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觀潮課文腳本

觀潮課文腳本

發布時間: 2022-12-27 12:09:58

Ⅰ 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課文原文

《觀潮》課文全文描寫了農歷八月十八觀潮日錢塘江觀潮的壯觀場面。下面由我為您整理出的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課文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課外擴展:

課文出現的`語文以外的知識:

錢塘江涌潮:因受太陽、月球引力影響和地球自轉的作用,海面會出現潮汐,這是普通現象。然而錢塘江的潮湧卻分外壯觀。特別是每年秋分時節,農歷八月十八日前後潮勢更加洶涌,當年蘇東坡有"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感嘆。錢塘江的潮汐之所以特別大,除了因為這時太陽、月亮、地球都在一條直線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的原因之外,還有獨特的原因。

錢江涌潮,出現在我國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入海處附近,因屬海寧市,所以又叫海寧潮,錢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時,海水從寬達100公里的江口湧入,由於兩岸逐漸狹窄,灣內水面固之迅速提高,出現涌潮,加上錢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擋難於外泄,反過來又提高了灣內的水位,加強了潮勢。錢塘江口橫豐一條巨大的沙坎,潮水湧入時受到沙坎阻擋,速度減慢,而後面的潮水又迅速湧上來,後浪推前浪,潮頭也越來越高。另外,浙江沿海一帶夏秋季節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這也助長了潮水的聲勢。

海寧縣鹽官鎮東南一段河塘,是近代的觀潮聖地。這里建有觀潮台、觀潮亭和鎮海塔。江面只有兩三公里寬,潮勢最盛,潮頭並列一線,海寧寶一線潮"之稱。海潮漲入江口之後,因南北岸勢不同,漸成二段。南段速度,經段速度慢,當南段盪回與北段匯合時,潮頭相撞,聲如山崩地裂。鹽官鎮東8公里的八堡最官觀賞此景。海潮西進,撞上伸入江心的丁字壩時,怒濤驚堅,碎作潑天大雨,潮頭反竄塘岸,為"返頭潮"。距鹽官鎮12公里的老鹽倉是觀賞此景的佳點。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以鹽官觀潮的人如潮湧。這時潮頭最高時可達3.5米,潮差可差8~9米。

Ⅱ 《觀潮》課文優秀教案

導語:《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教案,歡迎閱讀。

教案一

【本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把“想到的”寫進句子使表達具體形象的方法,初步領悟“留心周圍的事物”的要求。

2.背誦三、四自然段。

能力

1.能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閱讀課文,理解內容。

2.能說出把“想到的”寫進句子的好處。

3.有感情朗讀課文。

個性品質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雄偉,激發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2.大膽表達自己對語句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重點】

領悟“留心周圍的事物”的要求。

【教學難點】

能說出把“想到的”寫進句子的好處,了解把“想到的”寫進句子使表達具體形象的方法。

【教學准備】

powerpoint幻燈片、錢塘潮錄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導語: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生字詞,讀准、讀通了課文,好像讓作者把我們帶到了浙江省杭州灣,親眼觀看了一年一度的錢塘江大潮。這節課,我們繼續讓作者帶我們觀賞錢塘江大潮,好嗎?

一邊播放錄像,一邊用課文的語句解說。(再一次整體感受錢塘潮的壯觀,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

2.學生談觀感。(自由發表見解,板書:天下奇觀)

作者為什麼能用手中的筆把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麗的景觀寫下來,是怎麼樣寫下來的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學習目標。現在,就讓我們一塊來學習課文。

二、分層達標

(一)自讀探究,感悟詞句,體會大潮壯觀。

1.出示學習提綱:

(1)讀課文,劃出描寫錢塘大潮壯觀景象的語句。

(2)讀語句,“一邊讀一邊想”,理解內容,體會大潮的壯觀。

(3)讀語句,把自己的理解、體會讀出來。

請同學們按照學習提綱,先讀讀課文,把描寫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的語句劃下來。然後,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讀讀這些語句,看自己從語句中理解到什麼,體會到什麼。最後,有感情地朗讀,把你的理解、感受讀出來。

2.學生按照學習提綱先個體學習,然後小組交流。

(二)匯報交流,引導精讀,品味感悟。

1.匯報劃出的語句。(引導注意順序)

2.交流理解、體會,引導精讀,品味感悟。(重點引導細讀課後練習2的語句;在此過程中,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師生共同評價,引導學生達標,熟讀成誦。)

(1)課後練習2語句的教學。

1)在這些語句中,你認為最能夠表現錢塘大潮壯觀景象的句子是哪一句?

2)學生匯報語句後,示填空,完成填空。

3)自由讀語句,注意填空的部分,思考這個句子好在哪裡;小組合作解決。

4)交流匯報。(重點引導談出好處:想像部分能把大潮的形、聲、推進的速度寫形象、具體。)

5)小結歸納:作者在觀察錢塘江大潮來到時,做到了留心周圍的事物,不但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用腦子想,所以課文讀起來,讓我們有如身臨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我們也要像作者那樣做個有心人,時時留心周圍的事物,養成多看、多聽、多想的好習慣。

(2)其它語句的教學。

1)江面很平靜,……一層蒙蒙的薄霧。

2)午後一點左右,……悶雷滾動。

3)過了一會兒……出現了一條白線。

4)那條白線很快……白色城牆。

5)霎時,……兩丈來高了。

三、總結歸納

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文,如同親身觀賞到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深深地感受到錢塘江大潮雄偉磅礴的氣勢。下一節課,我們也學著作者,展開想像,按照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退去的順序,說說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如果大家也能像作者那樣,用眼、用耳、動腦,多看、多聽、多想,做到留心周圍的事物,做到注意積累,就同樣能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

教案二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一流3、4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

2、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3、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課前准備:

能夠表現來潮時的壯觀畫面的錄像帶;學生課前查閱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師: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是那麼雄偉、壯麗,讓人讀來贊嘆不已。然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22《觀潮》,裡面所描繪的錢塘江大潮更可稱為“天下奇觀”(板書)。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領略錢塘江大潮那雄渾、磅礴的氣勢。好不好?(齊讀課題:《觀潮》)

師:“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的“觀”……

師:快請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麼意思。

(學生查字典)

生:“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

師:那麼“奇觀”的意思呢

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

師:誰能說說“天下奇觀”的意思。

生:“天下奇觀”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觀”就是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師:理解得很到位。

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師:昨天,大家回家預習了課文還查閱了有關資料,誰來說說,你查到了什麼?(生:)有了這些資料,同學們學習起課文就更加游游刃有餘了,下面自己再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學生自讀課文)電腦屏幕上出現第三、四自然段配樂課文

(生:作者先寫潮來之前,再寫潮來之時,最後寫潮過之後。)

三、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師:學得真不錯,你們對錢塘江大潮一定很感興趣吧!有沒有見到過?

生:(遺憾地搖搖頭)沒見過。

師:別遺憾,我呀,把這大潮給錄下來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師: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

電腦播放錄像

(學生看錢塘江潮錄像,不時發出驚嘆聲。)

師:感覺怎樣(生:聲音大、震耳欲聾;場面很壯觀……)

四、突破重點,指導朗讀

師:剛才錄像里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里也有,在哪兒呀?

生:課文3、4自然段。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哪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用筆劃出並努力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

師:下面哪位同學願意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生:我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引導其感受氣勢大)讀得不錯。那條白線“慢慢拉長,變粗,最後橫貫江面”,使人感覺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生:激動。

師:咱們用激動的心情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

生:我喜歡這個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師:為什麼喜歡這句?(生:作者把錢塘江大潮比作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感覺很高又很壯觀)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我們來分組比賽讀讀看。

生:(分組比賽讀)

師:讀得真不錯。當大潮離我們越來越近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誰能告訴大家?

生:“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從這句話又感受到什麼呢(生:浪潮就像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氣勢非常雄偉;聲音非常巨大;又像千萬輛坦克發動的聲音像千軍萬馬發動進攻時那麼氣勢磅礴,排山倒海、勢不可擋)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

(學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再准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指名個別學生讀,其他同學挑戰。)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師:謝謝鼓勵,輪到你們了,讓我為你們喝彩!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棒極了!再次為你們喝彩!還喜歡別的句子嗎?

生:我喜歡這句。“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閃雷滾動的聲音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

生:轟隆隆隆……

師:還學得真像,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我們一起學學看。

生:(一齊模擬)轟隆隆……

師: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生:我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是怎麼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好!

師:准備好了嗎,開始!

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教室里也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來,讓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樣子來。

生:(齊讀該句)

師:誰願意把“江面出現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這兩個句子連起來讀讀。

生:指名生讀

師:寫得多精彩呀!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五、聽聽讀讀,體會順序

師:剛才大家有感情地朗讀了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是按一定的順序寫的。下面,我們先來做個“聽——打”練習。

師:聽老師讀這段話(電腦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輸進電腦的括弧里。

師讀生邊聽邊打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生:(在電腦的括弧里輸入相應的字)——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教師調出一位學生的作業,集體反饋校對。)

師:發現沒有,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潮水的

生:作者從遠到近描寫潮水。

師:是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水的變化。來,老師和你們一塊兒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一下。

(師生齊讀這段話)

師:現在,只留下括弧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

(學生自由准備背誦)

師:能行的,起立!

生:(全體起立)

師:真有信心!給你們配上錄像好嗎

生:(興奮地點頭)

師:(電腦播放錄像)配著錄像,讓我們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贊嘆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生:(有感情地看錄像背誦)

師:聽著動情的背誦看著精彩的畫面,使人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里,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

生:想!

師: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學生答出,師馬上把詞貼在黑板上)

(學生躍躍欲試)

師: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生:人聲鼎沸。)

師:風和浪都很平靜(生:風平浪靜。)

師: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生:水天相接。)

師: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生:齊頭並進。)

師: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生:山崩地裂)

師:形容氣勢很大 生:(一時說不出,有個別學生答“白浪翻滾”,師提示“浩浩盪盪”)

師:反應可真快!誰來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遍。

(學生紛紛舉手)

師:都想當老師,那看來只有我當學生了。

生:領讀,師跟讀。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弧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出示電腦上的習題————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學生在電腦上完成,指名回答,集體反饋)

生: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盡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

師:這個詞語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盪盪),一浪一浪(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來)。

師: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語句也能用了!

師:“人山人海”這個詞的運用有問題嗎

生:(思索)應該用“人聲鼎沸”,因為後邊寫的是“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所以應該和聲音有關。

師:每個人再練習說這段話。

(學生自由說這段話,進行鞏固)

師: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壯觀景象,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並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著用一用。現在還有點時間,大家可以自學下課文另兩面三刀部分“潮來前,潮過後”或者網上鄰居或上網看看有關錢塘潮的資料,但要求做好記錄。

Ⅲ 課文《觀潮》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課文《觀潮》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文《觀潮》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盪盪、山崩地裂、霎時、餘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4、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藉助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體會以及對課文的有感情朗讀,讓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確實是天下奇觀,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自主理解課文,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

【教學准備】

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釋題切入

1、教師背誦一首古詩《浪淘沙》引入新課的學習。

浪淘沙

[唐]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

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

捲起沙堆似雪堆。

知道這首詩是寫哪裡的景象嗎?寫的是錢塘江大潮,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觀潮》。

2、板書課題:

觀潮。

(指導寫「潮」字。)

二、檢查學生預習

1、檢查生字(音難字):

罩、薄、沸、踮、崩、霎。

2、檢查全班學生掌握的情況:

識字游戲(藉助PPT課件完成)。

三、自讀課文

1、讀了課文,你覺得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麼樣的?課文中用了一個詞語來評價錢塘江大潮,找到這個詞語。

2、初步理解:

天下奇觀。

(談一談你對天下奇觀的初步感受。)

3、再默看課文:

課文哪些自然段在具體寫觀潮的過程。

4、再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課文分別寫了哪些時段的景象?

(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

板書。

5、讀了課文,你覺得哪個部分的內容最能讓我們感受到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呢?給大家推薦一下。

既然大家都覺得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那等一會兒我們就把這兩段重點地讀一讀。現在我們先讀一讀寫潮來之前景象的段落,說說你的感受。

江面:

平。

觀潮的人:

人山人海。

四、精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1、接下來我們就要重點地來讀一讀課文中寫潮來時的段落。自由讀三、四自然段,找出你認為最能看出錢塘江大潮是奇觀的句子,理解,讀好。

2、學生匯報,教師指導讀書:

⑴理解:

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體會:

兩丈多高,六米多高。

(學生體會感受壯觀,用讀書來表現。)

⑵理解: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

體會:

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感受這種氣勢。

體會:

飛奔。

(速度快。)

體會:

浩浩盪盪。

(橫貫江面,潮水奔涌。)

體會:

(山崩地裂。響聲巨大。)

體會: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指導學生讀好。)

3、指導學生把理解後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肯定學生的讀書,提出新的要求:

要想讀好,要進一步理解課文,剛才讀課文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發現?

教師指導學生發現:

「再近些」,「越來越近」。知道是作者按照什麼順序來寫潮水的(從遠到近)。

指導學生體會該怎樣讀好這種變化?

4、男生讀、女生讀。

教師指導學生如何藉助讀書來讓聽的人身臨其境。

讀完之後學生看視頻資料

學生看完後,教師用過渡語激發學生對錢塘江大潮壯觀的進一步體會。再讀課文。

5、指導學生帶著這樣的激情讀錢塘江大潮潮頭過去的段落。體會潮頭過去時景象的壯觀,人們都被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吸引了。

(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多高了。人們為什麼才注意到江水已經漲了兩丈多高了?剛才人們看什麼去了?)

6、開課的時候,我們對天下奇觀有了初步理解,現在學習了課文,我們一定對天下奇觀有了更深的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學生練習說話:

理解天下奇觀。說說自己的心情。

7、教師介紹:

錢塘奇景古已有之,感受這種雄壯。再一次地讀課文的第一段,再一次品味天下奇觀。

8、分享感受:

教師將自己閱讀課文後的感受用一首小詩的形式和學生分享。

五、積累好詞好句

〖板書設計

潮來前

觀潮

潮來時

天下奇觀

潮頭過後

第二課時(略)

〖教學內容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指導學生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學會並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3、指導學生進行練筆。

課文《觀潮》教案 2

《觀潮》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字詞,理清思路,學習描寫景物的筆法。

教學難點

映襯手法的運用。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錢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一大奇觀,錢塘江觀潮的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時,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潮來之前有水軍操練,轟轟烈烈;潮來之時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技藝奇絕。那時從宮廷到民間,萬人空巷,觀潮者黑壓壓擠滿江頭,場面熱鬧非凡。今天,我們學習南宋作家周密寫的《觀潮》。題目中的「觀潮」,就是觀看錢塘江大潮。

簡介作者周密及其作品。

觀看中央電視台拍攝的`錢塘江大潮的景況。

二、誦讀

老師范讀課文,學生畫下生字詞。可以採用幻燈片展示課文,需要突出的字詞用紅字強調。

藉助工具書、課下注釋,掃除文字障礙。

學生朗讀課文,注意准確讀出生字的讀音。採用多種方式朗讀。如個讀、全班齊讀、小組齊讀,輪讀。鞏固生字讀音,熟悉課文內容。

三、理清思路

學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討論,總結。

第一段:寫錢塘潮的雄偉景象。

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

第三段:寫吳兒弄潮的高超技藝。

第四段:寫江岸觀潮的盛況。

四、串講

學生串講課文第一、二段:

結合語言環境解釋重點實詞、虛詞和短語,邊解詞邊翻譯句子。

既望、際天、沃、歲、艨艟、乘騎、弄旗、標槍、履、倏爾、略不、舸、逝;

以、而、於、既而、為。

討論這兩個段落的內容和寫法。

五、小結

文章結構清晰,緊扣「觀」字,突出「潮」字,抓住典型場景,集中描述,從幾個側面把江潮壯闊景象和觀潮的熱鬧場面藝術地再現出來。

第一段起句點題,提摯全文,接著採取居高臨下、由遠漸近的寫法,著眼於色彩、聲響、力量、氣勢幾個特點,正面描寫江潮,然後以「勢極雄豪」一語收結,並引詩印證形象,使讀者一開始就對此「天下之偉觀」,獲得強烈的印象。

第二段聚焦於水軍演習。水軍演習,雖然僅是每歲一次,但它選擇在潮盛之日,作為一項盛大的活動,這一段的描寫與對江潮的描寫映襯呼應,共同構成雄偉的奇觀。

學生進一步朗讀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文章結構單純,但內容卻豐富多彩,原因何在?

學生回答後,教師明確。

本文突出地運用了映襯手法。在第一、二段中,以滔天的江潮映襯出水軍操演的從容;水軍操練的盛況反過來也襯託了江潮的波瀾壯闊。

文章第一、二段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作用?

學生討論,老師總結。

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銀線」「玉城雪嶺」的形象比喻,使大潮自遠而近滾滾而來的鏡像生動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吞天沃日」「鯨波萬仞」的驚人誇張,令讀者感受到江潮的澎湃的氣勢。

總結:

文章前兩個自然段生動描寫了錢塘江潮水的雄偉景象,那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的潮頭,那一年一度動人心魄的水軍演習,都生動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使人恍如身臨其境,目不暇接。閱讀此文,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而且能喚起我們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拓展閱讀:《觀潮》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Ⅳ 四年級語文《觀潮》課文原文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主要描寫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浙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觀潮》課文原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潮》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觀潮課文難點詳解

1、作者聽到的潮水聲為什麼越來越大聲?他看到的潮水為什麼從「一條白線」變成「白色城牆」?

作者寫潮水聲音:先寫「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然後寫「響聲越來越大」,最後寫「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寫潮水的景象:「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這是遠看時的樣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是稍近時的樣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這是更近些時的樣子。「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這是快到近前的樣子。這錢塘江大潮給人一個總的印象是:響聲越來越大,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也說明了作者是由遠到近來觀察大潮的。

2、作者在寫大潮的聲音和樣子時,用了許多比喻。他是怎麼打比方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用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比喻由遠而近的`浪潮的不同樣子;用悶雷滾動,山崩地裂來比喻江潮發出的聲音。作者這樣寫十分具體、形象。即使你沒去過那裡,也彷彿看到了響聲巨大、聲勢浩大、壯現的錢塘江大潮。

觀潮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盪盪、山崩地裂、霎時、餘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

1、邊讀邊想像畫面,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體會詞句含義,並能與他人交流感受。

2、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學難點: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2、學會文章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3、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出讀書要求:自己輕聲讀課文,標劃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3、文章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麼內容?(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4、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

5、(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觀潮的觀是什麼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學生打開字典查一查,說一說。

三、自主學習,識記解詞

1、藉助拼音,讀准生詞。

2、根據字的組成規律記憶字形。把難寫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寫兩遍,易混的字找出形近字

Ⅳ 觀潮的課文節選自什麼

《觀潮》課文節選自《喜看今日錢塘江潮》, 作者趙宗成、朱明元。1980年至1995年間,趙宗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上海記者站副站長,朱明元為當時記者,目前均已退休。

《觀潮》原文: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5)觀潮課文腳本擴展閱讀

《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觀潮的事。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

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Ⅵ 四年級《觀潮》課文原文

日常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避免不了閱讀課文,閱讀有利於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觀潮》課文原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觀潮》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觀潮》課文難點詳解

1、作者聽到的`潮水聲為什麼越來越大聲?他看到的潮水為什麼從「一條白線」變成「白色城牆」?

作者寫潮水聲音:先寫「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然後寫「響聲越來越大」,最後寫「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寫潮水的景象:「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這是遠看時的樣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是稍近時的樣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這是更近些時的樣子。「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這是快到近前的樣子。這錢塘江大潮給人一個總的印象是:響聲越來越大,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也說明了作者是由遠到近來觀察大潮的。

2、作者在寫大潮的聲音和樣子時,用了許多比喻。他是怎麼打比方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用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比喻由遠而近的浪潮的不同樣子;用悶雷滾動,山崩地裂來比喻江潮發出的聲音。作者這樣寫十分具體、形象。即使你沒去過那裡,也彷彿看到了響聲巨大、聲勢浩大、壯現的錢塘江大潮。

Ⅶ 《觀潮》課文原文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下面和我一起來看人教版《觀潮》課文原文,希望有所幫助!

《觀潮》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觀潮》教學設計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像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導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像,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後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麼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湧動的速度。「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台上發揮、表演。

4、賞。再次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的氣勢。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後,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後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麼呢?「想」既利於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大潮的雄壯,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

五、結束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六、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效果

可以看到,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Ⅷ 文章《觀潮》教案

一、教學設計說明

一、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學習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願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實效。我們在設計教學時,牢牢地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並且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出來。比如朗讀課文「潮來時」這一段,我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要讀得讓其他同學也能喜歡這些句子。這樣處理朗讀,學生就會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改變了以往那種不管學生有無興趣,都必須按照教師所提的要求進行朗讀的被動局面。還比如學習新詞,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天經地義。可是設計中我們讓學生當老師,老師當學生。學生既然都會讀,而且都願意領讀,那為何不能讓他們當老師,教師來作學生呢這種角色的轉換,所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學生被動跟讀的常規做法。

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還應該體現在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上。語文課上訓練不能只面向個別尖子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所以教師必須仔細考慮所設計的教學環節的難易度,以便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學習的可能。課堂上的練習,聽課文寫詞語的練習,朗讀背誦課文的練習,包括最後的說一段話練習,都是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體現出面向全體的思想。

二、注重積累和運用,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如果學生上完《觀潮》只了解了錢塘江潮是怎麼回事,那麼這堂課就成了地理課。語文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應該藉助課文內容,設計各種語言訓練的情境,千方百計地讓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比如課文語言的積累,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松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對課文中的新詞,我們改變了以往一開始先集中教新詞語的做法,而是滲透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有機地讓學生進行理解。在讀完課文後再讓學生根據意思說出詞語,然後通過朗讀讓學生加深記憶。這樣教學詞語不僅節約時間,也十分有利於學生對詞語的積累。

詞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因此教師教學詞義時就要有這種意識,盡可能考慮如何讓學生學會運用。這堂課中「人聲鼎沸」和「悶雷滾動」兩個詞語的教學設計就力求體現出讓學生會「運用」的思想。教師先在課堂中創設出具體情境,然後讓學生根據情境運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概括。這樣教學詞語,無疑為學生以後運用這些詞語搭了一級台階。不僅解決了意思理解的問題,更為學生以後的獨立運用作好了准備。

從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看,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級。如果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詞語、句子用一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這堂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這個練習設計是比較成功的。

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注重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課時。可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是第一課時掃除生字新詞,讀懂讀通課文,教學的重頭戲是在第二課時上。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課時「逛西湖」,第二課時「打老虎」;從學生的興趣看,實際上是錯過了學習課文的最佳時機。因此如何優化第一課時的教學,提高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很值得研究。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教學中我們將這一段作為教學的重點,並且安排在第一課時教學,以期先聲奪人,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是這樣安排課時的:

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第二課時:先用一小部分時間來讀懂理解潮來前和潮來後幾節課文,然後將大部分時間放在積累和運用課文的語言文字等訓練上。

事實說明,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最大收獲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增強了。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師:今天,我們一塊兒來學習第23課:觀潮。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

生:(齊答)錢塘江大潮。

師: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遠離你們可愛的家鄉——雲南有好幾千里。如果說雲南的石林舉世聞名,那麼浙江的錢塘江大潮就可稱為「天下奇觀」了。

(板書:天下奇觀)

師:「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的「觀」……

師:快請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麼意思。

(學生)

生:「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

師:那麼「奇觀」的意思呢

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

師:誰能說說「天下奇觀」的意思。

生:「天下奇觀」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觀」就是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師:回答正確。

[「觀潮」和「天下奇觀」都有一個「觀」字,但意思卻不相同。教師及時抓住這個「觀」字,讓學生,不僅理解了「觀」的意思,而且有利於學生養成的習慣。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先理解「觀」字,再理解「奇觀」,最後理解 「天下奇觀」,由字到詞,一層進一層,顯得很扎實。]

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師:昨天,你們回家預習了課文,自己再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學生自讀課文)

生:作者先寫潮來之前,再寫潮來之時,最後寫潮過之後。

三、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師:學得真不錯,你們對錢塘江大潮一定很感興趣吧有沒有見到過

生:(遺憾地搖搖頭)沒見過。

師:別遺憾,我呀,把這大潮給錄下來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師: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

(學生看錢塘江潮錄像,不時發出驚嘆聲。)

四、突破重點,指導朗讀

師:剛才錄像里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里也有,在哪兒呀

生:課文3、4自然段。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學生可以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讀得不錯。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生:激動。

師:讀出這種感覺來。

生:(齊讀)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師: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多麼壯觀!你們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

生:(分組比賽讀)

生:(齊讀)

[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既能幫助理解,又能幫助記憶。]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

(學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准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指名學生個別賽讀,教師加以鼓勵,並與學生一起為朗讀進步者、優秀者鼓掌。)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學生高興地點頭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的掌聲響起。)

師:謝謝鼓勵,該你們了,讓我為你們喝彩,行嗎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棒極了!

[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生:我特別喜歡這句。「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閃雷滾動的聲音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

生:轟隆隆隆……

師:還學得真像,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我們一起學學看。

生:(一齊模擬)轟隆隆……

師: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熟讀後緊接著讓學生背誦,強化一下記憶,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生: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麼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好!

師:准備,開始!

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

生:(齊讀)

[讓全體學生用具體生動的表演來體現對「沸騰」這個詞的理解,然後又從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個詞語「人聲鼎沸」,從概念到形象,又從形象到概念,這樣學詞語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確,也便於今後運用。]

師:把出現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這兩個句子連起來讀讀。

生:(齊讀)

師: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五、聽聽讀讀,體會順序

師: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師: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教師用投影打出一位學生的作業,集體反饋校對。)

師:發現沒有,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潮水的

生:作者從遠到近描寫潮水。

師:是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水的變化。來,王老師和你們一塊兒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一下。

(師生齊讀這段話)

師:現在,我只留下括弧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

(學生自由准備背誦)

師:能行的起立!

生:(全體起立)

師:真有信心!給你們配上錄像好嗎

生:(興奮地點頭)

師:配著錄像,讓我們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贊嘆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生:(有感情地看錄像背誦)

師: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先讀後背,先扶後放,先分解再綜合,最後學生水到渠成,很輕松地將這一段課文背誦下來。這樣達到了及時將學到的精彩的語言積累起來的目的。]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里,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

生:想!

師: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學生躍躍欲試)

師: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

生:人聲鼎沸。

師:風和浪都很平靜——

生:風平浪靜。

師: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師: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

生:齊頭並進。

師: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

生:山崩地裂。

師:形容氣勢很大——

生:(一時說不出,有個別學生答「白浪翻滾」,師提示「浩浩盪盪」)

[這個復習詞語的方法有兩個特點。一是根據詞義說出詞語,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詞義的理解;二是用比賽的形式,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師:誰來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遍。

(學生紛紛舉手)

師:都想當老師,那看來只有我當學生了。

生:領讀,師跟讀。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天經地義。可是王老師卻讓學生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既然都會讀,而且願意領讀,那就不妨自己來作學生。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做表面看只是一種簡單的角色變換,然而從深層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師對主體意識的深刻認識。]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弧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發言。)

生: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盡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

師:這個詞語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盪盪),一浪一浪(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來)。

師: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語句也能用了!

師:「人山人海」這個詞的運用有問題嗎

生:(思索)應該用「人聲鼎沸」,因為後邊寫的是「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所以應該和聲音有關。

[這段師生共同評價非常精彩。教師沒有滿足於讓學生填寫正確,而是鼓勵學生發揮聰明才智,在同一個括弧內運用不同的詞語,對於運用正確的予以肯定,運用錯誤的加以糾正。既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師:每個人再練習說這段話。

(學生自由說這段話,進行鞏固)

[整個練習過程中,先讓學生討論統習,再指名個別學生交流,然後師生評講指導,最後再讓每一個學生自己練習說話。雖然整個環節佔用的時間比較多,但是訓練很扎實。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追求的目標,應該大力提倡。]

師: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我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並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著用了用。你們學得真棒,那作者為什麼還要寫潮來前,潮過後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附板書:

潮來前

雄偉壯觀

觀潮潮來時

如臨其境

(錢塘江大潮)有聲有色

潮過後

天下奇觀

總評:

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教師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教師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並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和指導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意創設情境,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學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用一用,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小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極有意義。王老師在這堂課的最後,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因為難度不高,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填寫出詞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學過的詞句理解了,再試著運用運用,有利於促進課文語言的內化。這樣的練習在語文課中應該大力提倡。

四、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教師還多次使用了實物投影,打出了學生喜歡的句號指導朗讀,打出學生書面練習的結果加以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Ⅸ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觀潮》課文原文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課文內容《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奇特、雄偉、壯觀的景象。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觀潮》課文原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知識點

1、關於錢塘江大潮的形成

錢塘江是浙江省的河流,下流入杭州灣。錢塘江大潮之所以特別宏偉,是因為錢塘江的出海口地形特殊。出海口寬達上百公里,到了澉浦,收縮到二十公里,而到了鹽官鎮附近,江道又猛收到三公里左右,因此,外寬內窄,呈喇叭形。海潮來時,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擁著大量的海水向江內推進。由於里邊江道突然變窄,所以大量潮水被兩岸夾住;又加上這一帶河床高低懸殊也很大,從而向東流的江水沖擊著由東向西涌來的潮水,前浪疊後浪,互相擁擠、堆積,進到鹽官鎮時江道最窄,形成峰。於是激起一道數米高的白浪水牆,形成聞名中外的天下奇觀。每年農歷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觀潮的時候,所以人們競相前往海寧觀潮。

2、詞語解釋

橫卧:橫躺著。本課指錢塘江橫現在人們眼前。

屹立:高聳地直立著。

橫貫:橫向貫穿。本課指錢塘江潮頭從這岸到那岸橫著通過去。

餘波:指大潮過去以後剩下的波浪。

人聲鼎沸: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人聲鼎沸是形容人聲喧鬧、嘈雜,像水在鍋里沸騰了一樣。

水天相接:江面和天際會合,指地平線。

浩浩盪盪:形容水勢很大。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開。山崩地裂多發生在地震的時候,本課形容潮來的聲音很大,如山崩地裂一般。

漫天卷地:漫,滿、遍。漫天卷地是鋪天蓋地的意思。本課形容大潮餘波水勢洶涌。

2、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課文描繪了農歷八月十八日錢塘江大潮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第2—5自然段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順序記敘了錢塘江大潮的一次過程,具體描繪了錢塘江大潮奇異壯觀的景象。

第2自然段寫潮來前的景象和人們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這一段先交代觀潮的時間、地點。接著描繪了江面的景象及遠處的小山、近處的建築,從而寫出了潮來前的平靜。之所以寫潮來前的平靜,是為了給潮來時的景象作鋪墊,使人讀到「潮來時」的景象時自然與先前的「平靜」形成強烈對比,從而感受到大潮的壯觀。在這部分的描寫中「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這句話是不可忽視的,正是由於錢塘江入海口地勢的特點,才有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形成。最後寫錢塘江大堤上等待觀潮的人極多和人們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東望」「等著,盼著」足以看出人們的'心情,也正說明這「天下奇觀」對人們有著多麼大的吸引力。

第3、4自然段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潮來時的奇異景觀。這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點部分。第3自然段先寫從遠處傳來的「好像悶雷在滾動」的隆隆的響聲,但「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什麼變化」,聲音像悶雷說明還很遠,江面還沒有變化卻聽到聲音,可以想像大潮來勢之大。接著再寫隨著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水天相接」說明是在遠處,之所以看到大潮像「一條白線」,是因為水天相接的東邊江面寬闊,潮頭不高的緣故。

第4自然段具體形象地描繪大潮越來越近時的壯觀景象。先寫「白線」很快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寫出了大潮越來越近,水勢逐漸加大的過程。接著寫「再近些」時,「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牆」,從顏色和高度這兩個角度寫出了大潮的氣勢,這是由於東寬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滾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牆。最後寫「越來越近」時,大潮更加驚天動地、氣吞山河,「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兩個比喻句,從景象和聲音兩個角度,形象具體地寫出了大潮的水勢之大,來勢之猛,真是氣吞山河,無比壯觀。

第5自然段寫潮頭過後的江面的景象與變化。

一是寫「霎時,潮頭奔騰西去」說明大潮過去時急且快,可是餘波未盡,「漫天卷地」「風號浪吼」兩個詞寫出了餘波之大。

二是寫江面恢復平靜以後,江水漲了六七米高。顯然,這時的平靜與潮來前的平靜完全不同。

這兩點描寫從另一角度進一步說明錢塘江大潮確實是天下奇觀。

Ⅹ 課文《觀潮》的教案

觀潮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齊頭並進、漫天卷地」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覺自然之壯美。教學重、難點

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覺自然之壯美。

課前准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反映錢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圖片。

2、課件。(圖文並茂、聲樂結合)

第一課時

直奔「潮」,整體感知

1、釋題知「觀潮」。同學們,我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這兒的「潮」,就是指錢塘江大潮。「觀潮」,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吧?

2、人文理「觀潮」。

a、導人。是啊,錢塘江大潮是我國的一大自然景觀,一個旅遊勝地。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者一同走近它,觸摸它、觀賞它、感覺它!b.讀文。請大家快速地讀通課文,讀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話,是具體告訴「我們觀潮」的時間、地點、事情的這么一個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現潮最好的地方。

◆這里的「這一天」和「這里」分別指的是什麼?你能聯繫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試著說一說嗎?(農歷八月十八,海寧市的鹽官鎮)

◆「據說」怎麼講?自古以來堪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今天「我們」這些人親眼目睹了,究竟是否與「據說」的一致呢?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問題。

品味「奇」,感覺奇觀

你認為「天下奇觀」奇在哪裡呢?

1、邊默讀課文邊用「讀一讀,說一說體會。(小組交流、匯報)

2、重點品讀「潮來時」的「奇」:壯觀、奇特。

a、點撥:句l:「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句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

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感悟形象:此時此刻,你心中最想說的話是什麼?眼看潮水來了,帶給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適時引導學生聯系「悶雷滾動、一條白線」的情景談感悟。(奇:聲音、形4k)

b.精讀第4自然段,立體賞「奇觀」。

◆范讀,朗讀感受:這時,你又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提高學生咬文嚼字品評「奇」。

潮水的長。你懂「橫貫」的意思嗎?用自己的話告訴大家,好嗎?潮頭的高。想像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牆」這樣的場面。

潮水的氣勢猛、聲音響。「齊頭並進、浩浩盪盪」,你能想像得出那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嗎?再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那時的潮水又該是一種怎樣的氣勢呢?

◆這三句話能調換順序嗎?為什麼?(由遠及近,點撥「移」字的精妙)◆欣賞課件:同學們都談得挺不錯的',那麼錢塘江大潮真正到來的這一刻是不是與大家剛才想的一樣呢?那就請大家一起凝神觀賞這驚心動魄、壯麗奇特的一刻吧!+品讀回味:欣賞了潮水來臨之際的壯觀,令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詞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會讀得更好了,是嗎?

◆對話追問: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啟發學生與課文、作者、大自然對話)

◆美讀升華:你能把自己對錢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讀出來嗎?

◆配樂朗讀:「潮來時」的三、四自然段。(語速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頓挫有力)更奇的還在後頭!請往下讀。

3、自主品讀「潮去後」的「奇」。

a.讀了之後,你覺得更「奇」的體現在哪些情景里,哪個詞語里?

b.適時點撥感悟:「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義及其景象。c「恢復」一詞能去掉嗎?為什麼?(引發學生聯系前文)

4、品讀「潮來前」的「奇」。

a.過渡:的確,錢塘江大潮還未出現時,江面是很平靜的。當然,平時的錢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過,在「觀潮日」這一天,我們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與期待,於是在江潮來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翹首相盼。

b.引讀:帶著這種心情讀好句子。(舒緩而又神秘、盼望的語氣)深悟「奇」,回歸整體

激情;剛才我們彷彿追隨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賞了一次大潮,錢塘江大潮以它的壯麗、它的雄奇,令我們嘆為觀止,使我們深深折服!真不愧為「天下奇觀」,名不虛傳!讓我們再次投入地捧起書讀好課文,回味「觀潮」中的這美、這壯、這奇吧!

第二課時

讀文,理清層次

1、回憶;上節課我們品味了那「天下奇觀」所帶給我們壯觀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還歷歷在目!還記得一開始大家讀了課文三、四兩個自然段後,你們發現這里都是在寫什麼?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寫了什麼?

分小組讀段落。

2、點撥時間詞,嘗試分段。(按「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後」的順序分段)積累,課外拓展

1、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處,相機點拔比喻句的樣式。如:好像、猶如、形成)

2、自主積累:自選感興趣、欣賞的精彩語句,進行美讀積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課件,圖文並茂)

3、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4、練習課堂作業。

5、課外拓展:(任選一題)

a、上網搜索、電子閱覽、圖書館查找:我國其他「天下奇觀」的景點的資料和圖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可以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匯報交流。

c.在時而奔騰咆哮、時而溫婉低語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仿寫描寫景物具體的一個片斷。

◆抒寫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話。

熱點內容
php辦公系統 發布:2025-07-19 03:06:35 瀏覽:900
奧德賽買什麼配置出去改裝 發布:2025-07-19 02:53:18 瀏覽:42
請與網路管理員聯系請求訪問許可權 發布:2025-07-19 02:37:34 瀏覽:189
ipad上b站緩存視頻怎麼下載 發布:2025-07-19 02:32:17 瀏覽:844
phpcgi與phpfpm 發布:2025-07-19 02:05:19 瀏覽:527
捷達方向機安全登錄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5-07-19 00:57:37 瀏覽:693
夜魔迅雷下載ftp 發布:2025-07-19 00:39:29 瀏覽:99
增值稅票安全接入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7-19 00:20:45 瀏覽:486
solidworkspcb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7-18 22:50:35 瀏覽:823
怎麼在堆疊交換機里配置vlan 發布:2025-07-18 22:42:35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