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編程
『壹』 dsp2812 的ccs 編程中主函數里的這條語句 for(;;) { } 的作用是什麼不寫這句會有什麼影響
這是個死循環,意思是讓程序不斷運行。如果沒有這個死循環,程序運行到main函數的「}」處,程序就會運行結束。
『貳』 三菱plc DPSLR怎麼用
應該是PLSR吧?是16位連續執行的可調脈沖輸出指令,DPLSR是32位連續執行的可調脈沖輸出指令,
指令格式是{PLSR S1 S2 S3 D}
可調脈沖輸出指令PLSR是將目的操作數[D]輸出頻率從0加速到源操作數[S1]指定的最高頻率,到達最高頻率後,再減速為0,輸出脈沖的總數量由[S2]指定,加速和減速時間由[S3]指定。
『叄』 dps是什麼意思
dps在游戲中屢屢出現,那麼玩游戲的你們有沒有注意過它的意思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dps是什麼意思,供大家參閱!
dps是什麼意思
DPS在游戲中屢屢出現,一般是Damage Per Second,秒傷害的意思。同時也指能夠高輸出高攻的單位。
DPS的後期單位
DPS單位在DOTA里多是後期型半後期型英雄,往往具有高傷害和高爆發,在團戰中是重要的火力輸出。比如像巨魔戰將(巨魔)、矮人狙擊手(火槍)、黑暗游俠(小黑)、沉默術士(沉默)、幻影刺客(幻刺)、骷髏射手(骨弓)、影魔(SF)、黑曜毀滅者(黑鳥)、敵法師(敵法)、靈魂守衛(魂守)、幻影長矛手(猴子)、風行者(風行)等等。而魅惑魔女(小鹿)、山嶺巨人(小小)、劍聖、劇毒術士(劇毒)、眾神之王(宙斯)等卻是前中期優秀的DPS。
在這些後期DPS英雄中,絕大多數是要在游戲的中後期才得以發威的(所以叫後期),需要靠等級和裝備的提升才得以發揮力量。它們大多數合成的裝備有假腿,狂戰斧,大炮,金箍棒,瘋狂面具,振奮寶石,蝴蝶以及最牛的聖劍+不朽之守護(聖盾系列)【PS:不出意外,出來以上武器也游戲結束了】。這些後期DPS英雄,在前期多半是很脆弱的,它們需要在其它魔法英雄的GANK中好好的保存自己。才能好好的打錢,出裝備,讓己方部隊在後期得到攻擊支持。作為一個DPS英雄其實不應該完全的在前期單獨行動,有時也需要配合己方英雄去進行GANK和反GANK。而作為前中期的DPS則要主動的尋求戰斗 在前中期最具力量的時候帶領己方打出優勢而為己方後期型DPS創造更多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DPS的wow
魔獸世界(WOW)中DPS指傷害輸出。WOW中的DPS主要是在排副本時被提及。完成一個副本中需要不同的角色,坦克(TANK)、治療(HEALS)、傷害輸出(DPS)。而其中傷害輸出(即DPS)佔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同時它又分為法系DPS和物理系DPS。由於所有職業都可以進行數目不等的輸出,所以輸出職業在WOW中最為常見。在所有職業中,只能作為DPS的是法師(FS)、術士(SS)、盜賊(DZ)、獵人(LR),其他的職業如戰士(ZS)、聖騎士(QS)、德魯伊(小D)、死亡騎士(DK)、武僧(WS)也可以作為坦克出現,薩滿(SM)、牧師(MS)、德魯伊(小D)、聖騎士(QS)、武僧(WS)也可作為治療職業出現。值得注意的是聖騎(QS)、德魯伊(小D)和武僧(WS)在3種角色中都可以充當,並且德魯伊(小D)被稱作唯一一個4天賦4系的職業,擁有法系和物理系dps加上坦克和治療。
有時也指秒傷害或者某段戰斗中的總傷害量。秒傷害一般是BOSS輸出的平均傷害或者打木樁的平均傷害。全程傷害是指進入副本後到所有戰斗結束每個人造成的傷害總量。某一BOSS的DPS是指在與此BOSS的一次戰斗中,每個人對此BOSS(也包括BOSS召喚的小怪)造成的每秒傷害總量。
DPS軟體
中國人自主知識產權的統計軟體,在期刊檢索中,國內遙遙領先、逐年增長的科技文獻中的引用次數則顯示了DPS數據處理系統國內應用的廣泛程度,其應用已遍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個領域。
中國人自主知識產權的統計軟體DPS
1、DPS統計軟體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款實驗設計及統計分析功能齊全、價格上適合於國內用戶的具自主知識產權、技術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國產多功能統計分析軟體包。並在某些方面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如實驗設計中大樣本時的均勻實驗設計、多元統計分析中動態聚類分析)。
2、在期刊檢索中,國內遙遙領先、逐年增長的科技文獻中的引用次數則顯示了DPS數據處理系統國內應用的廣泛程度,其應用已遍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個領域。
3、包括均勻設計、混料均勻設計在內的豐富的試驗設計功能。並在均勻設計中採用了獨創演算法,實現了大型均勻設計表(最大可達100個因子8000個水平)構造的重大突破!且混料均勻設計可適合任意約束條件的情形。
4、完善的統計分析功能涵蓋了所有統計分析內容,是目前國內統計分析功能最全軟體包。DPS的一般線性模型(GLM)可以處理各種類型試驗設計方差分析,特別是一些用SPSS菜單操作解決不了、用SAS編程很難折騰的多因素裂區混雜設計、格子設計等方差分析問題,用DPS菜單操作可輕松搞定。現有版本應用GLM進行分析可處理因子數已不受限制。
5、獨特的非線性回歸建模技術實現了“可想即可得”的用戶需求,參數擬合精度高。
6、不斷豐富的專業統計分析模塊: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不斷地完成了隨機前沿面模型、數據包絡分析(DEA,含Malmquist指數計算功能等)、顧客滿意指數模型(結構方程模型)、數學生態、生物測定、地理統計、遺傳育種、生存分析、水文頻率分析、量表分析、質量控制圖、ROC曲線分析等內容,並還在不斷地擴充......
7、DPS=Excel+SPSS 她既有Excel那樣方便的在工作表裡面處理基礎統計分析的功能,又實現了SPSS高級統計分析的計算。DPS提供的十分方便的可視化操作界面,可藉助圖形處理的數據建模功能為您處理復雜模型提供了最直觀的途徑。這些功能是同類軟體中所欠缺的。
8、有些不是統計分析的功能,如支持向量機、模糊數學方法、灰色系統方法、各種類型的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層次分析法、BP神經網路、徑向基函數(RBF)、數據包絡分析等,在DPS裡面也可以找到。
9、根據用戶要求,不斷吸納新的統計方法,如一般線性模型的多元方差分析,支持向量機,小波分析,偏最小二乘回歸,投影尋蹤回歸,投影尋蹤綜合評價,灰色系統方法,混合分布參數估計,含定性變數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三角模糊數分析,優勢分析(Dominance analysis),穩健回歸(M估計),隨機前沿面模型及面板數據統計分析等,並在不斷探索,吸納更多功能,使系統更加完善。
10、篇幅達135萬字的配套巨著,既是使用說明書,又是統計教材;她堪稱是國內目前最為全面的統計學網路全書。同時系統提供的一鍵切換的漢英雙語界面又是不可多得的數據統計分析方面的漢英雙語詞典,並可使DPS系統適用於不同類型的用戶群。
『肆』 快速學習單片機編程的方法
單片機匯編語言編程規范
軟體設計更多地是一種工程,而不是一種個人藝術。如果不統一編程規范,最終寫出的程序,其可讀性將較差,這
不僅給代碼的理解帶來障礙,增加維護階段的工作量,同時不規范的代碼隱含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分析表明,編碼
階段產生的錯誤當中,語法錯誤大概佔20%左右,而由於未嚴格檢查軟體邏輯導致的錯誤、函數(模塊)之間介面錯誤
及由於代碼可理解度低導致優化維護階段對代碼的錯誤修改引起的錯誤則佔了一半以上。可見,提高軟體質量必須降低
編碼階段的錯誤率。如何有效降低編碼階段的錯誤呢?這需要制定詳細的軟體編程規范,並培訓每一位程序員,最終的
結果可以把編碼階段的錯誤降至10%左右,同時也降低了程序的測試費用,效果相當顯著。
本文從代碼的可維護性(可讀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代碼邏輯與效率、函數(模塊)介面、可測試性四個方
面闡述了軟體編程規范,規范分成規則和建議兩種,其中規則部分為強制執行項目,而建議部分則不作強制,可根據習
慣取捨。
1.排版
規則 1
程序塊使用縮進方式,函數和標號使用空格縮進,程序段混合使用TAB 和空格縮進。縮進的目的是使程序結構清晰,便
於閱讀和理解。
<TAB>默認寬度應為8 個空格,由於Word 中<TAB>為4 個空格,為示範清晰,此處用2 個<TAB>代替(下同)。
例如:
MOV R1, #00H
MOV R2, #00H
MOV PMR, #PMRNORMAL
MOV DPS, #FLAGDPTR
MOV DPTR, #ADDREEPROM
read1kloop:
read1kpage:
INC R1
MOVX A, @DPTR
MOV SBUF, A
JNB TI, $
CLR TI
INC DPTR
CJNE R1, #20H, read1kpage
INC R2
MOV R1, #00H
CPL WDI
CJNE R2, #20H, read1kloop ;END OF EEPROM
規則2
在指令的操作數之間的,使用空格進行間隔,採用這種鬆散方式編寫代碼的目的是使代碼更加清晰。
例如:
CJNE R2, #20H, read1kloop ;END OF EEPROM
規則 3
一行最多寫一條語句。
規則 4
變數定義時,保持對齊。便於閱讀和檢查內存的使用情況。
例如:
RegLEDLOSS EQU 30H ; VARIABLE ;
TESTLED==RegLEDLOSS.0
RegLEDRA EQU 31H ; VARIABLE
RUNLED_Flag EQU 32H ; VARIABLE ;
256ms 改變一次RUNLED 狀態
RUNLED_Def EQU 10H ; STATIC ;
16*32ms=500ms 改變一次LED 狀態
2.注釋
注釋的原則是有助於對程序的閱讀理解,注釋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少不利於代碼理解,太多則會對閱讀產生干擾,
因此只在必要的地方才加註釋,而且注釋要准確、易懂、盡可能簡潔。注釋量一般控制在30%到50%之間。
規則 1
程序在必要的地方必須有注釋,注釋要准確、易懂、簡潔。
例如如下注釋意義不大:
MOV DXCE1COUNTER, #00H ; 將DXCE1COUNTER 賦值為0
而如下的注釋則給出了額外有用的信息:
JNZ PcComm_Err ; 假如校驗出錯
規則 2
注釋應與其描述的代碼相近,對代碼的注釋應放在其上方或右方(對單條語句的注釋)相鄰位置,不可放在下面,如放
於上方則需與其上面的代碼用空行隔開。
規則 3
頭文件、源文件的頭部,應進行注釋。注釋必須列出:文件名、作者、目的、功能、修改日誌等。
規則 4
函數頭部應進行注釋,列出:函數的目的、功能、輸入參數、輸出參數、涉及到的通用變數和寄存器、調用的其他函數
和模塊、修改日誌等。對一些復雜的函數,在注釋中最好提供典型用法。
規則 5
對重要代碼段的功能、意圖進行注釋,提供有用的、額外的信息。並在該代碼段的結束處加一行注釋表示該段代碼結束。
規則 6
對於所有的常量,變數,數據結構聲明(包括數組、結構、類、枚舉等),如果其命名不是充分自注釋的,在聲明時都必
須加以注釋,說明其含義。
規則 7
維護代碼時,要更新相應的注釋,刪除不再有用的注釋。保持代碼、注釋的一致性,避免產生誤解。
3.命名
規則 1
標識符縮寫
形成縮寫的幾種技術:
1) 去掉所有的不在詞頭的母音字母。如screen 寫成scrn, primtive 寫成prmv。
2) 使用每個單詞的頭一個或幾個字母。如Channel Activation 寫成ChanActiv,ReleaseIndication 寫成RelInd。
3) 使用變數名中每個有典型意義的單詞。如Count of Failure 寫成FailCnt。
4) 去掉無用的單詞後綴 ing, ed 等。如Paging Request 寫成PagReq。
5) 使用標準的或慣用的縮寫形式(包括協議文件中出現的縮寫形式)。
如 BSIC(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Code)、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
關於縮寫的准則:
1) 縮寫應該保持一致性。如Channel 不要有時縮寫成Chan,有時縮寫成C
h。Length 有時縮寫成Len,有時縮寫成len。
2) 在源代碼頭部加入註解來說明協議相關的、非通用縮寫。
3) 標識符的長度不超過12 個字元。
規則 2
變數命名約定:<前綴> + 主體 ; 注釋
變數命名要考慮簡單、直觀、不易混淆。
前綴是可選項,表示變數類型,由於匯編中變數多是單位元組變數,所以單位元組變數可以不加前綴,對於 bit 和雙位元組型
變數,使用小寫的b 和d 作為前綴表示。
主體是必選項,可多個單詞(或縮寫)合在一起,每個單詞首字母大寫,其餘部分小寫。
規則 3
常量的命名
常量的命名規則:單詞的字母全部大寫,各單詞之間用下劃線隔開。
規則 4
函數的命名
單詞首字母為大寫,其餘均為小寫。函數名應以一個動詞開頭,即函數名應類似一個動詞斷語或祈使句。
例如:Test_Protect, Check_EEPROM, Init_Para
4.可維護性
規則 1
函數和過程中關系較為緊密的代碼盡可能相鄰。
規則 2
每個函數的源程序行數原則上應該少於200 行。對於消息分流處理函數,完成的功能統一,但由於消息的種類多,可能
超過200 行的限制,不屬於違反規定。
規則 3
語句嵌套層次不得超過5 層。嵌套層次太多,增加了代碼的復雜度及測試的難度,容易出錯,增加代碼維護的難度。
規則 4
避免相同的代碼段在多個地方出現。當某段代碼需在不同的地方重復使用時,應根據代碼段的規模大小使用函數調用或
宏調用的方式代替。這樣,對該代碼段的修改就可在一處完成,增強代碼的可維護性。
規則 5
每個函數完成單一的功能,不設計多用途面面俱到的函數。多功能集於一身的函數,很可能使函數的理解、測試、維護
等變得困難。使函數功能明確化,增加程序可讀性,亦可方便維護、測試。
規則 6
在函數的項目維護文檔中,應該指出軟體適用的硬體平台及版本。
建議 1
使用專門的初始化函數對所有的公共變數進行初始化。
5.程序正確性、效率
規則 1
嚴禁使用未經初始化的變數。引用未經初始化的變數可能會產生不可預知的後果,特別是引用未經初始化的指針經常會
導致系統崩潰,需特別注意。
規則 2
防止內存操作越界。
說明:內存操作越界是軟體系統主要錯誤之一,後果往往非常嚴重。
規則 3
注意變數的有效取值范圍,防止表達式出現上溢或下溢。
規則 4
防止易混淆的指令和操作數拼寫錯誤。
規則 5
避免函數中不必要語句,防止程序中的垃圾代碼,預留代碼應以注釋的方式出現。程序中的垃圾代碼不僅佔用額外的空
間,而且還常常影響程序的功能與性能,很可能給程序的測試、維護等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規則 6
通過對系統數據結構的劃分與組織的改進,以及對程序演算法的優化來提高空間效率。這種方式是解決軟體空間效率的根
本辦法。
規則 7
循環體內工作量最小化。應仔細考慮循環體內的語句是否可以放在循環體之外,使循環體內工作量最小,從而提高程序
的時間效率。
規則 8
在多重循環中,應將最忙的循環放在最內層。
規則 9
避免循環體內含判斷語句,將與循環變數無關的判斷語句移到循環體外。目的是減少判斷次數。循環體中的判斷語句是
否可以移到循環體外,要視程序的具體情況而言,一般情況,與循環變數無關的判斷語句可以移到循環體外,而有關的
則不可以。
規則 10
中斷和恢復
中斷程序應該盡量短,應該在中斷中進行標記,在主程序中處理。但實時性很高的程序段例外。
中斷時應該保存所有涉及到的通用變數和寄存器,如 A, PSW, DPTR 等。
規則 11
堆棧設置
堆棧對於程序非常重要,對於堆棧的設置要合理。堆棧太小,在嵌套調用和容易溢出,造成系統故障;堆棧太大,浪費
RAM 資源。為了節約堆棧資源,中斷時要求不要保存太多資源,中斷嵌套和程序嵌套層數不要太多,盡量不要超過5
層。這就要求合理的劃分功能模塊。
規則 12
看門狗
看門狗電路用於在單片機死機時自動復位。單片機需要定時向看門狗發送脈沖,俗稱」喂狗」。喂狗不可太勤,這樣看門
狗沒有起到作用;也不可太慢,這樣容易造成單片機復位。正確的喂狗應該在主循環中進行,最好是建立一個獨立的系
統監控進程。不可以在定時中斷中喂狗,應為單片機有時可能會在主循環中死掉。
6.介面
規則 1
去掉沒有必要的公共變數,編程時應盡量少用公共變數。公共變數是增大模塊間耦合的原因之一,故應減少沒必要的公
共變數以降低模塊間的耦合度。應該構造僅有一個模塊或函數可以修改、創建,而其餘有關模塊或函數只訪問的公共變
量,防止多個不同模塊或函數都可以修改、創建同一公共變數的現象。
規則 2
當向公共變數傳遞數據時,要防止越界現象發生。對公共變數賦值時,若有必要應進行合法性檢查,以提高代碼的可靠
性、穩定性。
規則 3
盡量不設計多參數函數,將不使用的參數從介面中去掉,降低介面復雜度,減少函數間介面的復雜度。
規則 4
對所調用函數的返回碼要仔細、全面地處理。防止把錯誤傳遞到後面的處理流程。如有意不檢查其返回碼,應明確指明。
規則5
檢查介面函數所有輸入參數的有效性。
規則 6
檢查函數的所有非參數輸入,如外部數據、公共變數等。
7.代碼可測性
規則 1
模塊編寫應該有完善的測試方面的考慮。
規則 2
源代碼中應該設計了代碼測試的內容。
在編寫代碼之前,應預先設計好程序調試與測試的方法和手段,並設計好各種調測開關及相應測試代碼。程序的調試與
測試是軟體生存周期中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如何對軟體進行較全面、高率的測試並盡可能地找出軟體中的錯誤就成為很
關鍵的問題。因此在編寫源代碼之前,除了要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測試計劃外,還應設計出一系列代碼測試手段,為單元
測試、集成測試及系統聯調提供方便。
規則 3
在同一項目組或產品組內,要有一套統一的為集成測試與系統聯調准備的調測開關及相應函數,並且要有詳細的說明。
本規則是針對項目組或產品組的。
規則 4
在同一項目組或產品組內,調測列印出的信息串的格式要有統一的形式。信息串中至少要有所在模塊名(或源文件名)
及行號。統一的調測信息格式便於集成測試。
規則 5
正式軟體產品中應把調測代碼去掉(即把有關的調測開關關掉)。
規則 6
用調測開關來切換軟體的DEBUG 版和正式版,而不要同時存在正式版本和DEBUG 版本的不同源文件,以減少維護的
難度。
規則 7
在軟體系統中設置與取消有關測試手段,不能對軟體實現的功能等產生影響。即有測試代碼的軟體和關掉測試代碼的軟
件,在功能行為上應一致。
規則 8
發現錯誤應該立即修改,並且若有必要記錄下來。
規則 9
開發人員應堅持對代碼進行徹底的測試(單元測試),而不依靠他人或測試組來發現問題。
規則 10
清理、整理或優化後的代碼要經過審查及測試。
規則 11
代碼版本升級要經過嚴格測試。
8.代碼編譯
規則 1
打開編譯器的所有告警開關對程序進行編譯。防止隱藏可能是錯誤的告警。
規則 2
某些語句經編譯後產生告警,但如果你認為它是正確的,那麼應通過某種手段去掉告警信息。照著規范系統的學習,不久的將來你也是個高手了。
『伍』 dspic30f5011用什麼編程軟體
C語言編譯器自動給調用DPS指令,用C來寫程序的話直接用普通的C語言運算符即可。不需要關注其他的。 匯編下有專用的DSP指令,因為匯編是面向機器的語言。而C語言則是面向過程面向演算法的語言,編程者不需要關注底層指令如何運算。 如23×32,則是 u...
『陸』 C語言問題求解,在線等,急!!!
思路:
1、根據題意每天從區間1~N中,依次深度-1,遇到某個深度0時停止作業,所修改的區間就是當日作業區間。
2、獨立函數實現一天作業(workForDay)。參數flag為1顯示作業過程,如不需要傳0。
3、init函數為輸入並返回動態數組。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int len=0;//路面長度
int *init();//根據輸入初始化深度數組,成功返回地址,失敗返回NULL
int workForDay(int *dps,int flag);//執行一天填充作業。成功作業返回1,無需作業返回0, 異常返回-1
//flag=1,列印輸出作業過程。flag=0,不列印過程
int main()
{
int day=0,re,*dps=NULL;
dps=init();
if(!dps) return 1;
while((re=workForDay(dps,1))==1)
day++;
if(re==-1) return 1;
printf("共作業%d天 ",day);
free(dps);dps=NULL;//在本程序可不釋放,但如果多次調用init函數,每次用完數組,需這樣釋放內存。
return 0;
}
int *init()
{
int i,*dps=NULL;//dps每單位長度對應深度
len=0;
while(len<=0) scanf("%d",&len);//長度必須大於0整數
dps=(int *)malloc(sizeof(int)*len);
if(!dps) return NULL;
for(i=0;(dps[i]=-1) && i<len;i++)
while(dps[i]<0) scanf("%d",&dps[i]);//每個深度必須大於等於0整數
return dps;
}
int workForDay(int *dps,int flag)
{
int i,bn=-1,an=-1;
if(!dps) return -1;
for(i=0;i<len;i++)
{
if(bn==-1 && dps[i]>0)
bn=i+1,an=bn,dps[i]--;
else if(bn!=-1 && dps[i]>0)
an=i+1,dps[i]--;
else if(bn!=-1 && dps[i]==0)
break;
}
if(bn==-1) return 0;
if(flag) printf("當日作業區間為[%d,%d] ",bn,an);
return 1;
}