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詩經採薇腳本

詩經採薇腳本

發布時間: 2022-10-16 16:55:34

① 詩經採薇的改編劇本

雪欲來的時候
又燙一壺酒
將寂寞
綿長入口
大寒夜
山那頭
彤雲出岫
小爐邊
那首歌謠
不經意被寫就
白露前
麥未熟
恰是初秋
約臨走
將柴扉輕叩
嶺上霜紅也浸透了眼眸
那首歌
哽在喉
沉默不忍回頭
卿尚小
共採薇
風欲暖
初成蕊
問離人
山中四季流轉又幾歲
卿初嫁
獨採薇
露尚稀
葉已翠
問徵人
何處望鄉一枯一葳蕤
雨未停的時節
煎茶試新葉
讓光陰
杯中交疊
茅檐下
水如瀉
沾衣未覺
研開墨
芒種剛過
歌寫至下半闕
春分後
花未謝
尚可采擷
卻低首
問是耶非耶
枝上殘香也覆蓋了眼睫
誰和著那首歌
剛吟罷的第一節
卿尚小
共採薇
風欲暖
初成蕊
問離人
山中四季流轉又幾歲
卿初嫁
獨採薇
露尚稀
葉已翠
問徵人
何處望鄉一枯一葳蕤
卿已老
憶採薇
草未凋
又抽穗
問斯人
等到野火燃盡胡不歸
昔我往
楊柳垂
今我來
雪霏霏
問故人
可記當年高歌唱《採薇》

② 《詩經·採薇》的全文是什麼

《採薇》

年代:先秦作者:詩經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家靡室,獫狁之故。
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飢載渴。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③ 詩經•採薇 的全詩

《詩經 採薇》全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xiǎn狁yǔn 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xiǎn狁yǔn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賞析: 《採薇》是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作的詩,詩中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詩的前三章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征戰的苦況。為了抵禦狁的侵擾,他長期遠離家室,戎馬倥傯,多麼渴望邊境早日安定而返故鄉!四、五二章陡轉筆鋒,描寫邊防軍士出征威儀,全篇氣勢
為之一振,兵士們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末章寫解甲歸里。雖能生還,然昔日的征戍勞苦卻只換來今日的「載渴載飢」,怎不令人黯然傷神? 此詩選自「小雅」,卻有「國風」民歌的特點,頗為講究句式重疊與比興手法的運用。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文字略有變化,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貼。第四章以常棣盛開象徵軍容之壯、軍威之嚴,新警奇特。末章以從征前與來歸時的景緻,寄託不盡的感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的妙言佳句

④ 求詩經《採薇》全文譯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用,玁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用。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譯文]

採薇採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於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採薇採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裡憂悶多牽掛。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飢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託誰捎回家!

採薇採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什麼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麼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飢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⑤ 詩經採薇

詩經採薇

《採薇》

佚名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注釋:

1、蔽:一種野菜。
2、亦:語氣助詞,沒有實義。作:初生。止: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3、莫:同暮,晚。
4、玁狁:北方少數民族戎狄。
5、遑:空閑。啟:坐下。居:住下。
6、柔:軟嫩。這里指初生的菠菜。
7、聘:問候。
8、剛:堅硬。這里指菠菜已長大。
9、陽:指農歷十月。
10、盬:止息。
11、疚:病。
12、爾:花開茂盛的樣子。
13、路:輅,大車。
14、業業:強壯的樣子。
15、捷:交戰,作戰。
16、騤騤:馬強壯的樣子。
17、腓:隱蔽,掩護。
18、翼翼:排列整齊的樣子。
19、弭:弓兩頭的彎曲處。魚服:魚皮製的箭袋。
20、棘: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樣子。
22、霏霏:紛紛下落的樣子。

譯文:

採薇菜啊採薇菜,薇菜剛才長出來。
說回家啊說回家,一年又快過去了。
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因為玁狁故。
沒有空閑安定下,都是因為玁狁故。
採薇菜啊採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
說回家啊說回家,心裡憂愁又煩悶。
心中憂愁像火燒,飢渴交加真難熬。
我的駐防無定處,沒法託人捎家書。
採薇菜啊採薇菜,薇菜已經長老了。
說回家啊說回家,十月已是小陽春。
戰事頻仍沒止息,沒有空閑歇下來。
心中憂愁積成病,回家只怕難上難。
光彩艷麗什麼花?棠棣開花真爛漫。
又高又大什麼車?將帥乘坐的戰車。
兵車早已駕好了,四匹雄馬真強壯。
哪敢安然定居下,一月之內仗不停。
駕馭拉車四雄馬,四匹雄馬高又大。
乘坐這車是將帥,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馬排整齊,魚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嚴防範,玁狁猶猖狂情勢急。
當初離家出征時,楊柳低垂枝依依。
如今戰罷回家來,雨雪紛紛漫天下。
行路艱難走得慢,飢渴交加真難熬。
我的心中多傷悲,沒人知道我悲哀。

賞析:

戰爭的策劃和發動是肉食者們的勾當,被迫捲入其中的個人,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猶如隨風飄動的落葉,隨波逐流的小、舢任命運之手隨意擺弄,疲憊憂傷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嘆、仰天長嘯的份兒。恐怕這是普通士兵們剩下的唯一屬於自己的權利和財產。

憑了這點權利唱一曲憂傷的歌,總不至於得罪了大人君子們吧!無家無室的憂慮,居無定所的煩悶,頻繁作戰的辛勞和疲憊,思念故鄉的痛苦,對個人命運的感慨,對入侵之敵的仇恨,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嚮往,觸景生情的感傷,命運無常的恐懼,遙遙無期的等待,這一切無時無刻不沖擊著敏感多思憂患焦慮的心靈。把它們吟唱出來,是一種自我遣懷,自我撫慰,猶如受傷的小動物,只有自己舔吮傷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體驗悲傷。

倘若受傷後連哀叫的慾望和本能都喪失了,那便徹底麻木了,物質化了。對於受慣了命運擺弄、痛苦煎熬、憂傷折磨的心靈來說,艱難坎坷辛勞疲憊槍林刀箭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喪失了作為一個活的生命個體的靈性和生氣。

對憂傷和痛苦的敏感,不僅表明個體對自己生存處境的真切關注,也表明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對憂傷和痛苦的表也不僅僅是一種無助的感嘆和哀傷,而且也是表達不甘於忍受比傷和痛苦、不甘於向命運屈服的一種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訴我們的無我憂傷,我痛苦,我無助,但我不願,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嚮往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能夠這樣去想、去做的個體,實際上並不小。從他無能為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角度說,他是弱小的;從他不願屈服於命運的擺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說,他卻是了不起的。正因為這樣,吟唱自己的內心憂傷和痛苦,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經意地這樣做,然而其內心深處的動機卻昭然若揭。

整個人生就如一場戰爭。活著就會被迫捲入這場戰爭之中,就會有憂傷、痛苦、煩惱,恐懼、絕望。嚮往。追求、無助等等生存體驗。表達這些體驗的,本身就是動人的生存哲學。

詩經 采蘩


《詩經:采蘩》

於以采蘩?於沼於沚。
於以用之?公侯之事。

於以采蘩?於澗之中。
於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注釋:

1、於以:到哪裡去。蘩:水草名,即白蒿。
2、沼:沼澤。氵止:小洲。
3、被:用作皮,意思是女子戴的首飾。僮僮:童童,意思是首飾繁多。
4、夙夜:早晨和晚上。
5、祁祁:首飾繁多的樣子。

譯文:

到哪裡去采白蒿?在沼澤旁和沙洲。
白蒿采來做什麼?公侯拿去祭祖先。

到哪裡去采白蒿?在那深深山澗中。
白蒿采來做什麼?公侯宗廟祭祀用。

頭飾盛裝佩戴齊,從早到晚去侍奉。
佩戴首飾真華麗,侍奉結束回家去。

賞析:

到野外去采白蒿,在祭祀場所守侯侍奉,肯定不屬於王公貴族們乾的事。做這些事的,只能是下等的僕人,而且是女僕。

千辛萬苦到野外采來白蒿,是供王公貴族祭祀用;費心勞神打扮裝點,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別人。為誰辛苦為誰忙?全是為他人做嫁衣裳。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滋味如何?唯有女僕內心體驗最深。雖然沒有言說,我們卻感到似乎平淡的敘說中有幾分怨忿在。

為他人做嫁衣裳,意味著自我不存在,自我變成了他人的工具。奴僕供人差遣使喚,本就是人為事先設定的,似乎像命運決定的。即使不是奴僕,人生都免不了有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時候。自覺自願,並引以為自豪地為他人 做嫁衣裳,是犧牲精神和奉獻意識的體現,是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不自覺為他人做嫁衣裳,是上當受騙、誤入歧途,是被人利用。不情願地為他人做嫁衣裳,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當然就是一種痛苦和壓抑。

如今我們可以拒絕被迫為他人做嫁衣,但在很多情況下是無法拒絕的。比如受老闆僱傭,老闆叫去陪酒,明知不勝酒力卻又不得不去。重賞之下必有勇副,是看準了人心追名逐利的弱點,抓住弱點使人為別人做嫁衣。

認真想來,做人是擺脫不了為他人做嫁衣的處境的。區別僅僅在於:是自覺的,不自覺的和被迫的。

詩經 采菽


《詩經: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
君子來朝,何錫予之?
雖無予之?路車乘馬。
又何予之?玄袞及黼。

觱沸檻泉,言采其芹。
君子來朝,言觀其旗。
其旗淠淠,鸞聲嘒嘒。
載驂載駟,君子所屆。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彼交匪紓,天子所予。
樂只君子,天子命之。
樂只君子,福祿申之。

維柞之枝,其葉蓬蓬。
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樂只君子,萬福攸同。
平平左右,亦是率從。

泛泛楊舟,紼纚維之。
樂只君子,天子葵之。
樂只君子,福祿膍之。
優哉游哉,亦是戾矣。

注釋:

1、菽:大豆。
2、筥:亦筐也,方者為筐,圓者為筥。
3、路車:即輅車,古時天子或諸侯所乘。
4、玄袞:古代上公禮服,毛傳:玄袞,卷龍也。黼:黑白相間的花紋。
5、觱沸:泉水湧出的樣子。檻泉:正向上湧出之泉。
6、淠淠:旗幟飄動。
7、鸞:一種鈴。嚖嚖:鈴聲有節奏。
8、屆:到。
9、芾:蔽膝。
10、邪幅:裹腿。
11、彼交:不急不躁。彼,通匪。交,通絞,急。紓:怠慢。
12、只:語助詞。
13、申:重復。
14、殿:鎮撫。
15、平平:治理。
16、紼:粗大的繩索。纚:系。
17、葵:借為揆,度量。
18、膍:厚賜。
19、優哉游哉:悠閑自得的樣子。
20、戾:安定。

譯文:

采大豆呀采大豆,用筐用筥裡面盛。
諸侯君子來朝見,王用什麼將他贈?
縱沒什麼將他贈,路車駟馬給他乘。
還用什麼將他贈?龍袍綉衣已製成。

翻騰噴湧泉水邊,我去採下水中芹。
諸侯君子來朝見,看那旗幟漸漸近。
他們旗幟獵獵揚,鸞鈴傳來真動聽。
三馬四馬駕大車,遠方諸侯已來臨。

紅色護膝大腿上,裹腿在下斜著綁。
不致怠慢不驕狂,天子因此有賜賞。
諸侯君子真快樂,天子策命頒給他。
諸侯君子真快樂,又有福祿賜予他。

柞樹枝條一叢叢,它的葉子密密濃。
諸侯君子真快樂,鎮邦定國天子重。
諸侯君子真快樂,萬種福分來聚攏。
左右屬國善治理,於是他們都順從。

楊木船兒水中漂,索纜系住不會跑。
諸侯君子真快樂,天子量才用以道。
諸侯君子真快樂,福祿厚賜好關照。
從容不迫很自在,生活安定多逍遙。

賞析:

從中所述禮命之隆、職掌之重可以看出這是一首諸侯來朝之詩,《毛詩序》所謂刺幽王也,侮慢諸侯。諸侯來朝,不能錫命以禮數征會之,而無信義,君子見微而思古焉,是反經為義,於經無所當(孔疏)。至於以為此詩成於康王即位抑或宣王中興之時,雖可備一說,亦皆無實證。從詩作者的語氣來看,此詩當是大夫美諸侯之作。

全詩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諸侯上朝之前,身為大夫的作者對周天子可能准備的禮物的猜測。采菽采菽,筐之筥之,詩人以采菽者連連采菽,用筐用筥盛取不停起興,整首詩歡快、熱烈、隆重的氣氛從此定下了基調,讀者的情緒也隨之進入這一特定場景。君子來朝,何錫予之?意思是:諸侯來朝,天子會以什麼樣的禮物賜予他?詩人是見過大場面的公卿大夫,按照常規,雖無予之,路車乘馬;又何予之?玄袞及黼,四句無疑而問,復沓申述,兩次自問自答,進一步渲染氣氛,讓人感到即將來朝的諸侯聲勢之隆。

如果說第一章是詩人虛擬的盛況,那麼從第二章開始便進入實景的描畫了。

第二章是詩人見到的諸侯來朝之時極為壯觀的場面。開始兩句觱沸檻泉,言采其芹,用自下而出的檻泉旁必有芹菜可采興君子來朝之時也有儀從可觀,是起興,也是設喻,黃焯說檻泉采芹,既為即事之興,亦即譬喻之興(《詩疏平議》),是也。君子來朝,言觀其旗,威儀之現,首先在於隊列之前的旗幟,其旗淠淠,鸞聲嘒嘒,遠遠見到風中旗幟獵獵,更有響聲中節的鸞鈴之聲由遠及近,載驂載駟,君子所屆,或駟馬或驂乘都井然前行,來朝的諸侯已到眼前。

第三章全用賦法,鋪排詩人近觀諸侯朝見天子時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赤色的護膝,裹腿的斜布是合乎禮儀的裝飾,彼交匪紓完全是一付雍容典雅的儀態。既有如此聲威,進退又合禮儀,天子當然是賞賜有加。樂只君子,天子命之;樂只君子,福祿申之,四句是詩人所見,也是詩人切合時地的恭維話,並以此引發以下兩章。

第四章是詩作者對來朝諸侯卓著功勛的頌揚。維柞之枝,其葉蓬蓬是起興,用柞枝蓬蓬興天子擁有天下的繁盛局面和諸侯的非凡功績。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平平左右,亦是率從,從天子邦國的鎮撫到鄰邦屬國的治理,竭盡鋪排之能事,以此表達對來朝諸侯的無限贊美之情。

最後一章是大夫美諸侯之辭。前兩句泛泛柏舟,紼纚維之,以大纜繩系住楊木船起興,並讓人聯想到諸侯和天子之間的關系是依賴相互間的利益緊緊維系在一起的,諸侯為天子殿國安邦,天子則給諸侯以豐厚的獎賞。樂只君子,天子葵之;樂只君子,福祿膍之;是其所創功勛的自然結果。優哉游哉,亦是戾矣,兩句對諸侯安居優游之態充滿艷羨。

全詩雖時有比興,但總體上還是用的賦法。從未見君子之思,到遠見君子之至,近見君子之儀和最後對君子功績和福祿的頌揚,可概見賦體端倪。整首詩為讀者再現了一幅春秋時代諸侯朝見天子時的歷史畫卷,詩,可以觀,信矣。

詩經 采綠


《詩經:采綠》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
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
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之子於狩,言韔其弓。
之子於釣,言綸之繩。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
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注釋:

1、綠:通菉,草名,即藎草,又名王芻,染黃用的草。
2、匊:同掬,兩手合捧。
3、襜:毛傳:衣蔽前謂之襜,即今俗稱之圍裙。
4、詹:至也。
5、韔:弓袋,此處用作動詞。
6、觀: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引申之義,物多而後可觀,故曰:觀,多也。

譯文:

整天在外采藎草,還是不滿兩手抱。
頭發彎曲成捲毛,我要回家洗沐好。

整天在外采蓼藍,衣兜還是裝不滿。
五月之日是約期,六月之日不回還。

這人外出去狩獵,我就為他套好弓。
這人外出去垂釣,我就為他理絲繩。

他所釣的是什麼?鯿魚鰱魚真不錯。
鯿魚鰱魚真不錯,釣來竟有這么多。

賞析:

《采綠》一,《毛詩序》以為刺怨曠也。幽王之時多怨曠者也。序說言過簡而意難明,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闡述說:《敘》雲刺怨曠也,蓋謂刺時之多怨曠耳。征役過時,王政之失,故復申言之雲,幽王之時多怨曠者也,征役頻興,室家暌隔,民生愁困,誰實使然?此詩被編入《小雅-魚藻之什》,從詩教角度觀之,《序》說實不誤。然就詩而論,還是把它看作君子於役,過期不歸,婦女怨思之作(陳子展《詩經直解》)更為貼切些。

詩一、二兩章是實寫,但從實實在在的事件記述中,人們能夠見到詩的主人公心理活動的微妙變化。終朝采綠,不盈一匊,采綠者手在采菉,心已不知飛越幾重山水,心手既不相應,自然采菉難滿一掬。那麼所思所念是什麼,詩人並未直白,而是轉言予發曲局,薄言歸沐,捲曲不整的頭發當然不是因為沒有膏沐,而是誰適為容。此時又要去梳洗,是因為君子隨時都可能出現在面前。詩的第二章五日為期,六日不詹交待了原因,五日、六日鄭箋解為五月之日、六月之日是比較合適的。既然約定五月之日就回家,在其後的每一天女主人公當然要無心於采菉,留心於歸沐了。但五日為期,六日不詹還不僅僅是交待了女主人公反常行為的原因,同時把她心中一股濃濃的怨思傳遞給了讀者。然而在終朝采綠這樣難捱的時間里,女主人公的心中也有甜蜜的聯想,觀下文可知。

三、四兩章是虛寫,詩中並沒有出現歸、回、還、返等字眼,但盡顯歸來之意。第三章寫君子漁獵,婦人相隨,猶如後人所謂你耕地來我織布一樣極具田園風味,夫倡婦隨之樂於此可見。龔橙《詩本誼》以為這是《小雅》中西周民風之一,確是探驪得珠之論。第四章承上一章之釣言,所釣魚之多,實贊君子無窮的男性魅力,此可以聞一多先生《國風》中凡言魚,皆兩性間互稱其對方之廋語(按,廋,隱藏。廋語,隱語)(《詩經通義》)證之。更何況言釣則狩可例見(孫鑛語),只承釣言,大有言不盡意之妙(姚際恆《詩經通義》)。

總體上說,詩一、二兩章以實極寫幽怨神理,刻畫情思細致入微,三、四兩章以虛極言倡隨之樂,更顯出別離之苦。前為景中情,後為情中景,婦人幽怨深思之情栩栩如在目前。此詩可與《周南-卷耳》篇並讀,兩篇都有虛實對比之妙,但一是通過角色轉換式的設身處地以對方寫自身相思之苦,一是通過時空轉換式的倡隨之樂寫現時一言難盡的幽怨之情。在對比中或可明《風》《雅》之別非詩旨之別,亦非表現手法之別,實乃詩教之別也。

⑥ 詩經 採薇 全文

采 薇 採薇採薇(1),薇亦作止(2)。曰歸曰歸(3),歲亦莫止(4)。靡室靡家(5),玁狁之故(6)。不遑啟居(7),玁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8),載飢載渴(9)。我戍未定(10),靡使歸聘(11)。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12)。曰歸曰歸,歲亦陽止(13)。王事靡盬(14),不遑啟處。憂心孔疚(15),我行不來(16)! 彼爾維何(17)?維常之華(18)。彼路斯何(19)?君子之車(20)。戎車既駕(21),四牡業業(22)。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23)。君子所依(24),小人所腓(25)。四牡翼翼(26),象弭魚服(27)。豈不日戒(28)?玁狁孔棘(29)!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30)。今我來思(31),雨雪霏霏(32)。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1]
編輯本段作品注釋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稱大巢菜,可食用。 (2)作:生。止:語助詞。 (3)曰:說,或謂乃語助詞,無義。 (4)莫:「暮」的本字。歲暮,一年將盡之時。 (5)靡:無。 (6)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數民族,到春秋時代稱為狄,戰國、秦、漢稱匈奴。 (7)不遑:沒空。遑,閑暇。啟:跪坐。居:安居。 (8)烈烈:火勢很大的樣子,此處形容憂心如焚。 (9)載:語助詞。 (10)戍:駐守。定:安定。 (11)使:傳達消息的人。聘:探問。 (12)剛:指薇菜由嫩而老,變得粗硬。 (13)陽:陽月,指夏歷四月以後。 (14)盬(gǔ):休止。 (15)疚:痛苦。孔疚,非常痛苦。 (16)來:回家。不來,不歸。 (17)爾:「薾」的假借字,花盛開貌。維何:是什麼。 (18)常:常棣,棠棣。 (19)路:同「輅」,高大的馬車。 (20)君子:指將帥。 (21)戎車:兵車。 (22)四牡:駕兵車的四匹雄馬。業業:馬高大貌。 (23)騤(kuí)騤:馬強壯貌。 (24)依:乘。 (25)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的假借,隱蔽。 (26)翼翼:行止整齊熟練貌。 (27)象弭:象牙鑲飾的弓。魚服:魚皮製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 (28)日戒:每日警備。 (29)棘:同「急」。 (30)依依:柳枝隨風飄拂貌。 (31)思:語助詞。 (32)雨(yù):作動詞,下雪。霏霏:雪花紛飛貌。[1]
編輯本段作品譯文
採薇菜啊採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鑽。說回家啊說回家,一年已經過大半。沒有家也沒有室,只因玁狁來侵犯。不能安坐與定居,只因玁狁常為患。 採薇菜啊採薇菜,薇菜莖葉多柔嫩。說回家啊說回家,心中憂思多深沉。憂心如火猛烈燒,又如飢渴實難忍。駐守營地不固定,沒人回鄉通音問。 採薇菜啊採薇菜,薇菜莖葉變粗硬。說回家啊說回家,今年陽月又已臨。王室公事無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靜。憂思在心真痛苦,我今遠行難歸省。 那是什麼花盛開?棠棣爛熳一叢叢。高大馬車又誰乘?那是將帥所專用。駕御兵車已起行,四馬壯碩氣勢雄。不敢安居戰事頻,一月三次捷報送。 駕起四馬驅車行,四馬強壯神奕奕。將帥乘車作指揮,士卒靠車作掩蔽。四馬步子多整齊,弓飾象牙箙魚皮。每天豈能不警戒?玁狁侵擾勢緊急。 當初離家從軍去,楊柳依依輕搖曳。如今返鄉解甲歸,雪花飄飄飛滿野。道路長遠慢慢行,又飢又渴愁腸結。我的心中真悲傷,誰知我有多凄切。[1]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這首詩描述了這樣的一個情景: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飢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採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其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 全詩六章,可分三層。既是歸途中的追憶,故用倒敘手法寫起。前三章為一層,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疊詞申意並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思家盼歸之情;而隨著時間的一推再推,這種心情越發急切難忍。首句以採薇起興,但興中兼賦。因薇菜可食,戍卒正採薇充飢。所以這隨手拈來的起興之句,是口頭語眼前景,反映了戍邊士卒的生活苦況。邊關士卒的「採薇」,與家鄉女子的「采蘩」、「採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僅艱苦,而且漫長。「薇亦作止」、「柔止」、「剛止」,循序漸進,形象地刻畫了薇菜從破土發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同「歲亦莫止」和「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歲初而暮,物換星移,「曰歸曰歸」,卻久戍不歸;這對時時有生命之虞的戍卒來說,不能不「憂心烈烈」。後四句為什麼戍役難歸的問題作了層層說明:遠離家園,是因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為戰事頻頻;無暇休整,是因為王差無窮。其根本原因,則是「玁狁之故」。《漢書·匈奴傳》說:「(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獫狁之故』雲雲。」這可視為《採薇》之作的時代背景。對於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責。這樣,一方面是懷鄉情結,另一方面是戰斗意識。前三章的前後兩層,同時交織著戀家思親的個人情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這是兩種互相矛盾又同樣真實的思想感情。其實,這也構成了全詩的情感基調,只是思歸的個人情和戰斗的責任感,在不同的章節有不同的表現。 四、五章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寫出了軍容之壯,戒備之嚴,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其情調,也由憂傷的思歸之情轉而為激昂的戰斗之情。這兩章同樣四句一意,可分四層讀。四章前四句,詩人自問自答,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著圍繞戰車描寫了兩個戰斗場面:「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這概括地描寫了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和頻繁的戰斗;「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這又進而具體描寫了在戰車的掩護和將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車沖鋒陷陣的場面。最後,由戰斗場面又寫到將士的裝備:「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戰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無不勝。將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只因為玁狁實在猖狂,「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當時邊關的形勢,又再次說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毛序》根據這兩章對軍旅生活的描寫,認為《採薇》是「遣戍役」、勸將士之詩。這與詩意不符。從全詩表現的矛盾情感看,這位戍卒既戀家也識大局,似乎不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因此,在漫長的歸途上追憶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戰斗生活,是極自然的。 籠罩全篇的情感主調是悲傷的家園之思。或許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他從追憶中回到現實,隨之陷入更深的悲傷之中。追昔撫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傷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寫景記時,更是抒情傷懷。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而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了生活的虛耗、生命的流逝及戰爭對生活價值的否定。絕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讀此四句仍不禁棖觸於懷,黯然神傷,也主要是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流逝感。「行道遲遲,載渴載飢」,加之歸路漫漫,道途險阻,行囊匱乏,又飢又渴,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傷。「行道遲遲」,似乎還包含了戍卒對父母妻孥的擔憂。一別經年,「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可知,當此回歸之際,必然會生發「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李頻《渡漢江》)的憂懼心理。然而,上述種種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道更無人安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嘆中結束。綜觀全詩,《採薇》主導情致的典型意義,不是抒發遣戍役勸將士的戰斗之情,而是將王朝與蠻族的戰爭沖突退隱為背景,將從屬於國家軍事行動的個人從戰場上分離出來,通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從而表現周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採薇》,似可稱為千古厭戰詩之祖。 在藝術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自南朝謝玄以來,對它的評析已綿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闡釋史。王夫之《姜齋詩話》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和劉熙載《藝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為詩家口頭禪。而「昔往」、「今來」對舉的句式,則屢為詩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嚴霜結,今來自露晞」(《情詩》),顏延之的「昔辭秋未素,今也歲載華」(《秋胡詩》之五),等等

⑦ 《詩經·採薇》全詩......

詩經 採薇
(原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詩經•採薇賞析(節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譯文)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
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注釋)
昔:從前。
矣:語氣助詞
依依: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的樣子。
思:語氣助詞。
霏霏:雪花飛舞的樣子。
賞析一:
這是詩經里一個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畫,把一個出門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出門時是春天,楊樹柳樹依依飄揚,而回來時已經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當兒,他經歷了什麼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賞析二:
《採薇》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於它的寫作年代說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採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全詩分三章,前三章疊出,以採薇起興寫薇由作而柔而剛,而戍役軍士遠別家鄉,歷久不歸,思鄉之情,憂心不已!作者寫道:山薇啊,你發芽了,出生了,我們總該回家了吧!但轉眼又是一年,我們都顧不上家室,這卻是為何呢?為了獫狁入侵之故,我們連好好坐上一會兒也來不及,也是為了獫狁之故。我們需要攻戰!又到了採薇的時候,薇葉長大了,枝葉柔嫩,這下總該回家了吧!心裡的憂傷如此熾烈,為戰事奔波,我們戍期未定,誰難替我們帶回家信!山薇長得粗壯剛健了,這下該回家了吧!已是陽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沒完,還沒法閑暇,憂傷的心情好不痛苦,卻無人相慰勞!四、五兩章是寫邊關戰事繁忙、緊張:那盛開的花是什麼?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興,喻出征軍伍車馬服飾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麼?那是將士的軍車,兵車既已駕起,戰馬高大雄健,戰事頻繁,軍隊又要遷徙,豈敢定居?駕著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馬,軍將們坐在戰車上,步兵們蔽依車後,戰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魚皮箭袋時時佩在身邊,獫狁的侵戰如此強大猖狂,馬能不日日加強戒備?這兩章寫的是獫狁的匈悍而周家軍隊盛大的軍威,紀律嚴正,卒伍精強。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艱辛而緊張的,這些都是作者用寫實的筆法來寫的。第六章則筆鋒一轉,寫出徵人在還鄉路上飽受飢寒,痛定思痛的哀傷心情:想起出征之時,那依依楊柳,枝茂葉盛,而此時風雪歸程,路遠,天寒,又飢,又渴,可謂十分狼狽而又凄苦。晉人謝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在文學史上影響極大。常為後世文人反復吟唱、仿效。由於《詩經》素以渾厚、質朴著稱,這類如此凄婉動人的作品確屬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詩經》抒情作品的一個典範而為歷代文學家所稱頌。
這首詩的主題是嚴肅的。獫狁的兇悍,周家軍士嚴陣以待,作者以戍役軍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將帥、遣戊役,守衛中國,軍旅的嚴肅威武,生活的緊張艱辛。作者的愛國情懷是通過對獫狁的仇恨來表現的。更是通過對他們忠於職守的敘述——「不遑啟居」、「不遑啟處」、「豈敢定居」、「豈不日戒」和他們內心極度思鄉的強烈對比來表現的。全詩再襯以動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寫: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剛,棠棣花開,依依楊柳,霏霏雨雪,都烘託了軍士們「日戒」的生活,心裡卻是思歸的情愫,這里寫的都是將士們真真實實的思想,憂傷的情調並不降低本篇作為愛國詩篇的價值,恰恰相反是表現了人們的純真朴實,合情合理的思想內容和情感,也正是這種純正的真實性,賦予了這首詩強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從寫作上看,它和詩經的許多作品一樣用以薇起興的手法,加上章法、詞法上重沓疊奏,使內容和情趣都得以層層鋪出,漸漸深化,也增強了作品的音樂美和節奏感。全詩有記敘,有議論,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寫,搭配錯落有致,又十分妥貼,因此《採薇》一篇確是《詩經》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⑧ 採薇原文及翻譯

《採薇》是《詩經·小雅》中的一首詩,全詩為: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_狁之故。不遑啟居,_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_,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__。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_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譯文為: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剛剛冒出地面。說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實現。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沒有時間安居休息,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樣子。說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麼憂悶。憂心如焚,飢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地點不能固定,無法使人帶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莖葉變老了。說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陽春。征役沒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麼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開著的是什麼花?是棠棣花。那駛過的是什麼人的車?當然是將帥們的從乘。兵車已經駕起,四匹雄馬又高又大。哪裡敢安然住下?因為一個月多次交戰!

駕起四匹雄馬,四匹馬高大而又強壯。將帥們坐在車上,士兵們也靠它隱蔽遮擋。四匹馬訓練得已經嫻熟,還有象骨裝飾的弓和鯊魚皮箭囊(指精良的裝備)。怎麼能不每天戒備呢?獫狁之難很緊急啊。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飢又渴真勞累。滿腔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⑨ 《詩經採薇》教案設計

《詩經採薇》主要表現的是和平年代戍邊戰士的思鄉之情。下面是我整理的《詩經採薇》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積累字詞,掌握《詩經》的基礎知識。

⑵了解《詩經?採薇》的思想內容及重章疊唱等藝術特色。

⑶培養學生閱讀、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⑴反復誦讀,感知課文。

⑵小組合作探究,積累相關字詞,理清課文大意。

⑶調動學生的審美經驗的積累,引導學生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⑴了解詩歌中徵人由久戍思歸到歸時痛定思痛的感情經歷。

⑵通過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把握戍卒的形象,領會其思想情感及社會意義。

2、體會本詩中融情於景、比興、重章疊唱等手法及其作用。

3、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國家的情感。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具准備】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播放《說句心裡話》歌曲導入新課

這首歌表現的是什麼內容?表現的是和平年代戍邊戰士的思鄉之情。而思鄉的情感在戰爭年代尤為濃烈。幾千年來,表現戰士思鄉主題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比如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清代納蘭性德的「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等等。在卷帙浩繁的文化長河中,這些優美的詩句涌動著無窮魅力。飲水思源,當我們追溯源頭時,便會看到那閃耀著光輝的起點,這起點就是作為我國第一部詩集的《詩經》,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詩經·小雅·採薇》篇,走進那古老而又年輕的故事,感受徵人的情感和淚水。(多媒體展示課題)

二、介紹《詩經》知識

《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的源頭,它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騷客。下面請第一學習小組介紹《詩經》這部偉大作品。

明確:《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它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詩經》內容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經》多以四言為主,普遍運用「賦」、「比」、「興」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風」、「雅」、「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六義」。

三、檢查預習

1、自讀一遍課文,勾劃出你認為要注意的字音。

多媒體展示生字:

遑 靡 載 疚 戎 牡 腓 弭

2、第二小組文字障礙是如何解決的?

⑴通假字

莫──暮棘──急華──花

⑵詞類活用:

雨雪霏霏雨(名詞活用作動詞,下)

豈不日戒日(名詞活用作狀語,日日)

⑶古今異義:

小人所腓小人

古義:士兵或地位低的人。今義:道德卑劣的人。

君子所依君子

古義:將帥今義:道德高尚的人

⑷重點詞語:

作柔剛思維止斯

3、翻譯課文。

4、齊讀課文,注意重音和節奏。

四、整體感知

1、概括本詩內容:

明確:本文寫一位戍邊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詩中抒情主人公感情極為復雜,由於歸期一拖再拖,加之無法向家裡人傳遞問候,他非常思念家鄉,內心痛苦至極。不過,他在戰斗中毫不懈怠,走在回鄉的路上也並沒有感到輕松和喜悅,相反他的心被沉沉的悲哀壓著。思念故鄉、牽掛親人的情感,對戰爭的不滿以及抵禦外敵入侵、保家衛國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分不清孰輕孰重。

2、理清思路(多媒體展示):

採薇思歸──疆場思歸──歸家之哀

五、賞析課文

1、研讀第一部分:

⑴作者怎樣寫征夫渴望回家的?

通過時間推移來表現他內心的渴望。

⑵怎樣看出時間推移?從文本中找。

明確:開頭兩句「採薇採薇,薇亦作止」,這是寫春天,薇菜剛綻放出嫩綠的芽尖;第二章「採薇採薇,薇亦柔止」寫夏天薇菜的葉片肥嫩;第三章「採薇採薇,薇亦剛止」寫秋天薇菜的葉莖將老而粗硬。

⑶你能描繪出士兵採薇的畫面嗎?

提示:詩歌一開始展示了一幅戍邊生活畫面,我們彷彿看到面帶飢色的戍卒一邊在荒野漫坡上採摘野菜,一邊屈指計算著返家的日期。那種情感是焦急憂傷的。

明確:是啊!從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這里用比興的手法,說明時光的流逝,戍卒思歸。從春到秋,一年將盡,何時才能回家呢?思家之情隨時間的`流逝一步步加深。

⑷體會重章疊句的手法及作用:

提問:詩歌前三節詩句有什麼的特點?這種手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

手法:詩歌前三節的語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復,只在句子的個別出換幾個字,這種手法叫「重章疊句」。(板書)這種手法我們以前在《蒹葭》里學過,另外還有一些流行歌曲如周傑倫的《斷了的弦》等歌詞中也運用了這種手法。

作用:內容上,通過反復可以更加深刻地表達戰士戍邊遠離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流逝,時序更替,而人物內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音節和結構上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效果,再加上疊音詞,一唱三嘆,音節和諧,體現了詩歌的音樂美,有利於情感的抒發。

⑸三讀,體會音樂美和戰士的情感。

分組比讀,用低緩的語調,體會焦急憂傷的情感,看哪一組情感把握得好?

2、研讀第二部分:

⑴提問:作者除了上文寫征夫思歸外,第四、五章還寫了什麼?

明確:寫將帥車馬服飾之盛和戍卒的辛勞。

⑵提問:描寫邊境生活的內容有哪些?寫了哪些細節?體現什麼感情?


⑩ 《詩經·採薇》的意思

意思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原文:

《採薇》

佚名 〔先秦〕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譯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剛剛冒出地面。說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實現。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沒有時間安居休息,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樣子。說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麼憂悶。憂心如焚,飢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地點不能固定,無法使人帶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莖葉變老了。說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陽春。征役沒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麼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開著的是什麼花?是棠棣花。那駛過的是什麼人的車?當然是將帥們的從乘。兵車已經駕起,四匹雄馬又高又大。哪裡敢安然住下?因為一個月多次交戰!

駕起四匹雄馬,四匹馬高大而又強壯。將帥們坐在車上,士兵們也靠它隱蔽遮擋。四匹馬訓練得已經嫻熟,還有象骨裝飾的弓和鯊魚皮箭囊(指精良的裝備)。怎麼能不每天戒備呢?獫狁之難很緊急啊。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飢又渴真勞累。滿腔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10)詩經採薇腳本擴展閱讀:

《小雅·採薇》是一曲士兵之歌,為出徵士兵久戍歸來所作,當作於西周時期。《小雅·採薇》描述了這樣的情景: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飢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小雅·採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其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

熱點內容
如何評價一個伺服器的性能 發布:2025-05-17 23:40:53 瀏覽:270
淘寶客適合什麼伺服器 發布:2025-05-17 23:39:26 瀏覽:612
python循環文件 發布:2025-05-17 23:39:22 瀏覽:828
androidstudio更新 發布:2025-05-17 23:38:22 瀏覽:643
java項目面試 發布:2025-05-17 23:30:53 瀏覽:780
若主存儲器按位元組編址 發布:2025-05-17 23:30:46 瀏覽:24
kotlinandroid 發布:2025-05-17 23:19:09 瀏覽:974
雲編程英語 發布:2025-05-17 23:18:34 瀏覽:623
androidstudio導入類 發布:2025-05-17 23:15:36 瀏覽:237
私人電腦伺服器如何設置 發布:2025-05-17 23:14:48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