度支持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西亞地區正在復甦的恐怖主義勢力進行打擊。 2015年5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西安機場,開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莫迪上任以來首次訪問中國。
E. 印度總理摸底維吾爾阿布都熱依木
印度總理
納倫德拉·莫迪(1950年9月17日-,Narendra Modi),印度瓦德納加爾人。莫迪是印度國內的政治明星,一直被各界視為2014年印度總理選舉的熱門人物。他連續三屆擔任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長,在他的帶領下,古吉拉特邦經濟增長率創各邦之最,基礎設施建設和吸引外國企業投資設廠尤為突出。2014年5月16日,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投票結果揭曉,莫迪幾乎確定成為下一任印度總理。2014年5月17日,辛格提交辭呈。同一天,莫迪飛抵首都新德里,著手商議組閣事宜。2014年5月26日,印度新任聯邦總理莫迪在新德里正式宣誓就職。2015年5月14日,納倫德拉·莫迪抵達中國西安,開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2015年6月21日是印度首個全球瑜伽日,當日印度總理莫迪率4.5萬印度人同做瑜伽。
F. 莫迪訪華的介紹
莫迪訪華是指印度總理莫迪2015年05月14日將抵達西安,開始為期3天的1。印度各界對莫迪的這次中國之行充滿期待,媒體不斷報道印方為訪華預熱的消息,紛紛解析莫迪的訪華重點是經濟合作領域。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表示,中印有望達成價值100億美元的大單。
G. 莫迪他參觀西安哪些地方
首先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所以他一定 會去參觀兵馬俑。大雁塔,吃西安的特色小吃。城牆也應該區這些都是必須去的。因為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H. 西安和成都哪個更值得去
這兩個城市都是非常好的,如果你喜歡看大熊貓就去成都,如果你喜歡歷史人文,就去西安。如果非要選擇一個的話,哪還是去西安吧。畢竟西安是古都。到西安訪問旅遊的外國元首幾百位。數量僅次於北京。比如英國女王,日本首相,西班牙國王,比利時國王等。美國前後很多位總統如蒙代爾,里根,尼克松,卡特,布希,柯林頓,奧巴馬夫人等等都到過西安。俄羅斯普京,法國總統密特朗,希丁克,薩科齊,馬克龍等,德國總理默克爾,印度總統莫迪,韓國總統朴槿惠,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等等等都把訪華首站放在了古都西安。可見西安在全球旅遊目的地位上來講,高於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