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鄉愁的腳本

鄉愁的腳本

發布時間: 2022-10-03 00:17:45

❶ 描寫鄉愁的句子

我認為描寫鄉愁的句子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❷ 鄉愁作文的開頭和結尾

估計很多人知道鄉愁這個名詞,還是因為餘光中的那一首小詩。鄉愁是什麼?當你沒有背井離鄉的時候,自然不會對於這兩個字有深刻的認識,然而有朝一日,當你離開了生長的地方,來到了另一個地方之後,這個兩個字就會被賦予很濃重的寓意。有的人從中看到了故鄉,有的人則從中看到了另一個遠方。

下面以《鄉愁》為題,給出三篇優秀範文,開頭和結尾用加粗顯示。

【篇一】鄉愁

「啊,又夢見了老家!」我從夢里醒來,帳望灰天,想從記憶中喚出家鄉的影子。。。。。。

「丁嘉儀,棗子在你的上面!」樹下站著的哥哥指揮著我打棗子,碧綠的葉子中,紅紅的棗子象一個個小精靈,把棗樹點綴得生機勃勃。我拿起棍子,一陣狂打,下冰雹似的,棗子墜落了下來,打在背上,有點疼,但卻惹得我垂涎三尺。我也顧不上打棗子了,把棍子往旁邊一扔,拿衣服接了幾顆棗子,在衣服上擦了幾下就塞進了嘴裡,棗子還在往下掉,哥哥弟弟也象我一樣吃了起來。一種清純的甜味在我口中蔓延開來,「啊!真是太好吃了!」我們兄弟幾個同時發出了贊嘆。。。。。。

湖面上風平浪靜,幾朵荷花好似亭亭玉立的姑娘,陽光在不知哪兒來的露珠上折射,使荷塘裹上了一層光輝。我蹦著跳著,進了這一層光輝,採下一蓬蓮子,「嘶」蓮子被我撕開了,一絲微小而又清脆的聲音閃進了耳朵里,我吃了起來,清香在我的鼻尖縈繞。突然,一陣微風吹過,在湖面上盪起幾圈漣漪,我在這美麗的場景陶醉了。。。。。。

在夕陽下,一隻小狗口裡叼著一支筆,飛快的跑著,而一個小女孩在後面一邊追一邊喊:「小虎,給我筆!給我筆!」一人一狗跑著鬧著。。。。。。

此時的我,似乎明白了「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鄉愁。


【篇二】鄉愁

故鄉,是一個多麼傷感的字眼啊,它意味著你已遠離家鄉,故鄉只能是自己記憶中最深切最美好的一部分了,可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愫呢?

盲目的追求外面的花花世界,一味的追逐自己的認知中所謂更好的,離別故鄉、故人,最後只是平添一份鄉愁罷了。

我經常在電視中看到一些分別幾年才相見的親人,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求學,有的打拚天下,過去,我們常常會覺得,也應該會覺得這是感人的場景,思鄉是珍貴的感情,而現在,心理扭曲的世人們往往會予之「作秀」、「炒作」等一系列標簽,我們怎麼了?是在鋼筋混凝土中住得太久,連自己的心也被同化了嗎?也許,他們是在嫉妒吧,嫉妒自己為何沒有這一份真摯、深切的鄉親。

鄉愁,並非憂愁,這是我們成長的見證。有這種情感,意味著我們長大了,有足夠的能力去開拓創新了。也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很容易,且自然而然地就思念起故鄉、故人來,隨著而來的是擔心、憂慮。

「落葉歸根」是每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願望,古往今來,多少名人墨客死後一定要長眠於自己的家鄉。家鄉是自己情感的寄託,所以即使是個衣冠冢,也要設在家鄉。

鄉愁,是一份厚重的情感,它的產生無可避免。

新一代的我們,也許會有人覺得遠離故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現代的科技這么發達,想見親人並不難。一個電話、一個視頻,無論多遠都能相見。這也正是可悲之處,鄉情竟然需要冷冰冰的、不帶一絲感情的聽筒和屏幕來維系,太可悲了。我們拘禁於自己畫的牢籠里,固步自封,自以為親情尚存,其實早已離自己遠去,當你察覺時,也許已經來不及了吧,不要讓「鄉愁」變為一件奢侈品,好嗎?

家,也許是一直在忙碌的我們所到過的地方中的滄海一粟,但它卻不同,它是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的源泉,是自己在累的時候,唯一一個能隨時到達的地點。

鄉愁並不值得驕傲,但也絕不恥辱。

「鄉愁遲早會退出生活,進入蒼茫的歷史興亡。」


【篇三】鄉愁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雙鬢明天又一年。」

——題記

第一次伏案閱讀餘光中的《鄉愁》,便被那字里行間的濃濃的鄉情所深深陶醉。我反復品讀深思,一縷縷青煙般久久不散的愁情困悶在心中到處亂竄,想用力將它平息下去,卻又不得,反而更加飈突。今天是除夕,我卻獨自坐在窗前。

隨著零點的鍾聲敲響,爭相竟放的絢爛花火將這黑夜綴成白晝。今晚的夜,就如寒冬過後的暖春,惹得無數「花兒」折腰。獨自坐在窗前凝視著這本不屬於黑夜的絢爛,目光透過這片天,卻看向另一片土。

如果可以選擇,誰願意離去?如果可以選擇,誰願意遠走?如果可以選擇,誰不希望團聚?背井離鄉的孤單,習性不同的方式,我都可以適應。唯獨改變不了,思戀的漫延。

很多人問我,你想家嗎?我說帶著無比的倔強說,不想。可是哪一個離家的孩子不思鄉?這樣的逞強,不過是緣由內心的卑微,我的家在遠方,而我卻從未承認我離去。記憶任由時光穿梭。

當我懵懂的踏上學途,在車水馬龍的繁華羊城,開始了成長。小小的我帶著最純粹的心靈去擁抱這個美麗的世界,那時我還不知什麼是鄉愁,只是覺得,這個世界太大,我怎樣也看不夠。

一次語文課上,那位我一直覺得貌如天仙的老師竟用了三個字來形容外來務工人員——「入侵者」。當我看到站在講台上微笑著說出這三個字的她,用一種奇怪的眼神淡淡的掃過我,當我看到同學那似笑非笑的帶著輕蔑的噓聲,我只有不知所措的四處張望著,害怕對上任何一個人的目光。將頭深深的埋下,淚掉落在書本,悄無聲息。我不知道那些眼光是否善意,我只知道我膽寒至今。那時的我就已經知道,任由心如刀絞,任由淚如泉涌,都要將悲傷留給自己。

從那時起,才開始有了鄉愁。

至此以後,我總是喜歡一個人站在窗前看月亮,對著皓月許願說「我要回家」,彷彿只有星空和黑夜,才能載著我的愁緒遠走。從那時候起,我開始習慣了孤獨。好像只有回到家鄉,我那被深深傷害的自尊才會恢復。

最開始萌芽的鄉愁,是我獨自躲在被窩中落下的淚水。

父母的工作開始風生水起,繁忙的日程無暇顧及到年幼的我,因為這個契機,我第一次回到了闊別已久也是夜夜思戀的家鄉。

長途跋涉的車程,我終於投入了「母親」的懷抱,即使下著如花瓣似的雪花,刮著讓人臉生痛的寒風,我也覺得這個懷抱讓我溫暖的熱淚盈眶。腳剛剛踏入這片期盼已久的故土,躍入眼簾的便是那兩個在寒風中等待的老人。歲月與苦難的洗禮讓他們的臉乾瘦而蠟黃,眼神暗淡無光,但當看見朝他們走的我時,那兩雙瞳孔溢滿了淚水,光亮的如同黑夜中獨亮的火把。在寒風中兩位老人顯得是那麼渺小與瘦弱,雪花與寒風毫不留情的襲擊著薄弱的他們,但他們朝我張開的手臂,又是這樣的寬廣而堅毅。我被緊緊擁入懷中,煙草的味道在我鼻腔漫延,我被布滿青筋布滿老繭的雙手撫摸著臉龐,淚在臉上流淌。寒風中他們在我耳邊一遍遍的說著「佳兒。。我的佳兒。。」反反復復的帶著讓人道不出的情感,喚著我的乳名。

他們總是用炙熱的眼神注視著我,而我總是躲避,這樣的目光太過灼熱,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回饋。疼入骨子的愛,卻不善言辭不知如何去表達,所以總是小心翼翼的照看著我,生怕我受到丁點委屈和傷害,即使我闖了禍,也從捨不得責罵,他們只會帶著一種讓我不忍的眼神注視著我,話未開口,淚先下來,我站在一旁看著落兩位老人因我的錯誤而自責落淚,不知所措。這樣將那厚重的讓人不知如何承受的愛給予與我的,便是我的外公外婆。

半年後,父母將我接走,隨著火車的開動,那兩個站在站台上留著淚朝我揮別的背影,也在我的視線中漸漸消失。我將頭埋在母親的懷里,偷偷的掉著眼淚。忘不了,那滿布青筋輕撫著我的雙手;忘不了,那溢滿寵愛炙熱的眼神;忘不了那一聲聲慈祥的呼喚;忘不了,那深情的縱容。

坐在窗前的我,淚濕眼簾,在這個絢爛的夜,遠方的他們現在是否也正在凝視著星空?是否也在觀看著煙火?是否也在思戀著身處遠方的我?是否,與我一樣淚濕了心頭。

時間讓人學會寬容與理解,所以時光可以讓人成長,往事如煙,轉瞬即逝,但唯愛永存。

如今的鄉愁,是同一輪明月下的至親。

❸ 鄉愁的每一小節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
小時候,作者將鄉愁寄託在給家人的書信里'所以將鄉愁比喻為郵票;
長大後,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愁比喻為船票;
後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於是作者就將愁緒比喻為墳墓;
現在,由於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台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大陸的強烈願望。

❹ 描寫鄉愁的美文片段

描寫鄉愁的美文片段匯總如下

1、鄉愁是故鄉園子里鬱郁蔥蔥的杏樹,每逢六月,那樹上就開滿了粉嘟嘟的杏花,嬌柔嫵媚,煞是惹人憐愛,張揚怒放的杏花點亮了一個季節,溫暖了一個季節,璀璨了一個季節,那金黃的杏兒,像一顆顆圓潤的珍珠掛滿枝頭,把一棵樹裝點得妖妖嬈嬈,咬一顆杏肉在口,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還在舌尖縈繞不絕,家鄉的甜杏兒啊是輕輕纏上我心頭的一縷縷思鄉的惆悵。

2、鄉愁是一杯茶,這是一個平庸的比喻,但我卻很喜歡。我不願把鄉愁說成酒,因為鄉愁沒酒那麼濃烈,鄉愁只能是在無人的暗夜的一縷清香,將遠離喧囂世界的我們一點一點溶解。鄉愁是茶,總在苦澀中帶著那麼一點甘甜;鄉愁是茶,但卻不會愈沖而愈淡。

3、鄉愁是一種習慣。就像吃慣了家裡的小蔥而永遠不能適應北京的香菜一樣。鄉愁讓我們有了一種思維定勢,因為它,我們會在端午節到來時想起外婆裹的粽子,在清明節到來時想起該去上墳了,在春節到來時想起凍米糖和甜酒釀...

4、那條阡陌小徑,是一條泥濘不堪的土路,不知有多少的村裡人帶著夢中的希冀,告別親人走出那個裝滿鄉情記憶的小村莊。開始步旅心中夢想的征程。也就在那時一絲絲鄉愁已纏繞心中,還渾然不覺。鄉徑兩旁的責任田依然是翠綠成行,生機蔥蘢。路邊的紫丁香依然的芬芳四溢迎接著往來的人們,而家鄉的那條鄉徑見證著歲歲年年外出與回歸的遊子,風雨無阻。

❺ 中華經典美文誦讀文字腳本怎樣寫

翡冷翠山居閑話
作者: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詩人。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短篇小說集《輪盤》等。

在這里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比如去一個果子園,那邊每株樹上都是滿掛著詩情最秀逸的果實,假如你單是站著看還不滿意時,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採取,可以恣嘗鮮味,足夠你性靈的迷醉。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里吹度過來並帶來一股幽遠的澹香,連著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著你的顏面,輕繞著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的愉快;空氣總是明凈的,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的全部正像畫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時鑒賞。
作客山中的妙處,尤在你永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你愛穿什麼就穿什麼;扮一個牧童,扮一個漁翁,裝一個農夫,裝一個走江湖的吉卜賽,裝一個獵戶;你再不必提心去整理你的領結,你盡可以不用領結,給你的頸根與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條這邊艷色的長巾包在你的頭上,學一個太平軍的頭目,或是拜倫那埃及裝的姿態;但最要緊的是穿上你最舊的舊鞋,別管他模樣不佳,他們是頂可愛的好友,他們承著你的體重,卻不叫你記起你還有一雙腳在你的底下。
這樣的玩頂好是不要約伴,我竟想嚴格的取締,只許你獨身,因為有了伴多少總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輕的女伴,那是最危險最專制不過的旅伴,你應得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里一條美麗的花蛇!平常我們從自己家裡走到朋友家裡,或是我們執事的地方,那無非是在同一個大牢里從一間獄室移到另一獄室去,拘束永遠跟著我們,自由永遠尋不到我們;但在這春夏間美秀的山中或鄉間,你要是有機會獨身閑逛時,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時候,那才是你實際領受,親口嘗味,自由與自在的時候,那才是你肉體與靈魂行動一致的時候;朋友們,我們多長一歲年紀,往往只是加重我們頭上的枷,加緊我們腳脛上的鏈,我們見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淺水裡打滾作樂,或是看見小貓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嘗沒有羨慕的時候。但我們的枷,我們的鏈,永遠是制定我們行動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單是活著的快樂是怎樣的,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因此你得嚴格的為己,極端的自私,只許你,體魄與性靈,與自然同在一個脈搏里動跳,同在一個音波里起伏,同在一個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們渾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柔嬌的,一經同伴的抵觸,他就卷了起來,但在澄靜的日光下,和風中,他的姿態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無阻礙的。
你一個人漫遊的時候,你就會在青草里坐坐,仰卧,甚至有時打滾,因為草的和暖的顏色,自然的喚起你童稚的活潑;在靜僻的道上你就會不自主的狂舞,看著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種種詭異的變相,因為道旁樹木的陰影在他們於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樂;你也會得信口的歌唱,偶爾記起斷片的童調,與你自己隨口的小曲,因為樹林中的鶯燕告訴你春光是應得贊美的;更不必說你的胸襟自然會跟著漫長的山徑開拓,你的心地會看著澄藍的天空靜定,你的思想和著山壑間的水聲,山罅里的泉響,有時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時激起成章的波動,流,流,流入涼爽的橄欖林中,流入嫵媚的阿諾河去……
並且你不但不須遊伴,每逢這樣的遊行,你也不必帶書。書是理想的伴侶,但你應得帶書,是在火車上,在你住處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獨身漫步的時候,什麼偉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優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風籟中,雲彩里,山勢與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顏色與香氣里尋得?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歌德說,在他每一頁的字句里,我們讀得最深奧的消息。並且這書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爾卑斯與五老峰,西西里與普陀山,萊因河與揚子江,梨夢湖與西子湖,建蘭和瓊花,杭州西湖的蘆雪與威尼斯夕照的紅潮,百靈與夜鶯,更不提一般紫的黃麥,一般黃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長,同在和風中波動——他們應用的符號是永遠一致的,他們的意義是永遠明顯的,只要你自己性靈上不長瘡瘢,眼不盲,耳不塞,這無形跡的最高等教育便遠是你的名分,這不取費的最珍貴的補劑便永遠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窮困

❻ 關於鄉愁的一段話

思鄉

窗外是綿綿的細雨;今夜風聲又敲打著我的窗欞,思鄉的心猶如一粒浸透了的種子,無端地膨脹起來。漂泊了許多日子的夢就模糊地爬上了村中那條彎彎的小路。

那是誰,在月夜裡用笛聲吹奏著那支思鄉的歌,憂傷的曲調不經意塞滿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誰在夜夜釋讀那首思鄉的古詩,憂傷的平仄滴動著無垠恬靜的鄉愁。曾一度認為自己在這陌生城市過慣了朝八晚五的日子,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裡,故鄉的山山水水,已漸行漸遠。驀然回首,才發現那塵封於心底地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隻放飛的風箏,無論身置何方,身在何處的心靈之繩永遠栓在故鄉門前的梧桐樹上。

一場霽雨打濕了我所有的記憶,鄉愁尤如滿園的韭菜;長了割;割了又長。故鄉的一切都在我的記憶中閃爍。在我孤寂的心靈中思緒如魚在暢游。一度沉湎於生活的失意,然而那山那水,那純朴的人家,故鄉的恆古不變的姿態,在詩歌中演譯著淡化成一首無字的歌,一篇無韻的詩章,而我的靈魂早已游離出去,透過千山萬水,回歸了故里,正和憨厚的鄉親們一起品嘗那純純的米酒。

當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飛的雁群,當梧桐樹上的葉子黃了又青,我那不變的鄉愁卻又如此悠悠盪盪地演奏著,一如故鄉那清遠的笛聲,縷縷不絕;亦如李後主的「離恨恰如青草,更行更遠還生」。

❼ 設計中華經典美文朗讀大賽文字腳本(包括:主題、前言、有關詩詞文章、過渡語、結束語、朗誦形式等)怎麼

鍾落潭中學2008年古詩文朗誦文字腳本

花燈鬧元宵 佳節盼團圓

吳祖松

(朗誦):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曾秋月老師):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男學生齊):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女學生齊):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熊朝煦老師):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全體反復一遍):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旁白(萬月華老師):多麼熟悉的詞句,多麼真摯的感情,宋代詞人辛棄疾把我們帶進了火樹銀花的元宵節。今天,也讓我們跟隨一位少女的足跡,去領略元宵節的風俗和魅力。

第一章:賣湯圓

(播放歌曲《賣湯圓》,配少女舞蹈)

(朗誦):《上元竹枝詞》 符曾

(女聲齊):桂花香餡裹胡桃,

(男聲齊和):裹胡桃。

(女聲齊):江米如珠井水淘。

(男聲齊和):井水淘。

(女聲齊):見說馬家滴粉好,

(男聲齊和):滴粉好,

(全體):試燈風里賣元宵。

旁白(萬月華老師):湯圓是甜在嘴裡的幸福。花燈是美在心裡的快樂。我們那位可愛少女的心思早已飛向了燈如海,人如潮的世界。一盞盞燈籠蘊寓著對生活的祝福;一首首詩歌表達了對節日的慶賀。

第二章:賞花燈

(朗誦):元宵 唐寅 (男聲:董嘉磊 女聲:葉靖怡)

(男聲):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女聲):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男聲):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男、女聲齊):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旁白(萬月華老師):歡樂的元宵,綻放喜慶的花燈;皎潔的圓月,照亮了少女心中團圓的夢想。

第三章:盼團圓

(女聲獨誦):李珊珊

元宵佳節鬧花燈,燈紅人喜慶佳節,,舉杯邀月同相聚,月圓人圓樂團圓!

旁白(萬月華老師):仰望夜空中皎潔的圓月,少女的目光凝聚在了那彎淺淺的海峽。

(男、女教師朗誦):

(曾秋月老師):小時侯,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熊朝煦老師):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朗誦):憶秦娥·盼祖國統一

(男聲齊):山河缺, 狂濤難把親情隔。

(女聲齊):親情隔, 海峽離恨! 幾時能歇?

(熊朝煦老師):女媧再世縫天裂,

(曾秋月老師):中華兒女同心結,

(全體):同心結, 大同華夏,海藍天闊。

旁白(萬月華老師):祝願我們的祖國早日團圓,祝願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盛!

我也是培英的,以上算是我找的文字腳本,大概如此吧

❽ 關於鄉愁的詩歌,要自己寫的

寫作思路:把內心對家鄉的思念通過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

正文:

小時候,鄉愁是一根細細的冰棒。

我在這頭,外公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條短短的微信。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彎窄窄的月亮。

我在下頭,外婆在上頭。

現在啊,鄉愁是一張薄薄的相片。

我在外頭,故鄉在里頭。

❾ 席慕容的《鄉愁》全文及詩意

一、席慕容的《鄉愁》全文如下: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二、詩意賞析。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遠離故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

1、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遊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

2、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廓,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濛的雲霧。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

3、第三節寫鄉愁的永恆。是從上兩節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遊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4、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

熱點內容
隨機啟動腳本 發布:2025-07-05 16:10:30 瀏覽:517
微博資料庫設計 發布:2025-07-05 15:30:55 瀏覽:20
linux485 發布:2025-07-05 14:38:28 瀏覽:299
php用的軟體 發布:2025-07-05 14:06:22 瀏覽:751
沒有許可權訪問計算機 發布:2025-07-05 13:29:11 瀏覽:428
javaweb開發教程視頻教程 發布:2025-07-05 13:24:41 瀏覽:689
康師傅控流腳本破解 發布:2025-07-05 13:17:27 瀏覽:235
java的開發流程 發布:2025-07-05 12:45:11 瀏覽:681
怎麼看內存卡配置 發布:2025-07-05 12:29:19 瀏覽:279
訪問學者英文個人簡歷 發布:2025-07-05 12:29:17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