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倉頡編程語言
Ⅰ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試用開啟,為什麼很多人不看好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試用開啟,為什麼很多人不看好?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眾所周知,華為除開鴻蒙之外,也有此外一個電腦操作系統,那便是歐拉。可是二者又不是同一個類別的電腦操作系統,因此二者擁有較強的扭曲感,而倉頡則可以大大的減輕這個問題。
由於倉頡語言表達具有高度擴展性,而且或是由華為自主研發,因此倉頡語言表達可以協助鴻蒙和歐拉完成環境上的高度相通,較大程度上的降低其斷裂感,提高開發人員的高效率,與此同時針對公司和顧客也擁有應用上的協助,最大限度的做到硬體軟體的融合。
盡管倉頡編程語言並不是是像大家預料的那般用中文編譯程序,可是其深層次的效果要比中文編譯程序大很多。並且華為的這一行為在業界而言也是非常罕見的,因此也愈發令人覺得另眼相看了。
Ⅱ 為什麼華為要做一個倉頡漢語編程語言,用英語不行嗎
學過編程的人都知道,編程語言都用C++,java等通用語言,為什麼華為要花費非常大的精力和財力去搞另一個編程語言倉頡呢?說到底又有什麼用呢?
用行內的專業術語來說,其實用什麼語言都是一樣的,無論是用英語還是漢語,無論是用字母還是拼音代替,程序的本質就是代碼,用這些代碼編出的程序都是一樣通用的,不同的地方在哪裡呢?程序的環境!說通俗一點,用什麼樣的語言編程就意味著開發者持續的為這個語言做著輸出和貢獻!
給大家說通俗一點吧:如果某個程序猿想編寫一個小程序,那麼他直接用現有的編程語言,比如說是Java,用的時間長了,越來越多的程序員會習慣用Java,這個語言也就越來越普及了,這就是編程的生態環境!如果有一天不讓你用這個Java了,你就會非常的不適應,只能從頭開始學別的語言!
華為公司在做的就是建設這種編程生態環境,最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的艱難,因為認可度太低,大多數的程序員用的都是英語類的編程語言,世界上還沒有漢化的編程語言,並不是漢化語言有多難用,而是因為人們不習慣用!
華為公司的這種舉動,是我們從編程領域開始獨立自主的開始,有了這個倉頡語言,是我們真正在互聯網領域能夠建立起自己的系統,實現編程的獨立統一,體現國人的榮譽與驕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倉頡是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為我們建立了漢字系統,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得以延續,今天華為用他們自己的 科技 創新延續著我們民族的智慧與創新精神,應該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鼓勵,期待華為在 科技 領域有更好的表現!
無論是什麼樣的公司,我們都期望自己的民族企業創造更優秀的成果,展示我們民族的智慧,讓我們在國際上揚眉吐氣!
Ⅲ 我國編程語言倉頡首發,以後是否就不會用英文寫代碼了
我國編程語言倉頡首發,以後肯定就不會用英文寫代碼了,只要開發工具和編譯器可以准確解析編譯中文關鍵字,就可以研發出來的,這只不過是需要一個時間和過程而已,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為了讓中國用上自己的漢字編程,華為發布鴻蒙編程語言『倉頡』,用漢字編程語言。那麼以「倉頡」命名,主要因為中國方塊字、象形字創造者是「倉頡」,有很多人因為這個名字對這門編程語言進行推測的,認為很有可能是純漢字和純中文的編程,假如真的是全漢字,就會解決對很多英語並不熟練的認識。又想入門編程的需求,也有人推測真的是漢字編程,那肯定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來進行的中文字元的編譯。
4,中文編程語言是封閉的,絕對不是華為世界級高科技公司的主要選擇,與華為愛國與否根本沒有必然聯系,更與我們國家持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趨勢不合拍!
我以為以上的言論不足以為道,當然還有不同的觀點。但很多人都人認為:我國編程語言倉頡首發,以後就不會用英文寫代碼了。最後我用一個網友的發表的評論作為結束語吧!編程只是用關鍵字遵循一定格式,組織邏輯,為什麼不能用中文?只要開發工具和編譯器可以准確解析編譯中文關鍵字,各種符號和格式,最終解析出來的還是機器碼!為什麼不能用中文?
Ⅳ 華為倉頡發布時間
華為2022年發布倉頡。
華為2022年推出自研的編程語言倉頡,將鴻蒙和歐拉在應用開發生態上進行打通,拓展系統的可能性。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龔體表示,它將「為鴻蒙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補上最後一環」。
倉頡語言
不能說現在沒有中文編程語言,其實還是有的,比如「易語言」就是一款中文編程語言,只是使用者不多,不能算是主流的編程語言。其實之前也有很多的中文編程語言,只不過基本上都是曇花一現,甚至是連翻個水花都沒有。
當然,國外的編程語言就更多了,折騰不出來名堂的不比中文編程少,只是上面所說的這些成為了大眾主流罷了,原因是一來編程語言的編寫確實需要一番功夫,更多的還是因為生態,開發者的生態至關重要,也是華為開發者生態建設中,最為困難的一個。
編程語言需要大量的開發人員參與進來,更需要多個方面的生態支持,包括軟硬體、操作系統,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倉頡語言是鴻蒙系統生態中的一環,而倉頡語言也需要大量的生態支持,環環相扣,可見做基礎操作系統的難度之大,不是想想就可以了的。
Ⅳ 華為倉頡編程語言怎麼學
編程語言就好比我們生活中,父母用漢語命令孩子「去寫作業」,這里的漢語就是是編程語言的種類,而「去寫作業」這段文字是編程語言的內容,父母就是通過這段「語言」去命令孩子做某件事情。
而我們也能通過」語言「來命令計算機,讓計算機為我們做事情。
就像語言分為漢語,英語等不同種類,編程語言有很多種,常用的有C語言、C++、Java、C#、python、PHP、JavaScript、Go語言、Objective-C、Swift、匯編語言等,每種語言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例如:
C/C++ 是在C語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C++ 包含了C語言的所有內容,C語言是C++的一個部分,它們往往混合在一起使用,所以統稱為 C/C++。
C/C++主要用於PC軟體開發、Linux開發、游戲開發、單片機和嵌入式系統。
Java 是一門通用型的語言,可以用於網站後台開發、Android 開發、PC軟體開發,近年來又涉足了大數據領域(歸功於 Hadoop 框架的流行)。
C# 是微軟開發的用來對抗 Java 的一門語言,實現機制和 Java 類似,不過 C# 目前主要用於 Windows 平台的軟體開發,以及少量的網站後台開發。
Python 也是一門通用型的語言,主要用於系統運維、網站後台開發、數據分析、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領域,近年來勢頭強勁,增長非常快。
PHP 是一門專用型的語言,主要用來開發網站後台程序。
還有眾多編程語言這里就不一一論述了......
編程語言也有固定的格式和詞彙,我們必須經過學習才會使用,才能控制計算機。
長期以來,編程語言一直是國外的專項,國內也曾有過自主研發的編程語言,但最終也是不了了之。
Ⅵ 鴻蒙3.0系統與華為倉頡編程語言,從系統級6層架構上深入分析
華為的鴻蒙系統3.0開始對9款手機的公測,這其中就包括p50系列的3款手機,mate40系列的5款手機,和一款12.6英寸的matepad pro。這讓咱手裡拿著的mate30備受冷落。但我自己心裡就更加期待華為的倉頡編程語言。這么屈指一算,倉頡編程語言從4月2號開始內測以來已經兩個多月了。因此,我預判,鴻蒙系統3.0會跟倉頡編程語言一起來到咱們的身邊。
那麼在准備迎接鴻蒙系統3.0和倉頡編程語言之前,我這一期幫大家打一個堅實的基礎。我相信許多朋友當說起來操作系統或者是編程語言的時候,腦子里其實是有點支離破碎,或者是一頭霧水。我幫助大家從一個宏觀的角度去鳥瞰,去把握和理解計算機科學體系中的坐標,讓你獨具一雙慧眼,單單靠著你的直覺就能獲得專業的視角。計算機科學包括六層架構,操作系統在第四層上,華為倉頡編程語言這樣的應用級編程語言則處在第五層上。
咱們先從底部開始,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嘛。咱們來先看基礎:信息理論。任何學科的基礎都是數學,當然計算機科學也不例外。這第一層就是關於數學理論的。咱們日常用的是十進制,計算機則是由0和1構建起來的是二進制。那數學也很簡單,就是關於0和1的加法。比如1加1,在十進制中是等於2,而在二進制1加1等於10,這就是所有的數學基礎,也就是這么簡單。
但是還有更加往上抽象的一個層面的基礎,就是咱們在高中時候學習的「布爾代數」。看似不起眼的「布爾代數」研究的是機器如何思考,如何讓機器來獲得智能這樣的問題。
布爾在1854年就解決發表一篇「研究人類的思考規律」的論文,提出了「布爾代數」,為機器如何思考打下了理論基礎。
布爾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他認為人是理性的,那麼人是按照理性邏輯來思考問題的。於是,如果他能把大腦思考問題的邏輯,提煉抽象出來的話,那麼是不是就能用這邏輯在大腦之外去思考呢?布爾的這項雄心勃勃的構思就是人工智慧的雛形。你想呀,如果把這個邏輯提煉出來用在機器機械零件上,機械零件就會開始思考。如果用在電路上,這個電路是不是也就開始思考了呢。布爾代數咱們就很熟悉了,我就在這里就不帶展開,我前面有一期就專門來講述了這個機器來如何用布爾代數來思考,大家感興趣可以看下那一期,我在這不展開浪費時間。
再往上第二層就是硬體,布爾他把理論抽象出來,將布爾代數應用到電路上,電路是不是也就能開始思考?哎,到了1938年,香農就首次把布爾代數應用到了電路上,於是這個電路就開始思考了。從最早的真空管到半導體晶體管(我前面那一期也專門講過「機器如何用晶體管來思考」)然後到集成電路,再到現在這個大型的集成電路晶元。我們知道麒麟9000晶元用的Arm架構的指令集,指揮CPU工作的指令又叫機器碼。比如「加法」就是用一串數字機器碼00000011來表示。
然而你會發現,用機器碼來指揮這個cpu或者電腦工作太麻煩了。一般人哪裡能記住像前面的6個0和後面兩個1來表示加減乘除的加呢。
正是困擾於此,科學家就此提出來編程語言。最早編程語言是匯編語言。比如前面表示加法的機器碼00000011,匯編語言中將其抽象為add。然而,匯編語言也需要大量的記憶,一個指令一個指令的對應,也是太機械了。再往前一步,往上一層抽象就是系統級的編程語言:面向過程的C語言。
一門編程語言所要做的一個主要工作就是在機器和我們人類思考之間建立一座橋梁。我們是人類的思考邏輯,機器是機械 式邏輯思考問題。越高級的編程語言越符合我們人類的思考邏輯,越初級的編程語言則越貼近機器的邏輯。因此,我們用高級的編程語言比如C語言,將想做的事情表達出來,它會自動轉換成機器碼。
我喜歡的編程發展史上的第二大古老的語言:Lisp語言。
就是直接使用我們的抽象思考的語言。比如重復地來做一件事,重復說五遍「Hello」這個單詞。Lisp將重復抽象為dotimes,do是做, times是多次,dotimes反復多次做。看見沒,編程語言成了我們抽象的思考工具。
當然,華為倉頡語言也是在編程語言這里,但不是系統級的編程語言,咱們後面再說
當在第二層硬體之上發展出來高級的編程語言,有了系統級的編程語言比如C語言之後。大家就發現,我需要一個操作系統來處理日常的基本任務,比如文件管理,進程管理,內存管理,設備管理和用戶管理等等。於是科學家著手用編程語言寫操作系統。而事實上C語言在1969年的發明,也正是為了移植與開發UNIX操作系統。C語言的設計者丹尼斯·里奇同時也是Unix操作系統的發明人。到了1991年Linus用C語言寫了Linux內核,也是目前安卓和鴻蒙系統的內核。
華為的EROFS超級文件系統並入Linux內核之後,無論是Linux還是安卓都打上了20%的華為烙印。
操作系統再往上一層就是我們日常的應用。比如聽歌、看視頻等apps就是在操作系統之上。這也好理解,先有了操作系統,才有我們的各種應用。由此也能理解,為什麼像鴻蒙系統3.0如此重要,因為應用程序要運行在上面。這些應用程序就是用華為倉頡編程語言等應用級編程語言開發的。不過,目前咱們手機上的應用程序都是用Java開發。未來鴻蒙系統將會使用自研的倉頡語言開發鴻蒙應用。
應用程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溝通和交流。我們用Email發郵件,用通訊視頻聊天,而Web應用技術構建起來當前的互聯網信息大廈。
好了,我們總結一下。計算機科學的六層架構。
第1層是信息理論,研究如何在大腦之外實現思考,布爾代數是人工智慧的雛形。第2層是硬體,布爾代數應用到電路上,晶體管開始思考,將數以億計的晶體管雕刻到集成電路CPU中,CPU的機器碼指揮計算機工作。第3層編程語言,從枯燥難記的機器碼里發展出來匯編語言,再到系統級的C語言,構建起來人類思考與機器邏輯之間橋梁。第4層操作系統,C語言不是憑空而來,是為了開發Unix操作系統而發明,而操作系統是計算機里最大的軟體。第5層應用軟體,日常所有的apps都運行在操作系統之上。倉頡編程語言是給鴻蒙系統開發應用程序的專屬開發語言。第六層溝通互聯,就是我們目前的互聯網技術,在網路里看書、聽音樂,點一份外賣等等。
這就是計算機科學六層架構,鴻蒙操作系統與倉頡編程語言各就各位。用架構去思考和看問題,不僅能心中有數,還能獨具一雙慧眼。
Ⅶ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火上熱搜,這是否降低了編程門檻
Ⅷ 華為倉頡編程語言用中文編程,未來普通人也能成為程序員嗎
編程是一種思維,與你的語言無關
一種編程語言,用不用中文寫代碼並不是太重要,當然如果他用中文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降低程序員的入門門檻,同時也可以提高程序代碼的可讀性,但也僅限於此了。
決定一種程序編輯語言優劣的因素有很多,個人認為可以從基本需求和非典型需求兩方面來分析:
A、基本需求1、能否最大限度的發揮硬體功能和性能。
2、是否有利於程序員的學習和使用。
B、非典型需求1、是否有利於資本家維持其技術先發優勢,阻止後來者超越前人。
2、是否能讓超級勢力繞開程序員,在實際應用中埋雷。
西方的各種高級語言,在非典型需求的滿足方面做的很棒,但在基本需求層面則做的很爛。畢竟是資本主義體制,你不能要求太多,,,
編程和語言無關,不管是不是中文。你不行還是不行
據說不是中文
我是沒用過中文編程語言,但是這個說法肯定就不對了,類比一下,現在大多編程語言是英語,所以英語國家的人都會編程嗎?肯定不是!!!
所以,此語言非我們日常說的語言,只是說語法及關鍵字用中文字,但這些語法和中文字自己相關的一些演算法肯定是要有一套系統的學習才知道如何使用的。
如果中國的計算機系統,它的底層架構,數據結構,邏輯運算都可以用中文,編程就沒有英文字母什麼事了,普通人當然也可以成為程序員,只不過是像寫作文一樣,水平高低問題。
首先華為推出倉頡編程語言,確實是令國人震撼的消息,源於華為在硬體底層、操作系統、編譯器、IDE工具都已很深的積累和造詣,華為推出編程語言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主要還是防止某一天被掐脖子。據我所知倉頡並不是就一個純中文的編程語言,而是綜合了現java,python,go等語音的特點,發明了更簡潔更高效,更符合現代思維,支持中文定義的語言,有點像python拿來就用易上手的語言。上手應不難,幾天時間基本可寫出個例子程序員來。
縱使是中文編程,也是需要系統的學習的,況且倉頡編程並不是中文編程,具體是什麼還有待官方公布。。編程重要的是思想,加油吧!!未來還得不斷去學習!
中文編程不是什麼新奇事情,用不著大驚小怪,更不要以為是什高 科技 。計算機語言可以理解成科學公式用半導體的通斷電信號表達出來(基本邏輯程序),這才是編程的核心技術,而這個技術到目前也只有微軟和Linux做的最好,最完整,接下來是蘋果(ios)和谷歌(安卓)有部分發揮,而華為還處在一頭霧水狀態,只能應用別人提供的技術進行簡單的編排。為了方便程序員編排,西方科學家把已經設計好的基本邏輯程序用英文表現人機交互語言,即編程語言。華為所謂的漢語編程,就是把英文程語言翻譯成漢語,只是翻譯的事兒,與技術無關,就好比把英文小說翻譯成中文,但小說不是翻譯寫的;也和早期計算機用MS-DOS全是英文,而後期供應中國使用的Windos都是漢語是一個道理,不是什麼高 科技 ,而是初級程序員就能做到的。
你完全被誤導了,華為的倉頡編程語言根本就不是傳說中的中文編程語言
Ⅸ 華為「倉頡」辟謠非中文!國產編程語言將走向何方
無論你是程序員還是 科技 愛好者,應該都知道編程的重要性,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與計算機編程語言密不可分。
然而,這種說法很快就被「辟謠」了!
華為倉頡用中文來編程?
這種想法可能要落空了
有位網友爆料,自己已經成功運行了華為倉頡編程語言的「hello world」,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倉頡程序員。 但是,倉頡並非是大家口中傳聞的中文編程。
如此一來,不少人所期待的「倉頡是用中文來進行編程」的想法,可能是要落空了。倉頡究竟是一門怎樣的語言,目前還有待官方正式公開信息。
但從這位網友「透露」的消息來看,華為倉頡的特點是 簡單、易上手 ,更加適合國人開發。並且,倉頡語言的問世, 也是為了更好的輔助華為鴻蒙、歐拉等操作系統的開發。
對此,之前有位黑馬粉絲人評論說,倉頡如果能夠做到使編程的門檻更低、效率更高,就是一款成功的編程語言。
你知道哪些國產編程語言?
這兩種讓人眼前一亮
編程語言國產化的浪潮愈演愈烈,大家比較熟知的可能是若干年前誕生的易語言,除此之外, 最近也有不少國產編程語言浮出水面。
據調查,這其中不但有適合專業程序員使用的編程語言, 還有適合普通小白用戶使用的0代碼編程語言, 並且有的已經進入了實際應用階段,反應良好,引起程序員們的一片歡騰?
真有這么神奇?跟我一起來看看!
01.
程序員自創甲、乙、丙語言,迅速爆紅!
這兩天,圈裡一個名為「火龍」的操作系統突然爆紅,其作者調侃地稱其為「 全宇宙首個採用中文編寫的操作系統 」,並且使用自創的編程語言開發。
他創建了三種編程語言,取名還透著一分隨性: 甲、乙、丙語言。
甲語言: 一門對機器碼助記語言,讓人更容易理解的語言,發明目的是為了開發操作系統。
乙語言: 一門對甲語言進行結構化過程化的語言,發明目的是為了提高開發效率。
丙語言: 一門面向對象的高級語言,可以理解為把任何東西看做是一個對象,這個對象應該有什麼樣的屬性,面向對象語言更容易用計算機去描繪這個世界。
截圖來源於網路,如侵刪
從其官網上看,這位程序員的編程語言已經進入商用, 但是也有網友提出了質疑,認為其有抄襲和造假之嫌。 當然質疑歸質疑,是否有抄襲行為還有待證實。
不過我認為,以一己之力能發明出編程語言,甚至開發出操作系統,也絕對有過人之處,只要不是抄襲,是值得鼓勵的。
02.
不懂代碼也可以?這個語言「基於表格」編程!
一位曾任職金山WPS研發團隊的程序員, 劍走偏鋒發明了一款表格編程工具,叫雲表平台。
雲表倡導的表格編程技術是一種面向業務、面向管理、以陳述式(申明式)的方式來實現軟體系統的開發。
截圖來源於雲表官網,如侵刪
聽上去有點新奇,意思是,用戶只需要用類似於excel的表格畫出軟體界面,再用類似excel的中文公式配置軟體內在的邏輯,通過「拖拉拽」等方式配置流程和用戶許可權等,直接把編程的工作交給了雲表平台這個開發工具來完成。
雲表宣傳, 無論你是IT精英,還是普通的業務人員, 都可以通過雲表平台的可視化中文公式配置操作,去開發符合企業個性化需求的軟體。
全程不用寫一行代碼,隨時可進行二次開發, 也可以在它提供的標准軟體基礎上,再進行二次開發,增刪查改自己需要的功能。
寫在最後
通過以上編程語言我們能看出來 ,國人在編程語言的研發上個頂個都是「真刀真槍」的實干 ,國產編程語言正在以一種富有生機的方式發展著。
雖然目前國產大軍中,還未有足以與Java、Python、C++等媲美的編程語言,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國產編程語言終將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你對國產編程語言怎麼看?
Ⅹ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試用報名開啟
16日,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面向部分開發者發布了華為新語言的試用報名問卷,並表示,在問卷填寫完成後,將通過郵件進行後續信息的通知。根據華為此前公布的內容來看,這款「新語言」,指的應該就就是華為在2021年開發者大會上,公布的自研編程語言「倉頡」。
據悉,倉頡是華為根據HarmonyOS量身打造的編程語言,通過倉頡,鴻蒙與歐拉將在應用開發生態上進行打通,拓展系統的可能性。
實際上,早在數年前,華為就開始了倉頡的布局。
在2020年,華為申請注冊了「倉頡語言」商標,商標注冊分類包含了運輸工具、科學儀器以及網站服務,說明當時倉頡的內部開發就已經初具雛形。
而從倉頡這個名字,以及「倉頡造字」這段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不難看出華為對這一語言的信心,以及對它寄予的希望。
目前,華為官方尚未公布太多關於倉頡語言的內容,但有觀點認為,倉頡有可能會成為華為方舟編譯器的開發語言,但這一觀點也尚沒有明確依據。
雖然由於此次試用需要執行保密流程,但從開發流程來看,應該不需要太長時間的等待,我們就能夠一睹這款自研編程語言的真容,以及它的實際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