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類實驗室
Ⅰ 把孩子送到沖殼實驗室編程學習,只是玩游戲還是真的有作用呢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X歲時候開始編程」「X歲時候編寫了某程序」已經作為了優化孩子履歷的一塊前門磚。那麼到底應不應該送孩子去學習編程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懂一點計算機的都知道,編程就是在給定的條件下給計算機下達相應的命令,以獲取最後的結果,讓計算機幫助我們省去運算過程。對於孩子而言接觸編程不一定說以後就一定要當程序員或者相關工作。
在學習的過程中,專注力必定會得到提升,只有高度集中的狀態才能理解和運用運算條件。此外為了達到一個預期的目標,命令的選擇、輸入的位置都要經過一番思考,這對於強化孩子的思考能力也有一定幫助。程序運行過程中,能夠正常,成就感爆棚,報錯的話,要求孩子找到問題,最終解決,這對於在學習生活中解決問題同樣有用。說得再現實一點,計算機設有很多青少年等級考試,如果真的有這個天賦,取得一些成績,對於以後的升學也有很大幫助。
不過現在少兒編程的水也比較深,一定要做好試聽,聽取孩子反饋後再決定。也不是說大機構就一定好,他們模式話的教學可能適合大多數孩子,但不一樣適合你家的孩子。沖殼實驗室確實是一家不錯的培訓學校,他們會根據孩子的各種情況量身打造教學方案,這點絕對是其他連鎖機構沒有辦法比的。
Ⅱ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火上熱搜,英文編程還香嗎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火上熱搜,英文編程還香嗎?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其三,往往仍在內測,是由於包含精英團隊和內測組員都仍在改善編碼。嗯,問便是仍在修bug(手動狗頭)。但實際上,大夥兒最驚訝的或是「倉頡」這門編程語言到底長啥樣。實際上,先前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負責人、南京大學馮新宇專家教授,早已設立過一門有關《編程語言的設計和實現》的課程內容,現階段華為官方網已釋放B站短視頻。
在專題講座一開始,馮專家教授就表露了自身現階段開展的一些工作中。從總體上,學術研究上的分析主要包含PL基礎理論及運用等,而工業生產層面的科學研究,則主要是領著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開展工業生產編程語言的設計方案和完成。
在馮新宇專家教授得出的教學課件中可以看到,現階段的編程語言種類關鍵可以分成下列幾類,在其中重點提及了服務平台型語言表達:像C#、Go、Swift這種開源系統編程語言,也全是由像Google、微軟和iPhone那樣的企業自身資金投入去做的,為此操控語言表達的工藝演變對策和方位。但華為「倉頡」到底是一門如何的語言表達,現階段也有待官方網宣布公布信息內容。
Ⅲ 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在哪裡
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在華為實驗室中央軟體研究院,這個實驗室已經存在很多年了。
前不久(2022年3月份),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發布了一份「新語言試用報名-202203」問卷,正式徵集一小批開發者對「倉頡」編程語言進行小范圍測試,關於備受關注的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從問卷內容來看,開發者們需要填寫Gitee主頁、職業和公司等信息,然後等待郵件通知。
現在,隨著更多細節被透露出來,之前對於「倉頡」猜測的一些傳言,也有了明確的答案。
Ⅳ 蕪湖鳩江區有沒有品質好的少兒編程培訓機構
蕪湖最好的少兒編程叫當當狸創客實驗室。當當狸創客實驗室有一群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的資深教育專家及互聯網高級工程師共同創立。當當狸創客實驗室自主研發的三大核心課程:機器人,少兒編程,創造力,是基於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多年學術研究的成果,由當當狸創客實驗室教研團隊歷時5年打磨而成多學科結合,進階式課程,PBL項目制,自適應式教學是當當狸課程的四大特色,適合3-15歲。同時也是一個高科技實驗室,在這里可以完成所以發明創造,我們倡導多學科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貫徹所學即所用得教育宗旨,幫助學生全面提升學業競爭力。
Ⅳ 貝爾實驗室是干什麼的拜託各位大神
貝爾實驗室是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模擬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以及通信網的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兩萬五千多項專利,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三項多專利。 貝爾實驗室的使命是為客戶創造、生產和提供富有創新性的技術,這些技術使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路軟體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貝爾電話實驗室或貝爾實驗室,最初是貝爾系統內從事包括電話交換機,電話電纜,半導體等電信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機構。 1925年,當時AT&T總裁,華特·基佛德(Walter Gifford)。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的獨立實體。AT&T和西方電子各擁有該公司的50%。 貝爾實驗室的工作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類別:基礎研究,系統工程和應用開發。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從事電信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行為科學和計算機編程理論。系統工程主要研究構成電信網路的高度復雜系統。開發部門是貝爾實驗室最大的部門,負責設計構成貝爾系統電信網路的設備和軟體。 1984年以後,按照美國政府分拆AT&T的協議,從貝爾實驗室中分割成立了Bellcore。Bellcore 為分拆後的一系列小貝爾公司統一提供研究開發的服務。 1996年,貝爾實驗室以及 AT&T 的設備製造部門脫離 AT&T 成為朗訊科技。 AT&T保留了少數研究人員成為其研究機構——AT&T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 1933年,卡爾·央斯基(Karl Jansky)通過研究長途通訊中的靜電雜訊發現銀河中心在持續發射無線電波,此電波稱為3K背景輻射。透過此研究而建立了射電天文學。 194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晶體管。參與這項研究的約翰·巴丁(John Bardeen)、威廉·蕭克利(William Shockley)、華特·豪舍·布拉頓(Walter Houser Brattain)於195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香農(Claude Shannon)於1948年發表論文《通訊的數學原理》,奠定了現代通信理論的基礎。他的成果是部分基於奈奎斯特和哈特利先前在貝爾實驗室的成果。 貝爾實驗室發明光電池。 貝爾實驗室也是UNIX操作系統和C語言的發源地。C語言是由、Dennis Ritchie 和 Ken Thompson 在1970年代早期開發的。在1980年代,又由比亞尼·斯特朗斯特魯普發展為C++語言。 2008年8月7日,由於其所有者阿爾卡特朗訊連續6個季度決虧損,自阿爾卡特和朗訊科技合並以來從未盈利,市值已經蒸發了62%,阿爾卡特朗訊不得不出售已經擁有46年歷史的貝爾實驗室大樓,由美國新澤西的Somerset房地產開發公司購得,並打算將其改建為商場和住宅樓。 貝爾實驗室的母公司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正在退出基礎科學,物理科學和半導體科學研究,將集中於能更快進入市場的領域,如網路、高速電子學、無線技術、納米技術和軟體。正如貝爾實驗室發言人說,「在新的創新模式下,研究應該致力於解決母公司的需求」。
Ⅵ 創新創客實驗室:學習編程教育對孩子的哪些重要
從小學習電腦編程,孩子們可以提升哪些能力?
3、提高小孩耐性
當父母的一定遇到過這種情況,帶小孩去吃飯,小孩怎麼也坐不住,就是要跑來跑去到處吵鬧玩耍。此時,有的人會拿出手機當做游戲機,小孩的注意力就瞬間被拉了回來,開始安靜坐在位置上玩。我們的課程,就是運用這種特性,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但這一次他們不只會玩到游戲,還會懂得一個游戲是怎麼被設計出來的。
4、增加小孩抽象思考能力
其實學寫編程,就像學習第二外國語一樣。如果說學外文是為了跟外國人溝通,學寫編程就是學習怎麼跟電腦溝通。有趣的是,你碰到老外不會說英文還可以比手畫腳,跟電腦可不行。這表示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需要一種把抽象化為具體的能力,好讓不懂得思考的電腦,也能了解與表達抽象的事物。
5、幫助小孩整理信息,吸收融合能力
寫程序說穿了,就是一堆電腦指令的排列組合。好比小學的時候我們查字典學漢字、學成語,之後學習如何利用學得的漢字、成語組成句子,進而撰寫文章一樣。程式中的基本指令就是漢字,寫成可重復利用的Function 或 Mole 就像是成語,然而最終要完成一個有頭有尾的程式時,則必須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確保程序在執行中不會出現矛盾的情形導致 Crash。
6、提升國際性的溝通能力、競爭力
顯而易見,現在哪一門行業不用電腦?哪一個行業可以完全不需要接觸電腦?如同先前提過的,電腦語言,已然成為一個重要的溝通工具,不但是跟電腦溝通,還有跟所有運用電腦的人溝通。小孩在幼時接觸的環境,往往跟以後的發展有極大的關聯性,如果不想跟世界脫軌,盡早讓他了解所謂的編寫程序,或是了解編程是怎麼一回事將會是他們面對國際競爭時有力的武器。
7、學會團隊合作,學會共同學習
在適當的教學課程設計之下,學寫程式就像玩游戲破關一樣,同學彼此討論「破關攻略」,你不會?我教你;我卡關,你幫忙。同時在互動之中增進情誼,也學到如何用團隊力量解決問題。比起老師在台上單方向的講課,同學之間的研究,將讓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8、訓練空間思考能力
在編程式控制制游戲人物的過程中,是訓練空間思考能力一個很棒的方式。小孩彷彿自己就是在高低起伏中,尋找迷宮出口的那個游戲角色,手腦一同運轉起舞,左轉、右轉、跳上、跳下,置身於程式的世界中,在游戲之中學習,明白方向感以及立體的空間感。
9、增進解決問題能力
面對一道道關卡的挑戰,小孩會不停的利用手邊學到的資源、程序,試著達成破關的目的而不斷的動腦。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在碰到生活中或是其他課業上的問題時,自然也會試著自己解決,而不是一句話交給爸媽去處理。父母只要給予適當的工具,讓小孩自己動手動腦完成。
10、Learn to code, code to learn
學寫編程訓練編程的思考方式 Computational Thinking ,如同學習閱讀一樣,在這個知識爆炸的世代是一種基本的能力。好比,從小我們學怎麼閱讀,並用閱讀來學習更多其他的知識;從小學習怎麼寫程式、控制電腦,了解的是一種 New Ways of Learning,並且從學習寫程式的過程中,刺激小孩的學習動機。父母再也不用逼著小孩學習數學,因為他要寫程式控制按鈕、人物、得分、方向的同時,自然需要用到許多數學的技巧,讓他在做中學。另外還可以提高小孩英文的能力,寫程式讓接觸英文成為自然的事情。其他的科目如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一樣可以運用在寫程式的過程中,也就是我們說的 code to learn。
目前,國內外對科技教育的重視是編程教育趨熱的重要動因。在美國,創客教育及STEAM已成為其素質教育的核心,編程、3D列印、機器人等新技術也已走進了美國的中小學校。甚至,連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曾參與「編程一小時」,呼籲美國小朋友「別總在手機上玩,要去編程」。
從智力開發上來說,學編程不意味著將來要從事計算機開發工作,通過學習編程能夠開拓孩子的邏輯能力、思維的縝密性、提高創造力,編程好的孩子對別的學科(比如數學、科學等)也都能觸類旁通。
從程序教學的實施情況來看,孩子學編程對於他的自身發展和基礎教育有一定促進作用,這種促進不僅體現在數學、邏輯、設計思維和程序設計等基本技能上,在跨學科學習等方面也有效果。
編程不在於用什麼語言,而是在於程序背後的邏輯和演算法。編程語言的學習很容易,但邏輯和演算法的培養很難。所以,對於幼童來說,無需糾結於教他們什麼樣的語言,而是在於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那麼,學習編程對孩子有哪好處呢?
孩子從小開始學習編程的重要性,編程越來越重要,其實不僅僅是對高考,編程對孩子從小各方面的天賦習慣等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非常善於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術,讓他們早早接觸代碼非常有必要。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喬布斯,他們都是從小學就開始編寫程序了,從小就開始編程思想的培養和編程技術的積累,為他們後來成就大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電子游戲也是軟體,而且是具備很強邏輯性的軟體。愛玩游戲的孩子通常也會是編程的高手。如果您的孩子因為沉迷於游戲而讓您頭疼,不如讓他學習編程,通過編程的方法讓他慢慢明白,游戲其實是程序員製作出來的軟體。讓他們從玩游戲尋找快樂轉化為編寫游戲來尋找快樂。編程是實現寓教於樂的最為理想的課程。
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其實,所謂的編程就是將人類的想法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變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代碼和語言,讓計算機幫助我們實現數學運算、事物處理和信息查詢等。今天,我們在手機、iPad、計算機上使用的軟體,諸如微信、游戲、支付寶、網上銀行等,它們或簡單或復雜,實際全部都是軟體工程師編寫出來的程序。計算機程序通常具備很強的邏輯性。完成一個程序就是在完成一個項目,一個任務。
因此,編程可以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又可以鍛煉其建立、完成和管理項目的能力。雖然並不是每個孩子長大後都會成為一個程序員,但是,作為一個家長,如果你能引導自己的孩子試著邊玩游戲邊學編程,交給他們學習的途徑和方法,是不是倍有成就感!
Ⅶ 典型機械類實驗室有哪些
典型機械類實驗室有機械設計實驗室、液壓與氣動實驗室、機電一體化實驗室、數控工藝與編程室實驗室、模具加工與成型實驗室等。液壓與氣動實驗室,主要面向機械與汽車工程系各專業開設液壓傳動實驗、氣壓傳動實驗、機電綜合實踐、機-電-氣、機-電-液一體化綜合控制等實驗。機電一體化實驗室,面向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及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為培養具有機械、電子、液(氣)壓一體化技術,能從事機電一體化設備和產品的設計、生產、研發、改造和技術服務的人才而專設的實驗室,同時也為機電工程綜合實踐和畢業設計環節提供教學和科研場所。
Ⅷ AI編程工具創意實驗室是一款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8
Ⅸ 實驗室的世界著名
美國良多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都為政府代管國家實驗室,這些設在大學里的國家實驗室作為原始性創新基地,在國家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攻關中承當著重要使命。
1、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LBNL)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位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佔地81 公頃,毗連舊金山灣。它附屬於美國能源部,由伯克利代管。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是 193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歐內斯特.奧蘭多.勞倫斯先生於1931 年建立的,早期關注於高能物理領域的研究,建起了第一批電子直線加速器,發現了一系列超重元素,開拓了噴射性同位素、重離子科學等研究方向,成為美國乃至世界核物理學的聖地。它是美國一系列著名實驗室:Livermore,Los Alamos, Brookhaven 等實驗室的前驅,也是世界上成百所加速器實驗室的榜樣。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的領域無比寬泛,下設18 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涵蓋了高能物理、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計算機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等多個學科。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建立以來,共培育了5 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和 4 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現有3800 名雇員,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伯克利分校的老師和學生,2004 年的財政預算超過5 億美元。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實驗室的主任是朱棣文先生,他是極少數擔負美國國家學術機構引導的華人之一。
2、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Lincoln Laboratory) 。MIT於1951 年在麻省的列克辛頓(Lexington)創建了林肯實驗室。其前身是研製出雷達的輻射實驗室。該實驗室是聯邦政府投資的研究中心,其基礎使命是把高科技利用到國家平安的危急問題上。它很快在防空系統的高等電子學研究中博得了名譽,其研究范疇由敏捷擴大到空間監控、導彈防備、戰場監控、空中交通管制等領域,是美國大學第一個大規模、跨學科、多功效的技術研究開發實驗室。 1957 年該實驗室建玉成固態、可編程數字計算機掌握的雷達系統 (Millstone Hill radar),實現了對空間目標的實時跟蹤,既能跟蹤蘇聯衛星的運動,也能監控卡那維拉爾角的火箭發射。後來,這發展成彈道導彈策略防備系統,其中要害性的技術是數字信號處理和模式識別。在20 世紀60 年代初期,林肯實驗室開發了衛星通信系統,導致8 顆實驗通信衛星的發射。在20 世紀70 年代初期,實驗室開始研究民航交通管制,強調雷達監控,進行惡劣景象的檢測,開發了航空器的自動化控制裝置。在20 世紀80 年代,實驗室為戰勝大氣紊流的影響,開發了大功率激光雷達系統。20 世紀90 年代,為NASA 等開發了感測器。當初,林肯實驗室則在開發陸輿圖像處理設備。為了支撐宏大的翻新研究,林肯實驗室始終堅持了在基本研究上的當先地位,例如名義物理、固態物理以及有關資料的上風。它實現了開發半導體激光器的早期研究,設計了紅外激光雷達,並開發了高精度衛星定位與跟蹤體系。林肯實驗室在計算機圖形學、數字信號處理理論以及設計與建造高速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貢獻。信號處理究竟是實驗室許多名目的中心技術,包括高吞吐率的通用信號處理器。它在語音編碼與辨認方面也有許多傑出工作,為主動翻譯開辟了途徑。林肯實驗室現有雇員 2432 人,它在 2003 財政年度的經費是 5.226 億美元,其中91.6%即4.787 億美元來自美國國防部,這就不難懂得MIT 林肯實驗室事實上是美國軍事電子系統的大本營。
3、加州大學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LANL)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首府聖塔菲西北56 公里處,成立於1943 年,以研製降生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而馳名於世。洛斯阿拉莫斯是一個當之無愧的科學城和高科技輻射源。實驗室在二戰期間由羅斯福總統倡導建立,是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物理學家奧本海默是實驗室的第一任主任。該實驗室是一所由能源部與加利福尼亞大學結合管理的多計劃研究機構。其研究工作分兩大類:武器研究,包括開發滿足軍事需要的核彈頭、設計實驗先進技術計劃,以及通過相干科學技術領域的實驗與實踐研究,保持一項創新性武器研究籌劃;非兵器研究,包括核裂變、核聚變、中等物理加速、超導、計算科學、生物醫學、地球科學、非核能及基礎能源科學等。這里雲集了大批世界頂尖科學家,目前共有1.2 萬名雇員,每年經費估算高達21 億美元。
4、布魯克海文國家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BNL)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位於紐約長島薩福爾克縣(Suffolk County)中部,原址為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陸軍厄普頓兵營。該實驗室成立於 1948 年,現隸屬於美國能源部,由石溪大學和BATTELLE 成立的布魯克海文科學學會負責管理。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領有3 台開展研究用的反映堆和同步輻射光源、強場核磁共振儀、投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正電子斷層成像儀、盤旋加速器等一大量大型儀器和裝備。除首創了核技術、高能物理、納米技術等多個領域的研究外,該實驗室還在生物、化學、醫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和技術等多學科發展研究。大科學安裝群的強盛支持才能和多學科穿插的環境,使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在發展新型、邊沿科學和沖破重大新技術方面存在壯大的能力,獲得多項令世界注視的重大結果,並數次取得諾貝爾獎,成為著名的大型綜合性科學研究基地。布魯克海文實驗室擁有3000 名雇員,每年還招待全球的超過4000 名科學家的拜訪。布魯克海文的年度研究經費超過4 億美元。
5、加州理工學院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簡稱JPL) 噴氣推動實驗室是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和治理無人空間探測任務,行政上屬於加州理工學院管理,前身是由航空巨匠西奧多.馮.卡門於1936 年牽頭成立的噴氣能源研究所。在國際科技界,噴氣推進實驗室如雷貫耳,它在美國導彈和航天發展史上起到了空前的作用,尤其是1958 年探險者1 號進入軌道,確定了其作為太空開發打算之母的位置。噴氣推進實驗室共進行著 45 個項目標研發,各種無人探測器升空後的把持工作大都由其負責。它還擔當著對地球正確丈量的義務,節制著寰球的深空探測網路。這里會集了太空研究范疇一流的迷信家跟工程師,員工總數超過5200 人,年度研究經費達13 億美元。
6、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ORNL)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是美國能源部所屬最大的科學和能源研究實驗室,成立於1943 年,原稱柯林頓實驗室,是曼哈頓機密計劃的一部門,現由田那西大學和Battelle 留念研究所獨特管理。 20 世紀50 年代和60 年代期間,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主要從事核能、物理及生命科學的相關研究。70 年代成立了能源部後,使得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計劃擴展到能源產生、傳輸和保留等領域。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任務是開展基礎和應用的研究與開發,提供科學常識和技術上解決龐雜問題的創新方式,加強美國在主要科學領域里的領先地位;進一步提高大批能源的利用率;為恢復和保護環境以及為國家安全作貢獻。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許多科學領域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它主要從事6 個方面的研究,包括中子科學、能源、高機能計算、復雜生物系統、進步材料和國家安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現有雇員3800 多人和客座研究人員大概3000 人,年度經費超過10 億美元。
7、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ANL) 阿貢國家實驗室是美國政府最老和最大的科學與工程研究實驗室之一――在美國中西部為最大。阿貢是1946 年特許成立的美國第一個國家實驗室,也是美國能源部所屬最大的研究中心之一。從前半個世紀中,芝加哥大學為美國能源部及其前身監管阿貢國家實驗室的運行。阿貢是從二次世界大戰曼哈頓工程的一局部,芝加哥大學的冶金實驗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戰後,阿貢接收開發和平應用原子反應堆的任務。數年來,阿貢的研究一直擴展,包含了基礎科學、科學設施、能源資源方案、環境管理、國家保險、工業技術開發等很多領域。阿貢有兩個場所:位於伊利諾州的東場所,佔地1500 英畝,是美國能源部芝加哥工作辦公室所在地;位於愛達荷州的西場所,佔地約900 英畝,是阿貢多數主要核反響堆研究設施的所在地。今天,阿貢的雇員超過3500 名,運行經費約為4.75 億美元,支持200 多個研究項目,從原子核研究到全球氣象變更研究。1990 年以來,阿貢曾與600 多家公司、無數的聯邦政府部門以及其餘組織一道工作。 此類實驗室屬於國家機構,有的甚至是國際機構,由好幾個國家聯合承辦。它們大多從事於基本計量,高精尖項目,超大型的研究課題,和國防軍事任務。
1、德國的聯邦技術物理研究所(Physikalisch Technische Bundesanstalt,簡稱PTB) 建於1884 年,原名帝國技巧物理研究所(Physikalisch Technische Reichsanstalt,簡稱PTR),相稱於德國的國家計量局,以精細測量熱輻射著稱。十九世紀末該研究所的研究職員致力於黑體輻射的研究,導致了普朗克發明作用量子。能夠說這個實驗室是量子論的發祥地。談到該實驗室就須介紹物理學史上兩位重要的人物。第一個是191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維恩Wilhelm Wien(1864-1928),他曾是該實驗室的理論帶頭人,在這里工作長達近十年的時光。他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幾個重要的熱輻射定律。第二位是19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普郎克,他發現的能量級對物理學的進展作出了重大奉獻。他是繼維恩後曾在該實驗室工作的一位主要的學術帶頭人。
2、英國的國家物理實驗室(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簡稱NPL)英國的國家物理實驗室,是英國歷史長久的計量基準研究核心,創立於 1900 年。 1981 年分6 個部:即電氣科學、材料運用、力學與光學計量、數值剖析與計算機科學、量子計量、輻射科學與聲學。作為高度產業化國家的計量中心,與全國工業、政府各部分、貿易機構有著普遍的日常接洽,對外則作為國家代表機構,與各國際組織、各國計量中心聯系。它還對環境維護,例如雜訊、電磁輻射、大氣傳染等方面向政府供給倡議。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共有科技人員約1000 人,1969 年最高達1800 人。
3、歐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簡稱CER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創建於1954 年,是范圍最大的一個國際性的實驗組織。它的創建、方針、組織、選題、經費和研究規劃的履行,都很有特色。1983 年在這里發現W±和Z0 粒子,次年該中心兩位物理學家魯比亞和范德梅爾獲諾貝爾物理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提倡下,由歐洲11 個國家從 1951 年開端謀劃,現已有26 個成員國。經費由各成員國攤派,所長由理事會任命,任期5 年。下設管理委員會、研究委員會和實驗委員會,組織精悍,管理完美。研究人員共達9000 人,多為應聘制。這是一個旨在摸索宇宙開始時最基本的貨色是什麼等問題的純科學的物理研究機構,也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科學實驗室之一。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80 多個國家的6000 多名物理學家曾在此工作過。這個研究中心建有兩個國際研究所,供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小組研究亞原子核的構造及其理論。第一研究所裝有6 億電子伏的同步迴旋加速器,280 億電子伏的質子同步加速器等。第二研究所在第一研究所旁邊,它裝有一台周長約 7 千米的新質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除有許多先進而價錢昂貴的試驗設備外,還有圖書材料室,並出版《歐洲核研究組織信使》(月刊)和科學講演等。因為中心的設備齊全,服務精良,加上科學家們的勤懇盡力,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粒子物理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舉世矚目的成果,從而成為貨真價實的核子研究中心。數十年來,該研究中心先後建成質子同步迴旋加速器、質子同步加速器、交叉儲存環(ISR)、超質子同步加速器(SPS)、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氫氣泡室(BEBL)。
4、瑞士保羅謝勒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簡稱PSI) 瑞士保羅謝勒研究所是瑞士科學和技術的多學科研究中心。在與海內外大學、其他研究機構和工業界的配合中,PSI 在固態物理、材料科學、基本粒子物理、生命科學、核與非核能研究及與能源有關的生態學的研究中十分活潑。 PSI 是瑞士最大的國家研究所,有雇員1200 人,是瑞士獨一這品種型的研究所。 PSI 研究的重點放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特別是與可連續發展有關的領域和對教育和培訓具有重要意義、但超越大學單個系能力的領域。 PSI 研製和運行須要特別高尺度的技術竅門、教育和專業的復雜研究設施,佔有散裂中子源,瑞士光源(SLS)等大科學裝置,是世界科學界主要的用戶實驗室之一。通過它開展的研究,PSI 獲得新的基礎知識,並踴躍增進其在工業上的應用。 中國已經建成的國家實驗室共有5個,分別是:
1.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
2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3.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蘭州)
4. 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
5.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青島) 已經批復正在興建的國家實驗室有5個,分別是:
1.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中國科技大學
3.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 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
4.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清華大學
5.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 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1航空航天方面----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人口與健康方面----重大疾病研究國家實驗室
依託中國醫學科學院
3核能方面----磁約束核聚變國家實驗室
依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西南核物理研究院
4新能源方面----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
依託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5先進製造方面----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
依託上海交通大學
6量子調控方面----微結構國家實驗室
依託南京大學
7蛋白質研究方面----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依託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8軌道交通方面--------現代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
依託西南交通大學
9農業方面----------現代農業國家實驗室
依託中國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