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對象編譯英文縮寫和全稱
A. QT的全稱是什麼
QT的全稱就叫做QT。
Qt 是一個1991年由Qt Company開發的跨平台C++圖形用戶界面應用程序開發框架。它既可以開發GUI程序,也可用於開發非GUI程序,比如控制台工具和伺服器。
Qt是面向對象的框架,使用特殊的代碼生成擴展以及一些宏,Qt很容易擴展,並且允許真正地組件編程。
(1)面向對象編譯英文縮寫和全稱擴展閱讀:
Qt支持下列操作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95/98, Microsoft Windows NT, Linux, Solaris, SunOS, HP-UX, Digital UNIX Irix, FreeBSD, BSD/OS, SCO, AIX, OS390,QNX 等等。
Qt 的良好封裝機制使得 Qt 的模塊化程度非常高,可重用性較好,對於用戶開發來說是非常 方便的。
並且Qt 提供了一種稱為 signals/slots 的安全類型來替代 callback,這使得各個元件 之間的協同工作變得十分簡單。
B. 什麼叫oo編程,oo是哪兩個英語單詞縮寫,rss標志是什麼意思
OO(Object-Oriented)
什麼是OO?
就是面向介面編程。無論你是用vtable, 或gp的function object, 或就是C的函數指針,正交分解也好,各種pattern也罷,都是面向介面編程思想的一種實現。
為什麼要面向介面編程?
為了解耦。
什麼是解耦?
就是把程序中互相不相關或有限相關的模塊分割開來。就象收拾屋子,你希望把不同的東西放到不同的地方。把醬油和醋倒進不同的瓶子里去。
這里,對完全不相關的功能,可以簡單地分開實現。
但事實上,很多情況下,不同模塊之間是有互相之間的關系的。這時,就需要介面。用介面准確定義模塊之間的關系。解耦前,兩個模塊之間共享所有信息(這個信息包括數據,也包括各自的實現細節)。解耦後,需要共享的信息被准確地定義在介面中。同時,信息的流向也被確定。
解耦的好處是什麼呢?
首先,程序變得清晰了。
其次,不該暴露的實現細節被隱藏了。代碼的修改變容易了。
再次,結構靈活了,通過靜態多態(function object)或動態多態(vtable), 一個模塊可以和任意實現介面的模塊協作。原來類A只能與類B協作,解耦後可以和所有實現介面IB的類如B1, B2, ... 協作了。擴展性大大增強。自然而然就代碼重用了。
編譯依賴也沒有了。你可以專心寫和編譯一個模塊,不用等待其它模塊的完成。
調試容易了。只要模塊對一個介面調試成功,其它的介面也沒有問題。於是,甚至可以用一個simple naive的實現該介面的mmy類來調試。(這點,使用template的gp不適用)
那麼解耦的壞處是什麼呢?
介面的定義變得很關鍵。解耦就是隱藏一些信息,定義一些需要共享的信息。如果介面定義的不好,隱藏了不該隱藏的信息,那麼對某些需要這些信息的復雜情況來說,這個解耦就失敗了。
而如果沒有隱藏一些應該隱藏的信息,那麼不該有的耦合仍然存在。
那麼怎樣解耦,又怎樣定義介面呢?
這是一個純粹業務邏輯的思考過程。這里,對編程語言的知識變得無關緊要。事實上,只要精確掌握需求,嚴密地分析需求和模塊內部子模塊之間的需求,任何一個會邏輯思考的人都可勝任這個工作。就象歌星鄭智化一樣,雖然不識譜,但一樣寫歌,只不過最後要懂譜的人把歌紀錄下來。
解耦的原則很簡單:精確定義需求,仔細分析需求。不要隱藏任何「需求」也許會需要的信息。不要放過任何「需求」明顯不需要的信息。
而對需求不清楚的情況,寧可錯放一千,不能錯殺一個。總而言之,決不能隱藏可能需要的信息。
不考慮重用,重用是解耦後的自然結果。不能倒因為果!
http://www.5ivb.net/Info/55/Info15237/
RSS是2004年最熱門的互聯網詞彙之一,不過,相對於博客(BLOG)來說,RSS的知名度相應會低很多,而且至今還沒有一個非常貼切的中文詞彙,也許以後無需中文名,大家都習慣於直接叫RSS了。RSS之所以同BLOG一樣會被認為是熱門詞彙的一個原因,個人推測,應該是許多分析人士認識到RSS將要對互聯網內容的瀏覽方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什麼是RSS呢?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描述和同步網站內容的格式,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XML應用。RSS搭建了信息迅速傳播的一個技術平台,使得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信息提供者。發布一個RSS文件後,這個RSS Feed中包含的信息就能直接被其他站點調用,而且由於這些數據都是標準的XML格式,所以也能在其他的終端和服務中使用。
如果從RSS閱讀者的角度來看,完全不必考慮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只要簡單地理解為一種方便的信息獲取工具就可以了。RSS獲取信息的模式與加入郵件列表(如電子雜志和新聞郵件)獲取信息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也就是可以不必登錄各個提供信息的網站而通過客戶端瀏覽方式(稱為「RSS閱讀器」)或者在線RSS閱讀方式這些內容。例如,通過一個RSS閱讀器,可以同時瀏覽新浪新聞,也可以瀏覽搜狐或者網路的新聞(如果你採用了RSS訂閱的話)。
在許多新聞信息服務類網站,會看到這樣的按鈕 ,有的網站使用一個圖標,有的同時使用兩個,這就是典型的提供RSS訂閱的標志,這個圖標一般鏈接到訂閱RSS信息源的URL。當然,即使不用這樣的圖標也是可以的,只要提供訂閱RSS信息源的URL即可,如網上營銷新觀察提供的RSS訂閱URL是:http://www.marketingman.net/rss.xml
使用RSS獲取信息的前提是,先安裝一個RSS閱讀器,然後將提供RSS服務的網站加入到RSS閱讀器的頻道即可。大部分RSS閱讀器本身也預設了部分RSS頻道,如新浪新聞、網路新聞等。
RSS基礎知識:
如何利用RSS閱讀器訂閱RSS新聞內容?如何免費下載RSS閱讀器?
常用的RSS閱讀器:周博通RSS閱讀器 看天下網路資訊瀏覽器
【RSS實用知識】:關於RSS訂閱與RSS閱讀的常見問題解答(網上營銷新觀察 馮英健)
為了進一步了解RSS及其發展歷程的有關背景知識,下面摘錄了2003年10月平文勝為時代營銷撰寫的有關RSS的介紹文章。僅供參考。網上此類介紹文章也不少,有興趣的請到網上檢索更多信息。例如維基網路對於RSS的定義、RSS規范、RSS專用閱讀器和RSS在線閱讀器、中文RSS搜索引擎等等(http://zh.wikipedia.org/wiki/RSS)
RSS及其發展歷程簡介 (時代營銷 平文勝 2003-10-10)
RSS是一種描述和同步網站內容的格式,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XML應用。RSS應用在國外已經非常普遍,從個人博客(Blog)欄目、企業站點到世界級的門戶都提供基於RSS的服務,如IBM公司站點的中文新聞RSS http://www.ibm.com/news/cn/zh/index.rss ,YAHOO站點的http://news.yahoo.com/rss ,微軟MSDN站點的http://msdn.microsoft.com/aboutmsdn/rss.asp 等等。
1、 RSS的歷史
那麼RSS究竟代表什麼呢?比較普遍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Rich Site Summary」或「RDF Site Summary」,另一種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之所以有這些分歧,需要從RSS發展的歷史說起。
最初的0.90版本RSS是由Netscape公司設計的,目的是用來建立一個整合了各主要新聞站點內容的門戶,但是0.90版本的RSS規范過於復雜,而一個簡化的RSS 0.91版本也隨著Netscape公司對該項目的放棄而於2000年暫停。
不久,一家專門從事博客寫作軟體開發的公司UserLand接手了RSS 0.91版本的發展,並把它作為其博客寫作軟體的基礎功能之一繼續開發,逐步推出了0.92、0.93和0.94版本。隨著網路博客的流行,RSS作為一種基本的功能也被越來越多的網站和博客軟體支持。
在UserLand公司接手並不斷開發RSS的同時,很多的專業人士認識到需要通過一個第三方、非商業的組織,把RSS發展成為一個通用的規范,並進一步標准化。於是2001年一個聯合小組在0.90版本RSS的開發原則下,以W3C新一代的語義網技術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為基礎,對RSS進行了重新定義,發布RSS1.0,並將RSS定義為「RDF Site Summary」。但是這項工作沒有與UserLand公司進行有效的溝通,UserLand公司也不承認RSS 1.0的有效性,並堅持按照自己的設想進一步開發出RSS的後續版本,到2002年9月發布了最新版本RSS 2.0,UserLand公司將RSS定義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目前RSS已經分化為RSS 0.9x/2.0和RSS 1.0兩個陣營,由於分歧的存在和RSS 0.9x/2.0的廣泛應用現狀,RSS 1.0還沒有成為標准化組織的真正標准。
2、 RSS目前的版本和推薦
到目前為止,RSS共有七種版本,推薦使用的是RSS 1.0和RSS 2.0,對於一些基本的站點同步,也可以選用RSS 0.91。
3、 RSS的語法介紹
一個RSS文件就是一段規范的XML數據,該文件一般以rss,xml或者rdf作為後綴。下面我們選擇http://msdn.microsoft.com/visualc/rss.xml中的一部分作為例子簡單說(略)
4、 RSS的聯合(Syndication)和聚合(Aggregation)
發布一個RSS文件(一般稱為RSS Feed)後,這個RSS Feed中包含的信息就能直接被其他站點調用,而且由於這些數據都是標準的XML格式,所以也能在其他的終端和服務中使用,如PDA、手機、郵件列表等。而且一個網站聯盟(比如專門討論旅遊的網站系列)也能通過互相調用彼此的RSS Feed,自動的顯示網站聯盟中其他站點上的最新信息,這就叫著RSS的聯合。這種聯合就導致一個站點的內容更新越及時、RSS Feed被調用的越多,該站點的知名度就會越高,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而所謂RSS聚合,就是通過軟體工具的方法從網路上搜集各種RSS Feed並在一個界面中提供給讀者進行閱讀。這些軟體可以是在線的WEB工具,如http://my.netscape.com ,http://my.userland.com , http://www.xmltree.com ,http://www.moreover.com ,http://www.oreillynet.com/meerkat 等,也可以是下載到客戶端安裝的工具
5、 RSS的未來發展
隨著越來越多的站點對RSS的支持,RSS已經成為目前最成功的XML應用。RSS搭建了信息迅速傳播的一個技術平台,使得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信息提供者。相信很快我們就會看到大量基於RSS的專業門戶、聚合站點和更精確的搜索引擎。
參考資料:http://wm23.com/resource/R01/Internet_1005.htm
C. 什麼是面向對象的設計
「面向對象的設計」裡面的「面向」是個形象的翻譯,其實本意是「基於」對象的設計,是一種程序設計方法,這之前的程序設計方法是「基於」過程的,編程就是指定計算機運行的詳細過程,有順序、分支、循環三種基本機構。「基於」對象的程序設計顛覆了那個傳統,程序設計者的人物是規定程序處理的各個對象的屬性和方法,以及對象對事件的響應,設定好這些以後程序就完工了,然後交給系統和用戶自行運作,結果可能有無限種可能。這樣的程序設計方法,設計者設計時主要面對各類對象,所以叫做「面向對象的設計」。
D. 面向對象的英文縮寫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對象編程Object–Oriented Analysis 面向對象分析Object–Oriented Design 面向對象設計
E.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是什麼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的實質是選用一種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OOPL),採用對象、類及其相關概念所進行的程序設計。
面向對象設計的結果,既可以用面向對象語言實現,也可以用非面向對象語言實現。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本身就支持面向對象概念的實現,其編譯程序可以自動地實現面向對象概念到目標程序的映射。而且與非面向對象語言相比,面向對象語言還具有以下一些優點:
(1)一致的表示方法。
面向對象的採用方法從問題域表示到面向對象分析,再到面向對象設計與實現始終穩定不變。一致的表示方法不但有利於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始終使用統一的概念,也有利於維護人員理解軟體的各種配置成分。
(2)可重用性。
為了能帶來可觀的商業利益.必須在更廣泛的范圍中運用重用機制,而不是僅僅在程序設計這個層次上進行重用。軟體開發組織既可能重用它在某個問題域內的OOA結果,也可能重用相應的OOD和OOP結果。
F. C#面向對象基礎和oop是一個概念嗎
OOP是英文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對象編程)的縮寫,現在有很多編程語言支持面向對象編程,C#是其中一種,其它的比如Java, C++也都支持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不一樣但編程的理念是相通的,所以用哪種語言學習都可以。
G. 什麼叫做面向對象
面向對象(Object Oriented,OO)是軟體開發方法。面向對象的概念和應用已超越了程序設計和軟體開發,擴展到如資料庫系統、互動式界面、應用結構、應用平台、分布式系統、網路管理結構、CAD技術、人工智慧等領域。面向對象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是計算機編程技術 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產物。
(7)面向對象編譯英文縮寫和全稱擴展閱讀
存在問題
1、軟體重用性差
重用性是指同一事物不經修改或稍加修改就可多次重復使用的性質。軟體重用性是軟體工程追求的目標之一。
2、軟體可維護性差
軟體工程強調軟體的可維護性,強調文檔資料的重要性,規定最終的軟體產品應該由完整、一致的配置成分組成。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始終強調軟體的可讀性、可修改性和可測試性是軟體的重要的質量指標。實踐證明,用傳統方法開發出來的軟體,維護時其費用和成本仍然很高,其原因是可修改性差,維護困難,導致可維護性差。
3、不能滿足用戶需要
用傳統的結構化方法開發大型軟體系統涉及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在開發需求模糊或需求動態變化的系統時,所開發出的軟體系統往往不能真正滿足用戶的需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面向對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面向對象思想
H. 什麼叫面向對象編程
面向對象編程通俗概括如下
面向對象(Object Oriented,OO)是軟體開發方法。
面向對象的概念和應用已超越了程序設計和軟體開發,擴展到如資料庫系統、互動式界面、應用結構、應用平台、分布式系統、網路管理結構、CAD技術、人工智慧等領域。
面向對象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是計算機編程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產物。
要素有以下四點
抽象
封裝性
共享性
強調對象結構而不是程序結構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英語: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縮寫:OOP)是一種程序設計范型,同時也是一種程序開發的方法。對象指的是類的實例。
已經被證實的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推廣了程序的靈活性和可維護性,並且在大型項目設計中廣為應用。 此外,支持者聲稱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要比以往的做法更加便於學習,因為它能夠讓人們更簡單地設計並維護程序,使得程序更加便於分析、設計、理解。反對者在某些領域對此予以否認。
當我們提到面向對象的時候,它不僅指一種程序設計方法。它更多意義上是一種程序開發方式。在這一方面,我們必須了解更多關於面向對象系統分析和面向對象設計(Object Oriented Design,簡稱OOD)方面的知識。
I. 什麼是面向對象編程
它通過給程序中加入擴展語句,把函數「封裝」進編程所必需的「對象」中。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使得復雜的工作條理清晰、編寫容易。說它是一場革命,不是對對象本身而言,而是對它們處理工作的能力而言。對象並不與傳統程序設計和編程方法兼容,只是部分面向對象反而會使情形更糟。除非整個開發環境都是面向對象的,否則對象產生的好處還沒有帶來的麻煩多。有人可能會說PHP不是一個真正的面向對象編程的語言, PHP 是一個混合型 語言,你可以使用面向對象編程,也可以使用傳統的過程化編程。然而,對於大型項目的開發,你可能想需要在PHP中使用純的面向對象編程去聲明類,而且在你的項目開發只用對象和類。隨著項目越來越大,使用面向對象編程可能會有幫助,面向對象編程代碼很容易維護,容易理解和重復使用,這些就是軟體工程的基礎。在基於Web的項目中應用這些概念就成為將來網站成功的關鍵。 對象(Object)是問題域或實現域中某些事物的一個抽象,它反映此事物在系統中需要保存的信息和發揮的作用;它是一組屬性和有權對這些屬性進行操作的一組服務的封裝體。 關於對象要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指系統所要處理的現實世界中的對象;另一方面對象是計算機不直接處理的對象,而是處理相應的計算機表示,這種計算機表示也稱為對象。簡單的來說,一個人就是一個對象,一個尺子也可以說是個對象。
J. 什麼叫面向對象
面向對象(Object Oriented,OO)是當前計算機界關心的重點,它是90年代軟體開發方法的主流。面向對象的概念和應用已超越了程序設計和軟體開發,擴展到很寬的范圍。如資料庫系統、互動式界面、應用結構、應用平台、分布式系統、網路管理結構、CAD技術、人工智慧等領域。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1)對象。
對象是人們要進行研究的任何事物,從最簡單的整數到復雜的飛機等均可看作對象,它不僅能表示具體的事物,還能表示抽象的規則、計劃或事件。
(2)對象的狀態和行為。
對象具有狀態,一個對象用數據值來描述它的狀態。
對象還有操作,用於改變對象的狀態,對象及其操作就是對象的行為。
對象實現了數據和操作的結合,使數據和操作封裝於對象的統一體中
(3)類。
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質的對象的抽象就是類。因此,對象的抽象是類,類的具體化就是對象,也可以說類的實例是對象。
類具有屬性,它是對象的狀態的抽象,用數據結構來描述類的屬性。
類具有操作,它是對象的行為的抽象,用操作名和實現該操作的方法來描述。
(4)類的結構。
在客觀世界中有若干類,這些類之間有一定的結構關系。通常有兩種主要的結構關系,即一般--具體結構關系,整體--部分結構關系。
①一般——具體結構稱為分類結構,也可以說是「或」關系,或者是「is a」關系。
②整體——部分結構稱為組裝結構,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與」關系,或者是「has a」關系。
(5)消息和方法。
對象之間進行通信的結構叫做消息。在對象的操作中,當一個消息發送給某個對象時,消息包含接收對象去執行某種操作的信息。發送一條消息至少要包括說明接受消息的對象名、發送給該對象的消息名(即對象名、方法名)。一般還要對參數加以說明,參數可以是認識該消息的對象所知道的變數名,或者是所有對象都知道的全局變數名。
二、面向對象的特徵
(1)對象唯一性。
每個對象都有自身唯一的標識,通過這種標識,可找到相應的對象。在對象的整個生命期中,它的標識都不改變,不同的對象不能有相同的標識。
(2)分類性。
分類性是指將具有一致的數據結構(屬性)和行為(操作)的對象抽象成類。一個類就是這樣一種抽象,它反映了與應用有關的重要性質,而忽略其他一些無關內容。任何類的劃分都是主觀的,但必須與具體的應用有關。
(3)繼承性。
繼承性是子類自動共享父類數據結構和方法的機制,這是類之間的一種關系。在定義和實現一個類的時候,可以在一個已經存在的類的基礎之上來進行,把這個已經存在的類所定義的內容作為自己的內容,並加入若干新的內容。
繼承性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不同於其它語言的最重要的特點,是其他語言所沒有的。
在類層次中,子類只繼承一個父類的數據結構和方法,則稱為單重繼承。
在類層次中,子類繼承了多個父類的數據結構和方法,則稱為多重繼承。
在軟體開發中,類的繼承性使所建立的軟體具有開放性、可擴充性,這是信息組織與分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簡化了對象、類的創建工作量,增加了代碼的可重性。
採用繼承性,提供了類的規范的等級結構。通過類的繼承關系,使公共的特性能夠共享,提高了軟體的重用性。
(4)多態性(多形性)
多態性使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數、過程可作用於多種類型的對象上並獲得不同的結果。不同的對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產生不同的結果,這種現象稱為多態性。
多態性允許每個對象以適合自身的方式去響應共同的消息。
多態性增強了軟體的靈活性和重用性。
三、面向對象的要素
(1)抽象。
抽象是指強調實體的本質、內在的屬性。在系統開發中,抽象指的是在決定如何實現對象之前的對象的意義和行為。使用抽象可以盡可能避免過早考慮一些細節。
類實現了對象的數據(即狀態)和行為的抽象。
(2)封裝性(信息隱藏)。
封裝性是保證軟體部件具有優良的模塊性的基礎。
面向對象的類是封裝良好的模塊,類定義將其說明(用戶可見的外部介面)與實現(用戶不可見的內部實現)顯式地分開,其內部實現按其具體定義的作用域提供保護。
對象是封裝的最基本單位。封裝防止了程序相互依賴性而帶來的變動影響。面向對象的封裝比傳統語言的封裝更為清晰、更為有力。
(3)共享性
面向對象技術在不同級別上促進了共享
同一類中的共享。同一類中的對象有著相同數據結構。這些對象之間是結構、行為特徵的共享關系。
在同一應用中共享。在同一應用的類層次結構中,存在繼承關系的各相似子類中,存在數據結構和行為的繼承,使各相似子類共享共同的結構和行為。使用繼承來實現代碼的共享,這也是面向對象的主要優點之一。
在不同應用中共享。面向對象不僅允許在同一應用中共享信息,而且為未來目標的可重用設計准備了條件。通過類庫這種機制和結構來實現不同應用中的信息共享。
4.強調對象結構而不是程序結構
四、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
目前,面向對象開發方法的研究已日趨成熟,國際上已有不少面向對象產品出現。面向對象開發方法有Coad方法、Booch方法和OMT方法等。
1.Booch方法
Booch最先描述了面向對象的軟體開發方法的基礎問題,指出面向對象開發是一種根本不同於傳統的功能分解的設計方法。面向對象的軟體分解更接近人對客觀事務的理解,而功能分解只通過問題空間的轉換來獲得。
2.Coad方法
Coad方法是1989年Coad和Yourdon提出的面向對象開發方法。該方法的主要優點是通過多年來大系統開發的經驗與面向對象概念的有機結合,在對象、結構、屬性和操作的認定方面,提出了一套系統的原則。該方法完成了從需求角度進一步進行類和類層次結構的認定。盡管Coad方法沒有引入類和類層次結構的術語,但事實上已經在分類結構、屬性、操作、消息關聯等概念中體現了類和類層次結構的特徵。
3.OMT方法
OMT方法是1991年由James Rumbaugh等5人提出來的,其經典著作為「面向對象的建模與設計」。
該方法是一種新興的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開發工作的基礎是對真實世界的對象建模,然後圍繞這些對象使用分析模型來進行獨立於語言的設計,面向對象的建模和設計促進了對需求的理解,有利於開發得更清晰、更容易維護的軟體系統。該方法為大多數應用領域的軟體開發提供了一種實際的、高效的保證,努力尋求一種問題求解的實際方法。
4.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語言
軟體工程領域在1995年~1997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其成果超過軟體工程領域過去15年的成就總和,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統一建模語言(UML)的出現。UML將是面向對象技術領域內佔主導地位的標准建模語言。
UML不僅統一了Booch方法、OMT方法、OOSE方法的表示方法,而且對其作了進一步的發展,最終統一為大眾接受的標准建模語言。UML是一種定義良好、易於表達、功能強大且普遍適用的建模語言。它融入了軟體工程領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術。它的作用域不限於支持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還支持從需求分析開始的軟體開發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