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策略的訪問控制
❶ 有哪幾種訪問控制策略
1什麼是訪問控制策略? 訪問控制策略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其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訪問。 各種網路安全策略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護作用,而訪問控制是保證網路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2、訪問控制策略的內容有哪些? 訪問控制策略包括入網訪問控制策略、操作許可權控制策略、目錄安全控制策略、屬性安全控制策略、網路伺服器安全控制策略、網路監測、鎖定控制策略和防火牆控制策略等7個方面的內容。
❷ 應付DDos攻擊的方法有哪些
1.區域網層
在區域網層上,可採取很多預防措施。例如,盡管完全消除IP分組假冒現象幾乎不可能,但網管可構建過濾器,如果數據帶有內部網的信源地址,則通過限制數據輸入流量,有效降低內部假冒IP攻擊。過濾器還可限制外部IP分組流,防止假冒IP的DoS攻擊被當作中間系統。
其他方法還有:關閉或限制特定服務,如限定UDP服務只允許於內部網中用於網路診斷目的。
但是,這些限制措施可能給合法應用(如採用UDP作為傳輸機制的RealAudio)帶來負面影響。
2.網路傳輸層
以下對網路傳輸層的控制可對以上不足進行補充。
獨立於層的線速服務質量(QoS)和訪問控制
帶有可配置智能軟體、獨立於層的QoS和訪問控制功能的線速多層交換機的出現,改善了網路傳輸設備保護數據流完整性的能力。
在傳統路由器中,認證機制(如濾除帶有內部地址的假冒分組)要求流量到達路由器邊緣,並與特定訪問控制列表中的標准相符。但維護訪問控制列表不僅耗時,而且極大增加了路由器開銷。
相比之下,線速多層交換機可靈活實現各種基於策略的訪問控制。
這種獨立於層的訪問控制能力把安全決策與網路結構決策完全分開,使網管員在有效部署了DoS預防措施的同時,不必採用次優的路由或交換拓撲。結果,網管員和服務供應商能把整個城域網、數據中心或企業網環境中基於策略的控制標准無縫地集成起來,而不管它採用的是復雜的基於路由器的核心服務,還是相對簡單的第二層交換。此外,線速處理數據認證可在後台執行,基本沒有性能延遲。
可定製的過濾和「信任鄰居」機制
智能多層訪問控制的另一優點是,能簡便地實現定製過濾操作,如根據特定標準定製對系統響應的控制粒度。多層交換可把分組推送到指定的最大帶寬限制的特定QoS配置文件上,而不是對可能是DoS攻擊的組制訂簡單的「通過」或「丟棄」決策。這種方式,既可防止DoS攻擊,也可降低丟棄合法數據包的危險。
另一個優點是能定製路由訪問策略,支持具體系統之間的「信任鄰居」關系,防止未經授權使用內部路由。
定製網路登錄配置
網路登錄採用惟一的用戶名和口令,在用戶獲准進入前認證身份。網路登錄由用戶的瀏覽器把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遞交到交換機上,交換機捕獲用戶身份,向RADIUS伺服器發送請求,進行身份認證,只有在認證之後,交換機才允許該用戶發出的分組流量流經網路。
❸ 什麼事訪問控制訪問控制包括哪幾個要素
訪問控制是幾乎所有系統(包括計算機系統和非計算機系統)都需要用到的一種技術。訪問控制是按用戶身份及其所歸屬的某項定義組來限制用戶對某些信息項的訪問,或限制對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的一種技術。
訪問控制包括伺服器、目錄、文件等。訪問控制是給出一套方法,將系統中的所有功能標識出來,組織起來,託管起來,將所有的數據組織起來標識出來託管起來, 然後提供一個簡單的唯一的介面,這個介面的一端是應用系統一端是許可權引擎。
(3)基於策略的訪問控制擴展閱讀
實現機制:訪問控制的實現機制建立訪問控制模型和實現訪問控制都是抽象和復雜的行為,實現訪問的控制不僅要保證授權用戶使用的許可權與其所擁有的許可權對應,制止非授權用戶的非授權行為;還要保證敏感信息的交叉感染。
為了便於討論這一問題,我們以文件的訪問控制為例對訪問控制的實現做具體說明。通常用戶訪問信息資源(文件或是資料庫),可能的行為有讀、寫和管理。為方便起見,我們用Read或是R表示讀操作,Write或是W表示寫操作,Own或是O表示管理操作。
❹ windows操作系統的訪問控制策略基於何種策略
自主訪問控制。
自主訪問控制指對某個客體具有擁有權(或控制權)的主體能夠將對該客體的一種訪問權或多種訪問權自主地授予其它主體,並在隨後的任何時刻將這些許可權回收。
這種控制是自主的,也就是指具有授予某種訪問權力的主體(用戶)能夠自己決定是否將訪問控制許可權的某個子集授予其他的主體或從其他主體那裡收回他所授予的訪問許可權。自主訪問控制中,用戶可以針對被保護對象制定自己的保護策略。
(4)基於策略的訪問控制擴展閱讀
訪問控制的實現機制建立訪問控制模型和實現訪問控制都是抽象和復雜的行為,實現訪問的控制不僅要保證授權用戶使用的許可權與其所擁有的許可權對應,制止非授權用戶的非授權行為;還要保證敏感信息的交叉感染。
以文件的訪問控制為例對訪問控制的實現做具體說明。通常用戶訪問信息資源(文件或是資料庫),可能的行為有讀、寫和管理。用Read或是R表示讀操作,Write或是W表示寫操作,Own或是O表示管理操作。
之所以將管理操作從讀寫中分離出來,是因為管理員也許會對控制規則本身或是文件的屬性等做修改,也就是修改我們在下面提到的訪問控製表。
❺ 主要有哪幾種訪問控制策略
三種不同的訪問控制策略:自主訪問控制(DAC)、強制訪問控制(MAC)和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前兩種屬於傳統的訪問控制策略,而RBAC是90年代後期出現的,有很大的優勢,所以發展很快。
每種策略並非是絕對互斥的,我們可以把幾種策略綜合起來應用從而獲得更好、更安全的系統保護——多重的訪問控制策略。
❻ 訪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見模型
訪問控制的功能及原理:
訪問控制的主要功能包括:保證合法用戶訪問受權保護的網路資源,防止非法的主體進入受保護的網路資源,或防止合法用戶對受保護的網路資源進行非授權的訪問。訪問控制首先需要對用戶身份的合法性進行驗證,同時利用控制策略進行選用和管理工作。當用戶身份和訪問許可權驗證之後,還需要對越權操作進行監控。因此,訪問控制的內容包括認證、控制策略實現和安全審計。
1、認證。包括主體對客體的識別及客體對主體的檢驗確認;
2、控制策略。通過合理地設定控制規則集合,確保用戶對信息資源在授權范圍內的合法使用。既要確保授權用戶的合理使用,又要防止非法用戶侵權進入系統,使重要信息資源泄露。同時對合法用戶,也不能越權行使許可權以外的功能及訪問范圍;
3、安全審計。系統可以自動根據用戶的訪問許可權,對計算機網路環境下的有關活動或行為進行系統的、獨立的檢查驗證,並做出相應評價與審計。
訪問控制的模型:
主要的訪問控制類型有3種模型:自主訪問控制(DAC)、強制訪問控制(MAC)和基於角色訪問控制(RBAC)。
1、自主訪問控制
自主訪問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DAC)是一種接入控制服務,通過執行基於系統實體身份及其到系統資源的接入授權。包括在文件,文件夾和共享資源中設置許可。用戶有權對自身所創建的文件、數據表等訪問對象進行訪問,並可將其訪問權授予其他用戶或收回其訪問許可權。允許訪問對象的屬主制定針對該對象訪問的控制策略,通常,可通過訪問控制列表來限定針對客體可執行的操作。
2、強制訪問控制
強制訪問控制(MAC)是系統強制主體服從訪問控制策略。是由系統對用戶所創建的對象,按照規定的規則控制用戶許可權及操作對象的訪問。主要特徵是對所有主體及其所控制的進程、文件、段、設備等客體實施強制訪問控制。
3、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
角色(Role)是一定數量的許可權的集合。指完成一項任務必須訪問的資源及相應操作許可權的集合。角色作為一個用戶與許可權的代理層,表示為許可權和用戶的關系,所有的授權應該給予角色而不是直接給用戶或用戶組。
❼ 防範內網遭受DoS攻擊的策略
謝謝分享
❽ 訪問控制技術的安全策略
訪問控制的安全策略是指在某個自治區域內(屬於某個組織的一系列處理和通信資源范疇),用於所有與安全相關活動的一套訪問控制規則。由此安全區域中的安全權力機構建立,並由此安全控制機構來描述和實現。訪問控制的安全策略有三種類型:基於身份的安全策略、基於規則的安全策略和綜合訪問控制方式。 訪問控制安全策略原則集中在主體、客體和安全控制規則集三者之間的關系。
(1)最小特權原則。在主體執行操作時,按照主體所需權利的最小化原則分配給主體權力。優點是最大限度地限制了主體實施授權行為,可避免來自突發事件、操作錯誤和未授權主體等意外情況的危險。為了達到一定目的,主體必須執行一定操作,但只能做被允許的操作,其他操作除外。這是抑制特洛伊木馬和實現可靠程序的基本措施。
(2)最小泄露原則。主體執行任務時,按其所需最小信息分配許可權,以防泄密。
(3)多級安全策略。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數據流向和許可權控制,按照安全級別的絕密(TS)、秘密(S)、機密(C)、限制(RS)和無級別(U)5級來劃分。其優點是避免敏感信息擴散。具有安全級別的信息資源,只有高於安全級別的主體才可訪問。
在訪問控制實現方面,實現的安全策略包括8個方面:入網訪問控制、網路許可權限制、目錄級安全控制、屬性安全控制、網路伺服器安全控制、網路監測和鎖定控制、網路埠和節點的安全控制和防火牆控制。 授權行為是建立身份安全策略和規則安全策略的基礎,兩種安全策略為:
1)基於身份的安全策略
主要是過濾主體對數據或資源的訪問。只有通過認證的主體才可以正常使用客體的資源。這種安全策略包括基於個人的安全策略和基於組的安全策略。
(1)基於個人的安全策略。是以用戶個人為中心建立的策略,主要由一些控制列表組成。這些列表針對特定的客體,限定了不同用戶所能實現的不同安全策略的操作行為。
(2)基於組的安全策略。基於個人策略的發展與擴充,主要指系統對一些用戶使用同樣的訪問控制規則,訪問同樣的客體。
2)基於規則的安全策略
在基於規則的安全策略系統中,所有數據和資源都標注了安全標記,用戶的活動進程與其原發者具有相同的安全標記。系統通過比較用戶的安全級別和客體資源的安全級別,判斷是否允許用戶進行訪問。這種安全策略一般具有依賴性與敏感性。 綜合訪問控制策略(HAC)繼承和吸取了多種主流訪問控制技術的優點,有效地解決了信息安全領域的訪問控制問題,保護了數據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保證授權主體能訪問客體和拒絕非授權訪問。HAC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可維護性、可管理性、更細粒度的訪問控制性和更高的安全性,為信息系統設計人員和開發人員提供了訪問控制安全功能的解決方案。綜合訪問控制策略主要包括:
1)入網訪問控制
入網訪問控制是網路訪問的第一層訪問控制。對用戶可規定所能登入到的伺服器及獲取的網路資源,控制准許用戶入網的時間和登入入網的工作站點。用戶的入網訪問控制分為用戶名和口令的識別與驗證、用戶賬號的默認限制檢查。該用戶若有任何一個環節檢查未通過,就無法登入網路進行訪問。
2)網路的許可權控制
網路的許可權控制是防止網路非法操作而採取的一種安全保護措施。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許可權通常用一個訪問控制列表來描述。
從用戶的角度,網路的許可權控制可分為以下3類用戶:
(1)特殊用戶。具有系統管理許可權的系統管理員等。
(2)一般用戶。系統管理員根據實際需要而分配到一定操作許可權的用戶。
(3)審計用戶。專門負責審計網路的安全控制與資源使用情況的人員。
3)目錄級安全控制
目錄級安全控制主要是為了控制用戶對目錄、文件和設備的訪問,或指定對目錄下的子目錄和文件的使用許可權。用戶在目錄一級制定的許可權對所有目錄下的文件仍然有效,還可進一步指定子目錄的許可權。在網路和操作系統中,常見的目錄和文件訪問許可權有:系統管理員許可權(Supervisor)、讀許可權(Read)、寫許可權(Write)、創建許可權(Create)、刪除許可權(Erase)、修改許可權(Modify)、文件查找許可權(File Scan)、控制許可權(Access Control)等。一個網路系統管理員應為用戶分配適當的訪問許可權,以控制用戶對伺服器資源的訪問,進一步強化網路和伺服器的安全。
4)屬性安全控制
屬性安全控制可將特定的屬性與網路伺服器的文件及目錄網路設備相關聯。在許可權安全的基礎上,對屬性安全提供更進一步的安全控制。網路上的資源都應先標示其安全屬性,將用戶對應網路資源的訪問許可權存入訪問控制列表中,記錄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能力,以便進行訪問控制。
屬性配置的許可權包括:向某個文件寫數據、復制一個文件、刪除目錄或文件、查看目錄和文件、執行文件、隱含文件、共享、系統屬性等。安全屬性可以保護重要的目錄和文件,防止用戶越權對目錄和文件的查看、刪除和修改等。
5)網路伺服器安全控制
網路伺服器安全控制允許通過伺服器控制台執行的安全控制操作包括:用戶利用控制台裝載和卸載操作模塊、安裝和刪除軟體等。操作網路伺服器的安全控制還包括設置口令鎖定伺服器控制台,主要防止非法用戶修改、刪除重要信息。另外,系統管理員還可通過設定伺服器的登入時間限制、非法訪問者檢測,以及關閉的時間間隔等措施,對網路伺服器進行多方位地安全控制。
6)網路監控和鎖定控制
在網路系統中,通常伺服器自動記錄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如有非法的網路訪問,伺服器將以圖形、文字或聲音等形式向網路管理員報警,以便引起警覺進行審查。對試圖登入網路者,網路伺服器將自動記錄企圖登入網路的次數,當非法訪問的次數達到設定值時,就會將該用戶的賬戶自動鎖定並進行記載。
7)網路埠和結點的安全控制
網路中伺服器的埠常用自動回復器、靜默數據機等安全設施進行保護,並以加密的形式來識別結點的身份。自動回復器主要用於防範假冒合法用戶,靜默數據機用於防範黑客利用自動撥號程序進行網路攻擊。還應經常對伺服器端和用戶端進行安全控制,如通過驗證器檢測用戶真實身份,然後,用戶端和伺服器再進行相互驗證。
❾ 訪問控制技術的主要類型有哪三種
訪問控制技術主要有3種類型:自主訪問控制、強制訪問控制和基於角色訪問控制。自主訪問控制:用戶通過授權或者回收給其他用戶訪問特定資源的許可權,主要是針對其訪問權進行控制。
強制訪問控制:由系統己經部署的訪問控制策略,按照系統的規定用戶需要服從系統訪問控制策略,比如系統管理員制定訪問策略,其他用戶只能按照規定進行進程、文件和設備等訪問控制。
(9)基於策略的訪問控制擴展閱讀
訪問控制的主要功能包括:保證合法用戶訪問受權保護的網路資源,防止非法的主體進入受保護的網路資源,或防止合法用戶對受保護的網路資源進行非授權的訪問。
訪問控制首先需要對用戶身份的合法性進行驗證,同時利用控制策略進行選用和管理工作。當用戶身份和訪問許可權驗證之後,還需要對越權操作進行監控。因此,訪問控制的內容包括認證、控制策略實現和安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