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訪問埃及
Ⅰ 金字塔之迷
位於埃及被稱為「七大奇跡」之冠的金字塔是一個令人費解的謎,也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建築。以下是我對金字塔的觀點和看法。
首先值得討論的是金字塔是誰造的,如何造的。最有說服力的觀點是金字塔是外星人造的,因為要是穿過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線就能正好把地球的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用胡夫金字塔的塔高乘以十億等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胡夫金字塔的重量乘以10的十五次方等於地球的重量;胡夫金字塔正好座落在地球各大陸引力的中心……這些事難道都是巧合嗎?說到運輸,金字塔上的巨石每塊都重達2到10噸,在那時根本無法運輸,如果你說是人造的話,就別說那些復雜的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光說運輸就是不可能的呀:如果用滾木法,不就相當於自殺嗎,因為當時的樹木十分稀少,只有一種樹長得較多,可人們當時就靠這種樹的果實生活呀它的樹葉也是遮陽光的好材料,就算砍下來,也會被巨石壓得粉身碎骨,所以它不是做滾木的材料,那麼會不會是從外地進口來?那就意味著古埃及將有一個龐大的船隊或車隊,運到埃及還需要馬車之類的工具才好運到工地,就不說4500年前有沒有這樣的巨大船隊和車隊,光馬車還得在金字塔建好後900年才出現,所以也不可能從外地進口。從這點可以說明古埃及人無法造出金字塔,只有高度發達的外星人才能做到。
下面討論的就是金字塔里的壁畫和「彩電」之謎。首先,在金字塔竟然有一台「彩電」。有位考古學家宣布:他在金字塔的一個箱子里發現了一台完好無損的類似彩色電視機的儀器,和現在的彩電有較大區別,不搖控,只能收到一個電台的節目,它有4個三角形的熒光屏,屏的四周都鍍了黃金,它的機件是目前最先進的鈦製造的,它雖已不能工作,可太陽能電池也可以裝在其它機器上用。金字塔裡面的壁畫令人萬分驚奇。其中有幾幅壁畫令人不解,畫的是幾個人,他們身上穿的衣服很奇怪,像是太空服,周圍一片黑暗,好像是在太空。還有畫的是一架「飛機」,它與真正的飛機極為相似。另外畫的還有一個「太空船」像是在在外太空 …… 這些古代沒有的科學躍然紙上。「電視機」和那些神秘的壁畫可以證明當時的人無法做到,因此很有可能是外星人造的。
現在要說的是胡夫金字塔內的幾塊巨石是什麼。在胡夫金字塔里的中間放著幾塊巨石,有人說那是一種接收石,可以接收信號。有人曾把接收器放在金字塔旁,五天後,這接收器接到一個奇怪的信號,非常亂,不像是地球人發的信號,人們只能把目光投向外太空。那幾塊巨石很有可能是接收石,不然怎麼可能在它的附近接收到神秘信號呢?可古埃及要它干嗎?給誰發信號?怎麼知道它能接收信號的?這還是個迷。但不管怎麼說,地球人那時找不到這樣的接收石,通過這一點同樣能證明金字塔不是人類造的。
埃及80多座金字塔都具有一種神秘之力,這種力使人或其它物體產生奇異的效應。金字塔里的溫度很高,可它裡面的生物遺體卻不腐爛,反而脫水變干,因此,一定是金字塔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在起作用。後來有些科學家進去考察。他們進去後,帶的電子儀器都失靈了。有些學者還發現在塔內長時間停留,會使人精神失調,意識模糊。為了證明這一點,有人在金字塔內睡了一覺,到了第二天,果然頭腦發昏,幸好被人救出。遊客長時間在裡面也有這種感覺,有的人甚至死了。還有許多學者做了有趣的實驗,他們把相同的牛奶分成兩杯,一杯放在自製的金字塔模型內。另一杯則放在外面,經過兩天時間,模型裡面的牛奶幹得像乳酪一樣,但未變質,而另一杯卻已經變質了。研究人員後來改變了實驗方法,把金字塔模型再加縮小,把很多模型並排放在桌上,然後把實驗品放在模型的頂部而不是內部,再觀察結果。首先放上去的是一瓶酒,8小時後味道變甜,更加清香可口了。再把煙卷放在上面,1小時後抽起來更加芬芳了。最後拿橘子汁做實驗,3小時後開始發生變化,5小時後橘子汁脫酸變甜,72小時後橘子汁分成較明顯的3層,上層透明,中層半透明,下層有沉澱物。金字塔確實有一種力,可這力從哪兒來?為什麼會有力?連現在的科技也無法解開這些問題,就別說古代了。這一點還可以證明金字塔不是人類造的。
有許多人都親眼目睹過UFO(不明飛行物)而在金字塔附近也常出現過UFO。這些不明飛行物的形狀主要有:子彈形、圓盤形、火球狀。與別的地方出現的很像,有些人都對這些金字塔附近的飛行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說是自然現象造成的;有的說是那些目擊者在撒謊;有的說是飛機;還有的說是來自別的星球的飛行物。如果說是目擊者在撒謊,只可能有少部分人在說謊,因為目擊證人說時都有測謊儀,證明一些人說的是事實,他的確看到了UFO,而且也有一些學者在考察金字塔時看到的並拍下了照片。如果說是飛機,有可能是因為光線問題,只有子彈形與飛機很象,可有火球狀的飛機嗎?飛機是一個亮亮的圓盤嗎?要是說那些UFO是人造物或自然現象的話,可能也是有少部分是的,因為有的速度非常快,幾乎和宇宙飛船差不多了,連雷達都發覺不到。很有可能是當時造金字塔的星球的人類的飛行物來「看看」金字塔的。
最後,這一點可能大家都知道。有些科學家在解刨木乃伊後都死了,這對應了金字塔門前的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所有打破法老安靜的人,都得死!」為什麼呢?巧合嗎?不,我不覺得,沒這么巧的事!有人能控制我們,也許是外星人吧。
以上幾點都可以讓人不得不相信金字塔是外星人造的,我的觀點就是「外星說」。但是不管怎麼樣,金字塔之謎總有一天會被人們解開!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他用山上採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
左塞王之後的埃及法老紛紛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為自己修建墳墓,從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營造金字塔之風。由於金字塔起源於古王國時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時期內,因此,埃及的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代。
古代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式,即修成漢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來,在最早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備將馬斯塔巴作為死後的永久性住所的。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
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
「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
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啦」的標志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陽光芒。因為,當你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後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
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經過幾千年來的風吹雨打,頂端已經剝蝕了將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築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邊長230多米,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規模的巨大而令人驚嘆以外,還以其高度的建築技巧而著名。塔身的石塊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粘著物,而是一塊石頭疊在另一塊石頭上面的。每塊石頭都磨得很平,至今已歷時數千年,人們也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所以能歷數千年而不倒,這不能不說是建築史上的奇跡。
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側離地面13米高處有一個用4塊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這個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邊形,那麼,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壓力將會把這個出口壓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壓力均勻地分散開了。在四千多年前對力學原理有這樣的理解和運用,能有這樣的構造,確實是十分了不起的。胡夫死後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遠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這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於它的地勢稍高,因此看起來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還要高一些。塔的附近建有一個雕著哈夫拉的頭部而配著獅子身體的大雕像,即所謂「獅身人面像」,西方人稱它為「司芬克斯」。雕像高20米,長57米,一隻耳朵就有兩米高。除獅是用石塊砌成之外,整個獅身人面像是在一塊巨大的天然岩石上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為什麼刻成獅身呢?在古埃及神話里,獅子乃是各種神秘地方的守護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門的守護者。因為法老死後要成為成太陽神,所以就造了這樣一個獅身人面像為法老守護門戶。
第四王朝以後,其他法老雖然建造了許多金字塔,但規模和質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後,隨著古王國的分裂和法老權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盜墓,常把法老的「木乃伊」從金字塔里拖出來,所以埃及的法老們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裡開鑿秘密陵墓了。
如果說關於金字塔大膽而奇妙的設計的傳說還能為現代人所接受,那麼它的規模如此巨大的建造過程就難以令人想像了。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萬塊巨石壘起來的,每塊石頭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噸重。這些巨石是從尼羅河東岸開采出來,即無吊車裝卸,也無輪車運送。
被稱為「西方史學之父」的希羅多德曾記載,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從「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島)開采來的。不過我們現在知道,石頭多半是本地開採的,修飾其表面的石灰石,是從河東的圖拉開采運來。在那時開採石頭並不容易,因為當時人們並沒有炸葯,也無鋼釺。埃及人當時是用銅或青銅的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後插進木楔,灌上水,當木楔子被水泡脹時,岩石便被脹裂。這樣的方法在今天看來也許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卻是很了不起的技術。從採石場運往金字塔工地也極為困難。古代埃及人是將石頭裝在雪橇上,用人和牲畜拉。為此需要寬闊而平坦的道路。修建運輸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時間。
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時,胡夫強迫所有的埃及人為他做工,他們被分成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群人要勞動3個月。這些勞動者中有奴隸,但也有許多普通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古埃及奴隸是藉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築地點的,他們又將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著斜坡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
對於希羅多德的說法,後人提出了許多的疑問。但是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沒有人能做出完滿答案的難題。人們怎能不佩服埃及人民的偉大力量和智慧!
本世紀來,隨著飛碟觀察和研究活動越來越廣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變幻莫測的飛碟上的外星人聯系起來。他們認為,在幾千年前,人類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這樣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能有。他們經過計算還發現,通過開羅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經線把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它們的陸地面積是相等的。這種「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選擇金字塔建造地點的用意。
然而,一位叫戴維杜維斯法國化學家,提出了一個關於金字塔建造的全新見解,他認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澆築的。他從一位考古學家那裡,得到5塊從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塊,對它們逐個加以化驗。出乎意料的是,化驗結果證明,這些石塊由貝殼石灰石組成。盡管考古證明,人類在幾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製作技術,但這些貝殼石灰石澆築得如此堅如磐石,以至很難將它們與花崗岩區別開來,實在使人難以相信。
戴維杜維斯由此推測,當時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採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即將攪拌好的混凝土裝進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這樣,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就能澆築出一塊一塊的巨石,將塔一層一層加高,這種做法既「省力」又省工,據他估計,當時在工地上勞動的人僅有1500人,而不是象希羅多德所說的那樣每批都有10萬人。
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這位法國科學家還在石塊中發現了一縷一英寸長的人頭發。這縷頭發可能就是他們辛勤勞動和燦爛智慧的見證。但上述這些說法都還是一些推測。
但無論如何,修建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當時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聰明才智,因為它需要解決的難題肯定是很多的。但是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金字塔修起來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這本身就是一大奇跡。所以,可以說,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徵。
Ⅱ 埃及金字塔毒咒致人死亡事例
埃及金字塔毒咒致人死亡事例
對大部分圖坦卡門墓的發掘者而言,籠罩在頭頂上揮之不去的惡夢,從他們進入墳墓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在其後的一段時間里,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要麼死去,要麼患病,這難道僅僅只是一種偶然的巧合嗎? 1923年4月10日,在英國比康山脈的一個墓地正在舉行一個葬禮。比康山脈是穿過英國東北部漢姆塞爾的一座高山,他們在此埋葬赫伯特·卡納馮:對時年50歲的卡納馮伯爵而言,在這里他可以遙望自己的家——海克利爾城堡,同時也可以展望屬於自己的那份地產。
神秘的死亡
有一位名叫菲利普·范登堡的德國歷史學家,他寫了一部有關埃及古代陵墓的書。書中談到了「法老的毒咒」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怪事。大意是說:誰要膽大包天闖人法老安息的地方去擾亂他們的安寧,他最終就會遭到法老的一頓毒咒而斃命。凡是與埃及古代統治者陵墓有過接觸的人,不論他們採取什麼方式,或者是出於什麼動機——換句話說,不論他們為了科學考察,還是想靠盜墓來發財致富,法老對他們的報復總是一視同仁的。 葬於埃及古代陵墓里的法老,他們的屍體早巳成為木乃伊,顯然,他們是不會殺人的。然而歷史學家范登堡列舉了不少例子,證明確實有許多考古學家與法老的陵墓接觸過以後,竟染上了奇特的病症而死亡。 范登堡在其《法老的咒語》一書開篇中說到,他和開羅博物館館長加麥爾·梅赫萊爾博士坐在開羅一家旅館的游泳池旁,聊起法老的咒語。博士說:「生活中常常有些奇怪的現象,迄今找不到解釋。」 「那麼,你不信法老咒語了?」作者問他。 梅赫萊爾遲疑了一下,說:「要是你把這些神秘的死亡事件統統加在一起,很可能你對這些咒語深信不疑,特別是在古埃及的典籍中,像這樣的咒語俯拾即是。」他苦笑了一下,接著說道:「我不信這個邪。我一輩子與法老的陵墓和木乃伊打交道,你瞧,我不是至今健在嗎?……」 就在那次談話後4個星期,梅赫萊爾就突然一命歸西,時年不足52歲。據醫生判斷,他是因罹心臟病而死的。在他去世的同一天,曾有一隊工人來到開羅博物館,以便把一批珍貴的文物打包裝箱。這批文物是從1922年在國王谷地方發掘的著名埃及法老圖坦卡門的陵墓出士的,其中有一隻重2.5磅的金面罩原來是套在圖坦卡門尊貴無比的頭上的。奇怪的是,梅赫萊爾死的這一天,也正是圖坦卡門受到擾亂的日子。 在所有法老的咒語中,圖坦卡門的咒語最為突出。據說,在他的墓被發現以前,曾有些考古學家神秘地死亡,但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梅赫萊爾先生的暴亡要不是因為下述情況,恐怕也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一情況就是:後來發現至少有40名考古學家突然死亡的原因均與圖坦卡門陵墓有所牽涉。 這樣一來,著名的考古學家圖坦卡門王陵的開掘的資助者與挖掘者赫伯特,卡納馮伯爵於1923年奇怪地死去這件事,便重心勾起人們的好奇心,「法老的咒語」也就從此開始在科學界流傳並引起震驚。
幸運的金絲雀
在許多人看來,卡納馮伯爵的死亡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唯一的跡象就是在5個月之前,他發現了圖坦卡門國王的墳墓,以及其為了保障來世榮華富貴而保存的珠寶。卡納馮之死來得如此迅速和神秘,以致讓敏感的通俗小說作者掀起了一場恐怖小說的熱潮:年輕的圖坦卡門國王尋找他的掘墓人——圖坦卡門的詛咒。 卡納馮與古埃及皇室陵墓的聯系應追溯到15至20年以前。1901年,當他駕車行駛在德國斯克渥巴溫泉時,不幸翻了車。嚴重的車禍損害了他的胸部,致使他從此成為一個半殘的人。由於呼吸困難,醫生便建議他到溫暖而乾燥的埃及過冬,這樣可以避開英國令人窒息的濃霧。就這樣,卡納馮來到了埃及的魯克索。這個地方是當時頗負盛名的新興旅遊勝地,它不但提供旅店及各種游覽的方便,同時還組織團體去參觀國王谷的發掘。 由於非常鍾情於這一次的埃及之行,卡納馮伯爵便每年都會到埃及來,甚至自己嘗試著進行考古的發掘。1907年,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成為卡納馮的技術顧問兼工程負責人。卡特在17歲就來了埃及,並成為考古學家的召集人。另外,他還供職於名勝古跡服務部,監督國王谷的挖掘。現在,卡納馮付給卡特400英磅的年薪,他們的目標是在一些已經被視作無用的古墓中找出有價值的文物。 在接下來的15年中,包括動盪不安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卡特繼續為卡納馮進行研究。他偶然間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古墓。即底比斯的貴族大墓地,其價值估計有4000美元左右。但這很難彌補挖掘所需的經費,然而卡特成功地說服了卡納馮。從1912年到 1922年的10年裡,經過了艱苦的挖掘工作,卡特和卡納馮卻一無所獲。為此,卡特專程趕到英國的海克利爾拜訪了卡納馮,勸他再進行一個季節的挖掘,並從卡納馮處帶走了一隻金絲雀。 當卡特在10月底回到魯克索時,他的埃及同僚告訴他,金絲雀會帶來好運。11月1 日,他們開始挖掘國王谷中最後一個無人觸及的區域——一個22英畝的三角區。11月4 日,他們發現了一個共有16級台階的通向地下的石梯;11月5日,他們確知這是一個封了口的古墓,在石膏的牆面上,蓋著墓地守衛者和一個鮮為人知的法老的印章:圖坦卡門。 興奮異常的卡特讓工人封閉墓穴人口,暫時停止了發掘工作。他向卡納馮發了如下一封電報:「谷中終於有了驚人的發現:一座極其壯觀的墓穴。我已將墓穴封好等您前來。謹致賀枕。」接電後的卡納馮立即帶著女兒艾溫琳離開英國。11月22日,卡納馮到達國王谷;11月26日,他們清除掉所有的障礙,重新打開了墓穴人口。 進入第一道門,門裡面是一條斜坡狀通道,通道里堆著滿滿的碎石。盡頭是另一個門,和第一個門一樣,以一堵牆封住,蓋有同樣的印章。在碎石都清開了後,卡特用顫抖的雙手,搬開第二個石門的幾塊石頭,並從窟窿里伸進一支蠟燭。起初墓穴里的熱氣使燭光搖曳,隨後,顯現了一些奇特的動物形象和雕像,到處金光閃爍。卡特呆住了,不發一言。多年以後,卡特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卡納馮焦急地問他:「看到了什麼東西了嗎?」卡特仍在驚愕之中,只能答道:「是的,我看到了一些神奇的東西。」 那天晚上,他們進行了一個非常秘密的行動。在托馬斯·侯溫所著《圖坦卡門》中有這樣的記載:「這是一個不能告人的故事。」卡納馮、艾溫琳、卡特及其助手潛入古墓,摸索著進人了內室。他們發現了存放圖坦卡門國王木乃伊的金棺材。過後,當人們看到這位穿著貼身金短裙、帶著頭飾的國王都感到非常的詫異。嵌有鑽石的金色皇冠以及各式的寶石襯托出國王及妻子的尊貴;棺材的內部由黃金構成,這使它的重量需要8 個男人才能拾起,木乃伊上金光閃閃的面具,黑曜石、石英石組成的活靈活現的眼睛,以及用於裝扮的頭飾和鬍子,使死去的國王很像掌管死亡的奧斯銳特大帝。 卡特和卡納馮此時清楚地知道他們發現了什麼——剩下的為數不多、尚未被發現的古埃及圖坦卡門國王的墳墓。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他們著手籌劃開放外室、清理物品,同時也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他們的偉大的發現。 正處於興奮的工人們這時突然遇到了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那隻代表著「幸運」的金絲雀在峽谷口附近的卡特家中被眼鏡蛇吞食了。他們清楚地知道當地流行的古老傳說。在傳說中,埃及皇室是被一條眼鏡蛇所保護的——但他們又不得不繼續開發皇室古墓。 一個早期的挖掘工人亨利·海得曾經這樣描述國王谷:「它深處大山中,是沙漠間斷口所伸出的一條曲折狹窄的峽谷;這個荒涼的峽谷被四周的山脈所包圍,充滿了死亡的陰影。峽谷顯得非常陰森,只有一些貪婪的人在山石上留下了腳印。昏暗的車燈暗示著生命的存在,但這更像是死者的幽靈。」 當成千上萬的旅遊者前來國王谷參觀圖坦卡門古墓人口時,這一荒涼的景象才有了轉變。許多遊人甚至希望允許他們進入古墓。當地的一份報紙曾這樣描述那時的情景:通往峽谷的通道每天都塞滿了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
復仇的守護神
在進入圖坦卡門陵墓之前,卡特發現了一個看上去十分普通的陶瓷碑。碑上的象形文字在幾天之後被專家翻譯出來,其內容讓人毛骨快然: 對那些擾亂法老安寧的人,在他頭上,死神將展翅降臨。 當時,在場考證的學者們並不在意,但他們擔心消息傳開後會使民工們感到害怕,於是這塊碑從墓內消失了,並在文字記錄中抹去。可是,法老的咒語以另一種形式出現了。在主墓室一尊神像的背面,給著如下一行字: 作為圖坦中門陵墓的保衛者,我用沙漠之欠驅逐盜墓賊。 在古埃及,只有神的代表——法老(國王)才有權發咒語,因而咒語是極少的。據說,在米杜姆一座陵墓的通道里,發現了一塊咒語牌,上面寫道:死者之靈將扼殺盜墓賊,如同扭斷鵝頸一般。墓室內遺留下兩具屍體,一具為墓主的木乃伊,另一具遺骸被壓在石塊下面,它的手伸向木乃伊身上的飾物。這是一具被咒語擊中的盜賊的遺體。 法老的咒語的第一個受害者正是卡馮納伯爵。事情的起因簡單得讓人難於相信,卡納馮伯爵在圖坦卡門墓中准備開啟靈樞時,突然被毒蚊叮了一口,此後,卡綱馮的身體變得非常地糟糕。他顯得極為疲憊。牙齒脫落了,體溫極不穩定,高燒時來時去,看上去,他似乎受到了讓他驚恐的事件的刺激。3月初,他搬到開羅,身體情況隨之好轉。但不久又一次病倒了。他的妻子從英國趕到了開羅,兒子也從印度趕來了。3月20日,卡納馮的妻子通知卡特,卡納馮患了壞血症,於是卡特也趕到了開羅。 之後的一個早晨,卡納馮在開羅一家飯店吃早餐時突然說:「我感到心裡在發燒。」 醫生發現他的體溫高達40度,第二天,卡納馮的體溫下降了一些,第三天又上升到了40 度,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循環了12天。據醫生說,導致這種狀況的起因是卡納馮在刮鬍子時不小心割傷了一個舊傷口。 4月4日,卡納馮進入昏迷狀態已很久了,他所有的親朋這時都聚集到了沙渥大陸賓館。他們都在靜靜地等待著最後時刻的到來。 快凌晨兩點時,護士通知他們卡納馮去世了,賓館的燈閃爍著熄滅了。甚至整個開羅都斷了電,所有人都陷入了黑暗之中。5分鍾後,恢復了供電。卡納馮的兒子回憶說: 「半夜兩點差十分,護士進屋告訴我父親已去世。當我走進他房間時,突然全醫院的燈光熄滅了。我們詢問了電力公司,對突然之間全開羅短暫的停電現象,他們找不到合乎情理的解釋。」而與同時,更奇怪的事發生了:卡納馮在英國的狐皮狗也嚎叫著死去了,這嚇壞了海克利爾城堡的蘇格蘭門衛。不可思議的另一個現象是,卡納馮的組姐在回憶錄中所說:「死之前,他發著高燒連聲叫嚷:『我聽見了他呼喚的聲音,我要隨他而去了』。」從此以後,法老的詛咒就不腔而走
。。
死神的翅膀
卡納馮剛一去世,報紙上就開始報道古墓人口處刻著的那句令人吃驚的碑文:「觸及古墓者死」;「死亡將會伴隨著那些破壞了國王安寧的人」。這樣的詛咒似乎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人群之中傳說著:「任何人忽視了古墓的聖潔,大帝之王阿木思都將會糾纏他,他將會遭受飢渴、昏厥與疾病。……我將阻止沙石進入密石。我在這里保護死去的人們。」 傳聞,仍然在逐漸地流傳開來,盡管很少有人真正相信,一個死去了3000年的國王的靈魂能夠將死亡帶到二十世紀。也有科學家對所謂國王的詛咒大力譴責,認為那是毫無意義的。卡納馮的兒子就堅持不相信詛咒的存在,他也拒絕對此事進行解釋。但他又告訴《法老的咒語》的作者菲利普·范登堡,在他父親的葬禮結束後不久,一個婦女來到了海克利爾城堡,她叫威爾瑪。她說他死去父親的靈魂纏在她的身上,並且勸告他不要走進父親的墳墓。 不久以後,大量參觀過古墓的考古學家和游覽者或者病倒了,或者死亡了。盡管我們可以合理地將其解釋為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老了,有的早已患了病,有些則因為旅遊而遭受了塵埃、高溫、過度疲勞等諸多因素的侵襲,等等。詹姆斯·亨利。伯銳斯特教授,一個曾經進入古墓內室進行研究的學者,經歷了一場持續的高燒,但他卻堅持為古墓工作了12年,直到70歲才死亡。但勒·弗米爾教授則在他來到魯克索參觀古墓的第一個晚上就去世了,而更巧的是,他當時和伯銳斯教授住在同一個賓館想鄰的兩個房間內。美國一位金融家之子,百萬富翁喬治·傑·戈德到魯克索游覽時,卡特陪同他參觀了圖坦卡門陵墓,第二天,他即因高燒而突然死亡。卡特的助手A·C·邁斯在患上高燒後於 1924年放棄了工作,並於4年後不治而亡,他的母親和照顧她的一名護士,也因被小蟲咬叮後死亡;接著,卡特的另一個助手理察德·貝茨爾則因心臟病突發,於45歲時死於床上。他87歲的父親,在聽說兒子的死訊後,從7樓的倫敦家中跳樓而亡。接著,拉著他靈樞的馬車在通往公墓的路上,突然撞倒一個男孩,並將其踩死。被卡特請來幫助工作的考古學家梅西,長時間無緣無故地昏迷不醒,死於卡納馮住宿的同一個旅館。另一位名叫馬爾的美國實業家在參觀陵墓後,也因高燒而死於乘船回國的途中。南非一個富豪在參觀圖坦卡門陵墓現場後,莫名其炒地從遊艇躍落進風平浪靜的尼羅河,慘遭淹死。 第一個解開圖坦卡門裹屍布,並用X光透視其身體的亞齊伯爾特·理德教授,在拍了幾張照片後突發高燒,身體忽然之間變得極度虛弱,不得不回到倫敦,不久便一命嗚呼。 而另一名考古學家,埃普林·霍瓦依特博士則在離開圖坦卡門王陵幾天後自殺身亡,他為世人留下了如下遺言:「我因受到法老的詛咒離開這個世界。」 最怪譎的是,1929年的一天清晨,卡納馮的遺孀伊麗莎白夫人與世長辭,其死因耐人尋味。她同卡納馮一樣,也是因蟲子叮蜇而死的,甚至叮蜇的部位也在左臉頰,與6 年前死去的丈夫一模一樣。 在列舉了無數的事例之後,范登堡又回到了那則舉世矚目的咒語上:
對那些擾亂法老安寧的人,在他頭上,死神將展翅降臨。這到底是一則什麼樣的咒語?它意味著什麼?這些奇異詭秘的連鎖死亡,是否僅僅是一連串的巧合?或是巧合後面有著某種法則?是不是祭司們採取了防範措施,來護衛法老的陵墓?是否墓內有某種毒葯,或者傳播細菌的微生物,法老用它們來保護遺體,而這些微生物能在數千年後繼續發揮它們的威力? 范登堡搜羅所謂法老咒語致死的事件,並不到此為止。他想,既然法老咒語不局限於圖坦卡門陵墓,那麼在這以前一定會有些考古學家中魔面死。於是,他埋首於過往年代浩如煙海的考古記載,再次找到了幾則法老咒語應驗過的「事實」,而且悲劇的主人公都在埃及呆過不少年頭,或多或少地牽涉到挖掘法老的陵墓。
悲劇的主人公之一是法國的傳奇人物商博良(1790—1832年)。據說他5歲時即顯露出驚人的語言才能。1801年,商博良在其表哥高雷翁家裡讀到一篇關於拿破崙軍隊在尼羅河人海口發現羅賽塔石碑的消息。碑上刻著三種文字:一種是古希臘人稱之為希羅格里菲文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一種是希羅格里菲文的簡化體迪莫特基文,一種是古希臘文。 12歲的商博良從此下定決心解開古埃及文字之謎。1822年9月14日,商博良收到幾份法老碑文的復製件,他立即辨認出幾個字。「我成功了!成功了!」他對哥哥雅克高興地大叫起來,然後高舉雙手,像道雷擊似地倒在地上,連續5天昏迷不醒。當他恢復知覺後,談到昏迷中見到一些怪象,並喃喃不停地念著他認出的幾個法老的名字。同年9月 27日,他向巴黎科學院宣布揭開了古埃及文字的奧秘。他獲得了埃及學教授的頭銜。 1827年,在法國國王的贊助下,他率領一支法國探險隊來到埃及。他的童年夢想實現了,但也宣判了他的死刑。1832年,他返回法國,突然患中風麻痹去世,年僅42歲。 范登堡在舉了許多例子之後說,研究這些例子,可以得出三個死因:發燒,昏迷而死;中風,血液循環系統崩潰;突發的癌症。 不過,范登堡不得不承認,圖坦卡門陵墓的主要挖掘人、以墓穴為家的卡特卻是例外。他是掘墓者中活得最長的人,死時66歲。為什麼法老對擾亂他的元兇卡特如此寬宏大量,死神不降臨到他頭上呢?范登堡經過長期研究,始終未能解開這個謎,只是相信他是一個著名的例外。
多年來一直在金字塔里工作的兩名考古學家死得非常突然,以致連不相信咒語的人也把他們的死亡同他們的工作連在一起。一位是美國教授喬 治·雷斯勒。他在二三十年代從事金字塔地區的考古工作,其中最重大的 發現是大金字塔旁胡夫之母哈太普·福爾絲的墓穴。他也是在1939年成為 無線電史上第一個在金字塔里廣播的人。1942年春天,他突然倒在金字塔 里。人們把他抬出塔外,安放在作為工具庫的帳篷里。他一直沒有恢復知 覺,最後死在那裡。另一位是英國考古學家菲林德爾·皮喬。1941年,他 由開羅回國途中,意外地死於耶路撒冷。范登堡還介紹他親自目睹的一件事。1972年,他最後一次去參觀胡夫金字塔。在胡夫墓室的人口,一位西班牙女士突然大聲尖叫起來,倒在門檻上,不能動彈。人們把她抬離人口後,她的痙攣現象頓時消失。范登堡問她當時什麼感覺。她說,好像遭到什麼打擊。一位埃及導游在一旁告訴他說,這種「打擊」不止一次地發生。 范登堡還透露了一則秘聞。1946年5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訪問埃及,下榻在距大金字塔不遠的貴賓館。到達開羅的第二天,他准備去參觀胡夫金字塔時,收到了莫斯科發來的特急電,克格勃要求他「絕對不能進人金字塔內」。赫魯曉夫服從了。蘇聯的情報機構害怕什麼呢?是否擔心法老的咒語呢?蘇聯並沒有作出解釋。 據說,金字塔內發生的怪現象尚不止上述的那些。譬如,一位記者在墓室內呆了一會兒,出來後一病不起。幾十名進入墓穴的學生像遭電擊一般,中邪後死去。一些西方遊客進去後,倒地上大叫道:「救命!救命!我要出去。」有的當場倒斃。 在介紹了上述種種情況以後,究竟什麼是法老的咒語?它的謎底在哪裡?范登堡試圖從埃及、非洲、歐洲等地的毒物、細菌和放射線等方面尋找原因。他說: 1961年11月3日,開羅大學生物理系教授扎丁·塔哈舉行了一次非同尋常的記者招待會。他有驚人的消息要公布,那就是他找到了法老的咒語的秘密,或者至少發現了其中一個原因。 長期以來,塔哈教授對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工作人員進行身體檢查,他發現不少人感染了一種細菌,致使呼吸系統發炎。其實,考古學家們早已注意到有一種「古埃及疹」 的奇怪症狀。患者呼吸困難,皮膚上出現紅點,但是誰也沒有對此足夠重視。生這種病的人只限於經常同古埃及紙草書打交道的人。 在記者招待會上,塔哈教授介紹了一些危險的傳染病菌。有一種細菌在木乃伊體內、墓穴和金字塔里生存了三四千年之久。 塔哈宣布說:「這項發現徹底地破除了所謂一些古墓挖掘者因咒語而死的迷信。他們是在工作中得病去世的。如果有人還相信法老咒語有什麼超自然的力量,那純粹是神話故事而已。」塔哈最後表示,這些發現是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出來的,不一定能全部解開法老咒語之謎,因為傳染病菌不是這些學者死亡的唯一原因。 塔哈的研究工作本來可以導致更有益的成果,不幸的是記者招待會不久,他自己成了他所否認的法老咒語的犧牲者。 事件發生在從開羅到蘇伊士城的沙漠公路上。塔哈開著車同兩名助手一起前往蘇伊士城。在距開羅70公里的地方,他駕駛的車突然偏向左邊,撞上了迎面開來的車子。塔哈和他的助手當場喪生。解剖屍體的結果表明,他當時心臟病發作。
Ⅲ 誰能告訴我這是誰
http://ent.sina.com.cn/s/28-3-27320_122034ss.jpg
南美解放英雄 切·格瓦拉
埃內斯托·拉斐爾·格瓦拉·德·拉·塞爾納(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通常被稱做切·格瓦拉。他是出生於阿根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者和古巴游擊隊領導人。格瓦拉於1959年參與了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七二六運動」,推翻了親美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在古巴新政府擔任了一些要職之後,格瓦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在其它國家繼續策動共產革命。首先是剛果,然後是玻利維亞。在玻利維亞,他在一次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的軍事行動中被捕,並於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維亞軍隊殺害。死後,他成為了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徵。
http://tj.eastday.com/images/msn-blank.gif
http://tj.eastday.com/images/msn-blank.gif
http://tj.eastday.com/images/msn-blank.gif
http://tj.eastday.com/images/msn-blank.gif
http://tj.eastday.com/images/msn-blank.gif
切格瓦拉被俘,旁邊是穿著玻利維亞陸軍制服的CIA特工古巴裔美國人Félix Rodríguez
生平簡介:
1928年6月14日,埃內斯托-切-格瓦拉生於阿根廷羅薩里奧市.他是埃內斯托-格瓦拉-林奇和塞莉亞-德拉-塞爾納-德拉-略薩的長子. 1947-195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大學醫學系讀書. 1950年,在油船廠上當水手,溫游特立尼達和英屬蓋亞那. 1951年月12月台票1952年8月偕同阿爾維托-格拉納多斯溫游拉美洲各國.游歷了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然後由委內瑞拉乘飛機途徑美國邁阿密返回布宜諾斯艾利斯. 1953年,大學畢業,第二次漫遊拉配美洲各國.游歷了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巴拿來馬,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在瓜地馬拉參加了保衛阿本斯總統政府的斗爭,在阿本斯政府被顛覆後移居墨西哥. 1954年月日956年,在墨西哥行醫,後又在心臟病學研究兼職. 1955年,遇見菲德爾-卡斯特羅.加入他的革命隊伍,參加"格拉瑪"號遠征的准備七作. 1956年6月8月,因加入菲德爾-卡斯特羅的遠征部隊被捕,囚禁於墨西哥城監獄.11月25日,作為菲德爾-卡斯特羅率領的82名起義者中的一員,乘"格拉瑪"號遊艇從圖斯大林潘河口出發,前往古巴. 12月日,"格拉瑪"號抵達古巴. 1956年1958年底,參加古巴馬埃斯臘山等地的武裝斗爭,在戰斗中兩度負傷. 1957年5月27,28日,參加烏維羅之戰.6月5日,晉升為少校,被任命為第四縱隊司令. 1958年8月21日,奉命率領"西羅`雷東多"第作縱隊進軍拉斯維利亞斯省,並被任命為拉斯維利亞斯省城鄉起義部隊總司令. 10月16日,切的縱隊抵達埃斯坎布拉伊山. 12月攻打聖克拉臘市. 1959年1月1日,聖克拉臘城獲解放. 1月2日,切提縱隊進入哈瓦那,佔領卡瓦尼亞要塞. 2月9日,總統頒法令宣布切為古巴公民,享有與出生在古巴的人相同的各種權利. 6月2日,同阿來達結婚. 6月12日--9月5日,受古巴政府掃派,訪問了埃及,蘇丹,巴基斯坦,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錫蘭,日本,摩洛哥,南斯拉薩市夫,西班牙. 10月7日,被任命為土地改革僵委員會工業司司長. 11月,被任命為古巴國家銀行行長. 1960年2月球日,出席在哈瓦那舉行的蘇聯科學,技術和文化成就展覽會的開幕式,第一次同米高揚見面. 5月,切的《游擊戰》一書在哈瓦那出版. 10月22日--12月9日,率領古巴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1月18日--12月--1日,訪問中國期間,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主席毛澤東,周恩來總理及陳毅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接見. 1961年2月23日,被任命為工業部部長和中央計劃委員會委員,不久該委員會委員,不久該委員會也歸其領導. 4月17日,僱傭軍入侵吉隆灘.切負現指揮駐防紼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 6月2日,同蘇聯簽訂經濟協定. 8月,代表古巴出席在烏拉圭埃斯特角舉行的泛美社會和經濟理事會特別會議.在會上揭露了美國建立"爭取進步聯盟"的目的.訪問了阿根廷和巴西,同弗朗迪西總統和誇德羅斯總統進行了會談. 1962年3月8日,被任命為全國領導成員,3月12日被任命為革命統一組織書記處書記和經濟委員會委員. 4月15日,在哈瓦那古巴勞動者工會會議上發言,號召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 8月27日--9月3日,率領古巴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繼訪問莫斯科之後,又訪問了捷克斯洛伐克. 10月下半月至11月初,負責領導比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 1963年5月,由於革命統一組織改組為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切被任命為黨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 7月,率領政府代表團赴阿爾及利亞,慶祝該共和國獨立一周年. 1964年1月16日,簽署古蘇技術援助議定書. 3月20日--4月13日,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4月15日--17日,訪問法國,阿爾及利亞,捷克斯洛伐克. 11月5--19日,率領古巴代表團赴蘇聯,參加士月社會主義革命周年慶祝活動. 12月9日--17日,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紐約舉行的第十九屆聯合國大會. 12月下半訪問阿爾及利亞. 1965年1月--3月,訪問中國,馬里,剛果(金),幾內亞,迦納,達荷美,坦尚尼亞,埃及,阿爾及利亞;在阿爾及利亞參加亞非團結組織第二屆會議. 2月3日,率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代表團抵達北京,在機場受到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鄧小平和北京市市長彭真的熱烈歡迎.2月9日,結束在中國的訪問,鄧小平和彭真再次親自前往機場,為他送行. 3月14日返回哈瓦那. 3月15日,向工業部的工作人員報千國外之行的情況,這是他在古巴最後一次公開講演. 4月1日,給菲德爾.卡斯特羅寫了告別信. 10月3日,卡斯特羅在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宣讀切-格瓦拉的告別信. 1966年11月7日,到達玻利維亞尼阿卡瓦蘇河畔的游擊隊營地.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為化名的切-格瓦拉領導游擊隊(玻利維亞民放解放軍)開始軍事行動. 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過三大洲會議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發表. 7月29日,拉配美洲團結組織成立大會在哈瓦那開幕.會議主席團根據許多代表團的建議,宣告象徵性地成立"拉配美洲國",並宣布"敬愛的游擊隊員埃內斯托.切-格瓦拉少校為我們共同的祖國--拉配美洲--的榮譽公民". 10月8日,在尤羅山峽戰斗中,切-格瓦拉受傷被俘. 10月9日,切-格瓦拉在依格拉村被"突擊隊"殺害,時年39歲.
Ⅳ 戰機護航知多少:那些年曾為中國專機護航的各國戰機
2018年7月19日下午,中國領導人乘專機抵達阿布扎比總統機場,同時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展開國事訪問...這里需要特別提一下,當中國領導人乘坐的專機進入阿聯酋領空時,其空軍隨即派出12架戰機護航,其中左側是4架幻影-2000戰機,後側和右側分別也是4架F-16戰機,共計12架!一般來說,護航戰機本是為了安全需要,但在和平時期,這種形式逐漸演變成一種高規格的外交禮遇!
2017年7月4日,中國領導人訪問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當專機進入德國領空時,德空軍派出兩架台風戰機為中國領導人專機護航;最後就是此次中國領導人出訪阿聯酋,其空軍派出12架戰機護航...
綜上所述,中國領導人出訪世界各國,均受到了最高規格禮遇,這也表明中國在世界各國心目中的地位:數十年一貫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外交基本原則,不僅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形象,而且也豎立了大國榜樣,值得世界各國尊重。
Ⅳ 埃及現在與中國的關系怎樣
在毛的時代。中國與埃及的關系還是不錯的。每年都會有大批的中國農業和其它方面的專家去埃及幫助建設。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有一場著名的戰斗——中國農場之戰或大苦湖之戰。就是因此而得名。後來,隨著埃及逐漸向美國靠攏,雙方的關系逐漸冷淡。現在基本上處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地步。但由於埃及在非洲和中東地區的強大影響力。我國對於埃及還是較為重視的(比起其它國家而言)。
Ⅵ 埃及與中國外交關系
埃及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阿拉伯、非洲國家。1956 年5 月30 日,中國和埃及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國政府和埃及政府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系並互派大使級外交代表。9 月17 日,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接受埃及共和國首任駐華大使哈桑·拉加卜遞交國書。
建交後,兩國友好合作關系不斷發展,高層互訪頻繁。長期以來,中、埃兩國在捍衛國家主權、獨立和民族權益方面互相同情和支持,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促進發展中國家團結和共同發展方面相互協調和配合。1999 年,中、埃兩國發表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聯合公報,並簽署一系列合作協定和議定書,兩國關系進入了戰略合作的新階段。進入21 世紀以來,中、埃雙方在政治、外交、經貿、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戰略合作關系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Ⅶ 古代埃及人民是怎樣將金字塔修成的
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史
金字塔的建造開始於第3王朝的第一個國王喬塞爾(約公元前2650年左右)。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前2181)是修建金字塔的黃金時期。那時我們中國還處在新石器時代,夏朝還沒有開始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吉薩的三大金字塔,分別是法老胡夫、哈佛拉和孟卡拉的。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40——前1786),金字塔的建造有所恢復,但在規模上比以前大為遜色。金字塔建在地上,太醒目了,所以招來了許多盜墓者;建造金字塔也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主要由於這兩個原因,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70——前1085),法老們開始在首都底比斯附近的「帝王谷」修建隱藏起來的岩穴陵墓,金字塔的建造衰落下去。今天,在埃及勘察到的金字塔有80多座。
古代埃及國王為什麼要將墳墓修成金字塔的形狀呢?
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埃及王陵自然發展的結果。最初的陵墓像一個長凳的形狀,叫做馬斯塔巴式。後來,法老們嫌它太簡單、太沒有氣勢了,就在「長凳」上再摞一個短一些的「長凳」,依次類推。這樣就形成了喬塞爾的層級金字塔,最後發展成今天我們看到的角錐體金字塔。另一種說法認為金字塔的修建與古代埃及的宗教崇拜有關。因為,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會升天,而層級金字塔階梯就是法老靈魂上天的天梯。而角錐體金字塔象徵著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四條棱線特別像太陽的光芒。
金字塔是火星人建造的嗎?
1976年人類探索了火星後,有人認為建造大金字塔的人就是火星人,理由有三個。1,火星與地球的大氣狀況和地質結構極為相似,在火星岩層里有生命存在的痕跡。2,在億萬年前,火星曾遭遇過毀滅性的災難,如果火星人已達到了高智慧的階段,他們當中很可能有人來地球避難。3,從衛星發回的照片上看,火星上某個地點的地貌與吉薩的金字塔建築群很相似,火星人很可能是把火星的地貌特徵借鑒到了埃及的吉薩高地,金字塔就是他們在地球上留下的永恆的紀念。這種觀點引起了埃及人的憤怒。從史料來看,這種觀點也值得懷疑。因為在金字塔的銘文中,有「工匠隊」、「層級金字塔隊」等建築隊伍名稱的記載;在金字塔附近也發現了當年建墓者的工棚遺跡。現在一般認為,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自己建造的。
古代埃及人是如何建造金字塔的?
建造金字塔的石料主要是石灰岩和花崗岩,採石場都位於尼羅河沿岸。石料是用鑽孔膨脹法開採的:用銅鑿(當時尚無鐵器)打孔,然後塞入乾燥的木楔,再向木楔上澆水藉助張力使岩石裂開。石塊採下後,通常就地加工成形,然後用船隻運到靠近工地的河岸。在陸地上運輸巨石,古埃及人使用的主要是木撬,前面綁上長長的拉繩,用人或牛拖拉。為減少木撬與地面的摩擦力,在前面拋灑尼羅河中的濕泥,或某種油脂,起到潤滑作用。
胡夫金字塔原高146米,所用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最大的重5噸,如何搬運上去呢?原來,古埃及人通過修建上坡道,靠人力和畜力將石塊拉上去,坡道以尼羅河岸靠近船隻停泊的地方為起點筆直通往金字塔的一個側面,而其餘三個側面分別堆三堆呈「凹」字形的牆,以便挪動石塊和供建築工人行走,類似於現代的腳手架。隨著金字塔不斷升高,坡道逐漸延長,「腳手架」也越來越高。完全建成後,再將坡道和高牆拆除。這種方法也適用於其它金字塔的修建。
胡夫金字塔的用途究竟是什麼?
傳統的說法自然是:胡夫法老的墓地。但是,由於始終沒有發現胡夫法老和他的妻子的木乃伊或遺骸,100多年來,許多歐美學者產生了疑問,也引發了一連串的推測。其中,有不少人認為它是古代的一座天文台,祭司和占星家可以用它觀察星辰運行,占卜未來。因為塔內上下坡狀甬道的交接處形成的夾角處可以儲水,反映出北極星的亮光;觀察者還可以在大走廊里跟蹤子午線與縫隙交叉時的垂直軌道。
法老咒語真的靈驗嗎?
20世紀初80年代初,德國學者范登堡寫了一本書,書名是《法老的咒語》,列舉了許多「意外」的死亡,以論證和解釋法老的咒語。該書是以開羅博物館館長梅菲茲之死開頭的。在他死前一個星期,作者采訪了他,問他是否相信法老的咒語,他回答說:「我不信這個邪。我一輩子與法老的陵墓和木乃伊打交道,你瞧,我現在不是活得挺好嗎?」可一星期後他就逝世了,終年只有52歲。書中還透露了一則政治秘密。1964年5月,原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訪問埃及,當他准備參觀胡夫金字塔時,收到了國家安全部門發來的特急電報,要求他絕對不能進入金字塔內,結果參觀計劃取消。
半個世紀以來,無數學者對這些「意外」事件進行了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解釋是:1,病理學的解釋,認為,墓主們把有毒的物質或病菌置於墓中的物體上,甚至依附於木乃伊的身上,以懲罰那些日後冒犯自己的人。塔內不通風,這種毒氣經久不衰。2,生理上和病理上的解釋,認為,在每年來金字塔參觀的千千萬萬男女老少中,個別人受不了塔內悶熱的令人窒息的空氣,再加上爬上爬下的疲勞和對法老心存已久的恐懼心理,難免會暈倒,甚至引發其它疾病而死,這是清理之中的事情。3,認為塔內存在放射性物質。人們甚至用這種觀點來解釋「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據說船上有一具古代埃及女祭司的木乃伊,准備運到美國。為了安全起見,這具木乃伊就放在船長指揮室的後面。因此,有人認為,可能是船長受了放射性物質的損害,出現了神經性混亂,才導致了他在航行中許多怪異的指揮,並最終葬送了這艘豪華巨輪。
「金字塔能」存在嗎?
有人通過研究金字塔的內部構造,認為這種結構能產生一種無形的、特殊的能量,使塔內的食物不易腐爛,刀片保持鋒利,鮮花常開不謝,等等,他們將這種無法解釋的能量稱之為「金字塔能」。最早的研究者是法國人布菲。也有人否認「金字塔能」的存在,認為是「異端邪說」。在埃及,人們對此也不感興趣。
獅身人面像的由來
獅身人面像又稱「斯芬克司」。「斯芬克司」一詞源自希臘語,是指希臘神話中一個可怕的怪物。位於哈佛拉金字塔的東北,4000多年來,它真誠地守護著吉薩金字塔群。它是怎樣修建的呢?傳說金字塔建成後,有一天,哈佛拉來巡視自己未來的陵墓,當他看到自己塔前有一座光禿禿的小山後,非常氣憤,問身邊大臣究竟是怎麼回事。建築師趕忙告訴他,這是開採金字塔所用的石頭後留下的小山包,因為石頭里含有雜質,便沒有繼續開采。哈佛拉命令必須把它處理掉。於是,建築師們趕緊商議對策,大概從埃及古代神話和此山的外形中產生了靈感,他們把小山別出心裁地設計成哈佛拉的頭像和獅子的身軀。一件藝術傑作就這樣誕生了。
獅身人面像的鼻子哪裡去了?
走進獅身人面像,你會發現它的臉上傷痕累累,整個鼻子盪然無存。傳說這是由於拿破崙的士兵把它當成了練習的靶子,用大炮給轟掉的。其實這不符合歷史的實際。拿破崙並非只是一介武夫,他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包括古代埃及文明,在埃及期間,他作了許多保護和發掘的工作。實際上,破壞獅身人面像的「元兇」首先是大自然的風化,至於它的鼻子則是在中世紀由一個反對偶像崇拜的伊斯蘭信徒砍掉的。
三大征服者與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使人想到時間的永恆和歷史的延續。馬其頓的亞歷山大、羅馬的愷撒和法國的拿破崙三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征服者都曾在這里瞻仰徘徊過。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征服埃及時,距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已有2000多年,而從亞歷山大到現在,時間才過了2000多年。拿破崙在這里參觀時,隨軍工程師告訴他,如果把三大金字塔的石頭加起來,建造一條10英尺高、1英尺寬的牆,可以繞法國一圈,拿破崙馬上目瞪口呆。
古代埃及文字
古代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他們的紙是用紙莎草做的,植物漿液為墨,削尖了的蘆管為筆。由於不斷被人征服,漸漸地,沒有人再懂這種文字。1799年,拿破崙的士兵在尼羅河口的羅塞達修築工事時,發現了一塊布滿文字的大石板,後來被叫做羅塞達石碑。這塊石碑被運回法國,1822年,年輕的法國學者商博梁解讀了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標志著埃及學的誕生。
古代埃及的宗教
古代埃及神靈眾多,到底有多少神,誰也說不清楚,大概數以千計。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成了人們的崇拜對象:不僅崇拜獅子、狼、鷹、河馬和鱷魚等兇狠動物,而且還崇拜貓、狗、山羊、蜜蜂,甚至甲蟲等大大小小的動物。雖然神靈眾多,但在不同時期有一些不同的主神,最初的主神是鷹神荷魯斯,古王國時期是太陽神拉,中王國以後是阿蒙神。
關於奧西里斯的神話故事
奧西里斯是古代埃及的農業神,也是尼羅河水神,同時還是陰間的主宰。相傳他曾為古埃及之王,他的弟弟塞特為奪取王位用計謀把他殺死,並將其屍體切成14塊,扔到埃及各地。他的妻子伊西斯將分散在各處的碎屍找回後加以拼合,並伏於屍上與其體內的生命力相合,結果感應而孕,生下荷魯斯。荷魯斯長大後為父報仇,在與塞特的交戰中失去一隻眼睛,後來為救活奧西里斯,荷魯斯奪回此眼睛讓其吞下,從而使他得以死而復生。復活後的奧西里斯不願再留在人間,他把世上的王位讓給荷魯斯,自己則到冥府稱王,成為陰間的主宰,專門負責對死者的審判。
在奧西里斯的審判庭,有一架天秤,一端放著受審者的心,另一端則是一條羽毛。因為象形文字「心」的寫法像一個小花瓶,所以圖中左秤盤上往往有一瓶狀物作為心的象徵,而右秤盤的羽毛則代表象形文字的「真理」和「公義」。在天秤前,有一頭如鱷魚、前身似獅、後身象海馬的吃人惡魔,專吃生前作惡的不義者,而義人則被奧西里斯迎入死後王國。
古代埃及的衰亡
從公元前1000年後,埃及不斷被外族征服,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國征服,前332年被亞歷山大征服。這期間,埃及人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然而,公元641年,埃及被阿拉伯人所征服,阿拉伯人的穆斯林文明逐漸代替了古埃及文明。從此以後,直到今天,埃及是阿拉伯人的埃及,古老的埃及文明最終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Ⅷ 現在那位官員出國訪問了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3
Ⅸ 這外國個人是誰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出生於阿根廷的羅薩里奧,極富傳奇色彩的拉丁美洲馬克思主義革命家。他參加了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在古巴革命政府擔任了一系列要職之後,格瓦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到剛果(金)、玻利維亞等國試圖發動共產主義革命。1967年10月8日,因內奸泄密,格瓦拉及游擊隊小分隊在叢林中遭玻利維亞政府軍伏擊,格瓦拉受傷被捕。次日,格瓦拉被殺害。死後,他一直被視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徵。有大量關於他的文藝作品。
中文名: 埃內斯托·格瓦拉
外文名: Ernesto Guevara
別名: 切(El Che 或 Che)
國籍: 阿根廷/古巴
民族: 阿根廷人
出生地: 阿根廷 羅薩里奧
出生日期: 1928年6月14日
逝世日期: 1967年10月9日
職業: 醫生,革命家,政治家,作家
畢業院校: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信仰: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
主要成就: 參與領導古巴革命
總結、發展游擊戰理論
代表作品: 《游擊戰》《古巴革命戰爭的回憶》《在玻利維亞的日記》
軍銜: 少校
配偶: 伊爾達·加德亞/阿萊達·馬奇
昵稱「切」(或El Comandante,Che),本名埃內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evara),全名埃內斯托·拉
斐爾·格瓦拉·德·拉·塞爾納(西班牙語: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la Serna),是阿根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醫生、作家、游擊隊領導人、軍事理論家、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曾經與卡斯特羅並肩作戰。自切死後,他成為了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徵、全球流行文化的標志,同時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徵。
切·格瓦拉出生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患有哮喘病。他年輕時游歷了整個拉丁美洲,並因親眼目睹了貧窮的無處不在而深感震撼。他在這些旅行中的所見所聞,使他斷定各國根深蒂固的社會不平等現象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新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結果,唯一的補救方法便是進行世界革命。這個信仰激勵他介入了瓜地馬拉在總統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領導下的社會改革;在美國中情局的暗中策劃下,阿本斯政權最終在1954年瓜地馬拉政變中被推翻,結束了瓜地馬拉當時不同凡響的社會變革。
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城先後結識了勞爾·卡斯特羅與菲德爾·卡斯特羅,加入他們的七·二六運動,懷抱著推翻親美的獨裁者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的理想、乘著格拉瑪號返回古巴。不久,格瓦拉便在起義者中嶄露頭角,晉升為縱隊司令,軍銜為少校。他親自指揮並參與了很多著名的戰役,如:「以少勝多的聖克拉拉戰役,決定了古巴革命的最後勝利。」古巴革命成功後,格瓦拉加入古巴[1],並在革命政府中擔任了數個要職,包括國家銀行行長、工業部長、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
生前著作甚多,有《游擊戰》、《古巴:是歷史上的例外,還是反殖斗爭的先鋒》、《游擊戰:一種手段》、《切·格瓦納在玻利維亞的日記》等。
編輯本段宣揚古巴革命
格瓦拉曾以宣揚古巴革命的外交家之名橫越地球。而格瓦拉所訓練的民兵部隊也在吉隆灘戰役擊潰了美國僱傭軍,並為古巴帶來了蘇聯的帶有核彈頭的彈道導彈,其隨後在1962年引發了古巴導彈危機。另外,他也是文筆鋒利、創作豐富的作家與日記作者,著有影響深遠的游擊戰指南,及關於他橫越南美洲的青年摩托車旅行的暢銷自傳。
格瓦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先後前往剛果(金)及玻利維亞試圖點燃革命火種。在剛果(金)的軍事行動受挫後,格瓦拉到玻利維亞領導游擊隊活動,最後因為當地農民出賣,被由美國中央情報局訓練的玻利維亞政府軍逮捕,慘遭槍決。
格瓦拉被譽為「人間的耶穌」、「紅色羅賓漢」、「共產主義的堂吉訶德」、「拉丁美洲的加里波第」、「完美的人」、「浪漫冒險家」。格瓦拉常現身於傳記、回憶錄、文章、紀錄片、歌曲、電影,甚至電子游戲中也有他的身影,對其的褒揚遠多於批判。
阿爾貝托·科爾達為他拍攝命名為《英勇的游擊隊員》(右圖)的照[2]片,被人們美譽為「世上最知名、最有魄力的照片」。出現在T恤上次數最多的照片。
編輯本段個人履歷
切·格瓦拉畫像雕像集萃(21張)
1928年6月14日,埃內斯托·格瓦拉生於阿根廷羅薩里奧。他是埃內斯托·格瓦拉·林奇和塞莉亞·德·拉·塞爾納·德·拉·略薩的長子。
1947-195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大學醫學系讀書。
1950年,在油船廠上當水手,漫遊特立尼達和英屬蓋亞那。
1951年月12月-1952年8月偕同阿爾貝托·格拉納多漫遊拉丁美洲各國。游歷了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然後由委內瑞拉乘飛機途經美國邁阿密返回布宜諾斯艾利斯。
1953年3月,大學畢業,第二次漫遊拉丁美洲各國。游歷了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巴拿馬,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在瓜地馬拉參加了保衛阿本斯總統的斗爭,在阿本斯政府被顛覆後移居墨西哥。
1954年-1956年,在墨西哥行醫,後又在心臟病學研究所兼職。
1955年,結識菲德爾·卡斯特羅,加入他的革命隊伍,參加「格拉瑪」遠征的准備工作。
1956年6月-8月,因加入菲德爾·卡斯特羅的遠征部隊被捕,囚禁於墨西哥城監獄。
11月25日,作為菲德爾·卡斯特羅率領的82名起義者中的一員,乘「格拉瑪」號遊艇從圖斯潘河口出發,前往古巴。
12月2日,「格拉瑪」號抵達古巴。
1956年-1958年底,參加古巴馬埃斯特臘山等地的武裝斗爭,在戰斗中兩度負傷。
1957年5月27-28日,參加烏維羅之戰。
6月5日,晉升為少校,被任命為第四縱隊司令。
1958年8月21日,奉命率領「西羅·雷東多」第八縱隊進軍拉斯維利亞斯省,並被任命為拉斯維利亞斯省城鄉起義部隊總司令。
10月16日,切的縱隊抵達埃斯坎布拉伊山。
12月底,指揮部隊攻打聖克拉拉。
1959年1月1日,聖克拉拉獲解放。
1月2日,切的縱隊進入哈瓦那,駐扎在卡瓦尼亞要塞。
2月9日,總統頒法令宣布切為古巴公民,享有與出生在古巴的人相同的各種權利。
6月2日,同阿萊達·馬奇結婚。
6月12日-9月5日,受古巴政府委派,訪問了埃及、蘇丹、巴基斯坦、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日本、摩洛哥、南斯拉夫、西班牙。
10月7日,被任命為土地改革全國委員會工業司司長。
11月,被任命為古巴國家銀行行長。
1960年2月5日,出席在哈瓦那舉行的蘇聯科學、技術和文化成就展覽會的開幕式,第一次同米高揚見面。
5月,切的《游擊戰》一書在哈瓦那出版。10月22日-12月9日,率領古巴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朝鮮。
11月17日,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的邀請,前往我國訪問的古巴革命政府經濟代表團,在古巴國家銀行行長埃內斯托·切.格瓦拉少校的率領下,於11月17日到達北京。在機場受到了李先念副總理和首都人民的熱烈歡迎。
11月18日-12月1日,訪問中國期間,受到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總理周恩來及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的接待。
1961年2月23日,被任命為工業部部長和中央計劃委員會委員,不久該委員會也歸其領導。
4月17日,僱傭軍入侵吉隆灘。切負責指揮駐防比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
6月2日,同蘇聯簽訂經濟協定。
8月,代表古巴出席在烏拉圭埃斯特角舉行的泛美社會和經濟理事會特別會議。在會上揭露了美國建立"爭取進步聯盟"的目的。訪問了阿根廷和巴西,同弗朗迪西總統和誇德羅斯總統進行了會談。
1962年3月8日,被任命為古巴革命統一組織全國領導成員。
3月12日被任命為革命統一組織書記處書記和經濟委員會委員。
4月15日,在哈瓦那古巴勞動者工會會議上發言,號召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
8月27日-9月3日,率領古巴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繼訪問莫斯科之後,又訪問了捷克斯洛伐克。
10月下半月至11月初,負責領導比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
1963年5月,由於革命統一組織改組為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切被任命為黨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
7月,率領政府代表團赴阿爾及利亞,慶祝該共和國獨立一周年。
1964年1月16日,簽署古蘇技術援助議定書。
2月20日-4月13日,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4月15日-17日,訪問法國、阿爾及利亞、捷克斯洛伐克。
11月5-19日,率領古巴代表團赴蘇聯,參加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周年慶祝活動。
12月9日-17日,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紐約舉行的第十九屆聯合國大會。
12月下旬,訪問阿爾及利亞。
1965年1月-3月,訪問中國、馬里、剛果(金)、幾內亞、迦納、達荷美、坦尚尼亞、埃及、阿爾及利亞。在阿爾及利亞參加亞非團結組織第二屆會議。
2月3日,率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代表團抵達北京,在機場受到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小平和北京市市長彭真的熱烈歡迎。
2月9日,結束在中國的訪問,鄧小平和彭真再次親往機場,為他送行。
3月14日,返回哈瓦那。
3月15日,向工業部的工作人員報告國外之行的情況,這是他在古巴最後一次公開講演。
4月1日,給菲德爾·卡斯特羅寫了告別信。
10月3日,卡斯特羅在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宣讀切·格瓦拉的告別信。
1966年11月7日,到達玻利維亞尼阿卡瓦蘇河畔的游擊隊營地。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為化名的切·格瓦拉領導游擊隊(玻利維亞民族解放軍)開始軍事行動。
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過三大洲會議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發表。
7月29日,拉丁美洲團結組織成立大會在哈瓦那開幕。會議主席團根據許多代表團的建議,宣告象徵性地成立「拉丁美洲國」,並宣布"敬愛的游擊隊員埃內斯托·切·格瓦拉少校為我們共同的祖國-拉丁美洲-的榮譽公民"。
10月8日,在尤羅山峽戰斗中,切·格瓦拉受傷被俘。
10月9日,切·格瓦拉在拉伊格拉村被玻利維亞特種部隊「突擊隊」殺害,時年39歲。
Ⅹ 周恩來訪問過的國家有哪些
1963年12月14日—1964年2月29日,周恩來總理訪問亞非14國。陪同周恩來出訪的有陳毅、孔原、黃鎮 、童小鵬、喬冠華等。周恩來一行先後訪問了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迦納、 馬里、幾內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里等10個非洲國家和阿爾巴尼亞,以及緬甸、巴基斯坦、錫蘭(今斯里蘭卡)3個亞洲國家,共歷時72天,行程10.8萬里
【1950年】
·1月10日至3月4日 訪問蘇聯。
10日,乘火車離開北京前往蘇聯,參加中蘇會談,1月20日到達莫斯科。2月17日,與毛澤東主席等人乘火車離開莫斯科回國,3月4日抵京。
·10月8日至18日 訪問蘇聯
去蘇聯克里米亞會見斯大林,告之中國決定以志願軍形式出兵朝鮮。
【1952年】
·8月17日至9月24日 訪問蘇聯
就朝鮮停戰談判情況與我國「一五」計劃等問題與蘇方會商。回國途中,在烏蘭巴托短暫停留。
【1953年】
·3月7日至26日 訪問蘇聯
前往莫斯科弔唁斯大林逝世。3月17日抵布拉格,參加哥特瓦爾德的葬禮。3月24日由莫斯科乘專機回國,3月26日抵京。
【1954年】
·4月20日至8月1日 參加日內瓦會議,訪問蘇聯、印度、緬甸、德國、波蘭、蒙古
20日,率代表團離開北京出席日內瓦會議。4月21日抵莫斯科,4月24日經柏林抵日內瓦。6月24日離開日內瓦去印度、緬甸訪問,6月25日抵新德里,6月28日抵仰光。6月29日回國。7月9日離開北京前往日內瓦。7月23日離開日內瓦回國,途中訪問民主德國、波蘭和蒙古。8月1日返回北京。
【1955年】
·4月7日至29日 訪問緬甸、印度尼西亞,參加亞非會議
【1956年】
·11月17日至1957年1月1日 訪問越南、柬埔寨、印度、緬甸、巴基斯坦
【1957年】
·1月7日至2月6日 訪問蘇聯、波蘭、匈牙利、阿富汗、尼泊爾、錫蘭
【1958年】
·2月14日至21日,訪問朝鮮。
【1959年】
·1月24日至2月9日,訪問蘇聯
率中共代表團抵莫斯科,出席蘇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會。
【1960年】
·4月15日至29日 訪問緬甸、印度、尼泊爾
·5月5日至14日 訪問柬埔寨、越南
·5月27日至6月1日 訪問蒙古
【1961年】
·1月2日至9日,訪問緬甸。
·10月15日至24日 訪問蘇聯
參加蘇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
【1962年】
·10月11日至13日 訪問朝鮮
【1963年】
·12月13日至2月5日 訪問非洲十一國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摩洛哥王國、阿爾巴尼亞、突尼西亞、迦納、馬里、幾內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里。
·2月14日至3月1日 訪問緬甸、巴基斯坦、錫蘭
【1964年】
·7月5日至12日,在越南出席中國、越南、寮國三黨會議。並訪問緬甸。
·7月21日至22日,訪問朝鮮
·11月5日至14日,訪問蘇聯
率黨政代表團抵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7周年慶典。
【1965年】
·3月22日至4月6日,訪問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巴基斯坦、緬甸。
·4月16日至28日,赴印度尼西亞參加第一次亞非會議10周年慶祝活動,並訪問緬甸。
·6月1日至10日,訪問巴基斯坦、坦尚尼亞
·6月19日至7月3日,訪問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965年】
·6月16日至30日,訪問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巴基斯坦
【1969年】
·9月4日至5日,前往越南,弔唁胡志明逝世。
【1970年】
·4月5日至7日,訪問朝鮮
【1971年】
·3月5日至8日,訪問越南
·7月13日至14日,赴越南、朝鮮
【1972年】
·3月4日,赴越南
·3月7日至9日,赴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