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特效腳本
⑴ 如何製作拍攝視頻腳本
要給誰看?
這是文案在寫之前首先要明白的,受眾群體是誰,他們的年齡段、職業歸屬、家庭緯度、愛好、消費能力等情況,總之對於觀眾的畫像越明確越好,比如說你的受眾是中老年人,然後你把你的宣傳片做成游戲畫面主題,顯然,符合你的觀眾的認知是第一位的,所以,首先要明白給誰看,我們要做的東西不是我們想做的,而是客戶想看的。
你想表達什麼?
你是希望突出企業的產品好、企業的規模大、企業的誠信度、企業的前景好、企業有非常強硬的後台、企業工作氛圍好,等等.....這一定要非常的明確,不然如果你都不知道你想說什麼,觀眾就更不知道他們想看什麼了。
細化到每一幀該思考什麼?
開始幾秒到幾分幾秒,畫面變成什麼樣。從十秒到十幾秒,鏡頭如何出?從幾分鍾到幾分鍾,將會有哪些特效?背景音樂是啥?公司LOGO在片頭出還是片尾出?
視頻的情緒是什麼?
一部宣傳片,最重要的就是情緒,如果沒有情緒,你的宣傳片只是文字和光影堆砌出來的一個視頻素材,甚至是視頻垃圾,人在看宣傳片的時候,能夠記住的文字和畫面畢竟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尤其是文案,經常看完之後腦子里一片空白,但是情緒是可以被記住的。
費用是多少?
你天馬星空的想像在好,採用好的器材,好的拍攝人員,企業沒有那麼多的預算,一切也都是徒勞。
關於如何製作拍攝視頻腳本,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誰信那個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⑵ 如何在網頁背景添加動態圖案
背景放一個GIF的動畫圖案就可以了。
background=xxx.gif
或者是找一段飄雪花的JS代碼。
代碼自己找吧。
相信《網頁特效夢工廠 XP v2.3》可以幫助你!
你在做網頁嘛,如果是的話,這是你不可多得的超Cool工具。這是可以自動生成網頁特效的軟體,每個特效都可以有您進行參數設置,100%傻瓜性。收集了包括時間特效,文字特效,圖像處理,滑鼠特效,頁面特效,菜單特效,在線游戲,其它特效在內的八類上百個精彩特效。這些特效都是使用率比較高的JavaScript代碼,您可以直接使用。軟體內置瀏覽器,您可以隨時預覽特效效果;特效製作好之後,您可以把它復制到剪貼板,或者保存到文件中;軟體的界面美觀新穎,操作簡單明了,極易上手。輕輕點幾下滑鼠,又炫又酷的網頁任你選!
下載地址:http://www.crsky.com/soft/774.html
下面的是一個網頁製作特效的站點。有很多的東西。看看吧
http://www.helpor.net/
⑶ 如何用一個腳本,製作成電腦壁紙
1、打開「文件>新建」菜單命令,打開「新建」對話框,設置「名稱」為「電腦壁紙」,「寬度」為1280像素,「高度」為800像素,「解析度」為72像素/英寸,最後點擊「確定」
2、選擇我們裝備好的圖片,使用左鍵將圖片拖到畫布中。
⑷ 怎麼把這個CSS3特效當背景啊
如果是動圖的話直接做成背景就可以了,如果是腳本的話,找到它的載體標簽,然後用定位再用浮動優先順序:z-index: -9999;
注意:這個動圖/腳本必須要在你想添加背景的最外面一層容器里
⑸ 如何做特效
太空科幻大片《星際迷航:暗黑無界》難得一見的用IMAX攝影機拍攝了其中三十多分鍾的場景,堪稱科幻題材片中IMAX3D版先河之作,同時也受到超過90%的科幻迷熱烈期待。
電影特技作為電影藝術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其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旨在為觀眾營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視覺盛宴,給觀眾們真切地感受到"身臨其境"的觀影感受。
好萊塢大片大量運用了電影後期製作技術,尤其是數字特效,在創造影視藝術中的現實世界時,又在創造異乎尋常的"夢幻世界"及"超人"故事。
一些高難度、大投入的科幻片、災難片、動作片廣泛地使用了數字特效,變幻出了"虛擬現實"和"未來世界"。
那麼,這些電影特效到底是如何運用的呢?
微型模型
人、妖怪、建築物,以及交通工具的模型都被用來製作電影特效。
當模型必須被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中的任意一種來移動它們:用手、機械,或者電來使它們移動。運用手工來移動它們需要很長時間,因為模型在銀幕上一秒種內的活動,至少需要有24個動作。
電影中的假象
按正常的速度,電影膠片在每一秒內能拍攝24張靜止的圖片。改變每一秒內拍攝的畫面數量可以製造出一些基本的特效。
每秒內拍攝的畫面多於24張,就會產生一種慢動作的效果。相反,如果每秒內的畫面少於24張,那麼電影中的動作就會加快,這樣就會顯得更加劇烈,刺激。
電腦合成圖象
人們對電腦的使用,使得電影特效製作的速度以及質量都有了巨大的進步。
影視特效具體是做哪些工作?
在影視電影中,人們通過計算機技術製造出來的假象和幻覺,被稱為影視特效。
電影攝制者利用它們來避免讓演員處於危險的境地、減少電影的製作成本,或者理由更簡單,只是利用它們來讓電影更扣人心弦。在影視拍攝中,經常用微型模型,例如:人、妖怪、建築物等各種,來實現電影中特效的需要。
伴隨著計算機圖形計算技術的發展,使電影特效的製作速度和質量有了巨大的進步,製作者可以在電腦在完成更細膩、真實、震撼的畫面效果。
比如可以使用Maya軟體來製作風雨雷電、山崩地裂、幽靈出沒、異形、房屋倒塌、火山爆發、海嘯等用實際拍攝或道具無法完成的效果,也可以使用Maya軟體製作模擬的角色,例如:精靈鼠小弟中的老鼠,冰河世紀中的松鼠、星球大戰中的Yoda大師等等。
關於流體、粒子、剛體、柔體、摳像等常用特效專業術語解析
流體是基於動力學計算的,可以產生真實的流體運動效果。流體可以模擬霧、火焰、煙、雲、水等效果。粒子是動力學的一部分,而動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用來描述物理世界物體的運動方式。
粒子在製作特效時是非常有用。粒子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可以製作水花、火焰、沙塵、煙霧等等。
比如用來表現船在海上航行與海面產生飛濺的水花,人站在甲板看到海里的魚群,那些魚群可以通過粒子來完成,先是得到粒子類似魚群效果的運動路徑,再讓每一個粒子去替代不同類型的魚模型,這樣可以在每一個粒子的位置上放一個魚上去,得到群集動畫的效果。
剛體則可以使三維軟體中的物體模型參與動力學的解算(理解為電腦計算),比如我手上一個物體掉到地上,在地上彈跳的過程,其實動畫師可以根據運動規律的理解,去手動的定義這個動畫過程。
但如果是有無數碎塊掉落相互碰撞的效果,比如說有一面牆,一個炮彈打過去飛沫四濺,這一系列復雜的運動過程由動畫師逐一完成,工作量非常龐大,這就需要把物體碎塊模型轉化為剛體,轉化為剛體就可以參與一系列的動力學解算,通過解算得到模擬的運動。
柔體,簡單說柔體就是柔軟的物體,在Maya將通過動力學的解算,使物體得到柔軟的運動,例如:衣服、國旗、有彈性的皮膚、窗簾或者是會隨風飄動的毛發等等。
摳像,屬於後期特效部分,摳像就是摳素材,去除實拍素材中的多餘部分。比如我們在看電影時經常看到很壯觀的場景,有一個人站在山上,在遠處火山爆發,火光沖天,實際上拍的時候一般找不到這種景觀,這就需要做後期處理。
我們經常在電影花絮中看到,演員站在以藍色或綠色布為背景的前面進行拍攝,這樣使前景角色和背景之前產生顏色差異,由製作人員將藍色或綠色拍攝區域摳掉,然後再通過電腦圖形技術將特效場景與拍攝人物合成在一起,得到真實的震撼效果。
影視特效分類
特效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是三維特效,二是後期特效。兩者在特效領域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相鋪相成。
三維特效很容易理解,即通過三維軟體技術,製作三維相關的內容。
後期特效指通後實拍內容、照片素材和三維軟體渲染的素材進行合成,得到最終的效果。
這兩部分相輔相成,熟知後期特效,可以幫忙製作人員在三維製作過程中提供更多的想法思路和解決方案。有些效果可以在三維中完成,也可以後期下完成,而有些效果只能在後期下完成。如果製作人員熟練掌握後期特效和三維特效的應用,可以選擇一條最好的製作方案,在高效率情況下追求最好的品質。
Maya等軟體在影視製作中的運用
現在在電影特效製作領域,應用Maya軟體的用戶群很多,Maya非常適合團隊合作,其製作流程比較科學先進。
在一個團隊中,Maya可以根據實際的製作情況進行二次開發,它提供了很強大的流體、粒子、剛體等系統,再配合Maya周邊的軟體和插件就更強大了。
例如RealFlow強大的流體軟體,Renderman渲染器在電影製作中使用廣泛,屬於頂級渲染器。在後期軟體方面,有很多不錯的軟體可以選擇,其功能都很強大。
推薦是Fusion,因為Fusion與Maya結合的很完美。Fusion有三維功能,其中有:物體動畫、相機動畫、紋理、點雲信息和粒子,這些都可以和Maya交互相兼容。
特效製作除此之外還需要運用一些跟蹤軟體,跟蹤軟體就是將實拍素材作反求,求出當時攝像機的運動軌跡,使三維或後期的內容與實拍素材無縫結合,例如:電影《加菲貓》中,電腦製作的加菲貓與拍攝場景結合。跟蹤軟體是非常有必要的。
影視製作流程詳解1前期拍攝
使用電影攝像機、數字高清攝像機、數字BETACAM、DVCAM、DVCPRO等各種專業攝像機,配合搖臂軌道車燈光等輔助設備,拍攝出精美的畫面 。
2後期製作
使用3Ds MAX、MAYA、SOFTIMAGE等工作站軟體製作片頭動畫,高級非編工作站進行畫面剪輯,音頻電腦工作站進行錄音、配音;再加上廣播級字幕系統、特技系統使製作出的影片達到預期效果 。
3簡單流程
1、撰寫方案:全面、概括的介紹企業。 2、寫腳本:將方案內容進行分鏡頭,搜集相關的視頻、音頻素材。 3、根據腳本進行拍攝內容。 4、設計製作片頭。 5、後期編輯:剪輯、配音、配樂、字幕、特技轉場,全成VCD或DVD。
4復雜流程
1、拍攝前准備:
製作腳本( Shootingboard )、導演闡述、燈光影調、音樂樣本、堪景、布景方案、演員試鏡、演員造型、道具、服裝 …… 等有關廣告片 拍攝的所有細節部分進行全面的准備工作,以尋求將廣告創意呈現為廣告影片的最佳方式。
2、第一次製作準備會:
PPM 是英文 Pre-Proct Meeting 的縮寫。在 PPM 上,製作公司就廣告影片拍攝中的各個細節向客戶呈報,並說明理由。
3、第二次製作準備會:
經過再一次的准備,就第一次製作準備會 (PPM1) 上未能確認的部分,製作公司將提報新的准備方案,供客戶及廣告公司確認。
4、拍片前最後檢查:
在進入正式拍攝之前,製片人員對最終製作準備會上確定的各個細節,進行最後的確認和檢視,以杜絕任何細節在拍片現場發生狀況。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場地、置景、演員、特殊鏡頭等方面。
5、拍攝:
按照最終製作準備會的決議,拍攝的工作在安排好的時間、地點由攝制組按照拍攝腳本 Shooting board 進行拍攝工作。為了對客戶和創意負責,除了攝制組之外,通常製作公司的製片人員會聯絡客戶、有關創作人員等參加拍攝。
6、沖洗作業:
就像拍照片之後需要洗印一樣,拍攝使用的電影膠片需要在專門的沖洗廠里沖洗出來。
7 、轉磁:
也叫作 Film-to-Video Transfer ,沖洗出來的電影膠片必須經過此道技術處理。
⑹ 日本的動畫片是用什麼軟體做出來的
日本的動畫用的是手工繪畫,一秒種用8張圖
畫這樣的圖有專業工具
他聯合著電腦軟體,Animo6,這個軟體電腦上一般裝不上,我下載這個軟體半年了,沒有裝上。他需要物理網卡地址和IP地址相互轉換
其實他的流程很麻煩,需要的美術畫工也很多。腳本製作是最初最重要的。
下面是他的詳細資料
·制前工作
「腳本」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步驟是「腳本」。所有的人物設計,機械設計和美術設計及導演均要照著腳本來構圖。因此在不管是什麼樣的企劃,腳本在製作過程中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負責一部動畫作品成敗與否是製作人。因此,如果製作人對腳本有意見(不夠吸引人..)腳本作家就要修改腳本。當然如果導演對腳本有意見而製作人也贊同導演的意見時,腳本的修改也是必然的。再者,雖然導演不同意初步腳本而製作人認為沒有必要修改的話,腳本就不會被修改。
「導演的工作」
導演是整個動畫製作群的領隊
以下為導演們實際工作的大略內容
1、制前作業:
* 和腳本作家及製作人敲定腳本
* 分別和人物造型設計師、機械造型設計師、美術設計師開會將各設計案定稿
* 製作分鏡圖(有時是副導演製作)
2、製作過程中要和副導演們談每一集的製作方向
3、制後作業:
* 和剪接師編輯影片
* 指導聲優們及音響導演製作出理想的效果
* 影像及音效合成。
4、參予所有的宣傳活動
「分鏡圖和副導的工作」
分鏡圖簡單的來說是「以圖像呈現的腳本」。畫分鏡圖的時間*製作日程表的不同而有長有短。平均26分鍾動畫的分鏡圖要花3個星期完成。分鏡圖不需要很正確的將人物造型畫出來,只要能讓之後的工作人員看的懂就可以了。盡管如此,分鏡圖師還是需要事先練習每一部作品人物造型和了解作品的特色才讓原畫師*著分鏡圖正確的畫出每一集副導演所需的鏡頭。常常可以見到分鏡圖師和副導為同一人物。理由很簡單。因為圖面的設計人(分鏡圖師)通常是最了解每一個鏡頭需要的效果和聲優演技來襯托出作品魅力的人。所以分鏡圖師大多兼副導的工作。
副導演基本上分擔導演的重擔。不管是集數較少的OVA系列或是N集的電視動畫系列,導演一個人要顧全所有的製作細節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每一部動畫系列都設了副導的位子來管理每一集的動畫製作。而導演多半負責重要的第一集及最後一集。副導的工作內容除了不負責制前的腳本,設計稿和制後的宣傳活動之外,基本和導演相同。但由於導演是整個作品的總指揮,因此在副導負責每一集的製作之前,副導所畫的分鏡圖還是要經過導演的同意後才能正式分派工作給原畫師進行製作。
「人物設計和人物設計師]
將原作漫畫改編成動畫時,因為人物及服飾已經定型,所以並不需要再多加設計。不過,漫畫是靜態的作品,因為格數少所以人物的線條及服飾可以復雜來加深作品的美感及印象。但是製作動畫時,如忠於原作人物的線條會使作畫的時間加長而延長製作時間(及更多的經費),所以需要將原作人物的線條簡化。另外,漫畫人物因為不必著色,所以不必將每一線條連結。但是動畫需要著色,所以必須改良原作人物造型將所有的線條連結以便著色人員上色。有一些原作漫畫人物造型並不適用於動畫作品。為了製作效率,著色上及動畫造型上的理由,原作動畫需要另外聘用動畫人物設計師。
原案動畫的人物設計是比較需要創意及困難的工作。原案人物的設計案在交給人物設計師設計時都只是文字及導演口頭上的指令。所以設計師只有*腳本及自己繪圖的能力來憑空設計出能夠襯托出作品故事魅力並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此外還要考慮到製作效率的問題而不能畫出線條太復雜的人物。因此,就算資深的造型設計師也有可能花一段時間才能定稿。
制前作業的人物設計完成後的人物設計圖將分發給原畫師來進行每一個鏡頭的制圖作業。一個人物的設計圖分為三種:服飾設計圖,臉部表情設計圖及局部裝飾設計圖。所有的設計通常分為正面,側面,背面,及特殊表情(生氣,悲傷或微笑等等)以便原畫師模擬。
「機械造型設計及背景設計]
機械設計師在動畫製作上必須考慮到很多因素來設計每一部動畫要求的機械造型。第一要在平時做很多的功課以滿足接踵而來的多樣的設計要求。第二要考慮到製作的日期及進度而設計「適當」線條的機械造型。所謂「適當」線條是因為如果線條多的話,雖然機器人或宇宙船看起來很COOL, 但動畫師們畫好一個鏡頭的時間會相對加長。可是線條太少的話,機械人又看起來太簡單沒魄力,因此作設計時適當的線條是很重要的。最後是對每一個動畫世界的考察而了解並設計出能滿足導演要求的機械戰士或宇宙船。
背景設計師比起機械造型來歷史相當悠久,早從黑白卡通草創時代開始就有專業的背景設計師。背景設計師基本上要畫的「又好、又快、又美」。
[色彩設計及色彩指定的工作]
所有的人物造型及機械造型設計完之後,導演及造型設計師們必須和色彩設計師共同敲定人物的色彩(頭發,各場合衣服或機器人外殼的顏色..等等)。色彩設計必須配合整篇作品的色調(背景及作品個性)來設計人物的顏色。色稿敲定之後由色彩指定人員來指定更詳細的顏色種類。
現在的動畫色彩設計及色彩指定都使用軟體來進行。各製作組使用的軟體都不同,只要是處理影像的軟體都可以進行色彩設計。要注意的是,各軟體處理色彩的方式不同因此在交付給上色人員時要指定同樣軟體來著色。也由於製作方式的數字化以及選色的自由,使得目前的色彩設定選擇范圍加大及定出更為細膩多變化的色彩。
·製作
[構圖,原畫及原畫導演]
在分鏡圖和所有的人物設計和背景備齊後,必須有人將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畫出放大的詳細分鏡圖以便後續動作。執行這項工作的是構圖人員。
分鏡圖往往只是一個草圖,交代一個畫面的大略景物。 例如:在一個鏡頭里出現「小明和傑西站在運動會場中說話」,構圖人員就須按照分鏡圖的每一格的大略指示、人物造型表(例)及背景畫出人物(小明及傑西)及背景(運動會場)的詳細位置關系放大圖(如下圖1,多為A4大)。如果構圖中指示的不清楚會影響到之後的原畫作業。完成後的構圖和人物造型設計表交給原畫師們請他們開始按構圖畫出更詳細的主鏡畫面(如本文最後的原畫圖例。您可從例圖中看出小明漸漸往鏡頭方向跑近.最後完成如左邊構圖例一樣的拿著毛巾開始和傑西說話的鏡頭)。
原畫指導的存在是因為一部作品中有可能不只1位原畫師。每一個原畫師畫出來的人物都可能依個人的畫風不同(或繪畫功力深淺)而有些走樣。修正各原畫師們畫出的原畫稿並統一畫風使其忠於人物設計稿是原畫指導的工作。
好的原畫師及原畫指導必須對攝影鏡頭有一番研究來畫好每一格主鏡。電影可以請演員站在適當的位置擺出導演要的姿態。但動畫只能用筆畫出理想的位置和人物動作。因此能力及資質好的原畫師及原畫指導亦指能夠根據攝影及剪接的理念畫出理想的主鏡畫面(正確的人物的姿態及動作)。而據編者所知,許多資深的原畫師或原畫指導都相當熱愛電影並對電影有一番研究。
動畫是一個能力導向的行業,不管從事哪個製作部分,只要夠努力加強自己的能力一定會被周遭肯定的。(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最後一個主鏡沒有嘴巴。如構圖例所示,這個鏡頭是「小明跑向傑西→站在傑西前面→和傑西說話」。這個原畫圖例(「小明跑向傑西→站在傑西前面」)的最後一張主鏡是「站在傑西面前」。而接下去的「開始說話」的部分里只有小明的嘴部有動作所以分開來畫只有嘴部動作的主鏡。分開畫好的嘴部動作經由剪輯重迭在「站在傑西面前」這個主鏡上就可以完成這個鏡頭了。(注:原畫圖例都已經過原畫指導的檢查及修正並已由描線人員清理過線條。)
[基層動畫]
動畫師是清理線條及畫分格畫面的基層員工。原畫師在畫完主鏡後,要交給動畫師來清理線條及畫中間的分格動作,完稿的分格動作須經過動畫檢查人員看過動作沒有問題後才能交給上色人員著色。畫多少張分格都由原畫師事前先指定好,所以動畫師並不須要想主鏡和主鏡之間要畫幾張分格動畫。
[著色/上色]
上色是將所有畫好的鏡頭剪接在一起之前的最後一個步驟。如果之前的過程有所拖延,上色的塗色時間就相對減少。
目前各界常討論的動畫製作數字化通常是從這一個上色過程開始,之前的過程(除了色彩指定之外)都是手工製作。
製作過程數字化後的上色工作內容
1,用掃描機(Scanner)將原畫和動畫線稿存進計算機
2,清理線條
3,按色彩指定的色彩上色
[特殊效果及特效人員]
特效有以下三種處理方法,
第一種是背景特效
第二種是使用計算機軟體在上完基本色後的鏡頭里加上特殊效果
第三種是在攝影部分的攝影效果
第一種背景特效指在背景直接畫上煙、霧、火焰..等自然現象(如右圖的霧)。
表現的方式都事前在分鏡圖里指定好交給美術設計公司進行繪製作業。第二及第三種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原畫師們在主鏡里畫需要特效的部分,第二步是上色之後在原畫師們指定的部位使用計算機軟體加上特效或在之後的攝影階段中使用攝影技巧完成。
以下用煙霧為來解釋第二種特效。導演在一個鏡頭需要煙霧上升的效果時,會先和執行構圖作業的動畫指導開會討論需要的煙霧畫法。如什麼樣的煙霧及擴散范圍大小..等。動畫指導吩咐原畫師畫好之後的主鏡構圖(如左圖)
經由導演和各集的副導檢查後進入煙霧的分鏡動畫作業。
在上色人員單元中說明過動畫由於上色的關系所有的線條都是連結好而且層次很明顯。因此塗好後的煙霧相當平面(如左圖)。但是煙霧感覺無法以單純的平面顏色表現因此需要使用筆刷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效果多加一層來達成朦朧的煙霧陰影感。這就是第二種特效(如右圖)。
左右圖重迭在一起加上背景特效後就是按原畫師畫的構圖所完成的鏡頭(如左圖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第二種特效在動畫界還沒有用計算機作業前都使用噴畫來顯現模糊或朦朧的效果。現在的特效都用計算機軟體完成。用計算機軟體的原因很簡單,省時省力又省錢。這並不是說人工噴畫的不夠逼真。(如果經費夠充裕的畫,人工繪制當然最好)而是請專人描繪出特效時,如果要畫一百張,就要花一百張的人事及顏料費用。用計算機軟體的話只要經過濾鏡圖片處理就可以完成所需的效果。
通常在上色組里分為普通上色人員及特殊效果人員。上色上完色後如有特殊效果就交給特效人員繼續完成。上色組並沒有明確的專門處理特殊效果的人員。大部分是看誰比較能畫就交給誰處理。
第三種的攝影效果在攝影中詳述。
[攝影及攝影特效]
所謂攝影,簡單的說就是動畫稿和背景合成作業。攝影效果是指負責攝影的作業人員按導演的計時表上指示位置使用攝影機或濾鏡拍攝特殊效果。攝影效果對日本動畫相當重要.因為日本動畫的(預算少所以)張數少,使用攝影效果可以掩蓋許多張數少的缺點。
目前大多使用計算機軟體做攝影合成工作,計算機合成軟體有很多種如Adobe AfterEffect, Discreet Inferno, RETAS!pro..等等。
在動畫里可見到夕陽照在湖面的點點粼光,天空的星光,回憶鏡頭的淡出淡入,炸彈爆發時的震動...等都是在這個過程里完成。數字攝影下只要使用濾鏡就可以達成許多效果。目前的攝影用詞和攝影台時代沒有不同只是少了真正的攝影相機而已。
攝影效果由兩種作業組成,一種是Camera Movement,指移動攝影機身的移動調校。另外是使用濾鏡或調鏡頭焦距拍攝用事先畫好的特效用動畫稿。
以下是幾個常見的攝影特效:
1. Fix:固定照相機位置拍攝固定位置的動畫稿。大多的鏡頭都是用這個方法拍攝。
2. T.I./T.B.:以畫面人物為中心拉遠或拉近相機。
3. F.I./F.O.:人物淡出/淡入畫面,鏡頭焦距的調整。
4. O.L:例如重迭A.B兩格用淡出A淡入B(或相反)的手法轉換畫面
5. 震動效果:拍攝地震,爆發的震動時將每一格畫稿小小的移動來拍攝震動效果。
6. 波面玻璃:一種表片凹凸不平的濾鏡使畫面產生扭曲的現象。常使用於表現水裡或火的鏡頭。
7. 背光:指由攝影台下的燈光往上照射來拍出閃爍的光點(如星光,湖光)或閃光(如雷射炮,雷光)。
8. 柔焦:調整焦距使畫面模糊或使畫面看起來柔和。常常使用在談情說愛或強調主角的可愛或英俊。
動畫公司內的製作過程大多在這個步驟為止。後製作業多交給專業公司。
·後期製作
[剪接]
理想的剪接情況為所有須上色及加上特殊效果的鏡頭都完工使得導演,副導及剪接人員可以按著分鏡圖進行剪接作業。可是大部分的上色及特效製作常無法在剪接作業進行之前完成,所以動畫公司常以無上色前的黑白線畫稿交給剪接公司。上色完後再請影視製作公司替換線畫稿。
在剪接里,副導(畫分鏡圖的人)看著分鏡圖給予剪接人員指示。如:「這里鏡頭時間剪短一點」、「這個鏡頭拉長一些」、「這個鏡頭好像擺在這里不太合適。放到前面試試看」。基本上剪接步驟不管要花多少時間都要一次定稿。原因是,如果影片原版不斷的拉長截短地修正意即指錄音或配音也要重錄很多次不僅花時間也花錢。剪接工作的重要性在於,不管如何精密的畫好分鏡圖一部動畫在沒有剪接之前還是看不出來整部作品哪裡不對。而且,就算導演,副導演,動畫指導在剪接之前再三檢查分鏡原稿,仍有疏失。例如:雖然分鏡圖中看來A鏡頭後連B鏡頭起來很有魄力,但是剪接出來後可能效果不如B鏡頭放在A鏡頭前好。或者剪接出來的影片超出規定時間長度時,須在剪接階段決定將哪個鏡頭留下或割捨。因此剪接在「最後檢驗」意味上對一部動畫作品放映在電視或劇場前的步驟來說很重要。
剪接好的原版大約製成三種影帶以便於之後的制後作業,這三種影帶為
1,音響作業用影帶
2,原版
3,EDL數字數據(編輯數據)
第一種顧名思義是交給音響公司進行之後會解釋的配音,音效及合成用的影帶。第二種是交給製作公司存底用和對照音效合成後影帶用。第三種是純編輯作業數據如哪個鏡頭加在哪個鏡頭後,一般不是很需要但是如果剪接編集作業使用多家製作公司時(如劇場版)就需要有一份EDL數據以便共同作業。
[人物配音]
音響大約分成人物配音,音樂及音效等3大部分。這個部分的大多在作品製作初期就由製作人和導演開會後指定的音響指導來分派工作給各音效部門(如作曲作詞家,聲優,音效製作人員)來進行音樂製作。這次先提賦予動畫人物聲音的配音人員。
參加錄音的是製作人、製作管理、導演、音響指導及副導在錄音室錄音。資深的配音人員們由於經驗豐富或演技成熟,所以可能試音一次就能正式錄音一次OK。當然,一句台詞(尤其是笑聲或哭聲)可用很多種音調表示。導演會指示配音人員以不同的方式表現錄音後挑選最適當的部分使用。
[主題音樂,音效及合成]
除了動畫人物的配音人員出色的演技之外,音效及主題音樂也是另外一個吸引人們觀賞的要因。主題音樂在製作動畫的初,中期就需要選好作詞作曲及歌手的人選。
關於音效,假設一部動畫的故事發生在夏天,除了動畫人物說話的聲音,沒有其它任何聲音,就算映像顯示了太陽海灘或冰塊但是沒有海水的聲音,冰塊融化的聲音,會使整個夏天的感覺減少很多。製作音效的順序為收集聲音材料->編集->混音->錄音->確認->保存材料。音效又分為三種
-『人造音』:原創音效,需要音效師自己創造的聲音,如現實上不存在武器或宇宙船所發出的聲音。
-『環境音』:每一場景在人物周圍的聲音,汽車通過的聲音,學校的鍾聲..等周遭環境中的雜音。
-『生音』:腳步聲,衣服摩擦聲,關門開門聲,簡單的說是由畫面人物動作所產生的聲音。
依照所需的效果,人造音可能要自己從各種不同的音源混音或由音效師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出所需的效果。至於環境音效或生音,有時是直接到街上或野外錄音,有時是使用市面上所出售的音源材料CD。音響器材的不同,音量的大小或每一個人對各種聲音的見解不同會改變每一部動畫的氣氛因此音效師對聲音(任何聲音)要相當的敏感及各音響器材下一番功夫了解。
⑺ 怎麼給html5背景加上js粒子特效
使用了particles.js
particles.js可以從github網站下載到最新的源碼,網址是 https://github.com/VincentGarreau/particles.js/
使用方法非常簡單
第一步,在html中引入腳本文件 particles.min.js,這個文件在下載的壓縮包里可以找到
<scriptsrc="particles.min.js"></script>
第二步,在html中放入一個div容器,設置id為particles-js。這個一般放在所有網頁元素的最後面就可以。
<divid="particles-js"></div>
<styletype="text/css">
#particles-js{
position:absolute;
top:0;
width:100%;
}
</style>
第三步,設置窗口樣式
<styletype="text/css">
#particles-js{
z-index:-1;
position:absolute;
top:0;
width:100%;
background:#aaa;
}</style>
第四步,腳本生成粒子效果,可以單獨放在一個js文件里,也可以放在<script>標簽里。無論如何,這段腳本要出現在div容器之後。
particlesJS("particles-js",{"particles":{"number":{"value":380,"density":{"enable":true,"value_area":800
}
},"color":{"value":"#ffffff"
},"shape":{"type":"circle","stroke":{"width":0,"color":"#000000"
},"polygon":{"nb_sides":5
},"image":{"src":"img/github.svg","width":100,"height":100
}
},"opacity":{"value":0.5,"random":false,"anim":{"enable":false,"speed":1,"opacity_min":0.1,"sync":false
}
},"size":{"value":3,"random":true,"anim":{"enable":false,"speed":40,"size_min":0.1,"sync":false
}
},"line_linked":{"enable":true,"distance":150,"color":"#ffffff","opacity":0.4,"width":1
},"move":{"enable":true,"speed":6,"direction":"none","random":false,"straight":false,"out_mode":"out","bounce":false,"attract":{"enable":false,"rotateX":600,"rotateY":1200
}
}
},"interactivity":{"detect_on":"canvas","events":{"onhover":{"enable":true,"mode":"grab"
},"onclick":{"enable":true,"mode":"push"
},"resize":true
},"modes":{"grab":{"distance":140,"line_linked":{"opacity":1
}
},"bubble":{"distance":400,"size":40,"ration":2,"opacity":8,"speed":3
},"repulse":{"distance":200,"ration":0.4
},"push":{"particles_nb":4
},"remove":{"particles_nb":2
}
}
},"retina_detect":true});
⑻ 什麼是網頁腳本特效
簡明扼要地說就是"通過腳本來改變頁面內各元素的狀態,從而實現動畫的效果"
⑼ 腳本是什麼意思如何做視頻的腳本啊視頻大約20分鍾。
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的興起,短視頻已經成為了企業營銷的必備手段。想要拍攝出優質的短視頻,那麼短視頻腳本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才能快速完成一個短視頻腳本策劃?下面就教大家如何寫短視頻腳本。
第一步:明確主題
明確主題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鎖定目標群體,要搞清楚你寫的東西是給誰看的,根據受眾需求決定腳本的主題。短視頻腳本怎麼寫
第二步:搭建框架
基本主題確定後,就要開始搭建腳本框架。這個框架的核心是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包含:角色、場景、事件。
由於目前我們寫的腳本是供短視頻使用,所以需要在有限的文字內,設定類似於反轉、沖突等比較有亮點的情節,突出出題。
第三步:填充細節
都說「細節決定成敗」,對於短視頻也是如此。一個好的短視頻和一個壞的短視頻可能有相同的故事大綱,他們之間的真正區別是細節是否在移動。如果主題是樹干,框架是樹枝,細節是樹葉,我們可以用樹葉來判斷樹是否健康。
細節可以增強觀眾的表現感,調動觀眾的情緒,使人物更加豐滿。在確定了需要執行的細節後,考慮使用哪種鏡頭來呈現它,然後編寫一個非常具體的快照腳本,細節也是調動觀眾情緒的重要枝幹。此處的細節也就是短視頻的分鏡頭,分鏡頭腳本即將文字轉化成可以用鏡頭直接表現的畫面,通常分鏡頭腳本包括畫面內容、景別、攝影技巧、時間、機位、音效等。
基本上滿足以上三個要點一個短視頻腳本策劃就完成了,對於營銷團隊來說,腳本是提高效率,保證主題,節省溝通成本的重要工具。
⑽ 動漫是用什麼軟體做的
日本的動畫用的是手工繪畫,一秒種用8張圖
畫這樣的圖有專業工具
他聯合著電腦軟體,animo6,這個軟體電腦上一般裝不上,我下載這個軟體半年了,沒有裝上。他需要物理網卡地址和ip地址相互轉換
其實他的流程很麻煩,需要的美術畫工也很多。腳本製作是最初最重要的。
下面是他的詳細資料
·制前工作
「腳本」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步驟是「腳本」。所有的人物設計,機械設計和美術設計及導演均要照著腳本來構圖。因此在不管是什麼樣的企劃,腳本在製作過程中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負責一部動畫作品成敗與否是製作人。因此,如果製作人對腳本有意見(不夠吸引人..)腳本作家就要修改腳本。當然如果導演對腳本有意見而製作人也贊同導演的意見時,腳本的修改也是必然的。再者,雖然導演不同意初步腳本而製作人認為沒有必要修改的話,腳本就不會被修改。
「導演的工作」
導演是整個動畫製作群的領隊
以下為導演們實際工作的大略內容
1、制前作業:
* 和腳本作家及製作人敲定腳本
* 分別和人物造型設計師、機械造型設計師、美術設計師開會將各設計案定稿
* 製作分鏡圖(有時是副導演製作)
2、製作過程中要和副導演們談每一集的製作方向
3、制後作業:
* 和剪接師編輯影片
* 指導聲優們及音響導演製作出理想的效果
* 影像及音效合成。
4、參予所有的宣傳活動
「分鏡圖和副導的工作」
分鏡圖簡單的來說是「以圖像呈現的腳本」。畫分鏡圖的時間*製作日程表的不同而有長有短。平均26分鍾動畫的分鏡圖要花3個星期完成。分鏡圖不需要很正確的將人物造型畫出來,只要能讓之後的工作人員看的懂就可以了。盡管如此,分鏡圖師還是需要事先練習每一部作品人物造型和了解作品的特色才讓原畫師*著分鏡圖正確的畫出每一集副導演所需的鏡頭。常常可以見到分鏡圖師和副導為同一人物。理由很簡單。因為圖面的設計人(分鏡圖師)通常是最了解每一個鏡頭需要的效果和聲優演技來襯托出作品魅力的人。所以分鏡圖師大多兼副導的工作。
副導演基本上分擔導演的重擔。不管是集數較少的ova系列或是n集的電視動畫系列,導演一個人要顧全所有的製作細節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每一部動畫系列都設了副導的位子來管理每一集的動畫製作。而導演多半負責重要的第一集及最後一集。副導的工作內容除了不負責制前的腳本,設計稿和制後的宣傳活動之外,基本和導演相同。但由於導演是整個作品的總指揮,因此在副導負責每一集的製作之前,副導所畫的分鏡圖還是要經過導演的同意後才能正式分派工作給原畫師進行製作。
「人物設計和人物設計師]
將原作漫畫改編成動畫時,因為人物及服飾已經定型,所以並不需要再多加設計。不過,漫畫是靜態的作品,因為格數少所以人物的線條及服飾可以復雜來加深作品的美感及印象。但是製作動畫時,如忠於原作人物的線條會使作畫的時間加長而延長製作時間(及更多的經費),所以需要將原作人物的線條簡化。另外,漫畫人物因為不必著色,所以不必將每一線條連結。但是動畫需要著色,所以必須改良原作人物造型將所有的線條連結以便著色人員上色。有一些原作漫畫人物造型並不適用於動畫作品。為了製作效率,著色上及動畫造型上的理由,原作動畫需要另外聘用動畫人物設計師。
原案動畫的人物設計是比較需要創意及困難的工作。原案人物的設計案在交給人物設計師設計時都只是文字及導演口頭上的指令。所以設計師只有*腳本及自己繪圖的能力來憑空設計出能夠襯托出作品故事魅力並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此外還要考慮到製作效率的問題而不能畫出線條太復雜的人物。因此,就算資深的造型設計師也有可能花一段時間才能定稿。
制前作業的人物設計完成後的人物設計圖將分發給原畫師來進行每一個鏡頭的制圖作業。一個人物的設計圖分為三種:服飾設計圖,臉部表情設計圖及局部裝飾設計圖。所有的設計通常分為正面,側面,背面,及特殊表情(生氣,悲傷或微笑等等)以便原畫師模擬。
「機械造型設計及背景設計]
機械設計師在動畫製作上必須考慮到很多因素來設計每一部動畫要求的機械造型。第一要在平時做很多的功課以滿足接踵而來的多樣的設計要求。第二要考慮到製作的日期及進度而設計「適當」線條的機械造型。所謂「適當」線條是因為如果線條多的話,雖然機器人或宇宙船看起來很cool, 但動畫師們畫好一個鏡頭的時間會相對加長。可是線條太少的話,機械人又看起來太簡單沒魄力,因此作設計時適當的線條是很重要的。最後是對每一個動畫世界的考察而了解並設計出能滿足導演要求的機械戰士或宇宙船。
背景設計師比起機械造型來歷史相當悠久,早從黑白卡通草創時代開始就有專業的背景設計師。背景設計師基本上要畫的「又好、又快、又美」。
[色彩設計及色彩指定的工作]
所有的人物造型及機械造型設計完之後,導演及造型設計師們必須和色彩設計師共同敲定人物的色彩(頭發,各場合衣服或機器人外殼的顏色..等等)。色彩設計必須配合整篇作品的色調(背景及作品個性)來設計人物的顏色。色稿敲定之後由色彩指定人員來指定更詳細的顏色種類。
現在的動畫色彩設計及色彩指定都使用軟體來進行。各製作組使用的軟體都不同,只要是處理影像的軟體都可以進行色彩設計。要注意的是,各軟體處理色彩的方式不同因此在交付給上色人員時要指定同樣軟體來著色。也由於製作方式的數字化以及選色的自由,使得目前的色彩設定選擇范圍加大及定出更為細膩多變化的色彩。
·製作
[構圖,原畫及原畫導演]
在分鏡圖和所有的人物設計和背景備齊後,必須有人將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畫出放大的詳細分鏡圖以便後續動作。執行這項工作的是構圖人員。
分鏡圖往往只是一個草圖,交代一個畫面的大略景物。 例如:在一個鏡頭里出現「小明和傑西站在運動會場中說話」,構圖人員就須按照分鏡圖的每一格的大略指示、人物造型表(例)及背景畫出人物(小明及傑西)及背景(運動會場)的詳細位置關系放大圖(如下圖1,多為a4大)。如果構圖中指示的不清楚會影響到之後的原畫作業。完成後的構圖和人物造型設計表交給原畫師們請他們開始按構圖畫出更詳細的主鏡畫面(如本文最後的原畫圖例。您可從例圖中看出小明漸漸往鏡頭方向跑近.最後完成如左邊構圖例一樣的拿著毛巾開始和傑西說話的鏡頭)。
原畫指導的存在是因為一部作品中有可能不只1位原畫師。每一個原畫師畫出來的人物都可能依個人的畫風不同(或繪畫功力深淺)而有些走樣。修正各原畫師們畫出的原畫稿並統一畫風使其忠於人物設計稿是原畫指導的工作。
好的原畫師及原畫指導必須對攝影鏡頭有一番研究來畫好每一格主鏡。電影可以請演員站在適當的位置擺出導演要的姿態。但動畫只能用筆畫出理想的位置和人物動作。因此能力及資質好的原畫師及原畫指導亦指能夠根據攝影及剪接的理念畫出理想的主鏡畫面(正確的人物的姿態及動作)。而據編者所知,許多資深的原畫師或原畫指導都相當熱愛電影並對電影有一番研究。
動畫是一個能力導向的行業,不管從事哪個製作部分,只要夠努力加強自己的能力一定會被周遭肯定的。(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最後一個主鏡沒有嘴巴。如構圖例所示,這個鏡頭是「小明跑向傑西→站在傑西前面→和傑西說話」。這個原畫圖例(「小明跑向傑西→站在傑西前面」)的最後一張主鏡是「站在傑西面前」。而接下去的「開始說話」的部分里只有小明的嘴部有動作所以分開來畫只有嘴部動作的主鏡。分開畫好的嘴部動作經由剪輯重迭在「站在傑西面前」這個主鏡上就可以完成這個鏡頭了。(注:原畫圖例都已經過原畫指導的檢查及修正並已由描線人員清理過線條。)
[基層動畫]
動畫師是清理線條及畫分格畫面的基層員工。原畫師在畫完主鏡後,要交給動畫師來清理線條及畫中間的分格動作,完稿的分格動作須經過動畫檢查人員看過動作沒有問題後才能交給上色人員著色。畫多少張分格都由原畫師事前先指定好,所以動畫師並不須要想主鏡和主鏡之間要畫幾張分格動畫。
[著色/上色]
上色是將所有畫好的鏡頭剪接在一起之前的最後一個步驟。如果之前的過程有所拖延,上色的塗色時間就相對減少。
目前各界常討論的動畫製作數字化通常是從這一個上色過程開始,之前的過程(除了色彩指定之外)都是手工製作。
製作過程數字化後的上色工作內容
1,用掃描機(scanner)將原畫和動畫線稿存進計算機
2,清理線條
3,按色彩指定的色彩上色
[特殊效果及特效人員]
特效有以下三種處理方法,
第一種是背景特效
第二種是使用計算機軟體在上完基本色後的鏡頭里加上特殊效果
第三種是在攝影部分的攝影效果
第一種背景特效指在背景直接畫上煙、霧、火焰..等自然現象(如右圖的霧)。
表現的方式都事前在分鏡圖里指定好交給美術設計公司進行繪製作業。第二及第三種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原畫師們在主鏡里畫需要特效的部分,第二步是上色之後在原畫師們指定的部位使用計算機軟體加上特效或在之後的攝影階段中使用攝影技巧完成。
以下用煙霧為來解釋第二種特效。導演在一個鏡頭需要煙霧上升的效果時,會先和執行構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