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問題分析
『壹』 經濟快速發展引發信訪問題的原因
1、資源分配不均:經濟快速發展可能導致資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區或人群可能無法享受到經濟增長的紅利,因此會通過信訪渠道表達訴求或抗議。
2、土地徵用和拆遷問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土地徵用和拆遷是常見的問題。一些群眾可能因為未能獲得公平的補償或未能參與決策過程而提出信訪申訴。
3、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經濟快速發展可能伴隨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當人們感到環境受到威脅或生活質量下降時,會通過信訪途徑尋求解決方案。
4、社會不公和權益維護:經濟發展可能導致社會不公現象的加劇,一些弱勢群體的權益可能受到侵害。這些群體可能通過信訪途徑來尋求公平和正義。
5、行政不作為和不正當行為: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存在行政不作為、濫用職權或腐敗現象,這些問題可能引發公眾的不滿和信訪申訴。
『貳』 信訪工作存在問題及措施
一、 當前信訪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信訪工作紛繁蕪雜, 導致群眾上訪的具體原因也不盡相同, 但究其根本, 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 少數領導幹部的思想認識和服務意識不到位。
一是思想認識和工作方法不到位。 有的單位和部門領導幹部一方面在對待群眾上訪時態度不夠熱情、 工作不夠積極、 解決問題的力度不夠大, 沒有顧及到群眾的利益和意見, 另一方面在對待上級部門交辦的信訪案件時, 採取應付了事的態度, 沒有去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 在案件的處理過程中也是草率行事, 沒有將工作立足點和目的放在徹底 1 化解矛盾上, 致使辦理案件質量不高, 群眾反復上訪和越級上訪。 二是決策制定不夠民主。有的單位和部門在決策過程中不夠科學民主, 不注重聽取民意, 政策制定的連續性、 權衡性和利民性考慮不夠, 在政策執行過程中也沒有注意做好前期宣傳工作, 經常採取強硬的工作態度, 容易激發社會矛盾, 造成群眾上訪。 三是工作作風不夠踏實。 一些單位和部門的領導為出政績, 在實施工程或制定政策時完全不顧群眾的實際承受能力, 做一些有違民意、 失去民心的「形象工程」 , 致使群眾利益受損, 引發群眾集體上訪; 四是宣傳工作不到位。 深入人心的宣傳教育工作是提高認識、 凝聚人心、 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 有的單位和部門對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 新變化、 新問題沒有對群眾進行及時到位的宣傳解釋, 使得群眾對問題的認識不夠, 在對待新事物時不能理性對待而引發矛盾
『叄』 信訪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怎麼寫
1、信訪矛盾突出
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市場競爭壓力也在不斷的增大,社會與企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導致社會中的不和諧因素顯著增多,社會矛盾日漸激化。
2、信訪人員認知存在問題
部分信訪人員對已經解決了的信訪問題心存不滿,或對已被認定為不受理的信訪事件不認同,存在有「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思想,從而採取反復多次集訪的形式,以期可以擴大影響力,引起相關領導部門的重視。
3、處理難度增大
由於受到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很多企業都在積極進行轉型升級,放緩發展步伐,以至於一些信訪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但是,社會的發展也使得人民群眾的維權意識不斷強化,以至於信訪的組織化程度與激烈化程度不斷上升,企業過去存留的問題與當前的實際問題相互影響,進而使問題更加復雜化,以至於信訪工作的處理難度不斷加大。
信訪不足
基層群眾基礎薄弱
信訪工作的基層基礎工作薄弱,是引發群眾信訪的主要原因。從近年來的信訪情況看,有80%都發生在基層。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有些縣市對抓好基層基礎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信訪部門人員少,經費也得不到保障,工作處於被動應付狀態。
二是基層信訪工作網路不健全,存在設施簡陋、人員配備不齊、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沒有把問題及時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是信訪系統統一協調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信訪人因為一個問題可能同時找縣、市、省幾級信訪部門,由於沒有統一口徑,得到的答復可能就不一致,甚至引發信訪人進京上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