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的存取方法
⑴ 資料庫系統的三大功能是什麼
資料庫管理系統能對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查詢、插入、修改和刪除等操作,這種功能稱為資料庫的操縱功能。
數據定義功能:提供相應數據語言來定義資料庫結構,它們刻畫資料庫框架,並被保存在數據字典中。數據操縱功能:實現對資料庫數據的基本存取操作(檢索、插入、修改和刪除)。數據控制功能: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並發控制等對資料庫運行進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以確保數據正確有效。
(1)資料庫的存取方法擴展閱讀:
按功能劃分,資料庫管理系統大致可分為6個部分:
模式翻譯:提供數據定義語言(ddl)。用它書寫的資料庫模式被翻譯為內部表示。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完整性約束和物理儲存結構保存在內部的數據字典中。資料庫的各種數據操作(如查找、修改、插入和刪除等)和資料庫的維護管理都是以資料庫模式為依據的。
應用程序的編譯:把包含著訪問資料庫語句的應用程序,編譯成在dbms支持下可運行的目標程序。
互動式查詢:提供易使用的互動式查詢語言,如SQL.DBMS負責執行查詢命令,並將查詢結果顯示在屏幕上。
數據的組織與存取:提供數據在外圍儲存設備上的物理組織與存取方法。
事務運行管理:提供事務運行管理及運行日誌,事務運行的安全性監控和數據完整性檢查,事務的並發控制及系統恢復等功能。
資料庫的維護:為資料庫管理員提供軟體支持,包括數據安全控制、完整性保障、資料庫備份、資料庫重組以及性能監控等維護工具。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技術特點:
採用復雜的數據模型表示數據結構,數據冗餘小,易擴充,實現了數據共享。
具有較高的數據和程序獨立性,資料庫的獨立性有物理獨立性和邏輯獨立性。
資料庫系統為用戶提供了方便的用戶介面。
資料庫系統提供4個方面的數據控制功能,分別是並發控制、恢復、完整性和安全性。資料庫中各個應用程序所使用的數據由資料庫系統統一規定,按照一定的數據模型組織和建立,由系統統一管理和集中控制。
增加了系統的靈活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料庫管理系統
⑵ 什麼是isam啊!
ISAM,全稱為Index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是一種在計算機資料庫中廣泛應用的索引順序存取方法。主要用於數據的管理和檢索,是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允許用戶對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高效、快速的查詢和訪問。下面詳細解釋ISAM的相關概念和作用。
ISAM的基本概念
ISAM是一種基於索引的數據存儲和訪問技術。在計算機資料庫中,它用於存儲和組織數據,並提供高效的檢索機制。通過ISAM,用戶可以快速定位到資料庫中的特定記錄,而無需對整個資料庫進行掃描。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速度快、效率高,尤其適用於大型資料庫系統。
ISAM的主要特點
ISAM採用索引順序訪問方式,這意味著數據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存儲的,並且可以通過索引直接訪問特定的數據。這種方式大大提升了數據的檢索速度。同時,ISAM還具有良好的數據完整性保護功能,可以確保數據的准確性和一致性。此外,ISAM支持多種數據類型,包括字元型、數值型、日期型等,能夠滿足不同的數據存儲需求。
ISAM的應用場景
在實際應用中,ISAM廣泛應用於各種資料庫管理系統,如關系型資料庫和非關系型資料庫。它尤其適用於需要大量數據檢索和查詢的應用場景,如在線購物、金融交易、社交媒體等。在這些場景中,ISAM能夠快速處理大量的數據查詢請求,保證系統的性能和響應速度。
總結來說,ISAM是一種索引順序存取方法,主要用於資料庫中的數據存儲和檢索。它具有高效、快速的特點,適用於大型資料庫系統。通過ISAM,用戶可以快速定位到資料庫中的特定記錄,提高數據檢索的速度和效率。
⑶ 什麼是資料庫中的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和強制存取控制方法
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定義各個用戶對不同數據對象的存取許可權。當用戶對資料庫訪問時首先檢查用戶的存取許可權。防止不合法用戶對資料庫的存取。 強制存取控制方法:每一個數據對象被(強制地)標以一定的密級,每一個用戶也被
(強制地)授予某一個級別的許可證。系統規定只有具有某一許可證級別的用戶才能存取某一個密級的數據對象。 *解析:自主存取控制中自主的含義是:用戶可以將自己擁有的存取許可權「自主」地授予別人。即用戶具有一定的「自主」權。
⑷ 什麼是資料庫中的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和強制存取控制方法
自主存取控制是基於存取許可權或特權概念及其實現技術與機制,哪個用戶對哪個數據對象具有什麼樣的許可權通過授權來說明。可通過存取控制矩陣來實現。強制存取控制方法是為保證更高程度的安全性,按照TDI/TCSEC標准中安全策略的要求,所採取的強制存取檢查手段。
在資料庫中,並非所有的用戶都要(能)存取所有的數據。用戶必須獲得適當的許可權才可以對所請求的數據其進行相應的操作。檢查用戶對數據存取許可權的過程稱就是存取控制。在物理層或邏輯層都可以進行存取控制。
(4)資料庫的存取方法擴展閱讀
實現存取控制:
為了實現存取控制,安全機構必須維護一個存取控制矩陣。它包含被授權者、許可權施加對象及授予的許可權三要索。圖中,左標題欄為用戶標識符或口令,上標題行為數據(包括程序)的標識符,矩陣體指明了各用戶對相應數據的存取許可權。
空白則表明該用戶對相應數據無任何存取權,授權矩陣的大小與復雜性由安全機構設計與實現而定,並依賴於DBMS、OS及DCMS提供的軟體支持。
存取控制矩陣的開發是DBA的任務,但DBMS必須提供DBA以相應的實用常式來建立、維護(批處理或聯機處理)、聯機存取該矩陣,報告矩陣的內容及違例情況。
⑸ 資料庫是如何組織數據的
參考數據是現實世界中信息的載體,是信息的具體表達形式。為了表達有意義的信息內容,數據必須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組織和存儲。資料庫中的數據組織一般可以分為四級:數據項、記錄、文件和資料庫。
⑴數據項:是可以定義數據的最小單位,也叫元素、基本項、欄位等。數據項與現實世界實體的屬性相對應,數據項有一定的取值范圍,稱為域。每個數據項都有一個名稱,稱為數據項目。數據項的值可以是數值的、字母的、漢字的等形式。數據項的物理特點在於它具有確定的物理長度,一般用位元組數表示。
⑵.記錄:由若干相關聯的數據項組成。記錄是應用程序輸入—輸出的邏輯單位。對大多資料庫系統,記錄是處理和存儲信息的基本單位。記錄是關於一個實體的數據總和,構成該記錄的數據項表示實體的若干屬性。
⑶.文件:文件是一給定類型的(邏輯)記錄的全部具體值的集合。文件用文件名稱標識。文件根據記錄的組織方式和存取方法可以分為:順序文件、索引文件、直接文件和倒排文件等等。
⑷.資料庫:是比文件更大的數據組織。資料庫是具有特定聯系的數據的集合,也可以看成是具有特定聯系的多種類型的記錄的集合。資料庫的內部構造是文件的集合,這些文件之間存在某種聯系,不能孤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