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重力測量規范
① 重力數據的野外採集
重力數據的野外採集包括:重力基點網的聯測、基點網的條件平差、基點網的精度評價、普通測點的觀測和精度評價等項內容。
(一)重力基點網的設立與聯測
1.重力基點網的設立原則
重力儀存在零點漂移問題。位移大小隻有在基準點上先後兩次讀數作比較才能確定。這個基準點稱為基點。當測區面積很大時,只設一個基點工作很不方便,為了控制普通測點的測量精度,減少誤差積累和提高效率,須設立多個基點。這些基點相互聯系就組成基點網。此外,重力測量往往是相對測量,儀器測出的異常需在全區內選一個基準點為異常的起算點,這個起算點又稱總基點。
基點網的設立原則如下:
(1)能控制普通線觀測,且便於普通觀測單元連接基點;基點應選擇在交通方便、標志明顯、地基穩固、干擾小、易於永久保存的地點。
(2)根據儀器零位變化的最大的線性時間間隔和交通運輸條件等情況確定基點分布的密度和網形,在保證精度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基點的個數。基點網中的基點一般要均勻分布在全區,在地形條件差的地段要多增設基點,同時基點要有統一編號。
(3)基點網聯測應全部按閉合環路進行,當需要建立多個環路時,每個環路中包含相鄰環路中的基點數不得少於兩個,以便統一平差。
(4)基點網聯測應使用完善而迅速的交通工具,可採用一台儀器多次重復觀測或多台儀器重復觀測。其目的是提高基點聯測的精度,保證基點值的精度高於普通測點觀測精
表2-3-1 重力基點分級建網的技術要求
注:1.本表限於山區1∶5萬和平原區1∶10萬以下小比例尺大面積的重力勘探要求。2.平原區1∶5萬及其以上大比例尺小面積的高精度重力勘探,其基點網精度ε0不低於±0.03×10-5m/s2。度的2~3倍。所以基點之間重力差值(稱增量或段差值)至少應由兩個以上獨立增量的平均值來確定。
(5)重力基點網原則上不允許有懸掛基點;在條件特別困難、一些普通觀測單元無法連接基點時,報批後可發展少量懸掛基點,但懸掛基線臂的聯測至少要有4個往返。
(6)不同隊伍在同一地區工作時,應建立統一基點網;需多年的地區,應首先建立全區控制網(一級),然後分年度建立二級網;在同一地區不同隊、年之間的公共邊,要建立堅強邊,並埋設基點永久標志,技術要求見表2-3-1。
2.重力基點網的聯測方法
基點網聯測應全部採用重復觀測的方法,並要求:①同一點前後兩次觀測中儀器的擺放位置和高度應保持一致;②往返於兩重力基點的兩個非獨立增量之差不大於兩倍儀器的觀測精度;③各基線圈閉合差不大於設計要求基點網精度的2槡L倍(L為本閉合圈平差基線邊數)。常用的重力基點網的聯測方法有三程循環觀測和重復觀測等方法。
(1)三程循環觀測法
為了提高精度,盡量保證重復時間相近,多數基點網聯測所採用的三程循環觀測路線方法,即採用A→B→A→B的觀測路線,如圖2-3-1所示。這樣的方式可以分別計算出A,B基點間兩個非獨立增量來,最後由這兩個非獨立增量的平均值計算出該段的總平均值,稱為一個獨立增量。
圖2-3-1 三程循環觀測法
圖2-3-2 重復觀測法
(2)重復觀測法
重復觀測路線是先從一個基點出發依次按順序進行測量,到最後一個基點後按原路線返回再依次重復測量,路線如圖2-3-2所示。採用雙程往返觀測法,要求兩基點工作單元之間至少有三個連接點。
3.重力基點網段差值的計算方法
各相鄰兩基點間(一個邊段)的重力差值稱為段差。採用解析法或圖解法都可以求得消除儀器零點漂移後的重力段差值。
對於一個邊段來說:由一台儀器的觀測數據可得到兩個非獨立增量(含義隨後介紹),其平均值為一個獨立增量;而多台儀器觀測可得到多個獨立增量,其平均值為一個平均增量,即該邊段的重力段差。一般行業技術規范上單項指標要求:兩重力基點間的兩個非獨立增量之差不大於兩倍的基點觀測精度,構成一個平均增量的各個獨立增量與該平均增量之差不大於槡2倍的基點觀測精度,否則應及時返工。
(1)解析法求取段差值
圖2-3-3是對基點1,2採用三重循環觀測結果與相應讀數時間的關系圖示。橫軸表示時間t,縱軸表示讀數S。由於常用的三重循環觀測法在同一點上相鄰兩次觀測的時間差較小,可以較好地控制重力儀的零點漂移,且在這較短的時間內,將零點變化視為線性變化。圖中1,2代表G1,G2兩個基點上各自的零飄折線,Sij,tij分別表示第i點上第j次觀測的讀數值和觀測時間。由圖中可知G1和G2基點之間的段差解析表達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ΔS1,ΔS2為非獨立增量; 為讀數獨立增量,它能獨立地表示兩基點間的讀數差;C為儀器的格值; 為重力獨立增量,它能獨立地表示兩基點間的重力差。
圖2-3-3 解析法求段差示意圖
圖2-3-4 圖解法求段差示意圖
(2)圖解法求段差值
將各基點1,2,3,4的觀測值與時間關系按一定比例尺繪在方格坐標紙上,將同一個基點不同時間的觀測值用直線連接起來,如圖2-3-4所示,圖中1—1',2—2',……表示同一個基點讀數隨時間的零點位移情況。
利用作圖這種辦法也可以計算出相鄰基點間的段差值。利用圖中ΔS1和ΔS2的平均值同樣可計算一個獨立增量值: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二)重力基點網的條件平差與精度評價
1.重力基點網的條件平差計算
基點網中基點之間的段差得到之後,根據閉合圈的閉合差確定是否需要進行平差。平差的目的是合理修改測出的段差值,最終保證基點網中的每一閉合圈的閉合差(含義隨後介紹)均為零。由於基點聯測中觀測的偶然誤差不可避免,所以盡管段差值是幾個獨立增量的平均值,也很難保證沒有閉合差(相鄰基點之間聯測時間的長短,獨立增量個數的多少,儀器性能的好壞等因素都有影響)。這里主要介紹重力自由基點網以各邊獨立增量的個數為條件進行平差的過程。
(1)繪制基點網分布圖
例如某一級基點網由八個邊組成,兩個閉合圈,如圖2-3-5所示。首先在各邊的外部(以所在的閉合為准)標出平均重力增量及變化方向(箭頭指向重力值減小的方向)。然後求出各閉合圈的閉合差,以g.u.為單位(一般行業技術規范上單項指標要求:各閉合環路閉合差不大於基點網設計精度的2槡n倍,n為閉合圈平差邊數,否則應及時返工)。閉合差等於圈中順時針方向增量之和減去逆時針方向增量之和,並寫在閉合圈中央,同時把權Pi(Pi等於第i條邊獨立增量的個數)寫在各邊段上。
圖2-3-5 某區重力一級基點網分布示意圖
(2)列出改正數條件方程式
設基點網由r個閉合圈組成,各閉合圈閉合差分別為ωa,ωb,ωc,…,ωr。把各圈每一邊待求的改正數Vi編上序號,則可列出r個條件方程式。若ai,bi,ci,…ri(i=1,2,3,…,n)為條件式系數。系數的符號按各圈邊段箭頭方向確定,順時針方向取正號,反之取負號,則有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由圖2-3-5結合式(2-3-8)可知:
由a環得a1=a2=a3=-1;a8=1,ωa=0.21;其餘ai=0
由b環得b4=b8=-1,b5=b6=b7=1,ωb=0.47;其餘bi=0所以,只有a,b兩環時的改正數條件方程式: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3)建立聯系數法方程式
法方程式組的一般形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2-3-9)中,Ka,Kb,…,Kr稱為各環聯系數,方程個數與閉合環個數相同。
本例中的法方程式系數的計算,按表2-3-2進行。表2-3-2中邊段編號就是改正數Vj的編號;a,b可看作改正數條件方程的編號;aj,bj分別為各式Vj的系數; 為第i條邊的權;[]代表求i條邊的和。根據算出的法方程組系數,建立的兩個法方程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4)解法方程組
解式(2-3-9'),求得聯系數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5)計算各邊改正數值Vi
將算出的聯系數Ka,Kb和第i邊的權的倒數 代入下式: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本例中V1(第一邊)改正值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由於例中a1=-1,b1=0,所以得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同理可得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6)計算平差後的各邊重力增量值(段差值)
首先將算出的各邊改正數Vi值寫在基點網示意圖相應的邊上。各邊的重力增量(聯測的平均值)Li與Vi的代數和,並用Xi表示,即平差後的重力增量值Xi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利用平差值計算出的各圈閉合差應當等於零。但由於改正數Vi值四捨五入等原因,閉合差有時不為零,而有微小差異時可作適當調整,將不符值分配在不與鄰圈接界的權較小的邊上即可。例如上例中將V3不進到0.09而是捨去尾數只取為0.08g.u.,V4不取0.12g.u.而取0.13g.u.,這是允許的。
一般這種差異的分配原則是:①分配在非公共邊上;②應分配在P較小的邊上;③當權一樣時分配在段差較大的邊上。
(7)平差後各基點重力值的計算
各基點重力值是由各邊平差後的重力增量值推算而得,因此它是各邊重力增量值的線性函數,稱為增量值函數G: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表2-3-2 基點網條件平差計算表
註:表中括弧內的數據供檢查計算時使用。
對於自由網來說f0=0,fi(i=1,2,…,n)的確定方法為:當邊段箭頭方向同所求基點重力值到起算點的方向一致時f取+1,反之取-1,見表2-3-2。
本例中G2=0作為起算點計算的各基點重力值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2.重力基點網的精度評價
(1)求單位權中誤差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r為閉合環個數;Pvv為各邊段權系數與改正數乘積的和,它也可由閉合差和聯系數計算求得,即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在本例中:[Pvv]=-ωaKa-ωbKb=0.21×0.427+0.47×0.618=0.3801
代入式(2-3-13)得到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2)平差後各基點重力值誤差計算
1)轉換系數的計算。
轉換系數qa,qb,…,qr滿足下列方程組: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方程式系數用表2-3-2的格式計算。對G7基點從表中查得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得方程組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解方程組得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同樣可求得同其他基點相對應的轉換系數其計算結果示於表2-3-3。
2)計算平差值函數的權倒數。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本例G7基點的權倒數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同樣可求得其他基點的權倒數,其結果也示於表2-3-3。
表2-3-3 重力基點網的精度統計表
3)計算平差後各基點重力值誤差。
計算公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本例G7基點重力值中誤差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同樣可求得其他基點重力值的中誤差,其結果也示於表2-3-3。
4)檢驗計算結果。
採用不同路線計算部分基點的重力值,檢驗計算結果有無錯誤。本例是以G7基點進行驗算,通過五個邊段的增量值函數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3)求基點網的精度
各個基點的精度求出後,用整個網內最弱點的誤差表示基點網精度εω。例如本例中基點網內最弱點為G6基點,其中誤差為±0.24g.u.,故此基點網精度為εω=±0.24g.u.。
如果所測基點網的精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應找出原因,並對基點重力值誤差較大的邊段返工,重新進行基點網的平差與精度評價,直至滿足要求為止。
(三)普通測點的觀測和精度評價
1.普通測點的觀測
普通測點一般採用單次觀測方法,每個工作單元首尾必須連接基點,即從某一個基點出發經過一些測點後回到該基點或到另一個基點的閉合觀測,其路線如圖2-3-6和圖2-3-7所示。
圖2-3-6 單基點的觀測路線
圖2-3-7 兩個基點的觀測路線
兩基點間觀測的時間不能超出儀器零位變化為線性范圍的最大時間間隔,一般情況下當天閉合基點;特殊情況下不超過48h,隔日閉合必須作靜掉處理,並且零點掉格須滿足有關要求,48h閉合單元的總數不超過總閉合單元數的20%。
測點重力觀測首先在基點上進行基—輔—基觀測,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小於0.02格。不同的人進行觀測時,存在著一定的視差,所以一般只在基點上換人。要在測線、測點允許偏差的范圍內,合理選擇點位,避開懸崖陡坎和微地形影響較大地段。
在工作過程中,如發現儀器受震或較大讀數變化時(除去高程等因素),至少應返回受震前兩個觀測點重復觀測後再繼續往下測量,如有突掉情況應作突掉改正。
2.野外實測數據的混合零點改正計算
使用重力儀在野外普通測點上進行觀測時,其讀數的變化即包含了測點間相對重力的變化,也包含了儀器本身零位的變化,還包含了重力場隨時間的變化。為了消除儀器本身零位變化和重力場隨時間變化的綜合影響,所進行的改正稱之為混合零點改正。
在測量過程中利用兩個不同基點(或同一個基點)進行控制,不但可以計算掉格系數,而且同樣可以計算出各測點的混合零點改正值。其公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ti為第i個測點上的讀數時間;tA為首次基點讀數時間;K為掉格系數其表達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C為重力儀的格值,直接顯示數字的儀器C=1;SB為尾基點讀數;SA為首基點讀數;ΔgB為尾基點重力值;ΔgA為首基點重力值;tB為尾基點讀數時間;tA為首基點讀數時間。
進行混合零點改正和求取測點重力值的步驟如下:
(1)計算各測點相對首基點GA的讀數差ΔSi=Si-SA,式中Si為該測點的平均讀格數;
(2)求取重力差Δg'i=C·ΔSi;
(3)計算隨時間的零點位移率,即掉格系數K;
(4)根據各測點相對於首基點的讀數時間差,求出混合零點位移改正值δgi;
(5)由Δgi=Δg'i+δgi式計算出各點改正後相對於首基點的重力差值;
(6)將各測點相對於首基點的重力差值Δgi加上首基點的絕對重力值,即可求出該測點的絕對重力值。
注:當野外工作一天中對三次或更多次基點時,應以相鄰兩次基點觀測時間間隔為一段,分段進行計算,中間的各基點即作為前一段的尾基點,又作為下一段的首基點。
3.檢查點的觀測和精度評價
為了檢查普通點上重力觀測的質量,需要抽取一定數量的測點進行檢查觀測,一般檢查點數應占總點數的3%~5%。檢查點的分布應做到時間上、空間上都大致均勻,即每天(每一測段)的觀測或每一條測線都應受到檢查。檢查應及時進行,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檢查觀測時應嚴格做到一同三不同(同點位、不同儀器、不同時間、不同操作員)或二同二不同(同點位、同儀器、不同時間、不同操作員)。
普通測點的觀測均方誤差,以檢查觀測來評定,使用經過混合零點改正後的原始觀測值和檢查觀測值計算。當同一點上僅作一次檢查觀測時,測點觀測均方誤差計算公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δi為第i點原始觀測與檢查觀測值之差;n為檢查點數。
當檢查觀測多於一次時,測點觀測均方誤差計算公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Vi為各檢查點第i次觀測值(包括該點參與計算平均值的原始觀測值和所有檢查觀測值)與該點各次觀測值的平均值之差;m為總觀測次數(所有檢查點上全部觀測次數之和);n為檢查點數。
在普通重力勘探中一般要求檢查結果中,δi/2或Vi/2超過2~3倍普通點觀測精度εg的點數不得超過檢查點數的1%,否則應擴大檢查量。檢查點數不少於總觀測點數的5%,異常的檢查點數不能少於總檢查點數的5%,詳查階段為總檢查點數的30%,個別的畸點可以刪去,但不能超過總檢查點數的1%。當肯定質量有問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作妥善處理(如有關測線返工或降低精度使用)。
4.補充觀測
按原設計點距進行觀測時,若發現異常變化較大,則可以臨時決定加密點距進行補充觀測。有時在野外遇到原設計點位無法施工,也可以再臨時補充一些點進行觀測。
(四)岩石標本的採集
地殼中的有關地質體,如岩體、礦體與周圍岩性存在密度差異,這是開展重力勘探工作的前提。測定和分析岩(礦)石的密度數據,研究它們的特徵、成因及其變化規律,是對重力異常進行解釋的主要依據。物性參數的測定和統計整理是重力勘探野外工作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
岩石標本採集的要求如下:
(1)採集有代表性的岩石標本,對於岩層厚、分布范圍廣的地層和勘探目標層都應重點採集;
(2)充分利用已有鑽井深層岩心獲取深部標本;
(3)標本應及時登錄和編號,准確定名,註明採集地點和地層時代;
(4)每一地層的岩石標本數不少於30塊,每塊質量以100~200g為宜。
② 測量中的「重力點」 怎麼解釋
如果是質量均勻的物體,重力點是其幾何中心
③ 測繪行業標準的國家測繪局制定的測繪行業標准
本表所列均為最新版本,僅列出標准名稱編號及概要說明,需要了解歸口及起草單位等詳情的,可與國家測繪局測繪標准化工作委員會聯系。(截至2011年5月) 序號 標准名稱 標准編號 概要說明 藏語(德格話)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 4001—1991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藏語(德格話)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黎語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 4002—1991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黎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光電測距儀檢定規范 CH 8001—1991 規定了光電測距儀的檢定目的、檢定項目和檢定方法。 測繪儀器防霉、防霧、防銹 CH/T 8002—1991 規定了測繪儀器防霉、防霧、防銹的分類、周期、技術要求和相應的措施。 坐標格網尺 CH 8003—1991 規定了坐標格網尺的產品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適用於坐標格網尺。 三等標准金屬線紋尺 CH 8004—1991 規定了三等標准金屬線紋尺的產品規格、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 0.8--7.0倍糾正儀 CH/T 8005—1991 規定了0.8--7.0倍糾正儀的技術要求及其試驗方法。 模擬測圖儀系列及其基本參數 CH 8006—1991 規定了攝影測量儀器中模擬測圖儀的系列分級及其基本參數。 HMT 10模擬測圖儀 CH/T 8007—1991 規定了攝影測量儀器中模擬測圖儀的基本參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 導線測量電子記錄規定 CH/T 2002—1992 規定了使用可編程電子記錄器(主要是PC-1500)進行導線測量時測量信息的編碼、輸入、輸出的內容和格式等。 因瓦水準標尺檢定技術規程 CH 8008—1992 規定了因瓦水準標尺長度檢定工具、檢定內容、檢定方法及精度要求。 DS05、DSZ1自動安平水準儀磁致誤差檢定技術規程 CH 8009—1992 規定了自動安平水準儀磁致誤差的檢定設備、檢定方法及技術要求。 立體判讀儀 CH/T 8010—1992 規定了立體像片判讀儀的分類、基本參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正射投影儀 CH/T 8011—1992 規定了攝影測量儀器中正射投影儀的基本參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 HJT 05解析測圖儀 CH 8012—1992 規定了攝影測量儀器中5μm級解析測圖儀的基本參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及其檢驗規則。 涼山彝語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 4003—1993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涼山彝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省、地、縣地圖圖式 CH/T 4004—1993 規定了省、地、縣三級行政區普通地圖上各種地物、地貌要素的符號、注記和顏色標准等。 標准玻璃網格板 CH/T 8013—1993 規定了標准玻璃網格板的基本參數、級別劃分以及技術要求。 數控繪圖機系列及其基本參數 CH/T 8014—1994 規定了測繪用數控繪圖機的系列及其基本參數。 HHS90--B/120--B數控繪圖機 CH/T 8015—1994 規定了HHS90--B和HHS120--B二種型號數控繪圖機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 地圖分色樣圖製作通則 CH/T 4005—1994 規定了地圖分色樣圖的用色、製作方法和質量要求。 地籍測繪規范 CH 5002—1994 規定了不動產地籍測繪的基本內容與要求。 地籍圖圖式 CH 5003—1994 規定了地籍圖和地籍測量草圖上各種要素符號和注記標准以及使用這些符號的原則、要求和基本方法。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型接收機檢定規程 CH 8016—1995 規定了全球定位系統測量型接收機的檢定目的、檢定項目和檢定方法。 德宏傣語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T 4006—1998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德宏傣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國家一等重力測量規范 CH/T 2003—1999 規定了布測國家一等重力網及重力點選點與埋設、坐標和高程測定的精度要求及方法。 測量外業電子記錄基本規定 CH/T 2004—1999 規定了使用可編程電子記錄器(含電子計算器和電子計算機)進行外業測量時測量信息的編碼、輸入、輸出的內容和格式等。 三角測量電子記錄規定 CH/T 2005—1999 規定了可編程電子記錄器(含電子計算器和電子計算機)進行三角測量時測量信息的編碼、輸入、輸出的內容和格式等。 水準測量電子記錄規定 CH/T 2006—1999 規定了使用可編程電子記錄器(含電子計算器和電子計算機)進行水準測量時測量信息的編碼、輸入、輸出的內容和格式等。 1∶5 000 1∶10 000比例尺地形圖航攝像片室內外綜合判調法作業規程(試行) CH/T 3001—1999 主要章節有總則、資料准備、室內判繪、過程檢查、野外補調、自查自校、檢查驗收、成果上交等。 1∶10 000 1∶25 000比例尺影像平面圖作業規程 CH/T 3002—1999 規定了影像平面圖的規格、精度要求和生產要求。 蒙古語地名譯音規則 CH/T 4007—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蒙古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維吾爾語地名譯音規則 CH/T 4008—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維吾爾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藏語(拉薩語)地名譯音規則 CH/T 4009—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藏語(拉薩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哈薩克語地名譯音規則 CH/T 4010—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哈薩克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柯爾克孜語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T 4012—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柯爾克孜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藏語(安多語)地名譯音規則 CH/T 4013—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藏語(安多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西雙版納傣語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T 4014—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西雙版納傣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1∶5000 1∶10000 1∶25000海岸帶地形圖測繪規范 CH/T 7001—1999 規定了海岸帶地形圖的規格、精度、作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航測儀器整機精度檢定規程 CH 8017—1999 規定了各等級精度的模擬立體測圖儀、解析測圖儀和糾正儀的整機精度的檢定。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數據文件命名規則 CH/T 1005—2000 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數字文件組織及命名規則。 1∶5000 1∶1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數字化測圖規范 CH/T 1006—2000 用航測方法測制1∶5000、1∶10000地形圖數字化測圖作業的基本要求、規格和精度。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元數據 CH/T 1007—2001 規定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線劃圖、數字柵格地圖的元數據內容、結構和格式。 地圖符號庫建立的基本規定 CH/T 4015—2001 規定了建立各類地形圖符號庫的基本原則。 三、四等導線測量規范 CH/T 2007—2001 規定了採用導線測量方法布測國家三、四等平面控制網的原則、方法和精度要求。 測繪技術設計規定 CH/T 1004—2005 規定了測繪技術設計的基本要求、項目設計書和專業設計書的主要內容、技術設計書的審批程序等。 測繪技術總結編寫規定 CH/T 1001—2005 規定了測繪技術總結編寫的要求、層次和主要內容。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參考站網建設規范 CH/T 2008—2005 規定了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等技術建設連續運行參考站網及其運行的基本要求,包括連續運行參考站網的構成,連續運行參考站網類別定義、站址選擇、基建、儀器設備配置,數據通信網路,數據中心組成、數據處理、數據管理、產品服務。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數字線劃圖 CH/T 1011—2005 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1:50000數字線劃圖的數據內容、規格、質量及分發形式。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 土地覆蓋圖 CH/T 1012—2005 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土地覆蓋圖的分類、產品標記、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等內容。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 數字影像地形圖 CH/T 1013—2005 規定了數字影像地形圖產品的分類、產品標記、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等內容。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檔案管理與保護規范 CH/T 1014—2006 適用於各級測繪檔案資料館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檔案的管理,也適用於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檔案形成單位對數據成果的管理。非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檔案的管理可參照執行。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1部分:數字線劃圖(DLG)》 CH/T 1015.1—2007 本部分適用於1:10000、1:50000數字劃線圖的採集、更新和建庫,其他以數字線劃圖為對象的產品製作與應用亦可按照本部分有關內容執行。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2部分:數字高程模型(DEM)》 CH/T 1015.2—2007 本部分適用於1:10000、1:50000數字高程模型的數據採集、更新和建庫,其他以數字高程模型為對象的產品製作與應用亦可按照本部分有關內容執行。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3部分:數字正射影像圖(DOM)》 CH/T 1015.3—2007 本部分適用於1:10000、1:50000數字正射影像圖的數據採集、更新和建庫,其他以數字正射影像圖為對象的產品製作與應用亦可按照本部分有關內容執行。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4部分:數字柵格地圖(DRG)》 CH/T 1015.4—2007 本部分適用於1:10000、1:50000數字柵格地圖的採集、更新和建庫,其他以數字柵格地圖為對象的產品製作與應用亦可按照本部分有關內容執行。 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台技術規范 CH/Z 9001—2007 界定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台的內涵、構成及作用,規定了數據集在基礎地理信息標准數據上提取、擴充和重組的加工過程,對管理服務軟體功能和支撐環境提出了具體要求。 測繪成果質量檢驗報告編寫基本規定 CH/Z 1001—2007 規定了測繪成果質量檢驗報告編寫的基本內容、格式等。 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 CH 1016—2008 規定了基礎測繪生產中與人身安全相關的安全管理、安全防範及應急處理的要求。 1:50000基礎測繪成果質量評定 CH/T 1017—2008 規定了1:50000基礎測繪成果質量評定的要求、程序、方法、指標。 《地理空間框架基本規定》 CH/T 9003—2009 界定了地理空間框架的含義與構成,規定了地理空間框架的建設內容及技術要求。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規定》 CH/T 9004—2009 界定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含義、組成與分級,規定了數據內容及加工過程,對管理與服務系統及支撐環境提出了要求。 《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基本規定》 CH/T 9005—2009 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的含義、組成、分級和要求。 《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抽查與數據認定》 CH/T 1018—2009 規定了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抽查和基礎地理信息標准數據認定的基本原則、工作要求、檢驗程序,認定的程序、內容和方法,以及檢驗報告、認定證書等文件的內容和格式要求。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測量型接收機RTK檢定規程》 CH/T 8018—2009 規定了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測量型接收機實時動態(RTK Real Time Kinematic) 測量功能的檢定項目、技術要求和檢定方法。 《數字水準儀檢定規程》 CH/T 8019—2009 規定了新製造、使用中和修理後的DSZ05和DSZ1級數字水準儀檢定的項目、方法和技術指標。 《因瓦條碼水準標尺檢定規程》 CH/T 8020—2009 規定了新製造、使用中和修理後的因瓦條碼水準標尺檢定的項目、方法和技術指標。 《可量測實景影像》 CH/Z 1002—2009 本標准規定了可量測實景影像產品定義、產品內容、產品規格、產品元數據、產品包裝及標識、技術指標和數據處理等內容。 《1:5000 1:1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更新規范》 CH/T 9006-2010 該標准為推薦性行業標准,規定了1∶5000、1∶1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的主要產品形式——數字線劃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射影像圖以及數字柵格地圖的更新原則、方法及其質量要求,同時規定了數字線劃圖更新技術指標,數據銜接與一致性處理、元數據及附件更新以及資料庫更新等內容,規定了質量檢查的內容及質量評價。該標准適用於1∶5000、1∶1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及資料庫的更新。 《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 CH/T 2009-2010 該標准為推薦性行業標准,規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實施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式控制制測量、地形測量、工程測量的技術要求、方法以及測量儀器的要求和檢測與維護。該標准中規定的RTK平面和高程式控制制測量適用於布測外業數字測圖和攝影測量與遙感的基礎控制點,RTK地形測量適用於外業數字測圖的圖根測量和碎部點數據採集;其他相應精度的定位測量可參照該標准執行。 《導航電子地圖檢測規范》 CH/T 1019-2010 該標准為推薦性行業標准,規定了導航電子地圖產品的檢測內容、檢測指標、檢測方法、檢測流程、檢測結果判定與質量評分等要求。該標准適用於行業主管部門、單位及用戶對導航電子地圖產品及相關成果或產品進行質量檢測評定,導航電子地圖生產企業和單位也可參照本標准制定符合各自產品及生產環境的質量檢測規范或細則。 《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測試規程》 CH/T 9007-2010 該標准為推薦性行業標准,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數字線劃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柵格地圖、地名數據、地形圖制圖數據、元數據、數據集一致性以及數據集測試的總體原則、測試環境、測試內容、測試方法、測試要求以及測試評價與報告等內容。該標准適用於國家、省區、城市各種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的驗收測試,基礎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的非驗收測試亦可參照執行。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數字線劃圖》 CH/T 9008.1—2010 該標准描述了數字線劃圖的概念,規定數字線劃圖成果由矢量數據、元數據及相關文件構成,分為非符號化數據和符號化數據兩類,具體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 000、1:2 000數字線劃圖的數學基礎、分幅與編號、基本等高距、位置精度、屬性精度、邏輯一致性、現勢性、完整性、表徵質量、存儲格式、文件命名、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各項技術要求。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數字高程模型》 CH/T 9008.2—2010 該標准描述了數字高程模型的概念,規定數字高程模型成果由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元數據及相關文件構成,按精度分為三級,具體規定了平面坐標系下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 000、1:2 000數字高程模型的數學基礎、分幅與編號、格網尺寸、精度、格網定位、數據覆蓋范圍、數據存儲、文件命名、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各項技術要求,適用於平面坐標系下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 000、1:2 000數字高程模型的成果生產、質量控制、數據建庫和分發應用。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數字正射影像圖》 CH/T 9008.3—2010 該標准描述了數字正射影像圖的概念,規定數字正射影像圖成果由數字正射影像數據(包括影像定位信息)、元數據及相關文件構成,按顏色分為全色和彩色兩類,具體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 000、1:2 000數字正射影像圖的數學基礎、分幅與編號、解析度、影像定位、數據覆蓋范圍、精度、影像質量、圖廓整飾、數據存儲、文件命名、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各項技術要求。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數字柵格地圖》 CH/T 9008.4—2010 該標准描述了數字柵格地圖的概念,規定數字柵格地圖成果由柵格數據(包括地理定位信息)、元數據及相關文件構成,按顏色分為單色和彩色兩類,具體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 000、1:2 000數字柵格地圖的數學基礎、分幅與編號、解析度、精度、色彩模式、圖式表達、表徵質量、數據存儲、文件命名、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各項技術要求。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數字高程模型》 CH/T 9009.2—2010 該標准代替了CH/T 1008—2001《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數字高程模型》,修改了數字高程模型的成果分類、格網尺寸、起止格網點坐標的計算公式、成果標記等內容,刪除了不規則格網、按弧秒劃分等內容,增加了1:5 000、1:25 000、1:100 000數字高程模型成果的相關內容,規定了平面坐標系下的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數字高程模型的構成、分級、要求、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內容,適用於平面坐標系下的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數字高程模型的成果生產、質量控制、數據建庫和分發應用。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數字正射影像圖》 CH/T 9009.3—2010 該標准代替了CH/T 1009—2001《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 000、1:50 000數字正射影像圖》,標准增加了影像定點陣圖、數字正射影像圖起止點與圖廓關系示意圖、起止點坐標計算公式、文件命名要求等內容,增加了1:5 000、1:25 000、1:100 000數字正射影像圖成果的相關內容,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數字正射影像圖的構成、分類、要求、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內容。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數字柵格地圖》 CH/T 9009.4—2010 該標准代替了CH/T 1010-2001《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 000、1:50 000數字柵格地圖》,修改了色彩模式、標記示例、數據存貯等內容,增加了圖式表達、表徵質量等內容,增加了1:5 000、1:25 000、1:100 000數字柵格地圖成果的相關內容。標准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數字柵格地圖的構成、分類、要求、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內容。 《數字航攝儀檢定規程》 CH/T 8021-2010 該標准根據國內外數字航攝儀發展的技術水平、應用情況及數字航攝儀硬體組成,參照有關光學航攝儀,光電成像器件的檢定技術資料以及國外數字航攝儀檢定實驗方法,對數字航攝儀的檢定項目、技術要求和檢定方法進行規范。適用於可拆卸的單鏡頭面陣光電成像器件的數字航攝儀檢定和使用中檢驗。 《無人機航攝安全作業基本要求》 CH/Z 3001-2010 該標准規定了無人機航攝作業中與安全相關的技術准備、實地踏勘與選場、飛行檢查與監控、工作總結、保障措施、設備使用與維護等要求。該標准適用於以固定翼輕型無人機航攝系統為設備的無人機航攝作業,旋翼無人機航攝作業和無人飛艇航攝作業可參照執行。 《無人機航攝系統技術要求》 CH/Z 3002-2010 該標准規定了無人機航攝系統的基本構成和設備的技術要求。該標准適用於以固定翼輕型無人機為飛行平台、以數碼相機為任務設備、能用於測繪成果生產的無人機航攝系統的選型,系統設備的設計生產可參照執行。 《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 CH/Z 3003-2010 該標准規定了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內業工作的影像預處理要求、空中三角測量要求、定向建模要求、數字正射影像圖製作、數字線劃圖製作、數字高程模型製作、數字線劃圖(B類)製作、數字正射影像圖(B類)製作和檢查驗收上交成果要求。該標准適用於超輕型飛行器航攝系統和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以1:500、1:1000、1:2000航測成圖為主要目的航空攝影測量內業工作,其他比例尺成果測制可參照執行。 《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CH/Z 3004-2010 該標准規定了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外業工作的基礎控制點測量要求、像片控制點的布設與測量要求、調繪要求、檢查驗收和上交成果的要求。適用於超輕型飛型器航攝系統和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以1:500、1:1 000、1:2 000航測成圖為主要目的航空攝影測量外業工作,其他比例尺成果測制可參照執行。 《低空數字航空攝影規范》 CH/Z 3005-2010 該標准規定了低空數字航空攝影生產的航攝系統要求、航攝計劃與航攝設計要求、飛行質量和影像質量要求、成果整理和驗收要求。適用於超輕型飛型器航攝系統和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以1:500、1:1 000、1:2 000航測成圖為主要目的的低空數字航空攝影工作,其他比例尺成果測制可參照執行。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質量檢驗技術規程》 CH/T 1020-2010 該標准規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圖質量檢驗及質量評定的基本要求,檢驗工作流程、檢驗方法和質量評定方法。該標准適用於按現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生產的各種載體形式的1:500、1:1000、1:2000地形圖成果質量的檢驗。 《高程式控制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程》 CH/T 1021-2010 該標准規定了高程式控制制測量成果檢查驗收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檢驗方法和質量評定方法。該標准適用於按現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生產的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及GNSS高程測量成果的質量檢驗。採用其它方式生產的高程式控制制測量成果也可參照該標准進行檢驗。 《平面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程》 CH/T 1022-2010 該標准規定了平面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檢驗方法和質量評定方法。該標准適用於按現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生產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導線、三角、邊角組合等類型的平面控制測量成果質量的檢驗。 《陀螺經緯儀檢定規程》 CH/T 8022-2010 該規程規定了陀螺經緯儀的計量性能要求和檢定方法。該規程適用於採用逆轉點法測量的陀螺經緯儀中陀螺儀部分的檢定和使用中檢驗,其它類型陀螺經緯儀可以參照執行。 《定向運動地圖規范》 CH/T 4016-2010 該標准規定了定向運動地圖的內容、精度及測制方法,地圖圖式符號式樣、規格和顏色,定向運動線路中檢查點說明符號式樣、檢查點說明表製作要求。該標准適用不同類型及項目的定向運動地圖的製作,是定向運動組織者測制地圖,運動員和裁判人員識圖用圖的依據。
④ 測繪法規體系如何構成
國家測繪基準體系在形式上包括國家空間坐標基準框架、國家高程基準框架、國家重力基準框架、高解析度的地球重力場和似大地水平面。
一、 國家空間坐標基準框架
由國家GNSS連續運行參考網站、國家GNSS A級網、國家GNSS B級網、地方GNSS C級網等組成。
(一) 國家GNSS連續運行網站
國家GNSS連續運行網站是構成國家空間坐標基準框架的基礎,是現代大地測量坐標基準框架的骨乾和技術支撐。通過國家GNSS連續運行網站與國際GPS服務(IGS )聯網,可以獲得我國及鄰區大范圍地殼運動邊界條件的變化信息,推進我國地球科學等基礎性研究;通過獨立自主的衛星定軌計算,可具備提供精密星歷的能力,從而推動GNSS動態、實時、高精度的定位服務,促進空間定位技術應用的社會化、產業化進程。
(二) 國家GNSS 大地控制網
大地坐標系統的應用和維持,應體現在有足夠的密度,能覆蓋整個國土和均勻分布的大地控制點。我國1980西安大地坐標系在大陸的分布密度約為1:(15km×15km)。而2000國家大地控制網(GPS2000)的點位只有2482點,平均3860km2才有一個點。並且上述73.5%的點位密集地布設在地殼斷裂帶處,新疆、青藏、東北、華南等大部分區域點位只佔26.5%。
GPS2000網的點位分布不均勻,致使我國部分區域8000km2也難找到一個點。此外GPS2000網未能對陸海國土面積進行覆蓋。為此,應對GPS2000網進行加密,布設國家現代GNSS點位。使建立的國家現代大地控制網能覆蓋全部陸海國土。目前,也不可能按天文大地網那樣每幅1:5萬地形圖上布設1-3個高精度的大地控制點,但在1:10萬地形圖幅內布設一個高精度的大地控制點還是有必要的。若按照1:10萬地形圖幅內布設一個國家GNSS大地控制點計算,在我國大陸上應布設5726個點。
如在近7000個島礁上首先選取有人居住的433個島,以及能控制整個海域的其他島礁上布設600個GNSS大地控制網點,則我國現代大地控制網點位數量應有6300個左右。考慮到GPS2000網有的點位重合或相距太近(1-10km),個別點位已破壞,對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點位應適當加密。現代大地控制網應在GPS2000網的基礎上增加點位5100個左右為宜,其中600個在海島上布點,4500在大陸上布測。
大地控制網只有定期進行復測,通過對不同時期觀測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才能夠發現點位所在的板塊運動的速率及地殼變化趨勢。如果將布設的所有GNSS大地控制點全部進行定期復測,則工作量大、經費投入高。因此有必要對加密的GNSS大地控制點分為A、B級布設。
二、 國家高程基準框架
在已布設的水準網基礎上以全新的思維進行布設。在布設時主要顧及以下問題:
網的結構。在已布的國家一、二等水準路線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經改造後的國道、省級公路、鐵路等國家骨幹交通路線。此外還應根據我國地殼板塊的劃分,適當地增補部分路線,使高程式控制制網能兼顧各部門的需求。
改進埋石方法。新布線路,除增加基岩點外,應在埋石方法上有大的改進,鑒於我國在凍土地區水準標石有較大的升降現象,應著重解決凍土地區標石的埋設深度問題。根據2002年「國家空間數據基礎框架的前期試驗設計」項目研究,國家高程基準框架由379條水準路線、241個結點、147個閉環組成,線路總長度為120000km。全網布點按照使用目的和規范要求基岩點、基本點、普通點和驗潮站。此外,聯合國家有關部門共建或改造現有的42個驗潮站,組成全國驗潮站網,每個驗潮站均進行重力測量和GNSS測量,為求定國家陸海統一高程基準奠定基礎。
三、 國家重力基準框架
由國家重力基準網、加密重力測量、衛星重力測量、航空重力測量等部分組成。其主要目的是對重力基準點進行適量的補充;利用地面重力測量、衛星重力測量等技術,逐步消滅西部重力空白區,提供我國30』× 30』平均重力異常格網成果;為國民經濟建設各部門,提供高精度、高解析度的重力場信息數據。
四、 似大地水準面
似大地水準面是一個最接近平均海水面的重力位等位面,是我國法定高程起算面。不論從大地測量未來發展需要還是對相關研究的重要作用來看,不斷精化全球和區域大地水準面是大地測量學的一項長期戰略性任務。尤其在當前GNSS定位時代,精化似大地水準面和建設傳統的國家高程式控制制網同等重要。我國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目標是:東部±(5-10cm),中部±(10-20cm),西部±(20-30cm)。達到上述目標後中小比例尺測圖可以用GNSS衛星定位技術取代傳統的、低等級的水準測量工作。
⑤ 重力的測量方法
測量方式是:分別測出同一物體的重力和質量,計算g值需要用到的器材:彈簧測力計,天平,鉤碼設計一個實驗記錄表,並寫上要測量的物理量(名稱.符號和單位):鉤碼的質量m(kg) 鉤碼的重力G(N) g(N/kg) 數據處理方法:g=G/m
⑥ 新租賃一塊約500畝的土地,需要做農業園區規劃,需要什麼樣的測繪標准啊
標准類別
標准名稱
標准編號/頒布日期
行業標准
測繪成果質量檢驗報告編寫基本規定
CH/Z 1001—2007
行業標准
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類、描述及編碼規則
CH/Z 9002—2007
行業標准
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台技術規范
CH/Z 9001—2007
行業標准
《測繪成果質量檢驗報告編寫基本規定》
CH/Z 1001—2007
行業標准
《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類、描述及編碼規則》
CH/Z 9002—2007
行業標准
《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台技術規范》
CH/Z 9001—2007
國家標准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4部分:1:250000 1:500000 1:1000000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
GB/T 20258.4—2007
國家標准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
GB/T 20258.1—2007
國家標准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4部分:1:250000 1:500000 1:1000000地形圖圖式
GB/T 20257.4—2007
國家標准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
GB/T 20257.1—2007
國家標准
地理空間數據交換格式
GB/T 17798—2007
國家標准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
GB/T 20258.3—2006
國家標准
車載導航地理數據採集處理技術規程
GB/T 20268—2006
國家標准
車載導航電子地圖產品規范
GB/T 20267—2006
國家標准
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
GB/T 12897—2006
國家標准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
GB/T 13923—2006
國家標准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2部分:1:5000 1:10000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
GB/T 20258.2—2006
國家標准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3部分1:25000
GB/T 20257.3—2006
國家標准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2部分1∶5000
GB/T 20257.2—2006
國家標准
國家重力控制測量規范
GB/T 20256—2006
國家標准
導航電子地圖安全處理技術基本要求
GB 20263—2006
國家標准
(2)房產測量規范
GB/T 17986.2—2000
國家標准
(1) 房產測量規范
GB/T 17986.1—2000
國家標准
公開版地圖質量評定標准
GB/T 19996—2005
國家標准
導航地理數據模型與交換格式
GB/T 19711—2005
國家標准
地理信息元數據
GB/T 19710—2005
國家標准
1:500 1:1000 1:2000外業數字測圖技術規程
GB/T 14912—2005
國家標准
1:500 1:1000
GB/T 6962—2005
國家標准
地理信息一致性與測試
GB/T19333.5—2003
國家標准
航空攝影技術設計規范
GB/T 19294—2003
國家標准
城市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規范
GB/T 18578—2001
國家標准
專題地圖信息分類與代碼
GB/T 18317—2001
國家標准
數字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和質量評定
GB/T 18316—2001
國家標准
數字地形圖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 18315—2001
國家標准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
GB/T 18314—2001
國家標准
加密重力測量規范
GB/T 17944—2000
國家標准
大地天文測量規范
GB/T 17943—2000
國家標准
國家三角測量規范
GB/T 17942—2000
國家標准
數字測繪產品質量要求----第一部分數字線劃地形圖、數字高程模型質量要求
GB/T17941.1—2000
國家標准
地球空間數據交換格式
GB/T 17798—1999
⑦ 測量中的加密怎麼理解,加密重力測量中的加密又是撒意思.
測量中的加密,這個「密」不是密碼的「密」,是密度的「密」,增加測量點的意思。比方說一個測區控制點很少,那麼我們就要根據測區大小,重新布置控制點,使控制點的數量能滿足使用要求,這個工作就稱之為加密
⑧ 涉密測繪成果適用的法律法規包括哪些
涉密測繪成果適用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規定》。
一、為加強對測繪成果的管理,保證測繪成果的合理利用,提高測繪工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制定本規定。
二、本規定所稱測繪成果,是指在陸地、海洋和空間測繪完成的下列基礎測繪成果和專業測繪成果:
(一)天文測量、大地測量、衛星大地測量、重力測量的數據和圖件;
(二)航空和航天遙感測繪底片、磁帶;
(三)各種地圖(包括地形圖、普通地圖、地籍圖、海圖和其他有關的專題地圖等);
(四)工程測量數據和圖件;
(五)其他有關地理數據;
(六)與測繪成果直接有關的技術資料等。
三、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國測繪成果的管理和監督工作,並負責組織全國基礎測繪成果及其有關專業測繪成果的接收、搜集、整理、儲存和提供使用。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測繪成果的管理和監督工作,並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基礎測繪成果以及有關專業測繪成果的接收、搜集、整理、儲存和提供使用。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負責本部門專業測繪成果的管理工作。
軍隊測繪主管部門負責軍事部門測繪成果的管理工作。
(8)加密重力測量規范擴展閱讀:
和地勘涉密測繪有關的部門:
針對全國地勘行業涉密測繪成果和地質資料使用存在失泄密隱患問題,中央領導同志最近作出多次批示,要求高度重視,認真整改。
為落實中央領導批示精神,進一步加強涉密測繪成果和地質資料的監管,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與國土資源部、國家安全部和國家保密局協商一致,共同成立全國地勘行業涉密測繪成果和地質資料使用與管理專項檢查領導小組,由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徐德明擔任組長。
四部門聯手行動,重拳出擊,迅速在全國地勘行業開展保密大檢查,全力把維護地理信息安全落到實處。
⑨ 注冊測繪師考試必須看那些規范關鍵看哪些內容是應該熟悉還是背下來
注冊測繪師考試考試科目:共三門:《測繪綜合能力》、《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 》、《測繪案例分析》,需要看的規范有:
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
GB 22021-2008 國家大地測量基本技術規定
GB50026-2007工程測量規范
GB_T 23709-2009《區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基本技術規定》
GBT 12897-2006 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
GBT 12898-2009 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
GBT 14911-2008 測繪基本術語
GBT 17942-2000 國家三角測量規范
GBT 17944-2000_加密重力測量規范
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
GBT 20256-2006 國家重力控制測量規范
GBT15314-91精密工程測量規范
GBT17159-2009大地測量術語
JJG 100-2003 全站型電子速測儀 檢定規程
JJG+414-2003+光學經緯儀檢定規程.rarJJG703-2003光電測距儀檢定規程
記得有一年考試綜合能力四分之一題目出自工程測量規范,歷年真題可以網路,好好研究一下
可以參考下2014年的考試大綱,可以網路,就不發鏈接了
《測繪綜合能力》、《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 》都是選擇題,所以熟記下來就可以了,當然記憶力比較好也可以背誦,《案例分析》七大題,每大題中有3至4小題,涉及及的專業有大地測量與海洋測繪,工程測量及權屬測繪、測繪航空攝影與遙感、地圖制圖與地理信息系統四大板塊及相關的細分專業,考的基本上是基礎知識及應用。以理解為主,以背誦為輔助。
有條件的話可以參加下輔導班。
⑩ 測量有關的規范有哪些
1、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圖航空攝影規范 GB 6962--86
2、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 GB 7930--87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GB 7931--87
4、海圖圖式 GB 12317--90
5、航海圖編繪規范 GB 12318--90
6、中國航海圖圖式 GB 12319--90
7、中國航海圖編繪規范 GB 12320--90
8、海道測量規范 GB 12327--90
9、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 GB 12340--90
10、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GB 12341--90
11、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圖式 GB 12342--90
12、1:25000 1:50000地形圖編繪規范 GB 12343--90
13、1:100000 地形圖編繪規范 GB 12344--90
14、地理格網 GB 12409--90
15、遠程光電測距規范 GB 12526--90
16、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 GB 12897--91
17、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 GB 12898--91
18、近景攝影測量規范 GB/T 12979--91
19、坐標展點儀 GB/T 13605--92
20、國土基礎信息數據分類與代碼 GB/T 13923--92
21、1:5000 1:10000 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GB/T 13977--92
2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與編號 GB/T 13989--92
23、1:5000 1:10000 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 GB/T 13990--92
24、立體坐標量測儀 GB/T 13991--92
25、工程攝影測量規范 GB 50167--92
26、地形圖用色 GB 14051--93
27、短程光電測距儀 GB/T 14267--93
28、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修測規范 GB/T 14268--93
29、1:5000 1:10000 地形圖圖式(修訂) GB/T 5791--93
30、工程測量規范 GB 50026--93
31、影象地圖制印規范 GB/T 14510--93
32、地圖印刷規范 GB/T 14511--93
33、1:1000000地形圖編繪規范及圖式 GB/T 14512--93
34、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 GB/T 14804--93
35、測繪基本術語 GB/T 14911--94
36、大比例尺地形圖機助制圖規范 GB 14912--94
37、攝影測量與遙感術語 GB/T 14950--94
38、精密工程測量規范 GB/T 15314--94
39、地圖印刷光學密度量測規范 GB/T 15638--1995
40、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修訂) GB/T 7929--1995
41、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 GB/T 15660--1995
42、1:5000 !: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規范 GB/T 15661--1995
43、1:250000地形圖編繪規范及圖式 GB15944--1995
44、電子海圖技術規范 GB 15702--1995
45、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數字化測圖規范 GB 15967--1995
46、遙感影像平面圖製作規范 GB 15968--1995
47、航空攝影產品的注記與包裝 GB/T 16176--1996
48、比長基線測量規范 GB/T 16789--1997
49、中、短程光電測距規范 GB/T 16818--1997
50、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平板儀測量規范 GB/T 16819--1997
51、地圖學術語 GB/T 16820--1997
52、地理點位置的緯度、經度和高程的標准表示法 (編碼所) GB/T 16831--1997
53、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數字化測圖規范 GB/T 17157--1997
54、攝影測量數字測圖記錄格式 GB/T 17158--1997
55、大地測量術語 GB/T 17159--1997
56、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數字化規范 GB/T 17160--1997
57、數字地形圖產品模式 GB/T 17278--1998
58、省級行政區域界線測繪規范 GB/T 17796—1999
59、地形資料庫與地名資料庫介面技術規程 GB/T 17797—1999
60、地球空間數據交換格式 GB/T 17798—1999
61、數字測繪產品質量要求 第1部分:
數字線劃地形圖、數字高程模型質量要求 GB/T 17941.1—2000
62、國家三角測量規范 GB/T 17942—2000
63、大地天文測量規范 GB/T 17943—2000
64、加密重力測量規范 GB/T 17944—2000
65、房產測量規范 第1單元 房產測量規定 GB/T 17986.1 —2000
66、房產測量規范 第2單元 房產圖圖式 GB/T 17986.2 —2000
67、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 GB/T 18314—2001
68、數字地形圖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 18315—2001
69、數字測繪產品檢查驗收和質量評定 GB/T 18316—2001
70、專題地圖信息分類與代碼 GB/T 18317—2001
71、城市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規范 GB/T 18578—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