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數字貨幣的編譯文章

數字貨幣的編譯文章

發布時間: 2022-10-23 06:13:22

㈠ 央行要發行的「數字貨幣」究竟是個啥

是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數字金幣和密碼貨幣都屬於數字貨幣(DIGICCY)。

數字貨幣是一種不受管制的、數字化的貨幣,通常由開發者發行和管理,被特定虛擬社區的成員所接受和使用。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將虛擬貨幣定義為:價值的數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當局發行,也不與法幣掛鉤,但由於被公眾所接受,所以可作為支付手段,也可以電子形式轉移、存儲或交易。

(1)數字貨幣的編譯文章擴展閱讀:

按照數字貨幣與實體經濟及真實貨幣之間的關系,可以將其分為三類:

一是完全封閉的、與實體經濟毫無關系且只能在特定虛擬社區內使用,如魔獸世界黃金;

二是可以用真實貨幣購買但不能兌換回真實貨幣,可用於購買虛擬商品和服務,如Facebook信貸;

三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與真實貨幣進行兌換、贖回,既可以購買虛擬的商品服務,也可以購買真實的商品服務,如比特幣。


㈡ 數字貨幣的價值在哪

在一般人概念當中能夠擁有投資價值的多數都是用哦與比較久遠的時代的遺留物,或者是某一些擁有較長時間壽命的東西,亦或者是某一些時代稀缺物品,亦或者是金融體系中的證券。

實際上,除了這些以外,在網路中也擁有以一個投資項目合適進行發展,這個就是數字貨幣,那麼這種貨幣為什麼擁有市場競爭的價值呢。

其次,數字貨幣因為本身還沒有完全的被人們所知道,所以這個項目中的人並不多,用投資者的說法就是能夠在這個大池子裡面先撈出一桶金。能夠先進入這個投資項目的人能夠通過存貨的方式在未來活動獲得更多的資金回報。

最後,數字貨幣的交易方面比較簡單,也不會有非常復雜的體系以及信息需要分析,多多看看一些這種貨幣快訊就能夠對於這種貨幣的買入和賣出進行決策,對於一些不喜歡麻煩或者是老謀深算的投資者來說,這種貨幣反而是一個減輕大腦分析壓力的好辦法。

㈢ 數字貨幣給普通人帶來的利與弊

在投資領域,近一年來最火爆肯定是數字貨幣了,就連我們小區的門衛大叔都知道什麼比特幣、萊特幣、瑞波幣......,雖然在生活中還未大規模的使用這些數字貨幣,但是無疑數字貨幣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

那數字貨幣在經濟中的角色到底應該如何定位,到底是一種單純的新技術還是類似於股票的投資技術呢,我翻閱了很多關於數字貨幣的文章,其中公眾號緩緩君的文章「比特幣的邏輯」幫我理清了比特幣的特點。就結合現下最火的比特幣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1.比特幣是一種技術,它很難被操控。 使用比特幣的每一筆交易都會被記錄,它的好處是去中心,也就是說沒有一個集中地,每一筆交易都會被每個幣記住,你可以串改其中一個幣的記錄,但是你沒辦法串改其他人手中的幣的記錄,所以這個幣很難由一個人或組織對它進行操控。

2.比特幣隱秘性強。 它只記錄什麼時候交易了多少幣,不記錄用途,而且它生成一串數字秘鑰,只有持幣人才知道,這就意味著國家很難對你的交易活動進行監控和稅收。

  3.比特幣是有限的。

對於我這樣的非技術吃瓜群眾,從技術上探知比特幣的特點很難,但既然比特幣已經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實際的使用,說明還是經受住了很多技術大牛的考驗,我們假設比特幣能做到這些。

我所在的海南在2016年至今,房價已經翻了一倍,2016年海口的新房普遍在9000左右,現在海口的新房均價20000。這才相隔一年,大家的工資沒什麼變化,可是突然之間原來能買130平米家庭房的價格,一年之後只能買60平米的小戶型。賣煎餅的阿姨原來每天工作八小時就夠了,但是一年之後煎餅阿姨要工作16小時才能維持原狀,銀行里的錢突然之間像被洗劫了一半,這不是被搶劫是什麼?

人民幣如此讓人不信任,所以中國人熱衷買房,就算自己不需要住,但是沒有什麼比房子更能抵消通貨膨脹。

但是 數字貨幣很可能改變這個通貨膨脹過度的局面。 就拿比特幣來說,它無法被國家政府管控,它只受市場調控,它不像人民幣一樣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也就是說它的可信度很高,沒有一個組織或是一個人能讓它一天貶值一半。

現在的數字貨幣更像是一種投機品,被投資者炒的一會高一會低的,但既然比特幣是一種技術,那麼肯定還會有技術牛人開發出新的、讓人信任的數字貨幣技術,當一種技術貨幣真正的被當作交易貨幣使用,取得大規模的信任,那麼很可能會取代人民幣等其他國家通行的貨幣,畢竟每種國家貨幣都會人為操控貶值。

技術的洪流不斷的向前,沒有人能控制逼迫人類倒退生活,到最後國家也不一定能管控所有的數字貨幣,那必將會導致以後我們以後可能會用數字貨幣來結算、交易我們的勞動成果。

迫於數字貨幣的威脅,國家也要保證自己發行的貨幣有人使用和持有,也要保證稅收能正常進行, 未來國家肯定不敢輕易的大幅度通貨膨脹,一旦人們徹底不信任人民幣,一旦人們有了新的可替代的貨幣,那麼人民幣的價值將會成為歷史 ,未來社會會成什麼樣子還未可知。

所以,數字貨幣給普通人帶來最大的好處是,再 沒有哪個組織可以不經你許可隨意掠奪你的勞動成果了 。

一個硬幣有正面也會有反面。正是由於數字貨幣很難被監管,所以它可以用於很多見不得光的交易,比如說行賄受賄、比如說買賣毒品,比如說各種經濟犯罪活動。這不是想像,這已經成為了現實,比特幣全世界聞名正是因為一次模特綁架案,歐洲的人肉販子要求買方以比特幣支付。

既然上不了檯面,那必然是無法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的事物。

人類發展至今,已經脫離了野蠻,通過善良風俗、文化傳承和法律法規已經形成了一套大家認可的社會制度,這套制度是文明的成果,我們遵循制度是因為相信這套制度不僅約束自己也會約束他人,我們相信自己在制度的保護下是安全可信的。因為一旦有人破壞,就會受到眾人的譴責,承擔後果。

我們約束自己不去搶別人的東西、保持文明禮貌更多是因為害怕被譴責,害怕被懲罰。如果一個人干壞事,別人不知道也沒辦法查出來,你猜猜會發生什麼?

這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 如果人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受到懲罰,人就會變成禽獸和惡魔。 不受約束的自由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 ,數字貨幣不能被監管的特性一但為人所用,又回激發多少人的邪惡呢?如果使用數字貨幣行賄,無法被查處和監控,那麼腐敗會不會更加的肆無忌憚?

技術本身是沒有善惡的,就看人們怎麼使用它。 數字貨幣技術的使用也會帶來很多道德、社會上的問題,它將如何演化還未可知,但是,我相信,經歷過文明、秩序社會的人們不會允許野蠻、混亂的發生,如果一項技術被更多邪惡的使用,最終也會遭受人們的背棄。

㈣ 關於數字貨幣最全面的一篇文章(上)

看點: 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浪潮、「去美元化」大背景下,數字貨幣要來了。

商務部近日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其中公布了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據新華網消息,目前數字人民幣已經完成了頂層設計、標准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東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也就是說,如果順利的話,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也許能「一睹芳容」。

其實,央行早在 2014 年便設立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2017 年末,經國務院批准,央行組織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等商業銀行和中鈔公司、上海票據交易所等有關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體系( DC/EP)的研發,並於 2018 年 2 月,上海票據交易所數字票據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正式上線試運營;2019 年央行在召開下半年工作電話會議時,要求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 DC/EP)研發步伐 。

那麼,推出數字貨幣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海證券和新時代證券關於數字貨幣的兩份研究報告,揭秘數字貨幣的前世今生以及央行推出數字貨幣的背後邏輯。

1、數字貨幣原理及各國發展狀況

數字貨幣是貨幣體系不斷演進的必然結果,屬於貨幣 4.0 階段 。貨幣是人類發明除了文字之外的另一重要發明,在經歷了物物交換、金銀本位制之後,信用貨幣成為貨幣史上的重要跨越。

其中,最初的以物易物便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制度安排,但是由於交易效率極低,供需耦合難度較大,缺乏統一價值衡量標准,極大限制了人類的經濟活動和貿易范圍,因此逐漸被金銀等貴金屬所代替,這一交易體制在貨幣發展史上經歷的時間較為漫長,由於存在天然損耗、幣價不足額、缺斤短兩、以次充好、劣幣驅逐良幣等現象,以國家信用為背景的紙幣——純信用貨幣開始出現,紙幣不僅節約了發行成本,也克服了貴金屬貨幣攜帶不便等難題,極大促進了近代史的貿易發展,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也成為可能。

如果說紙幣實現了信用貨幣從具體物品到抽象符號的第一次飛躍,那麼建立在區塊鏈、人工智慧、 雲計算和大數據等基礎上的數字貨幣實現了信用貨幣由紙質形態向無紙化方向發展的第二次飛躍,數字貨幣並沒有改變貨幣背後的信用背書,而是改變了貨幣的存在形式,至此,貨幣完成了商品貨幣——貴金屬充當一般等價物——信用貨幣——數字貨幣的演進,因此貨幣存在形式的演進意味著貨幣體系運行成本更低、更安全、更高效,數字貨幣是貨幣體系從商品貨幣向信用貨幣不斷演進的必然結果。

數字貨幣不是電子貨幣的替代,根據發行者不同,數字貨幣可以分為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和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目前,關於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並沒有統一的標准和定義。按照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定義來看,狹義的數字貨幣主要指純數字化、不需要物理載體的貨幣;而廣義的數字貨幣等同於電子貨幣,泛指一切以電子形式存在的貨幣,包括電子貨幣、虛擬貨幣和數字貨幣。

根據發行者不同,數字貨幣可以分為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和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其中,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指中央銀行發行的,以代表具體金額的加密數字串為表現形式的法定貨幣,它本身不是物理實體,也不以物理實體為載體,而是用於網路投資、交易和儲存、代表一定量價值的數字化信息;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亦稱虛擬貨幣,是由開發者發行和控制、不受政府監管、在一個虛擬社區的成員間流通的數字貨幣,如比特幣(Bitcoin)等。

廣義數字貨幣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完全封閉的、與實體經濟毫無關系且只能在特定虛擬社區內使用的貨幣,如虛擬世界中的 游戲 幣;二是可以用真實貨幣購買但不能兌換回真實貨幣,可用於購買虛擬商品和服務,如 Facebook 推出的 Libra;三是可以按照一定比率與真實貨幣進行兌換、贖回,既可以購買虛擬商品服務,也可以購買真實的商品服務,如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的貨幣發展形態。2020 年疫情以來,以「新投資、新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為主要特點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 社會 平穩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雖然第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了 6.8%,而數字經濟領域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其中,電子元件、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16%和 13.1%,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3.2%,電子商務服務投資同比增長 39.6%。

在經受住了疫情帶來的考驗之後,我國數字經濟進入了提速快速發展時期,亟需實現數據、技術、產業、商業、制度等協同發展,構建數字經濟新型生產關系,通過要素市場改革進一步激發數字生產力,而數字貨幣基於節點網路和數字加密演算法,是為了迎合數字經濟發展需要,是其具體的貨幣發展形態。

數字貨幣建立在復雜網路理論基礎,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充分體現了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等特點,實現底層數字貨幣,中間層數字金融賬戶體系,覆蓋了央行支付體系、商業銀行、非銀機構等垂直化總分賬戶體系,同時實現了各國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統的互聯互通,頂層數字身份驗證體系等,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實現傳統貨幣體系向數字貨幣體系的轉變。

最早數字貨幣的出現可以追溯到 1982 年,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和密碼學家 DavidChaum 創立了 DigiCash,同時推出了兩種數字貨幣系統:E-Cash 和 cyberbucks,這兩種系統均基於 Chaum 的盲簽合約建立的,能保持用戶匿名且身份難以被追蹤。但當時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持,且不能做到完全匿名,最終得以失敗告終。

1996 年,著名腫瘤學家 Douglas Jackson 發起了有真正黃金的支持 E-gold,因此大受歡迎,甚至一度有希望在數百個國家吸引超過 500 萬個用戶。不幸的是,後來平台持續遭遇黑客攻擊並且吸引了大量非法洗錢交易,該公司在 2009 年陷入了困境。

1998 年,一家莫斯科的公司推出了 Web Money 這一種通用數字貨幣,能夠提供廣泛的點對點的付款解決方案,涵蓋互聯網交易平台。它也是少數倖存的尚未加密的數字貨幣之一。時至今日,該貨幣仍被數百萬人廣泛的使用和接受。與此同時,它也可以轉換為法定貨幣,如盧布,美元,英鎊,甚至比特幣。

2008 年 11 月,中本聰提出比特幣的概念,並發布著名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文中首次出現區塊鏈,能在不具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去中心化的電子交易體系。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幣正式誕生。比特幣是一種 P2P 形式的虛擬加密數字貨幣,採用開源的區塊鏈技術,將交易信息存儲在分布式賬本中,這使得破解網路幾乎成為不可能;另外,其點對點的傳輸構建了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此後,比特幣系統逐漸成熟,官方又陸續發布了新版本,增加了很多特性。

2013 年,以太幣(ether)誕生,它基於以太坊技術衍生出的一種虛擬加密貨幣,是目前僅次於比特幣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貨幣。以太幣以區塊鏈為基礎,跟比特幣類似,但使用的 科技 完全不同,是具有開源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功能的公共區段鏈平台,雙方達成合約條款就能執行。2010 到 2014 年間,比特幣多節點挖礦和點點幣( PPcoin)誕生,在采礦方面發揮了作用。2013 年 8 月,德國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化。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雖本質上不具備貨幣職能,但已對現行的貨幣與金融體系構成了巨大挑戰,為應對這一挑戰,各國央行正在積極研發或推行法定數字貨幣。早在 2013 年 Shoaib et al.就提出官方數字貨幣的概念,英格蘭銀行( BOE)2014年發布的報告明確以分布式賬本技術(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作為數字貨幣的分類標准,一類是加密數字貨幣,即運用分布式賬本技術生成的數字貨幣,並指出比特幣是史上第一個加密數字貨幣;

另一類是非加密數字貨幣,以瑞波幣為典型代表;隨後國際清算銀行下設的支付和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 CPMI)將法定數字貨幣定義為加密貨幣,根據存在形式是否基於央行賬戶,將法定數字貨幣分為央行數字賬戶和央行數字貨幣。根據國際清算銀行( BIS)提出的「貨幣之花」模型,明確了央行數字貨幣的概念,即央行數字貨幣是一種數字形式的中央銀行貨幣,且區別於傳統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保證金賬戶和清算賬戶存放的數字資金。

▲「貨幣之花」 模型

數字貨幣與政府的關系相當復雜,各國政府既恐懼又好奇。各國對於數字貨幣的討論、實驗和試點將持續進行,因為如果有經濟體開始使用數字貨幣,那將在全球產生溢出效應,因此各國經濟體都將越來越重視這種新的現象和新趨勢。

1、美聯儲 Fedcoin 項目 。 這是一種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可與美元進行等價兌換(即匯率是 1:1)。該貨幣協議與比特幣有諸多相似之處,區別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 Fedcoin 中,有一個用戶(美聯儲)擁有特殊許可權,能夠隨意創建和撤銷賬簿使用權。二是發行數量不像比特幣那樣有一個事先定好的規則,而是可以像現金一樣調整發行量。

2、 加拿大央行的 CADcoin 項目 。 這是一種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加拿大央行搭建了一個基於分布式賬簿的大額支付系統, CADcoin 是在這個系統中使用的貨幣。近日在卡爾加里的內部介紹會上,加拿大央行展示了他們正在開發的電子版加元—CAD-Coin。這項代號為「Jasper」的創新初衷是幫助央行通過分布式總賬 科技 發行、轉移或處臵央行資產。多家加拿大主要的銀行,包括加拿大皇家銀行、 TD 銀行及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均參與了該項目。

3、 瑞典央行的 eKrona 項目。 目前,瑞典正在逐漸轉型為「無現金 社會 」。數據顯示,自 2009 年以來,瑞典紙幣及硬幣的數量已經下降了 40%,居民更傾向使用銀行卡、智能手機和電子錢包來處理日常的各種交易。隨著現金使用量持續減少,瑞典央行嘗試為民眾提供一種不通過零售銀行等中介的支付方式。瑞典央行要求, eKrona 必須能夠用於小額購買。由於目前尚未確定使用哪種技術, eKrona 有兩種可能的形式,一種是存款貨幣單位(即個人直接在央行開戶,而非在商業銀行開戶),另一種是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

▲海外各國或組織數字貨幣的最新動態

每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和貨幣政策體制不同,是否需要採用央行數字貨幣利率這一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海外各國又不想失去在數字貨幣佔得一席之地的機會,所以出台的政策法規也是經常變換,時寬時嚴。

國際清算銀行 。2015 年 11 月,國際清算銀行發布《DigitalCurrencies》報告,詳細介紹了數字貨幣作為零售支付手段的影響等內容;2018 年 3 月,國際清算銀行發布《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對支付、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影響》的報告,對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發行進行了分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17 年 6 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發布了一份關於金融 科技 行業發展的報告《Fintech and Financial Services : Initial Considerations》,針對如何有效監管分布式賬本技術( DLT)及以其為基礎的數字貨幣提出了建議。2018 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和 20 國集團 G20 共同發布一份中期報告《數字化帶來的稅收挑戰》,提出要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形成的數字資產交易信息進行監管。

英國 。英國的財政委員會對加密演算法進行了評估,認為他們目前不會對英國的貨幣或金融穩定構成風險。然而,加密演算法確實給投資者帶來了風險,任何購買加密演算法的人都應該准備好丟掉所有的錢。

日本 。日本作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市場,日本政府對數字貨幣的態度可謂是非常積極。從去年開始,日本就免除了數字貨幣交易的消費稅,承認數字貨幣的合法性和貨幣屬性。2017 年日本開始實施《資金結演算法案》,承認數字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合法性。之後,日本金融廳( FSA)頒布《支付服務法案》,對數字貨幣交易所實施全方位監管。所有在日本境內運營的交易所必須獲得財政部與 FSA 的牌照授權。

新加坡 。在新加坡政府對金融 科技 「不尋求零風險,不扼殺技術創新」的原則指導下,新加坡積極發展區塊鏈技術,積極推動數字貨幣的發展,新加坡是亞洲區域內最支持數字貨幣發展的國家之一。由於新加坡的積極良好的制度環境,多家交易所選擇在新加坡開展業務,例如 WBF EXCHANGE 就與新加坡政府合作密切。

2020 年 3 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正式公布關於支付服務經營牌照的豁免企業名單,名單上的實體已取得豁免期內的特定支付服務或數字貨幣相關支付服務的許可證和經營權,包括阿里巴巴、支付寶、亞馬遜等大型機構的新加坡實體均在名單之列。

關於數字貨幣相關支付服務的豁免許可,包括幣安、 OKCoin、 BitStamp、幣信、Coinbase、 CoinCola、 TenX、 Upbit、 ZB 等近 200 家公司均可在正式下達牌照前以豁免狀態合法運營。

泰國 。為了更好的監管數字貨幣行業, 2018 年 6 月,泰國頒布了《數字資產法》,宣布為合規加密貨幣交易所頒發牌照,開始實行牌照化管理。

澳大利亞 。由於金融犯罪不斷增加, 2017 年 10 月,澳大利亞通過了《財政法案 2017 年修正案( 2017 措施 6)》, 2017 年底,正式通過了《反洗錢與反恐怖主義融資法案2017 年修正案》,明確了數字貨幣並不是貨幣資產,而是價值的電子表現形式。提供數字貨幣交易業務的機構,必須向澳大利亞交易報告和分析中心( AUSTRAC)提交申請,取得相應監管牌照與准入許可。交易所應根據反洗錢/CTF框架下的制度標准,對業務進行反洗錢和反恐融資評估。違規者將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或 500 英鎊罰金,情節嚴重者,將被判處七年有期徒刑或 2000 英鎊罰金。

海外央行數字貨幣實踐的啟示 :

1)、 央行應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監管。數字貨幣搭載在為更廣泛的金融體系服務的基礎設施上,從與現有金融體系的鏈接中獲得合法性的外表,這是其明顯的特性。在法律法規方面,中央銀行的監管應該加強, 將數字貨幣與實體貨幣相分離,確保數字貨幣沒有寄生在實體貨幣上。

中央銀行應與商業銀行合作,發揮「數字前線」的監管作用,禁止商業銀行做出充當「比特幣自動取款機」的不道德行為,同時,不允許這些數字貨幣與整個金融體系現有的基礎設施共存,以保障支付系統正常運行。

2)、 技術方面需要加強。應適當地採用數字貨幣的新技術,來改進國家的金融服務,尤其是在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支付方面。新興國家中央銀行可能會從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實施中獲得最大收益,主要是因為現有的財務流程和技術系統不是很高效,可以通過實施數字貨幣或其他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序來實現更大的金融包容性,運用分布式賬本技術可以提高效率,減少消費(零售)和銀行間(批發)層面的跨境支付摩擦。而現金業務完全電子化之後,用戶轉場手機銀行 APP 等線上渠道,那麼銀行之前的硬體渠道建設也將面臨轉型的考驗。

3)、做好應對沖擊的准備。數字貨幣由於自身的缺陷,不可能取代傳統的貨幣,但其一旦全面發行,所帶來的影響和沖擊是難以預測的。因此,央行必須積極做好技術進步對金融沖擊的相關准備。同時,披著合法外衣的數字貨幣搭載在為更廣泛的金融體系服務的機構和基礎設施上,可能形成嚴重的金融風險,威脅金融系統的穩定, 中央銀行必須從公共利益出發做好數字貨幣帶來的各種風險應對工作,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監管,規范和引導數字貨幣及相關技術的發展。

2、 國內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人民幣作為中國通行流通的央行貨幣已經歷經 71 年。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民幣已經逐步實現電子化,邁入 2.0 時代。流通在銀行等金融體系內的現金和存款早已通過電子化系統實現數字化,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大規模普及,讓流通中的現鈔比重逐漸降低。現在國人日常消費幾乎不需要使用現鈔。移動支付已經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快速便捷的支付體驗。人們開始暢想未來的「無現金 社會 」,中國也成為最接近無現金 社會 的國家之一。

但中國的移動支付更多是商業驅動,是一種貨幣的電子化支付手段,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數字「人民幣」 。從貴金屬到紙幣替代貴金屬充當貨幣,再到未來的數字化貨幣,是經濟和 科技 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而隨著網路通訊技術日益發達、 社會 交易活動日益頻繁與活躍,加上民眾購物消費習慣的變化及對貨幣流通安全性的考慮,人們越來越趨向於使用電子銀行、電子支付而不願攜帶紙幣,因此,由央行提供比紙幣更快捷、低成本的數字化貨幣媒介工具,是順應時代發展之必需。

中國人民銀行從 2014 年開始成立專門研究小組研究央行數字貨幣,至今已有五年。當前央行數字貨幣( DC/EP)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央行-商業銀行/-貨幣使用者」雙層運營、 M0 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本完成頂層設計、標准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 並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

▲我國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當前我國對於法定數字貨幣處於內測階段, DC/EP 採取「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二元投放體系以及「一幣、兩庫、三中心」運行框架

「一幣」指的是央行擔保發行的 DC/EP,「兩庫」是指央行的發行庫和商業銀行的銀行庫:DC/EP 首先在央行和商業銀行間發生轉移,即 DC/EP 的發行與回籠,之後再由商業銀轉移到居民與企業手中。「三中心」則是 DC/EP 發行與流通的技術保障,包括登記中心、認證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

其中,登記中心負責記錄發行、轉移和回籠全過程的登記;認證中心負責對 DC/EP 用戶的身份進行集中管理,這是 DC/EP 保證交易匿名性的關鍵;DC/EP 的一個關鍵是在於反洗錢、反偷稅漏稅和反恐怖融資等做出較大改進,大數據中心通過對於支付行為的大數據分析,利用指標監控來達到監管目的:

▲「一幣、兩庫、三中心」運行框架

我國央行選擇推出數字貨幣具有重要的突破性意義,可以說,央行選擇推出數字貨幣不僅是順應貨幣演進規律的必然選擇,也是保護人民幣主權地位的重要舉措。具體來看:

1、 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浪潮 。由於紙幣的發行、運輸、存儲等各個過程均耗費人力和物力,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貨幣無紙化可以節省貨幣的發行和流通成本,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便利。

另外,傳統紙幣不記名的特點使得監管機構無法掌握紙幣的使用流通情況,利用紙幣進行偷逃稅、洗錢等經濟犯罪是現實中無法避免的黑洞。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實行可控匿名,在保證公民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同時,當發生違法犯罪事件時,數字貨幣的來源可追溯。因此,能夠有效打擊洗錢、逃漏稅等違法行為,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透明度。

數字貨幣具備的快速流通性、便捷性、高安全性等特質均是傳統紙幣所不能比擬的。正如紙質貨幣最終替代了金屬貨幣一樣,貨幣無紙化也是大勢所趨,是貨幣不斷演進的必然結果。目前支付寶、微信、銀聯支付等已經實現了 M2 范疇的貨幣無紙化,而央行推出數字貨幣替代傳統的紙幣,可以實現 M0 范疇的貨幣無紙化,順應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浪潮。當然,所有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貨幣無紙化也將是一個逐步發展的漫長過程,這也是央行在起初可能只選擇推出部分數字貨幣,替代部分紙幣的重要原因。

2、 降低全球美元貨幣體系的不利影響 。20 世紀 70 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貨幣發行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美國憑借強大的軍事、經濟能力使美元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但美元在執行世界貨幣職能的過程中,美國獲取了諸多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可能給其他國家經濟造成各種負面影響,最明顯的例子即美國可以通過發行美元向世界徵收通貨膨脹稅。

而且,當今世界的三大金融系統 SWIFT、CHIPS、Fedwire 均被美國一家獨攬, 不論是美元、歐元、日元還是人民幣,美國都可以實時獲取各國貨幣的資金交易信息,美國利用該金系統對許多國家和企業進行制裁的行為屢見不鮮,歐洲與其他國家怨聲載道。目前,除了中國之外,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國家都在研究如何構建數字貨幣支付網路,以推動「去美元化」進程。

3、保護貨幣主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2019 年 6 月,Facebook 發布 Libra 白皮書,試圖打造一種超主權的「世界貨幣」。Libra 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以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為儲備資產,為Libra 穩定幣增信,最大限度地降低幣值波動風險,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其中,一籃子貨幣中美元佔50%,歐元占 18%,日元、英鎊和新加坡元分別占 14%、11%和 7%,但是沒有人民幣。

由於 Facebook 在全球擁有 23 億的用戶,若 Libra 成功被廣泛使用,Libra 跨境資金流動將不受限制,這也意味著在非儲備國家可以隨意使用 Libra 進行支付,那麼,非儲備貨幣國家的貨幣主權地位勢必會受到影響。對於中國而言,人民幣和外匯管理均會受到沖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將受阻。因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我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便是應對 Libra 的重要舉措。

㈤ 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是由國家央行直接發行或授權商業機構發行的數字化貨幣,是一種電子化、面向一定人群或者機構的現金替代品或補充品。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稱為「數字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央行貨幣的數字化有助於優化央行貨幣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貨幣地位和貨幣政策有效性。央行可通過調整央行數字貨幣利率,影響銀行存貸款利率,同時有助於打破零利率下限。能消除通過現金的非法交易和洗錢活動、實行負利率的可能性和實現央行對特殊群體的直接援助。
拓展資料
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歷史
2014年,中國央行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面臨的法律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8年9月,數字貨幣研究所搭建了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
2019年7月8日,在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劃啟動儀式暨首屆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曾透露,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央行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相應工作。
2019年8月2日,央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上表示將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步伐。8月10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到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等創新應用。8月21日,央行官微發布兩篇有關數字貨幣的文章,一是發表於2018年1月的副行長范一飛談央行數字貨幣幾點考慮,二是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8月10日在伊春的演講。
2020年4月14日晚間網路上流傳的一張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據稱,蘇州相城區是央行數字貨幣的重要試點地區。 2020年4月17日晚間,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就央行數字貨幣內測一事做出最新回應。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稱,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
2020年4月22日,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改革發展局組織召開了法定數字人民幣試點推介會,19家擬參與落地應用的試點單位參會。

㈥ 新手入門:什麼是數字貨幣

一、貨幣的發展歷史:

貨幣是人類文明史上極為重要的角色,是市場等價物,也就是錢,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人類的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極為重大的演變及發展階段,簡單整理為:

1、實物貨幣:指遠古時期的以物換物,糧食、布匹、毛皮、工具、陶瓷器、家畜,貝殼等都曾經充當過貨幣。

2、金屬貨幣:歷史上有過金、銀、銅、鐵等貨幣,形態各異。

3、紙幣:各國都正在使用,如人民幣、美元、歐元、英鎊、韓元等。

4、電子貨幣:銀行卡、支付寶、微信零錢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5、數字貨幣:這是貨幣發展的第五個階段而且已經來臨,基於公共區塊鏈和計算機加密運算等技術,依託互聯網由網民自行開發並發行,典型代表有比特幣、以太幣等。

目前我國央行也在著手數字貨幣研究與實驗。並於2014年,央行成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探索數字貨幣的技術性和實踐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支付方式不斷的改變,以比特幣的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二、什麼是數字貨幣?

目前,數字貨幣尚沒有非常准確的統一定義。

1. 網路: 數字貨幣是 電子貨幣 形式的 替代貨幣 。數字貨幣不同於虛擬世界中的 虛擬貨幣 ,因為它能被用於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而不局限在 網路游戲 中。

2. 《時代金融》2016年第24期《數字貨幣的相關問題分析》中提到:國際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 將數字貨幣定義為通過數據交易發揮交易媒介、記賬單位及價值儲存的功能,是一種價值的數據表現形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 數字貨幣指的是價值的數字化表示 . 但它並不是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法定貨幣 。沒有政府當局為它提供擔保,它只能通過使用者間的協議來發揮上述功能。因此,數字貨幣不同於電子貨幣。電子貨幣是法定貨幣的數字化表現,被用來進行法定貨幣的電子化交易。

3.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溫信祥同意《中國金融》2016年第17版的文章中稱: 電子貨幣與虛擬貨幣,統稱為數字貨幣 。

以上就是各方對數字貨幣的定義,以下圖片給大家區分了三個概念:數字貨幣、電子貨幣、虛擬貨幣。

電子貨幣 :它是金融機構發行的,一般不限制適用范圍,發行數量是由法定貨幣決定,也就是人民幣。存儲方式是磁卡和賬號,銀行卡、支付寶微信賬號。價值是與法幣對等。

虛擬貨幣 :圖中提到QQ幣就是虛擬貨幣,由網路運營商發行,比如騰訊。價值、數量也是由騰訊說的算。它是單項流通,意思就是用人民幣充值,但是不能用 Q 幣換成人民幣。我說的僅僅是在騰訊那不行啊,至於淘寶上 10 塊錢多少個 Q 幣那不算。

數字貨幣 :也稱加密數字貨幣,不依託任何實物,使用復雜的密碼演算法與計算機技術創建,分發和維持的數字貨幣。與電子貨幣不同。關於貨幣變遷的趨勢,業內認為數字貨幣是大勢所趨。如比特幣,以太坊等。

㈦ 怎樣使用數字貨幣支付

登錄數字人民幣軟體後,向商家掃碼付款,或者向商家出示付款碼就可以支付,若是銀行發送給用戶的數字人民幣,那麼登錄銀行手機銀行,向商家掃碼付款,或者向商家出示付款碼就可以支付,要注意的是數字人民幣只支持部分商家使用。
數字人民幣是央行推出的一種全新加密電子貨幣,它不是虛擬貨幣,也不是網路支付或電子錢包,而是基於國家信用、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此次數字人民幣紅包不能用於提現,可以用於小額零售、交通卡充值、餐飲消費、繳納黨費等。
(7)數字貨幣的編譯文章擴展閱讀:
CBDC,全稱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譯為央行數字貨幣。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在其關於CBDC的研究報告中給出這樣的定義:央行數字貨幣是央行貨幣的電子形式,家庭和企業都可以使用它來進行付款和儲值。
中國版CBDC被描述為,數字人民幣,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央行數字貨幣是經gwy批准計劃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
央行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相應工作。
2019年8月21日,央行微信公眾號發布兩篇有關數字貨幣的文章。
2019年12月,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央行從2014年就開始研究數字貨幣,已取得了積極進展。人民銀行把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結合起來,將推出一攬子計劃,目標是替代一部分現金。
發展歷史
2014年,中國央行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面臨的法律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8年9月,數字貨幣研究所搭建了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
2019年7月8日,在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劃啟動儀式暨首屆學術研討會上,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曾透露,gwy已正式批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央行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相應工作。
2019年8月2日,央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上表示將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步伐。8月10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
8月18日,中共中央、gwy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到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等創新應用。
8月21日,央行官微發布兩篇有關數字貨幣的文章,一是發表於2018年1月的副行長范一飛談央行數字貨幣幾點考慮,二是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8月10日在伊春的演講。
2020年4月14日晚間網路上流傳的一張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據稱,蘇州相城區是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重要試點地區。

㈧ 如何理解央行數字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就是人民幣的一種數字形式,它本身不是新的貨幣。數字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拓展資料
CBDC,全稱為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ies,譯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在其關於CBDC的研究報告中給出這樣的定義: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是中央銀行貨幣的電子形式,家庭和企業都可以使用它來進行付款和儲值。
中國版CBDC被描述為,數字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而我們所說的DC/EP是中國版的央行數字貨幣,譯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
國際清算中心(BIS)與支付和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兩個權威國際組織聯手在2018年和2019年對全球60多家中央銀行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各國央行在數字貨幣上的工作進展、研究數字貨幣的動機以及發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70%的央行都表示正在參與(或將要參與)數字貨幣的研究。
央行數字貨幣是經國務院批准計劃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央行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相應工作。
2019年8月21日,央行微信公眾號發布兩篇有關數字貨幣的文章。
2019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央行從2014年就開始研究數字貨幣,已取得了積極進展。人民銀行把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結合起來,將推出一攬子計劃,目標是替代一部分現金。
2014年,中國央行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面臨的法律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8年9月,數字貨幣研究所搭建了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

㈨ 數字貨幣是如何賺錢的

文章分為三部分,是我這幾天在發的長微博(微博@十一地主)的整理合集,是關於賺錢的。

第一部分,是一些思考總結,網友評論說是逆向思維,我覺得很貼切;

第二部分,是同事的約稿,讓我寫一下數字貨幣是如何賺錢的;

第三部分,是提醒炒幣的人,要懂得欣賞區塊鏈的美。

第一部分


昨天windows7升級windows10期間,我坐在前台聊天,人事過來問我,你怎麼對比特幣這么狂熱,我讓家裡人下載公司錢包,說有代幣獎勵,他們都覺得我像傳銷的。
我當時在想,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離財富無緣?

1.很多人知道比特幣,主要通過媒體報道,而在中國,這些報告基本是負面的。幾部委聯合通報,通過央視等媒體擴大一下,立馬給基本沒點「思考」能力的人造成一種負面的印象。我之前試駕特斯拉,和店員開玩笑說,你們要是支持比特幣支付就好了,店員疑惑地看著我:「比特幣是黑市洗錢的吧,來路不正!」店員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想法,他們相信「公信力」,沒時間也沒精力去思考一些更本質的東西。

2.什麼是更本質的東西?錢到底是什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想,除了相關領域的人會去思考,普通人根本不會拿著人民幣,思考一下這背後的邏輯。前幾天侄子一周歲生日,生日宴上姑父說:「這黃鱔是野生的,大家多吃一些,野生的好呀。」,我就很想問:「為什麼野生的好,好在哪裡,是口感,營養,或者單純只是慣性的偏見,養殖的東西為什麼不被認可,野生的食材真的都是好的嗎?」我這種喜歡問「為什麼」的精神,其實是一種深入思考,它讓我更加觸達事情的本質。而很多人,覺得只要生活過得去,不會去想這些,很大程度上,他們只是活著,而不是想要活得明白。愛智求真,是一種很可貴的態度,它甚至比賺了多少錢還要重要。

3.為什麼我想說「愛智求真」的態度呢?這就是向下生長。知道我們生活周圍的一切是怎麼來的,手機是怎麼發明的,技術是怎麼迭代的,觀念的形成有怎樣的邏輯,財富是如何定義的,權力的基礎是什麼等等一系列問題,找答案的過程中,就是向下生長,愛智求真的表現。這些看似離生活很遠,實際上無比重要的 探索 ,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起良好的三觀。

4.我曾經看過「糖」的知識,知道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對於食物匱乏的原始人類來說,總是極具誘惑力的,所以當看到小孩子吵著要吃冰淇淋的時候,我就會微微一笑,這是天性啊。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麼男人喜歡白富美, 女人喜歡高富帥的原因,在看到女人喜歡化妝,男人喜歡冒險的新聞時,會理解,知道這是演化的結果。這種更底層的知識,就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那個「宗」,這也是老子講的: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5.如果我們不斷的向下生長,不斷的問「為什麼」,把環境給我套上的衣服,一件一件地脫下,根據自己的思考總結,再量身定製一套穿上,那麼我們很大程度上,就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媒體說:「比特幣是洗錢的。」我就會問:「為什麼他們選中了比特幣來洗錢,它有什麼特質嗎,這些特質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嗎?」別人說:「野生的黃鱔好吃?」我就會問:「野生的黃鱔量少又貴,而養殖的黃鱔飼料配比均衡,營養更加豐富,憑什麼說野生的更好?」

6.這樣的思維訓練下來,我們再去看新聞,看新事物,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別人看的只是新聞,而我們有了更高的視角,自然看到的也更多了。從追時間的人,變成了等著時間,等著趨勢向自己奔來的人。

7.希望你成為後面一種人,加油吧。

第二部分

要說解釋清楚數字資產是如何賺錢,恐怕要從多個方面入手,而我能力有限,只能很謹慎地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事情還要回到2008年美國次貸金融危機。當時各國政府為了救市,大量印鈔,短期來看確實有助於緩解當下的危機,但這種把隱患拋向未來的做法,從遠看的角度看,並不值得提倡。我之前在微博上寫:


「我們對於立馬能得到的東西,總是趨之若鶩;對於將來更好的東西,總是保持懷疑,這是進化的賭注,在食物匱乏的遠古,這是成功的策略,不過在資源豐富的現在,這是失敗的策略,人要逃出基因的控制,更新操作系統,實在是太難了,但必須這么做。 」


直接印錢救市就是犧牲長遠利益,解當下之急。
政府的收入來源有兩個,第一是征稅,這玩意兒征多了人民嗷嗷叫,不利於統治;第二是透支人民的信任,通過央行發行債務,也就是「法幣」,人民當下感受不到痛苦,一旦把時間拉長,發現已經來不及了,通過碰撞已經造成,但沒有任何辦法。
不過在互聯網這種沒有國界的地方,現實世界裡人民對面通貨膨脹的無可奈何,終於等到了中本聰。從演化的角度講,一切都成熟了,自然會有新技術,新發明,新理論冒出來。密碼學,經濟學,數學等等學科的成熟,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會催生出「比特幣」以及它背後的技術「區塊鏈」的出現。


我們不必在乎中本聰是誰,而是要從 歷史 演化的角度里理解,人民對於法幣不斷貶值的不滿,自然會提出新的要求。而貨幣,自然而然成了首當其沖的領域。
傳統的法幣,不管政府如何信誓旦旦,不管如何制定抑制通貨膨脹的政策,從源頭看,它總是收不住的。生活經驗也告訴我們,法幣是越來越不值錢的,三十年前放在銀行的3萬元,存在現在拿出來即使變成10萬,當事人也覺得大虧,他可能不懂經濟學,但他懂購買力。這就是政府濫發貨幣的害處,法幣沒有稀缺性,它的原罪就是越來越不值錢,而本質是政府總是透支人民的信任,這是一種無形的剝削。


那麼比特幣這種數字貨幣呢,它好在哪裡,或者說,玩這玩意兒,是如何賺錢的?
首先,我們要定義一下「錢」。

假設有一種東西,全村子裡的人都接受它,認可它,信任它,可以記賬,可以拆分,可以流通,可以用來買菜,交學費。這東西看起來像錢,用起來像錢,聞起來也像錢,那它就是錢本身,這種價值來源是全村人的「共識」。
我們不必在乎這東西是一塊石頭,一支香煙,還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比特幣,而 歷史 上,確實有人把石頭,把香煙當成錢來使用。


如果我們把村子擴大,那麼要形成更多的人「共識」,就變得非常困難,只能通過更大的「想像的共同體」來完成,比如一個國家,藉由政府,教會等組織來達成共識。要注意,這里的政府,教會,其實是一個第三方,陌生人認可這個第三方,完成信任傳遞,再可以交易物品,而這里的價值媒介,就是「法幣」。
所以錢,說到底是共識。與實物到底是什麼,關系並不是很大。


說到這里,我想起《人類貨幣史》的一個觀點,貨幣具有類似物理上的「波粒二向性」,貨幣其實是虛實的結合。
我之前一直以為錢就是實物,必須摸得著,現在我的思維發生了改變,而隨著無現金 社會 的繼續推進,一些新生代甚至會認為,錢就應該是數字化的,實物的錢反而會覺得不習慣。
而我的觀點更進一步,我覺得錢應該徹底數字化,而數字化的錢,應該具備稀缺性,自帶信任機制,沒有人可以控制,高流通性,安全性,高隱私性,以及方便使用。
在這樣的思維主導下,我覺得「貨幣」,就是應該是比特幣的樣子,它去中心化,數量有限,由數學保證它的稀缺,流通屬性好,全世界認可的人越來越多,隱私也做的很好,以後閃電網路的普及,小額支付也會非常方便快捷。


這就是比特幣的好。
再來,買比特幣是如何賺錢的?
我想,這個問題可能要倒轉一下:假如在未來,比特幣就是真正的錢的話,那麼法幣是什麼?它可能不值錢,因為持有它反而讓自己的資產持續掉價,這不是很好的賺錢方式。
但是站在現在看,畢竟比特幣等數字貨幣還沒有大規模普及,很多人也沒有聽說過,只有少部分的思維跨過了認知門檻,他們本質上,賺的是還沒有覺醒的人的錢,他們具有未來思維。


要從終點反過來看現在,那麼一切都很清晰了,不要在乎一時的得失,不要在意現在的蠅營狗苟,而是要把目光放長遠,目標是星辰大海。

第三部分


很多人並不懂區塊鏈,在他們眼中,這只是用來獲利的工具,與股票,外匯,黃金沒有別差。在波動中獲利,也在波動中爆倉,他們一次次地被追逐著時間,追逐著下次會是怎樣,而從來不停下來注視,思考它。區塊鏈的美,對他們來說虛無縹緲,而它的外相反而無比真實,一次次給自己帶來高潮與刺激,就在這種追求感覺的過程中沉淪下去了。

而真正的玩家,我覺得可以借用塞爾努達的一句話來表達:
」唯有美和對美的注視彷彿在一個無限放大的瞬間讓我們凌駕於時間之上。「

熱點內容
sql存儲過程命令 發布:2025-05-16 13:17:54 瀏覽:145
用紙做解壓小玩具西瓜 發布:2025-05-16 13:04:09 瀏覽:935
區域網xp無法訪問win7 發布:2025-05-16 13:03:58 瀏覽:942
油卡如何修改密碼 發布:2025-05-16 13:00:35 瀏覽:901
安卓手機如何拼照片 發布:2025-05-16 12:58:23 瀏覽:374
深入淺出python 發布:2025-05-16 12:56:52 瀏覽:655
國二c語言vc2010怎麼編譯運行 發布:2025-05-16 12:53:49 瀏覽:424
華為熱點哪裡看密碼 發布:2025-05-16 12:53:44 瀏覽:515
新手如何用java寫安卓app 發布:2025-05-16 12:53:07 瀏覽:402
虛榮掛腳本 發布:2025-05-16 12:50:44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