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散步編程問題

散步編程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6-09 04:22:33

① 慢走絲編程要怎樣才能最快學會

慢走絲編程有好多種,UTY mastercam 統贏 統達 等,後兩種是目前用的比較多的,UTY是沙迪克機器上自帶的軟體,我個人覺得,沙迪克的UTY最容易上手,如果有人教的話,最多一個星期絕對可以搞定,不過我覺得最好還是要結合實操,這樣學得更全面,很多東西,你不結合實際操作是發現不了問題的存在,希望對你有用

② 初一課文《散步》的問題 急!!!

寫人的文章,要先確定這個人的特點,你想寫他的哪個方面。舉個例子吧。比如你想寫你的一個好朋友。寫他這個人很熱心,愛幫助人,那就先構思一些例子,比如如何幫助隔壁鄰居家的小孩,如何幫助你還有你班上的同學,如何幫助馬路上遇上的正要過馬路的老人等等。記住!舉例子是個好方法,既會讓你的文章飽滿豐富,又不會給人空洞的感覺,還能在瞬間使字數增加。寫的時候要有詳有略,詳細的寫一件事情,然後再略寫幾件事,一筆代過。採用最討巧的結構——總分總,就可以了。
總體把握小學生寫作文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像,培養情感,鍛煉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 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借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獲。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應當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像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獲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果實和勃勃的生機。
寫作時,課堂上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文思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了,乾乾癟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洋洋灑灑。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系,然而,切不可忽視另一重要因素,即想像力發揮得如何。
根據近代腦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腦可分為四個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斷部位、儲存部位和想像部位。就多數人而言,前三個部位注意開發,想像部位比較忽視。據研究測試,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像力的15%,潛力很大。學寫作,就要重視想像力的發展。人們說,科學是從想像開始的,如果人們不幻想能像烏一樣飛,像魚一樣游,哪來今日的飛機、潛艇?寫文章也一樣,發揮想像力,讓思想插上雙翅飛翔,就能上下求索,神遊八荒,獲得十分豐富的寫作材料。
開展想像應選擇不定向的、跳躍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聯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說,人們思考問題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規、一定的角度進行,思維的范圍比較窄,而想像卻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開來想,思維充分發散。思維發散,頭腦中就能形成許多從來沒見過的事物形象,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寫作文常犯的簡單錯誤
小學生寫作文,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作文偏題或離題。
另一個常見的毛病是文筆不好,詞彙不夠,如果再加上內容「天馬行空」,胡亂寫一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或搗蛋、有負面影響的作文,那可就慘了。
幾個原因:
(1)選材不恰當:尤其是看圖作文,沒有照圖片發揮,而是任意「創作」。
(2)詞彙不夠: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別的形容詞;
(3)句子不通順:尤其是英語式華語,例如「小麗掉了課本」(正確是「小麗的課本掉了」)。
(4)構思不完整、詳略不當:開頭寫了一大半,來到主題中心思想時卻兩句話帶過,結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題不突出的毛病。
(5)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例如描寫弟弟頑皮,沒有舉例具體說明。
小學作文:看圖作文最容易
竅門:依照個別的圖片造句,然後將個別圖片的造句串連起來,加上一些連貫詞彙、描寫和形容詞等,便能達到基本要求。
中學作文:敘述文最易掌握
竅門:先不要考慮、擔憂字數,一口氣把一個人(例如我敬愛的人)、一件事(例如我難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達到文字通順就可及格;如在內容及技巧上下功夫,還可拿高分。
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包括抓不到重點、詞彙不夠、題材不夠、聯想力差等。 應多加練習

③ 《散步》的問題

1、第一題:作者通過選取祖孫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這個生活側面,生動的展現了這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第二題:這篇文章用了「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對課文理解此文語言平易朴實,然而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如同橄欖一般,越嚼越覺得有滋味。讀這篇文章的歷程,是人的心靈隨著作者優美的文字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文學賞析

文章在選材上頗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作者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所表現的意蘊卻發人深思。

一個"慈母",一個"孝子",一個真誠的理解,一個絕對的信任,這種良性的因果循環正反映了古樸的尊老愛幼的家庭倫理道德之美。

一個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實行這個原則,家庭就和美了。奶奶疼孫孫,總是謙讓,孫兒見爸爸為人孝敬,爸爸年老了,就會像當年爸爸孝奶奶一樣孝敬父母,好的社會風氣就會代代相傳。

④ 《散步》的全文和一些問題解答

散步 莫懷戚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侯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大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齊整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主要內容的概括:我的母親,我的妻子,我的兒子和我在初春一起去田野散步,後來產生分歧,最終母親順從了我兒子(也就是她的孫子)的意見,走小路。在走不過去的地方,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了兒子。
問題參考答案:
1。不能。「熬」有苦苦支撐的意思,而「度」沒有。只有「熬」才能體現母親挺過嚴冬的艱難。
2。一是照顧孫子;二是小路上也有美麗的景色,如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中心思想應選擇1。通讀全文可知。

⑤ 回答課文莫懷戚 《散步》的問題

一朗讀全文。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
本題在標題上做文章,意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也是揣摩標題藝術。第一問,可以回答「好」,也可以回答「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另擬標題,可以各顯神通,擬好後,交流一下,相互評判,鼓勵創意。
二「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並與同學交流。
本題要求理解語句的深層含義,重點應放在「整個世界」四個字上,兼及其他。
三下面這篇短文也是講三代人的故事。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三代》一文略)
《三代》與《散步》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則差別較大。本題作比較閱讀,培養鑒賞能力。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說《散步》更感動人,可以;說《三代》更感動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兩篇短文的主旨,《三代》說的是,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散步》說的是,孝順第一。衡量作品,也要從社會價值上去考慮。
外加:第二題標准手寫答案: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可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表明"我"和妻子尊老愛幼,她們如同生怕驚動整個世界那樣,生怕稍有點閃失給老人和孩子帶來驚恐、不安甚至傷害。因此他們"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二是"我"和妻子確實如同背著整個世界:一個老人,代表著業已過去的時代和世界;一個孩子,代表著剛剛開始的世界和未來的時代。背著這個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擔著孝敬老人、愛護兒子的雙重責任,這種責任已經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更是社會的,也是對生活的使命感,當然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作者運用這帶有象徵性的句子,寫出了作者本人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
"走得很仔細"表明"我"和妻子尊老愛幼的高貴品德。"整個世界"是指"老人"和"孩子"分別代表過去和未來兩個不同的世界和時代。
作者:作者姓名:莫懷戚,1951年生於重慶,當過知青、士兵(中國人民解放軍)、摩托車手和小提琴演奏員。經歷復雜、意志堅強、隨和豁達、原則性差。198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現任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從事文學創作二十餘年,能勝任多種體裁,但小說見長,不能寫詩。1994年獲全國莊重文文學獎,散文《散步》和《家園落日》選在了中學語文課文之中。視寫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寫作必得使其愉快,否則不寫。胸無大志,重視世俗生活中的樂趣,所以雖有心走紅,卻無心較勁,盡力而為後聽其自然。作品有長篇小說《經典關系》、系列小說集《大律師現實錄》、中篇小說《透支時代》、中篇小說《陪都舊事》、中篇小說《花樣年月》、中篇小說《六弦的大聖堂》、中篇小說《詩禮人家》、中篇小說《隱身代理》等。2008年又成就了一部新的長篇小說《白沙碼頭》,中國作家協會對其評價很高,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合清從挖掘重慶文化、積極將重慶打造為「西部人文高地」的層面肯定了莫懷戚《白沙碼頭》所取得的成就。研討會上大家主要就莫懷戚《白沙碼頭》里的人文精神、審美傾向和其中所體現的「重慶性格」做了簡短的交流,並對「莫懷戚現象」和「莫懷戚價值」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剖析。其中有人給予了莫懷戚及其作品很高的評論,稱他是一位「寫人性的高手」(發言者特別指出此處的「人性」是指介於社會人性和抽象人性之間的「人性」),認為這本書多少佔據了當今中國思想的「精神制高點」。同時,也有人對《白沙碼頭》的結構、敘述方式,甚至人物命名上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並在「莫懷戚價值是否被低估了」的問題上也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作協副主席。重慶人。1966年初中畢業,到四川內江插隊。198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 現為重慶師范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其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說選》。

⑥ 《散步》問題

決定走小路是因為「我」陪同兒子的路還長,陪同母親的路卻很短了,也因為走大路方便老人,而「我」理所當然照顧母親。

「散步」是本文的中心事件,是凝聚親情的紐帶,是全文的敘事線索,把祖孫三代互敬互愛的各種細節貫穿起來。題目語言凝練,感情蘊含豐富,給人以溫馨的感覺。

⑦ 學習編程,如何度過迷茫期

1. 選擇一門好的編程語言,一門你自認為可以用它快速地做出一些有用東西的語言。建議你學習一種動態語言。選擇一種你覺得語法(文檔)讓你使用起來更舒服的編程。為此,你可能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在幾種不同的語言之間進行比較。這么做目的不是為了讓你感覺更好或者讓編程更容易。更快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並且能夠看到成果,才是激勵你編程的源動力。不要選擇一門需要某種重量級的IDE(IDE是一種能夠幫助你編寫並運行代碼的工具)才能輕松編程的語言。你所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文本編輯器。(註:原文並沒有標號,是我們加上的,請大家別忘記了哦,我們是從零開始數數的。)

2. 選擇一個好的編輯器。
編輯器對程序員而言,就是像是弓對弓箭手一樣重要。這里有一些推薦的編輯器:

SublimeText 2 – 如果你剛開始編程,推薦使用SublimeText 2

Emacs – 學習曲線陡峭,快捷鍵復雜。如果你想定製自己的使用習慣,需要學習Emacs Lisp.

Vim – 不僅操作簡潔而且它默認包含在linux的發行版中,所以深受大家歡迎。我開始使用了2年Emacs。由於Emacs的快捷鍵操作過於復雜,我的雙手開始經常疼痛,這迫使我轉向了Vim陣營。了解Vim的快捷鍵是非常有必要的。當你在遠程的伺服器上編輯代碼時,你唯一不需要安裝的編輯器就是Vim。

注意!Emacs和Vim可能已經成為成為古董了。但是,它們都具備一些現代編輯器多不具備的功能。

3. 選擇一個你可以從中學到東西的操作系統
Windows不會教會你任何東西。使用Windows你唯一學會的就是打開一個exe(可執行)文件來安裝軟體和使用它。可能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很酷,但是長遠來看,如果你立志成為一個web開發人員,可能還是要具備基本的linux知識,尤其是當你要發布程序的時候。Linux也允許你根據自己的要求來定製程序。Macs也很酷,但是我認為你現在經濟上還負擔不起。

4. 不要通過復制粘貼來做備份
一個新手程序員通常會把文件復制粘貼到一個臨時目錄下面來進行備份。這也許也是他們唯一知道的方法。不要那麼做!你需要使用版本控制軟體。我強烈推薦使用Git,它是個目前很流行的版本控制工具,而且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對一個Git新手,有一個良好的社區和很多參考資源來學習。(除了Git之外,還有mercurial, darcs, fossil等等。但是我還是建議從Git開始,我有很多的理由來支持Git,這里就不多費口舌了。)

5. 知道去哪裡尋求幫助
參加一個和你相關的(你使用編程工具相關的)程序員社區。比如StackOverflow就是程序員的Facebook。那裡沒有消息狀態和回復,取而代之的是問題和答案。除此之外還要學會使用IRC。IRC是一種老式的聊天室,現在還在被大多數開發人員用來分享技術信息和幫助解決問題。

6. 培養你的禮儀
知道什麼時候問問題。你遇到的大多數問題都是別人碰到過並且在Internet上能夠找到解答的。在IRC或者任何論壇里發問之前,先搜索一下google(或者blekko)來看看是不是有現成的答案。在IRC上問問題需要有耐心。永遠記住,人們只是處於好心來免費幫助你。有時你發問以後需要幾個小時才能有回復。所以,耐心等待。除此之外,記得問問題的時候要禮貌。世界很小,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

7. 結交朋友,技術書籍只能教你解決常見的問題
當你在搗鼓一些程序或者從程序的作者那裡學習,你能學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東西。當你散步的時候,請和遇到的朋友打招呼。你肯定不是唯一的程序員。和其他的程序員一起交朋友一起工作。你會注意到,當一群技術愛好者在一起的時候,不論話題是從什麼地方開始,最後總是以技術話題收尾。這是必然的現象。所以你可以盡情參與。在你的黃金年齡努力編程,我能告訴你的是,我在開始6年前尋找朋友並開始討論編程,從那時起才學到那些書本和文章不會我的東西。所以我總是說,我的編程經驗有6年,因為只有那個時候開始,我才開始與人交流並開始感覺真正地開始學習編程。

8. 參加開源項目
為開源項目編寫代碼能帶來回報。這不僅僅是幫助別人,你留下的代碼會被其他人使用或(可能)改進。當別人給你的代碼添加功能或者提出修改意見時,也是在提高你的編程水平。開源軟體項目不一定要是一個大工程,編寫一個下載youtube視頻的小程序也是很有用的。更重要的是,你會驚奇地發現你編寫的代碼會成為與他人有效溝通的橋梁。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⑧ 《散步》中的問題

1.表現了妻子融洽和諧的性格.
2.因為我們這三代人我處於承前啟後的,大家都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責任重大.
3.因為我陪伴兒子時日還長,但可以從第3自然段可以看出母親已是風燭殘年了,陪伴她的時間短,讓她能安度晚年所以就遷就母親。因為母親疼愛孫子,不想磨滅孫子的好奇心。
4。大路平坦,為了母親的安危,遷就她的意見,所以我決定走大路。
5。這一家人給人一種很融洽、溫馨、和諧、和睦相處、尊老愛幼、和美的印象。
我們剛講玩這一課,老師跟我們對了答案,很准確,希望能幫助你!

⑨ 莫懷戚的《散步》中的一些問題

一、整體把握

這一家人,祖孫三代,和和美美,相親相愛,這是一個多麼幸福的家庭。作者表達了關於家庭倫理的理想。

最突出的一點是,「我」的敬老。試作兩個假設,第一個假設,如果把母親冷落在家裡,散步就帶老婆孩子,那會怎麼樣呢?不少人往往是這樣做的,在他們看來,沒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開心。殊不知,老人在家多麼孤獨、凄涼、寒心。不勸母親一起散步,似乎也沒有良心的譴責。「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設,更可以感知「我」對母親的孝敬。

第二個假設,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從兒子,那會怎麼樣?兒子如願,自然興高采烈,久而久之,就會變得驕縱。母親呢,老年人有涵養,自然不至於老大的不高興,但是,心裡總不大暢快。年紀大了,自己說話還不及小孫孫。走小路也有理由,小路有意思,「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散步就是看景的,走小路實在也算不得錯。而「我」唯母命是從,沒有把兒子當小太陽寵著,更可以感知「我」對母親的孝敬。

孝敬,出於良心。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個決定的因素。

二、問題研究

1.這篇短文為什麼大詞小用、小題大做?

大詞小用確有好幾處。一處把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說成「分歧」。一處說,面對「分歧」,「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一處把自己的話,說成「決定」。一處在結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這樣的大詞小用,小題大做,透露作者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

2.作者的意思是什麼呢?

探究這個問題,要學會一種思想方法,就是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行為到原則。

「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兩頭。兩頭都顧到,當然沒有矛盾。有時,無法兼顧兩頭,就像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無法「兩全」,只能顧一頭,那麼顧哪一頭呢?「決定委屈兒子」,就是顧老的一頭。因為伴同兒子的時間還長,言下之意,父母風燭殘年,想孝敬,時間也不可多得。這里有一個家庭倫理道德的准則: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

實行這個原則,家庭就和美了。奶奶疼孫孫,總是謙讓的,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寵著孫兒的。孫兒呢,見爸爸為人孝敬,自己也聽話,你瞧他,不哭也不鬧。這一家多麼和睦。孩子長大了,爸爸年老了,就會像當年爸爸孝敬奶奶一樣孝敬父母。好的家風就會代代相傳。

再往深一層想,試看人性,疼愛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的,孝敬老人,就不容易做到。天下不乏不孝之子,造成諸多家庭矛盾。作者有感於此,借散步這個題材,宣揚一個倫理原則。照這個原則辦事,一個家庭總是比較和美的。

再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妻子的賢良,也是重要因素,「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她對婆婆沒有不孝順的表現,當「我決定委屈兒子」,妻子絲毫沒有爭執。一般說,婆媳關系更為要緊。這篇短文在妻子身上著墨不多,但是隱隱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意思,為人妻,為人兒媳,理當如此。

3.為什麼把「我」背母親,妻背兒子描寫得那麼鄭重其事呢?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

這個形象很有象徵意義,中年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4.這篇短文語言很精美,從哪些方面去學它的語言呢?

學習課文的語言,可以把注意力專門放在詞句上。精美的語句反復揣摩,揣摩作者怎樣遣詞造句,悟出一點道理來,今後自己作文,就會靈活運用。

第一段有一句:「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這幾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態都顯現出來了,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情態畢現。「正因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缺乏文化修養的人,話是不會這樣說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現什麼情態,就要用什麼樣的語言。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比況得多妙!從內容上說,有回環的關系,把母子關系一下子追溯到幾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溫順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這種妙思來自何處呢?就是寫甲與乙二者時,說了由甲到乙,再由乙到甲,便可以構造出這樣的妙句。

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這是本文語言精美的主要成分。例如: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事物都是成雙成對的,把兩個方面集中在一起說,力求把句子寫得整齊一點,就可以構成這樣對稱的句子。對稱的句子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

練習說明

一 朗讀全文。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

本題在標題上做文章,意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也是揣摩標題藝術。第一問,可以回答「好」,也可以回答「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另擬標題,可以各顯神通,擬好後,交流一下,相互評判,鼓勵創意。

二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並與同學交流。

本題要求理解語句的深層含義,重點應放在「整個世界」四個字上,兼及其他。

答案參見「問題研究」之三。

三 下面這篇短文也是講三代人的故事。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三代》一文略)

《三代》與《散步》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則差別較大。本題作比較閱讀,培養鑒賞能力。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說《散步》更感動人,可以;說《三代》更感動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兩篇短文的主旨,《三代》說的是,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散步》說的是,孝順第一。衡量作品,也要從社會價值上去考慮。

教學建議

一、抓住兩處關鍵,引導研討

寓意深刻而文辭沖淡的文章,閱讀能力的高下表現在理解的深度。只見表層,不見深層,是膚淺;由表及裡,方為深刻。本文關鍵有兩處。一處在面對「分歧」時作出的決定,一處在篇末所說的「整個世界」。尤其是第一處,要引導研討。「我」為什麼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推而廣之,「我」處事的「原則」是什麼。悟出一個「孝」字,才算理解了課文,於人文素養也大有益處。

二、要引導揣摩語言,學習語言

特別要品味對稱的句子,要研究遣詞造句,這樣的句子是怎樣寫出來的。例如寫「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接著寫背的重量,從母親的體重到兒子的體重,連起來說,就可以造出對稱的句子。一個是不算重,一個是輕。擴展一下,說為什麼不算重,為什麼輕,一個瘦,一個是幼小,再擴展一下,說到身材,一個是高大,一個是很胖。這樣就能說出兩相對稱的句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很輕。」引導學生揣摩語言,增強語感,才能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設計

1.朗讀。

朗讀能力包括接到文稿立即朗讀的能力,這一次要試試這種能力。

2.跳讀四遍。

第一遍注意「我」這個人怎麼樣。

第二遍注意妻子性情怎麼樣。

第三遍注意母親性情怎麼樣。

第四遍注意兒子性情怎麼樣。

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無形的。例如,「我」說「走大路」,委屈了兒子,沒有寫兒子的反應,應該加以想像,也沒有寫妻子的反應,也應該加以想像。

3.談談整體感受。

既要展開,又要聚焦,聚焦於「我」的孝敬上面。

4.內容研討。

研討方法:質疑;提問;合作探究。

(1)這篇短文為什麼大詞小用、小題大做?

引導法:先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再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2)作者的意思是什麼?

引導法:抓關鍵因素;學習從個別提升到一般的抽象。

(3)為什麼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那麼鄭重其事?

5.語言學習。

(1)用圈點法圈出精美的句子。

(2)揣摩對稱的美。

6.語言運用。

(1)_________________信服地點點頭。

(2)一切都取決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得其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粼粼。

7.比較閱讀:《散步》與《三代》。

有關資料

一、《散步》的寫作契機(莫懷戚)

《散步》寫於1985年;因為是發一種「生命的感慨」,所以註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詩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說體裁這東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選取,實在只是一種自然結果。

這篇文章寫作的契機,現在回想,應該是兩個。

第一個就是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確如文中所說: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陣才將母親帶上路……當時我兒子正上幼兒園,他叫「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也是真的。但是當時我們的笑,是為小傢伙的出語機靈而興奮,像所有年輕的父母一樣,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過人之處——你看他小小年紀便懂得歸納,將來豈不是個哲學家?

第二個契機則較有理性色彩。我與來西南政法學院進修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相熟後,常就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行淺層次交談。出我意料的是他對中國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將其拆開,反對「悌」(他說弟弟沒有必要高看兄長),而對「孝」,卻大加贊賞,說中國人的敬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說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雲雲。他還同我一起看過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說這種「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國像一家人在過年的事,在美國是不可想像的」。

我們自己丟掉的,發達國度的人卻拾起來,如獲至寶,這使我感慨不已,開始重新正視這份看起來很陳舊已無什麼油水的民族遺產。寫作的念頭就產生了。

選材時,我最終確定第一個契機為文章的外延,或曰思想感情之載體,是這樣考慮的:

(一)這是一次真實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細節),這樣,想像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託,較之純粹的虛構更有實感;

(二)剛好三代人,主體「我」和「我的妻」,客體「兒子」、「母親」齊全,便於「導演」;

(三)說「導演」,是因為近年的散文寫作傾向之一,是情節化(也有稱細節化的),總之寓理於事之風長,單純說理之風消;可讀性越來越被強調。

切入角度:強化「生命」,淡化倫理,一是因為倫理說得已經太多,出新很難,二是「生命之說」不但本質,而且人性與動物性的參照也出來了——只有人類才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謂中青年人吧,其責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會性,或曰倫理性質,也暗暗滲透了出來。

而沉重的責任,自需背負,所以我在文中設計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將整個世界背起來,中青年人責無旁貸。

而且為了突出「責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爭,由我裁決,不能兩全這個重要細節。事實是有歧路,無爭執——祖母寵孫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無以產生表現力。

而且那次也只背了兒子,並未背母親,但這之前是背過母親的。譬如1981年我們陪母親游都江堰,離堰水,景象略險,我便背著母親慢慢。那時母親尚不很老,似覺過意不去,我說你在我背上我還穩當些。這倒是實情,所以母親說:「那麼,倒是我在保護你?」。

所以說,如果從未既背過小,也背過老,也難想到背負這一幕。

所以綜觀此文之作,也不過暗合了一條文藝理論: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如是而已,也無甚特別的技法。

(選自《語文學習》1995年第3期)

二、《散步》的人性美

1.《散步》探美三題(節錄)(夏雨舟)

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讀完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禮。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讀這篇文章的歷程,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

《散步》一文的線條比較明晰:(1)「我」勸母親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決定委屈兒子;(5)母親卻依從了孫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如此簡單的事情,作者何以將它寫得饒有興味,發人深思呢?細味之,不外乎採用了尺水興波,一波三折的寫法,在波谷與波峰上折射出親情、人性的亮麗之光。

文章開篇寫「我們」一家去散步,母親本不願意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了覺得很累。」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於是,母親信服地點點頭。

本不願出來的母親何以又答應了呢?作者這樣寫的:「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

一個「慈母」,一個「孝子」,一個真誠的理解,一個絕對的信任,這種良性的因果循環正反映了古樸的倫理道德之美。

在散步遇到走大路還是走小路時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這個矛盾怎麼解決呢?當然取決「我」了,此時,作者深感自己責任的重大: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於心不忍。於是,「我」決定委屈兒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這個選擇應該說是入情入理,體現了「我」愛幼更尊老的情感。

當「我」作出「走大路」的決定後,結果竟出人意料:「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忽然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如果說「我」的決定易於理解的話,那麼母親的改變則有悖常情了。但正是這不合情理的地方,人的真誠善良卻得到了充分的光照,這一家三代人的溫和、謙讓與體貼都融進了這深深的愛之中。這不正是以血緣構成的家庭最穩定、最能持久也是最為寶貴的東西嗎?

「有意思」的小路的確不平順,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只好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這一「背」實際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擔,架起了兩代人之間的橋梁,含蓄地影射了「我」這一輩人贍養老人撫育兒女的重大使命。

(選自《中學語文教學》1995年第9期)

2.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賀曉溪)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動人心弦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反映了我國文明家庭建設的可喜成就。

文章在選材上頗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時代得到了發揚光大。

在這個三代人的家庭里,「我」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每當家庭出現分歧的時刻,「我」總是主動地站出來,消除分歧,維護團結,增進親情。「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親不想去。原因是母親老了,身體不好,好不容易才熬過了一個嚴冬,走遠一點就覺得累。母親的想法並非毫無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極的表示順從,而是積極地提出建議。「我」勸說母親,正因為年老體弱,「才應該多走走」。「我」的話滲透著辯證思想,飽含著對母親的深切的愛,有利於母親身體素質的增強,有利於家庭溫馨氛圍的營造。母親聽了「我」的話,不是固執己見,而是從善如流。兒子敬愛母親,母親尊重兒子,家庭出現了融洽、祥和的氣氛。

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湧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於是「我」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的美德。

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的時刻,母親忽然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母親疼愛孫兒,了解孫兒的心思,知道孫兒喜歡小路旁邊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小路盡頭水波粼粼的魚塘,於是決定自己克服困難,滿足孫兒的心願。母親改走小路的決定,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幼」的傳統美德。

小路不好走,母親對「我」說:「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到了一處難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他們怕摔傷了自己所背的親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穩,很仔細。他們的行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

(選自《中學語文教學》1994年第9期)

三、景物描寫的詩意美(夏雨舟)

《散步》一文對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僅有兩處,兩段文字加起來也不過七十餘字,可在這輕描淡寫之中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

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冬去春來,「大塊小塊的新綠」有濃有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這「新綠」,這「嫩芽」,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力的禮贊。

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是啊,盡管「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總算來了」,母親也總算「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這字里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春天來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是該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懶;也得活動活動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兩段景物,看似簡短,實則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摘自《〈散步〉探美三題》,載《中學語文教學》1995年第9期)

四、《散步》的語言美

《散步》的語言平易朴實,然而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如同橄欖一般,越嚼越覺得有滋味。下面從三個方面作具體分析。

(一)情趣盎然。「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小傢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傢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二)含義豐富。「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一句表現了妻子的賢惠。「在外面」這個限制語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裡」就可能不是這樣了,很可能「我總是聽她的」。「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譜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三)意在言外。「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她的眼睛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願望的內心世界。

(出處同「二」第二則)

《散步》的語言散發著清新淡雅的芬芳。閱讀這種語言的感受像是背著花籃和作者一同散步,一邊交談,在不經意間往花籃里採摘幾朵並不名貴卻很雅緻的花朵。

縱觀整個行文,無生僻華麗的詞語,更無令人費解的句子,除文末有幾分含蓄外,其餘則明白如話。但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

句式的整齊與錯雜,音韻的鏗鏘與連綿,語意的對舉與反襯,似乎都是信手拈來,無絲毫的刻意雕琢。於平實中見靈氣,在淺易中見哲理。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兒子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三個句子看來熟悉的字眼很多:無非就是「我的話」「她的話」,「前面」「後面」,「媽媽」「兒子」,讀來卻能撩起幾多思緒,幾多羨慕:慈母與孝子愛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寧靜溫馨……羨慕之餘卻又悟出:生命原本這樣,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個「平順」,一個「有意思」,這分明是描摹母親和兒子的口吻,加之運用頂真辭格,讀時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韻感。

「我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一「老」一「小」,一個看為「強壯」,一個視為「高大」,這種回環復沓的句式和遣詞的變化既使句子饒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現了「我」復雜的心理。

「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我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此種對舉在文中是常見的,它構成了句式的對稱美,同時也為文章的內容服務,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後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這里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摯愛生活,品嘗人生甜美的無窮韻味。

⑩ 慢走絲用mastercam9編程遇到的問題

如果是9.0版本的話,在Cuts選項下勾選Tab 在Tab width里輸入0.4的寬度,Number of tab cuts 輸入1即可!

熱點內容
內置存儲卡可以拆嗎 發布:2025-05-18 04:16:35 瀏覽:336
編譯原理課時設置 發布:2025-05-18 04:13:28 瀏覽:378
linux中進入ip地址伺服器 發布:2025-05-18 04:11:21 瀏覽:613
java用什麼軟體寫 發布:2025-05-18 03:56:19 瀏覽:32
linux配置vim編譯c 發布:2025-05-18 03:55:07 瀏覽:107
砸百鬼腳本 發布:2025-05-18 03:53:34 瀏覽:945
安卓手機如何拍視頻和蘋果一樣 發布:2025-05-18 03:40:47 瀏覽:742
為什麼安卓手機連不上蘋果7熱點 發布:2025-05-18 03:40:13 瀏覽:803
網卡訪問 發布:2025-05-18 03:35:04 瀏覽:511
接收和發送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5-18 03:33:48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