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file文件如何編譯
Ⅰ Makefile.XX文件如何用make來編譯
1. 通過-f選項指定make的文件。
make -f Makefile.xx
2. (同樓上)把Makefile.xx文件修改為Makefile或makefile
Ⅱ 如何用makefile進行編譯
假設有下面幾個c++文件:wherewhen.h wherewhen.c countdown.h countdown.c 包含了math.h, 需要連接庫文件 main.c 主函數, main.c 包含了兩個頭文件 wherewhen.h and countdown.h 1、第一種編譯方法:g++ -Wall -g wherewhen.c countdown.c main.c -lm -o myprogram 生成可執行文件myprogram 2、第二中編譯方法, 分別編譯各個文件:g++ -Wall -g -c wherewhen.c g++ -Wall -g -c countdown.c g++ -Wall -g -c main.c g++ -g wherewhen.o countdown.o main.o -lm -o myprogram
Ⅲ 如何使用Makefile自動編譯iPhone程序
Xcode 也支持以命令行形式來編譯 iPhone 程序。另外還可以手動的編寫 Makefile 文件,實現編譯→安裝的自動化批處理過程。如果你習慣了命令行的操作方式(linux,unix),那麼這樣的操作還是很方便的。首先看看 Xcode 的命令行格式:xcodebuild -target Project_Namexcodebuild install -target Project_Name下面我們來實現程序的編譯,並通過 ldid 轉換編碼格式,最後用 ssh 將編譯好的程序安裝到 iPhone 上的 /Applications/目錄下。首先安裝 ssh 的公開密匙到 iPhone 上1). 在Mac的終端上產生密匙ssh-keygen -t rsa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rsa key pair.Enter file in which to save the key (/home/xxxx/.ssh/id_rsa):Created directory '/home/xxxx/.ssh'.Enter passphrase (empty for no passphrase): xxxEnter same passphrase again: xxxYour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aved in /home/xxxx/.ssh/id_rsa.Your public key has been saved in /home/xxxx/.ssh/id_rsa.pub.The key fingerprint is:e4:e8:b7:05:06:b3:f0:ff:af:13:fc:50:6a:5b:d1:b5 [email protected]過程中會提問你通行證(passphrase),輸入你常用的秘密。2). 在 iPhone 上創建.ssh目錄(iPhone的IP地址是10.0.2.2)ssh [email protected] 'mkdir -p .ssh'如果問道你iPhone root password,輸入 alpine。3). 拷貝剛才生成的公開密匙到 iPhonecat ~/.ssh/id_rsa.pub | ssh [email protected] 'cat >> .ssh/authorized_keys'如果問道你iPhone root password,輸入 alpine。4). 在 iPhone 上編輯 /etc/ssh/sshd_config 文件#將#StrictModes yes#PubkeyAuthentication yes#AuthorizedKeysFile .ssh/authorized_keys#替換為StrictModes noPubkeyAuthentication yesAuthorizedKeysFile .ssh/authorized_keys5). 重新啟動iPhone接下來,編譯生成ldid工具wget http://svn.telesphoreo.org/trunk/data/ldid/ldid-1.0.610.tgztar -zxf ldid-1.0.610.tgz# 如果是 PowerPC 下載下面的補丁# wget -qO- http://fink.cvs.sourceforge.net/viewvcfink/dists/10.4/unstable/crypto/finkinfo/ldid.patch?revision=1.1 | patch -p0cd ldid-1.0.610g++ -I . -o util/ldid{,.cpp} -x c util/{lookup2,sha1}.csudo cp -a util/ldid /usr/bin最後,讓我們看看Makefile中都有什麼項目中的文件如下所示:Classes : source code (.m .c .cpp etc)Resources : png file and other support filesProject folder : *.xib Info.plistLD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Frameworks" LD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PrivateFraLD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Frameworks"LD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PrivateFrameworks"## 編譯開關CFLAGS += $(INCPATH) \ -std=c99 \ -W -Wall \ -funroll-loops \ -Diphoneos_version_min=2.0 \ -Wno-unused-parameter \ -Wno-sign-compareifeq ($(DEBUG), y)CFLAGS += -O0 -g -DDEBUG_MUTEXelseCFLAGS += -O3 -DNDEBUGifeq ($(DEVEL), y)CFLAGS += -gendifendifC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Frameworks"C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PrivateFrameworks"
BUILDDIR =./build/3.0SRCDIR =./ClassesRESDIR =./ResourcesOBJS = $(patsubst %.m,%.o,$(wildcard $(SRCDIR)/*.m))OBJS += $(patsubst %.m,%.o,$(wildcard ./*.m))OBJS += $(patsubst %.c,%.o,$(wildcard $(SRCDIR)/*.c))OBJS += $(patsubst %.cpp,%.o,$(wildcard $(SRCDIR)/*.cpp))NIBS = $(patsubst %.xib,%.nib,$(wildcard *.xib))RESOURCES= $(wildcard $(RESDIR)/*)APPFOLDER= $(TARGET).app.PHONY: allall: $(TARGET) bundle$(TARGET): $(OBJS) $(LD) $(LDFLAGS) -o $@ $^%.o: %.m $(CC) -c $(CFLAGS) [ DISCUZ_CODE_157 ]lt; -o $@%.o: %.c $(CC) -c $(CFLAGS) [ DISCUZ_CODE_157 ]lt; -o $@%.o: %.cpp $(CXX) -x objective-c++ $(CFLAGS) [ DISCUZ_CODE_157 ]lt; -o $@%.nib: %.xib ibtool [ DISCUZ_CODE_157 ]lt; --compile $@bundle: $(TARGET) @rm -rf $(BUILDDIR) @mkdir -p $(BUILDDIR)/$(APPFOLDER) @cp -r $(RESDIR)/* $(BUILDDIR)/$(APPFOLDER) @cp Info.plist $(BUILDDIR)/$(APPFOLDER)/Info.plist @echo "APPL" > $(BUILDDIR)/$(APPFOLDER)/PkgInfo mv $(NIBS) $(BUILDDIR)/$(APPFOLDER)# export CODESIGN_ALLOCATE=/Developer/Platforms/iPhoneOS.platform/Developer/usr/bin/codesign_allocate@ldid -S $(TARGET) @mv $(TARGET) $(BUILDDIR)/$(APPFOLDER)/$(TARGET)_install: bundle @ssh root@$(IP) "cd /Applications/$(APPFOLDER) && rm -R * || echo 'not found' " @scp -rp $(BUILDDIR)/$(APPFOLDER) root@$(IP):/Applications @ssh root@$(IP) "cd /Applications/$(APPFOLDER) ; ldid -S $(TARGET)_; killall SpringBoard" @echo "Application $(APPFOLDER) installed"uninstall: ssh root@$(IPHONE_IP) 'rm -fr /Applications/$(APPFOLDER); respring' @echo "Application $(APPFOLDER) uninstalled, please respring iPhone"install_respring: scp respring_arm root@$(IPHONE_IP):/usr/bin/respring.PHONY: cleanclean: @rm -f $(OBJS) $(TARGET) @rm -rf $(BUILDDIR)然後執行下面的make命令,我們就可以直接在 iPhone 上測試我們的程序了。make install_respringmakemake install
Ⅳ Makefile詳解
make 命令執行時,需要根據一些規則來決定按照怎麼樣的方式去 編譯和鏈接程序 ,這些規則就由 makefile 文件所指定。如果我們 makefile 文件寫的足夠好,make 命令會自動地根據當前的文件修改的情況來確定哪些文件需要重編譯,從而自己編譯所需要的文件和鏈接目標程序。
首先,本文將給出一個makefile文件的示例,以便大家能有一個直觀感受,這個例子來源於 GNU的make使用手冊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的工程有8個c文件,和3個頭文件,我們要寫一個makefile來告訴make命令如何編譯和鏈接這幾個文件。例子如下:
這個例子里 make 的編碼規則如下:
a. 如果這個工程沒有編譯過,那麼我們的所有c文件都要編譯並被鏈接。
b. 如果這個工程的某幾個c文件被修改,那麼我們只編譯被修改的c文件,並鏈接目標程序。
c. 如果這個工程的頭文件被改變了,那麼我們需要編譯引用了這幾個頭文件的c文件,並鏈接目標程序。
在詳細拆解上一節的 Makefile 之前,先來看下 Makefile 的基本範式。
target可以是一個 1) object file(可執行文件) ,2) 可執行文件 ,還可以是個3) label(標簽) ,關於標簽這個特性,在後面的 偽目標 章節還會有敘述。
prerequisites 就是,要生成那個target所需要的文件或是目標。 command 也就是 make 需要執行的命令,可以是任意的
shell 命令。
這是一個文件的依賴關系,也就是說,target 這一個或多個的目標文件依賴於 prerequisites 中的文件,其生成規則定義在 command 中。同時, prerequisites 中如果有一個以上的文件比target文件要新的話, command 所定義的命令就會被執行。這就是 Makefile 的規則,也是 Makefile 中 最核心 的內容。
有了這些規則後,再來分析上面的例子。在這個 makefile 中,目標文件(target)包含:
依賴文件(prerequisites)就是冒號後面的那些 .c 文件和 .h 文件。每一個 .o 文件都有一組依賴文件,而這些 .o 文件又是執行文件 edit 的依賴文件。
在定義好依賴關系後,後續的那一行定義了如何生成目標文件的系統命令, 一定要以一個tab鍵作為開頭 。 make 會比較
targets 文件和 prerequisites 文件的修改日期,如果 prerequisites 文件的日期要比targets文件的日期要新,或者 target 不存在的話,那麼,make就會執行後續定義的命令。
我們可以把這個內容保存在名字為 makefile 或 Makefile 的文件中,然後在該目錄下直接輸入命令 make 就可以生成可執行文件edit。如果要刪除執行文件和所有的中間目標文件,那麼,只要簡單地執行一下 make clean 就可以了。 註:反斜線()是換行符的意思,這樣比較便於閱讀。
這里要說明一點的是, clean 不是一個文件,它只不過是一個動作名字,有點像C語言中的 lable 一樣,其冒號後什麼也沒有,那麼,make就不會去找它的依賴性,也就不會自動執行其後所定義的命令。要執行其後的命令(不僅用於 clean,其他 lable 同樣適用),就要在 make 命令後顯式指出這個 lable 的名字。這樣的方法非常有用, 我們可以在一個 makefile 中定義不用的編譯或是和編譯無關的命令,比如程序的打包,程序的備份 ,等等。
在默認的方式下,也就是我們只輸入make命令。那麼,
這就是整個 make 的依賴性,make 會一層又一層地去找文件的依賴關系,直到最終編譯出第一個目標文件。在找尋的過程中,如果出現錯誤,比如最後被依賴的文件找不到,那麼make就會直接退出,並報錯,而對於所定義的命令的錯誤,或是編譯不成功,這些都不在 make 職責范圍內。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像 clean 這種,沒有被第一個目標文件直接或間接關聯,那麼它後面所定義的命令將不會被自動執行,不過,我們可以顯示要 make 執行。即命令 make clean ,以此來清除所有的目標文件,以便重編譯。
在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後綴為 .o 的一大串文件名寫了兩次,這樣比較費時費力,而且如果文件有所增減,要修改的地方也非常多,對以後的維護造成困難。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可以在Makefile里使用變數代替這一大串依賴文件,這里變數的使用方式基本類似於shell腳本里變數的使用方法。
我們可以在makefile一開始就這樣定義: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很方便地在我們的Makefile中以 $(objects) 的方式來使用這個變數了,於是如果有新的 .o 文件加入,我們只需簡單地修改一下 objects 變數就可以了。
GNU 的 make 很強大,它可以自動推導文件以及文件依賴關系後面的命令,於是我們就沒必要去在每一個 .o 文件後都寫上類似的命令。因為,我們的make會自動識別,並自己推導命令。
只要make看到一個 .o 文件,它就會自動的把 .c 文件加在依賴關系中,如果make找到一個 FILENAME.o ,那麼 FILENAME.c ,就會是 FILENAME.o 的依賴文件。並且 cc -c FILENAME.c 也會被推導出來,於是,我們的makefile 再也不用寫得這么復雜。我們的新makefile就可以這么寫了。
這種方法,也就是make的**。上面文件內容中,「.PHONY」表示,clean是個偽目標文件。
Ⅳ Linux平台Makefile文件的編寫基礎篇
目的:
基本掌握了 make 的用法,能在Linux系統上編程。
環境:
Linux系統,或者有一台Linux伺服器,通過終端連接。一句話:有Linux編譯環境。
准備:
准備三個文件:file1.c, file2.c, file2.h
file1.c:
#include
#include "file2.h"
int main()
{
printf("print file1$$$$$$$$$$$$ ");
File2Print();
return 0;
}
file2.h:
#ifndef FILE2_H_
#define FILE2_H_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void File2Print();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file2.c:
#include "file2.h"
void File2Print()
{
printf("Print file2********************** ");
}
基礎:
先來個例子:
有這么個Makefile文件。(文件和Makefile在同一目錄)
=== makefile 開始 ===
helloworld:file1.o file2.o
gcc file1.o file2.o -o helloworld
file1.o:file1.c file2.h
gcc -c file1.c -o file1.o
file2.o:file2.c file2.h
gcc -c file2.c -o file2.o
clean:
rm -rf *.o helloworld
=== makefile 結束 ===
一個 makefile 主要含有一系列的規則,如下:
A: B
(tab)
(tab)
每個命令行前都必須有tab符號。
上面的makefile文件目的就是要編譯一個helloworld的可執行文件。讓我們一句一句來解釋:
helloworld : file1.o file2.o: helloworld依賴file1.o file2.o兩個目標文件。
gcc File1.o File2.o -o helloworld: 編譯出helloworld可執行文件。-o表示你指定 的目標文件名。
file1.o : file1.c: file1.o依賴file1.c文件。
gcc -c file1.c -o file1.o: 編譯出file1.o文件。-c表示gcc 只把給它的文件編譯成目標文件, 用源碼文件的文件名命名但把其後綴由「.c」或「.cc」變成「.o」。在這句中,可以省略-o file1.o,編譯器默認生成file1.o文件,這就是-c的作用。
file2.o : file2.c file2.h
gcc -c file2.c -o file2.o
這兩句和上兩句相同。
clean:
rm -rf *.o helloworld
當用戶鍵入make clean命令時,會刪除*.o 和helloworld文件。
如果要編譯cpp文件,只要把gcc改成g++就行了。
寫好Makefile文件,在命令行中直接鍵入make命令,就會執行Makefile中的內容了。
到這步我想你能編一個Helloworld程序了。
上一層樓:使用變數
上面提到一句,如果要編譯cpp文件,只要把gcc改成g++就行了。但如果Makefile中有很多gcc,那不就很麻煩了。
第二個例子:
=== makefile 開始 ===
OBJS = file1.o file2.o
CC = gcc
CFLAGS = -Wall -O -g
helloworld : $(OBJS)
$(CC) $(OBJS) -o helloworld
file1.o : file1.c file2.h
$(CC) $(CFLAGS) -c file1.c -o file1.o
file2.o : file2.c file2.h
$(CC) $(CFLAGS) -c file2.c -o file2.o
clean:
rm -rf *.o helloworld
=== makefile 結束 ===
這里我們應用到了變數。要設定一個變數,你只要在一行的開始寫下這個變數的名字,後 面跟一個 = 號,後面跟你要設定的這個變數的值。以後你要引用 這個變數,寫一個 $ 符號,後面是圍在括弧里的變數名。
CFLAGS = -Wall -O –g,解釋一下。這是配置編譯器設置,並把它賦值給CFFLAGS變數。
-Wall: 輸出所有的警告信息。
-O: 在編譯時進行優化。
-g: 表示編譯debug版本。
這樣寫的Makefile文件比較簡單,但很容易就會發現缺點,那就是要列出所有的c文件。如果你添加一個c文件,那就需要修改Makefile文件,這在項目開發中還是比較麻煩的。
再上一層樓:使用函數
學到這里,你也許會說,這就好像編程序嗎?有變數,也有函數。其實這就是編程序,只不過用的語言不同而已。
第三個例子:
=== makefile 開始 ===
CC = gcc
XX = g++
CFLAGS = -Wall -O –g
TARGET = ./helloworld
%.o: %.c
$(CC) $(CFLAGS) -c lt; -o [email protected]
%.o:%.cpp
$(XX) $(CFLAGS) -c lt; -o [email protected]
SOURCES = $(wildcard *.c *.cpp)
OBJS = $(patsubst %.c,%.o,$(patsubst %.cpp,%.o,$(SOURCES)))
$(TARGET) : $(OBJS)
$(XX) $(OBJS) -o $(TARGET)
chmod a+x $(TARGET)
clean:
rm -rf *.o helloworld
=== makefile 結束 ===
函數1:wildcard
產生一個所有以 '.c' 結尾的文件的列表。
SOURCES = $(wildcard *.c *.cpp)表示產生一個所有以 .c,.cpp結尾的文件的列表,然後存入變數 SOURCES 里。
函數2:patsubst
匹配替換,有三個參數。第一個是一個需要匹配的式樣,第二個表示用什麼來替換它,第三個是一個需要被處理的由空格分隔的列表。
OBJS = $(patsubst %.c,%.o,$(patsubst %.cc,%.o,$(SOURCES)))表示把文件列表中所有的.c,.cpp字元變成.o,形成一個新的文件列表,然後存入OBJS變數中。
%.o: %.c
$(CC) $(CFLAGS) -c lt; -o [email protected]
%.o:%.cpp
$(XX) $(CFLAGS) -c lt; -o [email protected]
這幾句命令表示把所有的.c,.cpp編譯成.o文件。
這里有三個比較有用的內部變數。 [email protected] 擴展成當前規則的目的文件名, lt; 擴展成依靠 列表中的第一個依靠文件,而 $^ 擴展成整個依靠的列表(除掉了裡面所有重 復的文件名)。
chmod a+x $(TARGET)表示把helloworld強制變成可執行文件。
Ⅵ 如何使用Makefile自動編譯iPhone程序
makefile裡面所寫的內容其實就是你要編譯的命令,那麼,什麼是編譯命令呢?
假寫你已經寫好一個程序代碼,並將之存在一個.c文件中,如:hello.c,在終端上你可以這樣做!在終端上輸入gcc -o hello hello.c
然後回車,看一看有沒有什麼反映,如果沒有打出很多英文的話,恭喜你!你完美地完成了第一步!然後,在終端中輸入./hello 看看是不是有什麼輸出了?
現在來解釋一下編譯命令:上面的命令的意思就是,使用gcc編譯器編譯hello.c源代碼,生成的文件名稱叫做hello.最後,要看程序運行結果,就要運行生成的程序也就是「./hello」了,「./」的意思就是在當前的目錄下運行。
而makefile中內容的就是上面的編譯命令,如:在makefile文件中寫入
Hello:hello.c
gcc -o Hello hello.c
保存文件之後直接在終端中輸入make,就完成編譯了!makefile存在的意義只是讓編譯更加方便,也就說,可以把所以的編譯都寫在一個makefile文件中,然後在終端中輸入make就可以完成makefile文件里的命令!
建議還是先將C語言入門,然後再學使用makefile編譯程序吧!因為剛開始的時候不用編譯很多文件,如果一個文件要編寫一個makefile文件的話,那豈不是很繁?
Ⅶ makefile 怎麼編譯 c文件
1.單個.c文件
kernel配置文件中定義
CONFIG_RUNYEE_CAMVIB=m
注意上面的m,表示作為一個模塊進行編譯,最後在MAKEFILE中需要用到的編譯開關。
然後再相應的源碼目錄中的MAKEFILE中添加如下語句:
obj-$(CONFIG_RUNYEE_CAMVIB) := camvib.o
Ⅷ linux如何編寫並使用makefile
1、先寫Makefile編譯出***.ko文件
模板如下,保存到命名為Makefile文件里,放到你代碼的同級目錄下
TARGET=my_proc.ko
LINUXDIR=/lib/moles/$(shell uname -r)/build
PWD=$(shell pwd)
obj-m :=
obj-m += my_proc.o
all: $(TARGET)
$(TARGET): $(OBJS)
make -C $(LINUXDIR) SUBDIRS=$(PWD) moles
clean:
rm -f moles.order Mole.symvers $(TARGET) *.mod.c *.o
rm -rf .tmp_versions .mod* Mole.markers
2、make
3、root許可權下用命令插入模塊
insmod my_proc.ko
4、可以用你寫的應用程序打開、操作模塊了
5、查看模塊命令
lsmod
cat /proc/moles
modinfo my_proc.ko
6、root下卸載模塊
rmmod
Ⅸ 用makefile編輯的文件怎麼編譯
我們在linux下進行編程的時候,會發現我們沒有工程文件,然後,我們在不同目錄下
的文件如此雜亂無章,讓我們感到頭疼,怎麼可以把它們進行同步在一起,然後,一起進行編譯呢,
這里,就是我們需要用到的工具了,makefile文件的作用了,makefile可以有效地組織文件和目錄,
把處於不同目錄下的文件進行同時編譯,而不會因為目錄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這里,我來分享一下makefile的簡單的用法。
1:基本的格式:
magproc:magproc.o dbproc.o
$(EC) -o $(BINPATH)/$@ $? $(LIB)
可執行文件名:鏈接文件
編譯工具 (參數) (鏈接庫) 文件名
2:工程文件Make.defines
3:makefile文件
http://jingyan..com/article/48206aeaf9e82e216ad6b335.html
Ⅹ 有makefile文件怎麼編譯
makefile不是被編譯的,它是用來指導編譯器和鏈接器來編譯程序源文件的,這個文件也是個文本文件,具體格式你可以在網上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