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訪問伊拉克
1. 伊拉克戰爭,美國用什麼借口打伊拉克來著
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支持恐怖主義,為了解救伊拉克人民,推翻一個黑暗的政權,為伊拉克人民帶來自由和民主
2. 美國憑什麼打伊拉克>
人家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是世界第一,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開打
不要以為現在是文明社會,其實跟中國的戰國時代沒什麼兩樣,世界永遠都是弱肉強食
3. 張召忠怎麼看待當年對伊拉克戰爭的預測
對伊拉克戰爭的預測,張召忠回應道:「有些東西可以預測,有些東西不可以預測,戰爭如果能夠預測准,那就不打仗了。伊拉克戰爭的走向和我當時的預測就有一件事是相反的,就是美軍圍困了巴格達,我感覺巴格達守城的人員和美軍會有一個對抗,但實際最後是如入無人之境,沒有對抗。為什麼沒有對抗,我一直在找這個答案,因為我在伊拉克生活過,我知道伊拉克人對於外族對於其他宗教的入侵一定會有反抗,他們很愛國,沒有看到這種反抗是很奇怪的。
過了三四年,當時駐伊美軍總司令弗蘭克斯將軍退役了,他寫了一本自傳叫《美國一兵》,書中就講到,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美國軍事情報局瓦解當時守城部隊,共和國衛隊司令叫提克里蒂,是薩達姆的表兄弟之一,(美國)說現在C103飛機就停在機場,你要是下個命令讓所有人都撤,我就給你多少美元,這個飛機直接飛美國,就給你接回去了,你要是不聽,我就把巴格達夷為平地。等於這哥們兒拖家帶口就走了,他走之前下命令所有的守城人員無條件放棄抵抗,自己找出路。所以說不是老百姓不願意抵抗,而是有命令放棄抵抗,個中是有緣由的,但是這個事情在戰爭時期是絕密的,不會超過十個人知道,所以我們都不知道,過了四五年之後解密了。當時我說的原話是為什麼不抵抗一定是有原因的,我認為伊拉克雖然現在不抵抗,但是這場戰爭會持續至少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後期的抵抗一定會有,而且非常激烈。這種反抗一直持續到今天,十幾年了,比我原來預測的時間(還長),我預測的核心是沒有錯的。」
4. 被美軍10億美元收買的伊拉克高官蘇菲安提克里蒂到底死了沒
輸掉戰爭的伊拉克人是沒有能力報復的,而贏得戰爭的美國人是不可能公然處決和他們合作的人的。
5. 美國打伊拉克後得到了什麼
你問「美國打伊拉克是賺還是虧?」問題很復雜。
雖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任何一場戰爭總會有贏家和敗將,伊拉克戰爭也不例外。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兩周年來臨之際,美國美聯社近日選出了這場戰爭中的成功者和失敗者。不過這是一份不完全名單,因為伊拉克的民主進程剛剛開始,恐怖襲擊的陰影依然縈繞在伊拉克上空。
先說說誰是「贏家」
1: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雖然美軍死亡人數持續增加,伊拉克國內的恐怖襲擊此起彼伏,以及根本就找不到薩達姆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布希依然再次當選。美國民眾在「9·11」後對國家安全的擔心超過了對布希伊拉克政策的不滿。
2:伊拉克庫爾德人和什葉派。這兩支被薩達姆長期壓制的力量終於可以在伊拉克新政府中一執牛耳了。
3:大選投票箱。數百萬伊拉克人在1月30日趕往各個投票站,這些投票箱也成為自1954年以來首次獨立選舉的見證者。
4:女兵林奇。美國女兵傑西卡·林奇在伊拉克戰場的被俘和營救經歷使她成為戰爭英雄,並成為暢銷書和電視電影的主角。
5:美軍承包商。各色各樣的美軍承包商借戰爭和戰後重建著實大撈了一筆,其中僅美國副總統切尼的關系公司哈利博頓一家就得到了數十億美元的合同。
6:聯合國前首席武器核查員漢斯·布利克斯。他的關於伊拉克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判斷現在被證明是正確的。
7:「我們抓住他了。」美國駐伊最高文職行政長官布雷默在薩達姆被捕後的第一句話成為經典。
8:保守主義鷹派。自上一次海灣戰爭後,鷹派們就在積蓄自己的力量,現在他們終於大權在握了。
9:「震懾與畏懼」。這是戰爭開始時美軍對伊拉克大規模空襲行動的代號。轟炸加速了伊拉克領導層的崩潰,從而使美軍得以長驅直入。
10:伊拉克媒體。薩達姆復興社會黨曾經的宣傳工具,現在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膨脹發展,甚至達到了飽和的狀態。
再說說誰是「輸家」
1:民主黨參議員約翰·克里。由於在伊拉克問題上態度的變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被貼上了「反復無常」的標簽。另外一個事實克里也不得不承認,在支持出兵的同時反對布希的戰爭政策,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2:遜尼派穆斯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伊拉克過去的統治階層現在落到了不得不為自己爭取發言權的地步。
3:選舉日暴力威脅。1月30日,恐怖分子的死亡威脅在數百萬投票者面前失去效力。
4:虐囚女兵英格蘭。預備役女兵林迪·英格蘭在阿布格萊布監獄中的造型使她成為美軍虐囚丑聞的「形象代言人」之一。
5:伊拉克油田。本來被視為伊拉克重建資金的來源,但戰爭的破壞和恐怖分子的襲擊使它們被擱置在荒野之中。
6:美國情報機構。它們的可信度因未能在伊拉克找到所謂的違禁武器而大打折扣,中情局前局長喬治·特內特也成為布希的替罪羊。
7:「讓他們來吧」。布希最受批評的對於反美武裝發出的警告。
8:反戰示威者。雖然數百萬的反戰人士涌到華盛頓、紐約、倫敦和其他城市的街頭,但戰爭還是發生了。
9:「任務完成」。2003年5月,布希在航空母艦上宣布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時,背後就懸掛著這幅標語。但是伊拉克的戰事遠遠沒有結束。
10:美國媒體。未能就布希政府在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上的表態進行全面調查。
這是4月17日,美軍海軍陸戰隊士兵、伊拉克戰爭陣亡戰士愛德華·史密斯的葬禮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阿納海姆市舉行照片。阿納海姆的警察抬著愛德華的靈柩,他12歲的大兒子內森走在後面。愛德華曾在阿納海姆警察局擔任預備軍官,他4月5日在伊拉克戰場上身亡
6. 為什麼美國攻打伊拉克,真的是為了石油嗎
伊拉克戰爭來說,美國絕對是沖著石油去的,樓上說的對,美國是為了維持秩序,但是絕對是利益占絕對主導!薩達姆政權是殘暴,但是非洲有比他還殘暴的,索馬里,反政府武裝敢跟政府軍叫板,單挑了,美國為什麼不插手?非洲很多地方秩序混亂,美國為什麼不派兵?歸根到底,沒有利益可圖。
當今世界石油還是最最主要的能源。全世界列強都在蜂擁而上或囤積或搶奪,包括我們在內。誰控制了石油誰就能確保自己以後的日子過的更瀟灑。這些都是有依據的,戰前,伊拉克極少有外資企業控制著油田,戰後,除了未開發的,大部分油田都是英美等石油公司的。美國為什麼在伊拉克駐扎軍隊,擺出一副維持你們安定生活的態度?因為油田太多,美國自己的公司太多。最近,美國軍隊撤出城市,看著是向伊拉克交權,實際上是收縮兵力看護好油田罷了,多於的兵力派到阿富汗。
______
問題補充:
當時美國參戰,是美國人的危機意識,而不是為了打倒法西斯,美國人當時已經發夠了戰爭財,德國太過於囂張,想霸佔歐洲,然後稱霸世界,當時老牌強國英國都被德國打得固守倫敦不敢出來,另一個法國就直接乾脆投降了,歐洲最強的兩個國家都打不過德國,反而被打的沒處躲了快,當時亞洲有日本禍害,歐洲已經接近崩潰,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極洲(廢話)無強國,如果德國征服了俄國,那他下一個矛頭會是誰?誰還有實力影響他稱霸?很明顯——美國。所以與其最後被動還手,不如主動出擊,還有些國家能和他並肩作戰。
另一個原因法西斯如果敗了,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成果那麼大,不能叫美國連湯都喝不上吧,美國才參戰想分一杯羹。
總之,美國不是善良的山姆大叔,他就是強權、唯利是圖的表現,只不過披著偽善的外衣而已。
伊拉克不可能成為二戰時的德國,因為現在的戰爭形勢已經不是人海戰爭了,誰人多已經越來越變得無足輕重了,伊拉克的實力離美國差太遠太遠,美國也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伊拉克真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像今天的朝鮮一樣,美國會肆無忌憚派出十幾萬大軍的陸地軍隊,採取一一攻克的地面戰爭形勢打嗎?他就不怕玉石俱焚?我覺得可能性很小,也就是美國早就知道伊拉克的家底,只是缺少個動武的噱頭罷了。(個人看法)
7. 親手殺死薩達姆的是伊拉克人為什麼說伊拉克人是悲哀的
美國總統就是要依拉克的人親手殺死薩達姆,讓他覺得痛惜,不好受.好毒啊``
8. 美國打伊拉克時間是那一年
有兩次:
海灣戰爭:1991年1月17日到2月28日,原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拓展資料:
海灣戰爭(英文:Gulf War,阿拉伯文:حرب الخليج الثانية,波斯文:جنگ خلیج فارس),是美國領導的聯盟軍隊於1990年8月~1991年2月,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而對伊拉克進行的一場戰爭,是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武裝沖突。
海灣戰爭包括3個主要軍事行動:沙漠盾牌行動、沙漠風暴行動和海上攔截行動。聯盟軍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1991年2月27日,美國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戰爭結束並於當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終在4月接受了停火協議。
9. 今天薩達姆就被判死刑了是誰判的美國嗎美國有權利判伊拉克的人嗎
核心提示:29日,伊美官員不約而同地放風說,本周末(最晚不超過周日),薩達姆將被伊拉克政府秘密處決。伊總理馬利基29日說,法庭已對伊前總統薩達姆作出死刑判決,沒有人能夠阻止對其死刑的執行。
29日,伊美官員不約而同地放風說,本周末(最晚不超過周日),薩達姆將被伊拉克政府秘密處決。而多種跡象也證明了美伊官員所言,為薩達姆辯護的律師29日說,他們已接到通知去關押地收取薩達姆的私人物品。伊總理馬利基29日說,法庭已對伊前總統薩達姆作出死刑判決,沒有人能夠阻止對其死刑的執行。馬利基在當天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沒有人能夠阻止判決的執行。」
薩達姆:
會見弟弟,留下最後家書
據報道,薩達姆的辯護律師巴迪亞·阿里夫說,這名69歲的伊拉克前領導人會見了他的同父異母兄弟瓦特班和薩巴維。阿里夫表示:「他對他們說,他很高興將死在敵人手裡而非在監獄里老去。他精神高昂,顯然已做好准備。」
瓦特班和薩巴維與薩達姆都被關押在巴格達機場附近的美軍監獄。薩達姆委託二人向他的家人轉交書信。家書的內容沒有披露,在場的美軍看守也沒有干涉薩達姆和他倆弟弟的交談與家書遞交,相關人員沒有透露「最後家書」有幾封,都是給誰的。
見律師:
情緒正常,分享最新詩作
12月29日一早,薩達姆的辯護律師巴迪亞·阿里夫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表示,薩達姆「命懸一線」。
據阿里夫透露:「28日早上,伊拉克政府允許我和另一位辯護律師前往克魯伯兵營監獄約見薩達姆。我們告訴薩達姆,他的死刑已經確定。薩達姆聽後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意外,只是淡淡地說,他相信命運,他唯一憂心的是伊拉克人民的團結。」
另一位辯護律師瓦多德·法爾茲透露了更多的細節:「在兩個小時的會面中,薩達姆問伊拉克和他家人現在的情況怎麼樣,除此之外他壓根沒有問其他的問題,甚至不關心他是否馬上要被處決。他看起來一點也不傷心,非常正常的樣子。」法爾茲還透露說,薩達姆還跟兩位律師分享了他最近剛剛創作的幾首沒有標題的詩作,並且托律師向伊拉克人民表示美好的祝願。
美軍方:
36小時內,向伊政府交人
28日晚上,一名美國軍官向媒體記者爆料說,薩達姆將在36小時內移交給伊拉克。這位軍官表示,他估計伊拉克政府會在周日,也就是12月31日前處死薩達姆。同時,一名與伊拉克總理馬利基關系密切的美國官員透露說,除非是當天處決,否則美軍是不會把薩達姆移交給伊拉克人的。因此這意味著薩達姆人在未來36小時內被處決。
一位布希政府高官說,薩達姆最早將在本周六,也就是30日被處決:「當然,中間或許會拖點時間,但最多也就是一天而已。」
29日早上,美國有線新聞網的記者也獲得消息稱,伊拉克政府會在24小時內處決薩達姆。不止一名布希政府的高官向外界透露,薩達姆移交給伊拉克在即,就連布希總統的國土安全顧問弗蘭克·湯森德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薩達姆的處決時間取決於伊拉克政府。」他並不否認伊拉克前總統的決處在即。
美國媒體29日報道說,白宮已經做好「本周末處決薩達姆的各項准備」。一位布希政府的高級官員透露,28日稍晚,伊拉克官員向白宮通報說,伊拉克政府打算在巴格達當地時間周六處決薩達姆。
美媒體:
律師受命,收拾私人物品
29日上午(北京時間16時28分),美國媒體駐巴格達的記者以「突發新聞」的形式報道說,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已經移交給伊拉克。
29日中午(北京時間17時左右),薩達姆的一名律師透露,美軍突然通知他前往克魯伯兵營收拾薩達姆的「私人物品」,但拒絕向他透露薩達姆的去向。他說:「美方打電話給我,要我前往監獄收拾薩達姆和他的同母異父弟弟巴爾贊·阿爾-提克里蒂的私人物品,但他們拒絕透露薩達姆和巴爾贊的最新狀況。」
伊官方:
行刑絞架,已在綠區立好
29日,伊拉克官方也通過不同渠道放出風聲稱,會在31日之前對薩達姆實施絞刑。
伊拉克司法部副部長當天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伊拉克總統不對處決表態的話,司法部隨時能執行薩達姆的絞刑。
有媒體引述伊拉克政府的消息稱,近日將對薩達姆執行絞刑,絞刑架已在巴格達的「綠區」內准備就緒,警察已進入加強警備狀態。
定現場:
全程錄像,埋葬地點保密
有關薩達姆絞刑的官方細節29日也浮出水面:
薩達姆的首席辯護律師杜萊米表示,截至29日上午,不論是辯護律師團,還是薩達姆的家人都沒有接到處決日期的通知;美國國務院也表示,沒人通知薩達姆將在什麼時候被處決,而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穆法克·阿爾-魯巴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薩達姆處決的具體時間不會提前公開的,以防薩達姆的支持者製造混亂。
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魯巴伊透露說,薩達姆的最後時刻將由政府全程錄像。據魯巴伊透露:「我們將記錄下薩達姆絞刑的一切,所有的文件將錄像,把他從監獄里提出來到他被處決全程將錄像。」但他明確表示:「不會有電視台,不會有媒體記者,不會有任何外人。盡管處決全程會錄像,但絕對不會公開播放。」
處決時在場的會是一名法官、一名檢察官、內政部的一名代表、監獄處長和獄醫。薩達姆的律師肯定不會在場。
薩達姆的屍體將被埋入一處沒有任何標志的墳墓里,並且埋葬的地點將是伊拉克「國家秘密」。
鬆口風:
少數官員,認為還能再拖
當然,也有少數伊拉克官員表示,不會這么快就處死薩達姆的。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伊拉克部長表示:「伊拉克政府還在就總統要不要在薩達姆死刑令上簽字爭吵不休。一些人堅持要總統簽字,一些人覺得沒有必要。現在,薩達姆還真是喪鍾敲響,但還得走一些程序,執行死刑恐怕還得點時間。」但伊拉克總理馬利基29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對薩達姆的死刑判決不容置疑,沒有人能夠阻止判決的執行。」
沒有人解釋為什麼伊拉克政府官員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不過,有分析家認為,這種「鬆口風」的說法並不佔主流,很可能是伊拉克政府故意釋放出的障眼法或者煙幕彈。國際媒體則表示,一切就等著30日和31日兩天便能知曉。邱永崢
現在誰在看管薩達姆?
《泰晤士報》報道說,為安全起見,伊拉克當局有可能在處決薩達姆之後才宣布消息。目前他被囚禁在巴格達機場內一處高度戒備的監獄中,行刑地點仍不確定。巴格達主要的行刑地就在關押薩達姆的監獄附近。
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穆瓦法克·魯巴伊29日給法新社的說法完全不同,他說,薩達姆的死刑執行日期將在行刑前公布,而且不會秘密執行。但路透社則報道,一些美國和伊拉克官員說,直至行刑前,美軍都會一直將薩達姆置於自己的看管下,防止一些伊拉克人將絞刑程序公開展示。
那麼,現在薩達姆是否仍由美軍看管呢?28日的消息說他已被美軍移交給伊拉克方面,但伊拉克官員29日予以否認,而美軍方面的答案比較復雜。
「從法律上說,薩達姆早在1年多前就移交給伊拉克人了,」駐伊美軍發言人克里斯·加弗說,「但根據伊拉克政府的要求,我們出於安全考慮現在將他關在美國設施中」。
加弗說,所謂移交薩達姆,現在是指在「肉體上移交」一名已處於伊政府看管的囚犯。但他拒絕說這種「移交」是否已發生,只是說「會在適當時候」發表一份聲明。
「安全是目前第一關切,包括他的安全和他周圍人的安全,這是為阻止任何劫獄企圖和發生其他事,」加弗說。
黃恆(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他們試圖絞架下留人
薩達姆處決在即的消息傳開後,不想讓薩達姆被絞死的人進行了最後的努力。
老薩辯護律師:
最後一刻仍在努力
辯護律師團正在為留住老薩一命做最後的努力。
薩達姆的首席辯護律師杜萊米表示,薩達姆應該享有「戰俘」的權力,不應該移交給伊政府:「根據日內瓦國際公約,禁止將戰俘交給他的敵人。我呼籲所有的國際團體和法律機構,以及世界各國領導人,立即行動起來,阻止美國政府將薩達姆交給伊拉克政府處決。」
杜萊米透露說,只要伊拉克政府沒有動手,他和他的團隊會一直努力的,比如說他會讓 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女兒利用自己的影響,通過阿拉伯國家做伊拉克政府領導人的思想工作;讓團隊中的歐洲律師向歐盟以及所有反對死刑的歐洲國家發出呼籲,由它們向美國施加壓力。
伊拉克反美武裝:
最後一刻要劫法場
一個忠於薩達姆的抵抗力量29日再度警告說,如果薩達姆真的被處決的話,他們將在全世界范圍內襲擊美國的利益。另有在卡達出版的一份阿拉伯語報紙透露說,數個伊拉克反美武裝日前召開緊急會議,磋商最後時刻劫法場,或者最後時刻劫監獄,甚至可能劫持伊拉克政府高官或者大批平民為人質的計劃。不過,沒有單獨的渠道證實這一報道。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
最後一刻試圖阻止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路易絲·阿伯28日發表聲明說:「上訴判決應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判斷過程,需要仔細研究。對於初審判決的公正性,外界存有大量非議,這些問題需要得到全面解決。因此,我呼籲伊拉克政府不要草率執行判決。」
她還說,根據薩達姆執政時簽署加入的國際條約,薩達姆有權向「適當機構」提出申訴,要求減刑或赦免。
歐洲多國政府也表示,他們反對處決薩達姆,德國、法國和 義大利都明確表示這一態度。意外長表示,義大利將是「無條件地」反對死刑,所以他對伊拉克政府處死薩達姆表示「堅決反對」。
印度政府也反對處決薩達姆。邱永崢
美伊全力應對「血腥新年」
美國和伊拉克政府都清楚,薩達姆處死的直接後果就是更加血腥的襲擊狂潮。薩達姆的首席辯護律師毫不掩飾地說:「把薩達姆交給伊拉克政府並處死的話,只會引發更大的災難,犯下災難性的錯誤,導致伊拉克境內暴力全面升級,甚至直接爆發內戰。」
布希准備新戰略
對反美武裝的襲擊,美國已經做好了准備。
據披露,美國總統布希雖然仍在得克薩斯州農場里過聖誕,但同時並沒有閑著,而是接連不斷地與頭號顧問、軍方高層會晤,從而端出了「後薩達姆」時代伊拉克的新戰略。
布希沒有透露新戰略的詳細情況,但一名高級官員表示:「我認為,布希總統已經拿定了伊拉克新戰略,已經趨於最後的結論。」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布希會在明年1月初宣布美國的伊拉克新戰略。
伊准備「黑色一月」
伊政府非常清楚處決薩達姆意味著什麼。伊拉克前國家安全顧問達烏德表示:「我希望薩達姆越早死越好,因為那可以顯示我們的決心,我們也知道這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但我們總得向前邁進,一步一步地建設新伊拉克,因此,暫時付出的代價完全值得。」
五角大樓發言人布萊恩·懷特曼表示,他們對薩達姆被處決後立即引發的暴力襲擊非常關註:「但我相信伊政府是在深思熟慮後才做出這一決定的。」這位發言人透露,伊政府的軍警已經做好了應對2007年「黑色一月」的准備。
10. 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
控制中東石油、並且由於9.11事件的發生,美國政府認為9.11事件的主謀是阿富汗,但也認為伊拉克是幫凶
如果布希政府2003年3月20日信誓旦旦地提出的軍事倒薩的理由在這一年中都相繼證明站不住腳,那麼,究竟什麼是這場戰爭一年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的美國發動戰爭的理由呢?
2004年是美國的大選年。民主與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掀起的競選攻勢,倒是給我們提供了觀察美國人思考為什麼白宮要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原因。從克里到迪安,從愛德華茲到利伯曼,這些宣布參加總統競選的民主黨人都無一例外地指責布希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最真實的想法是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如果說政黨競爭可能讓政治對手措詞尖刻,那麼,問一問普通美國人,白宮為什麼不惜血本進行伊拉克戰爭,將給我們美國人如何思考戰爭原因的准確答案。美國媒體通過調查揭示,有將近一半的美國人認為,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是為了石油。其實,石油是布希政府花費了如此巨大代價進行這場戰爭的真實目的。
美國一年的石油消費量為9.3億噸,而它自產的石油不足2.5億噸。為了保障美國永遠具有中東石油最大的控制權,保障美國可以不那麼受石油輸出國組織限產、提價而對世界石油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控制世界上石油儲量第二的伊拉克,是美國舉足輕重的戰略目標,也是美國可以繼續保持經濟穩定、降低受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影響、並進而對其他工業化大國保持絕對戰略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於有靠石油起家、自己曾經營過石油公司、權力基礎又主要是在美國傳統大工業的布希家族來說,對石油利益的敏感幾乎是天生的。布希總統也毫不例外地繼承了這樣的傳統。而布希政府中最有權勢的人物——副總統切尼更是被視為美國傳統石油、軍工等部門利益的重要政治代言人。具有這樣的家族和權力背景的布希政府,下決心發動伊拉克戰爭可以說是權力邏輯的必然。
當然,最重要的是,美國的執政者總想不斷彌補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權力漏洞,總想著如何確保美國的超強地位永遠鞏固。這種美國式的霸權利益追求,也讓美國政府內外的許多人走到了一起,認同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控制伊拉克石油的戰略目的。例如著名的鷹派人物、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是「軍事技術革命」的倡導者,他一上台就竭力推動以「軍事技術革命」為宗旨對美國軍事力量進行變革,建立21世紀不受挑戰的美國軍事實力。發動像伊拉克戰爭這樣一場五角大樓認為戰爭代價和烈度可以控制的有限規模戰爭,不僅可以檢驗美軍作戰能力,更可以爭取更多的美國國內政治與輿論的贊同,增加國防撥款,采購新裝備,建立軍事力量新的發展方向,為美軍全面走向21世紀打上一支「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