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量與日活
⑴ APP的日活躍用戶是指什麼
App的日活用戶指的是一天之內在這種軟體上使用的人數總量,也代表了一個app是否能夠賺錢的數據
⑵ 怎麼把APP訪問量、日活用戶怎麼的價值最大化
這個問題一兩句說不清楚,但總而言之,你說的訪問量也好、日活也好都是流量,流量就是你的價值。如果你和嗒萌合作流量變現,增加自己的收人,就可以發揮價值最大化
⑶ 日活10W+的新聞資訊類app做廣告流量變現,掙得多嗎
如果是資訊類app,無非廣告位就是開屏、插屏、信息流、banner這些,按照均價計算,一個月10w差不多,如果找嗒萌這類平台會再高一些,15w+沒問題
⑷ 月訪問量統計(日)(PV)是什麼意思
PV表示 Pageview,也就是查看的頁面數量。
IP表示訪問你的網站的用戶數,因為每個用戶對應著一個IP地址,但是每個用戶可能會查看你網站上的多個頁面,所以你的PV總會比IP值高。
按你的IP和PV值計算,訪問你的網站的用戶平均每人會查看7個頁面。
⑸ 一般普通一個網站日訪問量多少
那要看什麼類型的網站了,如果是下載或者視頻類的網站,那如果訪問量大點流量就大的厲害了。而普通文字類的網站流量就要小的多。你可以自己算算,一個網頁的流量一般就是60-100k,也就是0.06-0.1m,用這個乘以你網站的pv,基本就可以算出來網站一天的流量了。
⑹ 運營需要關注哪些數據
點擊量和粉絲再就是網站的點擊吧。其實很多數據都是粉絲關系比較大,所以無論是更新裡面的文章還是什麼都是應該多關注粉絲。
⑺ 1萬日活大概多少qps
0.116。
如果QPS按天來計算,那麼就是根據其公式可以得出:10000/(24*60*60)=0.116,約為每秒0.1在線處理數。
QPS即每秒查詢率,是對一個特定的查詢伺服器在規定時間內所處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標准。其計算關系:QPS=並發量/平均響應時間。並發量=QPS*平均響應時間。其原理:每天80%的訪問集中在20%的時間里,這20%時間叫做峰值時間。其公式:(總PV數*80%)/(每天秒數*20%)=峰值時間每秒請求數(QPS)。
⑻ 互聯網產品經理入行及新人遇到的常見經典問題
近期很多公司都開始了校招的進程,大量的學生都希望拿到一份靠譜的產品經理或者運營經理的工作機會。
我很有幸接觸了大量這樣的群體,也幫助很多學生和新人成功拿到了不錯公司的offer。在和這些學生的溝通和答疑中,發現了一些共性和典型問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參加校招的同學有所幫助。
1.產品經理常用的軟體如何學習,網路的課程有類似培訓么?
回答:
1 軟體是基本功,初學者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很多視頻課程,學下軟體的菜單功能,控制項的使用方法,如何保存和生成導出這些基礎即可。
產品邏輯和具體輸出的東西還需要單獨來磨練。那是你腦子裡面的東西,軟體就是一個表達工具。會了軟體不是目的,也不能是結果。 例如photoshop,我們看幾個視頻也能改個顏色加個水印,但是讓你摳個頭發,玩一下通道,做一個網站效果圖就不一定了。
軟體太多了,我對著電腦說半天,你合上電腦,也許還是蒙圈的。這個得單獨教,當面是最快的。網上有付費的培訓班,我也有產品的系統化的培訓,你可以選擇。
當然有人會噴我,這玩意自己看看就會了,還花錢幹嘛,恩,我想說,也可以。但是你需要獨立做一款完整產品,同時這個產品需要市場考驗成功而並不是自己yy出來的一些自我爽翻天的偽需求,可能此時才能醒悟一些事情。這個很多人沒有那麼快得到這個機會。這也是培訓班的意義和價值,閱歷和經驗都不是亂來的。
2.我是應屆大學生,之前沒有產品基礎,現在想進入這個行業,只是看了些許產品的書,沒有實踐過。想問,企業會不會接納我這樣的人,給我個機會從產品助理做起,邊學邊做?網路歡迎嗎?如果不行,我面試時該掌握什麼技能?
回答:
2 首先這個問題,是遇到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可以說是一個難題。每個人都有他的解決辦法,但是我目前經歷了大概十幾個這樣的案例,也和一些各種高階pm交流,簡單的辦法就是自己模擬練習。看書可以看看,因為大家都在看,你不看你覺得自己啥也沒看,但是看書不如看視頻,聽聽講座和沙龍,多走到生活中去當面聊天。這個觀點需要你去正確理解,別矯枉過正。
然後說正題,想入職,只看書沒「產出物」,就是一個空殼大腦,很難要你,除非有其他目的。 我說的「產出物」不一定是去一個公司做了什麼產品,我們需要的是你的思路和態度。面試靠緣分靠聊天時的氣氛。當然你能找到一個地方讓你實習是最好的,拿著公司的錢自己還能學習的好事誰都喜歡。這個也要先面試ok才ok。
具體面試的技巧和一些套路我會單獨講課說。有些方法還是受用的。後面的問題也會再說說實習生和新人的事情。
如果想出去面試了,簡單幾個建議需要提前准備:軟體要會,競品分析要學著做(模板自己網上搜),找1個熟悉的軟體或者面試公司的競品軟體模擬做1-2個主要頁面的原型和架構圖,然後找人狂噴你。然後不斷的改。先把這些幹了,再說後面的。
3.非產品經理,運營狗一隻,都說產品和運營是永恆的冤家哈哈,自己在和產品對接時也是經常沒辦法理解產品的一些腦迴路,一切從需求與人性出發是好的,但想請教老師產品眼中運營最核心的目標是什麼呢?或者產品認為運營可以怎樣更好地與產品進行溝通協調
回答:
3 首先,產品和運營是不分家的。要是成了冤家,肯定是有一方比較裝逼,或者段位太高太牛逼。
然後就是,好產品是運營出來的,而運營的核心目標是提升用戶的活躍度。這個觀點也是對的。但是運營會說,沒有產品我們那什麼運營。
所以我認為是配合關系,互相怪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在網路講究有責無界。有些時候是互相包容互補的。
你目前是什麼運營? 渠道運營,市場運營,用戶運營,內容運營,社區運營以及商務運營。每個的kpi是不一樣的。你只要把你的kpi完成就是合格的。 溝通是技巧,你想想你的女友男友怎麼溝通的怎麼說服對方的,可以思考一下套路。
還有就是得看人格魅力,我們有門課是disc人格分析,不同人的溝通方式還真的是可以劃分出來的。
最後說下方法論的東西,產品運營技術
簡單看有3個區分:產品:把產品想出來。技術:把產品弄出來。運營:把產品用起來
後面也有類似的課,需要梳理。 高級運營和初級運營的區別。 我腦子里的貨得慢慢挖掘。當年用seo把企業站免費排在第一也是玩過的。
4.老師課程中有講不建議閱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想聽聽老師的具體見解,這本書給我們帶來的誤區在哪裡?
回答:
4 首先談不上誤區,只是說不建議陷進去,我剛才也提到了,看書不如看視頻。也是這個意思。
我國出版社的盈利套路,和對作者的內容綁架有時候也挺可怕的。希望可以正確理解,非喜勿噴。
其次,這個書名會讓你產生莫名的帶入感和落入感。這個就是心理暗示。大家讀我也要讀,讀完了我也是產品經理。其實可怕的是這個事情,而不是書本身的內容。
書籍里提到了一些觀點都是一些通用理論,也是沒啥錯的,同時推薦一些書也可以沒事讀下。
比如:《用戶體驗的要素》 《設計心理學》,《情感化設計》《用戶故事地圖》。
這個書是2010年寫的,案例比較老了。 項目管理的方法論太阿里里巴巴了,你看了可能覺得特別牛逼,但是你讀完了,發現自己用起來特別傻逼。 這個書讀讀一個讀書筆記就可以了,我發給大家,學會快速閱讀,自我抽取精華。http://www.jianshu.com/p/b183320a0fa0
最後說一句話,人人都可以發現偽需求,但是把偽需求變現為商業產品,才是職業的產品經理,所以,並非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5.產品經理都是怎樣看待和培養自己的實習生的呢?一個上進的產品實習生與一個真正入門了的產品經理的差距有多大,差距在哪兒呢?
回答:
5 實習生的入職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因為現在都是給工資的,來了肯定是要帶要培養的,這個我們沒有報太多希望。但是你進來了,要乖。
還要有一點點個性,顏值如果還擔當肯定加分。這個事情比較難表達。我覺得和找對象類似的邏輯。我欣賞我的才華,你欣賞我的萌傻。
實習生和所謂新人都是自己給自己的牢籠和鐵框,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線。如果非要說區別,就是你到了一個公司後,老闆給你的活是真正的一個項目並真心的帶你幹活,還是讓你打雜做些編輯運營處理郵件的事情。這個事情自己得看透了,特要命的 。所以這個得看命。我這邊 帶過的實習生,來了都會給他們講部門架構,安裝軟體說怎麼用,將產品的歷史和坑。真的很費時間。
但是前提是 你要乖,主動還要低調。因為我們不是學校老師,沒有義務教你。
這里順道說下,網路目前課程特別多,你來聽也是為了求職加薪,培訓機構最後都是要變現糊口。所以一門課選擇你需要的吸收即可。同樣的一個分享背後的付出很多,可能換個人不一定可以一樣說的出來。也就是我們看完ppt覺得就那麼回事,但是這個落地到紙面再表達出來的過程才是經驗的積累和核心精髓。
我後續有機會會單獨分享下 網路新人實習生進來了都干點啥事,那些孩子成長比較快。其實我的課程在內部也會和新人分享。因為方法和想說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都是希望這個人快速能給你幹活,分擔事情,更高級的就是給他一個好的前途和能夠獨當一面。這些出發點,也是我在這里和你們無私分析和聊天的一片本意。
6.「我在創業公司,當半年多的產品經理,因為老闆是傳統行業會寫程序。我是才轉行做產品的,一起的前端後端經驗也不豐富。老闆不懂流程,亂加需求,也不能接受我們的意見。很多東西對互聯網產品看法都是不對的。我是否該辭職去面試一點大點的公司從產品助理做起?」
回答:
6、這個問題,可以先看看上面的問題2和5. 也許能找到答案。 pm在2類地方幹活,其實乾的都不是所謂pm的活,或者說乾的都是更復更雜的事情。注意是復雜2個字是分開理解的。表面看,覺得我手機里的軟體都那麼牛逼,我乾的都是啥事啊,和qq群啊,周圍人啊一聊,有些差異,自己也看不上自己的產品。這個思維模式要改。
我提到的2類公司。一個是 外包公司,一個是傳統企業,國企的互聯網的轉型期。我都待過。
你們的需求來自土包子又自以為是的客戶,還有緊逼又強勢的老闆。自己難免會迷茫。但是客戶搞舒服了,服務費付款了才是共贏的局面。
你們是否知道網路這樣的公司,每天也是經常領導一句話,就忙的團團轉。
我們再換個角度看,你自己腦子裡面的需求和想法是否真的就靠譜,是否可以快速盈利和實現變現或者帶來訪問量和日活。 看看領導的初衷和發展思路,順著走走看,再來決定。
還有一點就是,你說你換個地方去產品助理,這個從一開始的動機就是錯的。 換個地方就要做pm了。還想著繼續做助理的人都不對。
給點建議就這么多。看書自學,有好的平台積累好一些了再動也不晚。
外包公司和比如煤炭 醫葯公司轉型互聯網招的pm你能堅持下來,最後都是這個行業的吃的透玩的開的人。對行業,對溝通,對客戶理解都是牛逼的。
7.老師您好,產品經理做了5年+以後,存在沉澱自己工作經驗的想法。一方面想要把工作的經驗梳理並找到更多能提高的空間,另外一方面希望把自己好的經驗影響到產品新人,讓自己的團隊夠強大,那麼是否有好的途徑或者渠道能搜集到豐富的資料和大量的干貨呢?
回答:
7、干貨這個問題,我也在找,但是很多都是現任公司的內部資料,是沒辦法無償和公開分享的。即使是可以,也是需要提煉的,很多東西自己知道,講出來不一定別人就能吃的下或者聽的明白。 所以我建議這個事情還是靠自己悟性去悟。 你幹了5年,也有很多經驗了,沉澱的事情就是你進階的一個方式。講課其實就是沉澱的過程。你要說的出來,指揮的對,團隊的人才能信服你。
8.老師可否舉例互聯網圈一些做得成熟的產品與一些失敗產品案例呢 以及好在哪差在哪
回答:
8、成還是敗,案例太多了。這事我們單獨章節聊聊。我建議你自己網路,互聯網失敗案例,知乎里搜搜,噴子多的是。夠你看的。
失敗的類型和原因有很多,我們可以總結下失敗的大分類,比如商業模式,用戶群選擇,時間原因,資金問題,鍛煉下提煉和總結能力,這個很重要。
9.在篩選產品需求時,產品經理常犯的錯誤是什麼?需要注意什麼?
回答:
9、核心需求和提煉,什麼是偽需求,真需求絕對是一節大課。大家先網路找找。這個有一套方法論,得結合實例,然後思考討論才能有效果。光我噴沒用。 大概說下步驟: 需求從那裡來,需求分類,需求的排序,核心需求的尋找。
自己網上加一些產品的群,找免費的視頻課程,或者等我的課程。 按理說,這些給你聊一次的收不少錢。大家可以注冊一下 在行app,搜索下裡面一小時交流的價格。
10.老師,有時候會聽到身邊的產品經理抱怨其他同事會亂提需求,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處理呢?
回答:
10、需求被質疑,太正常了。質疑後,你能說出為什麼,自己多聯練習反思下。 同時pm要多做通用化的產品能力和模塊,抽象一些需求,不要來一個需求做一次功能,下次來了類似的又無法快速套用。這樣產品就做亂了。
最後說幾句:
不忘初心,踏實積極。相信我們成功的人多了,我們就能成功。送給各位。 謝謝。
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聯系我。
降峰,目前任職網路錢包高級產品經理,負責網路錢包相關移動端產品及底層模塊搭建設計工作。
2000年作為首批中國互聯網個人站長創辦多個校園及明星娛樂社區網站。
2005年入行產品經理,曾在粉絲網、海南航空集團、網路任職,負責過千萬級別用戶的pc端產品及移動端產品,熟悉社交娛樂類、機票商旅預訂類、移動支付及金融類等相關領域。關注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架構設計,產品設計和新商業模式整合。
美國亞傑匯商會創業孵化輔導員,火龍果軟體講師,麥子學院,產品100課程分享嘉賓,組織多次線上線下培訓課程,打造產品經理進階公益孵化課程。
⑼ 日流量和日訪問量有什麼區別
流量:數據傳輸所產生的大小,一般用MB計算,有時用KB計算
訪問量:一般就是人氣拉,指有多少人訪問這個地址
⑽ 如何判斷一個免費B2B平台的用戶訪問量和活躍度
這么說吧,如果你是用戶的話,這些數據你是無法獲取的,訪問用戶量可以通過第三方查詢工具能看到一些,但是不精準,對於活躍度來說的話那就無法獲取了。因此可以通過產品和網站的信息更新頻率來初步判斷這個網站運營者的用心程度,如果這個網站布局也不好,產品又沒什麼優勢,信息更新特別慢的話,訪問量就不會高,活躍度就不談了。
如果你是網站的運營者的話,這些數據在運營後台都是可以看得出來的。比如在佰采網的後台及可以看出每日流量,日活用戶,月活躍用戶,次日留存,周留存等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