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最強軍師腳本

最強軍師腳本

發布時間: 2022-10-22 12:15:39

1. 《王者榮耀之最強軍師》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王者榮耀之最強軍師》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761YZdBmpRNL-k8ZIKRA5g

?pwd=y55e 提取碼:y55e
簡介:《王者榮耀之最強軍師》的作者是時令夕。

2. 歷史上最強軍師排行榜是怎樣的

中華上下五千年,能人輩出,其中不缺乏:「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的文武全才;至於名將,自古以來更是數不勝數,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名將的戰績和名譽都是建立在無數枯骨上堆起來的,但歷史上有不少軍師則不一樣,他們一個人的智慧可以抵得上千軍萬馬。

那麼,歷史上這樣的軍事有哪些?

今天我把自己心中認為歷史上最強的軍師給大家排個榜。

第一名、孫臏。

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兵家。

張儀在成為秦國相國後,替秦國奔走各列國之間,破山東六國的對秦國的合縱之術。

秦惠文王在張儀的輔佐下,在執掌秦國期間,東出函谷,南下商於,西征巴蜀,北掃義渠,秦國的版圖得到極大的拓展擴張,可以講張儀在秦國東出之路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張儀也成了後世推崇的縱橫家。

因此,張儀排名第三實至名歸。

此外,還有諸葛亮、劉伯溫等等這些歷史上有名的軍師,他們可謂都是名留青史。

3. 最強狂兵軍師什麼時候被推倒

最強狂兵軍師被推倒是在小說的4889章里。蘇銳在烏漫湖邊找到了閉關養傷的軍師,軍師為了幫蘇銳解決傳承之血的隱患自願被推倒。

4. 最強軍師神將拍賣順序

神將拍賣順序是開服第二天神典韋、神周泰,開服第四天神姜維、神許褚,開服第六天神甘寧、神馬超。

5. 《最強軍師之鬼才郭嘉》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最強軍師之鬼才郭嘉》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SrqGKss850bftm3AHP8QwA

?pwd=6hgu 提取碼:6hgu
簡介:
前世某兵王穿越到了三國鬼才郭嘉的病弱之軀上。恰逢漢室衰落,亂世開啟,群雄逐鹿!一手智謀,一手武功,開啟了爭霸模式。曹阿瞞,宦官之後。劉大耳,冒牌皇親。碧眼小兒,南蠻雜種。爾等宵小之輩,居然敢割據稱王稱霸?欺負我強漢無人耶?刀光劍影,金戈鐵馬,英雄氣吞山河。美人如玉,芙蓉帳暖、郎君水乳相交。一面鐵血強權,一面溫玉軟懷,且看郭嘉如何成就一代風流君王。

6. 世界歷史上最強的軍師

身未升騰思退步,
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後,
星落秋風五丈原。
——《三國演義》 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軍事家。蜀漢丞相。謚曰忠武侯。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唐國強飾)個人資料
體態:身長八尺(約1.84米),容貌甚偉,時人異焉(出自陳壽《上諸葛亮集表》,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後附內容)
官職:丞相 領司隸校尉 益州牧 錄尚書事 假節
爵位:武鄉侯
祖上:諸葛豐(漢朝司隸校尉)
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
配偶:黃月英
兄弟:諸葛瑾(兄) 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親子) 諸葛喬(養子,實乃長兄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 諸葛京(瞻次子) 諸葛攀(喬子,後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重孫:諸葛顯(攀子)
躬耕南陽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弟在隆中務農。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人稱「卧龍」。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三顧茅廬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卧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卧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一說三次都見到了),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勝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之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之。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此乃上天賜與將軍之地,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撫恤軍民,故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扶夷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曹操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即說明了此奪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隆中一地仍有爭議,一說草廬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贊,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系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過江作說
當時,因劉琦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在外卻可得安嗎?)」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曹操軍隊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諸葛亮便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里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斗。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11月,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於12月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12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逝世,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託孤
222年8月,白帝託孤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至223年2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的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4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
直至225年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詳見諸葛亮南征)。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後,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
六齣祁山
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穀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諸葛亮出散關(陝西寶雞市西南)圍陳倉(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陝西省安康縣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陝西省城固縣東)、赤坂(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地,魏軍撤退。同年(230),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5、建興九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6、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穀道,據武功五丈原(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並未交戰。
[編輯本段]【諸葛亮年表】
公元 年齡 生平及事跡
光和4年 181年 1歲 公元一八一年農歷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6年 189年 9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3年 192年 12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年 14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興平2年 195年 15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2年 197年 17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襄陽(今湖北襄樊)。
建安4年 199年 19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12年 207年 27歲 劉備前往襄陽(今湖北襄樊)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隆中對」。隨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13年 208年 28歲 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吳主孫權抗曹。
建安14年 209年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16年 211年 31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19年 214年 34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分兵與劉備會師。劉備攻佔成都,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建安20年 215年 35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23年 218年 38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歲 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年 43歲 劉備兵敗白帝城,永安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建興2年 224年 44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
蜀建興3年 225 年 45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蠻。
蜀建興5年 227年 47歲 諸葛亮上《出師表》,屯兵漢中,即日北伐。
蜀建興6年 228年 48歲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年 229年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8年 230年 50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 231年 51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伏殺魏名將張郃。
蜀建興11年 233年 53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12年 234年 54歲 諸葛亮於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病故五丈原。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袁子》: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徐庶:「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諸葛孔明者,卧龍也」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楊洪:「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樊建:「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詛感神明。」
張溫:「然諸葛亮達見計數,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諸葛丞相:「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
習隆、向充:「況亮德范遐邇,勛蓋季世。」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傅干:「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郭沖:「金城郭沖以為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
劉禪下詔:「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勛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干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後人對諸葛亮的忠誠、事跡大加贊揚,如:
清朝康熙帝:「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唐代孫樵:「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於民如此而久也。」
西晉梅陶贊陶侃:「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如孔明。」
東晉常璩:「治國以禮民無怨聲,不濫用私刑,沒尚有餘泣。」
隋朝王通:「若諸葛亮不死,則禮樂大興。」
《唐文粹》中記錄了尚馳在《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另一篇呂溫的《諸葛武侯廟記》說:「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對諸葛亮的事跡甚為欣賞,曾作過數首詩關於諸葛亮,包括 《蜀相》 (當中有兩首同名蜀相)、《詠懷古跡其四》、《諸葛孔明》 、 《八陣圖》 、 《古柏行》 、 《武侯廟》 、 《諸葛廟》 、 《閣夜》 。當中《蜀相》中「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亦成為日後講述諸葛亮一生的名句。
其他詩人亦有作過不少詩詞贊賞諸葛亮,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諸葛武侯》、明朝文學家楊慎的《武侯祠》、近代歷史學家郭沫若的《蜀道奇》,還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陸定一等。
毛澤東評論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前一句的意思是諸葛亮的戰略不妥,荊州離益州千里之遙,兩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讓蜀漢失去兵力上的優勢。後一句「三分兵力」指的是關羽之鎮守荊州、劉備之進攻東吳、諸葛亮之北伐中原,「三分兵力」的歷史事實最終導致蜀漢元氣大傷,失去的統一中國的基礎。然而亦有人不同意毛澤東的分析,隆中對本是希望以「利盡南海」的全個荊州支持荊州軍北伐,再加上益州進行鉗形戰略,但後來劉備未能達到,亦因南郡之失,才令關羽失去在襄樊之戰中的優勢,而非為二分兵力之果。另一方面,對於失街亭、斬馬謖的歷史事件,毛澤東曾評點道:「初戰亮宜自臨陣。」認為當時諸葛亮應親率大軍挺進、臨陣調度,不應分散兵力、委責於人。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為清朝學者趙藩所作。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的重視,其內容是:
「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之民權主義中稱贊諸葛亮:「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夠成立很好的政府,並且能夠六齣祁山去北伐,和吳魏鼎足而三。」。
[編輯本段]【治國成就】
《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三國志》: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三國志》: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雲:「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艷,而過於丁寧周至。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聖人也,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咎繇與舜、禹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三國志》:「黃沙屯,諸葛亮所開也。」
司馬炎:善哉,如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三國志》: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水經注•江水》:「諸葛亮北征,以此堰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
《普洱府志·古跡》:「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鏝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撤,固以名其山。」
《蜀相》中這樣寫諸葛孔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充分利用了漢中優厚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後,蜀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效果是顯著的。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循環,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只有富國強兵,才能維護統治階級的長治久安。
經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考古調查統計,全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時各地在繼承和學習古代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經驗的基礎上,又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水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達三百多個;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從出土的塘庫,水田模型與今比較,足以說明本地區自漢以來,在廣泛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發展農業生產方面,就一直因地制宜,以小型為主的形式修築堰渠、塘庫,逐步將丘陵地帶改變為良田。上述實事說明,漢中盆地古代農田水利設施至今所產生的實際效用和不斷改進利用,與諸葛亮當年在漢中休上勸農時,開拓農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的豐功偉績是分不開的。
,徐庶向劉備推薦了人喻為「卧龍」的諸葛孔明,於是就發生了「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具體發生在哪裡呢?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得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駕,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古今圖書集成》「南陽府」古跡部分曰:「諸葛廬,府城西南七里卧龍崗,昭烈三顧處,有詞,春秋祀焉。」
劉備當年屯兵新野,來南陽卧龍崗「三顧茅廬」,必經梅溪河橋。該橋原本是一座極普通的小橋,因劉備「三顧茅廬」時經過此橋,世稱三顧橋,至今約有1700年歷史。清代在舊橋的基址上修建為石板橋,1968年由於城市擴建,又將此橋改修為水泥結構的拱券橋。
「三顧橋」在歷史文獻中屢有記載,如:康熙壬辰年編修的《龍崗志》中雲:「三顧橋在南陽府城外西南三里許,離卧龍崗亦三里許,漢昭烈帝三顧草廬經此,因名。」令人驚喜的是2003年元月6日,在卧龍區棉花加工廠院內的建築垃圾中發現了一塊「三顧橋」殘碑。碑文曰:「…..三顧口更有義焉,三顧者昔劉主顧草廬而謁諸葛者也,後來漢室所由興亦始,不假此橋謁諸葛之路乎,雖謂先人之遺跡,即今人往來所利便也。但歷年久遠,傾危將至,誰忍坐視不為之此乎,口口是橋修以流芳於不窮……」。此碑雖殘,發現於卧龍路三顧橋之側,已顯露出的部分碑文足能說明問題,具有重大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三顧橋殘碑是南陽諸葛亮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它確鑿無疑地證明,歷史上的「三顧橋」確實存在,它用實物證明了劉備「三顧茅廬」就發生在南陽卧龍崗。進而為諸葛亮自述「躬耕於南陽」提供了實物佐證。

7. 三國最強的軍師都有哪些諸葛亮是最厲害的嗎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井噴的時代,除了蜀漢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及八虎騎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軍師。那麼,他們在東漢末年到三國這個大舞台上,鬥智斗勇,不亦樂乎。本文選出了正史上,三國最強的十大軍師,他們都是誰呢?諸葛亮排第幾呢?

第十:陳宮

陳宮,字公台,一代梟雄呂布帳下首席謀士。他剛正不阿,本來是曹操的心腹謀士,後因曹操殺害名士而與曹操反目。陳宮說服張邈、張超兄弟,背叛曹操迎奉呂布進入兗州,佔領了曹操的大後方。

第九:郭嘉

郭嘉,字奉孝,曹操帳下首屈一指的大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曹操每逢難以抉擇的時候,國家都會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排眾議,取得勝利。可惜的是,郭嘉在曹操征討烏丸時病逝,年僅38歲,英年早逝。如果郭嘉多活幾年,最好活到曹魏建立,成就肯定很大。現在,他英年早逝,影響了他的排名,只能屈居第九。



賈詡、法正、龐統、魯肅、司馬懿、諸葛亮、沮授、徐庶、郭嘉、陳宮,以上十人便是三國最厲害的十個軍師。其中,諸葛亮的功績大部分是在劉備死後,成為蜀漢丞相時,才展現出來,如平定南中,五次北伐,輔佐後主劉禪,穩定蜀漢江山。他在軍師時期,被劉備放在後方,管理地方,軍事謀略並不如龐統、法正等人,因此排在他們兩人之後。

8. 歷史上公認的最強軍師,諸葛亮險些落榜,最厲害的是誰

姜尚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由於民間流傳著他太多的神話傳說,也就導致很多人不清楚,也就以為他真的是一個神話人物。不過這也間接說明了姜子牙的能力是足以封神的,而且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輔佐帝王登基的謀士而名垂千古,姬發在他的幫助下成功推翻了商朝的暴政嗎,建立了擁有八百年強盛國力的周朝。

熱點內容
資料庫的根本目標 發布:2025-07-18 21:37:50 瀏覽:937
壓縮機的流速 發布:2025-07-18 21:37:40 瀏覽:406
三星怎麼取消手機密碼 發布:2025-07-18 21:33:50 瀏覽:629
安卓手機耳機如何彈窗顯示電量 發布:2025-07-18 21:20:53 瀏覽:59
雲伺服器搭建需要什麼工具 發布:2025-07-18 20:51:08 瀏覽:322
如何提高手機緩存速度 發布:2025-07-18 20:24:48 瀏覽:237
vba讀取資料庫數據 發布:2025-07-18 20:24:48 瀏覽:608
shell解壓zip 發布:2025-07-18 20:20:36 瀏覽:859
安卓泰拉瑞亞去哪裡買 發布:2025-07-18 20:01:05 瀏覽:694
flash編譯器 發布:2025-07-18 19:49:38 瀏覽: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