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技術期末考試雲南大學
① 什麼是計算機專業
本專業是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相結合、面向系統、側重應用的寬口徑專業。通過基礎教學與專業訓練,培養基礎知識扎實、知識面寬、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育、開發和應用的高級人才。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電子技術、離散數學、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系統、計算機系統結構、編譯原理、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人工智慧、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通訊原理、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控制、網路計算、演算法設計與分析、信息安全、應用密碼學基礎、信息對抗、移動計算、數論與有限域基礎、人機界面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
計算機學科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理論性強,實踐性強,發展迅速。 按一級學科培養基礎扎實的寬口徑人才,體現在重視數學、邏輯、數據結構、演算法、電子設計、計算機體系結構和系統軟體等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術基礎,前兩年半注重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拓寬面向。後一年半主要是專業課程的設置,增加可選性、多樣性、靈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學科方向特色,體現最新技術發展動向。目前已覆蓋所有二級學科課程。加強數學基礎和分析能力,高等數學改上數學分析,增加計算機數學基礎課程,體現在假設組合數學,增加離散數學的課時,並在計算機後續課程(如演算法與數據結構、編譯等課程)中體現數學應用不斷線。更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增加實驗課程、課程設計比重,注重自主性實踐環節,上機實踐貫穿於四年的學習中,加強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將科研實踐與研究融入教學過程。在打好堅實的理論和技術基礎的基礎上,鼓勵高年級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實踐,將我院資助的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和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納入培養體系。根據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通過開設學科前沿專題講座,介紹學科的最新發展,體現學科內容的前瞻性;並設置了大量靈活的專業任選課,向學生介紹最新的計算機和信息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從三年級開始,設有計算機軟體、計算機應用、計算機安全技術三個方向,分別供不同興趣的同學根據自身發展方向自由選擇,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實驗技能,能從事計算機硬體系統開發與設計。 2.掌握程序設計語言、演算法與數據結構、操作系統以及軟體設計方法和工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程序設計能力,能從事系統軟體和大型應用軟體的開發與研製。 3.掌握並行處理、分布式系統、網路與通信、多媒體信息處理、計算機安全、圖形圖象處理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和工程實踐技能,具有計算機應用和開發的能力。 4.掌握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具有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堅實基礎。
編輯本段培養方案
●知識結構:包括社會人文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術知識、經濟管理知識 ●能力結構:包括獲取知識能力、應用知識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自主創新能力 ●素質結構:包括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
編輯本段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分析
計算機應用技術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設的一個二級學科,該專業應用十分廣泛,它以計算機基本理論為基礎,突出計算機和網路的實際應用。 目前我國計算機專業主要分為三大類:計算機基礎專業、與理工科交叉的計算機專業、與文科藝術類交叉的計算機專業。 1. 計算機基礎專業 專業要求與就業方向:這些專業不但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理論和應用開發技術,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又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學生畢業後能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從事計算機應用以及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開發、維護等工作。 推薦院校:國防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2. 與理工科交叉的計算機專業 與理工科交叉而衍生的計算機專業很多,如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自動化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通信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應用與維護專業等。 1)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專業要求與就業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是計算機專業的基礎和上升的平台,是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聯系最為緊密的專業之一。該專業就業面相對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來說寬得多,不但適用於IT 領域,也適用於數學領域。 推薦院校:同濟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寧波大學、深圳大學 2)自動化專業: 專業要求與就業方向:自動化專業是一個歸並了多個自動控制領域專業的寬口徑專業,要求學生掌握自動控制的基本理論,並立足信息系統和信息網路的控制這一新興應用領域制定專業課程體系,是工業製造業的核心專業。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具有很強的就業基礎和優勢。 推薦院校: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重慶大學 3)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專業要求與就業方向:這是一個由信息科學、計算數學、運籌與控制科學等交叉滲透而形成的專業,就業面涉及到教學、商業、網路開發、軟體設計等各個方面,就業率高達95%以上。 推薦院校: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 4)通信工程專業: 專業要求與就業方向:通信工程專業要求學生掌握通信基礎理論和基本基礎,掌握微波、無線電、多媒體等通信技術,以及電子和計算機技術,在信息時代有著極佳的就業優勢。 推薦院校:復旦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5)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專業要求與就業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寬口徑專業,主要培養信息技術、電子工程、網路系統集成等領域的高級IT 人才,畢業生可從事電子設備、信息系統和通信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應用和開發工作。 推薦院校: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
編輯本段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面向交通系統各單位、交通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部門、各類計算機專業化公司、廣告設計製作公司、汽車營銷技術服務等從事IT行業工作。
編輯本段職業資格證書
計算機硬體工程師、計算機二級三級、計算機國家二級三級、LINUX管理、平面設計師、網頁設計師、程序師等。
編輯本段發展趨勢
市場經濟的發展、計算機應用的家庭化、普及化,信息產業的規模化,推動了計算機技術人才市場的發展,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後,計算機應用人才更是供不應求。 發展趨勢 不過近兩年計算機專業在中國似乎並不太走俏,據網易統計近幾年,計算機專業的失業率排在所有專業首位,現在的中國計算機人才市場,所以說是嚴重的供大於求。
② 大學生犯罪案例
心情不好倆90後大學生致5人受傷:
在西夏區人民法院審理的學生涉案案例中,有一個因心情不好酒後毆打舍友的案例。兩位行凶者最後以尋釁滋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2015年5月30日晚,北方民族大學2014級學生李某,因為平時與同宿舍其他5人不和,當晚喝完酒後臨時起意想教訓下舍友。他叫來另一名被告人王某,以扇耳光、皮帶抽打、持棒球棒毆打等方式,毆打舍友,致5人受傷,其中兩人所受損傷程度為輕傷二級,其餘三人為輕微傷。事發後第二天,被告人李某在學校保衛處的陪同下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沒有錢花大學生做起「樑上君子」
盜竊案例是大學生犯罪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多為臨時見財起意,懾於法律的威嚴,發案後大多會主動投案,量刑上也會從輕處罰。
2015年4月28日晚,寧夏大學學生張某在西夏區某小區入室盜竊現金3327元。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到案後有坦白情節,可從輕處罰;案發後退回了被害人的全部損失,並取得其諒解,可酌情從輕處罰。因此判處被告人張某拘役4個月,緩刑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000元。
同年7月8日,寧夏醫科大學學生王某進入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一男生宿舍樓內,盜走一台3800元的筆記本電腦。第二天其主動到轄區派出所投案。法院經審理認為,王某犯罪後自動投案屬於自首,並主動退回了電腦,判處被告人王某拘役3個月,緩刑6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
③ 陳植(南京林業大學教授)詳細資料大全
陳植(1899-1989) 著名林學家,造園學家,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字養材。1899年6月1日出生,上海崇明人。是我國傑出的造園學家和現代造園學的奠基人,與陳俊愉院士、陳從周教授一起並稱為「中國園林三陳」。 陳植對造園科學及林業遺產的研究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已問世的專著達20多部,散見在各類報刊雜志上的論文有數百篇,共500多萬字。陳植研究中國造園藝術,編寫了《造園學概論》。這是中國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園學專著,奠定了中國造園學的基礎,使造園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躋身於世界科學之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陳植
- 出生地 :上海崇明
- 出生日期 :1899年6月1日
- 逝世日期 :1989
- 職業 :林學家,造園學家
- 代表作品 :《造園學概論》
人物經歷
陳植1918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一農校林科。1919年進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林學科學習,專攻造林學和造園學。1922年回國後,任江蘇第一農業學校教員,江蘇教育團公有林(後改為江蘇教育林)技術主任、場長。1926年擔任總理陵園設計委員。1931年任中央大學農學院副教授,1933-1937年任江蘇地政局技正,江蘇省建設廳技正、科長,河南大學農學院教授、院長等職。他在中央大學執教時編寫的《造林學原論》,為中國造林學奠定了初步基礎,該書被教育部定為《大學叢書》之一,1949年由國立編譯館出版。他根據多年從事教育林場及教學工作的經驗和感受,撰寫了《十五年來中國林業》一文,1933年發表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學藝小叢書》第六冊上。 1937年抗戰開始,陳植轉入後方,到雲南大學農學院任教期間,他完成了由中國人自編《中國木本植物名志》的宏願。抗戰勝利後,陳植被任命為海南島接收大員。他通過接收進行實地調查研究,編著了《海南島資源之開發》、《海南島新志》兩書,先後於1948年、194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與此同時,他還撰寫了近10篇有關海南島農、林、漁、牧各業開發的論文,陸續發表在《東方》雜志上。1947年接收工作結束,他又回到廣州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 共和國成立後,他任南昌大學農學院林學系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被調到華中農學院林學系任教授。1955年他與華中農學院林學系師生一同並入南京林學院。1956年參加九三學社。他先後擔任中華林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第五屆監事等職。陳植於1989年逝世,享年90歲。研究方向
陳植畢生致力於林業教育和學術研究,致力於研究中國造園藝術,挖掘、整理祖國造園遺產。他在日本留學時,受到導師本多靜六博士和上原敬二等知名造園學家的影響,對造園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回國後更孜孜不倦地鑽研、探求。主要貢獻
為弘揚祖國造園藝術的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他收集大量資料,編寫了《造園學概論》一書。在陳植的倡議下,於1928年成立了"中華造園學會",並編纂《造園叢書》。他的《造園學概論》即為該叢書的第一本,從而奠定了中國造園學的基礎,使造園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躋身於世界科學之林。這是中國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園學專著。 中國造園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最早的科學立論作出系統闡述的是明末吳江計成所撰的《園冶》一書。但該書在我國清代失傳。陳植在日本留學時曾看到過。後經多方周折,終於在1932年由中國營造學社影印出版。為求古為今用,不使祖國造園藝術及造園經驗失傳,陳植從50年代起就開始進行《園冶》一書的注釋工作,還與許多知名學者,如南京工學院建築系劉敦禎、建築科學院的劉致平、同濟大學建築系陳從周及楊超伯等,相互切磋,分別增補、訂正,力求作到真實地反映該書的特色。 鑒於中國目前造園專著可資借鑒者不多,除《園冶》以外,他又選中了《長物志》一書進行校注。此書1984年問世以後,得到中外學者的贊譽。陳植平時對國家文物非常關心,特別是對中國悠久的造園藝術,不但著文論述,同時建議有關單位進行專門保護。他從50年代起著手系統地調查中國名園的歷史,收集圖、記,開始編寫《中國歷代名園記》和《中國造園史》兩本書。至1981年止共收集重要園記30餘萬字,所選者皆為有名、有記、實景尚存的名園,並有科學論述。獲獎記錄
陳植是中國林學界的老前輩,是青年一代的拓路人,他於1984年受到中國農學會的表彰,1985年又受到中國林學會的"從事林業工作50年榮譽獎"。"三千桃李仰身教,九十春秋仍筆耕",這是大家對他的衷心祝詞,也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
④ 求白壽彝中國通史第九卷明代篇~
推薦一份:最值得讀的27部中國通史類入門好書(收藏)!
希望可以幫到題主!
此外,國外中國通史不得不提到由國際著名漢學家卜正民教授領銜主編的《哈佛中國史》,集結羅威廉、路威儀和迪特·庫恩三位知名漢學家,萃集半個世紀以來西方最新的中國史研究成果,以全球視野、多學科學識地阿奴傳統中國史敘述模式,傾十年之功寫成,是繼《劍橋中國史》後西方又一本高水準的多卷本中國史。本書英文原名譯為「帝制中國史」,從全球史視角進行寫作,從秦朝建立直到清朝,內容較為全面,面向的是大學本科水平的讀者。
⑤ 軟體技術專升本需要考些什麼科目
主要課程: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學外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物理實驗、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離散數學、操作系統、編譯技術、軟體工程概論、統一建模語言、軟體體系結構、軟體需求、軟體項目管理。
具體考試科目如下:軟體項目管理、計算機網路技術(證書課程)、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與實踐、高級資料庫技術(證書課程)、軟體工程與實踐、信息安全、網路應用程序設計。
高級資料庫技術(實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英語(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與實踐、軟體測試技術、網路應用程序設計(實踐)、畢業設計。
註:英語(二)為選考科目,不想考英語二的考生可以用這些科目來代替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實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離散數學(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⑥ 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分數線
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是631分。
電子科技大學2020年高校專項計劃選拔錄取規則:
1、完成報名的考生須通過生源所在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的戶籍、學籍資格審核,審核通過後,學校將對申請材料進行復審。學校將於2020年6月底通過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招生網公示入選資格考生名單,並報送至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及「陽光高考平台」等網站公示。
2、學校將根據省(區、市)入選資格考生人數比例確定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並通過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招生網公布。錄取時,我校可根據省(市、區)入選資格考生報考情況及生源質量,對招生計劃在省份間進行適當調整。
電子科技大學2020年高校專項計劃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主要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理科和綜合改革類的農村學生。報考我校的考生須同時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1)符合2020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
2)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在實施區域的農村,本人具有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
3)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並實際就讀。
註:考生戶籍、學籍資格審核由各省(區、市)有關部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