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非對稱加密過程

非對稱加密過程

發布時間: 2022-11-30 11:02:20

1.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是什麼

非對稱加密(公鑰加密):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鑰的加密演算法,也稱為公私鑰加密。假設兩個用戶要加密交換數據,雙方交換公鑰,使用時一方用對方的公鑰加密,另一方即可用自己的私鑰解密。如果企業中有n個用戶,企業需要生成n對密鑰,並分發n個公鑰。假設A用B的公鑰加密消息,用A的私鑰簽名,B接到消息後,首先用A的公鑰驗證簽名,確認後用自己的私鑰解密消息。由於公鑰是可以公開的,用戶只要保管好自己的私鑰即可,因此加密密鑰的分發將變得 十分簡單。同時,由於每個用戶的私鑰是唯一的,其他用戶除了可以通過信息發送者的公鑰來驗證信息的來源是否真實,還可以通過數字簽名確保發送者無法否認曾發送過該信息。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2. 非對稱加密

與對稱加密演算法不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需要兩個密鑰:公開密鑰(publickey)和私有密鑰(privatekey)。公開密鑰與私有密鑰是一對,如果用公開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只有用對應的私有密鑰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那麼只有用對應的公開密鑰才能解密。因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兩個不同的密鑰,所以這種演算法叫作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實現機密信息交換的基本過程是:甲方生成一對密鑰並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用密鑰向其它方公開;得到該公用密鑰的乙方使用該密鑰對機密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專用密鑰對加密後的信息進行解密。甲方只能用其專用密鑰解密由其公用密鑰加密後的任何信息。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保密性比較好,它消除了最終用戶交換密鑰的需要,但加密和解密花費時間長、速度慢,它不適合於對文件加密而只適用於對少量數據進行加密。
經典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如RSA演算法等安全性都相當高.
非對稱加密的典型應用是數字簽名。
採用雙鑰密碼系統的加密方法,在一個過程中使用兩個密鑰,一個用於加密,另一個用於解密,這種加密方法稱為非對稱加密,也稱為公鑰加密,因為其中一個密鑰是公開的(另一個則需要保密)。

3.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如果要給世界上所有演算法按重要程度排個序,那我覺得「公鑰加密演算法」一定是排在最前邊的,因為它是現代計算機通信安全的基石,保證了加密數據的安全。

01 對稱加密演算法

在非對稱加密出現以前,普遍使用的是對稱加密演算法。所謂對稱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是相反的操作,對數據進行解密,只要按加密的方式反向操作一遍就可以獲得對應的原始數據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要對字元串"abc"進行加密,先獲取它們的ANSCII碼為:97 98 99;密鑰為+2,加密後的數據就是:99 100 101,將密文數據發送出去。接收方收到數據後對數據進行解密,每個數據減2,就得到了原文。當然這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真實的對稱加密演算法會做得非常復雜,但這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

這樣的加密方法有什麼缺點呢?首先缺點一:密鑰傳遞困難;想想看如果兩個人,分別是Bob和Alice,Bob要給Alice發消息,那Bob就要把密鑰通過某種方式告訴Alice,有什麼可靠的途徑呢?打電話、發郵件、寫信...等等方式好像都不靠譜,都有被竊取的風險,也只有兩人見面後當面交流這一種方式了;缺點二:密鑰數量會隨著通信人數的增加而急劇增加,密鑰管理將會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02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1976年,兩位美國計算機學家,提出了Diffie-Hellman密鑰交換演算法。這個演算法的提出了一種嶄新的構思,可以在不直接傳遞密鑰的情況下,完成解密。這個演算法啟發了其他科學家,讓人們認識到,加密和解密可以使用不同的規則,只要這兩種規則之間存在某種對應的關系即可,這樣就避免了直接傳遞密鑰。這種新的加密模式就是「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演算法大致過程是這樣的:

(1)乙方 生成兩把密鑰(公鑰和私鑰)。公鑰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獲得,私鑰則是保密的。

(2)甲方獲取乙方的公鑰,然後用它對信息加密。

(3)乙方得到加密後的信息,用私鑰解密。

如果公鑰加密的信息只有私鑰解得開,那麼只要私鑰不泄漏,通信就是安全的。

03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1977年,三位數學家Rivest、Shamir 和 Adleman 設計了一種演算法,可以實現非對稱加密。這種演算法用他們三個人的名字命名,叫做RSA演算法。

從那時直到現在,RSA演算法一直是最廣為使用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有計算機網路的地方,就有RSA演算法。這種演算法非常可靠,密鑰越長,它就越難破解。根據已經披露的文獻,目前被破解的最長RSA密鑰是768個二進制位。也就是說,長度超過768位的密鑰,還無法破解(至少沒人公開宣布)。因此可以認為,1024位的RSA密鑰基本安全,2048位的密鑰極其安全。

公鑰加密 -> 私鑰解密

只有私鑰持有方可以正確解密,保證通信安全

私鑰加密 -> 公鑰解密

所有人都可以正確解密,信息一定是公鑰所對應的私鑰持有者發出的,可以做簽名

04 質數的前置知識

RSA的安全性是由大數的質因數分解保證的。下面是一些質數的性質:

1、任意兩個質數構成素質關系,比如:11和17;

2、一個數是質數,另一個數只要不是前者的倍數,兩者就構成素質關系,比如3和10;

3、如果兩個數之中,較大的那個是質數,則兩者構成互質關系,比如97和57;

4、1和任意一個自然數都是互質關系,比如1和99;

5、p是大於1的整數,則p和p-1構成互質關系,比如57和56;

6、p是大於1的奇數,則p和p-2構成互質關系,比如17和15

05 RSA密鑰生成步驟

舉個「栗子「,假如通信雙方為Alice和Bob,Alice要怎麼生成公鑰和私鑰呢?

St ep 1:隨機選擇兩個不相等的質數p和q;

Alice選擇了3和11。(實際情況中,選擇的越大,就越難破解)

S tep 2 :計算p和q的乘積n;

n = 3*11 = 33,將33轉化為二進制:100001,這個時候密鑰長度就是6位。

Step 3 :計算n的歐拉函數φ(n);

因為n可以寫為兩個質數相乘的形式,歐拉函數對於可以寫成兩個質數形式有簡單計算方式

φ(n) = (p-1)(q-1)

Step 4 :隨機選擇一個整數e,條件是1< e < φ(n),且e與φ(n) 互質;

愛麗絲就在1到20之間,隨機選擇了3

Step 5 :計算e對於φ(n)的模反元素d

所謂模反元素,就是指有一個整數d,可以使得ed被φ(n)除的余數為1

Step 6 :將n和e封裝成公鑰,n和d封裝成私鑰;

在上面的例子中,n=33,e=3,d=7,所以公鑰就是 (33,3),私鑰就是(33, 7)。

密鑰生成步驟中,一共出現了六個數字,分別為:

素質的兩個數p和q,乘積n,歐拉函數φ(n),隨機質數e,模反元素d

這六個數字之中,公鑰用到了兩個(n和e),其餘四個數字都是不公開的,可以刪除。其中最關鍵的是d,因為n和d組成了私鑰,一旦d泄漏,就等於私鑰泄漏。

那麼,有無可能在已知n和e的情況下,推導出d?

(1)ed 1 (mod φ(n))。只有知道e和φ(n),才能算出d。

(2)φ(n)=(p-1)(q-1)。只有知道p和q,才能算出φ(n)。

(3)n=pq。只有將n因數分解,才能算出p和q。

結論是如果n可以被因數分解,d就可以算出,也就意味著私鑰被破解。

BUT!

大整數的因數分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目前,除了暴力破解,還沒有發現別的有效方法。

維基網路這樣寫道:

"對極大整數做因數分解的難度決定了RSA演算法的可靠性。換言之,對一極大整數做因數分解愈困難,RSA演算法愈可靠。

假如有人找到一種快速因數分解的演算法,那麼RSA的可靠性就會極度下降。但找到這樣的演算法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今天只有較短的RSA密鑰才可能被暴力破解。到現在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可靠的攻擊RSA演算法的方式。

只要密鑰長度足夠長,用RSA加密的信息實際上是不能被解破的。"

06 RSA加密和解密過程

1、加密要用公鑰(n,e)

假設鮑勃要向愛麗絲發送加密信息m,他就要用愛麗絲的公鑰 (n,e) 對m進行加密。

所謂"加密",就是算出下式的c:

愛麗絲的公鑰是 (33, 3),鮑勃的m假設是5,那麼可以算出下面的等式:

於是,c等於26,鮑勃就把26發給了愛麗絲。

2、解密要用私鑰(n,d)

愛麗絲拿到鮑勃發來的26以後,就用自己的私鑰(33, 7) 進行解密。下面的等式一定成立(至於為什麼一定成立,證明過程比較復雜,略):

也就是說,c的d次方除以n的余數為m。現在,c等於26,私鑰是(33, 7),那麼,愛麗絲算出:

因此,愛麗絲知道了鮑勃加密前的原文就是5。

至此,加密和解密的整個過程全部完成。整個過程可以看到,加密和解密使用不用的密鑰,且不用擔心密鑰傳遞過程中的泄密問題,這一點上與對稱加密有很大的不同。由於非對稱加密要進行的計算步驟復雜,所以通常情況下,是兩種演算法混合使用的。

07 一些其它的

在Part 5的第五步,要求一定要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對正整數解,如果不存在正整數解,這該怎麼辦?

擴展歐幾里得演算法給出了解答:

對於不完全為 0 的非負整數 a,b,gcd(a,b)表示 a,b 的最大公約數,必然存在整數對 x,y ,使得 gcd(a,b)=ax+by;

第五步其實等價於:ed - kφ(n) = 1, e與φ(n)又互質,形式上完全與擴展歐幾里得演算法的一致,所以一定有整數解存在。

Reference: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3/07/rsa_algorithm_part_two.html

4. 簡要說說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的原理以及區別是什麼

對稱加密的原理是數據發送方將明文(原始數據)和加密密鑰一起經過特殊加密演算法處理後,使其變成復雜的加密密文發送出去。接收方收到密文後,若想解讀原文,則需要使用加密密鑰及相同演算法的逆演算法對密文進行解密,才能使其恢復成可讀明文。

非對稱加密的原理是甲方首先生成一對密鑰同時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開密鑰;得到公開密鑰的乙方再使用該密鑰對需要加密的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甲方;甲方再使用另一把對應的私有密鑰對加密後的信息進行解密,這樣就實現了機密數據傳輸。

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的區別為:密鑰不同、安全性不同、數字簽名不同。

一、密鑰不同

1、對稱加密:對稱加密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個密鑰。

2、非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加密和解密所使用的不是同一個密鑰,需要兩個密鑰來進行加密和解密。

二、安全性不同

1、對稱加密:對稱加密如果用於通過網路傳輸加密文件,那麼不管使用任何方法將密鑰告訴對方,都有可能被竊聽。

2、非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因為它包含有兩個密鑰,且僅有其中的「公鑰」是可以被公開的,接收方只需要使用自己已持有的私鑰進行解密,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密鑰在傳輸過程中產生的安全問題。

三、數字簽名不同

1、對稱加密:對稱加密不可以用於數字簽名和數字鑒別。

2、非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可以用於數字簽名和數字鑒別。

5. 使用非對稱加密及解密的過程詳解

前面我們知道對稱加密是對一份文件進行加密,且對應的只有一個密碼?例如:A有一份文件,她使用對稱加密演算法加密後希望發給B,那麼密碼肯定也要一起交給B!這中間就會出現安全隱患,如果密碼被第三方L嗅探到並截取,那麼加密的文件就赤裸裸的出現在L的面前。

如果A有很多文件需要加密並發送給很多人!那麼就會生成很多的密鑰,這么多的密鑰保管就成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況且還要把密鑰發給不同的人!這無疑增添了很多的風險!

如何能改善這種安全性不高的加密演算法,數學家們發現了另一種加密方式。稱之為《非對稱加密》asymmetric encryption。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需要兩個密鑰【公開密鑰】(publickey)和【私有密鑰】(privatekey)。下面簡稱【公匙】、【私匙】

【公鑰】與【私鑰】是一對,如果使用公開密匙對數據進行加密,那麼只有對應的私有密匙才能解密;相反,如果使用私有密匙對數據進行加密,那麼只有對應的公開密匙進行解密。因加密解密使用的是兩種不同的密匙,所以這種演算法稱之為【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在使用非對稱加密前,A和B先各自生成一對公匙和私匙,然後把各自的公匙交給對方,並把自己的私匙妥善保管!如圖所示:

在A給B發送信息之前,首先使用B發給A的公匙對信息進行加密處理,然後發送給B,B在收到密文之後,使用自己的私匙解密;B在給A回復信息時,先使用A發來的公匙對回復信息加密,然後發出,A收到密文後使用自己的私匙解密即可!如圖所示:

6.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是一種密鑰的保密方法。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需要兩個密鑰:公開密鑰(publickey:簡稱公鑰)和私有密鑰(privatekey:簡稱私鑰)。公鑰與私鑰是一對,如果用公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只有用對應的私鑰才能解密。因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兩個不同的密鑰,所以這種演算法叫作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實現機密信息交換的基本過程是:甲方生成一對密鑰並將公鑰公開,需要向甲方發送信息的其他角色(乙方)使用該密鑰(甲方的公鑰)對機密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甲方;甲方再用自己私鑰對加密後的信息進行解密。甲方想要回復乙方時正好相反,使用乙方的公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同理,乙方使用自己的私鑰來進行解密。

另一方面,甲方可以使用自己的私鑰對機密信息進行簽名後再發送給乙方;乙方再用甲方的公鑰對甲方發送回來的數據進行驗簽。

甲方只能用其私鑰解密由其公鑰加密後的任何信息。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保密性比較好,它消除了最終用戶交換密鑰的需要。

非對稱密碼體制的特點:演算法強度復雜、安全性依賴於演算法與密鑰但是由於其演算法復雜,而使得加密解密速度沒有對稱加密解密的速度快。對稱密碼體制中只有一種密鑰,並且是非公開的,如果要解密就得讓對方知道密鑰。

所以保證其安全性就是保證密鑰的安全,而非對稱密鑰體制有兩種密鑰,其中一個是公開的,這樣就可以不需要像對稱密碼那樣傳輸對方的密鑰了。這樣安全性就大了很多。

7. 密碼學基礎(三):非對稱加密(RSA演算法原理)

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兩個不同的秘鑰,這種演算法叫做非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又稱為公鑰加密,RSA只是公鑰加密的一種。

現實生活中有簽名,互聯網中也存在簽名。簽名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身份驗證,一個是數據完整性驗證。數字簽名通過摘要演算法來確保接收到的數據沒有被篡改,再通過簽名者的私鑰加密,只能使用對應的公鑰解密,以此來保證身份的一致性。

數字證書是將個人信息和數字簽名放到一起,經由CA機構的私鑰加密之後生成。當然,不經過CA機構,由自己完成簽名的證書稱為自簽名證書。CA機構作為互聯網密碼體系中的基礎機構,擁有相當高級的安全防範能力,所有的證書體系中的基本假設或者前提就是CA機構的私鑰不被竊取,一旦 CA J機構出事,整個信息鏈將不再安全。

CA證書的生成過程如下:

證書參與信息傳遞完成加密和解密的過程如下:

互質關系:互質是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整數,1和1互質,13和13就不互質了。
歐拉函數:表示任意給定正整數 n,在小於等於n的正整數之中,有多少個與 n 構成互質關系,其表達式為:

其中,若P為質數,則其表達式可以簡寫為:

情況一:φ(1)=1
1和任何數都互質,所以φ(1)=1;

情況二:n 是質數, φ(n)=n-1
因為 n 是質數,所以和小於自己的所有數都是互質關系,所以φ(n)=n-1;

情況三:如果 n 是質數的某一個次方,即 n = p^k ( p 為質數,k 為大於等於1的整數),則φ(n)=(p-1)p^(k-1)
因為 p 為質數,所以除了 p 的倍數之外,小於 n 的所有數都是 n 的質數;

情況四:如果 n 可以分解成兩個互質的整數之積,n = p1 × p2,則φ(n) = φ(p1p2) = φ(p1)φ(p2)

情況五:基於情況四,如果 p1 和 p2 都是質數,且 n=p1 × p2,則φ(n) = φ(p1p2) = φ(p1)φ(p2)=(p1-1)(p2-1)

而 RSA 演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歐拉函數中的第五種情況,即: φ(n)=(p1-1)(p2-1);

如果兩個正整數 a 和 n 互質,那麼一定可以找到整數 b,使得 ab-1 被 n 整除,或者說ab被n除的余數是1。這時,b就叫做a的「模反元素」。歐拉定理可以用來證明模反元素必然存在。

可以看到,a的 φ(n)-1 次方,就是a對模數n的模反元素。

n=p x q = 3233,3233寫成二進制是110010100001,一共有12位,所以這個密鑰就是12位。

在實際使用中,一般場景下選擇1024位長度的數字,更高安全要求的場景下,選擇2048位的數字,這里作為演示,選取p=61和q=53;

因為n、p、q都為質數,所以φ(n) = (p-1)(q-1)=60×52= 3120

注意,這里是和φ(n) 互互質而不是n!假設選擇的值是17,即 e=17;

模反元素就是指有一個整數 d,可以使得 ed 被 φ(n) 除的余數為1。表示為:(ed-1)=φ(n) y --> 17d=3120y+1,算出一組解為(2753,15),即 d=2753,y=-15,也就是(17 2753-1)/3120=15。

注意,這里不能選擇3119,否則公私鑰相同??

公鑰:(n,e)=(3233,2753)
私鑰:(n,d)=(3233,17)

公鑰是公開的,也就是說m=p*q=3233是公開的,那麼怎麼求e被?e是通過模反函數求得,17d=3120y+1,e是公開的等於17,這時候想要求d就要知道3120,也就是φ(n),也就是φ(3233),說白了,3233是公開的,你能對3233進行因數分解,你就能知道d,也就能破解私鑰。

正常情況下,3233我們可以因數分解為61*53,但是對於很大的數字,人類只能通過枚舉的方法來因數分解,所以RSA安全性的本質就是:對極大整數做因數分解的難度決定了RSA演算法的可靠性。換言之,對一極大整數做因數分解愈困難,RSA演算法愈可靠。

人類已經分解的最大整數是:

這個人類已經分解的最大整數為232個十進制位,768個二進制位,比它更大的因數分解,還沒有被報道過,因此目前被破解的最長RSA密鑰就是768位。所以實際使用中的1024位秘鑰基本安全,2048位秘鑰絕對安全。

網上有個段子:

已經得出公私鑰的組成:
公鑰:(n,e)=(3233,2753)
私鑰:(n,d)=(3233,17)
加密的過程就是

解密過程如下:

其中 m 是要被加密的數字,c 是加密之後輸出的結果,且 m < n ,其中解密過程一定成立可以證明的,這里省略證明過程。

總而言之,RSA的加密就是使用模反函數對數字進行加密和求解過程,在實際使用中因為 m < n必須成立,所以就有兩種加密方法:

對稱加密存在雖然快速,但是存在致命的缺點就是秘鑰需要傳遞。非對稱加密雖然不需要傳遞秘鑰就可以完成加密和解密,但是其致命缺點是速度不夠快,不能用於高頻率,高容量的加密場景。所以才有了兩者的互補關系,在傳遞對稱加密的秘鑰時採用非對稱加密,完成秘鑰傳送之後採用對稱加密,如此就可以完美互補。

8. 什麼是非對稱加密

MD5
\PGP這類的都屬於非對稱加密.就是加密簡單,解密(破解)困難.

9. 非對稱加密和對稱加密

非對稱加密和對稱加密在加密和解密過程、加密解密速度、傳輸的安全性上都有所不同,具體介紹如下:

1、加密和解密過程不同

對稱加密過程和解密過程使用的同一個密鑰,加密過程相當於用原文+密鑰可以傳輸出密文,同時解密過程用密文-密鑰可以推導出原文。但非對稱加密採用了兩個密鑰,一般使用公鑰進行加密,使用私鑰進行解密。

2、加密解密速度不同

對稱加密解密的速度比較快,適合數據比較長時的使用。非對稱加密和解密花費的時間長、速度相對較慢,只適合對少量數據的使用。

3、傳輸的安全性不同

對稱加密的過程中無法確保密鑰被安全傳遞,密文在傳輸過程中是可能被第三方截獲的,如果密碼本也被第三方截獲,則傳輸的密碼信息將被第三方破獲,安全性相對較低。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中私鑰是基於不同的演算法生成不同的隨機數,私鑰通過一定的加密演算法推導出公鑰,但私鑰到公鑰的推導過程是單向的,也就是說公鑰無法反推導出私鑰。所以安全性較高。

一、對稱加密演算法

     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鑰的加密演算法。對稱加密演算法用來對敏感數據等信息進行加密,常用的演算法包括DES、3DES、AES、DESX、Blowfish、、RC4、RC5、RC6。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數據加密標准,速度較快,適用於加密大量數據的場合。

     3DES(Triple DES) :是基於DES,對一塊數據用三個不同的密鑰進行三次加密,強度更高。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高級加密標准,是下一代的加密演算法標准,速度快,安全級別高;

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鑰的加密演算法,也稱為公私鑰加密。假設兩個用戶要加密交換數據,雙方交換公鑰,使用時一方用對方的公鑰加密,另一方即可用自己的私鑰解密。常見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RSA、DSA(數字簽名用)、ECC(移動設備用)、Diffie-Hellman、El Gamal。

        RSA: 由 RSA 公司發明,是一個支持變長密鑰的公共密鑰演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塊的長度也是可變的;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數字簽名演算法,是一種標準的 DSS(數字簽名標准);

        ECC(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 :橢圓曲線密碼編碼學。

ECC和RSA相比,在許多方面都有對絕對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抗攻擊性強。相同的密鑰長度,其抗攻擊性要強很多倍。

(2)計算量小,處理速度快。ECC總的速度比RSA、DSA要快得多。

(3)存儲空間佔用小。ECC的密鑰尺寸和系統參數與RSA、DSA相比要小得多,意味著它所佔的存貯空間要小得多。這對於加密演算法在IC卡上的應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4)帶寬要求低。當對長消息進行加解密時,三類密碼系統有相同的帶寬要求,但應用於短消息時ECC帶寬要求卻低得多。帶寬要求低使ECC在無線網路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三、散列演算法(Hash演算法---單向加密演算法)

散列是信息的提煉,通常其長度要比信息小得多,且為一個固定長度。加密性強的散列一定是不可逆的,這就意味著通過散列結果,無法推出任何部分的原始信息。任何輸入信息的變化,哪怕僅一位,都將導致散列結果的明顯變化,這稱之為雪崩效應。散列還應該是防沖突的,即找不出具有相同散列結果的兩條信息。具有這些特性的散列結果就可以用於驗證信息是否被修改。

Hash演算法: 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一種單向演算法,用戶可以通過Hash演算法對目標信息生成一段特定長度的唯一的Hash值,卻不能通過這個Hash值重新獲得目標信息。因此Hash演算法常用在不可還原的密碼存儲、信息完整性校驗等。

單向散列函數一般用於產生消息摘要,密鑰加密等,常見的Hash演算法:MD2、MD4、MD5、HAVAL、SHA、SHA-1、HMAC、HMAC-MD5、HMAC-SHA1。

       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 是RSA數據安全公司開發的一種單向散列演算法,非可逆,相同的明文產生相同的密文。

       SHA(Secure Hash Algorithm): 可以對任意長度的數據運算生成一個160位的數值;

       SHA-1與MD5的比較

因為二者均由MD4導出,SHA-1和MD5彼此很相似。相應的,他們的強度和其他特性也是相似,但還有以下幾點不同:

(1)對強行供給的安全性:最顯著和最重要的區別是SHA-1摘要比MD5摘要長32 位。使用強行技術,產生任何一個報文使其摘要等於給定報摘要的難度對MD5是2^(128)數量級的操作,而對SHA-1則是2^(160)數量級的操作。這樣,SHA-1對強行攻擊有更大的強度。

(2)對密碼分析的安全性:由於MD5的設計,易受密碼分析的攻擊,SHA-1顯得不易受這樣的攻擊。

速度:在相同的硬體上,SHA-1的運行速度比MD5慢。

四、 加密演算法的選擇

1.由於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運行速度比對稱加密演算法的速度慢很多,當我們需要加密大量的數據時,建議採用對稱加密演算法,提高加解密速度。

2.對稱加密演算法不能實現簽名,因此簽名只能非對稱演算法。

3.由於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密鑰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密鑰的管理直接決定著他的安全性,因此當數據量很小時,我們可以考慮採用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4.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通常採用的方式是:採用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管理對稱演算法的密鑰,然後用對稱加密演算法加密數據,這樣我們就集成了兩類加密演算法的優點,既實現了加密速度快的優點,又實現了安全方便管理密鑰的優點。

         那採用多少位的密鑰呢?

         RSA建議採用1024位的數字,ECC建議採用160位,AES採用128為即可。

熱點內容
如何選擇好的伺服器 發布:2024-05-08 21:53:01 瀏覽:397
linux無密碼登陸 發布:2024-05-08 21:52:55 瀏覽:508
收件伺服器和發件伺服器如何設定 發布:2024-05-08 21:47:55 瀏覽:834
搭建節點ip用什麼伺服器 發布:2024-05-08 21:46:58 瀏覽:126
派什麼編程 發布:2024-05-08 21:25:43 瀏覽:340
手機作為存儲設備 發布:2024-05-08 21:23:34 瀏覽:493
蘋果x配置如何看 發布:2024-05-08 21:15:34 瀏覽:32
易語言加密文件夾 發布:2024-05-08 21:15:33 瀏覽:695
b站如何知道賬號密碼 發布:2024-05-08 20:33:55 瀏覽:691
知識圖譜演算法 發布:2024-05-08 20:33:19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