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訪問
A. 張國榮94年為什麼從加拿大回到香港
黃偉文:但是你最初去加拿大的時候不就是打算是這樣了嗎?就是很relax那樣……
張國榮:我有一段時間就是去了讀書的,那所以那段時間我覺得就挺好的,對外我來說。因為我讀了電影,學會了剪輯。但是之後……因為那些課程呢……因為可能我們自己浸了很久在這個電影圈裡面,十幾年這樣,有很東西我嫌它淺。真的是啊!如果你叫我看那個fidelity(?)和那個modar(?)也要看三個星期,我就覺得很悶咯!你明不明白?(吳君如+黃偉文:嗯。)那然後又發覺開始越來越自己不是很適應那個地方。(吳君如+文黃偉文:嗯。)而且很幸運因為隔了9個月之後又在香港拿了個金像獎。然後吳宇森、John還有王家衛打電話過來「喂,衰仔,不如回來做事啊,拍戲!就是在香港你不唱歌無所謂,就是很多人還很想看你拍戲的。」所以我就回來拍戲咯!
----------------------以上節選自節目《94年商台娛樂性騷擾吳君如訪問張國榮》
哥哥在節目裡面說的很詳細啦~~
音頻鏈接1: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8mVdqgAGH8
音頻鏈接2: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THJn8xUyHw/
音頻翻譯鏈接: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1904142-1.shtml
B. 哥哥張國榮廣州足跡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劃上了46歲的人生句號。歷盡二十五年的藝人生涯,Leslie彷彿是一個不老的傳說。有關張國榮的東西,永遠蘊藏著美麗得令人動容的魅色迷夢。當你嘗試體驗他從七十年代到新世紀,不斷的演變和驚喜,時到今日仍讓人感到如此年青及充滿魅力,你會明白他是當今香港唯一能夠跨時代的「萬人迷」。跟隨我們的腳步感受一下張國榮和香港這座城市的不解情懷。
午夜夢回,聽著張國榮的歌,那些年代逐漸久遠的熟悉旋律,然後用手指輕輕撫摩鍵盤,一遍一遍。有些片段逐漸沉澱,有些回憶永不消散,我猶豫著不知該如何訴說。總覺得Leslie的歌聲只能用心感受,文字的描述是如此貧乏無力,正如內心中最寶貴地東西無法傾訴,任何的語言都會減輕它的分量一樣。耳邊傳來張國榮那溫暖低沉地聲音,他緩緩唱著「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我怔在那裡,萌生些須感動,於是那個寒冷而乾燥的北方冬季,因為有了Leslie的歌聲似乎不再那麼蒼白。
伴隨著張國榮的歌聲我們彷彿又回到了「哥哥」給我們帶來震撼的時代。
張國榮與香港
牽絆張國榮一生的地方
大浪灣
1、地點:大浪灣
關聯:經典情歌《當年情》MV拍攝地
而今:海風依舊,寧靜依舊。為了吸引更多的國外遊客,幾乎每家小店都出租沖浪板和沖浪服,但或許太過偏僻加上交通不便,這里遊客始終寥寥無幾。而因為附近的「大狼灣石刻」證明香港早期就有原住民,所以也常有學生來此考察。
回憶:張國榮和無線電視選中這里拍攝《當年情》的MV,站在海邊,張國榮唱著「輕輕笑聲為我送溫暖」,如今斯人已去,只有《風繼續吹》:「我已令你快樂你也令我痴痴醉,你已在我心不必再問記著誰……」
中環天星碼頭
2、地點:中環天星碼頭
關聯:張國榮從這里搭乘輪渡去麗的電視台參賽,正式入行。
而今:中環天星碼頭於2006年11月11日拆除,如今一片空地。
回憶:1977年,張國榮在此乘坐輪渡前往麗的電視台參加「亞洲業余歌唱比賽」,參賽歌曲是《American Pie》,最終獲得比賽第二名並順利簽約麗的電視台。但是星途並不順利,此後張國榮為了生計在小酒吧駐唱,之後又簽約寶麗金,華星。1983年,張國榮的第一張專輯《風繼續吹》發行,開始了歌壇的輝煌。
張國榮演唱會
3、地點:紅館
關聯:張國榮曾多次在此舉辦演唱會,連唱33場足見其實力。
而今:2008年3月31-4月1將舉辦「張國榮紀念音樂會」,連許久不唱的梁朝偉也登台獻唱紀念。
回憶:1985年哥哥在紅館第一次開唱,唱足10場;1986年底到1987年初唱了12場;1988年夏天,唱足23場;1989年底到1990年初一連唱足33場。而1997年演唱會,哥哥第一次公開摯愛「唐唐」。舞台是他最好的表演地,或歌或舞,或動或靜,正如《怪你過分美麗》所唱:「怪你過分美麗,如毒蛇狠狠箍緊彼此關系,彷彿心癮無窮無底。」
4、地點:香港演藝學院
關聯:張國榮紀念獎學金
而今:張國榮紀念獎學金是學院 中最高獎學金之一
回憶:哥哥去世後,他的家人以他的名義在香港演藝學院設立「張國榮紀念獎學金」,每年5月頒發。第一年頒發時,和哥哥感情最好的大姐張綠萍也來到現場,以後幾年則由張國榮的侄女和唐唐來頒發。《追》:「一追再追,追蹤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原來早不缺少,有了你,即使平凡最重要。」
5、地點:Alabar酒吧
關聯:與唐唐牽手處
而今:這里依舊是香港演藝人士聚集地。張國榮走後,唐唐再無來過。
回憶:媒體唯一拍到的哥哥和唐唐的親密照就是在這里。在這個酒吧,哥哥所有的歌和MV都可找到,一首首歌過去,一個個MV鏡頭過來,陽光、羞澀、自我、任性、嬌媚、敏感,無數個哥哥的形象一一放過,《我》:「我喜歡我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孤獨的沙漠里一樣盛放的赤裸裸,多麼高興在琉璃屋中快樂生活,對世界來說什麼是光明和磊落。」哥哥身後,唐唐也再無來過。
九記牛腩
6、地點:九記牛腩
關聯:他最喜歡吃晚飯的地方
而今:歷經50年,九記依然是香港知名食肆。
回憶:盡管狹窄偏僻,只能容納幾桌客人,但客如雲來,回頭客更多,像李連傑,周潤發,梁朝偉,當然也有張國榮。哥哥每次來都坐在門口的檯子,除了拍戲,沒見他和別人來過。這里代表了香港的市井生活、擁擠的空間、嘈雜的環境、呼朋喚友的忙碌,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麵,再抽一支煙,當年的哥哥,也是否這樣?
半島酒店
7、地點:半島酒店
關聯:他經常品下午茶的地方
而今:香港最頂級的酒樓之一
回憶:半島酒店是濃郁的殖民風格,英式下午茶讓不少明星流連忘返。張國榮最常坐的是靠窗的位置,在這里他和一般茶客一樣,花上2、3個小時喝完一整套英式下午茶,悠閑散漫。離半島酒店不遠,就是星光大道,張國榮的名字也刻在這里。當年常常有歌迷,來此喝茶,只為一睹偶像風采。
8、地點:文化東方酒店
關聯:他愛喝下午茶的地方,也是離世之地
而今:地道的英式下午茶,也讓另外一個巨星光顧---梁朝偉
回憶:文華酒店,5年前的今天,他縱身一躍。曾經在此健身會友,最終離世。「你是最絕色的傷口,……如你與我掌心的生命伏線,也像紅塵泛過一樣明艷。」
9、地點:旺角住所
關聯:離世前的居住地
而今:張國榮離世,唐唐搬走,他的前經紀人K生在此住,常有歌迷來此獻花。
回憶:位於加多利山布力架道32A,是哥哥生前與摯愛唐唐的住所。03年4月2日,唐唐在司機的陪同下面容憔悴,隔著鐵門接受訪問,就是在這里。唐唐給哥哥的輓聯是7個字,「夜靜闌,誰與共鳴」。只有歌迷,不時來此獻花憑吊,追憶那個風華絕代的不死偶像。「這身影,我用心地望,溫馨的老地方,有著你,令脆弱的身體更耐寒……若已捕捉星光,哪需百世流芳」。
C. 知名度不亞於內地,張國榮當年在日韓究竟有多火
當時的日韓粉絲最喜歡的就是王祖賢那樣的長相和張國榮這種男生,張國榮在日韓的影響力比在內地還要強,憑借《倩女幽魂》《英雄本色》這兩部電影,立馬成為日韓赤手可熱的新一代男神,再加上張國榮的唱功了得所發行的新專輯也立馬被日韓選手搶購一空。直到現在張國榮的影響力還是很大,有很多年輕一輩的韓國演員曾經都是張國榮的粉絲,在小的時候也受到張國榮的影響非常深刻,在2012年韓國的音樂頒獎典禮上,宋仲基就唱了張國榮的歌來紀念張國榮,在2014年的時候,韓國官方評選的影視金曲張國榮的《當年情》就被評選在其中,而這也是唯一一首入選的中文歌,這種現象現在我們國家的歌壇已經很難再締造出來了,也許這就是哥哥當年獨特的魅力,也許也只有那個年代的他們才能夠做到吧。
D. 張國榮迷請進
1 你說的這個人是陳百強。你引用的那句話我不知道出自哪裡,想必是評論者自己總結出來的吧。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聽聽當事人自己怎麼說比較好。一下部分出自張國榮1985年的商台訪問。這個訪問在他去世後被唱片公司出版發行,你在網上可以聽到他的這個聲音,這才是他說過的話。
第七篇:陳百強
1.1978年我認識陳百強
我現在講這些,我的唱片公司會怎反應?既然我覺得我要出自傳,我要講的東西很真,我要講的東西都是真實的,我不要假的。如果是假的,就不要找我來說了。在79年,我認識陳百強,啊不是,應該是78年。78年的時候,我還在麗的電視台做綜藝節目。有一天,我就跟張美蓮去到一間「BAND BAND餐廳」。這間BAND BAND餐廳現在已經倒閉了。就是在HIRE HOTEL(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名字)街後面。如果你們認識尖沙嘴的地勢,就知道有間叫PUMB RESTAURANT,就是在那裡附近。在那裡我們突然玩到興高采烈的時候,我們和宋豪輝、張美蓮玩得很開心的時候,突然有個男仔走過來說「有人話我和你樣子很像噶者!」我比較愕然,說「你是誰啊?」「我叫DENNY」。在那天開始我第一次認識DENNY,就是以後你們知道的陳百強。
2.與陳百強的交往
我跟他很多淵源。譬如說他後來參加了一個作曲比賽,拿了第三名以後呢。就偶然在TVB的EYT(歡樂今宵)亮相唱一些英文歌。我在麗的的時候也翻唱別人的中文歌。有時候他都會來找我放工。我也覺得沒有什麼啊,大家做朋友而已。然後就這樣過了一個階段以後,有一次,我跟葉麗儀和葉震堂、陳百強到澳門一個叫「公教戲院」做了一個小型的CONCERT。那時我就覺得這個男仔肯定很有錢的拉,因為他用了很多很貴的東西。一個大皮箱,很多名牌戒指、頸鏈。我在那時其實都熟悉了他一點的拉,跟他也一起去逛過街。他給過一些歌我聽的,我聽完以後跟他說,這是你的新歌啊?他說是啊。我就說我最喜歡的是裡面有電話那隻。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後來他的《眼淚為你流》。過了這個階段,其實還沒有過的。在那天下午我們就到了澳門。我說他給帶子我聽的是在水翼船上的,然後那時有些電台的人來訪問我和葉麗儀、葉震堂,但沒有人理陳百強。那我就說「這就是陳百強了,你們有時候看EYT也能見到他的,不如你們也訪問一下他吧。」在那時陸川電台的人不太情願的訪問了他。而在陳出《眼淚為你流》的時候,一炮而紅。
3.與陳百強合作
也知道他是簽了給一個經理人,那也是我以後的經理人。在那個階段跟他拍了兩部電影。第一部是《喝彩》,他是做一個正面的人物,而我是做一個反面的壞的學生。在那個時候他就出了一隻叫《喝彩》的歌,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但是我就受到少數民族,其實應該是很多電影商的賞識。但是他就發覺他自己在做電影方面的技巧不及我。所以第二部戲他們說要推出《失業心》的時候,他就拒絕跟我合作。而拍《豆芽夢》的導演霍耀良堅持要用我,最後他在很不願意的情況下跟我做了對手戲。電影來說,很多人都看好我,但在唱歌方面他是凌駕於我之上,也可以說這個階段很久很長。也因為這些情形之下讓我們有了一些不太咬弦的感覺,或者見了他的時候有些避忌,有些不太高興。這樣的時間也延續了很久,直到鍾保羅拍電視劇被車撞到了腳。我是第一個捧著他的腳送他到醫院,並陪他照X光的人。在那時我們的經理人就生了一個**的念頭。這個**的念頭就是要開酬款來治鍾保羅的腳的演唱會。在那個時候同場一起表演,我是打頭陣,陳百強是押尾。在那個時期我發覺我們在名利方面爭得很要緊,我不想再跟他有些什麼的合作。所以在《失業心》上畫的時候,我就向記者宣布了「我不會再與陳百強在電影上,歌唱上再合作。」但這東西不是就象你所說這么容易的。譬如到今年我在那部《聖誕快樂》有份參與演出,他都好唔高興。
4、陳百強不願和我同演
到了後來,我跟他在一個十萬小時的電視節目表演歌舞。我不知道他的反應是怎樣。但我覺得我沒有必要再跟他斗,也沒有什麼必要再跟他比較。尤其是在這一兩年我跟他在形象歌路上已經有了一段不同的……不可以說距離,就是在形象和歌路都很不同了,我不可以再跟他比較。現在也感覺越來越少人把我跟他比較了,我覺得這是一件對我和對他都是很有益的事情。因為當你在一段長時期都拿同一個人跟你作比較的時候,你就會退步。所以我覺得我現在需要比較,但是跟自己的比較,而不是與任何的一個人來比較。所以希望聽到我說的聽眾,不要再找任何一個巨星來和我比較我的事業。如果真是想比較,就拿昨天的張國榮跟今天的張國榮進行比較。
2至於他和張國榮的死有沒有關系,這問題簡直是不著邊際。陳百強自己90年代初就去世了。而且,需要說明的是,雖然他們確實有過不愉快,但這兩個人都是本性純良的人,從不說人壞話,亦沒有傷害過任何人。
同是1985年(這段錄音的年份),張國榮演唱會,陳百強去做嘉賓,共唱《喝彩》,這個視頻也可以在網上找到,你可以自己看看,好過聽別人說。在他們關系最緊張的時候,有人對陳百強說張國榮的是非,陳百強說,他不是這樣的人,不會這樣做。陳百強在醫院彌留之際,張國榮常去探望。張國榮去世,在花海里能看到署名陳百強Fans的花圈。
E. 張國榮自身身亡,哪些人和媒體有責任
最近唐鶴德為張國榮的慶祝63歲冥壽,讓大家又想起了哥哥,那麼張國榮的自身身亡,哪些人和媒體有責任呢,我認為,媒體對張國榮的傷害應該是最大的,在去世前的幾年媒體對哥哥的報道都非常難堪。
而之後,香港報刊開始出現話題性的報道,張國榮恰巧在這個時候復出演唱,其中「壹傳媒」的記者更開始針對他的私生活而窮追不舍,或明或暗地肆意扭曲他的言談與形象,至千禧年的「熱·情演唱會」更達至嘲諷的高潮,負面的抨擊每日鋪天蓋地。這位歌迷的觀察很有意思,完全點出了香港媒介文化生態環境的分水嶺,如何與張國榮個人的事業發展緊密地扣連在一起。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希望媒體珍惜重視自己說話寫字的權利,不要不明是非,否則是會害死人的,媒體要負責任。
F. 張國榮接受訪問說曾背叛過唐鶴德嗎
很高興見到親的提問,網路團隊積極為您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生活愉快,有益望採納
沒有,張還是非常的不錯的
謝謝親,望採納,親的採納是對大雁最大的支持,是大雁不懈的動力!
G. 看張國榮的訪問,為什麼哥哥直言直語,卻朋友人多
張國榮 直言,哎 人家演藝圈大佬 ,說話肯定是隨著身份提高可以說和晚輩不同的話啦,但是至於直言的方面,人家演藝圈就是現實的交際圈,而且充滿虛榮心氣氛的圈子,講話技術都是蠻厲害的你知道嗎!聽起來直 而且不會傷害到自己!
有的人說真話就會傷害到自己 有的人就不會, 有的人不說實話 也不說假話 同樣很厲害,這2種不同的人 就比喻成 一個人性格是什麼樣在哪種人格上發展自己的魅力 ·體現了不同的方式但是都可以很高超!
H. 張國榮死亡之謎
張國榮患了嚴重的抑鬱症,2003年的4月1日18時41分,絕望的張國榮從中環文華東方酒店16樓的窗口縱身一躍,無奈地結束了自己46歲的綻放生命。
拓展內容
張國榮(LeslieCheung,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本名張發宗,大中華地區歌壇和影壇巨星,出身於香港的著名歌手、演員、唱片及電影監制、大中華地區擁有廣泛的影響力、演藝圈多棲發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是1980年代香港樂壇的天皇巨星之一,曾擔任唱片監制、演唱會藝術總監和排舞師、配樂、電影編劇、電影導演和電影監制。
I. 2003年白龍王拒見張國榮這是為什麼
張國榮是香港娛樂圈知名的明星,他的音樂和影視作品,都非常的經典,可是他的結局讓每一個喜歡他的人都非常的心痛。在2003年某一天,張國榮想和白龍王見面,可是最後卻被被拒絕,原因是什麼呢?
如今張國榮已經逝去那麼久,但是他的歌曲和影視作品依然讓我們為這么優秀的人的魅力所折服,尤其是張國榮的人品,更值得讓很多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